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豆类蔬菜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豆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然而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落花落荚。
落花落荚是指豆类蔬菜在开花结果后,未能顺利形成果实,而导致花朵和荚果脱落的现象。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豆类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研究豆类蔬菜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落花落荚的原因1. 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豆类蔬菜落花落荚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干旱、湿度过大等气候条件都会影响豆类蔬菜的开花结果,导致花荚脱落。
特别是在开花授粉期间,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豆类蔬菜的开花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2. 生理生态因素豆类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这些生态因素无法满足植物的需求,就会影响到开花结果,出现落花落荚的现象。
植物自身的生理机制问题,如激素水平不平衡、营养不良等也会导致落花落荚。
3. 病虫害豆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比如蚜虫、蝇虫、霉菌等。
这些病虫害会直接影响豆类蔬菜的生长发育,导致开花结果不良,出现落花落荚的情况。
二、防治落花落荚的措施1. 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针对气候因素对豆类蔬菜生长的影响,农民可以通过控制温室温度、加强灌溉管理等措施,为豆类蔬菜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开花结果期间,特别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减少落花落荚的发生。
2.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豆类蔬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及时补充豆类蔬菜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减少落花落荚的发生。
3. 合理管理病虫害对豆类蔬菜的病虫害,可以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施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等,减少病虫害对豆类蔬菜的侵害,保护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4. 增加人工授粉在自然授粉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
通过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豆类蔬菜的授粉率,增加果实的形成,减少落花落荚的发生。
5. 积极管理在豆类蔬菜的生长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积极管理植物生长,有助于减少落花落荚的发生。
大豆花荚脱落原因及防控措施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大豆自形成花蕾直至结荚的过程,幼荚、花朵、花蕾脱落均被称之为花荚脱落。
落花最多的时期在大豆开花的3-5天内,落点最多的时期在10-15天。
通常的情况下,脱落现象非常普遍,脱落率普遍为45%-70%。
但是,如果脱落量超出60%,则会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只有对脱落的原因做出分析,才能够提出针对性、专业性的防控措施,实现增花保荚的目标,并且将大豆产量提升。
一、大豆花荚脱落的主要原因1、大豆品种类型及花荚所处部位不同引起花荚脱落针对于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植株而言,其脱落主要发生于下部;针对于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植株而言,其脱落主要发生于上部。
通常的情况下,在花荚脱落率方面,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低于无限结荚品种(52.5%)。
在同样的植株中,分支上脱落的花荚要多于主茎;在同样的花轴中,顶部花荚的脱落要多于下部。
2、播种密度过大且通风透光不良透光通风如果良好,大豆能够将株间湿度减少,促使温度与光照能够增加,实现运输营养物质速度可以加快。
密植大豆,虽然能够获取高产,但是,极有可能造成过大密度的播种,而造成大豆的徒长,在群体生长的条件中,出现相互遮荫的问题。
过早郁闭封行植株,将极有可能造成田间缺乏透气性,缺失营养物质、大豆叶片黄化、细弱生长植株、光合产物少、株间光照不足、湿度高、田间缺乏透气通风性等问题的发生,加之生长植株过程中会处于较多的阴雨天气里,导致捂花捂荚,造成花荚无法吸收充足的养分,从而导致大量脱落问题的发生。
3、养分供应不足或失调同肥沃土壤相比,瘠薄土壤中的植株会更多的脱落花荚。
针对于大豆的开花结荚期而言,是大豆生长全过程中,所需养分最多的时期,如果土壤中缺乏养分,将极有可能造成花荚的脱落。
除此以外,如果供应氮肥过多,将极有可能造成钾、磷、氮的配比不当,导致大豆出现营养过度的问题,致使植株徒长,减少同化产物,也会导致花荚的大量脱落。
4、病虫危害花荚器官会直接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导致脱落的问题发生。
大豆落花落荚及空瘪荚的防止对策

2018 年第 9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63科研◎农业科学大豆落花落荚及空瘪荚的防止对策李术红大豆是落花落荚很严重的作物。
大豆落花落荚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人们一直比较重视,通过降低落花落荚的程度来增加产量。
但在预防落花落荚时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防止落花落荚的措施应当在开花期进行。
其实不然,大豆的花荚脱落与植株生育前期的营养状况、群体结构等有密切关系。
花荚脱落的预防要早着手进行,合理密植,根据需水、需肥规律来进行肥水管理,使植株稳健生长,降低因营养因素而造成的花荚脱落数量。
花荚脱落是大豆生产中的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
一般每株大豆蕾、札、荚脱落数占总花数的45%~70%。
脱落比例大致是:花朵占50%,幼荚占40%,花蕾占10%。
花荚脱落在不同地区之间是有所不同的。
北方春大豆较轻,花荚脱落率为40%~70%,南方夏大豆较重,可达50%~70%,秋大豆最重,可达70%~90%。
1 花荚脱落及空瘪荚产生原因大豆落花、落荚及空瘪荚是大豆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本能表现。
产生原因主要有营养、水分、光照、温度、病虫害以及机械植伤等影响。
1.1 养分。
大豆花荚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两者矛盾突出。
如果土壤养分供应不足,营养体瘦弱,植株前期养分积累少,已形成的花荚会因营养不足而脱落,后期形成花荚也会因营养不足而不能进一步发育,最终使花荚脱落。
因营养体瘦弱,进入鼓粒期不能供给足够营养,而形成空瘪荚。
但如果在花荚期养分过剩,极易造成徒长,养分多数用于营养体生长,生殖生长同样受抑制,也会导致花荚大量脱落。
尤其以无限结荚习性品种表现明显。
1.2 水分。
大豆开花及鼓粒期对水分极为敏感,此时期若遇干旱,干物质积累受到影响,会导致花荚脱落空瘪荚。
但此期如果土壤水分过多,根系活动受抑制,养分吸收受阻而导致花荚脱落及空瘪。
土壤湿度高于27%,花荚脱落及空瘪荚随湿度升高而加重。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地之一,种植大豆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应对常见的病虫害问题,特别是落花落荚的防治。
对于北方大豆的种植技术,农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品种,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大豆品种,能够在北方的恶劣气候条件下生长。
其次是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大豆的生长需求,科学施肥,保证大豆的养分供应。
再者是合理的密植密播,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和目标产量的要求,合理密植密播,利用土壤和光照资源,提高产量。
最后是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通风良好,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针对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落花落荚是其中一种常见问题,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首先是合理的田间管理,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保持田间环境整洁,减少虫害和病害的滋生。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根据不同的虫害和病害类型,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使用农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再者是合理的灌水和施肥,控制土壤湿度和养分供应,避免过度灌溉和施肥引起的大豆落花落荚。
最后是合理的栽培周期安排,根据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栽培周期,避开虫害和病害高发期,减少大豆的损失。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合适品种、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密播、良好的田间管理以及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等。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农民们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收益。
也能减少因病虫害而造成的大豆落花落荚现象,提高种植效益。
对于北方地区的大豆种植者来说,掌握这些种植技术和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北方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
针对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本文进行浅谈。
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技术方面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选址:北方地区大豆种植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因水分积渍导致豆根受损。
2. 适宜品种选择:北方地区大豆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来确定,常见的品种有晚熟大豆、早熟大豆等。
3. 种植密度控制: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时,应根据品种特点和地理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不同的品种对种植密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4. 施肥管理:北方地区大豆生长期较短,对养分要求较高。
种植前应进行土壤分析,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合理配比各种养分,保证大豆生长所需。
5. 病虫害防治:北方地区大豆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
应建立科学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北方地区大豆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管理水分:大豆对水分需求较高,适时浇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特别是在开花期和豆荚膨大期,要确保大豆的水分供应充足。
2. 控制温度:北方地区夏季气温较高,容易造成大豆落花落荚。
可以采取遮阳措施,例如建立遮阳网或搭建遮阳棚,降低气温,减少蒸腾作用,保持土壤湿度。
4. 提高抗逆性:选用抗旱、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提高大豆的抗逆能力,减少大豆落花落荚的发生。
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技术的关键在于选址、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对于落花落荚的防治,应合理管理水分和温度,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大豆的抗逆性。
通过科学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可以保证北方地区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并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引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北方的种植面积较大,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落花落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和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农民提供参考。
一、北方大豆种植技术:1. 土壤选择:北方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多为粘性或碱性,对大豆生长不利。
在种植大豆前,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
可进行土壤改良,添加有机物质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 品种选择:北方大豆种植品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要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早稻适宜选用早熟品种,晚稻适宜选用中、晚熟品种。
3. 肥水管理:大豆是对水分需求较高的作物,适宜选择在旱季或种植前进行田间灌溉。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进行追肥,提高作物营养水平。
4. 病虫害防治:北方大豆常见的病虫害有大豆蚜虫、大豆早疫病等。
在种植过程中,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如合理农药施用、轮作和病虫害监测等。
二、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1. 合理种植密度:大豆的落花落荚主要是由于种植密度过大和环境条件不利造成的。
在种植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植株过密。
2. 适宜施肥:过量施肥会导致大豆长势过旺、植株分枝过多,从而增加落花落荚的风险。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度肥料使用。
3. 控制病虫害: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也是导致落花落荚的重要原因,如大豆花叶病、大豆灰霉病等。
在种植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减少其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4.合理管理生长环境:通过合理管理生长环境,如加强排水、提供充足的阳光、保持适宜的温度等,可以调节植株生长。
做好生产建设,改善大豆栽培条件,减少病虫害危害,降低落花落荚的发生率。
结论:大豆种植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

Z a i p e i j i s h u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北方地区的大豆种植技术,针对大豆种植过程中的落花落荚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为我国北方地区大豆产量进一步上升提供一些思路。
1、大豆概述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做菜、可榨油、可酿酱油、可提取蛋白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大豆起源于我国,古代称其为菽,记录历史几乎与我国历史一样长。
大豆中根据豆皮颜色和形状可以大致分为五类,分别是黄色大豆、赤色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和饲料用豆,其中黄色大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黄豆,豆制品、酱油、豆渣都出自黄色大豆;青大豆富含大豆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异黄酮、纤维、维生素ABCK等营养物质,是十分优秀的作物。
2、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技术(1)良种优选良种是农作物种植产量、质量的保证,种植户在进行种植前必须要做好良种的筛选,选择符合当地种植需求的大豆品种。
目前,大豆品种单一并非某一地区的问题,而是整个北方地区的问题,需要政府农业部门做好品种优化工作,提高北方地区大豆品种的整体质量。
除了选择品种外,种植户要做好种子的筛选,确保大豆的种皮完好、无虫蛀痕迹、无病害痕迹,并且要选择单位重量更大的大豆种子,保证种子的发芽能力和生长能力,为后续的大豆产量、质量提供保证。
(2)做好种植前的整地工作在大豆种子下地前,种植户要先做好田地的整理工作,提前除草、疏松土地、调节水分、做好基肥等准备工作。
北方地区的日照时间较短,一年中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总时间跨度较短,大豆也属于一种短日照的作物,在这一点上还比较契合。
但也正因为大豆属于短日照作物,它对土壤、阳光的要求也比较高,适应性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强,需要种植户提前进行整地处理,调节田地的条件到最适合的状态。
大豆一般轮作种植,前茬农作物所留下的土壤状态未必适合大豆生长,因此,种植户在整地时要注意深度输送,降低土壤深层前茬农作物根系的影响,帮助大豆种子顺利发芽,保证大豆根系的伸展,保证大豆植株的营养吸收。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分析

豆荚,其中的胚珠将会发育称为种子。在 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在施用底肥的时 区的土壤情况,以此来保证大豆的健康生
大豆的豆荚形成初期,其发育是非常缓慢 候,可以选择营养较为丰富的有机肥料来 长。
的,直到大豆豆荚形成五天之后,将会进 进行使用,既可以补充耕地中的营养元 入豆荚生长较为快速的时期,最后在 ' 个 素,又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为大豆提供
以及花轴上的花朵数量将会因品种、气候 证大豆的生长,以此来达到提升大豆产量 缺乏营养的情况,从而更好的保证大豆花
等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数量。因此 的目标。
荚的发育和后期的结实。
可以根据其花轴长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 (三)科学施用肥料
(三)科学调整密度
长花序、中长花序以及短花序,大豆花的
数量也会随着花序长短不同而改变,一般 来讲,花轴长度为 !"#$%& 的范围内属于 中长花序,超过 '$%& 则称为长花序,低 于 !%& 称为短花序。
目前在北方种植大豆的过程中,采用 宁安市镜泊镇农技站)
, '$ "
况下,大豆的花是有苞叶、花萼、花冠以及 境进行科学的调节,对于土壤情况、水分 合理进行搭配来更好的降低大豆落花落
雌雄蕊这五部分共同组成的。在此基础 乃至病虫害或者杂草等影响大豆生长的 荚的出现。如果土壤肥力过低,农户也可
上,大豆花序的注重被称为花轴,其长短 因素,农户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来更好的保 以通过喷施氮肥的方式来快速改变豆苗
大豆在生育期的过程中,其不同器官
经常种植大豆的农户都清楚,可以通
对于养分的需求量和储存量都是不同的。 过科学的对种植密度进行调整来更好的
在我国北方种植大豆的过程中,通常是采 促进大豆生长和提升整体产量。通过对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一、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
1、氮肥施用不合理。
氮肥施用量适合,能促进大豆根瘤菌的发育,增加单株固氮量,对提高大豆产量是有益的。
如果盲目过量施用氮肥,不仅抑制固氮作用,而且往往造成大豆营养过度,植株徒长,郁闭和倒伏,致使花荚脱落。
2、密度偏大。
密度过大,植株拥挤,个体发育受阻,生长细弱,因而花荚脱落严重。
3、土壤湿度不当。
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致使豆叶卷曲发黄,豆根霉烂,引起花荚大量脱落;如果水分不足,会阻碍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植株萎蔫而停止生长,花荚也随之脱落。
4、病虫危害。
花荚期遭受紫斑病和豆荚螟的危害,也会引起落花落荚。
二、大豆落花落荚的预防措施
1、合理追肥:在大豆刚开花时,对土壤瘠薄豆苗生长瘦弱的,每亩追硫酸铵7.5公斤,可起到增花保荚作用;基肥苗期充足。
豆苗生长正常的不必追施氮肥,以防徒长。
施用磷肥,可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加速花荚粒的正常发育,在开花期,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保证群体和个体协调生长,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减少落花落荚的有效途径。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瘦,播种迟早以及种植方式等情况来确定。
3、及时抗旱排涝:花荚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和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如遇天气干旱,应采取勤灌细灌的办法,一般要灌水2-3次;每5-7天浇灌二次。
大豆耐涝性差,被水淹没过顶,即死亡,水淹到植株的某一部位,这一部位的腋芽就不能分枝和结荚,即使已开的花荚,也容易掉落。
因此,要及时排涝,防止田间积水。
4、预防病虫害。
大豆花荚期主要有灰斑病,蚜虫,豆荚螟等病虫害,必须勤加检查,施药防治。
此外,选用多花多荚的高产良种,提高整地质量,喷施生长激素等都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和保花护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