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Argonaute基因家族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调控DNA损伤修复的miRNA

调控DNA损伤修复基因的microRNA摘要:肿瘤的发生是个多级的过程,正常细胞的基因组受到各种各样的损伤而无法修复时,就有可能发生癌变转化为肿瘤细胞。
细胞为了保护其基因组的完整性,会需要一套复杂的DNA损伤修复系统,当细胞的DNA受到损伤时,细胞就会启动该系统,引起细胞周期阻断、凋亡或者进行DNA损伤修复。
放、化疗是通过引起DNA损伤而杀死肿瘤细胞的,也是一种主要的肿瘤治疗方法。
损伤DNA修复蛋白,使细胞损伤无法修复,就能增加肿瘤放、化疗的效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microRNA(miRNA)参与DNA损失修复网络的调控过程。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小的非编码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
由于其本身的特性,miRNA在许多生命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探讨了miRNA在DNA损伤修复通路和肿瘤中的作用。
关键词:DNA损伤修复通路;miRNA;调控1、前言DNA损伤修复(DDR)通路是一个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在DNA 损伤之后被激活。
人体基因组DNA每时每刻都在遭受着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因子的攻击而被损伤,细胞为了保护基因组的完整性,会启动DNA损伤修复系统,使细胞发生周期阻滞,最终细胞被修复或者凋亡[1]。
许多研究已证实,许多基因会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参与上述过程。
miRNA是一类能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长为19-25nt,通过特异性识别mRNA3'非编码区(UTR)引起mRNA降解或转录抑制[2]。
miRNA在细胞分化、增殖、个体生长及疾病发生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如在DNA损伤修复通路中,miRNA能调节多种修复基因,在DNA损伤引起的疾病如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DNA损伤应答人体基因组DNA 时刻都在遭受着各种因子的攻击而被损伤。
根据损伤因素的来源,可划分为内源性因素(自发性损伤)和外源性因素(环境诱导)。
内源性因素包括代谢和生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如活性氧(ROS)、醛类、腺苷甲硫氨酸等[3-5]。
HLA—G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21年4 l 第2卷 第4 00 , E 3 期
甍
Hale Waihona Puke 论著 H A—G与 肿 瘤 免 疫 逃 逸 的研 究进 展 L
王 亮
【 中图分类号】 70 3 R 3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6 15 ( 1 ) 00 - 2 10 — 9 9 2 0 0 0 1 0 0 4-
的病 例 H A —G表 达 阳性 。近 年 Ye等 也 发 现 H A—G 的 表达 与 L i L 食管鳞状细胞癌、 胃癌和结直肠癌病变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及 临床分 消灭、 清除体外 , 以保持机体 内环境的稳定 。随后却发现某些肿瘤 细胞 期等有关系 , 并提出通过抗 H A—G抗体的免疫染色可能是判断食管鳞 L 可以逃避机体的这种免疫监视作用, 使自身在体 内迅速分裂增殖 , 形成 癌、 胃癌和结直肠 癌患者预后 的潜在指标 。同样 杨新玲 等 也发 现 肿瘤, 即肿瘤 的免疫逃逸现象。HL A—G ( u nl ec n gn—G, HL hma e o ̄eate u i A—G在食管鳞癌中有显著表达 , 且其表达主要 由肿瘤细胞产生。对 H A—G) L 即人 类 自 细胞 抗 原 系 统 一G 是 一种 多 功 能 的分 子 , 仅 与 生 于卵巢癌的研究 也发现 在原发癌 中, L 不 H A—G表 达阳性 的病例可 达 殖、 感染、 器官移植… 等关系密切, 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分子还参与肿瘤 5 % , 移 癌组 织 中 , A—G 的 表达 也 达 4 % 【 l 同样 , 国 学 者 0 在转 HL 8 l。 o 中 的免疫 逃 逸作 用 。本 文 仅 对 H A—G结 构 、 L 功能 、 诱导 免 疫 耐受 的机 制 王佑 权 _ 等研 究 发现 , 腺 癌 组 织 中 H A —G得 表 达 与肿 瘤 T M 分 1 乳 L N 及 临床应 用 价值 等 方面 做 一简 要综 述 。 期 , 淋 巴结 转 移 , 织学 分 级显 著 相关 。 同样 在 对 血 液 系统 恶 性肿 瘤 腋 组 1 H A—G的发 现 L 的研 究 中 Y h等 2发 现 H A— a J L G在 急性 髓 细胞样 白血病 患者 体 内的 表 H A—G基 因位 于人 类 白细 胞 主要 组 织 相容 性 复 合体 HL L A基 因 的 达是 其 预后 不 良的信号 , 时指 出 , L 同 H A—c可 能 是用 以治 疗该 病 的 潜 ukl l 发 现 HL ~G 表达 阳 性 的肿 瘤 细胞 也 A 复合体内, 是一种非经典的 H A—I L b类抗原 , 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 在靶 点 。德 国 学者 N ce 等 【 (9 7 由美国西雅图大学 G rgt 18 ) e hy实验室发现的一种非经典 I 自细 超过 2 %的占2 %。在对垂体瘤的研究中发现 HL a 类 3 1 A—G基因的过量表 胞抗原, 称之为 H A一 . 。18 L 6 0 98年 M Ap e e ]i 建议为避免在命名 中使用 达现象 , n 其阳性表达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 。 标点符号 , 将该基因命名为 H A一 0 L 6 。时隔二年又发现它在胎盘绒毛远 3 癌细 胞 出 现 H A—G的异 常表 达的 机理 L 端 的细胞 滋养 层 特异 表达 , 随后 (9 1 ) WH 正式 命 名为 HL 19 年 被 O A—G 多种 癌 细胞 中 出现 H A—G异 常表 达 的机理 , L 目前 认 为可 能 有两 种 基 因。19 9 5年 Bd r WH 组织 的 H A命名 大会 上报 道 了 H A—G ome在 O L L 因素启 动 了癌 变 细胞 H A— 的异 常表 达 , L G 一种 是 H A— L G基 因启 动 子 的 四个 等 位基 因 , 是 G 00 1 G 0 02 G 0 0 分别 3 1 1 、 3 11 、 3 12和 C 00 , 今 共 去甲基化的结果 , 3 13 迄 另一种是体内的各种免疫因子刺激所致。基因启动子 发 现 了 H A—G的 1 等 位基 因 J L 7个 。 序列 中的 C G岛 的 甲 基 化 或 去 甲基 化是 基 因 表 达 调 节 的 重要 基 理 之 p l J HL A—G定 位 于 6号 染 色 体 短 臂 H A远 端 30 p以 内 , 经 典 的 L 0b 与 M ult ” o io等 研 究结 果 显示 , L G基 因启 动 子序列 中的 C G l H A— p H A—I 基 因如 H A—A、 L L 类 L H A—B H A— 、 L C具 有 同源 性 的一致 序 列 达 岛在不 表 达的 细胞 株是 高度 甲基 化 的 , 在表 达 的细 胞 株则 是 去 甲基 化 而 8 % , 8个外 显 子和 7个 内含 子 构 成 , 显 子 1 码 信 号肽 ; 显 子 2 6 由 外 编 外 的, 同时用 去 甲基 化 的 体 外 药 物 实 验 也 证 明 , 甲 基 化 能 够 重 新 启 动 去 4编 码胞 外 d 区 ; 显 子 6— 1一 外 8编码 胞 浆 区 ; 显 子 5编 码 跨 膜 H A—G 基 因的 表 达。 因而认 为 , A—c 基 因启 动 子 去 甲基 化 可 能 是 外 L HL 域 。 由于成 熟 的 HL A—G m N R A不含 外显 子 7 并 且 外显 子 6包 含 终 止 在肿 瘤 细胞 出 现 HL G异常 表 达的重 要 基理 。 , A— 密 码 , 大 部 分外 显 子 6 7 8不 能 翻译 , 而导 致 HL 因此 、、 从 A—G分 子 胞 浆 对于各种免疫因子刺激 , 德国 E sn大学医院的 R b an等 对 8 e em n 区比经 典 I 分 子短 。因此 , 的 自发 性 内吞 明 显 减少 , 胞 表 面 H A 类 它 细 L 细胞免疫因子在调节 H A—G表达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 L 他们在体外试 G分子的更新非常缓慢 , 对外源性抗原的呈递效率低下。 验 中发 现 ,H1 胞 活素如 干 扰索 一口 一B和 一.增 强 单核 细 胞 和肿 瘤 T 细 , y H A—G在转 录 水平 的选 择 性剪 切 共产 生 7种 异 构 体 , 7种 异 构 细胞 分 泌可 溶性 H A—G, T 2细胞 活素 如 I 4 I 0等 的影 响则 L 这 L 而 H L一 , L一1 体均 缺少 外 显子 7 其 相应 的 蛋 白质产 物也 有 7种 , , 分为 膜结 合 型和 可 溶 较 小 。但 B k r L uu 等 l 发现 干扰 素 —y 能够 引发 1. % 的肾 透 明细 却 仅 25 型 。①膜 结 合型 分 子 。 即 : L H A—G1HL 、 A—G 、 A—C , A—C 胞 癌 细 胞 株 表 达 H A —G mR A 和 蛋 白 , 对 正 常 的 肾 上 皮 细 胞 无 2 HL 3 HL 4, L N 且 H A—G L 1由全 长 的 mR NA编码 , 编 码产 物 与 经 典 I类抗 原 的结 构 类 作 用 。 其 似;I H, A—G 2由缺 乏外 显 子 3的 mR A产 生 , 编码 产 物 缺 少 以 结 构 4 H A—G导 致肿 瘸 细胞免 疫逃 逸 的可 能机 制 N 其 L 域;L H A—C 3由缺 乏外 显子 3外 显 子 4的 m N 、 R A产 生 , 编 码产 物 缺少 其 机 体 抗肿 瘤 的免 疫效 应 机制是 细胞 免疫 和 体 液免 疫共 同来 完成 的 , 和 o 构域;L ‘ 3结 H A—G 4由缺 乏外 显 子 4的 m N R A产 生 , 编码 产 物 其 主要 效 应细 胞 包括 细胞 毒性 T淋 巴细胞 ( y t c y hc eC L 其 ct TLmpo ̄ ,T ) o N t e i e , K)C L识别 表 达 H A— I 分 子的 u L 类 缺少 o c 3结构域 。②3种可溶性分子。即: L H A—G 、 L 5 H A—G 、 A— 6 HL 和 自然 杀 伤细 胞 ( a r KUeU N ,T C 。H A—G 7 L 5由含有 内含 子 4 缺乏 外 显 子 5的 H A—Gm A 编码 , 、 L RN 肿 瘤细 胞 , 对肿 瘤 细胞 发 挥 特异 性 杀 伤 作用 , K则 攻 击 不 表达 HL N A— 其 编码 产 物包 括 d 、 、 结构 域 和与 相连 的 由内含 子 4编 码 的 2 1 1 I 分 子 的肿 瘤 细胞 , 类 发挥 其 细 胞毒 。二者 相 互 补 充 , 同完 成 机 体 的 共 个 氨基 酸 , 少跨 膜 域 ; A—c 缺 HL 6由含 有 内含 子 4 缺 乏外 显 子 3和外 显 免 疫监 视任 务 。 与此 同时 , 瘤 细胞也 可 以凭 借多 种 方式 逃 避 免疫 系 统 、 肿 子5的 m N R A编码 , 其编码产物缺少 结构域和跨膜域, 只有 a 1和 的监 控 和 攻击 得 以继续 分 裂生长 , 肿瘤 逃避 机 体免 疫 系统 监 视 的机 制 也 结 构域 和 内含 子 4编 码 的 2 氨 基酸 ; L 1个 H A—G 7是 一种 新 的 H A—c L 有 多种 , 树 突 状细 胞 的凋亡 及 抗 原递 呈 能 力 的 下 降 、 C— I类 分 子 如 MH mR A剪 切异 构体 。 N 表达 的 减少 甚 至缺 失 、 疫 抑 制 性 细 胞 因 子 ( G 免 T F—B I 、L一1 I 0、L一6 、 H A— L G抗 原 的表达 有 组织 特异 性 , 早 发 现于 母 胎界 面 的绒 毛 膜 V G 最 E F等 ) 泌 增 多等 。现 已证 明 HL 分 A—G主 要 通过 以下几 种途 径 参 与 滋养层细胞上, 具有抑制 自然杀伤细胞 和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的功能 , 机体 ��
RNA干扰(RNAi)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缩写为RNAi)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翻译或转录来抑制基因表达。
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同源的双链RNA时,该mRNA发生降解而导致基因表达沉默[1]。
与其它基因沉默现象不同的是,在植物和线虫中,RNAi具有传递性,可在细胞之间传播,此现象被称作系统性RNA干扰(systemic RNAi)。
在秀丽隐杆线虫上实验时还可使子一代产生基因突变,甚到于可用喂食细菌给线虫的方式让线虫得以产生RNA干扰现象。
RNAi现象在生物中普遍存在。
RNAi与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and transgene silencing)在分子层次上被证实是同一种现象发现:RNA干扰现象是1990年由约根森(Jorgensen)研究小组在研究查尔酮合成酶对花青素合成速度的影响时,为得到颜色更深的矮牵牛花而过量表达查尔酮合成酶,结果意外得到了白色和白紫杂色的矮牵牛花,并且过量表达查尔酮合成酶的矮牵牛花中查尔酮合成酶的浓度比正常矮牵牛花中的浓度低50倍。
约根森推测外源转入的编码查尔酮合成酶的基因同时抑制了花中内源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1992年,罗马诺(Romano)和Macino也在粗糙链孢霉中发现了外源导入基因可以抑制具有同源序列的内源基因的表达。
1995年,Guo和Kemphues在线虫中也发现了RNA干扰现象。
1998年,安德鲁·法厄(Andrew Z. Fire)等在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中进行反义RNA 抑制实验时发现,作为对照加入的双链RNA相比正义或反义RNA显示出了更强的抑制效果[1]。
从与靶mRNA的分子量比考虑,加入的双链RNA的抑制效果要强于理论上1:1配对时的抑制效果,因此推测在双链RNA引导的抑制过程中存在某种扩增效应并且有某种酶活性参与其中。
环状RNA(circ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circ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鲁菱娇;张艳亮【摘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特殊结构的非编码RNA(non coding RNA,ncRNA),其在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并广泛存在于细胞胞浆内.circRNA具有跨物种保守性,且在体内表达具有时间、空间特异性.circRNA 大多数是由蛋白编码基因的外显子可变剪接产生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并且circRNA对核酸酶不敏感,因此比线性RNA更稳定.研究表明,circRNA具有miRNA海绵样作用,可抑制miRNA活性,阻断miRNA对其靶标的抑制作用,从而调控其他相关RNA的表达.此外,circRNA还能与RNA结合蛋白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基于circRNA的稳定性、时空表达特异性及参与基因的调控等特性,使得circRNA有望成为肿瘤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或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将对现阶段circRNA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7(035)006【总页数】4页(P823-826)【关键词】环状RNA(circRNA);竞争性内源RNA(ceRNA);肿瘤;肿瘤标志物【作者】鲁菱娇;张艳亮【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22;R730.43引言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具有环形结构的特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
上世纪的70年代,人们在研究RNA病毒时发现了环状RNA[1,2]。
然而,在circRNA被发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能检测出的circRNA量非常少,因此circRNA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人们通过测序检测到了各种生物体内表达的circRNA的数量实际上是非常庞大的,甚至超过相应线性RNA的10倍之多。
环状RNA(circRNA)研究现状及2016年各月份研究总结

环状RNA研究现状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也是RNA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
与传统的线性RNA(linear RNA,含5’和3’末端)不同,circRNA分子呈封闭环状结构,不受RNA外切酶影响,表达更稳定,不易降解。
在功能上,近年的研究表明,circRNA分子富含microRNA(miRNA)结合位点,在细胞中起到miRNA海绵(miRNA sponge)的作用,进而解除miRNA对其靶基因的抑制作用,升高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在转录水平上对靶基因进行调控;这一作用机制被称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机制。
通过与疾病关联的miRNA相互作用,circRNA在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一、环状RNA相关研究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最近RNA领域的最新的研究热点。
Sanger等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某些高等植物中存在可致病的单链环状类病毒,这是人类首次发现cirRNA。
随后人们陆续在酵母线粒体、丁型肝炎病毒中发现cirRNA,也发现在小鼠的睾丸内含有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Y, Sry)转录而来的cirRNA,还证实了cirRNA也存在于人体细胞。
随着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cirRNA在生物体中被发现,它们广泛的,多样化的,保守的,稳定的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丰富了RNA家族的内容。
不同物种中鉴定的cirRNA数目是不一样的,总结目前已经发表的研究中cirRNA的鉴定情况如下:刘骏武研究植物水稻的cirRNA,利用总RNA-seq数据,分别利用find_circ、STAR、CIRI三种软件同时进行预测,只选取具有canonical位点的环状RNA,分别找出20、155、69 个,取三个软件结果的并集,总共有213 个环状RNA。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miRNA在原发性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肺癌就是其中最具威胁性的一类。
虽然对肺癌的诊疗方法在不断发展,但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并未得到显著的改善。
已有研究发现,WNT 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肺癌的增殖、分化、转移及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 用[1-2]。
当WNT 信号通路功能异常,失去对肿瘤抑制基因的正常调控是多种肿瘤的始发因素 之一[1]。
《中国癌症杂志》2017年第27卷第2期 CHINA ONCOLOGY 2017 Vol.27 No.215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miRNA在原发性肺癌中的研究进展陆周一1,陈晓峰21.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上海 200092;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心外科,上海 200040 [摘要]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器官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及与该信号通路相关的miRNA异常调节与原发性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深入研究肺癌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阐明miRNA与该通路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为发现新的肺癌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本文就原发性肺癌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miRNA及以两者为靶点的肺癌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肺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iRNA DOI: 10.19401/ki.1007-3639.2017.02.012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7)02-0151-05Research progress on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and miRNA in primary lung cancer LU Zhouyi 1, CHEN Xiaofeng 2 (1.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Correspondence to: CHEN Xiaofeng E-mail: cxf3166@ [Abstract ]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ellular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organogenesis. Aberration activation of WNT/β-catenin pathway and dysregulation of miRNA related with this pathway are involved in oncogene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 in primary lung cance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and illumin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iRNA and the members of this pathway may improve the perspectives of using these molecules as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primary lung cancer.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and miRNA in lung cancer and discussion of potential targets for this malignancy therap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Lung cancer;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miRNA通信作者:陈晓峰 E-mail: cxf3166@ miRNA 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并行使调控功能的一类非编码RNA ,它的异常表达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tRNA来源的小RNA(tRF)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癌症中的作用

ncRNA),长度约为 14-35 nt。tRFs 源自前体 tRNA(Pre-tRNA)或成熟 tRNA,有如下几种主要类型:tRF-1,tRF-2,
tRF-3,tRF-5 和 i-tRF,其在生命进程中具有调节基因表达、抑制蛋白质翻译等作用机制,并且在肿瘤诊治中也可充
当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等。本文就 tRFs 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
目前,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发现 tRF 的种类越来 越多,Yao 等[5]已开发出 tRF 的在线数据库资源—— OncotRF( /OncotRF), 它是识别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开发癌症治疗靶 点和研究癌症发病机制的宝贵资源库。MINTbase (http://cm. jefferson. edu / MINTbase/) 是 一 个 含 有 多 种 人体组织中发现的 tRF 的数据库,可从中获取有关 tRF 的最大丰度和数据信息;此外还能够生成各种 癌症类型的 tRF 的相对丰度图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形 式表示[6]。上述两个数据库为将 tRF 用于癌症的临 床诊断、预后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转化医学杂志》2021年6月 第10卷 第3期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Vo1.10 NO.3, Jun 2021
tRNA 来源的小 RNA(tRF)的生物学功能 及在癌症中的作用
· 191 ·
许琳枫,王显仪,柴彬淑,马中良
[ 摘 要 ] 来 源 于 tRNA 的 RNA 片 段(tRNA-derived Fragments,tRFs)是 一 种 非 编 码 RNA(non-coding RNA,
tRF-1、tRF-3 和 tRF-5 可能通过与 Piwi 蛋白或 Ago 蛋白相互作用来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基因 的沉默。在胚胎干细胞和胚胎中,来源于 tRNAGlyGCC 的 tRF-5 抑制内源性反转录相关基因的表达。 Piwi 蛋白 Twi12 与 tRF-3 相互作用形成 tRF-3-Twi12 复合物,该复合物与 Xrn2 和 Tan1 协同作用,共同调 节 rRNA 的加工过程[12]。 2.3 调节细胞周期 tRF 和 tiRNA 通过参与细胞周 期过程来调节细胞增殖。敲低 tRF-1001 可以干扰 细胞增殖,将细胞停滞在 G2 期,并抑制 DNA 的生 物合成[13]。
肿瘤中ERG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病中,ERG 本身作为癌基因也可以发生过表达。但 是 ERG 在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3]。 目前,关于 ERG 在肿瘤中的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 成为研究热点,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 就 ERG 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肿瘤的关系以及靶向治 疗做一综述。
1 ERG 基因的结构 ERG 基因跨越 282 个千碱基对(kilobase,kb),
天津医药 2019 年 2 月第 瘤中 ERG 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王文君,於宇,崔久嵬△
摘要:ERG 基因(ETS-related gene)属于 E26 转化特异性(EST)转录因子家族,在血管发育和生成、造血系统和软 骨发育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一些肿瘤中出现 ERG 基因过表达,从而促进肿 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例如前列腺癌(PCa)、尤文肉瘤(EWS)、白血病等。但是 ERG 在这些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将 ERG 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成为研究热点,一些以 ERG 及 其下游信号通路、靶基因为治疗靶点的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本文就 ERG 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及临床 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肉瘤,Ewing;白血病;基因打靶;综述;ERG 基因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181058
Expression of ERG gene in tumor and its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WANG Wen-jun, YU Yu, CUI Jiu-wei△ Cancer Center,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Argonaute(AGO)蛋白通过结合小RNAs来调控蛋白质的合成或影响mRNA的稳定性即RNA干扰(RNAi)。AGO蛋白家族是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的核心蛋白,在RNAi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染色质修饰,靶向mRNA断裂、翻译抑制,从而产生特异性基因沉默作用[1],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AGO蛋白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碱性蛋白,分为AGO亚家族(包括AGO1~4)和PIWIL亚家族(包括
PIWIL1~4),其典型特征为N端的PAZ结构域、Mid结
构域和C末端的PIWI结构域[2]。PAZ结构域和PIWI结构域形成一个供底物结合的沟槽,有助于sRNA和目标mRNA结合,并可以剪切mRNA[3]。PAZ结构域是核糖
核蛋白复合体(RISC)中小RNAs的结合位点,PIWI结构域是RISC中的酶切割活性中心。1AGO1与肿瘤的关系AGO1的PIWI结构域结合RNaseⅢ内切酶Dicer
来调节Dicer酶和AGO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RNAi的进行[4]。有研究提示,AGO1可能还通过参与异染色质沉默进而参与肿瘤的进展[5⁃6]。AGO1在细胞核中作用于DNA启动子区域,使组蛋白和靶基因发生甲基化,从而抑制基因表达[6⁃7]。AGO1在正常肺和肾的发育过程中和在缺少Wilms肿瘤抑制基因WT1的肾癌中高表达[8],提示AGO1在这些组织的胚胎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EHMT⁃ANSMANT等[9]还发现,AGO1蛋白的PIWI结构域可与RNA沉默相关的GW182蛋白N端的GW重复结构相互作用,从而参与微小RNA(miR⁃NA)途径对目标mRNA的降解。姜琳等[10]对AGO蛋白
亚家族研究发现,在人乳腺癌MCF7、子宫颈癌HeLa细胞系中,小干扰RNA(siRNAs)对AGO蛋白的基因沉默效果明显,AGO蛋白沉默导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使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
期,其中AGO1沉默所致的细
胞生长抑制程度最大。在结肠癌研究中,LI等[11]发现AGO1~4和PIWIL1~4表达于肿瘤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
织;结肠癌组织与非癌组织相比,AGO1和PIWIL2表达显著可能代表新的早期诊断结肠癌标志物。2AGO2与肿瘤的关系AGO蛋白家族在肿瘤的研究中,关于AGO2蛋白
的报道较多。AGO2蛋白在生物体内广泛表达,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AGO2的PIWI结构域与miRNA结合而参与mRNA的基因沉默[12]。AGO2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新生血管的发生、对缺氧应激的耐受性等密切相关。miRNA广泛参与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在癌前病变日光性角化病、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癌中,AGO2均高表达[13]。在胃癌中,ZHANG等[14]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AGO2的表达也在不断变化。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研究中发现,AGO2mRNA的表达水平在癌症组织中较高,研究进一步发现AGO2可以通过增加黏附斑激酶基因的表达来参与肝细胞癌的进展[15⁃16]。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中,WU等[17]发现,AGO2的高表达可使抗血管生成的miR⁃145和促血管生成的let⁃7家族及miR⁃17/92基因簇表达失调,进一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进而参与肿瘤的迁移。VAKSMAN等[18]研究发现,在晚期卵巢浆液癌患者中,化疗后的AGO2mRNA和蛋白水平较未化疗患者低,这可能是延
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一个潜在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中,DIEDERICHS等[19]发现,抑制AGO2的表达可使癌基因miR⁃100的表达下调,也使抑癌基因miR⁃34a、miR⁃125b的表达上调,提示AGO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
的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发展。最近研究发现,在宫颈癌中,通过miRNA和GRSF1参与miRNA途径AGO2的正向调节[20]。AGO2的表达增强通过miR⁃346和GRSF1独立于AGO2稳定性的增加。miR⁃346通过上调
AGO2的表达来增加宫颈癌细胞的恶性表型。miR⁃346
对AGO2的上调也发生在其他类型的癌细胞中,包括SW480结直肠癌细胞和OVCAR3卵巢癌细胞。证明了
miR⁃346在GRSF1依赖的方式上增加AGO2的表达,
从而参与调节其他miRNAs的活性。这一发现暗示,miR⁃346可能是宫颈癌预防和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
CUBILLOS⁃RUIZ等[21]在对卵巢癌相关树突状细胞的研
究中发现,在细胞内注入合成的内源性双链pre⁃miR⁃155表达出来的卵巢癌抑癌基因miR⁃155首先与
AGO2结合,进入RNA诱导沉默复合体后,miR⁃155的
人类Argonaute基因家族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张成晨,刘莉娟,李楠,郭秀丽,章梦琦综述,肖娟,翟立红审校△(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关键词】Argonaute基因家族;肿瘤;预后;人类;综述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8.1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19(2018)12⁃1820⁃05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计生科研项目(WJ2016M228);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171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243)
△通信作者,E⁃mail:zlh_0302@126.com
现代医药卫生2018年6月第34卷第12期JModMedHealth,June2018,Vol.34,No.12··1820活性明显增强,随后通过改变mRNA的表型来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提示AGO2可能与其他抑癌基因表达蛋白亲和力较高并可增强抑癌基因作用。SHEN等[22]研究发现,乳腺癌中的AGO2表达可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互相作用。在缺氧状态下AGO2与EGFR的结合力加强,AGO2⁃Y393的磷酸化程度提高,进而降低了AGO2与Dicer的结合力,miRNA成熟受阻滞,进一步增加了肿瘤细胞的寿命及侵袭力。因此,AGO2的作用取决于其调节miRNA的功能来充当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AGO2在不同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有望将AGO2作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发展过程及治疗预后的一个新的标志物,并为使用RNAi技术进行抗肿瘤治疗提供依据。3AGO3、4与肿瘤的关系关于AGO3、4蛋白功能的报道相对较少。AGO3、1、4均位于1p34,串联在一个小的250kb的区域,这一区域在原发神经外胚层瘤、Wilms瘤及许多其他恶性肿瘤中常发生缺失,提示上述3个基因的缺失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最近研究了miRNA生物合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评估了在GEMIN4和AGO1中的5个SNP之间的关联,统计学上发现GEMIN4中的rs7813基因型和AGO1中的rs595961基因型仍与肺癌风险有关[23]。miRNA与一些重要的蛋白质,包括GEMIN4和AGO1,形成了miRISC,通过对目标mRNA的翻译和稳定性进行了负面的调控[24⁃26]。miRISC发挥作用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通过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多种肿瘤。miRNAslet⁃7的失调导致了细胞状态的分化和癌症的发展:通过靶向RAS和HM⁃GA2,let⁃7在人类细胞中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WINTER等[27]发现,AGO3由其PAZ和MID域介导优先结合let⁃7a⁃3,并特别规范了let⁃7a⁃3p活动,影响miRNA生命周期的晚期活动。在结肠癌中,LI等[11]发现AGO蛋白家族在癌症组织中均是高表达,在结肠癌的远处侵袭转移过程中AGO2~4和PIWIL4比其他AGO亚族蛋白表达量均高,提示高表达的AGO2~4和PI⁃WIL4可能有助于提高肿瘤侵袭能力。姜琳等[10]在对人类乳腺癌MCF7、子宫颈癌HeLa、肺腺癌A549和胚肾细胞HEK293这4种细胞系中研究发现,AGO1~4在细胞系中均是稳定表达,提示AGO亚族蛋白在这4种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中扮演一个或不可缺的角色。4PIWIL1与肿瘤的关系PIWIL1在人体中广泛表达,包括脑、心、肝、肾、骨骼肌、前列腺、卵巢。在人类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RNA沉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8⁃29],影响癌细胞的增殖。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研究中发现,PIWIL1在青年人和成年人中高表达[30]。田瑞卿等[31]发现,在卵巢细胞ES⁃2、肝癌细胞QGY⁃7703、胃癌细胞MGC803和前列
腺癌低转移细胞PC⁃3M⁃2B4中表达水平较高。对于前列腺高转移细胞系来说,PIWIL1表达水平低。在不同肝癌肿瘤细胞系中,PIWIL1的表达水平也不一致。不同肿瘤的PIWIL1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同种肿瘤不同细胞株PIWIL1表达差异的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子宫内膜癌研究中,CHEN等[32]初步研究发现,PIWIL1在正常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沉默或表达弱,但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强。特异性敲除子宫内膜癌细胞的PIWIL1,导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发生潜在变化。PIWIL1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自我更新被激活所必需的分子道路的一部分。CD133和CD44是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过表达PIWIL1,CD44表达增加;敲除PIWIL1,标志物CD44表达水平
下降。在子宫内膜腺癌细胞中,通过抑制PIWIL1,肿瘤干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侵袭和成球的能力减弱。因此,PIWIL1可以调节子宫内膜癌细胞干性。PIWIL1还参与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在子宫内膜癌诱导间充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N⁃adherin的表达,PIWIL1可多上调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进一步研究表明,PI⁃WIL1上调Snail的转录,表明PIWIL1可能是Snail诱
导EMT所必需的[32]。敲除Snail可以逆转EMT并显著减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肿瘤干细胞样特性。PIWIL1可以诱导EMT,赋予子宫内膜癌细胞干细胞样特性,但是Snail参与PIWI1调控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在结肠癌中,PIWIL1的表达作用类似于子宫内膜癌,但PI⁃WIL1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在体外研究胶质瘤、乳腺
瘤和肉瘤显示,抑制PIWIL1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癌细胞生长[33⁃35]。根据以往的研究,在提高肿瘤的增殖和侵袭等恶性行为中,PIWIL1过表达起关键作用[36⁃38],进而增加肿瘤发展的风险,是结肠癌、软组织肉瘤和胰腺导管腺癌预后不良的标志,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肝细胞癌预后的不良因素。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发现,PIWIL1的表达与淋巴间隙受累、淋巴转移、肌层浸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PIWIL1将可能作为抗癌治疗策略的一个新的、有前途的目标。5PIWIL2与肿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