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BIM深化设计方案

机电工程BIM深化设计方案
机电工程BIM深化设计方案

机电工程BIM深化设计方案

1、深化设计本项目应用案例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根据我司在其他类似项目的消防水泵房安装深化设计经验,采用CAD和BIM技术对本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化设计。

1.2、机房深化设计原则

首先根据本工程实际工况计算对设备进行参数复核,并根据消防各系统的技术参数对设备选型参数进行复核,必要时进行重新选型(需要获得业主和设计的同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整)。根据消防设备的实际细部尺寸,对机房进行规划性初步设计,配置设计管线和所有部件。根据实际管线的尺寸核算相关技术参数和机电设备的运行噪声,设计选型消声降噪的设备和技术措施。完成机房的深化设计,并配置完成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和管线的设计,以及楼宇自控传感器的位置。在机房设计中强调要重视检修空间,特别是要确保设备的便于清洁、保养和检修。

2、重点区域机电管线BIM建模方案

2.1、BIM技术概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种新的工程信息的载体,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让项目不同参与方都可以根据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获取合适的信息,辅助对项目的理解,减少常见的错误,支持与项目有关的工作决策。其特点是可视化、参数化和可协同化。

本项目机电安装工程,专业繁多,施工交叉多,施工工艺复杂,为确保项目更加高效的实施并满足业主要求,作为项目消防专业分包单位,我单位机电总包单位要求进行BIM建模,此外,在本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配合业主、总包在深化设计、施工工艺、工程进度等方面充分使用BIM技术,以提高专业施工水平、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及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

2.2、BIM总体实施目标

在本工程项目中,我单位将按照业主的要求和标准,建立基于REVIT 2013软件平台的BIM模型,采用Navisworks、3D-MAX等相应的软件进行4D、5D 施工模拟、工序模拟,制作专业漫游动画等,并达到以下目标:

2.3、BIM深化设计工作流程

根据土建及机电总包单位提供建筑建构的REVIT或CATIA模型,我单位将应用BIM技术对本工程消防管线综合图纸辅助深化设计,以大大加强设计对施工的控制和指导以及对设计成果的二次校核。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2.4、消防设备管线建模

消防设备管线根据发包人批复的各专业图纸(二维CAD图纸),采用软件按不同区域不同楼层不同专业不同系统分别开展建模工作,消防水专业模型由给排水工程师负责建立,而消防电系统由电气工程师负责建模。

消防安装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施工员可根据BIM模型按照先上后下,先主干后支路,先设备后管线的安装顺序指导施工,安装工人也可以通过BIM模型很清楚明了的看到消防管线的详细布置,有效的提高了安装效率,也避免的材料的浪费。

2.5、关联设备信息

通过BIM深化设计模型来表示对应的实际物体,并将空间关系(准确反映各部件空间关系)、重点的消防系统信息(各个系统的设备信息,例如:具体尺寸、型号、运行参数等,管线信息例如:材质、型号、使用情况等)输入BIM 模型数据库,将传统深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管理,发现人眼很难发现的设计问题,实现深化设计可视化。通过关联BIM模型设备信息,即可在模型中通过点击设备对象获取与该设备相关的基本信息,同样在BIM数据库查询到某个设备亦可将其定位到BIM模型中,方便业主的管理。

2.6、碰撞检查

深化设计阶段,为避免各专业互相碰撞交叉以及施工过程中多专业不协调的事故发生,利用BIM系统的碰撞检测的功能,对所建立的深化设计BIM模型进行检查,快速找到碰撞点,通过BIM系统的相关功能快速定位和调整管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深化设计的工作强度。需其他专业单位或总包配合时,需将这些碰撞点分类整理后提供给其余单位,以方便协调配合。

本方案采用Navisworks软件的碰撞冲突检测(Clash Detective)功能对导入的机电管线Revit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按照先检查单专业碰撞情况后进行多专业综合碰撞检查的顺序分别进行碰撞检查,并通过碰撞分析报告一一对碰撞管线进行调整。通过碰撞检查,及时修改发生碰撞的管线,直到不出现碰撞为止。

2.7、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管理及优化

本项目将使用BIM模型对总控施工施工计划、总体施工方案进行模拟演示、使用BIM模型对专项施工方案和专项施工工艺进行演示、对特殊节点综合施工

工艺利用BIM进行施工模拟验收。

(1)、使用BIM模型对总体施工部署的模拟优化

本项目具有结构复杂、涉及专业繁多、工程量大、立体交叉作业多等特点,编制合理科学的总体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施工部署是协调各专业工程开展工作的依据。项目施工的所有活动都是和时间相关的,一份完整的施工进度是从项目进场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为止的全流程。它需要根据合同工期来统一组织,需要海量的工程数据(图纸、招投标书、会议记录、设计变更等)为基础,根据各阶段的工程量来估算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数量,排出每项工作所需时间,然后按工序前后关系,考虑工序的搭接,进而完成项目施工进度的编排。

传统描述施工进度的方法例如横道图、双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等都是平面的、基于工程进度关键节点上的静态分析管理。本项目通过在己建立BIM模型基础上加上进度时间轴,生成4D BIM模型,动态分析施工方以及施工进度,在建设前对连设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精确、直观地展现施工进度和施工流程,以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使用BIM模型对专项施工方案和专项施工工艺的模拟优化

本项目现场情况复杂,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顾及面广、难度大。利用BIM 模型,可全面把握现场情况、精确的掌握各专业的工作流程,制定高质量的专项施工方案。我单位将在建立BIM模型的基础上,完善专项施工及工艺模型,将规范、标准、图集施工组织设计信息输入BIM数据库,输出立体动画配合施工进度精确地描述专项工程的概况、施工场地的情况,模拟专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找出专项施工方案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保障措施,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的制定更直观,更具有可操作性。

通过BIM模型的实境模拟功能,进行仿真精细化模拟。利用精确到秒的精细模拟,表现

出动态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找到最佳的专项施工方案。并为各专业

交底以及业主的虚拟验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2.8、施工进度管理

利用BIM模型对施工进度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9、施工现场管理

传统的施工特点是物料进场、现场加工、安装(浇筑),在这样一个工作流程中,经常会遇到物料摆放不合理,交叉施工影响工作效率,现场施工人员多,管理混乱,安全性不能有效保障,加工和安装机具多,临水、临电乱拉乱布,安全隐患多,现场加工部件质量参差不起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所建立的BIM模型上,加入施工现场的详细数据和信息,结合实际情况模拟施工进程,对于物料的合理摆放,进场路线等进行模拟实施,选择最优方案,提高施工效率。

2.10、工程量计算

将各系统BIM模型调整优化后输入相关属性,例如在BIM模型输入构件的属性(种类、材质、型号、尺寸、单价等),BIM模型每一个构件都和现实中的实际物体一一对应,因此,所含的信息都可以直接拿来运算。通过BIM模型,可直接生成相关明细表,进行设备统计、材料统计等工作,同步提供所需要的施工图预算、施工材料计划等基础数据,从而起到管控造价,预测成本花费的作用,例如进行工程量统计时,将电气桥架、管道等构件根据不同的分类迅速做出自动统计,准确率和速度较传统统计方法有很大提高,大大降低了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11、BIM三维可视化模拟演示

在BIM模型建成以后,我们将通过各专业的三维模型进行漫游,并制作漫游动画,以实现BIM模型的可视化。可视化模拟演示模型直观且真识性高,视觉冲击比较强烈,业主及施工工人都能很清楚的看到管线安装完成后的样子。

2.12、与其他单位的配合工作

根据业主对本项目模型总管理的要求,我单位将配合业主及其他单位完成本项目的建筑、结构、幕墙、水电、空调、装修及园林总体模型的全面搭建和汇总工作,全面统筹各专业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提供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并在本项目BIM模型的后期运营阶段组织BIM管理人员提供施工技术支持。

2.13、项目BIM人员配置

组织构架

本工程项目将成立深化设计部,深化设计部组织构架如下:

2.14、人员职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