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胶合透镜课程设计

双胶合透镜课程设计
双胶合透镜课程设计

双胶透镜设计

1.双胶合透镜设计方案

1.1双胶镜头简介

当今光学系统已经应用到了广泛的领域当中,所以对于光学镜头的设计就成了现在人们十分关注的事情。其中双胶合镜透镜使用最广泛。

在光学设计中,像差(abeDation)指公光学系统中由透镜材料的特性或折射(或反射)表面的几何形状引起实际像与理想像的偏差。理想像就是理想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实际的光学系统,只有在近轴区域以很小孔径角的光束所生成的像是完善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有一定大小的成像空间和光束孔径,同时还由于成像光束多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同一介质的折射率随颜色而异。因此实际光学系统的成像具有一系列缺陷,这就是像差。像差的大小反映了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优劣。几何像差主要有七种:其中单色光像差有五种,即球差、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复色光像差有轴向色差和垂轴色差两种。

单个透镜的色差是无法消除的,但把一对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凸凹透镜胶合起来,可对选定的两种波长消除色差。根据薄透镜系统的初级像差理论,在允许选择玻璃材料的条件下,一个双胶合薄透镜组除了校正色差外,还能校正两种单色像差。另外对于单透镜来说,虽然可以选择不同曲率半径使球差达到最小,这称为配曲法,但配曲法不能完全消除球差,考虑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有符号相反的球差,所以可以把两种透镜胶合起来进一步消除球差,同样对于彗差也是一样的,轴外傍轴物点发出的宽光束经透镜折射后,在理想平面上不再交于一点,而是形成状入彗星的亮斑,此称为彗差。利用配曲法可部分消除单透镜的彗差,也可以另用胶合透镜消除彗差,但因为消球差和消彗差所要求的条件往往不一致,所以这两种像差不易同时消除。

双胶合物镜:(简称双胶物镜)双胶物镜由一正透镜和一负透镜胶合而成(正负透镜用不同种类的光学玻璃),正负透镜胶合面两个球面半径相等。这种物镜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光能损失小,合理选择玻璃和弯曲能校正球差、彗差、色差,但不能消除像散、场曲与畸变,但双胶物镜口径一般不超过Φ100mm,因为当口径过大时,由温度变化胶合加会产生应力,使成像质量变坏甚至脱胶。Φ80mm-

Φ100mm的双胶物镜焦比可取1/8-1/10,如果焦比太大像质难以达到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双胶合透镜

1.2ZE-MAX简介

在国内逐渐普及的功能强大的光学软件ZEMAX、CODEV、OSLO等软件,而ZEMAX 具有高性价比深受广大专业人员的喜爱,优化性能突出,优势明显。

ZEMAX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它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整合在一起。ZEMAX不只是透镜设计软件而已,更是全功能的光学设计分析软件,具有直观、功能强大、灵活、快速、容易使用等优点,与其它软件不同的是 ZEMAX 的 CAD 转文件程序都是双向的,如 IGES、 STEP 、SAT等格式都可转入及转出。而且 ZEMAX可仿真 Sequential 和 Non-Sequential 的成像系统和非成像系统。ZEMAX 目前有:SE 及 EE 两种版本。

ZEMAX以非序列性 (non-sequential) 分析工具来结合序列性 (sequential) 描光程序的传统功能,且为一套能够研究所有表面的光学设计和分析的整合性软件包,并具有研究成像和非成像系统中的杂散光 (stray light) 和鬼影(ghosting) 的能力,从简单的绘图 (Layout)一直到优化和公差分析皆可达成。

根据过去的经验,对于光学系统的端对端 (end to end)分析往往是需要两种不同的设计和分析工具。一套序列性描光软件,可用于设计、优化和公差分析,而一套非序列性或未受限制的 (unconstrained) 描光软件,可用来分析杂散光、鬼影和一般的非成像系统分析,包括照明系统。

本文就是重在于设计目前在光学设计中都在使用的双胶合透镜,通过正确的选择玻璃,来校正球差、彗差和轴向色差,并且通过ZEMAX软件队设计的双胶合透镜进行优化,最终达到目的。

1.3双胶合镜头基础结构设计

1.3.1 初级相差的光学理论

在设计初期,我们可以将任何光学系统看成是由若干厚度为零的波透镜组成的,根据初级像差理论,一个近似薄透镜系统的初级像差和数经简化后可以表示如下:

∑=hP S Ⅰ (球差) [1]

∑∑-=W J P h S z Ⅱ (彗差) [2] n u h J W h h J P h h S z z Ⅲ?+-=∑∑∑1222

(像散) [3] ∑

?='

2nn nc J S Ⅳ (场曲) [4] 223'2222311)13(3n

h J nn nc n u h h h J W h hz J P h hz S z Ⅴ?-?+?+-=∑∑∑∑ (畸变) [5] C h n n u hc nh S z ⅠS ∑∑=?

-=2)((δ (轴向色差) [6]

C hh n n J n n u hc nh S z z ⅡS ∑∑=?+?-=))((δδ (垂直色差) [7] n

u u hc n P ?-=22)( n

u u hc n W ?--=)( 其中:P 、W 、C 称为像差性能参数,如果我们将上面公式中所有的“ ∑” 去掉,就变成恶劣系统中某一个单独薄透镜组所产生的像差和数,根据初级像差理论,对每一个薄透镜的P 、W 、C 可求出相应规划后∞P 、∞W 、C 同时,对一个双胶合透镜,还有下列近似关系:

冕玻璃在前时: 20)1.0(85.0-+=∞∞W P P [8]

火玻璃在前时: 20)2.0(85.0-+=∞∞W P P [9]

需要说明的是,在大量实际镜头计算中发现,对于大多数双胶合透镜,值

变化范围不大,当冕玻璃在前时:10.00=W

当火石玻璃在前时:20.00=W 但不同的玻璃组合和不同C 值唯一不同的是0P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知道0P 和C 的值,就可以找到一些相应的玻璃组合及其结构参数。

实际步骤如下:

由∞P 、∞W 求0P 利用公式 200)(85.0W W P P -+=∞∞ [10]

式中0W 当冕玻璃在前取0.1,火石玻璃在前取0.2。

(1) 根据0P 和规一化C 查双胶合透镜0P 表,查出所需要的玻璃组合,同时查出1?和0Q 值。

(2) 根据0Q 和∞P 、∞W 求Q .

由式 020)(35.2P Q Q P +-=∞ 和 00)(67.1P Q Q W +--=∞ 可解出 35

.200P P Q Q -+=∞ [11] 67.1/)(00W W Q Q --=∞ [12]

由式[11]可求的两个Q 值,取于式[12]近似的Q 值,再以二者的平

均值作为要求的Q 值。

(3) 根据Q 值求1r 、2r 、3r 。 Q r +=121? [13] 2111)1/(1r n r +-=? [14] )1/()1(112123---=n r r ? [15]

由以上公式求出半径,对应透镜组的焦距为1。如果我们所要设计的

焦距为'f,则要把所有求出的半径乘以焦距f'才能得到实际的结构参数。(4)计算过程如下:

口径: D=60mm

焦距: f=600mm

所用光学玻璃:正透镜:BK7,n

1=1.5688(n:折射率n

D

), v

1

=56.0

(v:色散系数)

负透镜: F2,n

2=1.6128,v

2

=36.9

ⅰ.在规一化条件下;(暂设物镜焦距: f=l,设f=1使中间计算过程更简洁,完成计算后再还原成实际焦距)

Φ

1+Φ

2

=l (I)

(Φ

1:正透镜焦度为正值,Φ

2

:负透镜焦度为负值物镜焦度中Φ=

Φ

1+Φ

2

,焦度定义为:Φ=l/f')

Φ

1

/v

1

2

/v

2

=0 (II)

(式中v

1

,v

2

分别为正负透镜的色散系数,该系数越小表示色数能力越

强。)

(II)式为消色差条件公式

v 1=56.0,v

2

=37.9代入(II)式,解方程组(I)、(II),得Φ

1

=2.931937,

Φ

2

=-1.931937。

ⅱ.求形状系数:Q(当焦距一定时,透镜两球面半径大小有多种配置,形状系数就是确定这种配置的数。求解物镜初始结构,就是计算出有利于像差校正的曲率半径配置。)

Q= -B/2A

(注:该等式具体推导过程请查阅参考文献[4]萧泽新《工程光学设计》一书。)

式中:B=3Φ

12/(n

1

-1)-3Φ

2

2/(n

2

-1)-2Φ

2

A=(1+2/n

1)Φ

1

+(1+2/n

2

2

代人n

1,n

2

1

2

得Q= -6.603323

ⅲ.求曲率ρ

1,ρ

2

,ρ

3

(ρ

1

,ρ

2

,ρ

3

分别为三个球面的曲率,胶合

镜中间两胶合面半径相等,只作为一个球面计算。)

ρ

1=Q+n

1

Φ

1

/(n

1

-1)=1.483214

ρ

2=Q+Φ

1

=--3.671386

ρ

3=Q+n

2

Φ

1

/(n

2

-1)-l/(n

2

-l)=-0.518747

ⅳ.求球面半径: R

1,R

2

,R

3

R 1=f/ρ

1

=600/1.483214=404.5269(mm)(值以实际焦距600mm代入)

R 2=f/ρ

2

=600/(-3.671386)=-163.4260(mm)

R 3=f/ρ

3

=600/(-0.518747)= -1156.6332(mm)

半径为正值时表示球心在球面右侧,负值表示在球心左侧。

到此双胶物镜初始结构计算完毕。数据整理如下:

R

1

=404.5269mm

正透镜:(BK7)

R

2

= -163.4260mm

负透镜:(F2)

R

3

= -1156.6332mm

1.3.2 利用ZEMAX带入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

将R1、R2、R3的值代入ZEMAX软件中,步骤如下:

1.3.

2.1 初始通用数据(General)

因为EDP=60(mm), F/10

EDP=EFL / F

EFL=60*10=600(mm)

所以在光圈值(Aperture Value)中键入60mm

图2

1.3.

2.2初始视场数据

因为已给数据2ω=ο

10的视场来观

10所以现在分别以零视场,ο

10视场,0.7*ο

察。如图3

图3 视场数据

1.3.

2.3 初始波长数据

选用波长F、D、C光,如图

图4 波长数据

1.3.

2.4 透镜数据编辑

先插入3个面在Edit中选择insert after,再在曲率半径中radius中2

面上输入R

1=404.5269mm;在3面上输入R

2

= -163.4260mm;在4面上输入

R

3

= -1156.6332mm。STO是光线经过的第一个面,光阑厚度50mm,2面、3面、的厚度值在2mm-16mm之间,先设第4面到像面为700mm,在调整的过程中最后选择在2面、3面、4面分别为6mm、6mm、750mm。再选择2面玻璃类型BK7,3面玻璃类型为F2(先初始这样设计) 如图5

如图5透镜数据编辑

1.3.

2.5 三维外形图

如图6所示,三种光线红、绿、蓝,在经过第一面也就是光阑,在经过设计的双胶镜头后分别在像面汇聚到三个点

图7是所设计的双胶镜头的具体结构

如图6三维外形图

图7 双胶合镜头三维外形图

1.3.

2.6 像差

在像差中如图8所示,三种光线越接近X轴的化就越好,像差也就越小,在优化的过程中要在满足其他的条件下尽量做到这一点。

如图8 像差图

1.3.

2.7光斑图表

在光斑图表中分别显示了红、蓝、绿三种光线的在经过双胶镜头后所成的光斑,在零视场中,也就是光斑的中心,会聚的最好,能量最为集中,所以在设计与优化中做到光斑越小,能量越集中越好。如图9 所示

图9光斑图表

以上就是对双胶镜头的初始设计了,在计算出曲率半径后用软件ZEMAX 加以实现,以下就是粗略的介绍一些如何用软件加以优化。

2. 用ZEMAX 进行优化

序列性描光软件的关键功能即是可以快速且精确的优化一个光学设计。主要的优化技巧是以减幅最小均方根 (damped least squares, DLS) 的算法为基础,并使用主动减幅 (active damping)。此外,ZEMAX 包括全域性优化功能,其以结合减褔最小均方根过程的优化算法为基础。优化是以使系统绩效函数 (merit function) 的总值达到最小为基础。简单的说,绩效函数为一种对一个理想光学系统的数值描述。重要的是,绩效函数代表光学系统的要求性能。对于既定的设计,可以适当的选用好几个预设的绩效函数。对于成像系统,绩效函数可用来特别地针对减低光学像差,藉由限制光线在成像面上的延伸,或使从理想球面的系统波前偏差减至最小。许多其它的优化参数也用来修改标准绩效函数或建立一个使用者自定的绩效函数。

当执行优化时,ZEMAX 对任何使用者建构的系统或表面参数,决定最理想的值。几乎任何参数,包括曲率、厚度、玻璃特性、非球面系数和视场或波长资料,皆可设为变数。可以对可接受的参数值范围内下限制,以确保可以轻易的建构一个合理的系统。

基于 ZEMAX 软件在国内普及较高的原故该程序是在 ZEMAX 平台上编写的 当然很容易移植到其它光学设计软件中,考虑到大多数光学系统一般都是由若干单透镜和双胶合透镜组成,单透镜又可以看成是双胶合透镜的特殊情况,因此,程序仅针对双胶合透镜来编写,只要稍加变化就可以应用到单透镜了。

既然程序主要基于初级像差理论,由此,程序先计算系统的初级像差,为了方便我们近似将一个系统看成是一个薄透镜系统,且用 P 、W 、C 来表示足以表征系统初级像差特性的像差和数给出每一面,每一组和整个系统的ⅠS 、 ⅡS 、ⅢS 、ⅣS 、ⅤS 、SIS 、SIIS 以及它们在最后像面上的像差贡献量。设计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决定需要替换哪一个透镜,需要该透镜增加或减少什么样的像差、数量是多少当某一透镜产生了较大的初级像差时,必然导致其它的透镜组产生反号的初级像差与其补偿 ,这将限制整个系统的进一步校正像差的能力 ,为

了寻求一个好的结果, 假设只要求该组产生设计者要求的初级像差等,但必须说明的是,一个薄透镜组最多只能校正两种单色像差和一种色差,因此,只能要求该组的某两种像差和一种色差达到某具体的值与PW无关的场曲SN除外。比如,如果要求该组产生SI= a 、SII= b、SIS =c 或者SII =a、SIII= b 、SIS =c等等。根据公式(1) (7) 只要简单的求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求出该组相应的 P 、W 、C 值由公式(8)或(9)也就得到了P0的值,这里的P0 和C是我们希望该透镜组所具有的,不是它在系统中固有的逐一组合玻璃求出P0值与要求的P0 比较如果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将其记录下来继续寻找下一组最后将所有满足要求的玻璃组合列表打印出来,此时,设计者根据玻璃的工艺性稳定性价格等综合因素选取一组。由程序计算出这种组合的结构参数自动替代原来的玻璃组合。这样,经替代后的透镜组焦距维持不变,整个系统的性能不变,而初级像差特性发生了改变。

在 ZEMAX 中,各种玻璃在玻璃库中的排列可以设置成让冕玻璃和火石玻璃分开为前后两段,这样更有利于玻璃的组合程序的编制。

3.程序的使用说明

在 ZEMAX 中给出一个光学系统就可运行该替代程序了,程序首先将每一面,每一组透镜的初级像差列表,经设计者详细分析,确定将替代哪个透镜组,程序将提示输入透镜组起始面在系统中的序号。

然后选择是冕玻璃在前还是火石玻璃在前,更主要的是必须给出设计者希望该透镜组将产生SI,SII,SIII SV SIS SIIS的值,由这些值,程序将搜寻满足要求的玻璃组合,为了能找到多组基本满足要求的组合还得给出 P0 的公差。当满足要求的玻璃组合较多时,可以减小 P0 的公差,如果没有找到,则必须增大 P0 的公差。这样,程序通过 ZEMAX 自带的玻璃库将每一种冕玻璃和火石玻璃进行组合,得到一系列满足要求的玻璃组合,并将搜寻到的结果列表出来。设计者只需要输入玻璃组合相应的序号,程序将自动完成玻璃的替代设计工作。应当说明的是,一个光学系统往往要经过多次的替代才可能找到比较满意的玻璃组合形成一个合理的初始结构。替代完成后并不表示系统的成像质量变好了,因为其它的透镜组还没作相应变化,它仅仅只是打破了系统原来的像差分布。这时再利用 ZEMAX 强大的优化功能对其进行优化。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达到满意的成像质量为止。

可以看出,显然利用该程序也可以对单透镜或双胶合透镜单独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袁旭沧. 光学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2] 曹红曲金宁.基于ZEMAX软件的二组元变焦系统凸轮曲线设计程序

[3] 农文捷金宁.二元光学工艺参数计算[J].红外技术,2004

[4]萧泽新.《工程光学设计》2003-06

[5]张登臣,郁道银。实用光学设计方法与现代光学体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6]王之江等.光学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7]《光学仪器设计手册》编辑组.光学仪器设计手册(上册).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1971.

[8]王明强等.应用光学(一)、(二)、(三).北京:清华大学精仪系,1976.

[9]袁旭沧.现代光学设汁方法.北京:北京理上大学出版社,1995.

[10]袁旭沧等.光学设计.北京:北京理丁大学出版计,1988.

光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报告

光学设计辅助报告 姓名:张雨辰 学号:1011100139

光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报告 内容一:已知参数双胶合望远物镜的像质评价 1)像质评价的意义: 任何一个光学系统不管用于何处,其作用都是把目标发出的光按仪器工作原理的要求改变它们的传播方向和位置,送入仪器的接收器,从而获得目标的各种信息,包括目标的几何形状、能量强弱等。因此,对光学系统成像性能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光学特性,包括焦距、物距、像距、放大率、入瞳位置、入瞳距离等;第二方面是成像质量,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应该足够清晰,并且物像相似,变形要小。第一方面的内容即满足光学特性方面的要求属于应用光学的讨论范畴,第二方面的内容即满足成像质量方面的要求,则属于光学设计的研究内容。 从物理光学或波动光学的角度出发,光是波长在400~760nm的电磁波,光的传播是一个波动问题。一个理想的光学系统应能使一个点物发出的球面波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是一个球面波,从而理想地聚交于一点。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实际光学系统都不可能理想成像。所谓像差就是光学系统所成的实际像与理想像之间的差异。由于一个光学系统不可能理想成像,因此就存在一个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优劣的评价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像质评价指标。从物理光学出发,推导出几何像差等像质评价指标。有了像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即在制造出实际的光学系统之前就能预先确定其成像质量的优劣,光学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对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和成像质量两方面的要求来确定系统的结构参数。 2)像质评价的方法与Zemax实现: 对于像质评价有两个阶段:1 设计完成后,加工前,对成像情况进行模拟仿真;2 加工装配后,批量生产前,要严格检测实际成像效果。当前我们所作的工作就是对第一阶段进行实际讨论。对于像质评价的方法有两种:1 不考虑衍射:光路追迹法(点列图,像差曲线); 2 考虑衍射:绘制成像波面,光学传递函数等;有: 瑞利判断:几何像差曲线进行图形积分得到波像差; 中心点亮度(斯托列尔准则):成像衍射斑的中心亮度和不存在像差时衍射斑的中心亮度之比S.D来表示成像质量; 分辨率:反映光学系统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可以评价成像质量; 点列图:由一点发出的许多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因像差使其与像面的交点不再集中于同

双胶合望远镜头设计

XX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X/201X 学年第 1 学期 }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 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X 学号: XXXXX 课程设计题目:双胶合望远镜头设计 起迄日期:20XX年12月22日~20XX年01月02日 课程设计地点: XX大学5院楼513、606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 教授 |

目录 摘要 (1) | 关键词 (1) 第一章课题要求 课题背景 (2) 设计目的 (2) 设计内容和要求 (2) 第二章方案分析 课题名称 (3) 主要数据 (3) 。 设计思路 (3) 实现原理 (3) 主要过程 (4) 第三章光学系统设计 光圈参数设定 (5) 视场参数设定 (5) 波长设定 (6) 玻璃厚度的设定 (6) … 像空间的设定 (7) 第四章光学系统分析 2D光路分布草图 (7) 标准点列图Spot Diagram (8) 光路图OPD FAN (9) 光线相差图RAY FAN (10) 波前分布图 (11) 第五章光学系统优化 > 光学系统调焦 (12) 设置可变参数 (13) 优化函数设定 (13) 最终优化 (14) 第六章系统优化前后比较 优化后的2D草图 (15) 优化后的标准点列 (15) 优化后光路图 (16)

$ 第七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17) 摘要 ZEMAX是一款多功能的光学设计软件,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分析和辅助设计光学系统,并对光学系统进行优化。双胶合透镜不仅有较好的横向分辨率,而且有较高的轴向分辨率,能够作为共焦3-D成像的一种理想光学元件,在光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将利用ZEMAX软件设计一个双胶合望远镜头,展示利用ZEMAX设计、分析和优化一个简单光学系统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该软件。 关键词:ZEMAX 双胶合望远镜头光学系统设计分析 ;

光学设计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安装和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学习ZEMAX软件的安装过程,熟悉ZEMAX软件界面的组成及基本使用方法。二.实验要求 a)掌握ZEMAX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的方法。 b)掌握ZEMAX软件的用户界面。 c)掌握ZEMAX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d)学会使用ZEMAX的帮助系统。 e)学会使用ZEMAX初步仿真光路图。 三.实验内容 (一)界面及基本操作 1.通过桌面快捷图标或“开始—程序”菜单运行ZEMAX,熟悉ZEMAX的初始用户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1.1ZEMAX用户界面 2.浏览各个菜单项的内容,熟悉各常用功能、操作所在菜单,了解各常用菜单的作用。 3. 熟悉使用各个常用的快捷按钮。

4.学会从主菜单的编辑菜单下调出各种常见编辑窗口(镜头数据编辑、优化函数、多重数据结构)。 5.调用ZEMAX 自带的例子(例如根目录下samples\tutorial\tutorial zoom2.zmx 文件),学会打开常用的分析功能项:草图(2D 草图、3D 草图、渲染模型等)、特性曲线(像差曲线、光程差曲线)、点列图、调制传递函数等,学会由这些图进行简单的成像质量分析。 6.从主菜单中调用优化工具,简单掌握优化工具界面中的参量。 7.掌握镜头数据编辑(LDE )窗口的作用以及窗口中各个行列代表的意思。 8.从主菜单-报告下形成各种形式的报告。 9.通过主菜单-帮助下的操作手册调用帮助文件,学会查找相关帮助信息。 (二) 仿真光路图 根据已拟好的设计草图,在ZEMAX 中实现光路仿真,包括光路系统整体设置、创建光学元件、透镜(组),元件间大致间距等。 1.光路系统的整体设置,包括此光学系统所适用的波长、入瞳直径、视场等,在主菜单-系统里有相应的各个设置。 2.创建光学元件、透镜(组),就是将设计草图中的各种光学元件用ZEMAX 的方式去仿真实现。ZEMAX 仿真的基本元素是面和面间距,仿真创建各种元件基本都以具体设置每个面和面间距的参数来实现。 (1)面:面的基本参数包括面型(Surf:type )、曲率半径(Radius)、厚度(Thickness)、材料(玻璃)(Glass),半口径(Semi-Diameter)等,每一个面对应于LDE 窗口里的一个行,每一个参数对应LDE 窗口里的一列,如下图: ZEMAX 的默认面型是透明标准(Standard )球面,曲率半径和半口径为无穷(Infinity )。面的厚度和材料的定义都是以指定面起向后算到下一个面之间的这一段的厚度和材料。 (2)面间距:指的是该面在光轴上的交点到下一个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常用于标识透镜厚度、元件与元件的间距等。 例如:一个透镜的厚度,可以用透镜的前表面的面厚度值Thickness 来完成仿真;前一个元件与后一个元件的间距,可以用前一个元件的后表面到后一个元件的前表面之间的面间距来完成仿真。 3.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草图,估算各个元件之间的大致间距,通过面间距的设置,实现整个光学系统的初步仿真。 4.仿真一个轴上点光源(m μλ587.0=)在物距为u=30mm 时,由焦距为20mm ,材料为BK7,口径为10mm 的单正透镜成像的光路。 四.报告要求: 1. 打开安装目录下的samples\tutorial\tutorial zoom 2.zmx 文件,生成其2D 图、渲染(转角)、像差特征曲线、OPD 曲线、曲面数据报告(第7面)和图解报告4。截屏后打印出来。 2. 试在打印出来的2D 图上标出各个面的位置以及相应面厚度值的具体指向(方向、

哈工大 光机系统设计 双胶合透镜 实验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机系统设计 实验名称:双胶合消色差物镜设计院系:电气及自动化与控制系班级: 姓名: 学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双胶合消色差透镜,并绘制图形,熟悉应用光学、机械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光机系统设计的流程。 2. 结构特性分析 双胶合消色差物镜光学性能要求: 1) f / 6,焦距540mm ; 2) 视场角1.5°; 3) 镜片材料选择BAK1 和BK7; 4) 20 线对/mm 处MTF>0.4; 5) 工作波长:可见光 3. 初始结构设计 当物体处于无穷远时,P ∞=W ∞=0(孔径角消失),设计消色差系数C=0。 透镜的光焦度分配公式: )v 1 -v 1/(1-2 121)(v c =ψ 12-1ψ=ψ 通过应用光学相关知识,算的双胶合透镜的曲率半径依次为: R 1 =345.231 R 2 =-240.89 R 3 =-1003.25 两个透镜的初始厚度设计各为7mm ,透镜组到成像面的距离设计为近轴光线,由ZEMAX 计算出相应厚度调整值。 图1 双胶合透镜出结构设计

图 2 所示,视场90mm;如图 3 所示,视场角设定为1.5°,图 4 所示,入射光线为可见光;如所示为初始透镜结构图。 图2 设定视场 图3 设置光场 图4 设定入射光

4. 系统优化 设计焦距值为540mm,设定默认优化函数EFFL target 为540,权重为1,选择透镜的三个曲率半径以及相应的厚度作为优化参数,优化结果如图 5所示。 图5 优化结果参数 5. 像质分析 由图6所示,优化后最大的波像差大约为4个波长,尚未达到衍射极限,应为焦平面上的彗差影响所致;同时可见这个透镜相对与可见光的低阶色差比较小,满足设计要求。 图8优化后光线追迹曲线 如图 6所示,优化后存在彗差,由图中度数可得艾里斑半径为8.595μm,

双胶合望远物镜 ZEMAX 设计

2.要求设计一个周视瞄准镜的双胶合望远物镜(加棱镜),技术要求如下: 设计过程: 1.求h ,h z ,J 1006 .14365.7148.01'''4365.7)tan(''0621.335/5tan 58.12'/'tan 148.0502/tan 8.147.34'/tan '/'tan =??===--==?==?===?==?=Γ=?=Γ==y u n J mm w f y mm h h mm h f h u D u mm D D D D u f h u z z o 入入出入

计算平行玻璃板的像差和数S 1、S 2、S 3 平行板入射光束的有关参数为: 5912.0, 0875.0)5tan(,148.0-=-=-==u u u u z z ο 根据已知条件,平行玻璃板本身参数为: 64.11.5163,n 31mm,d ===υ 则平行平板的初级像差为: 3.列出初级像差方程式求解双胶合物镜的C W P ,,∞∞ 根据整个系统物镜的像差要求: mm L SC mm L FC m m 05.0,001.0,1.0'' '=?-==δ 系统的像差和数为: 0010952 .000220.0)(2200438 .02S '2'''3''''''''2''''1-=?-==-=-=-=-=FC m s m L u n S y SC u n k u n S L u n δ 由于S 系统=S 物镜+S 棱镜,双胶合物镜的像差和数为: 0.0012848 0.00238-0.001095S -0.001075 0.003275-0.0022S 0.001160.00554-0.00438S =+====+=I ∏I C 列出初级像差方程,求P,W,C 00238.0n 1-n -d S 0.0032765/u)(u S S 00554 .0n 1 -S 2 2 3z 124321-====-=?-=u du n υ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双胶合透镜的镜片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双胶合透镜的镜片

————————————————————————————————作者:————————————————————————————————日期: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题目一 设计一个望远镜系统,如图所示。D/f ’=1/4,f ’=100,光阑在物镜上,视场为2° 20 一 计算过程 1 求棱镜的尺寸跟象差: 通光口径D=100/4=25mm 像方孔径角u ’=y/f ’=0.5×25/100=0.125 视场角u ’p =tan2°=0.035 取直角屋脊棱镜的玻璃材质为k9玻璃,其等价玻璃板光路长 L=p ·Dm=1.732Dm D m1=D0+d(2u ’p –D0/f) ≈21.4 D m2=p p pfu pD nf fd u d D f D n '0'002)2(-++-≈17.75 Dm 取二者中较大的,即Dm=21.4mm 。 光路长度L=p*Dm ≈37.06mm 求棱镜的初级像差系数 S Ⅰ=L ·(1-n 2) ·u ’4/n 3 =-0.00337, S Ⅱ=L ·(1-n 2) ·u ’3·u ’p /n 3 =-0.000943, S Ⅲ=L ·(1-n 2) ·u ’2·u ’2p /n 3=-0.000264 其中n=1.5163,L=37.06,u ’=0.125,u ’p =0.035 棱镜的初级色差为C Ⅰ=d ·(1-n)·u 21/vn 2≈-0.00203 C Ⅱ=d ·(1-n)·u ’p ·u ’/vn 2≈-0.000567。 其中 d=L=37.06, u 1= u ’=0.125 2根据对物镜像差的要求,可以求得P ∞,W ∞, C Ⅰ。 直角屋脊棱镜的像差由物镜补偿 S Ⅰ=y ·P ∞=0.00337 P ∞= S Ⅰ/y ≈0.00027 S Ⅱ=y p ·P ∞+j ·W ∞ j=y ’·n ’·u ’p -n ’·u ’·y ’p =0.4365 所以W ∞= S Ⅱ/j=0.002158 3可求得P,W, C Ⅰ的归化值 y ψ=12.5*0.01=0.125则P ∞= P ∞/(y ψ)3=0.13824 W ∞= W ∞/(y ψ)2=0.13811, C Ⅰ= C Ⅰ/y 2ψ=0.001299。 4求得P 0值,选择冕牌在前 P 0= P ∞-0.85(W ∞-0.1)2≈0.137。 由P 0=0.137,C Ⅰ=0.0013查P 0表,找出合适的双胶合透镜的玻璃组合。选择的玻璃种类是BaK7和ZF3

CAD 实验讲义 南开大学光学实验

实验一、光学CAD实验 1、利用光学软件作CAD的初步训练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对OSLO软件的了解和使用,了解OSLO软件的基本功能并初步掌握模拟、分析和设计光学系统的基本方法,为较专门、高级的光学CAD实验打下基础。 二、 实验内容 1、熟悉OSLO光学软件。 2、建立光学系统的数据。 3、计算光学系统的像差,分析光学系统的性能[3-5]。 4、研究单透镜的光学和结构参数与像差的关系[3-5]。 5、对简单透镜做优化设计。 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光学系统数据的输入 图1 1 帮助 9 成像分析 17 点扩散函数分析 2 表面数据表格 10 用缺省光线画平面透镜 3 总的操作条件表格 11 画立体透镜 4 高斯束表格 12 光线像差分析 5 表面容差数据表格 13 波前像差分析 6 表面数据 14 MTF分析 7 傍轴常数 15 MTF通过焦点分析 8 光线轨迹分析 16 点列图 首先运行《OSLO LT》进入它的主窗口,打开“File”,选“New”,则出现一个子窗口,如图2所示。选“Custom lens”,并填写表面数,然后“√”,便出现“重建透镜数据表格”。当发现表面数目不够或多余时,可用鼠标点按表面序号,以便编辑插入新表面或删除多余表面。字母串“OBJ”,“AST”,“IMS”分别表示物、光阑和像表面。利用此方法可在物面和像面之间建立你要研究的光学系统所需要的表面数目。但应注意,该软件所容许的系统最多不能超过10个表面。比如,要研究一个单透镜,它具有两个表面,所以在物像表面之间至少应包含两个表面。

图2 建起光学系统数据表格(如图3反示出物面和镜面)之后,即可按你所准备好的数据按位置填好。其中包括曲率半径(Radius)、厚度(Thickness)、界面之间的介质参数(Glass)、入射光束半孔径、视场和工作波长(以μ为单位)。对于某些特殊表面(比如非球面、衍射光栅面、全息图表面等)还应在special一列填写相应的参量数据。 图3 需要说明的是,物面到系统第一面的距离(即物面一行中的厚度)为物距l的绝对值,即d0=?l?,当其为无穷时(用数值1.0000e+20表示),入射光束孔径用“Entrance beam radius”表示,以mm为单位,而视场用半Field angle表示,以度为单位。当d0≠∞时,则入射光束孔径习惯用物空间数值孔径表示,而视场用物高(单位mm)表示。玻璃的填写可通过选项,比如从玻璃库中选玻璃牌号,或者用模拟光学玻璃数值(n,ν)。对于反射面,直接选reflect。 系统最后一面到像面之间的距离称为像距,有时它可表示系统的工作距离,该数据也必须正确填写,方法有二:一是在此厚度后面的方块处单击,然后在出现的托拉菜单中选“Solves”,“Axial ray height=0”;二是在主屏上选“display the paraxial constant”(见图1中由数字7标注的图标),从计算的数据中选取“Gaussian image distance”的值填入。在透镜数据子屏上,点按“Draw”后边的“on”,即出现目前系统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一双胶合透镜。 如果在开始的“File”,“New”之后,选“Catalog lens”,“ok”,则出现“Update surface data”和透镜库的两个子窗口。在透镜库子屏上(见图5),通过选取不同透镜种类“singlets”,

透镜设计练习(单透镜双胶合)

第15章单透镜设计 15.1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焦距为100mm,相对孔径为1/5的单透镜系统,全视场2ω为10o,物距为无限远,在可见光下工作,选用K5玻璃,光阑设置在入射光线遇到的透镜的第一个光学表面。 15.2 设计过程 我们新建一个“LENS.ZMX”文件。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File)”,将刚刚新建的文件另存为(Save As...)名为“单透镜设计”的文件,保存类型按默认设置,即文件名称的后缀为“.ZMX”。在屏幕中有一个名为“透镜数据编辑(Lens Data Editor)”的窗口,如图15-1所示。 图15-1透镜数据编辑(Lens Data Editor)窗口 图15-2 General 窗口 第一步:输入系统参数——入瞳直径值 System→General... 可以打开“General”窗口,如图15-2所示。因为系统的焦距为100mm,相对孔径为1/5,所

以入瞳直径(Entrance Pupil Diameter)的孔径值(Aperture Value)为100×1/5=20mm。 第二步:输入系统参数——视场 System→Fields... 2为10o,所以ω=5o,0.707ω可以打开“Field Data”窗口,如图15-3所示。因为全视场ω =3.535o, 0.5ω=2.5o, 0.3ω=1.5o。 图15-3 Fields窗口 第三步:输入系统参数——波长范围 点击按钮,或执行命令“System→Wavelengths”,或同时按下快捷键,可以打开“Wavelength Data”窗口,如图15-4所示。我们可以直接输入波长的数值,也可以 选用“F,d,C[Visible]”,点击按钮即可选中,再点击按钮确定。主波长(Primary)选中0.58756180μm。注意:可以在“X-Feild”列输入视场数据,也可以在“Y-Feild”列输入视场数据,但是最大视场值为半视场ω而不是全视场2ω。 图15-4 Wavelengths 窗口 第四步:输入“透镜数据编辑(Lens Data Editor)”的窗口中的数据 如图15-1,系统中有三个表面(Surface),从上到下依次是OBJ、STO和IMA。OBJ就是物面(Object Plane),STO即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的意思,但STO不一定就是光照

双胶合透镜课程设计报告

双胶透镜设计 1.双胶合透镜设计方案 双胶镜头简介 当今光学系统已经应用到了广泛的领域当中,所以对于光学镜头的设计就成了现在人们十分关注的事情。其中双胶合镜透镜使用最广泛。 在光学设计中,像差(abeDation)指公光学系统中由透镜材料的特性或折射(或反射)表面的几何形状引起实际像与理想像的偏差。理想像就是理想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实际的光学系统,只有在近轴区域以很小孔径角的光束所生成的像是完善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有一定大小的成像空间和光束孔径,同时还由于成像光束多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同一介质的折射率随颜色而异。因此实际光学系统的成像具有一系列缺陷,这就是像差。像差的大小反映了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优劣。几何像差主要有七种:其中单色光像差有五种,即球差、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复色光像差有轴向色差和垂轴色差两种。 单个透镜的色差是无法消除的,但把一对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凸凹透镜胶合起来,可对选定的两种波长消除色差。根据薄透镜系统的初级像差理论,在允许选择玻璃材料的条件下,一个双胶合薄透镜组除了校正色差外,还能校正两种单色像差。另外对于单透镜来说,虽然可以选择不同曲率半径使球差达到最小,这称为配曲法,但配曲法不能完全消除球差,考虑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有符号相反的球差,所以可以把两种透镜胶合起来进一步消除球差,同样对于彗差也是一样的,轴外傍轴物点发出的宽光束经透镜折射后,在理想平面上不再交于一点,而是形成状入彗星的亮斑,此称为彗差。利用配曲法可部分消除单透镜的彗差,也可以另用胶合透镜消除彗差,但因为消球差和消彗差所要求的条件往往不一致,所以

这两种像差不易同时消除。 双胶合物镜:(简称双胶物镜)双胶物镜由一正透镜和一负透镜胶合而成(正负透镜用不同种类的光学玻璃),正负透镜胶合面两个球面半径相等。这种物镜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光能损失小,合理选择玻璃和弯曲能校正球差、彗差、色差,但不能消除像散、场曲与畸变,但双胶物镜口径一般不超过Φ100mm,因为当口径过大时,由温度变化胶合加会产生应力,使成像质量变坏甚至脱胶。Φ80mm-Φ100mm的双胶物镜焦比可取1/8-1/10,如果焦比太大像质难以达到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双胶合透镜 ZE-MAX简介 在国逐渐普及的功能强大的光学软件ZEMAX、CODEV、OSLO等软件,而ZEMAX具有高性价比深受广大专业人员的喜爱,优化性能突出,优势明显。 ZEMAX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它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整合在一起。ZEMAX不只是透镜设计软件而已,更是全功能的光学设计分析软件,具有直观、功能强大、灵活、快速、容易使用等优点,与其它软件不同的是 ZEMAX 的 CAD 转文件程序都是双向的,如 IGES、 STEP 、SAT等格式都可转入及转出。而且 ZEMAX可仿真 Sequential 和 Non-Sequential 的成像系统和非成像系统。ZEMAX 目前有:SE 及 EE 两种版本。

光学课程设计.

燕山大学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缩放法设计对称式目镜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11级自动化仪表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志斌 教师职称:副教授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层教学单位:自动化仪表系指导教师:王志斌 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 级 11级仪表 3班 设计题目采用缩放法设计对称式目镜。 ` 设计技术参数技术要求为视场角2w=42°焦距f’=36mm; 出瞳直径3mm 出瞳距离6mm 设计要求设计各个参数;上机用软件进行优化,确定最后的设计结构,满足像差要求 参考资料1、刘钧,高明编著,《光学设计》,200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西安 2、《光学仪器设计手册》,1971,国防科技出版社,北京 3、光学设计软件ZEMAX 周次第一周1-3 第一周4-5 应完成内容计算设计处望远物镜的各个参 数 上机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后 的设计结构 指导教师签字基层教学单位主任签字 说明:1、此表一式三份,系、学生各一份,报送院教务科一份。 2014年7月12日

前言 目镜是目视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察的物体通过望远镜和显微物镜成像在目镜的物方焦平面处,经目镜系统放大后将其成像在无穷远处,供人眼观察。 从目镜的光学特性来讲,具有以下特点: (1)焦距短。一般目镜的焦距在15mm-30mm 左右,和一般望远镜比起来,焦距短是它的一个特点。 (2)相对孔径比较小。由于目镜的出射光束直接进入人眼的瞳孔,人眼瞳孔的直径一般在2mm-4mm 左右变化,因此大多数实验室仪器出瞳直径一般在2mm 左右,目镜焦距常用的范围为15mm-30mm ,故目镜的相对孔径一般小于1/5. (3)视场角大。通常在。40左右,广角目镜的视场在。60左右。 (4)入瞳和出瞳远离透镜组 目镜设计原则:在设计目镜时,通常按反向光路计算像差,即假定物平面位于无限远,目镜对无限远目标成像,在目标的焦面上衡量系统的像差。至于目镜的光瞳位置,可以按两种方式给出。第一种方式是把实际系统的出瞳作为反向光路时目镜的入瞳,给出入瞳距离p ,入瞳直径D 等于系统要求的出瞳直径。在目镜像差校正的过程中,要求保证边缘视场的主光线通过正向光路时物镜的出瞳中心(即正向光路目镜的入瞳中心)。其他视场的主光线,由于存在光阑球差并不通过同一点,这样计算出来的像差和实际成像光束的像差虽完全不同,但一般较小,可以忽略。第二种方式是如果像差计算程序能够在给出实际光阑后自动求出入瞳位置,并用调整主光线位置的方法,保证不同视场的主光线通过实际光阑的中心。这样可以把正向光路时物镜的出瞳作为实际光阑给出,计算出来的像差和实际成像光是的情况符合。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三片式数码物镜的优化设计学院名称:理学院 专业班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激光一班学生学号:1409090119 学生姓名:夏志高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梁春雷 课程设计时间:2016/06/27 至2016/07/03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 2.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方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本课题要求设计出一个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要求的光学特性为:mm f6 =',ω;像质主要以调制传递函数MTF衡量,具体要求是对于低频 D, 1 ='f 4 50 2= (17lp/mm),视场中心的MTF≥0.9,视场边缘的MTF≥0.80;对于高频(51lp/mm),视场中心的MTF≥0.3,视场边缘的MTF≥0.20,另外,最大相对畸变dist≤4%。该物镜对d光校正单色像差,对F、C光为校正色差。 4.学习使用ZEMAX进行数据录入和报表输出,分析各种初级像差并设置优化函数;设计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并优化,对像差做简单的分析之后,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5.课题设计(论文)难度适中,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 6.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设计)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进度安排 1.6月27日: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以单透镜的设计为例学习数据的录入,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在软件中的实现,初步掌握ZEMAX的分析工具和数据含义及输出。 2.6月28日至6月29日: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方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6月30日:学习查找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数码物镜初始结构,用缩放法进行缩放,缓慢调整有关参数并优化,并最终得到比较好的设计参数。学习光学玻璃材料知识,通过选择合适的玻璃,校正像差。 4.7月1日:整理思路,撰写课程设计论文,论文中要体现像差概念和评价、体现zemax评价函数的构造及优化过程像差的变化;检查格式,符合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5.7月2日至7月3日:课程设计答辩并上交论文;

15. 4利用ZEMAX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15. 4利用ZEMAX 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ZEMAX 提供了十分强大的像质优化功能,可以对合理的初始光学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设计中光学结构参变量可以是曲率、厚度、玻璃材料参数、圆锥系数、参数数据、特殊数据和多重结构数值数据。本节首先,通过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和参数分析,介绍利用ZEMAX 默认评价函数的优化设计过程。然后,通过光路中有棱镜的望远物镜、显微物镜和目镜设计举例能,介绍像差补偿、几何像差控制等在ZEMAX 中的实现以及锤形( Hammer)优化的简单应用。最后通过变焦物镜设计介绍ZEMAX 中多重结构设计实现。 15.4.1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 消色差双胶合物镜设计要求见表15.13 1)初始结构参数确定 初始结构参数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本设计采用初级像差理论求解初始结构方法。望远系统一般由物镜、目镜和棱镜式或透镜式转像系统构成。望远物镜是望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光学特性的特点是:相对孔径和视场都不大。因此,望远物镜设计中,校正的像差较少,一般不校正与像高的二次方以上的各种单色像差(像散、场曲、畸变)和垂轴色差,只校正球差、彗差和轴向色差。在这三种像差中通常首先校正色差,因为初级色差和透镜形状 无关,校正了色差以后,保持透镜的光焦度不变,再用弯曲透镜的方法校正球差和彗差,对已校正的色差影响很小。由初级像差理论可知,双胶合透镜成为消色差双胶合透镜的条件是,双胶合透镜的正负光焦度分配应满足下式: 12φφφ=+,1112V V V φφ= -,2212V V V φφ=- (15.22) 式中:φ、1φ,和2φ分别双胶合物镜、正透镜和负透镜的光焦度(焦距值的倒数),1V 和2V 为正负透镜所选玻璃的阿贝数V 。本示例中,正、负透镜的玻璃材料分别选用K9和ZF1,对应的n 1d =1.. 51637 , V 1=64. 07 , n 2d == 1. 64767 ,v 2=33. 87。由式(15. 22)得φ1=0. 00849,2φ=-0. 00449,对应的f 1=117. 84mm,/ 2f =-222. 91 mm 。由于初级色差和透镜形状无关,为方便起见, 选双凸(r 2=-r 1)透镜为正透镜,利用薄透镜的光焦度公式()121(1/1/)n r r φ=--计算,最后确定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见表15: 14。 表15.13消色差双胶合物镜设计要求

光学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光学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题目——四波混频效应仿真和双胶合透镜优化设计 1、四波混频效应仿真 根据四波混频实验原理,设计并使用optisystem3.0软件进行仿真,然后根据仿真结果说明仿真效果的好坏。 2、双胶合透镜优化设计 双胶合透镜是一种常用的望远物镜,它结构简单、光能损失小,合理选择玻璃和弯曲能校正球差,慧差、色差和像差,但不能消除象散、场曲与畸变。根据上述原理使用OSLO软件进行双胶合透镜的设计并对其中一种特性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双胶合透镜的参数比较理想。 二、设计原理 1、四波混频效应: 首先需要介绍四波混频基本理论:当多束光在非线性介质中传输时,由于非线性作用将产生新的波长,根据发生作用的光波数目可分为:三波混频(两个输入波长,一个输出波长)和四波混频(FWM三个输入波长,一个输出波长),其中三波混频也叫做简并四波混频,四波混频叫做非简并四波混频。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只使用简并和非简并四波混频这种表述。 当多束光在非线性介质中传输时,场对介质参量的改变,将会导致产生新的波长,新波长的相位和频率是几个输人光波的线性组合,因此,四波混频产生的光波可以保留信号光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实现真正的与调制格式无关的透明波长转换。 一种半经典的无源介质中的简并四波混频可解释如下,两束入射光形成一个动态强度光栅。非线性介质通过形成折射率光栅或载流子

光栅来响应这种强度分布。 如果两束入射光频率不相同,则强度光栅是动态变化的,变化的频率就是两入射光频率之差。两束入射光频率相同时会形成驻波光栅,如果介质的响应速度比该动态光栅的变换速度快得多,则该光栅就会起作用,其效率不会受到很大影响。相反,则光栅的效率会降低。第三束光通过此非线性介质时就会受到光栅的散射,产生闲频光(Idler Wave)。如果这三束光中的其中之一携带信息,则闲频光就会带上相同的信息。应该指出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区别出这三束光。所以,如果两束波长不同的光入射到介质中进行四波混频时,会产生两种线性组合,产生两束闲频光的输出。如下图所示。 两束输入光分别为信号光ωs和泵浦光ωp,产生的两束新波长频率分别为2ωp-ωs,2ωp-ωs,前者是泵浦光被折射率光栅散射的结果;后者是信号光被折射率光栅散射的结果,二者的比值与泵浦光和信号光功率的比值相同,一般在20dB以上,由于两束光的强度相差很大,相对较弱的闲频光可以忽略。 该波长转换器的优点是变换速率高,对信号格式透明;能同时

基于ZEMAX的简单透镜的优化设计

实验二基于ZEMAX的简单透镜的优化设计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ZEMAX对简单单透镜和双透镜进行设计优化。 二.实验要求 1.掌握使用ZEMAX实现光学优化设计的基本过程; 2.学会生成光线像差(ray aberration)特性曲线、光程差(OPD)曲线和点列图(Spot diagram)、焦点色位移图和场曲图; 3.学会面厚度的求解方法,学会定义透镜的边缘厚度解和视场角,进行简单的优化; 4. 初步掌握为实际生产和装配考虑的额外设计和优化。 三.实验原理 (一)基本设计过程 1.拟好设计草图(光路图);2.软件仿真光路图; 3. 优化设计:像质分析评价—优化—再分析评价—再优化--……达到指标; 4. 输出结果。 (二)优化设计 仿真光路图完成以后,调用各种像质分析图进行像质分析评价,看设计是否达标,如还未达标,则恰当使用各种优化工具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再重新进行分析评价,看是否达标,如此反复,直到设计达标。 1.像质分析图。本实验中需学会调用光线像差(ray aberration)特性曲线、光程差 (OPD)曲线和点列图(Spot diagram)、焦点色位移图和场曲图来进行像质分析评 价,各图可从主菜单-分析中调出。 光线像差(ray aberration)特性曲线:关于光瞳坐标函数的光线像差特征曲线,见理论课内容。 光程差(OPD)曲线:见理论课内容。 点列图(Spot diagram): 焦点色位移图(Chromatic Focal Shift):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对于同一个正透镜的不同焦距的曲线,可直观看出色差的大小。 视场、场曲图:见理论课内容。 2.调用优化工具进行优化。本实验中需掌握solves功能和评价函数(Merit Function) 两种优化工具。 (1)Solves功能:解(solves),能使一些函数可以自动地调整特定值,可在曲率、 厚度、玻璃名称、半径、圆锥系数等参数上指定; (2)评价函数:评价函数也叫优化函数,可由直接调用系统自带默认评价函数或用 户自创评价函数来创建,函数中的变量由用户自己在镜头数据编辑框中设置,函数 值会实时显示在评价函数编辑框的表头上,函数值越小,说明优化的结果越好。 使用评价函数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优化的步骤: (a)设置可供选择的变量; (b)创建评价函数,可根据设计具体需要,直接调用系统自带默认评价 函数,或加入一些限制条件到默认评价函数中重新创建新的评价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