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诀百韵歌及释文

草诀百韵歌及释文
草诀百韵歌及释文

◎草诀百韵歌宋·佚名(760字)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盖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邻。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

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扫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别支文。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

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

释文:

第一页:

草诀百韵歌(标题)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一首五绝。第一句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第二页:

(1)有点方为水;(2)空挑却是言;

(3)绵头无左畔;(4)辵遶阙东边;

(5)长短分知去;(6)微茫视每安。

第一句: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第二句: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第三句: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第四句: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第五句: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第六句: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第三页:

(1)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

(2)羞见羊踏田: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3)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在我编著的《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4)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5)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

(6)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第四页:

(1)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

(2)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3)曾差头不异:这一句讲“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

(4)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5)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

(6)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

第5页:

草诀百韵歌(完整简介+分页注解+原帖)

草诀百韵歌 明朝韩道亨 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第一句:要写好草书很难。 第二句: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 第三句: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 第四句: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1)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2)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3)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4)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5)长短分知去;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 (6)微茫视每安。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1)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 (2)羞见羊踏田: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 (3)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4)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5)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 (6)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1)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 (2)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3)曾差头不异:这一句讲“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 (4)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5)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 (6)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

孙过庭《书谱》原文、释文、译文

《书谱》原文、注释、译文(1): 夫〔1〕自〔2〕古之善〔3〕书者,汉、有钟、之绝〔4〕,晋末称二王之妙〔5〕。王羲之云〔6〕:“顷〔7〕寻诸名书,钟、信〔8〕为绝伦〔9〕,其余不足观〔10〕。”可谓钟、云〔11〕没〔12〕,而羲、献继〔13〕之。 注释: 【1】夫:文言文发语词,表示后面要发议论。 【2】自:从,由。 【3】善:擅长,长(cháng )于。 【4】绝: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5】妙:美,好。 【6】云:说。 【7】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8】信:实在、的确。 【9】伦:辈,类。绝伦:无与伦比。 【10】观:看,察看。 【11】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此句中者。 【12】没:通“殁”,死。 【13】继:连续,接着,继承。 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朝芝、三国时期钟繇的作品无可比拟,东晋时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精致美妙。王羲之说:“近来我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芝确实超绝群伦,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观赏。”可以说自钟繇、芝死后,王氏父子继承书法的传统。 (2): 又云:“吾书比之钟、,钟当〔1〕抗行〔2〕,或〔3〕谓〔4〕过〔5〕之;草犹当雁行〔6〕,然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10〕之。”此乃推〔11〕迈〔12〕钟之意也。考〔13〕其专〔14〕擅〔15〕,虽未果〔16〕于前规〔17〕,摭〔18〕以兼通,故无惭〔19〕于即〔20〕事〔21〕。 注释: 【1】当:应该。 【2】抗:对等。抗行:抗衡、并行,犹言不相上下。 【3】或:有的人。 【4】谓:说。 【5】过:超出。 【6】雁行:同等。 【7】池水尽墨:指芝学书的故事。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然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8】寡人:此非专指君王。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 【9】耽:爱好,专心于。 【10】:逊于、不如。 【11】推:举荐,指出某人优点。 【12】迈:超过。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最全版本

郝忠轩整理草诀百韵歌 一、内容简介 《草诀百韵歌》是明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书写的。《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以便于记忆。 例如把不易区别的字列在一起,指明差异之处,第三行“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是指明草写“水”字如“言”字的差异只在于“水”字有一点,而“言”字只空挑一笔;又如把某一草字的结构特点加以说明。 二、诗文展示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绵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 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邻。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最全本

草诀百韵歌 一、内容简介 《草诀百韵歌》是明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书写的。《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以便于记忆。 例如把不易区别的字列在一起,指明差异之处,第三行“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是指明草写“水”字如“言”字的差异只在于“水”字有一点,而“言”字只空挑一笔;又如把某一草字的结构特点加以说明。 二、诗文展示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绵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

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邻。

孙过庭书谱繁体字译本 (2)

孙过庭《书谱》释文(附注音、分节) 《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 夫(fú)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锺、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锺、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锺、张云没(mò,殁),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锺、张,锺当抗行(háng),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háng)。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锺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於前规;摭(zhí)以兼通,故无慙(cán,惭)於即(jí)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yán)。”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qì)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chúnlí)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後君子。”何必易雕宫於穴处,反(返)玉辂(lù)於椎(chuí)轮者乎!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锺、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百英尤精於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拟草则余眞,比眞则长(cháng)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揔(zǒng,总)其终始,匪(fěi)无乖互。谢安素善尺椟(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後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固)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nǎ)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shēn)不入。以子敬之豪(毫)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jīqiú)。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shú)愈面墙!後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è)。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眞大醉也!”敬乃内慙(惭)。 是知逸少之比锺、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惑(或)疑焉。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锺、张之余烈,挹(y ì)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yú)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竒(奇),鸿飞兽骇之资(姿),鸾(luán)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峯(峰)

草诀百韵歌王羲之版本

一、诗文展示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绵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 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 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邻。 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扫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别支文。 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 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 二、图片展示及内容解析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标题下四句为一首五绝。第一句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1)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2)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草诀百韵歌

草诀百韵歌 草訣百韻歌 《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 《草訣百韻歌》的版本 《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

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 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明清之際亦見許多不同版本,如至寶齊法帖中的《草訣歌》(山西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等。直至1992年4月書藝出版社亦出有「劉建余書楷、鐘克豪放大重排、譚興萍整理的《放大王羲之草訣歌》。然不管其屬何版本,各本署名者皆為「王羲之」,其內容與歷傳的《草訣百韻歌》皆大部份重複,足見歷代迭有染指,屢經增減、修改之迹。目前坊間所傳的《草訣百韻歌》大致分為墨迹寫本和石刻拓本二種。內容基本一致,字體各有特

《草诀百韵歌》的本文翻译

《草诀百韵歌》的本文翻译 日志 上一篇:【书法欣赏】唐陆... 下一篇:中国书坛名家手卷... |返回日志列表 , 分享 , 复制地址 , 选用信纸 , 转播到微博 , ..赞赞取消赞 转载自三破堂主 2011年01月13日 13:59 阅读(4)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公开 , 字体:中? o 小 o 中 o 大 , 更多? o 设置置顶 o 权限设置 o 推荐日志 o 转为私密日志 , 删除 , 编辑

《草訣百韻歌》的本文翻譯 譯者:林麗娥教授, 【本文】 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翻譯】 草書要寫得精美,是書法中最難的事。點畫像龍蛇游走一樣,競相在筆端中呈現。 如毫釐般細微的變化雖然要分辨。形體和氣勢更要要求完美。【本文】 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宀頭無左畔,辵遶闕東邊。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

【翻譯】 (左旁)有點的才是「水」。只豎釣的則是「言」。宀頭(即寶蓋頭)不寫左邊的點。辶旁遶向左時,東邊的彎不用寫。 「知」和「去」的末筆,長的是知,短的是去。「每」和「安」要仔細看。 【本文】 步觀牛引足,羞見羊踏田。六手宜為稟,七紅即是袁。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翻譯】

「步」字,是「牛」的末筆往左下拉。「羞」字,是「羊」字的下面再加「田」。 「六」和「手」連寫即是「稟」。「七」和「紅」連寫即是袁。 「十」和「朱」的連寫即是「奉」。「三」和「口」的連即是「宣」。【本文】

左阜貝丁反,右刀寸點彎。曾差頭不異,歸浸體同觀。孤殆通相似,矛柔總一般。【翻譯】 左邊偏旁的「阜」(阝)和「貝」都寫成「丁」的反抅。右邊偏旁的「刀」(刂)和「寸」都 寫成一彎加一點。 「曾」和「差」,頭部寫法一樣。「歸」和「浸」,形體大致相同。 「孤」和「殆」,寫法很相似。「矛」和「柔」寫法,幾乎一樣(柔字末筆多一長點)。【本文】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魚如畫,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達為連。【翻譯】 「采」和「夆」,寫法很相似。「熙」和「照」,看起來也差不多。 「思」、「惠」、「魚」三字的寫法,和「畫」字很像。「禾」、「乎」、「手」三字的寫法,和「年」字很像。 既要防止把「吉」寫作「古」。更要謹慎別把「畫」寫作「連」。【本文】

草诀百韵歌 解释

第一页:草诀百韵歌(标题)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标题下四句为一首五绝。第一句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第二页:(1)有点方为水;(2)空挑却是言; (3)绵头无左畔;(4)辵遶阙东边; (5)长短分知去;(6)微茫视每安。 一句: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第二句: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第三句: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第四句: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第五句: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 第六句: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第三页:(1)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2)羞见羊踏田: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 (3)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在我编著的《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4)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5)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 (6)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第四页:(1)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 (2)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3)曾差头不异:这一句讲“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 (4)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5)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 (6)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 第5页:(1)采夆身近取:“夆”音逢,“采”“夆”两个字写法几乎一样,头一样,身体有点不同; (2)熙照眼前看:“熙”和“照”两个字,好好看看,有何不同?不同在上部左边 (3)思惠鱼如画:“思”、“惠”、“鱼”有和“画”字相同部分,可大不相同,注意区别; (4)禾乎手似年:“禾”、“乎”、“手”字和“年”字也相似,只有第一二笔相同,后几笔不同; (5)既防吉作古:不要把“吉”字写成“古”字,这两个字的差别在于中部; (6)更慎达为连:写“达”和“连”字要慎重,其中部写法不同 第六页:(1)宁乃繁于叔:“宁”字和“叔”字差不了多少,只是写“宁”字第一笔要多一个右钩,似乎繁了一点; (2)侯兮不减詹:写“侯”字不比“詹”字简单,只是一笔成而已;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孙过庭《书谱》原文和译文

孙过庭《书谱》原文和译文 孙过庭 原文: 夫自古之善書者①,漢、魏有鐘②、張③之絕,晉末稱二王④之妙。王羲之云:“頃尋⑤諸名書,鐘、張信⑥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鐘、張云沒⑦,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⑧,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⑨,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⑩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鐘⑾之意也。考其專擅⑿,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⒀。 注释: ①善书者:“书者”,指书法家。“善”,在这里当擅长、良好讲。“善书者”,书法家中书艺水平优异的书法家。 ②钟: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三国时魏杰出的书法家,颖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汉末举孝廉,官尚书,入魏封定陵侯,官至太傅,世称钟太傅。幼从刘德升学书,精研楷隶,笔画清劲遒媚,结体古茂,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今存《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贺捷表》等贴,均为晋唐人临摹本。 ③张:张芝(?—192年),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好草书,师法崔瑗、杜度,有“出蓝”之誉。他省减章草点画波砾,创“今草”,三国时韦诞称他为“草圣”。著有《笔心论》五篇,今佚。《淳化阁贴》有其刻帖五种。 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311年—379年,一作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杰出书法家,琅邪(今属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初从卫铄(卫夫人)学书,广泛研习前代名家墨迹,博采众长,书精诸体。代有书名,倍受唐太宗李世民推崇。有“书圣”之称。其书迹为历代所重,影响极大。法书摹刻本甚多,真书以《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行书以《兰亭序》、草书以《远宦帖》、《初月贴》、《寒切帖》、《上虞帖》等最为著名。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杰出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少有盛名,高迈不羁,幼时学书,羲之授之。所作真书以《洛神赋十三行》最为著名。与其父并称“二王”。累官至中书令,因其族弟王珉曾代中书令,亦能书,故称献之为“大令”,王珉为“小令”。传世墨迹有《鸭头丸贴》,刻帖在《淳化阁帖》中搜集甚富。 ⑤顷寻:广泛寻找。“顷”,同“倾”,尽的意思。“寻”,发现,探求研究。 ⑥信:相信,确定。 ⑦云没:“云”,语气助词,无义。“没”,通“殁”,死亡。 ⑧抗行:并行,不相上下。 ⑨雁行:依次相行,先后而行。 ⑩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王的谦称。晋人习惯用以自称。 ⑾推张迈钟:推举张芝,认为张芝超过钟繇。

草诀百韵歌简繁体

《草诀百韵歌》简/繁两体释文 说明: 1.《草诀百韵歌》是明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书写的。《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以便于记忆。 2.应该指出,古代的草书,每字多有不同的写法,不能完全用此帖所举例子为标准,去衡量古代各人所写的草书。但是,此帖对初学草书来说,可以起到入门作用。 以上两段节选自《历代碑帖书法选》编辑组一九八五年十月的出版说明。文物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3. 《草诀百韵歌》正文共有935个字,105行,36页。下载自《百度文库》,可能是字库的原因,很多字电脑无法打出,笔者进行了标注。为了查找方便,笔者将行号、页码都编在每行起始处。拼音是笔者自加的,若有加错之处,还望贤人及时指正,以免误人。 4.在400年后的今天,《草诀百韵歌》的优势依然在于,“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以便于记忆。” 但如果不能背诵,或背诵不熟练,则无法快速查找。本文的作用在于无需背诵,而利用当今电脑的“查找”功能优势,就便捷得多了。 5.正文使用繁體字和簡體字兩種。繁體字更符合《草訣百韻歌》原文,简体字便于查找。由於筆者學識所限,錯誤難免,尚希見諒。 6.使用时,还需下载此篇博文,存为word文件(即.doc文件), (1)打开文件后,使用“文件-编辑-查找替换-查找-勾选‘突出显示所有在该范围找到的项目’-点击‘查找全部’”即可方便查阅所需字所在的行数和页码; (2)对照电脑提示显示的行数和页码,到《草诀百韵歌》这本书里快捷的找到所需的草体字。因此,需要手持一本《草诀百韵歌》,还要下载此文,知道电脑使用查找方法(针对老年书法爱好者),很便捷。诚然,使用电子版《书法字典》也很好找,但是失去了《草诀百韵歌》的“比较”优势这一强大功能。 7.文前阿拉伯数字为《草诀百韵歌》的行号。

明韩道亨《草诀百韵歌》解析

《草诀歌》又名《右军草法至宝》。传为王羲之所书,其祖本已无可考,陈元靓《事林广纪》记载的北宋署名“采真子”的本子,是作者就当时流行的“一百二十韵,凡四百一十字”的底本加以修订而成“一百韵”的,但其书已不传。元刻《草书百韵诀》是现存较早的刻本,共计七十六韵七百六十字。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十二年(1584)曾将三种有关草诀的本子汇刻,分别名《草诀百韵歌》(共一百零六韵一千零六十字)、《后韵草诀歌》(共三十七韵三百七十字)、《草诀续韵歌》(共四十二韵四百二十字),且亲自写序、跋。其后明万历二十年(1592),范文连奎馆上石,称为《集古草诀》,万历四十一年(1613)韩道亨书写墨迹本,名亦称《草诀百韵歌》。这些传本的内容多有重复,也有增减,但其言皆浅白易晓,读之亦琅琅上口,易于记忆。 《草诀百韵歌》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头无左畔,走遶阙东边。长短分知去,溦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叅。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寸傍干成卉,勾盘柬作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谩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寒容审有象,宪害寘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湏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湏下子先。ノ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点至堪成急,勹干认是卑。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孙过庭书谱原文(译文)

孙过庭书谱原文(译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译文:古来善于书法的,汉魏时有钟、张的绝艺,晋末则二王并称精妙。王羲之说:“我近来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都不值得观赏。”可以说自钟、张死后,只有王氏父子才能继承他们。(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比较:跟钟可以相抗,或许可以超过他。张芝的草书,和我不相上下,但张芝精熟,临池学书,弄到池水浑是墨黑,假如我对书法用功到这个地步,未必不如他。”这是他推许张芝、又自以为超越钟繇的意思。从王氏父子的专长来观察,虽未尽贯彻前人的规范,但从兼采会通这一点来看,是无愧于书法艺术的。评论者说:“他们四位大书家,可称古今独绝;但今人(二王)不及古人(钟、张):古人质朴,而今人妍美。”质朴因时代而变化,文采随时尚而转移。虽然书契的创作,正是为了记录语言,(但由于时代崇尚不同)书风也由醇厚变为浮薄,由质朴变为华采,沿旧推新,那是事物发展的常态。书法贵在能学古而不违背时代,趋今又不与弊俗混同,所谓“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宜,才是君子的风度。”何必(专守古人),弃精美的宫室而穴居野处,舍珍贵的宝车而乘原始的笨车呢!)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託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译文:(评论者)又说:“王献之不及王羲之,就好象王羲之不及钟繇、张芝一样。”我以为这种批评只得到它的大体要点,但没有说明它的始末原由。钟繇专长于楷书,张芝尤其精于草体;他俩的长处,王羲之都兼而有之。比张芝的草书,他多一样真书的长处;比钟繇的楷书,又多一样草书的擅长。虽然从专精这一点上说王羲之比他们差些,但他能多方涉猎,集取众长。从总的来看,彼此互有短长。谢安素来擅长“尺牍书”,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精心书写一信给他,以为一定会得到谢安的赏识而把它收藏起来,不料谢安即在信的后面写上了答复送还他,献之感到非常遗憾。谢安曾经问过王献之:“你的书法跟你的父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图片及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图片及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图片及译文★★★還舊樓主2012年11月16日轉自《和讯-chenhuxi》★★★ 一、《草訣百韻歌》的作者《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

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二、《草訣百韻歌》的版本《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 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 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明清之際亦見許多不同版本,如至寶齊法帖

草诀百韵歌原帖及解释

草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 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第一句:要写好草书很难。第二句: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第四句: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1)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2)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3)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4)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5)长短分知去;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 (6)微茫视每安。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1)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 (2)羞见羊踏田: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 (3)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4)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5)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 (6)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1)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 (2)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3)曾差头不异:这一句讲“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 (4)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5)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 (6)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

《孙过庭书谱》(卷上)附释,译文;千古美文

《孙过庭书谱》(卷上)附释,译文;千古美文。 江湖曾是饮清波.笔染霜华秋最多. 梦 里诵君新句子,觉来无奈月明何. (卷上) 书唐孙过庭《书谱》加释文(1)《丙戌荷月王凤平书谱卷上孙过庭选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 末称二王之妙》释文;王凤平于二00六年五月书,孙过庭书谱。书谱上卷,自古以来善于书法的人,汉魏时有钟繇,张芝的绝艺,晋末则以王羲之王献之并称精妙。(音码!!!!)(2)《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云没而羲献继之又》释文;王羲之说,我研究了众多名家书法,钟繇张芝砾岩确实非同一般,无与伦比,其余的都不值观赏,自钟繇张芝死后,就由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王羲之又说; (3)《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 熟池水尽墨假》释文;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较,可以说可以和钟繇相抗衡,或者说超过了他,和张之相比就象雁飞的排行;仅次于他然而张芝精学熟练,致使池水尽墨. ( 4 ) <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 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释文;假如我也能专心致至到这种 程度,也未必不如他.这乃是推崇张芝超过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的书法专长,虽估没有符合前人的规范要求;但他能撷取从人所长. (5)<无惭于即事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

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 >>释文,整容并蓄,因此说他无愧于书法艺术是不过分的.有评论的人说;他们四位大书法家(钟,张,二王),堪称空前 绝后.但是今人(二王)不及古人(钟,张);古人的书法质朴,而今人的书法妍美, ( 6 )<<作适以记言而淳醴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当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 然>>释文;质朴随着时代而变化,妍美则因时俗而改易.虽然书法创作最初仅仅是做为记录语言的,但世风随着"厚","薄"的变迁,书风也经过质朴到华美的多次变化.这种沿旧推新, (7)<<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推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释文;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书法贵在能继承古代传统而及不背离时代潮流,能创新而趋于流弊,即所谓"文采于质朴搭配得恰到好处,才是君子的风度,"何必放弃装饰精美的房屋去住古人的山洞, 8<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 书百英尤精于草体>释文;评论又说;"王献之不如王羲之, 就像王羲之不及钟繇,张芝一样."这个评论似乎已得要领,但 人认为还没道出详细的理原委,钟繇只专长于楷书,精于草书,他俩的长处王羲之兼而有之;于张芝的草书相比(9) <<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释文;他多一项楷书的优点,他的草书以略胜一筹.虽然就专长上来说,王羲之略有欠缺,

草诀百韵歌及释文

◎草诀百韵歌宋·佚名(760字)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盖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孙过庭《书谱》译文

孙过庭书谱译文(白话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zhi2)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译文: 自古以来的书法家,在汉朝至三国时期,钟繇(you2)和张芝的书法最为超绝,时称“钟张之绝”。到了东晋末年,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绝妙,时称“二王之妙”。王羲之说;“近来我搜集并研究了众多的名家书法作品,深信只有钟、张的书法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其余的就不值得一看了”。可以说,钟、张死了以后,能够继承他们地位的只有王羲之父子。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和钟张相比,比钟的不分上下,或者说超过了他。比张的草书就要差一点儿了,排在他的后边。然而,张芝的笔法精熟,下过功夫,为练书法曾把池塘的水都弄黑了,假如我也向他那样执著,未必就不如他”。这是推崇张芝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氏的专长,虽然有些已经脱离了前人的书法规范,但他们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创出自己的书法风格。所以说,他们无愧于“二王之妙”的盛名。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li2)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译文: 评论者说:“钟张、二王那四位了不起的大书家,分别在古今书法界特别超绝。但今(二王)不及古(钟张)。古的特点是质朴,而今的特点却是妍美”。我认为,质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妍美却随着习俗的不同而变迁。虽然人们书写文字,是为了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然而,正如酒有浓有淡一样,质朴和文采也是多样的,时代不断进步,前人的东西沿袭中有改革、继承中有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关键是他们做到了质朴不违时宜,妍美不同时弊。所谓:“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宜,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何必舍弃雕梁画栋的宫殿不住而去穴居,从用美玉装饰的车上下来去乘连车辐都没有的古车呢?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託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译文: 评论者又说:“王献之同王羲之的差距,就象王羲之同钟繇、张芝的差距一样。”持这种意见的人自以为评价得很准确,却不是真正的了解这两种差距之间的始末原由。况且,元常(钟繇)擅长隶书,伯英(张芝)精通草体,两人最拿手的本领,而逸少(王羲之)集于一身。比草书他又能写真书,比真书他又多一样草书,虽然从专业和精通方面看有一点小不足,而在他涉足的许多方面都很出色。总的来讲,他们之间各有长短。谢安平时就善于写尺牍书,而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王献之曾经写了一幅最好的书法作品送给谢安,并要谢安务必保存起来,谢安却题完字以后还给了他,令王献之深为不满。谢安曾经问王献之:“你的书法比你父亲的如何?”王献之回答说“当然胜过他”。谢安说:“众人的说法却不是这样”。王献之又回答说:“那些人懂得什么”。王献之这么说虽然是为了反驳谢安的说法,但自称胜过父亲,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而且,要立身扬名首先得尊敬父母,这件事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尊贵和显达。当年曾参路过一个名为胜母的地方,因为这个名字有悖孝道而不肯进去。王献之的字,继承了王羲之的笔法,虽然基本上掌握了书法规则,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何况他还假托神仙,说自己的书法是神仙所授,不愿推崇家传的典范。象他说的那样就能学有所成,谁还愿意付出多年的辛苦去学习呢?后来,王羲之去往京城,临走的时候在墙上写了字。王献之偷偷地把字擦掉,再照着原来的样子写上,自以为写得很象。王羲之从京城回来,见了这些字叹道:“我走的时候真是大醉了,怎么写成这个样子”。这时,王献之才感到很惭愧。通过以上这些可以知道,王羲之与钟张的差距,是指专精与多能的差别;而王献之与王羲之的差距,很明显是档次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馀烈,挹(yi4)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miao3);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犊,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