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常见协议及其功能

协议的定义

(1)、两个计算机间通信时对传输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需进行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称为协议(Protocol)。一般来说,协议要由如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义(Semantics)。涉及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Syntax)。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协议本质上无非是一种网上交流的约定,由于联网的计算机类型可以各不相同,各自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不尽相同,为了保持彼此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行某种互相都能够接受的规则。

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是因特网(Internet),它所采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它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具体的说就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即TCP)和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即IP)。其中TCP协议用于负责网上信息的正确传输,而IP协议则是负责将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

TCP/IP协议本质上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其基本思想是把信息分割成一个个不超过一定

大小的信息包来传送。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个用户长时间地占用网络线路;另一方面,可以在传输出错时不必重新传送全部信息,只需重传出错的信息包就行了。

网络协议及其功能

1 概述

网络协议是控制计算机在网络传输介质上进行信息交换的规则和约定。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OSI) , 共分为7 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往往被合并称为高层网络协议, 因此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也可分为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及高层协议。通常, 一个协议可以实现OSI 的一层或多层功能。从应用上来讲, 网络协议可分为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

2 局域网协议

局域网协议定义了在多种局域网传输介质上的通信。目前,常用的局域网协议主要有NetBEUI、IPX/SPX 和TCP/IP 3 类。

( 1)NetBEUI (NetBIOS Extend User Interface,用户扩展接口) 。

NetBEUI 是较早开发的一种使用简单、效率高、速度快、占用系统资源少的通信协议。主要应用在早期的微软操作系统里, 目前在Windows2000 和WindowsXP 中仍然作为缺省的协议。由于NetBEUI 专门为小型局域网络设计, 所以它不具有路由功能。如果将NetBEUI 设为默认协议, 通过局域网传输数据将会省时省力。若用Windows 操作系统组网, 除TCP/IP 协议外, NetBEUI 协议仍然可以使用。

( 2) IPX/SPX( Internet Work Packet Exchange/Sequences Packet Exchange, 互连网络分组交换协议/顺序分组交换协议) 。

IPX具有低开销、高性能的特点,提供分组寻址和路由选择功能,它支持所有的局域网拓扑结构,并保证互连网内信息传输的透明性和一致性。但它不能保证信息可靠到达。SPX 面向连接通信方式, 提供保证可靠传递的接口, 负责对整个传输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以使顺序分组信息流可靠地交换。所以SPX 具有一致性和顺序分组传递的特点。IPX/SPX 适应性很强,能实现多网段间的跨段通信,且工作方式较简单,不需要任何配置。IPX/SPX 协议由Novell公司开发,是专用于NetWare网络的协议,其目的是很好地和Windows 网络互连。(3) TCP /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

TCP /IP 是开放系统互连协议中最早的协议之一, 具有标准化、可路由和应用广的优点。TCP /IP 协议是一个协议族, 包含协议和标准的网络应用两部分, TCP 和IP 是协议族中的两个核心协议。IP 在网络层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无连接的分组投递系统, TCP在运输层提供了面向连接的可靠字节流投递服务。TCP /IP 具有支持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的互连、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和网络拓扑结构等特点。

TCP /IP 协议族中的协议包括: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用于将计算机的IP 地址映射成相应的网络适配器地址。

ICMP (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信息协议) , 用于发送差错报文。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它在传输数据时省去报头,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分组传输服务。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建立在简单网关监视协议的基础上, 作为基于TCP /IP 网络的公共网络管理协议使用。

3 广域网协议

广域网协议定义了在不同的广域网介质上的通信。如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点到点协议(PPP) 、数字数据网(D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数字用户线( xDSL) 、X.25 协议、帧中继(FR) 、异步传输模式(ATM) 等。

( 1)HDLC (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

HDLC 是一种基于比特的传输控制协议,具有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适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 是Cisco路由器使用的缺省协议。

( 2) PPP(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点到点协议) 。

PPP 协议主要用于拨号接入因特网。一般来说,无法使用专门网络线连接的双方(比如说家庭用户和移动用户) 就可以借助分布最广的公用电话网来接入因特网。

( 3)DDN(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 。

DDN 属于专用线路连接, 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字信号。DDN 是一种透明传输网, 支持网络层以及其上的任何协议。它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小, 可以直接传送高速数据, 提供灵活的连接方式, 支持数据、语音、图像传输等多种业务。DDN 不仅可以和客户终端设备进行连接, 而且可以和用户网络进行连接, 为网络互连提供较好的服务。

( 4) ISDN(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 。

ISDN 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数字通信线路。ISDN 的基本速率接口(BRI) 服务提供2 个B 信道和1 个D信道

( 2B+D) 。BRI 的B 信道用于传输用户数据, D 信道主要传输控制信号。由于ISDN直接在端到端之间提供数字通道,所以具有高速、高质量、高可靠性、快速呼叫连接等特点, 可以传输数据、语音和图像信息。ISDN 线路多被用户用于连接远程端点。

( 5) 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 。

xDSL 是点对点的专用线路。它使用电信部门已经铺设的双绞线作为传输线路,提供高带宽传输服务。xDSL 包括对称带宽传输( 双向传输带宽相同) 的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 、单线数字用户线( SDSL)、不对称带宽传输的数字用户线(ADSL)和超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 。xDSL 主要用于接入因特网线路,把用户网络连接到公共交换网络,如Internet、FR 和X.25。

( 6)X.25 技术。

X.25 多年来一直作为用户网和分组交换网络之间的接口标准, 是公用数据网络上终端以分组形式进行操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 和数据传输设备(DCE) 之间的接口。X.25协议是一种同步传输协议,支持纠错和检错,它对应OSI 参考模型1~3 层。X.25 第一层定义了电气和物理端口特性, 第二层定义了用于DTE/DCE 连接的帧格式, 第三层描述了分组的格式及分组交换的过程。DTE之间端对端的通信通过虚电路建立完成。由于X.25 支持纠错和检错,因此对于那些处在恶劣的高噪声环境下而要求高可靠传输的应用来说十分理想。( 7) FR( Frame Relay, 帧中继)。

帧中继是一种建立在X.25 基础上的高性能的WAN协议,它运行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省去了X.25 的一些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由于帧中继严格地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 而X.25还要提供第三层的服务,所以帧中继比X.25 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有效的传输效率,具有吞吐量高、时延小、适合突发性业务等特点。帧中继技术适用于通信距离较长或数据业务量为突发性的情况。( 8)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 。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异步传输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固定的53 个字节的信元, 其中5 个字节为信头,主要完成寻址的功能, 后面的48 个字节为信息段,用来装载来自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话音、数据、图像等所有的数字信息。ATM的交换速率大大高于传统的数据网,ATM网络可把网络拥塞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ATM具有为宽带基础设施提供通用平台的潜力,可以为所有业务的主要广域网技术提供更多样化的业务。

4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是网络层协议,它负责路径选择和数据交换。路由选择协议分为内部路由协议( 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协议) 和外部路由协议( 连接两个或多个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 。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有RIP( 路由信息协议)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与EIGRP( 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EGP ( 外部网关协议) 、OSPF (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和BGP( 边界网关协议) 等。

( 1)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

它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 也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RIP 协议的“距离”也称为“跳数”, 因为每经过一个路由器, 跳数就加1。作为路由的尺度, 最大跳数为15。每隔30 秒钟RIP广播一个UDP 数据包更换路由信息。RIP协议最初不支持VLSM (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s,变长子网掩码) , 但在RIP2 中实现了这个功能。RIP 汇聚时间慢,但运行简单, 是最容易使用和配置的路由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

( 2) IGRP(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与EIGRP( 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

IGRP 和EIGRP 是Cisco 公司专门的内部路由协议。其中IGRP是有类别的高级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而EIGRP 则是无类别的高级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可扩展、事件触发更新、多路径和组合路由尺度。其中只有EIGRP 支持VLSM。

( 3) EGP (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外部网关协议) 。

EGP 协议是第一个外部网关协议,也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EGP 只是列出它在自治系统中负责的所有网络,

在每一个自治系统内,可以采用RIP 之类的内部路由协议来保证传送。

( 4)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

OSPF 路由协议是第一个将外部和内部自治系统集成在一起的路由协议, 它是一种无类别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 既可以配置成为在网络主干上交换可访问信息的外部路由协议, 也可以配置成为在每个自治系统内提供完整的路由表信息的内部路由协议。OSPF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通过传递链路状态来获知本路由器和哪些路由器相邻,建立和维护一张网络有向拓扑图, 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得到路由表。它可以有效利用每个路径上可用的带宽,支持VLSM, 汇聚时间较短。OSPF 在各种环境中均是相当有效的路由协议,适用于较复杂的网络。

( 5)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 。BGP 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BGP 分2 种:

IBGP( In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内部边界网关协议) 和EBGP (Ex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外部边界网关协议) 。IBGP用于两个路由器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交换信息。EBGP 用于两个路由器不在同一个自治系统时交换信息。BGP 可以使用多个路径, 在主干网上比EGP、OSPF 更具灵活性。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主机进程之间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D. 物理线路之间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I . 资源子网II. 局域网III. 通信子网IV. 广域网 A. II、IV B. I、III C. I、IV D. III、IV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I . 流量控制II. 路由选择III. 分布式处理IV. 传输控制 A. I 、II、IV B. I、III、IV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I . 帧II. 比特流III. 报文段IV. 数据报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I . 网桥II. 交换机III. 计算机软件IV. 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 期末 知识点 总结

目录 第一章 (2)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3) 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3)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4) OSI七层模型和TCP/IP 。 (4) 第二章 (4) 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4) 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的具体内容、参数及其含义。 (5) 奈氏准则 (5) 香农公式 (5)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 (6)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其原理。 (6)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6) 第三章 (7) 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 (7) 局域网的工作层次及特点。 (7) 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 (8)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 (8) 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 (8) 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9) 第四章 (9)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的优缺点(区别)。 (9)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 (10) 分类IP地址的分类标准。 (10) 子网IP地址的原理及划分和表示方法。 (10) 子网掩码的概念,A、B、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计算,子网地址的计算。 (10) CIDR地址的概念及CIDR地址块。 (11) IP数据报的基本构成。 (11) RIP、OSPF、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12) 第五章 (12) 运输层的作用。 (12) TCP/IP体系的运输层的两个协议的名称及特点。 (12) TCP可靠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12) TCP的流量控制。 (13) 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方法。 (13)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 (13) 第六章 (13) 域名系统DNS的作用。 (13)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及顶级域名的构成情况。 (14) 中国的顶级域名及二级域名的设置情况。 (14)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及所使用的协议。 (15)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设备及通信协议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计算机网络设备 及 通信协议 2010/10/25

前言 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服务器之间能传输数据,源于协议的存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同的开发商开发了不同的网络通信方式。为了使通信成功可靠,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都必须使用同一语言,不能带有方言。因而必须开发严格的标准定义主机之间的每个包中每个字中的每一位。这些标准来自于多个组织的努力,约定好通用的通信方式,即协议。这些都使通信更容易。一个完整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应该包含各种硬件设备及他们之间的通信协议。

一计算机网络设备 1 网络互联设备 网络互联是指LAN-LAN WAN-WAN LAN-WAN之间的连通和互操作能力这种互操作指的是互联网上一个网络的用户和另一个网络的用户可以透明的交换信息而不管这两个网络上的硬件软件差异。 2 中继器 网络连接最简单的设备就是中继器其作用是对弱信号再生并将再生信号发送到网络的其它分支上提供电流以实现长距离传输中继器工作在OSI模型的最低层物理层只能用来连接具有相同物理层协议的LAN 中继器主要用于扩充LAN电缆段的距离限制比如10BASE 5粗以太网由于收发器只能提供500米的驱动能力而MAC协议允许粗以太网电缆最长为2.5公里这样每500米之间就可以利用中继器来连接但是中继器不具备检错和纠错的功能因此错误的数据经中继器后仍被复制到另一电缆段另外中继器还会引入延时。 3 集线器 集线器(HUB)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它可以转接多个网络电缆把多个网络段连接起来随着10BASE T标准的推出以及集线器的使用使得总线网络拓扑结构逐渐向星型网络拓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的模式转化该模式的核心就是集线器它连接网络的各个节点其优点是当网络上的某

最新计算机网络考研笔记

一、概述 1.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共享性: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2. 因特网概述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因特网把很多网络连在一起 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的标准化 因特网草案 建议标准 草案标准 因特网标准 3.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端系统(主机)进程之间通信的方式 客户/服务器(C/S)方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连接(P2P)方式 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线路的传输效率低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首部(包头):报文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块,数据块前面加上的必要的控制信息 分组(包):首部 + 数据段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问题:一定的时延,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一定的开销主机: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4.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不同作用范围: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不同使用者:

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发表时间:2009-02-23T16:25:14.15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李雨冯迪[导读]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离不开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实际上是一组规定和约定的集合。两摘要: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离不开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实际上是一组规定和约定的集合。两台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约定好本次通信做什么,是进行文件传输,还是发送电子邮件;怎样通信,什么时间通信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0 引言 本文就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 网络通信协议 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有:NetBEUI协议、IPX/SPX兼容协议和TCP/IP协议。 1.1 NetBEUI协议①NetBEUI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如今的主流产品,在Windows和Windows NT中,NetBEUI已成为其固有的缺省协议。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PC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②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NetBIOS是IBM用于实现PC间相互通信的标准,是一种在小型局域网上使用的通信规范。该网络由PC组成,最大用户数不超过30个。 1.2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①IPX/SPX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②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 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③NWLink通信协议。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Windows NT网络和Windows的用户,可以利用NWLink协议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服务。从Novell环境转向微软平台,或两种平台共存时,NWLink通信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1.3 TCP/IP协议 TCP/IP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①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在Windows NT中提供了一个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减轻了联网工作上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的协议。TCP/IP的地址是分级的,这使得它很容易确定并找到网上的用户,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当需要时,运行TCP/IP协议的服务器(如Windows NT服务器)还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与TCP/IP不同的是,IPX/SPX协议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种广播协议,它经常出现广播包堵塞,所以无法获得最佳的网络带宽。②Windows中的TCP/IP协议。Windows的用户不但可以使用TCP/IP组建对等网,而且可以方便地接入其它的服务器。如果Windows工作站只安装了TCP/IP协议,它是不能直接加入Windows NT域的。虽然该工作站可通过运行在Windows NT服务器上的代理服务器(如Proxy Server)来访问Internet,但却不能通过它登录Windows NT服务器的域。要让只安装TCP/IP协议的Windows用户加入到Windows NT域,还必须在Windows上安装NetBEUI协议。③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配置。只要掌握了一些有关TCP/IP方面的知识,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④IP地址。TCP/IP协议也是靠自己的IP地址来识别在网上的位置和身份的,IP地址同样由“网络ID”和“节点ID”(或称HOST ID,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用32位(bit)二进制数组成,每8位(1个字节)为一个段(Segment),共4段(Segment1~Segment4),段与段之间用“,”号隔开。为了便于应用,IP地址在实际使用时并不直接用二进制,而是用大家熟悉的十进制数表示,如19 2.168.0.1等。在选用IP地址时,总的原则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IP地址必须唯一,在不同的设备上不允许出现相同的IP地址。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于对子网的管理,主要是在多网段环境中对IP地址中的“网络ID”进行扩展。例如某个节点的IP地址为192.168.0.1,它是一个C类网。其中前面三段共24位用来表示“网络ID”;而最后一段共8位可以作为“节点ID”自由分配。⑥网关。网关(Gateway)是用来连接异种网络的设置。它充当了一个翻译的身份,负责对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翻译,使运行不同协议的两种网络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如运行TCP/IP协议的Windows NT用户要访问运行IPX/SPX协议的Novell网络资源时,则必须由网关作为中介。如果两个运行TCP/IP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联,则可以使用Windows NT所提供的“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来完成。⑦主机名。网络中唯一能够代表用户或设备身份的只有IP地址。但一般情况下,众多的IP地址不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不方便。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给予每个用户或设备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如“HAOYUN”。 2 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 2.1 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如你的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你的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你最关心的就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你的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 2.2 除特殊情况外,一个网络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现实中许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选择多个协议,或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

网络协议总结版

文章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f18083438.html,/blog/static/8312073620089634134536/ 这个小结,很难写啊~~~网络的东西太多了~~主要是细节很多~~而且,协议也很多,感觉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细节~~似乎找不到重点~~~也没好的办法 ~~~copy了一大堆资料,整理了几个问题~~~~希望可以勾勒出网络的框架~~有的是概要性质的,也有些是细节方面的,选择性的瞄一眼吧~~~貌似有的写的挺详细,有的就很简略~~~最后一看,有点像大杂烩了,嘿嘿嘿,能看完算你狠(LF)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 TCP/IP(*) ●CSMA/CD ●网桥 ●交换机 ●RIP 与 OSPF(*) ●集线器与交换器比较 ●虚拟局域网VLAN ●什么是三层交换 ●二层交换、三层交换、路由的比较 ●交换机与路由器比较(*) ●IP分片控制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TCP拥塞控制 ●CS模型与SOCKET编程(*) 其他还有一些很小很小的问题,放到最后了,包括协议三个要素,协议分层优点,NAT,ICMP等等 我觉得网络的重点仍然是对网络的整体性概念,如果不是专门进行协议开发的话,一般不会深入到协议的细节。仍然有重点。协议的重点是TCP和IP,然后概要性需要了解的是UDP,ICMP,ARP,RIP,OSPF等等,其他像NAT、CIDR、DNS、HTTP、FTP、SNMP等有个简单的了解可能更好。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TCP/IP OSI每层功能及特点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屏蔽掉各种媒体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应用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是OSI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应用的接口,即提供不同计算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电子邮件的内容处理,不同计算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功能等。 TCP/IP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网际网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 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计算机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各种信息交换的场所,所有接入网络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物理连接设备进行信息的交换。但是,单纯依靠这些物理设备并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这就好像计算机只有硬件系统是无法使用的,它得需要软件系统来支配。 因此,计算机网络需要通过协议,来支配数据的传输,才能发挥网络通信的作用。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协议中的双方都必须了解协议,并且事先要知道所要完成任务的所有步骤; ●协议中的双方都必须同意并遵从它; ●协议必须是清楚的,每一步都要明确定义,保证不会引起误解。 1.什么是通信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被称为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它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等功能的基础。例如,一次通信具体做什么,是进行文件传输?还是发送电子邮件?如何建立连接?如何相互识别?在什么时间进行通信等。只有遵从这个约定计算机间才能够实现相互通信和交流。 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的TCP/IP协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任何计算机在接入Internet 后,只要运行TCP/IP协议才能够访问和使用Internet上的资源,若其不支持TCP/IP协议,那么它将是被孤立的一台计算机,无法实现与其它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 通常,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Protocol)有3个基本要素构成 ●语法(Syntax)即控制信息或数据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Semantics)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作出何种应答 ●时序(Timing)即通信双方信息交互的先后顺序及速率匹配和排序等 2.常见的通信协议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遍及OSI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如大家熟悉的TCP/IP、HTTP、FTP 等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 目前,在局域网中常见的3个网络通信协议分别是TCP/IP协议、IPX/SPX协议和NetBEUI 协议。除了在局域网外,还有广域网中,如X.25协议、HDLC协议、PPP协议等。 另外,由于网络节点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制定协议时,通常将其简单化,即将复杂成分分解成一些简单成分,最终复合起来。其层次结构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结构中的每一层都规定有明确的任务及接口标准; ●将物理通信线路作为最底层,它使用从高层传输的参数,也是为高层提供服务的基 础 ●将用户的应用程序作为最高层 ●除了最高层之外,中间的每一层都要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又是下一层的用户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2)软件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源的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强力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

应用层: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分配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 地址,给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实现即插即用连网。 ·BOOTP (BOOTstrapProtocol)引导程序协议/自举协议,使用UDP来使一个无盘工作站自动获取配置信息。静态的配置协议 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解析<端口号53>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端口号21>减少或消除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 ·Gopher(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网际Gopher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80>,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Internet信息访问协议的第4版本 ·IRC(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NNTP(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XMPP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用于接受邮件。 ·SIP()信令控制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端口号25>用于发送邮件。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SH(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端口号23>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RTCP(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协议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传输层协议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GTP通用数据传输平台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 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 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 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 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 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 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 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网络组建 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的概念

网络组建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即网络中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称为网络协议。 但是两个实体间仅发送二进制位数据就指望对方能理解所传输的信息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为了进行通信,实体之间一定要达成一个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一组规则)。一个协议定义了通信内容是什么,通信如何进行以及何时进行。协议的关键是语法、语义和时序。 ●语法 语法是指数据的结构或格式,指数据表示的顺序。例如,一个简单的协议可以定义数据的头部(前八个比特)是发送者的地址,中部(第二组八个比特)是接收者地址,而尾部就是消息本身。 ●语义 语义指比特流每一部分的含义。一个特定的比特模式该如何理解?基于这样的理解该采取何种动作?例如,一个地址指的是要经过的路由器还是消息的目的地址?这些都建立在语义的定义之上。 ●时序 时序包括两方面的特征:数据何时发送以及以多快的速率发送。例如,如果发送方以100Mbps(兆位每秒)速率发送数据而接收方仅能处理1Mbps速率的数据,这样的传输会使接收者负载过重,并导致大量数据流失。 一个协议是一整套规则,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也可以作为多个结构化实施。协议是复合的,可以比较方便地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执行。因此,协议是指作为约束整个通信过程的整套规则,它可以由层次协议构成。 作为一整套规范数据交换的规则,协议都会定义下述一些功能: ●分割将较大的数据单元分成较小的数据包(相反的过程则称为重新组合) ●寻址设备的彼此识别、路径选择 ●封装在数据单元(数据包)的始端增加控制信息 ●排序报文发送与接收顺序 ●信息流控制收、发双方在信息流过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同步保持收发双方对数据传输单元的一致性认同。 ●干路传输多个用户信息共同干路 ●连接控制通信实体之间建立和终止链路的过程 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IOS协议等等。在互联网上被广泛采用的是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则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

1.物理层(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帧) PPP(点对点协议):面向连接,不可靠,只支持全双工链路,成帧技术,PPP 帧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PPP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的。 只检错不纠错,没有流量控制。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指数 退避算法 网桥的自学习算法 3.网络层(IP数据报或称分组、包) IP协议:无连接、不可靠、尽力而为型 ARP(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物理地址(MAC地址)→IP地址 分组转发算法:直接交付、间接交付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 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封装在IP包中。 (ICMP报文是IP层数据报的数据) 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RIP,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RIP(路由信息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算法。 RIP用UDP用户数据报传送。 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最大跳数不超过15。 缺点:“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基于链路状态协议LS OSPF 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 BGP(边界网关协议):不同AS之间的路由协议。 用路径向量(path vector)路由协议 BGP用TCP报文传送 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 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多播协议。IGMP 使用IP 数据报传递其报文BOOTP(引导程序协议):需要人工进行协议配置,使用UDP报文封装,也是 无盘系统用来获取IP地址的方法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分配主机地址 VPN(虚拟专用网):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NAT(网络地址转换):①在公司内部,每台机器都有一个形如10.X.Y.Z的地址。 三段私有IP地址 a)10.0.0.0 ~10.255.255.255/8 b)172.16.0.0~172.31.255.255/12 c)192.168.0.0~192.168.255.255/16 ②当一个分组离开公司的时候,首先要通过一个NAT盒, 此NAT盒将内部的IP源地址转换成该公司所拥有的真 实IP地址,198.60.42.12.。③通常与防火墙组合。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 协议族。 1、 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 ,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和TDM。 8、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 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