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关于植物染的历史

关于植物染的历史
植物染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在古代,人们发现可以使用植物染料给布料染色,这种方法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染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开始培育更多的植物染料品种,探索不同的染色方法和技巧。
在古代,植物染料被广泛用于制作服饰、家居用品和工艺品等方面。
由于植物染料来源于自然,因此其颜色柔和、自然,且对人体无害。
此外,植物染料还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调制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和质感,因此在古代很受人们的欢迎。
在中国的历史上,植物染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古代的染色工艺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体系。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植物染技术达到了巅峰,许多染色工艺品成为了当时的珍品。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合成染料逐渐取代了植物染料的位置。
合成染料虽然颜色鲜艳、易于制作,但它们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和重视植物染技术,希望通过它来替代合成染料,实现环保和健康的染色方式。
总之,植物染技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和文化遗产,它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染色工艺水平,也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茜草的染色历史和原理

茜草的染色历史和原理
茜草染色起源于古代亚洲,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茜草染色的原理是利用茜草根部中的脏红色素分子与纤维素结合,从而在纤维上形成颜色。
这种脏红色素又称为茜素,是茜草根部的主要染料成分。
茜草根部中的茜素分子含有特定的官能团,可以与纤维结构上的羟基(OH)或胺基(NH2)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结合。
这样,茜素就被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不易褪色。
茜草染色时,通常需要加入一些鞣料,如栀子木鞣素,以增加茜素与纤维的结合力。
茜草染料主要使用棉、亚麻、丝或毛纤维等天然纤维。
染色过程中,茜草根部通常需要研磨、浸泡并加热,以释放茜素。
纤维材料则需要经过预处理,如浸泡于酸性溶液中以改变纤维表面的pH值,增强茜素与纤维的结合。
茜草染色的特点是颜色丰富多变,从深红到紫红、粉红、橘红等不同色调都可以得到。
并且,茜草染料在阳光下暴晒后,还会发生颜色变化,呈现出色彩渐变的效果。
由于茜草染料天然可持续、对环境友好,并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广泛应用。
在传统的亚洲文化中,茜草染色常被用于制作传统服饰、织物艺术品、绘画等。
靛蓝染色的原理和背景

靛蓝染色的原理和背景靛蓝染色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两千年前的汉代。
靛蓝染色的原理是将染料用于织物上,使其变色,从而达到染色的目的。
靛蓝染色主要应用于棉、麻、丝等天然纤维的染色,易于染出深色且有良好的耐光、耐水洗和耐摩擦性能。
靛蓝染料的来源是来自于菘蓝的籽粒,因此也被称为“菘蓝染”。
菘蓝是一种植物,在秋季收获时,将籽粒取出晒干,加水研磨,过滤澄清后获得靛蓝染料。
靛蓝的深浅取决于菘蓝籽粒的用量。
在染色过程中,靛蓝染料需要先被浸泡在水中,使其释放色素,然后将布料浸泡在染液中,靛蓝染料能够疏通织物内部的细小孔隙,进入纤维内部,从而染出深色。
染色完成后,还需要用清水洗涤和晾干。
靛蓝染色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寺庙用品、工艺品等领域,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具有染色均匀,色泽深沉耐用的特点,而且靛蓝染色所涉及到的原料和染料都可以容易地获得。
在一些文化传统中,靛蓝染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象征,如日本的蓝染文化和印度的印染技术。
靛蓝染色的背景则与古代的技术和文化密不可分。
在秦朝之前,人们采用植物和动物的皮毛染色,但很难染出深色和较持久的颜色。
从汉朝开始,一些新的染料开始被发现和使用,如菘蓝染料,极大地改善了染色的品质。
靛蓝染色在三国时期达到高峰,后来又在唐朝和宋朝时得到普及。
除了民间的衣物和工艺品的染色,靛蓝染色也是宫廷服饰的主要染色技术之一。
唐代以来,宫廷服饰逐渐华丽,且在织造和染色方面都有相应的改进。
宫廷服饰礼仪之一的“爵服”就采用了靛蓝染色,袍子上的花纹由浅到深,寓意着位阶的高低,也体现了时代审美和文化价值观的变迁。
总的来说,靛蓝染色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染色技术。
虽然现代化的染色工艺取代了大部分传统的染色技术,但靛蓝染色仍然是那些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手艺人们所珍惜和传承的技术之一,这种手工艺在今天显得更加宝贵和珍贵。
天然染料文档

天然染料天然染料是指由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提取而成的染料。
与合成染料相比,天然染料具有无污染、无副作用、颜色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从天然染料的历史、分类、提取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天然染料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文明时代。
古代人类通过将植物汁液、动物体液或矿物研磨,用来给纺织品着色,达到装饰和美化的目的。
例如,古埃及人就利用洋葱皮、蓝莓和菠菜等天然材料来染色。
古代印度则以蓝靛染色为特色,而中国古代则以茜草染色为主要手段。
分类根据染料来源的不同,天然染料可以分为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
1. 植物染料植物染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天然染料之一。
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都含有不同种类的染料成分。
常见的植物染料包括树莓、蓝莓、茜草、蔓越莓等。
这些植物染料既可以通过植物煮沸提取,也可以通过植物粉末提取。
2. 动物染料动物染料是指从动物体液中提取的染料。
例如,蚕丝染料就是从蚕的丝液中提取得到的。
此外,还有来自海螺壳的紫色染料,以及来自海螺体液的红色染料。
这些动物染料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和颜色稳定性。
3. 矿物染料矿物染料是指从矿石中提取的染料。
最著名的矿物染料之一是天蓝石。
天蓝石是一种宝石,其鲜艳的蓝色可以作为染料应用在纺织品上。
此外,还有来自黄铁矿、石青等矿石中提取的染料。
提取方法提取天然染料的方法主要有水提法、酸碱提法、乙醇提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等。
1. 水提法水提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提取方法。
它通过将植物材料放入水中,进行煮沸或浸泡,使染料溶解于水中。
然后通过沉淀和过滤的方法,将染料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植物染料的提取。
2. 酸碱提法酸碱提法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使染料从植物材料中释放出来。
酸性环境可以使染料中的酸性成分离解,碱性环境则可以使碱性成分离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染料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溶于水的特性。
3. 乙醇提法乙醇提法是利用乙醇的溶解性来提取染料。
染料的发展范文

染料的发展范文染料是一种用于给织物、纤维、皮革等材料着色的物质。
在人类的历史中,染料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为纺织品和皮革产品增加色彩,也能够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染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最早的天然染料,到后来的合成染料,其技术和应用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古代,染色技术逐渐得到改进。
中国的丝绸染色技术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
唐朝时期,我国已经掌握了染色图案复杂多样的技术,能够制作出五彩缤纷的丝织品。
而欧洲的染料技术则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以染色纺织品和皮革为主要目的。
当时使用的染料主要来自于植物,如蓼汁、黑栗和蓝铜等。
这些染料虽然能使织物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但在光照下容易褪色,质量稳定性较差。
18世纪以后,染料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英国化学家威廉·佩罗特在1856年发现了“缩戊醛”这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染色性能,这一发现为合成染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冯·巴伦提出了染料化学的“三元原理”:酚染料、胺染料和分散染料。
这一原理指导了染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20世纪初,合成染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德国化学家弗里茨·曼柯夫在1901年合成出了靛蓝,这是第一种合成染料。
靛蓝的合成开启了人类合成染料的新纪元。
此后,合成染料的种类不断增加,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色彩,而且质量稳定性较好,延长了织物的使用寿命。
随着合成染料的进一步研究,染料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以色素颗粒分散染料为代表的新型染料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染料,解决了染色过程中对其他化学品的依赖,减少了环境污染。
同时,新型染料具有良好的染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提高了染色产品的质量。
在当代,染料行业正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合成有机染料的研究不仅注重色彩的多样性,更注重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
一些研究机构致力于寻找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染料,如天然染料、植物染料和微生物染料等。
民间印染的历史和发展

民间印染的历史和发展服饰中的民间美术——印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纺织和印染的国家,这一发明为丰富和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的民间印染泛指蓝印花布、蜡染、扎染和彩印花布,它们适用于民间的日用装饰品,所做的服装、头布、被面、布兜、包袱和门帘等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并反映出浓郁的乡俗民情。
⒈、民间印染的历史人类使用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
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顏料染成了紅色。
在新石器時期,人们开始利用植物制作染料,給纺织品染色。
西周時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
到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已经出现了,并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
各种颜色的面料虽形成了服裝色彩的变化,但仍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审美需求,於是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用染料在纤维织物上施加花纹的方法,这种手绘的方法一直流传在民间,被称作"画缋"。
秦汉时期,人们在染色实践中发现了染色与空白的对比关系,认识了有地控染色面积和染色形状可以形成空白的花纹,于是防染技术开始出现。
汉代,有了用木版捺印和手绘相结合的方法,到唐代以后各种防染法开始流行,即人们常说的“染缬”(蜡缬、夹缬、纹缬)。
⒉民间印染的品种⑴蜡染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
蜡染生产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先把蜡溶化成液体,用蜡刀沾取蜡液在白色底料上描绘纹样,然后浸入染料中染色。
上染之后,去掉蜡纹即呈現白色花纹,就得到了藍底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布。
至今,貴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蜡染仍然流行。
⑵苗族蜡染苗族蜡染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叙述蜡染的起源。
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经很盛行,到了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用蜡染衣料,在民国年间蜡染已盛行于湘西、贵州、云南、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之中。
天然植物染料的发展及其应用

天然植物染料的发展及其应用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重视,天然植物染料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使用。
天然植物染料具有色彩丰富,不易褪色,对人体无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等领域。
天然植物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使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进行染色。
其中,植物染料是最常见的一种。
古代中国就有众多的植物染料种类,如蓝靛、茜草、麻黄等。
然而,在现代工业革命的时代,化学染料取代了天然染料,因其生产成本低,色彩鲜艳、颜色稳定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化学染料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如易褪色、有毒、污染环境等。
因此,人们重视天然植物染料的研究和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的健康。
目前,天然植物染料的应用在不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色彩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天然植物染料与合成化学染料相比,其颜色相对较浅,但其色彩自然,给人温和、柔和的感觉。
而且,天然植物染料的色彩不会因为洗涤而变淡或褪色。
在织物染色中,植物染料还可以起到消毒、防虫等作用。
因此,天然植物染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等领域。
天然植物染料在纺织领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植物染料的颜色和美学价值使其成为高端时装、内衣、家居舒适性家居用品、艺术品等的理想选择。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天然植物染料代替合成化学染料可以减少污染源,并创造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这有助于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有机商品的市场销售,满足现代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对环保的需求。
总之,天然植物染料由于其环保、健康、色彩自然等的优点,已经成为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的染色方式。
它对于纺织品和服装等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天然植物染料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
天然植物染料的发展及其应用

天然植物染料的发展及其应用天然植物染料是指来源于植物的颜料,可以用于染色的物质。
天然植物染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利用植物的颜色来装饰和染色纺织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更多种类的植物染料,并开发出了更多用途。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对天然植物染料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分离和提取植物中的化合物,发现了许多具有染色能力的分子。
这些分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如煮沸、浸泡、浓缩等。
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些植物染料的化学结构,进一步了解了它们染色的原理和机制。
天然植物染料在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是在纺织品染色方面。
天然植物染料可以给织物染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包括红、黄、蓝、绿等。
与化学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料更环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
天然植物染料还可以用于食品和饮料的染色。
许多食物和饮料的颜色是通过染料添加剂加入的,但这些化学染料被认为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天然植物染料可以用于代替化学染料,为食品和饮料提供天然的颜色。
天然植物染料还有医药和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许多植物染料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
植物染料还可以用于化妆品的颜色添加剂,使化妆品更加天然和环保。
天然植物染料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不同类型的植物染料在不同的条件下染色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和调整。
天然植物染料的颜色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需要注意保养。
植物染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
天然植物染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纺织品染色、食品和饮料染色、医药和化妆品等。
随着对天然植物染料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新的应用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5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色历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
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
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
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
『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
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
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
植物界的染料,在
xx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
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
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
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
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
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
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
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
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
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
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
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
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
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2 / 5
西周时代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
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
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
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人们在染色实践中发现了染色与空白的对比关系,认识了有地
控染色面积和染色形状可以形成空白的花纹,于是防染技术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出现了用蜡做防染剂的染花方法。
先把蜡溶化成液体,用蜡刀沾取蜡液在白色底料上描绘纹样,然后浸入染
料中染色。当时多用靛蓝,又有少量紫色、红色。上染之后,去掉蜡纹即呈现
白色花纹,得到了蓝底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布。古代称其为“阑干斑布”,现代
称之“蜡染花布”。而在汉代,观赏性的蜡染已开始出现了。
西南地区蜡染艺术一直沿续下来,至今,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蜡染仍
然流行。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印染艺术较为突出的是纹缬的出现,纹缬也叫“撮缬”、“撮花”、
“撮晕缬”,现代称“扎染”。
唐代
唐代的印染技术全面发展而且成就斐然,这时的纹缬、夹缬、蜡缬都出现
了惊人之作。宋明时期的印染艺术已相当全面,色谱也愈加完备。明代官方设
有颜料局,掌管颜料。而用于制作染料的植物已达几十种。清代少数民族地区
的各种印染艺术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做工精细,蜡纹纹密。
《诗经》中有用蓝草、茜草染色的诗歌,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植物染
料已在民间普遍应用。中国古代的一些农业书和工艺书上、都有关于染料和染
色法的记载。先秦古籍《考工记》(作者不详)是中国第一部工艺规范和工作
标准的汇编。书中“设时之工”记录了中国古代练丝、纺绸、手绘、刺绣导工
3 / 5
艺,对织物色彩和纹样都作了详细而完整的叙述;公元533534年贾恩勰着的
《齐民要术》中有关于种植染料植物和萃取染料加工过程,如“杀双花法”和“造
靛法”所制成的染料可以长期使用。1637年明末宋应星编撰了中国第一都科技百
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有关各种染料的制造、练制的化学工艺以及各种染料在织物
上的染色法的描写。在“乃服”一章中,总结丝、麻、毛,棉荨织物在纺纱织布
的技术,并在“彰施” 一章,记录有关染色技术的应用。
公元3000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了织扬染色的技术。古埃及
的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的墓壁上红色和红色的染色织物,说明了这一点。
约在2500年前,印度已有从茜草提取茜红和蓝草提取靛蓝染棉织品了的记
录。茜草的浸渍液,经处理后,可染成红色;蓝草的浸渍液经氧化后,可将织
物染成靛蓝。公元前550年希腊己形成羊毛手工纺织和染色的工作坊,进行生
产工作。远古时候纽克里特人制造了昂贵、著名的泰尔紫(TyriamPurple)一种
海螺分秘物经氧化后得到的染料,后来小亚细亚的腓尼基人掌握了制造技术,
利用泰尔紫在毛织品上染鲜艳紫蓝色,日后罗马帝国的贵族更以这种颜色染制
袍服,作为贵族阶级的象征。
公元1371年,欧洲开始才有有关染色、印花的记载资料。也就是说在十九
世纪以前,染色和印花所用的染料全部都是天然的动、植、矿物染料。
染色工艺还是采用的天然染色。
天然染色的特点
(1)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
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
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
护环境。
(3)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点是:
颜色柔和,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
点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和,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 / 5
(4)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
色泽柔和。而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
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
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
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
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
效。
(5)天然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是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植物染料几乎是
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和作用。
(6)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
物沉静柔和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
材中,除了染料是健康的,布料更是符合这个标准,植物染料的褪色是褪而不
减其美的,因为除了颜色的深浅变化外,它的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
天然染色的今生
日本,韩国,朝鲜,,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家使用植物印染的天然纤维
织物已作为一种时尚,况且该市场正在逐渐向世界扩展。现在我国也重视开发
利用植物染色和天然色素。目前比较成熟的就是张永成于2008年申请的专利。
他创始的神农帝国就是一家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公司。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对植物染料的眼界、、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植物
染料的开发还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对他的发展潜力与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
但是张永成于一次事业事故后,早早意识到了用环保染料的重要性,但是环保
染料也不是一种很新鲜的东西了,因为国内的低水平并不代表世界的低水平很
多国家的植物印染已经相当成熟了,所以在不多的实验和尝试后,于
2008年5月,张永成终于申请了用天然燃料对散纤维染色的专利技术。
这对于中国来说是骄傲,对于世界来说是全人类的福音。
5 / 5
东阳市神农纺织品有限公司是全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家用天然燃料对散纤
维染色的公司,虽然这项技术还有需要完善的,但是笔者相信,随着越来越多
人对天然染料染色的重视,之后的问题都会引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