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_千字文_考辨
新千字文

郑州大学郭保华用四千字写出了《中华字经》,四千字无重字,把中国字都用上了,历害了!绝文,4000汉字无一重复!厉害“只学一篇韵文便识天下汉字”,这句话说的似乎大了,但事实的确如此。
郑州大学郭保华教授用三年多的时间将4000汉字著成一篇韵文《中华字经》全文共一千句,用字4000无一字相重,涵盖了百科,又韵语成章,高难度的写作换来了识字教材的全方位突破,小学6年的识字量,可很快完成。
请观全文:中华字经第一部分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
昼白夜黑,日明月亮,风驰雪舞,电闪雷响。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虹霓霞辉,雾沉雹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令应候,寒来暑往。
远古洪荒,海田沧桑,陆地漂移,板块碰撞。
山岳巍峨,湖泊荡漾,植被旷野,岛撒汪洋。
冰川冻土,沙漠沃壤,木丰树森,岩多滩广。
鸟飞兽走,鳞潜羽翔,境态和谐,物种安详。
形分上下,道合阴阳,幽冥杳渺,天体著彰。
凝气为精,聚能以场,缩浓而质,积微显量。
化巨幻虚,恍惚成象,强固凌弱,柔亦制刚。
终极必反,存兴趋亡,色空轮回,动静恒常。
唯实众名,一理万方,父母爹娘,没齿难忘。
兄弟姐妹,危困助帮,姑姨叔舅,亲戚互访。
侄男闺少,哺育茁壮,夫妻相敬,梦忆糟糠。
隔屋邻舍,遇事谦谅,伯公妪婆,慈孝赡养。
尊朋礼友,仁义君郎,炎黄二帝,尧舜禅让。
禹启世袭,灭桀商汤,周武伐纣,侯列各邦。
秦皇集权,汉刘楚项,鼎立割据,乱晋八王。
南北对峙,腐朽隋炀,贞观政要,五代续唐。
陈桥兵变,耻辱靖康,耶律完颜,元建宋僵。
钟离太祖,崇祯吊丧,清军入关,大臣驻藏。
粉碎叛卓,犁域设将,台湾复归,守卫边防。
鸦片战争,英占香港,戊戌维新,社会改良。
辛亥革命,孙文思想,联盟抗倭,国共两党。
定都京师,人民解放,诸子百家,孔孟老庄。
扁鹊灵医,鲁班巧匠,罗盘硝药,针灸疗伤。
蔡伦毕升,鉴真玄奘,易经论语,史记达畅。
河图洛书,算术九章,西三红水,聊儒瓶厢。
诗词曲赋,戏剧说唱,琵琶琴瑟,锣镲铿锵。
笙箫呜咽,卧笛悠扬,筝音奔奋,唢呐高亢。
敦煌经典书法及相辍习字研究

penmanship following classical
model have been found in
manuscripts,for instance,Xuanshibiao(宣示表)、Lantingshu(葡亭序)and
call
Shangxianghuangqitie(尚想黄绮帖)which
no are
manuscripts
in which
quite rare,but also in academic
ones
way of dealing with scripts written with writing
and object of Dunhuang
studies.Therefo陀,if we
non-classical calligraphy.Classical calligraphy implies these pieces wrote by famous calligraphers
or
could be admitted
as
famous
calligraphers’pieces.
are
Among these large amount of Dunhuang scripts,there
effectivelB the
do not
calligraphy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rationally
and
calligraphic
research would not proceed in Inspired by Bai Dunhuang
regular and systematic order,let alone reach scientific level.
《新千字文》

《新千字文》《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旁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盘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义密勿,多士实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诚.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弦歌酒宴,接杯举殇.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箫.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新千字文》云蒸沧海,雨润桑田。
从敦煌“上大夫”看唐代民间书写

宋太祖开
《 新集严父教》 《 太公家教》,
学童 习字 的 仿书 。关于 敦煌 遗 书 中的童 蒙教 育 类 的书 籍 ,识 字类 主 要有 《 千 字 文》 《 开 蒙要 训 》 《 百家 姓 》 《 俗 务要 名林 》 等 , 知 识类 有 《 九 九乘 法歌 》 《 杂 抄 》 ,德 行类 有 《 太公 家 教》 《 崔
行开头有朱笔书 字 , 上大夫
F 亡 己 己化 i 千七 1 士尔 . 每 字
下有学童临写 。后有咸通十年
上 大 夫 , 丘 乙 己 .化 三 t, 七
斯 4 1 0 6
长4 2 6 . 7 c m
十士 ,尔小生,八九 f,牛羊 千 口。禽 宅 不 受 。 其卷 后 佛 说 法句经卷 楷书 《 春秋经传集解》残卷 ,有
师 示范 的 ,每个 字 下 由学 童进 行临 写 ,每 行十 余 字 。其 余几 件 关 于 上大 夫 的写本也 都 有类似 的抄 写形 式 。 童 蒙初 学 习字 描红 ,旨在 熟稔 运 笔与 文 字结 构 , “ 上大 夫 ” 作 为 民间 书写 的启 蒙 教学 ,几 字 易识 ,却 蕴 含 了中 国文 字 的基 本 笔 法 ,作 为经典 的书 写规 范 ,广泛 流传 ,经 久不 衰 。 《 上 大夫 》 的性 质 究竟 为何 ?我 们 从敦 煌 写本 的情 形 及宋 元 明清 的典 籍所 载 ,可 以认 定 这是 童 蒙的 识字 通 俗读 物 , 同时 也是
大 众 文 艺
・ 美术 与设 计 ・
从敦煌 “ 上大夫”看唐代 民间书写
吴 乔 ( 首都 师范 大学 中 国书法文 化研 究 院 北 京 1 0 0 0 4 8 )
摘要 :中国古代的 童蒙教 育 包括识 字 、知识 、德行 三方 面。识 清梁 章 钜 《 归 田琐 记 》卷六 《 上大 人 》上 有 :余 留寓浦城 , 字是 基础 , 习字是 与之 密切 相 关的环节 。敦煌 写本 中出现 的 《 上 大 次 儿 、三 儿、 五 儿及 长女 、三 女 ,悉 比户 居 , 内外孙 十余 人 , 皆 夫》作 为童蒙教 育中的习字教材 ,因其字少 ,简单 易学 ,成为唐宋 以 不 过 十 岁 上 下 ,塾 师 延 至 四 五人 。有 初 学 执 笔 者 , 每 写 “ 上 大 来学童识字 习字的最初教材 ,从遗留下来的 “ 上大人” 多件 实物的年 人 ”等字 ,辄 询 塾师 以出在何 书 ,如 何 讲解 , 多不 能对 。可见 梁 代 、抄 写情形 、风格特 色来看 ,它对唐 代 民间书写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章 钜 家里 的塾 师 在教 其子 女 学写 “ 上 大人 ”等字 时 ,连 塾 师都 不 响。 知道 “ 上 大人 ” 出 自何书 ,更不 知其 内容如 何解 释 。 关键 词 :上大夫 ;童蒙 ;民间书写 明. 祝允明 《 猥谈 》 “ 上 父 书 ”条 中 有 今 小 儿 学 书 必 先 学
第四十五章张议潮

2019.11.11 光棍节最搞笑语录1 、同志们,朋友们,每年一度的光棍节又如期而至了,值次佳节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光棍同志致以节日的祝福,并且向坚持在打机聊q 第一线的全体光棍同仁们致以由衷的感谢和问候。
过去的一年是光辉的一年,是奋进的一年,希望同志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找对象要做到有的搞就搞,搞不到就不搞的务实作风,开创光棍工作的新局面。
2、女友几时有把酒问群友不知群里姑娘可有男朋友我欲离群而去又恐进群不易夜难眠美丑男有高矮肥瘦此事古难全棍苦,已是二十五,衣服没人补。
不应有醉何时才能把梦圆女有黑白但愿群长久光棍不再有光棍苦,光3、11 月11 日光棍节日程:路车,上班一趟,下班一趟;中午11点11分准时吃饭;吃饭用2双筷子,左手一双,右手一双; 逛街带拐杖一付,一个肩膀顶一个。
4、街上的婚介星罗棋布。
我也曾幻想著他们能帮我打开销路。
不过最终的结果是让我明白了什么叫认贼作父,并被婚托儿们榨干了我几年的收入。
5、问世间情为何物,我算是大彻大悟。
感情上的事儿看来还真不能过于盲目。
是你的挡不住,不是你的留也留不住。
别人的老婆就是再好也不能轻易接触。
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要是OVERT还上哪儿去找我的贤内助?更何况人生短促,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珍惜和呵护。
爱情的光环固然眩目,也毕竟不是生命的全部。
6、那是我走投无路,勾引了有夫之妇。
谁知道罪行败露,被人家当场抓住。
只后悔不会武术,没能够杀出血路。
无奈的任人摆布,惨遭了打击报复。
他们恼羞成怒,打得义无反顾。
片刀循环往复,板砖频频招呼。
我浑身血流如注,俩腿还不住抽搐。
走错那罪恶一步,差点就死不瞑目。
7、都说男儿有泪不扑簌,但那绝对是未到伤心处。
有谁知道泪水已经多早上吃2根油条,撇开吃; 坐两趟11少次模糊了我心灵的窗户?况且咱都是沧海一粟,凭啥我就不能在爱情的海岸登陆?只能一口一口的吃著干醋,被动的尽著晚婚晚育的义务! 人生本来就短促,我又怎能就这样默默的虚度?为了尽快给自己找一个归宿,我决心不择手段的全力以赴。
《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学问。
下面是关于《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的内容,欢迎阅读!一、成书背景与过程:中国很早就消失了特地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消失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
《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学校之书,但由于流传中消失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消失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据李倬《尚书故实》载: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502—549)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梁武帝命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周兴嗣竟一夜之间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二、简介:周兴嗣(470─521),字思纂,祖籍陈郡项(今河南沈丘县),其先人于西晋永嘉南渡时迁徙到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
十三岁开头到齐的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几年后,精通了各种纪事文章的写法。
游学时,他曾在姑苏(今江苏苏州)一家旅店住宿,夜里听见有人对他说:“你才学盖世,不久就会结识到尊贵的大臣,最终被圣明的君主重用。
”可是始终到声音消逝,他也没能听出说话人在哪。
隆昌年(494)中,齐侍中谢朏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
谢朏厌恶与士人交往,却喜爱和周兴嗣在一块谈论文史。
任职期满,他在朝廷极力推举周兴嗣的才学。
本州举荐秀才出任公职,周兴嗣于是被推举为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郡丞(郡守的副职)。
敦煌世俗文书中唇音问题之考察

第2期2018年4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2Apr.2018㊃语言文字研究㊃敦煌世俗文书中唇音问题之考察徐朝东(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摘要:通过系统调查唐五代敦煌世俗文书中音切与异文别字材料,发现轻重唇音在隋唐五代的音义材料中,分成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切韵“系列韵书中,轻重唇声母切上字仍有相混;另一种是,实际口语中,无论北方方言还是南方方言的语音材料中,轻唇音和重重唇音分化已经完成了,明微分化的速度稍慢㊂轻重唇分化后,全浊奉母开始清化,非敷奉合流成为河西方音重要的语音特征㊂关键词:轻重唇音分化;非敷奉合并;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图分类号:H1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8)02⁃0023⁃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元明清民国时期官话语音语料库平台建设与研究 (17ZDA304);北京市社科基金项重点项目 明清民国三代北京地区方志中方音研究 (16YYA004)作者简介:徐朝东,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部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敦煌世俗文书主要是指非佛典文献,本研究的材料主要包括:(1)45种‘文选“写本残卷有:P.2833㊁S.8521㊁P.2528㊁S.3663;(2)5种敦煌‘毛诗音“残卷音切:S.2729b㊁DX.1366㊁S.2729㊁P.3383㊁S.0010V㊁P.2669㊁P.3383;(3)敦煌诗歌㊁曲子词㊁变文㊁偈颂㊁俗赋㊁碑铭等文书的异文别字㊂关于通语的轻唇音何时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㊂高本汉认为,轻唇音从重唇音分化出来的时代在唐初㊂①史存直认为,唐代唇音开始分化,宋初彻底完成㊂②王力认为,隋唐时期轻唇还没有分化为重唇(双唇)㊁轻唇(唇齿),轻重唇的分化始于晚唐五代㊂③张世禄㊁杨剑桥根据周法高的玄应反切研究㊁施向东的玄奘译音研究等指出轻重唇音的分化开始于7世纪中叶㊂④张洁认为,‘切韵“时代轻重唇音就已经基本上分化了㊂⑤①②③④⑤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㊁李方桂㊁罗常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1994年,第417页㊂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44-146页㊂王力:‘汉语语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66㊁229页㊂张世禄㊁杨剑桥:‘汉语轻重唇音的分化问题“,‘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第5页㊂张洁:‘论 切韵⓪时代轻重唇音的分化“,‘汉语史学报“第二辑,2002年,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第46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通过系联,P.2833和S.8521‘文选音“轻重唇音反切共125例,其中帮母自切26个㊁滂母自切5个㊁並母自切16个㊁明母自切34个,非母自切11个㊁敷母自切10个㊁奉母自切9个㊁微母自切12个;並奉母混切1个,明微混切1个㊂混切比例很低,轻重唇音分化清楚㊂即便后代‘广韵“的不少唇音类隔切,‘文选音“中已是音和了,倒和‘集韵“的情况相同㊂如下表一:表一:‘文选音“中轻重唇音混切表被切字‘文选音“‘广韵“‘集韵“帮-非标㊁熛必昭甫遥卑遥邠笔贫府巾悲巾褊必善方缅俾缅贬彼检方敛悲检猋必照甫遥卑遥滂-敷漂匹遥抚招纰招並-奉圮平美符鄙部鄙明-微麋迷武悲旻悲泯民忍武尽弭尽㊀㊀敦煌写卷‘文选注“P.2527存10例音切(直音㊁反切各5例),P.2528存215例音切(149例反切,66例直音)㊂唇音音切P.2527有1例,P.2528有26例,其中反切21例,直音6例,共计27例㊂重唇切重唇11例,轻唇切轻唇3例,轻唇切重唇7例,无重唇切轻唇例㊂P.2527和P.2528‘文选注“是模抄李善音切的㊂李善音系统唇音尚在分化中,P.2527号与P.2528号‘文选注“音切中存有轻重唇混切的现象,如下表二:表二:‘文选注“中轻重唇音混切表‘毛诗音“有帮母自切60例㊁非母自切21例,滂母自切16例㊁敷母自切21例,並母自切85例㊁奉母自切26例,明母自切89例㊁微母自切9例,无交叉现象,对应整齐㊂计77个轻唇音字,250个重唇音字为自切;重唇音之间混切3例,非敷混用3例,奉母分别与非敷混用2例㊂轻唇非组已从重唇帮组中分化出来,同时並母受到浊音清化规律的影响,有并入帮㊁滂两母的迹象,非㊁敷两母在当时的口语实际中已相混㊂轻重唇音混切3例,切上字都是 方 字,见下表三:. All Rights Reserved.徐朝东:敦煌世俗文书中唇音问题之考察表三:‘毛诗音“中轻重唇音混切表被切字‘毛诗音“‘广韵“‘集韵“帮-非畀方寐必至必至表方遥 卑遥蔽方避必袂必袂注: 表 字,‘广韵“只有上声音,无平声㊂‘毛诗音“反切重唇音之间混切3例,属于浊音清化现象见表四:表四:‘毛诗音“中重唇音混切表被切字‘毛诗音“‘广韵“‘释文“出处帮-並悖补佩蒲昧蒲对‘大雅㊃桑柔“ 覆俾我悖 否冰美符鄙音鄙‘大雅㊃蒸民“ 邦国若否並-帮儦皮骄甫娇表骄‘齐风㊃载驱“ 行人儦儦 ㊀㊀‘文选音“‘毛诗音“所保存的唇音音切轻重不混等现象是否能反映当时的语音实际呢?我们选取了隋唐时期有代表性的语音材料列表比较,考察重唇音和轻唇音声母在不同时期㊁不同地域㊁不同方言里的具体表现㊂请看下表五:表五:隋唐宋语音材料唇音分合一览表(+表示分,-表示合)考察材料时间(年)地域轻重唇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文学语音-‘广韵“文学语音-‘集韵“文学语音+顾野王‘玉篇“543吴郡(今苏州)+(明微合)陆德明‘经典释文“583-589金陵-朱翱反切961-974金陵+(非敷混)曹宪‘博雅音“605-618扬州江都(今扬州)+(明微合)李善‘文选注“658扬州江都(今扬州)-(明微合)公孙罗‘音决“660-680扬州江都(今扬州)+(明微合)颜师古‘汉书注“641长安+(明微合)玄应‘一切经音义“661长安-(少数混)李贤‘后汉书“注675长安-慧苑‘华严音义“712-730长安+张守节‘史记正义“736长安+(明微混)张参‘五经文字“776长安+慧琳‘一切经音义“789长安+何超‘晋书音义“747洛阳-玄奘音义600-664河南陈州+(明微合)义净音义635-713齐州(今山东历城)或范阳(今北京西南)+(明微合)卢藏用‘春秋后语释文“670-722幽州范阳(今河北)+晚唐五代西北方音736-929陇右沙州+注:表仿张渭毅①,有增加㊂考察材料来源:①张渭毅:‘ 集韵⓪的反切上字所透露的语音信息“,‘中古音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5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1.W.SouthCoblin,ASurveyofYijing sTransciptionalCorpus,‘语言研究“,1991年第1期㊂2.白涤洲:‘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女师大学术季刊“第二卷二期,1931年㊂3.[日]大岛正二:‘唐代字音研究“,汲古书院,1981年㊂4.丁锋:‘ 博雅音⓪音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㊂5.董同龢:‘全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的反切上字“,‘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本,1948年㊂6.洪艺芳:‘论 俗务要名林⓪所反映的唐代西北方音“,‘潘石禅先生九秩华诞敦煌学特刊“,1996年㊂7.黄淬伯:‘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专刊“之六,1931年㊂8.李荣:‘切韵音系“,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㊂9.刘燕文:‘敦煌写本 字宝⓪的注音看晚唐五代西北方音“,‘出土文献研究续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㊂10.刘燕文:‘敦煌写本 字宝⓪㊁ 开蒙要训⓪㊁ 千字文⓪的直音㊁反切和异文“,‘语苑撷英“,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㊂11.龙异腾:‘ 史记正义⓪反切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㊂12.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年㊂13.苗翌㊁陶家骏:‘ 华严音义⓪声类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㊂14.邵荣芬:‘经典释文音系“,台北:学海出版社,1995年㊂15.邵荣芬:‘ 晋书音义⓪反切的语音系统“,‘邵荣芬音韵学论集“,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1997年㊂16.邵荣芬:‘ 五经文字⓪的直音和反切“,‘邵荣芬音韵学论集“,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1997年㊂17.邵荣芬:‘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邵荣芬音韵学论集“,北京:首都师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社,1997年㊂18.施向东:‘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和唐初中原方音“,‘语言研究“,1983年第1期㊂19.[日]水谷真成:‘慧苑音义音韵考“,‘中国语史研究“,三省堂,1994年㊂20.孙玉文:‘李贤 后汉书音注⓪的音系研究“(上),‘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3期㊂21.王力:‘朱翱反切考“,‘王力文集“卷十八,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㊂22.谢纪锋:‘ 汉书⓪颜氏反切声类系统研究“,‘学术之声“第3辑,1990年㊂23.徐之明:‘ 文选⓪李善音注声类考“,‘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㊂24.严学宭:‘小徐本说文反切之音系“(1943),‘严学宭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㊂25.张洁:‘ 音决⓪声母考“,‘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4期㊂26.郑荣芝:‘唐人卢藏用音切研究“,‘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㊂27.周法高:‘玄应反切考“,‘中国语言学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5年㊂28.周祖谟:‘万象名义中之原本玉篇音系“,‘问学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㊂以上语音材料中即便同一地区方音都不尽相同,但是呈现出大致的规律性㊂显然,隋唐五代书面语与口语呈现明显的差异㊂像王三和‘广韵“类‘切韵“系韵书还是保持着少数轻重唇相混的局面,这应该沿袭的是陆法言编撰‘切韵“之初的格局,以至很晚的何超洛阳话中依然存在轻重唇音不分的现象,直到‘集韵“时期才真正完成 分化 ,毕竟‘切韵“是以洛阳音系为基础代表的书面语系统㊂在初唐时期大部分汉语方言中,轻重唇音已经基本完成分化,部分明微母偶有相混,存在一些地区差异㊂早在6世纪中期的南方吴郡话(苏州话)和7世纪初期的江都话(扬州话)轻重唇音的分化已经出现,而长安㊁金陵等地方语音材料相对而言时间上要迟一些㊂徐朝东:敦煌世俗文书中唇音问题之考察唐代选学大兴,为‘文选“作注的注家有很多,影响较大并流传至今的除李善注外,还有公孙罗‘音决“㊁五臣注‘文选“㊂李善㊁公孙罗等师出于曹宪,皆为江都人,但李善与曹㊁公孙的注音却不同,显然李善的注音有更多的保守成分㊂北方中原地区在初唐时轻重唇音就已经完成分化了㊂作为政治中心的长安㊁洛阳,这些方言的注音材料呈现出比较凌乱的现象㊂颜师古注音中,轻重唇已经能够区分,而稍晚的玄应和李贤都不分,再往后慧苑㊁张参㊁张守节等人则又能区分㊂特别是颜家 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 (‘颜氏家训㊃音辞篇“),颜师古的语音应该是非常纯正的㊂也就是说,早在唐代初年的北方方言中,轻重唇音已经分化㊂虽然也有一些注音家如玄应㊁李贤㊁何超等注音材料中存在轻重唇未分化的现象,应该是仿古㊂唐五代佛典的对音也能证明轻重唇分立㊂玄奘的生活年代为公元600 664年,他对译辅音p㊁ph㊁bh㊁b的绝大多数是重唇音,例外很少,旧译中轻重唇音不分的,玄奘都分清了㊂用来对译b的轻唇音字只有 佛㊁梵 二字,主要是这二字 远在唇音分化之前就已经进入佛典,碍于宗教本身的崇拜对象,又不好轻易更改,只好沿用下来 ㊂① 玄奘音系㊁慧苑音系㊁慧琳音系㊁可洪音系到希麟音系,汉语唇音声母的对音行为基本相同,轻重唇音走过了由大体分立而完全分立的演变过程㊂ ②唇音中帮㊁滂㊁並三纽和鼻音明纽分化的步调也是不一致的,双唇音分化快,鼻音分化慢㊂长安话明㊁微二母在不同语音材料中的表现有不一致的情形,颜师古明㊁微不分,李贤㊁张守节等明㊁微有混,慧苑㊁张参及慧琳的长安音明㊁微二纽则是判然有别的㊂由此可见,唐代北方方言中微从明母中逐渐分出㊂当然这也有可能与个人的注音习惯㊁方言母语㊁主要活动地域方言等多种因素的有关㊂正统音义资料的反切用字,可能多少参考了某些特定的韵书或官修音义书,而敦煌世俗文书中的 异文别字 现象,应能忠实地反映方音特点㊂通过考察,只有敦煌诗歌之中存在1例,本应是 蓬 (並),手民误作 风 (非)㊂曲子词㊁变文等中未见1例轻重唇相混,写本‘俗务要名林“中,轻重唇音也已经分化㊂③‘字宝“‘开蒙要训“‘千字文“的语音系统中,轻重唇也已经完全分化㊂④可以断定,在敦煌的‘文选音“‘毛诗音“以及世俗的文书抄本材料中,包括明微母在内的轻重唇已经完全对立㊂无论是一般的音义书㊁字书,还是对音译音材料均表明,整个唐代汉语方言中轻重唇音基本分化是这一时期普遍的语音现象㊂当然,有个别反切存在轻重唇相混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作音切者模仿官修的音书或其他前人作的反切㊂轻唇音从重唇分出以后,应该相伴而生两种语音变化,一种是浊音清化,另一种是非①②③④施向东:‘玄奘译著中的梵汉语对音和唐初中原方音“,‘语言研究“1983年第1期,第31页㊂黄仁瑄:‘唐五代佛典音义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01页㊂洪艺芳:‘论 俗务要名林⓪所反映的唐代西北方音“,‘潘石禅先生九秩华诞敦煌学特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第511-532页㊂刘燕文:‘敦煌写本 字宝⓪㊁ 开蒙要训⓪㊁ 千字文⓪的直音㊁反切和异文“,‘语苑撷英“,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6-47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敷相混㊂奉母清化,或转入非母,或转入敷母㊂语音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非敷相混,非奉相混,敷奉相混㊂这些都表明轻唇音非敷奉母合流了㊂敦煌世俗文书语音中,非敷奉三母已经完成合并了㊂‘毛诗音“反切中非母切敷母2例,敷母切非母1例,奉母切非㊁敷两母各1例,见表六:表六:‘毛诗音“中非敷奉混切表卷子音‘广韵“释文出处茀方(非)勿分(敷)勿音弗‘大雅㊃生民“: 茀厥丰草㊂葑妃(敷)风府(非)容孚容反‘墉风㊃桑中“: 爰采葑矣㊂柎方(非)于芳(敷)无芳于反‘周南㊃汉广“: 不可方思㊂ 传: 方,泭也㊂ 傅凡(奉)付方(非)遇音附‘大雅㊃卷阿“: 亦傅于天㊂拂扶(奉)勿敷(敷)勿符弗反‘大雅㊃皇矣“: 四方以无拂㊂㊀㊀而在敦煌韵文的异文别字材料中,存在更多的非敷奉相混现象,见表七:表七:敦煌韵文中异文别字非敷奉混切表本字异文别字声母混用出处翻返敷:非‘失调名㊃五台山赞“P.4625㊁S.4039霏飞敷:非‘北邙篇“P.2673㊁P.2544纷分敷:非高适‘别董令望“P.2555访放敷:非‘高兴歌“P.2555㊁P.2633芳方敷:非刘希夷‘白头翁“S.2049‘敦煌二十咏㊃墨池“P.3929霏非敷:非‘独鹤篇“P.2687B菲非敷:非‘阙题㊃林小径“P.3054V忿分敷:非‘捉季布传文“P3697抚府敷:非‘舜子变“S.4654㊁P.2721赴付敷:非‘难陀出家缘起“P.2324敷付敷:非‘不知名变文(二)“S.3050废肺非:敷‘庐山远公话“S.2073粉纷非:敷‘捉季布传文“P3697非菲非:敷‘浣溪沙㊃五陵恳切(其一)“S.1441分纷非:敷‘王梵志诗㊃昔日田真分“P.3716V冯待征‘虞美人怨“P.3195扶夫奉:非‘十恩德㊃报慈母十恩德“P.2843峯逢敷:奉‘十空赞㊃调名本意“P.3824覆附敷:奉‘晏子赋“S.6332㊀㊀奉母已经清化,或混入非母(2例),或入敷母(3例),没有规律可寻㊂非敷奉合并的. All Rights Reserved.徐朝东:敦煌世俗文书中唇音问题之考察完成,应该是轻唇音已经从塞擦的发音方式,变成擦音了㊂差不多同时同一地区的语音材料反映的情况与此类似㊂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俗务要名林“‘字宝“‘开蒙要训“‘千字文“的语音系统中,非敷已相混了㊂① 奉与非㊁敷合并是晚唐五代西北方音的一个特点,因为在这个方音中全浊声母已经开始清化㊂ ②这也成为宋代中原地区的语音非敷奉合流之源㊂ 邵雍‘皇极经世㊃声音唱和图“中的十二图,若与宋人三十六母相较,则非敷合而为一,泥娘合而为一,皆其特异者也 考非敷之读同一类,原不自宋始,唐五代已然㊂ ③不仅这些世俗文书材料,即便唐五代传统韵书中都出现轻唇音非敷奉母合并的现象㊂④非敷奉合流后成为清音,在现代西北方音中 用作声母的,在陕西㊁山西㊁甘肃㊁怀庆都有㊂ ⑤以前研究往往着眼于 语音考古 ,总是考察某种语音现象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出现,并且毫无例外地就推及 汉语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出现什么现象 ,这种思维往往罔顾语音的共时与历时特征,也从来不考虑语音系统中还存在的一种泛时性特征㊂‘切韵“音系由于其科考的地位,语音规范一直被沿用,即便是现代人作 古体诗 ,亦遵从其 同用 独用 之轨式,这属于语音的泛时性㊂唐五代语音材料中轻重唇不分就属于泛时现象,属于文学语言的语音现象,类似李贤等人的注音,应该属于这种㊂实际口语语音中轻重唇音早就分开了,只是在不同方言中分化进程不尽相同㊂唐五代敦煌世俗文书代表的河西地区的方音中轻重唇音已经完全分化,并且非敷母已经相混了㊂责任编辑:渠红岩①②③④⑤黄易青:‘ 守温韵学残卷⓪反映的晚唐等韵学及西北方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65页㊂刘燕文:‘敦煌写本 字宝⓪㊁ 开蒙要训⓪㊁ 千字文⓪的直音㊁反切和异文“,‘语苑撷英“,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8页㊂周祖谟:‘宋代汴洛语音考“,‘问学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656页㊂徐朝东:‘蒋藏本‘唐韵⓪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60-262页㊂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㊁李方桂㊁罗常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1994年,第173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永真书千字文写法分析(一)

22□周侃《真草千字文》(局部)隋·智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一、概述南朝梁武帝将王羲之墨迹视为至宝,命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作品中拓出一千个不同的字,以赐八王临习。
殷虽拓出千余字,但互不连属,武帝令周兴嗣编成四字韵文,遂成千字文。
梁史载:“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字》,并使兴嗣为文;每奏,高祖辄称善,加赐金帛。
”周兴嗣(469-521),字思纂,博学善属文,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官终给事中。
编《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一夕之间须发皆白,《梁书》四九卷有传。
《千字文》四字一句,前后押韵、条理分明、脉络清晰,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天地自然的变化引出人类时代的变迁;第二部分讲述人的道德修养标准和原则;第三部分讲述国家政治与上层社会;第四部分描述民间恬淡的田园生活。
《千字文》语言洗练,通顺可诵,颇具文采,是我国古代经典的童蒙读物,后经智永抄写八百余本分布江南各地,加速其流传推广的进程,并成为书法学习的范本。
智永草书师承《十七帖》,通篇字字独立,笔笔不苟;楷书取法魏晋,具有行书笔意。
后人多以“精熟”二字评其书。
智永学书30载,写成八百余本《千字文》,技艺可谓纯熟之至。
董其昌赞曰:“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着收束。
所谓当其下笔欲透过纸背者。
唐以后此法渐澌尽矣。
”米芾亦评其书“秀润圆劲,八面俱备”。
智永真草《千字文》笔法专范王羲之,精严而不拘谨,结构端庄而不板滞,笔势极具流动感,对后世影响极大,是古代书法史上经典名作之一。
现传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有墨迹、刻本两种。
墨迹分写本和临本。
写本原为日本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
册装,分正草两体,计有202行,每行10字,首两行“周兴嗣”等有损不能辨,后缺草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3书“家给千兵”四字。
书中不避唐帝讳,又有数字与唐以来传本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 卷49, P697)
多者妄有增益# 。 ( 唐∃颜师古 急就篇 注叙 ) 周兴 嗣的 千字文 一书, 传播之广、 流传之久 , 在我国可 以说是很少有其他书籍可 与之相比。除了中央之 外 , 尚有蜀、 闽、 粤所刻的各种地方版本, 它不仅普及 于我国汉族每一个城市和乡村, 而且很早之前, 就被 翻译成满、 藏等少数民族和多种国家的文字, 并传于 朝鲜、 日本、 欧美各国, 成为许多民族、 国家初学汉文 的课本。由于 千字文 字字不同, 又将其当作序列 号来使用。甘肃省民勤县柳林湖垦区 , 按水系灌溉, 划为五渠, 共编村名 133 个 , 取 千字文 ! 天地玄黄 ∋∋ # 。各村取一字为号, 依此类推, 在开垦地上 , 便 出现了! 天字号# 、 ! 地字号 # ∋ ∋133 个地名。同时 它又成为书法家书写的内容。至 于 千字文 之内 容 , 王凤洲( 世贞) 称为! 绝妙文章# 。总之 , 千字文 极具文献价值。 [ 参考文献]
璐 ( 1979- ) , 女 , 北京人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158 ∃
图写禽兽# 。 22. 伯三四一六号, 起! 千字文一卷 , 敕员外散骑 侍郎周兴嗣# 。 23. 伯三五六 一号, 存四十二 行, 起 ! ∀ ∀ 帷 房 纨扇园洁 银烛炜煌# 。 24. 伯三六一四号 , 存五十九行 , 起 ! 千字文 , 敕 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 。 25. 伯三六五八号 , 存七行 , 起 ! ∀ 公匡合 济弱 扶倾 绮回汉惠 说咸武丁# 。 26. 伯三七四 三号, 存三十四行 , 起 ! ∀ 宗 泰岱 禅主云亭# 。 27. 伯四七零二号, 存五行 , 起 ! ∀ ∀ 承明 既集 坟典# 。 28. 伯四 八零九号 , 存四十九行 , 起 ! 祸因恶 积 福缘善庆 尺壁非宝 寸阴是竟# 。 29. 伯四九三七号, 存三十八行 , 起! 员外散骑侍 郎周兴嗣次韵。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
收稿日期 : 2004- 11- 30 作者简介 : 王
7. 斯五五九二号 , 存六十一行 , 起! 切磨箴规 仁 善隐恻 造次弗离# 。 8. 斯五七一一号, 存十二行 , 起! 千字文一卷 , 千 字文, 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 。 9. 斯五八一四号, 存十二行 , 起! 千字文一卷 , 千 字文, 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 。 10. 斯五八二九号, 存五行, 起 ! 寒来暑往 秋收 冬藏# 。 11. 斯六一七三号 , 存六十行 , 背面 敦煌遗书总 目索引 著录为! 千字文 ( 习用本) # 。 12. 伯二零九九号, 存七行 , 起 ! 千字文 , 敕员外 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13. 伯二四五七号, 存六行 , 起 ! 千字文 , 敕员外 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14. 伯二六六七号 , 存十行, 字迹均模糊不清。 15. 伯二 七五 七号 , 有 七种 不同 书体 的 千字 文 。 16. 伯二八八八号 , 存五 十五行 , 起 ! ∀ ∀ 安定 笃初诚美# 。 17. 伯三零六二 号, 存一零 七行, 起 ! 秋 收冬藏 润余成岁 吕律调阳 云腾至雨 露结为霜# 。 18. 伯三一零八号 , 这是敦煌出土 千字文 仅有 的一件一字不阙的完卷。 19. 伯三一一四号 , 存二十行。 20. 伯 三一 七 零 号, 存 四 十行 , 起 ! ∀ 静情 逸 ∀ ∀ 神疲# 。 21. 伯三二一 一号, 存五 十八行, 起! ∀ ∀ ∀ 飞
多。因此 , 对敦煌钞本概况、 历代著录、 作者考辨等进行研究很有必 要。 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 : K 870. 6; H028 文章编号 : 1001- 0300( 2005) 02- 0158- 03
千字文 , 全书凡一卷 , 二百五十句, 它用一千 个不同的字编缀而成 , 包括天文、 气象、 地理、 人物掌 故、 伦理道德, 以及做人处事的法则。虽然只有一千 字, 但皆是常用字, 在识字上最具功效; 每句只有四 [ 1] ( P181) 个字, 韵 律自然, 易 读易记。 它一 经颁布 , 便 成为儿童乃至成人必读、 必写的范本。 千字文 在古代文献记载和著录上, 不同之处 甚多 , 例如作者、 千字文来源等。考辨研究敦煌钞本 千字文 ,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现就敦煌钞本概况、 历代著录、 作者考辨、 后世影响等方面, 分述如下。
[ 12]
又唐 李绰 尚书故 实 : ! 梁 周兴 嗣编 次 千 字 文 , 而有右军书者, 时人皆不晓其始, 乃梁武帝教诸 王书, 令殷铁石于大王 书中榻千字不 重者, 每 字片 纸, 杂碎无序, 武帝诏兴嗣曰%卿有才思 , 为我韵之& , 兴嗣一夕编缀进上, 鬓发皆白 , 而赏赐甚厚。右军孙 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 , 散与人间, 江南各等寺各留一 本。 #
1447) [ 3] ( 卷32, P942)
经部第十
三、 作者考辨
我们按照敦煌本 千字文 , 以及历代各种目录 ∃ 159 ∃
著录的情况, 进一步来考证 千字文 的作者。 关于 千字文 的作者, 目前已知最早的文献记 载是唐代姚思谦的 梁书 。 梁书∃ 文学传 ∃周兴嗣 传 : ! 是时高祖, 以三桥住宅为光宅寺, 敕周兴嗣与 陆陲各制寺碑, 次王羲之千字, 并 使 兴 嗣 为 文 , 每 奏 , 高 祖 辄 称 善, 加 赐 金 锦。 #
2005 年 3 月 第 21 卷第 2 期
唐都学刊
T angdu Journal
M ar. 2005 Vol. 21 No. 2
敦煌写本 千字文 考辨
王
摘 要:
璐
730070)
(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甘肃 兰州
千字文 是我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少数几种 童儿识字课本 , 但在古代文献记载和著录上 , 不同之处甚 千字文 ; 敦煌 ; 文献 文献标识码 : A
[ 1] ( P192)
宋史∃李至传 : ! 上尝临幸秘阁 , 出草书 千字 文 为赐, 至勒石 , 上曰% 千字文 乃梁武帝得破碑钟 繇书 , 命周兴嗣次韵而成 , 理无足取 , 若有致教化, 莫 孝经 若也& , 乃书以赐至。 # [ 6] ( 卷266, P9176) 以上文献中 , 关于 千字文 作者均题为周兴嗣。 由此可以认为, 敦煌 千字文 自 7 世纪中叶至 10 世 纪中叶所传抄的 30 多件钞本 , 无疑为梁代周兴嗣所 编。
类 ( 1) 千字文 一卷 , 梁周兴嗣次韵。 ( 2) 吕氏 叙古千字文 一卷。 ( 3) 胡寅 注叙古千字文 一卷。 元史 无艺文志, 明史∃ 艺文志 、 清史稿 ∃艺 文志 两志著录皆当代著作 , 故均不著录 千字文 。 ( 二 ) 历代官私目录 1. 宋初 崇文总 目 [ 7] ( P33) 于经 部小 学类 著有 千字文 一卷, 作者无标明。 [ 8] 2. 宋∃郑樵 通志∃艺文略 ( 1) 千字文 一卷 , 肖子云撰。 ( 2) 千字文 一卷 , 梁周兴嗣撰。 ( 3) 演千字文 五卷。 3. 元∃马端临 文献通考 ∃经籍 考 小学类著录 智 永千 字 文 一 卷, 称 ! 梁 周 兴嗣 撰 , 释 智 永 所 [ 9] 书# 。 宋代有 名的 几部 私家 目录均 没有 著录 千字 文 , 其原因大概像 直斋书录解题 经部小学类小序 所云: ! 自刘歆以小学入 六艺略 , 后世因之, 以为文 [ 7] ( P85) 字训诂有关于经义故也。 # ( 三 ) 今现存 千字文 古籍善本目录[ 10] 1. 千字文 一卷 梁周兴嗣撰 明抄本。 2. 五言千字文 一卷 梁周兴嗣撰 明徐士俊辑 明唐宇肩抄本。 3. 叙古千 文 一 卷 宋胡寅撰 清抄本 清丁丙 跋。 4. 致堂先生叙古千字文 一卷 宋胡寅撰 明姚 福集解 清抄本。 5. 续千文 一卷 宋侍其良器撰 清抄本。 6. 重续千字文 二卷 宋葛刚正撰并撰注 清初 影印宋抄本。 7. 千字文 释义 一卷 明 娄芳撰 明娄 国安刻 本。 8. 同千字文 二卷 明汪以成辑 明万历十年汪 氏经义斋刻本。 9. 汇音释义千文 一卷 明曹帮瑾撰 明黄志云 刻本。 10. 千字文义 一卷 明周邦撰 明抄本。 11. 正 堂千字文 二卷 明洪朱祉释篆 清雍 正抄本。 12. 新刻照千字文集音辨义 不分卷 明天启三 年休邑溪高 铺刻本。 历代史志、 官私目录以及现存善本目录于 千字 文 之著录大约为是。
一、 写本概况
敦煌出土文献内, 据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 [ 2] 所 著录, 千字文 多达 30 余个卷号 , 在敦煌出土字书 中, 是卷数最多的一种。现将部分卷号记录如下。 1. 斯三二八七号, 存四十八行, 起! ∀ 慈隐恻 造 次弗离# 。 2. 斯三八三五号, 计六十三行 , 起 ! 敕员外散骑 侍郎周兴嗣次韵。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 3. 斯四五零五号, 存二十二行 , 起 ! 敕员外散骑 侍郎周兴嗣次韵。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 4. 斯四九四九 号, 存四 十行, 起 ! 敬 图写禽 兽 画写仙灵# 。 5. 斯五四五四号 , 计九十七行 , 起! 千字文 , 敕员 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6. 斯五四七一号 , 双行小注, 计二七四行 , 起! 果 珍李奈 菜重芥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