1年备战2018高考政治 专题34 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含解析)

专题34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1、P31:小标题“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改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

专题34探究世界的本质(记忆手册)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规律的客观性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

例题:(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灵活调动军队,摆脱敌兵的围追堵截,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说明:本部分作了重大调整,不再按年份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一年原创的形式罗列试题,而是在这些试题的基础上,精心地按考点分类整理成一个个考点金卷。也就是一个考点,集中历年高考试题模拟题原创题测试。这样对广大师生的备考会有所帮助!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答案】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B

【答案】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灵活调动军队,摆脱敌兵的围追堵截,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是客观的普遍

3

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2.(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29)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和选项后,发现③的说法错误,因为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模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排除BC,则②为必选。材料指出二氧化碳的暴增,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持续排放导致,这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④符合材料。而材料并没有体现①,故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事物的发展方向、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

【名师点睛】做好本题要把握好事物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就是发展,因为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而本题中气候情况变差是一种消极的向下的变化,不是发展。

3.(2016年高考上海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答案】D

【考点定位】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体现了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了成功。这里需要明确: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尊重客观规律是事情成功的第一位的因素,是成功的前提,不可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做是第一位的因素。

4.(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答案】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下:吉利集团根据自身条件,萌发海外并购念头;制定完备方案,成功并购;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成功完成并购。分别可以对应: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考点定位】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2015年高考真题

1.(2015年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5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题目中“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和变化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本题通过名句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2015年上海卷22)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是( )

A.发展中断

B.显著变动

C.相对静止

D.非连续运动

【答案】C

【解析】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不显著的运动变化,表现为统一、相持、平衡和相对静止等,C适合题意;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表现为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A、C、D均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点定位】量变与质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哲学的学习中要全面掌握的关系有很多:哲学与具体科学、运动与静止、物质与运动、物质与具体形态、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复习备考时注意全面理解。3.(2015年天津卷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发展的状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辩证否定观的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区分易错易混点,此题有两个易错易混点,一个是此题选项把事物发展的状态和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混淆在一起。另一个是把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区分开。只要掌握了这两个点,运用排除法就能准确选出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安徽省舒城中学2017届高三仿真(一))时间都去哪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些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时间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

①明白时间静止的意义能让我们感知亲情的幸福和芬芳

②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一切皆变,只能在回味中流泪

③时间的长短有无完全由我们自己随意控制

④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7

2.(浙江2017年高三模拟)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这启示我们

A.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精神解放

B.坚持与时俱进,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毛毛虫之所以被累死,是因为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即循规蹈矩,不能打破陈旧思想的束缚,这启示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选B。A错误,传统的观念也有一些正确的观念,不能一概否定;C与材料主旨无关;D强调了尊重客观规律,但是材料强调要解放思想。

【考点定位】解放思想

【方法技巧】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条件排除法,设问一般要求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或者要得出题干中的结论,需要题肢中的哪些条件。考生要注意排除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或夸大事实的题肢。

方法2:概念判断法,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符合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题肢。

方法3: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方法4: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3.(福建厦门2016年高三质检).根据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说明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答案】

4.(河北衡水2016年高三质检).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

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

C.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

【答案】B

【解析】A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实现的,需要具体分析是需要保持量变还是质变,需要质变时就得抓住机遇,促成飞跃;B说法正确,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D材料没有强调促成质变。

5.(江苏2016年高三质检)华君武漫画《等地心吸力发挥作用》中人物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他()

A.夸大了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B.割裂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C.否认了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D.忽视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答案】B

【解析】漫画《等地心吸力发挥作用》中人物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割裂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9

关系,B正确;A、C与漫画寓意不符;D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我们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江苏2016年高三质检)下图漫画“一切从娃娃抓起?”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尊重客观规律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要热情支持新事物 D.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答案】A

7.(河北石家庄市2016年高三质检一18) 2014年12月12日,我国五次地震连发,虽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但仍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由于l2月10日晚刚刚发生了月全食,一些人猜测是“红月亮”带来了地震,认为地震连发都是“月全食惹的祸”。有关专家表示,从地震实际发生的统计看,在月全食发生时,地震频发或者地震增强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这表明人们的上述猜测

①是主观臆造联系的表现,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②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不具有任意性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④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因为地震与月食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人们的猜测是主观的想象。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在,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没有按规律办事,④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认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错误的歪曲的反映。答案选A.

8.(2015年浙江高考押题卷28)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月23日下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材料表

明()

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世界可以认识

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统一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 ②④

D

【答案】

9.(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考政治试题)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②的说法不对,不能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③只看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一面;没看到二者的统一,所以选C。

(原创试题汇编)

1.(2017年高考押题卷(3)【新课标Ⅲ卷】20) 2016年兰州市优良天数有243天,出现“兰州蓝”,招人艳羡、好奇,惹人争议。有人说是风吹出来的;兰州市则归结为7个词:减排、压煤、抑尘、控车、投入、严管、问效。这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11

D.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答案】 D

【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科技创新2030-2.(2017届高三押题卷【课标卷Ⅲ】20)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

重大项目”将尽快编制完成实施方案,并编制完成人工智能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的立项论证。这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①把科技理论作为编制方案及规划的出发点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④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中物质和意识的相关知识。①观点错误,编制方案及规划的出发点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而不是科技理论等主观性因素;④观点错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意识不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及人工智能专项规划是根据我国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来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可见,②符合题意;方案及专项规划属于意识的范畴,提出的目标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③正确切题。故选B。

3.APEC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接近一级,北京天空被称为“APEC蓝”。对雾霾和“APEC蓝”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雾霾和“APEC蓝”是自然现象,其出现与否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②雾霾和“APEC蓝”是人为现象,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控制其是否发生

③能否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的转化,取决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

④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转变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1

3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4.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网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选项观点错误,尊重客观规律并不仅仅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故排除。B 选项观点错误,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并不是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故排除。C 选项观点错误,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不能消费人与自然的斗争性,矛盾无处不在,故排除。D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向污染宣战,是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故入选。

5.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对它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捕捉后封存。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利用它与氢气反应,产生甲醇,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乙烯,从而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使二氧化碳转变为廉价而充裕的可再生能源。这一研究思路体现了科学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

①生产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 ②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③解决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高耗能问题 ④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可行路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通过科技创新”,然后具体分析各题肢,①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错误。②正确,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合,题中解决的是高排放问题不是高耗能问题。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

6.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如果按照一年365天来计算,长年累月下去,会造成很大的误差。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这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们可以对规律进行改造

C.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

【答案】A

7.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项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人类必须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错误。

8.恩格斯曾说:“首先是由于达尔文所称的生长相关律。依据这一规律,一个有机生物的个别部分的特定形态,总是和其他部分的某些形态相联系的,虽然在表面上和这些形态似乎没有任何关联。”材料表明

①生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外在联系

③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④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D

9.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

①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于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②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联系

③规律不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④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含义及特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人类必须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①②③观点正确;④错误,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故选D项。

10.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A

【答案】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