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社区干预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社区干预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社区干预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社区干预分析

唐修芳

吕斌(上海市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70)

〔摘

要〕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按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表评分

结果将筛选出的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者抽取80名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两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3个月、

6个月的社区干预。结果干预组3个

月后在饮食控制依从、用药控制依从、自我血糖监测依从、定期就医依从及预防并发症依从得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 <0.05);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依从和健身锻炼依从得分无差异(P >0.05);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值控制有效(P <0.05)。干预组6个月后在饮食控制依从、用药依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依从、健身锻炼依从、自我监测血糖依从、定期就医依从、预防并发症依从得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空腹血糖值控制有效(P <0.05)。结论

遵医行为依从性干预策略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社区;老年糖尿病;遵医行为依从性;干预〔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3-2827-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3.073第一作者:唐修芳(1960-),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全科医学诊疗

及研究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人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糖尿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

〔1〕

。有研究

证明遵医行为是控制血糖的最好方法之一。患者如果能够长期遵照医嘱,将血糖保持在一个理想的水平,将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按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表评分结果将筛选出的符合标准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3个月、6个月的社区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08年5月在上海市闸北

区某街道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301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以上;②居住在社区;③符合1999年WHO 制定的有关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愿意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调查。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志及有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依据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表评分结果,将筛选出的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者抽取80名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两组。干预组40例,平均年龄(72.90?5.36)岁,男19例,女21例,在婚31例,有慢性疾病3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15例。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72.35?4.80)岁,男18例,女22例,在婚33例,有慢性疾病29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20例。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婚姻、慢性病、文化程度均无明显差异。1.2

方法

1.2.1干预方案干预期6个月,进行6次群体干预和11次

个体干预。由接受糖尿病管理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执行课件。集体干预每个月1次,每次时间约1h 。课件以知识讲座、录像、发放宣传资料为主要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定义与临床表现;糖尿病治疗目的与方式种类及治疗原则;糖尿病并发症表现及危害、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原则;糖尿病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自我血糖监测等遵医行为等。结合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接受及理解能力下降的特点,课后组织讨论10 20min ,让老年患者讨论和复述授课内容,相互交流体会,加强对授课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个体干预主要针对干预组中依从性较差,病情较重,集体讲课因故缺席,接受干预过程中遇有困难的成员进行,采取个别交谈和指导的方式,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基础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①对病程短的患者:重点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危害,治疗5个原则(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疗法是手段、药物疗法是关键、心理疗法是统帅,自我监测是保证)的宣传;②对病程长的患者:重点讲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如何预防;③对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制,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以便于他们掌握服药时间及方法;④对应用胰岛素患者:重点讲解和示范各种短效、长效、中长效胰岛素制剂的使用方法等等。1.2.2干预后的反馈干预后3个月、

6个月分别再次进行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表调查、空腹血糖测定。

1.3

资料分析

对调查资料检查核对,根据调查表内容,采用

EpiData2.1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计算机核对纠错,用SPSS11.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结

2.1

干预组3个月情况分析

干预组3个月后,患者在饮食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24T09:08:11.49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吴阳 [导读] 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 解放军第208医院传染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33岁,最大患者69岁,平均年龄为49.5岁。临床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肝硬化21例,重症肝炎2例。患者肝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厌油,肝区不适,乏力。其中几例伴有尿黄,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多尿,并伴有低血糖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保肝、退黄、利尿等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控制,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患者的运动,提供皮肤护理。 2结果 34例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糖正常。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d,最长为135d,21例治愈,11例未愈,2例死亡。结果显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病情观察以及症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来提供针对性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是治疗的关键,能够让干部和糖尿病患者得到恢复,对患者提供饮食控制,是非常可靠的临床护理措施。积极的进行感染预防,防止并发症出现。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是治疗该疾病的前提,医生要对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3讨论 3.1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告知医生来处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住院过程中,很多糖尿病症状都会被肝病掩盖,因此部分患者有多饮多食的症状,研究显示,肝病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消化道受损也比较严重,仅依靠症状来进行鉴别,有很高的误诊率。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全身症状是我们诊断的依据。如果有乏力症状,可能是肝病导致的,也可能是利尿剂导致的血钾过低,突然性的乏力基本上都是血糖水平过低引起的,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观察。 3.2低血糖的护理 该研究中,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比较多,合并糖尿病症状后,很容易有低血糖症状出现。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血糖测量4次,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调控饮食和胰岛素剂量。该研究共3例患者入院检查时血糖水平正常,在住院期间有数次低血糖症状出现,在空腹时,会突然出现心悸,心慌,大汗淋漓及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而引起肝糖原代谢障碍,胰岛素在体内停留使糖异生减弱,糖尿病加重,在护理是需要注意观察。测血糖前避免紧张,因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值升高造成误差。若血糖>15mmol/L,可用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入,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1h滴完,夜间或凌晨出现高血糖,于当晚10点用中效胰岛素1次。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若肝病较重,控制空腹血糖在7~8mmol/L。做好低血糖急救的相应准备,每位护士必须熟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异常。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时,立即予平卧,查血糖低于正常,根据情况给予含糖食品或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入,血糖过低,可加重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3.3饮食控制 合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能够降低胰岛细胞的负担,让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控更加容易。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低糖,肝病患者又需要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因此,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病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我们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设计,针对性的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就需要对患者的两餐间隔增加一些高水分的食物,如水果等。我们需要让患者明白饮食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能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配合治疗。 3.4休息与运动 如果是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多休息,可以增加患者肝脏血流量,促进干细胞修复。肝硬化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接受有氧运动,每周4次,30min/次,步行是非常安全的运动方式,安全可靠,因此效果比较好。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运动计划,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有危险出现。患者携带食品,可以在低血糖时使用,运动时要观察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3.5心理护理 肝病和糖尿病都属于终生疾病,治疗难度大,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经济压力大,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出现,丧失治疗希望。护理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和患者家属联系,一同为患者提供心理状态护理,避免患者情绪过度起伏,稳定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影响治疗。严重肝炎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旁看护,安慰患者,缓解痛苦,增加治疗积极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患者容易有不良情绪出现,而且,很多的患者都是要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他们担心使用后,无法停药,出院后会有注射问题存在,因此不配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来进行护理和分析,叮嘱患者,适当饮食,积极治疗,患者的糖尿病病情会在肝功能改善后有所好转,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积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论述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论述 【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病人依从性性状的了解,分析影响糖尿病病人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糖尿病知识等,并进一步提出提高糖尿病病人依从性的策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健康信念,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关键词】糖尿病依从性影响因素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 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DM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乃至发生许多致命的并发症,而成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DM需要终生治疗,全面有效地控制DM不仅需要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还需要病人主动参与并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依从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治疗和健康指导保持一致的程度,而行为包括遵医嘱服药、运动、定期复查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饮酒、吸烟等。 1 依从性的概念 依从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治疗和健康指导保持一致的程度,而行为包括遵医嘱服药、运动、定期复查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饮酒、吸烟等。 2 影响因素 2.1知识 依从性差可能与糖尿病知识缺乏以及对治疗方案的不理解有关。如果病人不知道用什么药,何时服药,便不可能遵从医嘱。因此,向病人详细解释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当然,病人的文化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医护人员在向病人解释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文化水平给出不同的健康教育。 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的重要途径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

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良好,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增强了患 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疾病的依从性,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提高了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对治疗的满意度。但是,糖尿病患者对健 康教育路径的依从性不一定佳,因此,需要护士和医生对患者进行全程教育。 只有这样,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出院时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也 节约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时有效地控制尿病 的血糖,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们对 自身疾病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3 经济状况 药费昂贵、病人经济状况不好会影响治疗依从性。研究显示,美国黑人和 西班牙人由于没有文化、贫穷、无家可归,使其成为依从率最低的人群。张爱兰研究发现,34. 8%的糖尿病病人取得一定治疗效果后,由于经济困难而使治疗中断。 2.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由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和其他人提供的帮助,从性质上可 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的、可见的、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团体 关系、社会网络的存在和参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 或情感上的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社会支持是依从性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与促进健康的行为呈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越能帮助人们形成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陈孜慧等研究证实,社会支持程度高,有利于提高DM病人药物、饮食、运动治疗的依从性。 2.5 健康信念 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一个人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健康的信念对其自理行为有明显的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这两类胰岛素促泌剂的选药原则如下:可以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升高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老年人伴有血粘度升高者宜选用格列齐特。 双胍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适应证如下。(1)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超重或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2)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助于降糖、减少胰岛素用量。(3)与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阿卡波糖有协调作用。(4)在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促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5)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禁忌证如下。急性并发症、应激状态(外科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损害、妊娠;缺氧性疾病,如心衰、慢性肺部疾患;胃肠道疾病;高龄;酗酒;使用静脉造影剂。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通过提高靶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促泌剂、双胍类、阿卡波糖)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与胰岛素合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30%。此类药物禁用于反复水肿的患者、肾功能损害3级以上者、肝功能损害者。常用的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食物中的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为复合糖,包括分子量小的低聚糖(寡糖)及分子量较大的多糖。复合糖必须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处被α-糖苷酶作用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淀粉,必须经过α-糖苷酶作用分解。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同时减轻餐后高血糖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黄酰脲类或双胍类联合使用提高疗效;对于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血糖不稳定者,可合用阿卡波糖,但如果两者联合使用应当减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可应用与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肠道疾病与肠功能紊乱者慎用;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联合使用时仍可发生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导致的低血糖必须用葡萄糖处理;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感染发热者、孕妇、哺乳者不用;18岁以下儿童、有恶性肿瘤者不宜使用。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剂、考莱希胺、肠道吸附剂及消化的酶制剂,如淀粉酶、胰酶,因为可能会消弱α-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同时服用新霉素可使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 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由降糖药本身的药理作用决定,不同的降糖药,服用时间也不同。在临床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随意调整服药时间,导致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甚理想。糖尿病患者须了解5种口服降糖药的具体服用时间,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而且还可避免或减少其副作用。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在餐前30分钟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在餐前5~20分钟服用。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在早晨空腹服用,每日仅需服药1次,早餐前服药效果最好。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也可在餐前1分钟(即与第一口饭同服)服用,如在饭后或饭前过早服用,效果就大打折扣,起不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也应于餐前1分钟服用(即与第一口饭同服)。双胍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苯乙双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结果 200例接受调查的糖尿病患者中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有19例,占9.5%;中等的患者有42例,占21.0%;依从性差的患者有139例,占69.5%。影响其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在职情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等。结论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现状令人堪忧,积极广泛且有效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依从性;影响因素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investigation of dietary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diabetic diet adherence to treatm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200 cases of diabetes, using questionnaires on diet diabetes treatment complianc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Results 200 cases surveyed diabetics better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19 cases (9.5%); patient compliance moderate 42 cases, accounting for 21.0%; poor patient compliance has 139 cases, accounting for 69.5%. The impact of its compliance factors include Gender, working conditions, level of education, income and mastery of knowledge of diabetes and the like.Conclusion Diabetic diet treatment compliance status of worrying, a wide range of active and effective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Key words diabetes; diet; compliance; Factors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的内分泌疾病,如果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对人体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如何有效的控制血糖,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饮食控制把血糖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药物才能调整到一个固定的量进行长期维持。因此我们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取前来就诊的患糖尿病的患者200例,他们皆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并且愿意配合调查。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此问卷是通过参阅其他资料,听取专家意见,并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及其考虑的因素综合自行设计而完成。完成后让专家再次评定,并到实践中进行预调查,修改其中的不足,经过多步完善而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及可信度。问卷的内容包括:(1)患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及药品知识

---------------------------------------------------------------------------------------------------------- ◆医院分级与分等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三级特等和三级甲等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 ---------------------------------------------------------------------------------------------------------- ◆什么叫甲类药?什么叫乙类药? 甲类药是指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价格由国家计委批准,全国统一 乙类药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价格由省级计委批准,省内统一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简称Rx药,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的,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1、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2、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3、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例如抗癌药物等。4、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不准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非处方药:简称OTC(英文缩写),即“柜台购买的药品”,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红色“OTC”表示为甲类非处方药,绿色“OTC”表示为乙类非处方药。其中,乙类非处方药更安全些。红底白字的是甲类,绿底白字的是乙类。甲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乙类非处方药除了可以在药店出售外,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由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两部分组成。“甲类药品”的药物是指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乙类药品”的药物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部分支付费用的药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经济水平和用药习惯等进行适当调整,这类药物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简单说,甲类100%报销,乙类只报销一部分。 ◆薄膜衣片和糖衣片和胶囊 薄膜衣:只是单纯的药外衣.薄膜衣膜的包衣材料是高分子材料; 糖衣:是外面的一层含糖分的药外衣。这几种类型的药一般包糖衣1:有不良气味的.2;容易受潮的,怕光的,怕空气的.3;为改善药品的外观的.4;方便识别的.。 胶囊:胶囊剂是药品的一个剂型,就是用胶囊把药品封装起来,可以达到掩盖不良气味、易服用的效果 代号——WHO:世界卫生组织;FIP:国际药联;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药品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UP:医疗机构药剂质量管理规范;ADR: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名称:化学名是根据药品的化学成分确定的化学学术名称。通用名是国家医药管理局核定的药品法定名称,与国际通用的药品名称、我国药典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药品标准中的名称一致。商品名由生产厂家来定,首先经商标局批准为商标,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部门批准即可。

随访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认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随访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认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随访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认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7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认知和遵医行为积分变化。结果:随访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认知及遵医行为积分显著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访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的依从性,从而使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随访干预;高血压;认知;遵医行为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ollow-up interven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the impact of compliance behavior. methods: 71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for 1 year of follow-up intervention, comparing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wareness and compliance behavior change points. results: the follow-up intervention,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n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ompliance behavior of integra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follow-up cognitive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the level of compliance, so that the

最新糖尿病人护理查房

糖尿病护理查房 主讲人:傅晓玲 基本资料:姓名:周文祥,年龄:69岁,性别:男,职业:退休教师,婚姻:已婚。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视物模糊3年余。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明显四肢麻木,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 在家未监测血糖,自述门诊检查时示血糖控制不佳,目前予拜糖平降糖。 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病 程中,患者精神胃纳可,睡眠差,大便正常,尿频、尿急、尿不尽、夜 尿增多,无尿急,近1年体重下降10斤。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 入院体检: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H:173cm; 一般情况: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眼:眼 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晶体无混浊。甲亢眼征:无突眼,无上睑挛 缩,眼裂增宽,Mobius征(-),Stellwag征(-),Von Graefe征(-),Joffroy 征(-)。甲状腺:无肿大,无结节,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入院诊断:1、糖尿病 2、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V级 护理问题: P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P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P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P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③视力模糊,与血糖控制不好,眼底血管病变有关。④潜在出血,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与治疗用药有关。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文章目录*一、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1.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2.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3.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二、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三、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的护理还应注意什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肿瘤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病人心理压力大,免疫力低,易合并感染,感染菌群常为混合性,不易控制。在日常护理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尿量、尿酮体的变化,尽量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注意以下几点: 1、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化疗后可有白细胞下降, 高血糖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手术后易出现局部及全身细菌感染且难以控制,代谢紊乱等原因增加了机会性感染的因素。临床上多见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血运差,同时皮肤感觉减退,易发生创面感染、烫伤等,需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经常检查,多翻身。呼吸道插管、引流、导尿等要保持通畅,定时冲洗、更换。要避免医院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2、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由于其合并全身的微血管病变,易并发心脑肾并发症,糖 尿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一倍以上,加之恶性肿瘤及手术或放、化疗的打击,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在病人入院后,要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了解他们的心、脑、肾功能,加强心率、血压的监护,增加与家人的沟通,告知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可能性,注意血压、心率、意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3、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猪胰岛素,作用时间分长效、中效、短效、速效等,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品种胰岛素的规格及剂量,胰岛素的使用应小量(0.3 U/kg~0.5 U/kg)开始、剂量个体化、增加血糖监测次数,特别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变化,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指导病人的饮食时间、品种,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确保使用的安全有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原因护理对策论文

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27-01 【摘要】目的:探讨型ⅱ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不佳的7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文化程度、自我监测、配合治疗、社会、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72例ⅱ糖尿痛患者中,社会因素(经济、工作等)占73%;不愿配合治疗占72%;知识缺乏占69%,。结论:依从性取决于诸多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和减少用药种类,强调简单化、个体化给药并加强家庭支持与监督,结合经济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等措施可提高服药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ⅱ diabetes treatment adherence reasons of the poor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zhangjuming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ⅱ type type 1 diabetes medication adherence reaso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effect not beautiful treatment of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ype ⅱ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in education, self monitoring, together with treatment,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in the investigation.results: 72 cases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糖尿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缺乏饮食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对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确定宣教内容 2、根据病人病情向病人讲解每日饮食需要量及合理的膳食结构 3、帮助病人选择每日的主、副食的品种和量 4、每周称体重 5、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随时监测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 二、个人应对能力低下与产生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说出对治疗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感受 2、鼓励病人制定更贴合实际的目标,以免产生失望或失败 感,如: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等 3、指出或赞扬病人已取得的进步,并强调成功和进步同等重 要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易合并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进行皮肤保健,避免皮肤抓伤、刺伤或其他伤害,皮肤受伤后应立即治疗,如伤口不愈合或已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 2、做好足部保健,每天检查足部,如有疼痛、颜色或温度变化疑为感染应立即就医,不可用锐器抠老茧或鸡眼,每日穿干净袜子,不宜选择过紧的袜子或长筒袜

3、指导病人做好口腔牙齿保健 4、增强病人抵抗力 四、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饮食因素、应激有关 护理措施:1、监测实验室酮症酸中毒的指标,监测并记录尿糖水平 2、评估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3、监测并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厂 4、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够 五、潜在并发症低血糖与患者应用胰岛素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人血糖 2、根据病人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六、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与患者糖尿兵易出现足部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做好足部护理 2、足部出现症状及时处理

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

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研究患者遵医行为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了解了患者遵医行为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对策,结果表明: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药物、病情及社会保障、卫生服务等;同时阐述了对策有健康宣教、健全患者社会支持系统、重视患者参与及良好的医患关系等。 关键词: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对策 遵医行为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用药、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1]。良好的遵医行为是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与遵医行为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不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没积极遵守医疗建议或违背医务人员建议的行为[1]。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对治疗方案的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可能[2]。患者遵医行为与疾病康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就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1影响因素 1.1患者自身情况 1.1.1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如女性病人、文化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的病人遵医行为较好[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低的患者遵医行为较低[3]]。同时此类患者往往可能进行着一些不合理的工作或劳动,比如不能合理的安排休息与劳动、过度负重等,进一步降低了其遵医率[5]。有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理解力、记忆力下降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我管理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导致依从性差[6],同时老年患者往往存在较多基础疾病,对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生活的信心[7];青少年患者发生不遵医行为率较高[8];婴幼儿患者的不遵医行为较少[9]。。 1.1.2知识信念患者对治疗措施、效果有无信心、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均会影响遵医行为。有研究表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越多,服药依从性就越好。病人主观感受患某病的危害程度越高时,病人采取遵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病人认为,采取遵医行为将获得利益时病人的依从性越高[10]。对相关知识缺乏的患者依从性差,患者不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预后,不懂得治疗方案的连续性,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随意相信各种偏方、广告等,均会导致遵医行为降低[7]。 1.1.3病情与治疗有研究[3]认为,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对患者遵医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一些病人当症状减轻或自认为痊愈时会停止治疗;另一些患者则在接受治疗后感觉更差时或未看到健康状况改善易中断治疗;有病人因症状缓解而积极治疗;一些出现严重症状的病人则因害怕病情加重而依从性更佳。 药物方面有研究证明治疗方案复杂、用药品种过多是患者最难以遵从药物治疗的原因,这除了患者病情复杂外,还与临床医生的大处方或不明确诊断而进行大范围用药有关;一是药物剂量、剂型不适宜,使患者产生厌恶感;二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过大而停药;三是因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压力过大而停药;四是患者自觉无明显症状或症状缓解而停药[11]。 1.1.4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及协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家庭支持时,病人意志消沉,依从性降低;有时病人的家庭责任感也会促使其规则治疗以求尽快痊愈;但某些家庭责任如赚钱养家、照看小孩等可能影响遵医行为[11]。 1.2卫生服务及医患关系 1.2.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患者自费项目多,患者承担负责比例过高,加重了经济负担。研究表明[12]公费患者不遵医率低于自费患者。 1.2.2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卫生服务提供的方式包括医疗机构的距离,治疗的连续性、灵活取药的时间、工作时间与医疗机构营业时间均会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3]。 1.2.3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及诊疗模式 有文献指出,当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给患者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使其失去安全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研究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研究 摘要通过阐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研究现况,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措施,为进一步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关键词DM;胰岛素;药物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而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内分泌代谢疾病[1]。它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可波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导致许多致命的并发症。它与冠心病、癌症被称为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2]。中国现有DM病人约4000万人,占全球DM病人20%,每年约有1/3的病人因缺乏相关知识,未有效地遵从治疗而发生各种急性及慢性并发症[3]。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方法。全面、有效地控制DM,需要医生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更需要病人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本文就DM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胰岛素治疗中的依从性问题 注射胰岛素作为一种需病人自行注射的方法,需要病人有良好的依从性,长期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方

案的制定及疾病的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依从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治疗和健康指导保持一致的程度,而行为包括遵医嘱服药、运动、定期复查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饮酒、吸烟等[4]。依从性差是一个常见的医疗现象,据统计由于依从性不佳,至少50%的患者未能从治疗中获益[5]。依从性差还可能导致额外的操作或治疗,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住院,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6]。长期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疾病的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 2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现状 有研究认为,可采用观察治疗效果、追踪就诊情况、计算药物用量、检测血、尿中药物及代谢产物浓度、问卷调查等方法对DM患者依从性的评定[7]。其中问卷调查是近年来国内研究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常用方法。国内研究发现,DM患者治疗不依从现象严重,尤其是饮食治疗方面,这导致患者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胡茗等[8]报道,约65%的DM患者不完全遵医,约12%DM患者完全不遵医。蔡正莉[9]调查发现,287例2型DM患者依从性差的189例,占63.89%。有资料表明,58%DM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不遵医行为[10]。刘军祥等[11]调查发现,DM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为19.62%。吴齐男等[12]调查发现饮食不遵医行为发生率高达58.99%。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糖尿病指的是遗传、免疫、环境等引起胰岛素分泌缺陷,继而导致脂肪、蛋口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一类综合征[1]。糖尿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展及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若血糖不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就会诱发其他系统疾病,加重器官负担,甚至死亡[2]。我院对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给子护理管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3月?20XX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8?76岁,平均 (66.7±1.2)岁;病程3?8年,平均(4.5±1.2)年;空腹血糖水平(9.6+l.l)mmol/Lo 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0?76岁,平均(65.7±1.8)岁;病程3?20年,平均(4.5±1.6)年;空腹血糖水平(9.8±1.2) mmol/Lo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治疗,但不实施护理管理。观 察组患者在降糖治疗期间给予护理管理,具体如下:(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尽心与患者沟通,在护理服务中秉持亲切、热情的态度,了解患者心中的疑虑,给予针对性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饮食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这对血糖控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血糖变化合理安排饮食,在达到控制血糖效果的同时,还要合理补充蛋口质及碳水化合物,以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