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

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
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

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旅游文化A卷

一、填空(每空分,共10分)

1、旅游资源按其基本成因和属性,可分为()和()两大类。

2、旅游文化的特征有()()()

3、中国的四大宗教有()()()()

4、中国八大菜系包括()()()()()()()

()

5、社会景观文化包括()()()三部分内容。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旅游文化

2、民俗文化

3、茶文化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旅游文化是否等同于文化旅游二者有何关系

2、

3、中国古城建筑有哪些特征?

4、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分类各具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5、

6、简述酒文化的属性及其研究对象。

四、分析与论述(第一小题20分,第二小题15分,共35分)

1、宗教有哪些功能促成宗教旅游兴起的宗教式情感有何吸引力(20分)

2、

3、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旅游文化有何影响(15分)

A卷答案

一、填空(每空分,共10分)

1、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1分)

2、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分)

3、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2分)

4、山东菜系、广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安徽菜系、湖南菜

系、福建菜系(4分)(或者答鲁菜、川菜、苏菜、浙菜、粤菜、闽菜、皖

菜、湘菜也可)

5、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以旅游客体为依

托,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综合性社会文化聚合,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结果和过程。(5分)

2、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

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它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水乳交融的基础文化,是创造民族高雅文化的基础和前提。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志,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的社会行为、风尚习惯的鲜活体现。(5

分)

3、茶文化:茶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

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特指人类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如茶史、茶诗、茶道、茶艺、茶叶制作学等,其中最核心的是茶道和茶艺。(5分)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旅游文化不能等同于文化旅游,(2分)旅游文化属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

个门类。文化旅游属于运动的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文化旅游可以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但其构成要素要比旅游文化简单的多。(8分)

2、(1)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设计(2分)

(2)重视城市的选址(2分)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2分)

(4)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2分)

(5)种是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2分)

3、(1)按园林选址和开发方式分,

①天然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近郊或远郊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一般都是以自然山水为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和建筑,因势利导地将基址的原貌作适当的调整、改造和加工。如杭州西湖。皇家园林一般都是天然山水园。

②人工山水园。是园林发展到完全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人为地创造山水,将天然山水风景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如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

(2)按园林分布地域分

①北方园林。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尤以北京皇家园林和王侯府邸园林最为典型。特点:面积广袤,建筑高大,装饰富丽堂皇,风格粗犷,多野趣,各种人工建筑厚重有余,委婉不足,如颐和园。

②江南园林。以苏州最为典型。是典型的文人园林,江南园林多属私园,以宅院为主,其规模小,但充分利用一切空间造景,足供观赏。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留园。

③岭南园林。比江南园林面积小,以宅院为主,风格在二者之间,受商业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和布局上显示出某些外域色彩,如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和佛山的梁园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园”。

(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

①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场所,同时也带有炫耀政权的色彩,因此常设在政治军事要地。有一池三山的布局。为了满足政治活动的需

要,常有局部的中轴线。园中建筑物的数量多、体型大、色彩浓烈、装饰富丽堂皇,如圆明园。

②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等所私有,规模小,常

用假山假水,色彩淡雅,不尚雕饰,追求自然天真的艺术境界,如北京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等、扬州的个园、可园等。

③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

园林。其多选址于空旷处,以获得静穆优美的环境,总体布局最见匠心,并广植特定品种的树木(主要是松柏),以充分体现主体建筑所需要的特殊气氛,一般多追求肃穆庄严、神秘色彩,如常熟破山寺、昆明圆通寺、昆明罗汉山悬崖等。

④公公园林。一般地说,在古代凡是没有特定服务对象,带有公共游赏性质

的园林,可视为公共园林,如唐代的曲江池、杭州西湖等。

此题完整的答案比较长,答对三种分类的给3分,只要答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特点、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特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特点其中任何两种,给5分,举出四个以上例子给2分,一个或两个例子给1分。

4、酒文化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

心理的和行为的现象的总和。(2分)酒具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酒文化也具有此两种属性。(2分)酒文化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原料、器具、酿造技艺等自然属性,更侧重于酒的社会属性,即酒在社会活动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和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6分)

三、分析与论述。

1、宗教的功能:(1)认同功能。(2)行为规范功能。(3)社会整合功

能。(4)心理调节功能。(5)审美功能。

(以上每点2分,要求有具体阐述,只答要点给1分。)

吸引力:(1)追求心灵的超脱。(2)给人以温情与宽容(3)求善情结。(4)对秩序、纪律、工作、互相帮助和人类团结、人人平等、博爱等价值的肯定。

(前两点3分,后两点2分)

2、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属于学生自由发挥的题型。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论述的合理性具体给分.

中国旅游文化B卷

一、填空(每空分,共10分)

1、现代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有()()()

2、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表现在自然山水的()()()()

()等方面。

3、凿于唐代的(),为我国最大的佛教石雕像。

4、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5、中国酒文化的特点有()()()()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文化

2、旅游主体文化

3、酒文化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旅游文化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2、以北京故宫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宫殿建筑的影响。

3、中国的饮食文化观有哪些?

4、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结构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四、分析与论述(第一小题20分,第二小题15分,共35分)

1、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哪些(20分)

2、旅游业的发展会对旅游接待地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所造成的旅游接待地和旅

游客源地差异的缩小是否会降低旅游接待地的旅游价值怎样对待旅游接待地的差异性请谈谈你的看法。(15分)

B卷答案

一、填空。(每空分,共10分)

1、旅游客体、旅游主体、旅游介体。(分)

2、形象美、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朦胧美、音响美。(分)

3、乐山大佛(分)

4、历史性、民族性、地区性、广泛性、国际性、时代性。(3分)

5、历史源远流长,讲求色、香、味,社会化和政治化,注重酒礼和酒德,与中国

文学水乳交融。(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文化:文化应当是指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

的语言文字、思维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法律精神、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精神与物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其表现。(5

分)

2、旅游主体文化:是涉及到旅游的与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有

关的文化。它包括旅游者的政治主张、思想和信仰、旅游者的旅游动因、旅游者的居住地的文化形态、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旅游者的职业、旅游者的心理、性格和爱好、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等。(5分)

3、酒文化:酒文化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

的、习俗的、心理的和行为的现象的总和。有关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

费,特别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所形成的一切现象,都属于酒文化的范畴。(5分)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旅游文化按现代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分,可分为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主体文

化、旅游介体文化;(3分)按照文化的结构模式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3分)按照旅游文化的主体和旅游交换的过程分,可分为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4分)

2、(1)礼制的最高体现。①从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来看,代表封建皇权的主要

建筑都集中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2分)②在建筑的安置上,级别、高度、规模有很大差别。(2分)③就三大殿本身来看,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又有很大差别。(2分)

(2)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①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在数字上以奇数

“九”、“五”为吉,九五是至尊的数字代表。(2分)②儒家文化的影响。(2

分)

3、中国的饮食文化观有:(1)医食合一(2分)(2)饮食养生(2分)(3)养

助益充(2分)(4)孔孟食道(2分)(5)畅神悦情(2分)

4、基本结构:(1)茶文化的物质层次(2分)(2)茶文化的制度层次(2分)

(3)茶文化的精神层次(2分)

影响:(1)有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解人的精神压力,平衡人的心态。(2

分)

(2)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分)

四、分析与论述

1、(1)自然天成(3分)(2)南秀北雄(3分)(3)妙在含蓄(3分)(4)小中见大(3分)(5)诗情画意(4分)(6)情景交融(4分)

2、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属于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逻辑上论述的合理性具体给分。(15分)

实践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也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结构还处于落后的传统旅游产业阶段,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才能赢得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赢得高额回报。同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增加自主创新的动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同时是变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关键。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娱乐、演出展览、数字娱乐、文化旅游、艺术教育、影视发行放映……在成都,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创意。成都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城市,成都独特的城市魅力正源源不断地为创意产业注入活力,体现出无穷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二、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 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

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长期以来,以“四位一体”、城乡统筹同发展共繁荣为代表的成都发展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高度评价,也成为本地区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因此,在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决不能脱离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区域特征,必须把这一新兴产业放置于“全域成都”的范畴内合理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产业内涵、优化产业结构,保持成都市在全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就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本身来说,成都市按照中央、四川省以及成都市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努力实现本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强势转移。以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基础,优化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内涵,积极填补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空白。要

旅游文化与旅游发展关系

旅游文化与旅游发展关系 ——以山西地区古建筑文化为例 山西,以居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地区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就足有三千年。山西地区文明璀璨,人文荟萃,拥有的古建筑就占到了全国的75%,晋商文化、佛教文明传播甚远。山西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景色优美,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山西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羡慕,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但是山西的旅游发展并不是完美的,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以山西古建筑文化为例,谈谈旅游文化对于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人们常说“在中国,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山西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共计4万余处,上迄唐代,下至民国,构成了我国建筑史上品质超群、蔚为壮观的标本体系,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唐朝建筑,举国仅存4座,都在山西。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建筑艺术最为辉煌,全国现存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建筑共160座,山西就有120座,占总量75%;现存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建筑全国约计440座,山西350座,占到总量80%左右。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通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7400吨。塔高九层,塔刹直插云霄。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释迦塔内彩塑皆面相圆润,躯干修长,服饰华丽,是金代彩塑中的精品。木塔上历代名人挂匾题联,笔力遒劲,寓意深刻。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全靠构件互相铆榫咬合。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称为“斗拱博物馆”。 晋祠鱼沼飞梁仅仅为一方正方形水池,却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建于北宋,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其结构为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头卷杀,柱顶架斗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东西平坦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沿岸,四周有勾栏围护凭依,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是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 “一塔玲珑驾碧空,满山翠柏起秋风。”每逢红日高照,位于洪洞县城东北霍山南麓的洪洞广胜寺飞虹塔金碧辉煌,仿佛美丽的彩虹,故名“飞虹塔”,也是佛界公认最美丽的“浮图”。始建于汉代,现存为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

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_王慧敏

旅游学刊第30卷2015年第1期Tourism Tribune V ol.30No.1,2015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发展的新常态与新机遇(一)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01.001 □王慧敏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戴光全,张洁,孙欢节事活动的新常态 □谢飞帆(Philip Xie)新型城镇化下的工业遗产旅游 □邹统钎旅游汽车租赁业:运营方式、发展问题与对策 □于秋阳铁路旅游潜能释放与产品创新 □孙晓东中国邮轮旅游业:新常态与新趋势 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王慧敏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 随着宏观经济步入“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和动力更新期”,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正呈现三个趋于“新常态”的转变:一是目标导向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二是资源配置从以政府为主向市场决定转变,三是要素体系从旅游产业自身小循环向国民经济整体大循环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机制和动力亦将发生新的变化,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国内外发展实践显示,文化创意是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加速器、创新源和驱动力,开启了旅游产业走向新常态的三条有效路径:在提质增效中塑造品牌、在市场创新中创造价值、在体系融入中拓展空间。 一、以文化创意塑造品牌,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品牌建设是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任务。在后工业化时期,文化品牌逐渐成为旅游经济、旅游消费、旅游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维度,品牌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集聚资源、人才、技术,实现消费价值的最有力的市场竞争工具。在旅游产业的新常态中,拥有旅游品牌比拥有名山大川风景、古镇、古建筑文化遗产遗址等更重要,因此,推进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品牌思维至关重要。 文化创意为旅游品牌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展示和演绎,能 够以独特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注入旅游产品、旅游空间、旅游活动、旅游环境,有效增强了旅游产品的个性魅力,增添了旅游消费的吸引力,增加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是助推旅游品牌建设的“加速器”。 文化创意塑造旅游品牌的关键是要发挥创意力,形成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要素的软驱动,形成以软实力为核心支撑的旅游品牌。以迪斯尼为例,迪斯尼是世界级的旅游品牌,也是具有89年历史的老品牌,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风景名胜资源,是依靠人的创造力创意形成的旅游品牌,近90年不断地与时俱进,创新创意创造历史,造就了迪斯尼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笔者日前有幸实地调研了即将于2015年启幕的上海迪斯尼,体会至深的是一组创新创意的数据:上海迪斯尼是全球第12个迪斯尼园区,其核心区是以神奇王国为主题的乐园,30个主景点,12类互动表演区。神奇王国乐园是迪斯尼的经典产品,但在上海乐园的建设中,提出了引领网络化时代青年人的消费,即针对90后和00后的消费群体,进行创新创意,运用时尚和科技元素创新性地演绎经典。上海迪斯尼乐园首创的景点占60%,经典基础上重新创意的占30%,简单复制仅占10%。值得一提的是,迪斯尼把品牌理念落实到施工环节,精耕细作,将文化创意贯穿在概念设计与施工落地的全过程,认为游乐场不是主题公园,要有故事、有形象、有文化内涵,要以创意为主导,提出要一切围绕游客,使游客一踏进乐园就能够沉浸在艺术氛围中,能够产生魔幻般感受。为此,对于园区的91栋单体建筑,每一栋建筑都作为艺术品来??1

旅游文化与禅学文化的创新模式++

旅游文化与禅学文化的创新模式 “2011年禅文化养生论坛”近日在浙江的普陀山隆重举行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禅文化养生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近年来不少主题旅游项目都是围绕着打造“禅文化养生”而展开,它已成为休闲旅游地产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文化养生主题旅游项目禅文化起源于印度,鼎盛于中国,广弘于世界。 中国人认为禅与养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健身必须与养心并重。其中,打造禅文化养生主要都有以下几个元素:建筑:修建主题建筑,在建筑形态上,与自然地势融为一体,人工的痕迹融于自然的地形当中;在建筑材料上,至简纯粹,可以选用山石、木材、茅草等原生自然材料为主,突出自然古朴,弱化人工修饰与人工技巧。 园林景观:从小景观,植物种植方面等营造一种浓厚的禅文化意境。餐饮:禅宴、禅茶,是佛教旅游从传统观光祭拜到当前修身体验进化的重要元素。音乐:禅乐佛音是引导游客深度体验禅文化的重要方式,包括:寺院内日常的经声佛乐;在自然环境中引入声景艺术,可以营造更浓郁的文化情境…… 广州市智汇旅游景区管理公司结合正在打造的六祖故里新兴合河天湖“禅文化养生项目”的经验,认为当今禅文化养生主题在旅游地产开发项目中将以如下几种方式呈现: 1、以会所形式,结合景观的设计,营造一个惬意雅致的禅境。会所大多以禅意养生休闲与商务会议为主。 2、结合住宿和饮食开发禅意酒店。如我国首家以佛禅为主的酒店—

—成都“圆和圆”,充分遵循禅宗意境并结合中国传统审美,设计“左右逢缘”“峰回路转”。客栈还收纳了大量珍惜唐卡,古老庙画等古玩古董。饮食方面结合佛家经典养生食谱及中医食谱理论,开发营养餐饮方案,酒店精心布置的35间禅意居所明亮宽敞,更是佛教高憎、向佛人士、高端商务下塌之首选。 3、与养生养老地产相结合。以“第二居所”及“养老”为两大功能,把“禅”的理念融入到现代中式建筑与建园的手法之中,创新“都市禅居生活模式”……华中首创“禅、武、医”主题养老项目落户黄陂近日,湖北苏投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商会)、中国酒乡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华禅武医发展基金会三方,就会善国际养生养老项目(武汉黄陂)开发举行了研讨会并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河南登封禅武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华武僧第一人”、会善寺主持、中华禅武医发展基金会会长释延武大师与登封市当地领导、大公报等媒体、知名企业家代表共同见证了此次盛会。 10日上午,江苏商会沈京喜会长、中国酒乡集团公司王吉学董事长一行在中华禅武医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司马众志先生及ZF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天下祖庭少林寺,并受邀参会了太室山会善寺。于下午3点在禅武大酒店举行了会善国际养老项目研讨会。会上,三方对项目的定位和规划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这是一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积善行德、服务民生的大事、好事、喜事,并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会善国际养老项目将落户于黄陂区彭岗村,规划面积约600亩,依托中国酒乡集团公司投建的12公里花果长廊,区位优势显著、气候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素质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和掌握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

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系统介绍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分别介绍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几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客体文化。在课程后续建设中,将结合河南旅游文化实际,研究探讨发挥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向旅游文化产业大省迈进的发展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要点:了解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回顾旅游文化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旅游活动实质、旅游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要点:了解旅游主体、旅游主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了解不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角色、个性心理及审美倾向等。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客体及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对象,把握旅游客体的类别与旅游客体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认识和掌握自然美、人工美的构成及审美观照,掌握旅游客体的文化功能。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___》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__和___。 3.1841年7月,__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__编写的_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__、___和___。 二、选择题 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__。 A 消遣性 B 营利性 C 公众性 D 观光性 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__。 A 团体旅游 B 国际包价旅游 C 商务旅游 D 修学旅游 3._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 B 1855 C 1865 D 1872 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 B 近代旅游和旅行 C 现代旅游 D 国际旅游 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 C 中国国际旅行社 D 中国旅游社

三、名词解释 1.迁徙活动 2.现代旅游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4.简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 五、论述题 1.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为旅游业的先驱 2.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一、填空题 1.按地理范围,旅游活动分为___、___、___、___等。 2.按旅行距离来分,旅游活动分为___、___。 3.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___、___。 4.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___为特征,涉及___和___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5.旅游活动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 6.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有___、___、___。 二、选择题

文化旅游创意

阿拉善盟左旗通古勒格淖尔 文化旅游创意中心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阿拉善左旗北方燃料有限公司,是一个在原孪井滩农用燃料公司的基础上于1997年改制成立的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总经理魏明强。公司目前拥有员工80人,其中: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20人、技术员20人、初中以上学历32人。 公司以经营石油和润滑油为主营业务,兼营汽车运输业务,现拥有8个加油站和一个汽车运输队。近几年,公司生意蒸蒸日上,销售收入年年攀升,公司实力不断扩大,2009年销售收入达15000万元。我公司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从2001年开始,公司年年被阿拉善左旗国税局评为“纳税先进企业”,并被阿拉善左旗工商局授予“诚信单位”称号。 公司总经理魏明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97年元月下海开办北方燃料有限公司。公司在总经理魏明强的带领下,通过科学管理,诚信经营,使公司总资产达几千万元,成为阿拉善盟石油行业中的明星企业。公司在大发展的道路上,纵观市场变化,锐意进取,积极谋划,合理调整公司产业结构,

发展新的产业,使公司向多领域发展,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阿拉善左旗地处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接巴盟磴口县、乌拉特后旗、乌海市;东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银川市、青铜峡市、平罗县相望;南交甘肃景泰县、古浪县,宁夏中卫县、中宁县;西连甘肃武威市、民勤县,阿拉善右旗;北与蒙古过接壤,国境线长188.28公里。辖8个镇,5个苏木,总人口近1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旗。 阿拉善左旗沙漠植被丰富,不仅适宜发展骆驼和山羊养殖,还盛产天然的贺兰山紫蘑菇和中草药苁蓉、锁阳、麻黄、黄芪、甘草等。充足的日照与未受污染的土地、水源,使阿拉善左旗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绿色蔬菜产地,贺兰山紫蘑菇、西红柿、黄瓜等多种优质绿色蔬菜通过银川、西安机场销往国内外城市。 1、加快腾格里沙漠天鹅湖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开发与生态保护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经济产业,是提高知名度、扩大开放度的形象产业,是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现代化的富民产业。实践已经证明,旅游业具有吸引外资多、易于吸纳社会资金、占用国家资金少、带动面大、自身增值快、并能创造广泛的就业机会等特点,各

怎样理解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怎样理解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旅游文化具有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相当水平的结果。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旅游文化绝对不是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它一方面包括具体的、客观的内容,如:人、财、物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不可见的文化成分,如旅游者如何使用他的钱、财、物,旅游业如何开发资源、增添设备、提高质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理动机和需求,这种从酝酿到实施完毕的过程,莫不带有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之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制约。而旅游者玩购娱,的结果以及从中可以看出的明显动向,旅游从业者为旅游者开发的旅游资源、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本身,则更物化的体现了种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和制约。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那些鲜明地反映着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教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发展史、旅游服务艺术、导游艺术以及各种复合旅游特点的娱乐形式等。除理论基础之外,旅游文化还有更广泛的外延成分。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案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和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时要注意结合地图或地理图片来学习,并可结合实际来学习,不要死记硬背. 2.使学生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教学重点 旅游业的特点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记住十大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方法 结合地图或地理图片来学习。 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还记得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回答)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课件显示)

(引入)既然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文化,而地方文化又会影响着什么行业的发展呢?(旅游业)今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板书)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课件显示) 二、新课学习 (课件展示)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前10个省区(单位:万人次) 1.读上表,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10个省区,说出它们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 名景点。 2.试分析,为什么入境旅游到这10个省区的人数最多?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要求学生运用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图和手头上的资料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讨论。 (课件展示)“中国行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 (请一位学生到教学挂图上指出这十个省区的位置) (各组代表发表见解)说出这十个省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引导点拨) (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对到这十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点拨并举例)拥有的旅游资源大多以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或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最有魅力,所以吸引观光的外国游客较多。例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属于文物古迹,富有地方特色,世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所以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课件显示) (过渡)那么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什么可以成为这10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特色都是该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板书)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课件显示) (板书)1、为什么说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呢?(课件显示) (教师引导点拨)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比较和探知异域

体验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景区为例

体验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武隆天 生三硚景区为例-旅游管理 体验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景区为例文化遗产旅游是当今时代人们非常青睐的一种旅游模式,但目前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市场已陷入单一开发模式的困境。本文从游客旅游体验角度出发,分析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文化遗产景区如何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及体验型旅游产品的特征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在基本开发构想基础上结合产品开发结构提出几点主题产品设计方向,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潜在产品的挖掘,以期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度,让游客感受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 一、引言 随着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不再追求大众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参与来得到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武隆天生三硚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在2007年重庆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景区资源得天独厚,但产品开发仍然停留在大众化的参观游览活动上,在体验经济时代下,消费者已不再满足这种浅层次的观光产品,这就需要旅游经营者以游客的真实需求为核心,转变传统的产品开发观念,以景区基本资源为平台,设计出体验性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的内在潜力和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体验研究成为旅游界研究的重点。1988年美国LLP公司创始人B. Joseph Pine Ⅱ和James H.Gilmore在《哈佛商业评论》

中提出了体验经济即将到来,并按照参与程度将体验分为娱乐、教育、遁世和美学体验四个方面;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旅游的本质出发,着重研究旅游体验的基本理论框架。于洁运用美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角度阐述了体验的特质,将旅游体验研究分为初级、高级及终极三个层次结构;武一闻探讨了文化遗产景区体验式旅游的理论,以平遥古城为例,从科学开发塑造古城体验化情景下提出了古城景区开发的两大主题,即“明清古城”和“金融大观”;孙淑英从旅游营销角度出发将体验经济与市场营销理论相结合,强化了旅游产品体验式营销理论。 (二)以体验经济为背景,从多种角度探索旅游体验,设计特色旅游产品。胡敏丽从旅游者角度出发,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提出了四条提升洛带古城旅游产品质量的对策;李艳在旅游体验、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理论基础上选取武当山为研究案例,提出了在体验视角下该风景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五点思路;颜澄从旅游体验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良渚地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李中建、张健忠等人运用IPA方法对云冈石窟游客体验的期望度和满意度做了评估,为云冈石窟后续体验式开发提供了定量依据。 重庆武隆凭借自身的资源特性与云南路南石林和贵州荔波成功步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成为我国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文化遗产旅游地之一。它的发展更受到业界很多学者的关注。霍斯加对武隆自然遗产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夏欢以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当地旅游的影响;郑国璋通过分析武隆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李小兵在分析体育旅游的背景下,剖析了武隆发展体育旅游的先天性资源优势和机遇及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注

旅游文化概述讲课讲稿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 (一)文化的定义 1.西方的文化定义 法国:法国的《迈尔百科辞典》(1971):“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和植物的栽培,以后指对人类的身体、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以及某些天赋的培养,也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 英国:《英国大百科全书》(1974):“文化是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2.我国的文化定义 “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范。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指文化出于自然而又能驾驭自然。近代之前,我国的“文化”含义一直指向宗法社会的文治教化和人伦规范,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 本教材的文化定义: 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心态等构成的“隐在文化”。 显在文化:西藏的布达拉宫 隐在文化:中庸观念

(二)文化的含义 1.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举例:原始的山川草木不是文化,但经过人类一定的加工、改造所建立起来的园林等旅游景点就是一种文化。 2.文化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全社会人们共同拥有和享用的 举例:中东地区国家的女人无论做什么都习惯于蒙着面纱,印度女人则普遍都带着鼻环,这都是文化。 3.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举例:中国的故宫、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并不是因为它们使用了什么高级的建筑材料,而是因为,这些建筑体现了古代人们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三)文化的构成体系 多数文化学家都认为,每一种文化本质上都包含三个层面,或者说每一种文化都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物质文化 即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它包括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产品等。 第二,行为文化 也叫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它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 第三,精神文化 也可以称作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这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操守、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性格等。 文化的三个层面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它是文化发展的动因,起支配制约作用;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行为活动中的体现;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三者水乳交融,互相依存。 (四)文化的种类

文化创意旅游

文化创意旅游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的游客越来越成熟,对旅游产品参与度和个性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相反的存在着旅行产品同质化现象泛滥,两者的矛盾使得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文化创意旅游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着手,探讨了如何将两者合理的结合,研究了其开发模式。本文分析了优秀的外国文化创意旅游典范,介绍了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形态,分析了优点与不足,希望以此更好的理解文化创意旅游 关键词:创意产业;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典范;产品形态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of tourists is more and more mature, participation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personalized demand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stead of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travel product homogeneity phenomenon, both the contradiction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creative tourism products wide attention by all of us. Based on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discusses how to combine both reasonable and studies its development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cellent foreign culture creative tourism model, introduces the form of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products,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hope of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Based on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art from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discusses how to combine both reasonable, propose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en combined with the depth of the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Three kind of development model is studied, it is the excellent culture created by refining, can be converted to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旅游文化概论》课程教案 五、考核方式 考核的方式:考查(其中平时成绩占40%)

六、具体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章绪 论 一、教学目的:在初步掌握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从而认识旅游和文化互相依存关系和提高旅游者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 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特征 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 一、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四、学时分配:4学时 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目: ?(1)柳诒微编著.中国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 ?(2)向仍旦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沈祖祥主编.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甄尽忠主编.中国旅游文化.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5)余秋雨著.文化苦旅.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七、思考讨论题: 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2.什么是旅游文化?如何理解旅游文化以及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3.如何分析旅游文化的构成体系?理解旅游文化的构成对从事旅游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4.文化在旅游业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5.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旅游山水文 化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山水景观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提高山水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山水文化概述 一、山水与文化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山水景观的文化意蕴 一、山水文化内涵 二、山水审美意识 三、山水审美形态 四、山水欣赏角度 第三节山水景观的旅游价值 一、山地景观 二、水体景观 三、森林景观 四、大漠景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价值及鉴赏方法难点: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意识及形态 四、学时分配:4学时 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目: 《中国山水文化》.陈水云.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1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七、思考讨论题: 思考讨论题: 1.什么是山水景观? 2.如何理解山水景观的文化内涵? 3.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哪些重要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什么特色?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 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 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 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百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 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咼,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关于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若干问题探讨 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旅游实践上,常常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相混淆。在有些文章中将两者互相替代,给读者造成很大的困扰。“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其研究重点及区别,对于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一、两个概念及内涵的界定 (一)旅游文化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文化的研究颇多,相关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化进行了界定。 表1 相关学者旅游文化概念界定 结合相关学者对于旅游文化的界定,在此认为旅游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旅

游文化指与旅游相关的所有现象总和的文化,包括三大结构: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其中,旅游主体文化即为旅游者的文化,包括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旅游客体文化指旅游产品文化,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景观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介体文化主要包括旅游企业文化。 狭义的旅游文化指旅游者在旅游体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是旅游者借助旅游介体,在面对旅游客体吸引而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二)文化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在1985年给出了“文化旅游”的狭义定义:“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的旅行”。 结合相关学者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旅游是一种设计旅游产品的思路,重点突出旅游活动的文化要素。狭义的文化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 文化旅游表现形式多样,根据旅游客体类型可分为遗迹遗产旅游、建筑设施旅游、人文风俗节庆旅游和特色商品旅游四种形式。 二、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联系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研究都是对“旅游”与“文化”结合点的研究,都会涉及到文化旅游资源和以文化为追求的旅游活动。“旅游文化”研究可以为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和依据,“文化旅游”研究和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涵。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1、概念内涵不同 “旅游文化”是以“旅游”为限定词,“文化”为核心词,是一种文化类型;而“文化旅游”是以“旅游”为核心词,“文化”为限定词,是旅游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2、研究内容及目的不同 “旅游文化”研究侧重于两个方面:旅游活动的基础理论,如旅游活动的属性、特征、影响等问题;旅游业和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属于旅游研究的基础内容,有利于完善旅游研究理论体系。“文化旅游”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管理问题、文化旅游活动的特点、市场需求特征等,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突出,应用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