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诱导马铃薯疮痂病抗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摘要】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

病原菌通过土壤、种薯等途径传播,导致马铃薯表面出现痂病斑,影响品质和产量。

为了防止病害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通风排水等。

通过科学管理和预防,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加强对马铃薯疮痂病的认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障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病原、发生条件、防治措施、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疮痂病的发生与管理方面一直备受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本文将从病原与发生、发生条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实用的防治建议。

通过加强对疮痂病的了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质量,进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

2. 正文2.1 病原与发生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为病原真菌,具体主要是埃米打拉有效镰孢壳菌(Alternaria solani (E.F. Smith)),是使马铃薯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

病原菌在土壤和植株残体上广泛存在,能在土壤中独立生长多年,具有较强的侵染力,主要通过种子、土壤和传播植物碎屑等方式传播。

疮痂病的发生主要受环境因素和宿主植物自身因素的影响。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原菌侵染力增强,潜伏期较短,病害易于发生。

高温多湿的气候是病害的好发环境,例如气温在20-28摄氏度、相对湿度在85%-95%时,病害易于爆发。

马铃薯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等伤害,会使植株的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侵染。

要预防和控制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首先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定期清理田间的杂草和病害植株残体,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避免植株受伤等途径的侵染。

诱抗剂BTH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研究

诱抗剂BTH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研究

诱抗剂BTH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研究
龚秀会;缪福俊;李彪;王宏虬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用不同浓度诱抗剂BTH处理马铃薯,研究其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诱抗剂BTH处理可明显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BTH浓度为1.00mmol/L的条件下,对疮痂病的相对防效最高达63.59%.在此最适浓度下,马铃薯植株的色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POD和PPO活性等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这些指标的提高与疮痂病的抗性密切相关,但诱抗剂BTH诱导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3页(P4-6)
【作者】龚秀会;缪福俊;李彪;王宏虬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生理机制
2.诱抗剂BTH诱导甜瓜幼苗抗白粉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3.水杨酸诱导马铃薯疮痂病抗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4.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生理机制
5.马铃薯疮痂病菌分离鉴定与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效果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杨酸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

水杨酸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

水杨酸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水杨酸(Salicylic acid)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水杨酸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杨酸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重点关注其在植物生长调节、病虫害防治以及抗逆性增强等方面的应用。

一、植物生长调节水杨酸在植物生长调节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首先,水杨酸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研究表明,适量的水杨酸处理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其次,水杨酸还可以调节植物的开花时间和花器官的发育。

在一些作物中,喷施水杨酸可以延缓植株的开花时间,使其更加适应特定的生长环境。

此外,水杨酸还可以促进植物的果实膨大和颜色的形成,提高果实的品质。

二、病虫害防治水杨酸在农业生产中也被广泛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

水杨酸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轻植物的病害损失。

此外,水杨酸还可以促进植物的抗病性。

研究发现,水杨酸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增强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通过喷施水杨酸,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抗逆性增强在农业生产中,植物常常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高温、干旱、盐碱等。

这些环境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水杨酸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使其更好地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

研究表明,水杨酸可以调节植物的内源物质代谢,增加植物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此外,水杨酸还可以调节植物的根系结构和根毛发育,提高植物的吸水和养分吸收能力。

通过喷施水杨酸,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盐碱能力,增加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水杨酸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植物的开花时间和果实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水杨酸还可以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盐碱能力。

然而,水杨酸的使用也需要注意适量使用,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马铃薯疮痂病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马铃薯疮痂病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杨 鑫,赖振光,樊吴静,等.马铃薯疮痂病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4):134-14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4.018马铃薯疮痂病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杨 鑫,赖振光,樊吴静,李丽淑,何虎翼,唐洲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对比分析马铃薯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改变了内生细菌原有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与健康块茎相比,易感病品种闽薯2号发病块茎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降低,独有OTU明显提高,抗病品种中薯566发病块茎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略有提高,独有OTU数量降低;不同品种发病和健康块茎门、属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抗病品种块茎内生细菌多样性和有益微生物群落结构比易感病品种更丰富和稳定,闽薯2号发病块茎内慢生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有益菌群不同程度降低,而中薯566发病块茎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放线菌属(Actinobacteria)是健康块茎的重要细菌类群,对拮抗内生菌的挖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品种抗性;内生细菌;群体多样性;丰富度指数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14-0134-07收稿日期:2022-09-07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9-ES19);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9GXNSFBA245095);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编号:2021YM06)。

宁夏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药剂研究

宁夏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药剂研究

宁夏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药剂研究宁夏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药剂研究马铃薯疮痂病是造成马铃薯产量下降的一种严重病害,其严重程度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宁夏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因此,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药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进行了宁夏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从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病株上采集到红褐色、薄膜状的病斑样本。

通过灭菌处理后,将样本接种在含有马铃薯薄片的琼脂平板上,利用芽孢将其分离。

通过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琼脂培养基的生化试验,我们将菌株鉴定为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病原菌——疮痂病杆菌。

接着,我们对宁夏地区的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防治药剂研究。

针对疮痂病杆菌的特点,我们合理选择了几种潜在的生物防治菌株,如拮抗菌和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制剂等,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

在洪崖洞及原州地区采样的马铃薯病株上,进行不同生物防治剂的处理后,观察病斑的大小和形态变化。

结果显示,某种拮抗菌株和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在控制马铃薯疮痂病方面,表现出相当优异的效果。

进一步,我们对生物防治药剂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通过GC-MS技术对拮抗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了其中一种有效成分。

该活性物质被鉴定为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合物,对疮痂病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生物防治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效果。

通过在不同气温和湿度下进行田间试验,我们发现生物防治剂在较低的气温和湿度条件下的效果较差,而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条件下的防治效果明显。

这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生物防治剂提供了指导意见。

总结起来,本研究通过对宁夏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该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研究了生物防治药剂的物质基础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应用生物防治药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将有助于提高宁夏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体外抑制试验和深入探究生物防治药剂的物质基础,对宁夏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进行了科学研究。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作者:毛芙蓉刘燕妮李彦军王会志来源:《吉林蔬菜》 2014年第10期毛芙蓉1 刘燕妮1 李彦军1 王会志1(1.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33)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一种世界性的马铃薯病害,普遍存在于我国马铃薯各主产区。

该病由植物链霉菌引起,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商品性和耐储藏性。

近年来马铃薯疮痂病在马铃薯微型薯繁育和大田生产上发生日趋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危害症状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主要危害块茎,从皮孔和伤口侵入,发病初期在块茎表皮产生褐色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侵染点周围的组织坏死,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的平状、凸起或凹陷的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薯块的品质降低。

同时由于表皮组织被破坏,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造成块茎腐烂。

匍匐茎也可受害,多呈近圆形或圆形的病斑。

2 病原特征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较复杂,至今已鉴定和报道了多种疮痂病病原,多为链霉菌属,属于放线菌。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包括Streptomyces.scabies、S.galilaeus、S.bobili、S.acidiscabies和S.turgidiscabies等,并不断有新的致病种被发现,呈现出较大的多样性。

在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呈辐射状,因种类不同孢子链呈螺旋状或直-柔曲状,孢子白色、灰色或橙红色,大小约为(0.5~0.6)μm×(1.0~1.2)μm,不同种产生的黑色素也有一定的差异[1,3]。

3 病害发生流行规律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基质中,营腐生生活。

连作造成土壤中病原菌的大量积累,种薯带菌是疮痂病扩散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在块茎生长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气孔和伤口侵入,病害发生的温度范围为11~30℃,适温20~22℃。

通气性好的中性至微碱性砂质土壤有利于发病,而当土壤pH值在5.0以下则极少发病。

水杨酸与植物耐性研究进展

水杨酸与植物耐性研究进展

水杨酸与植物耐性研究进展作者:王艳朋杨二波祝学刚胡跃刘晓飞阮祥经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3期摘要水杨酸(SA)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

水杨酸不仅能够调节植物的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还具有诱导植物提高抗逆性的作用,使植物产生抗逆性,抵抗不良因素造成的伤害。

简要综述了水杨酸在高盐、干旱、高温、低温、病虫害等逆境胁迫条件下诱导植物抗逆性的产生及作用机理。

关键词水杨酸;植物抗逆性;逆境脅迫;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 Q 9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3-0022-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3.006Research Advance on Salicylic Acid and Resistance Stress in PlantsWANG Yan-peng,YANG Er-bo,ZHU Xue-gang et al(Henan Longping High-Tech Seed Industry Co.,Ltd.,Jiyuan,Henan 454650)Abstract The chemical name of salicylic acid (SA) is o-hydroxybenzoic acid.It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new type of plant hormone and an important endogenous signal molecule that exists widely in plants.Salicylic acid can not only regulate certai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plants,but also has the effect of inducing plants to improve stress resistance,so that plants can develop stress resistance and resist damage caused by unfavorable factors.The production and mechanism of salicylic acid induced plant resistance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such as high salinity,drought,high temperature,low temperature,pests and diseases were briefly reviewed.Key words Salicylic acid (SA);Plant resistance;Adversity stress;Mechanism of action作者简介王艳朋(1983—),男,河南洛阳人,农艺师,硕士,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马铃薯疮痂病的分离和检测体系构建

马铃薯疮痂病的分离和检测体系构建

马铃薯疮痂病的分离和检测体系构建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马铃薯疮痂病是链霉菌引起的一种表皮性病害,多发生在北方,近年来,疮痂病在我国一些南方马铃薯产区也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块茎的外观品质。

本研究收集了广东和湖北两省的疮痂病块茎,进行了疮痂病的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疮痂病的相关检测体系,为疮痂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收集了广东、湖北两省五个地区的疮痂病块茎102个,观察分析了它们的症状类型,及在培养基上链霉菌的培养特征,孢子链形态,并从湖北襄阳的疮痂症状块茎中分离得到XY-12菌株;2.通过表型和显微观察、16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襄阳疮痂病分离菌株XY-12为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进一步的盆栽接种鉴定表明,该分离菌株在接种浓度1.68×10<sup>3</sup> CFU/mL以上能够导致马铃薯中薯5号产生疮痂病症状;3.在收集Streptomyces scabies、S.acidiscabies、S.bottropensis、S.stelliscabiei、S.europeascabiei五种致病菌的66条txtA基因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txtA的特异PCR引物CS-67s/379a,并对退火温度以及模板、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通过对田间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检测疮痂病,能够灵敏的检测到10<sup>-6</sup> ng疮痂病菌的DNA;4.进一步基于txtA基因设计了5对RPA引物,经检测效果良好,选取其中的一对引物CS-RPA126s/395a分别进行PCR和RPA分析,RPA能够检测10<sup>-4</sup>ng疮痂病DNA,低于PCR的灵敏度10倍,但RPA技术可以不依赖复杂的仪器就实现等温扩增,且与PCR引物CS-67s/379a的检测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cd t h h s lg c l c a im f ssa c n u e y S u i a et e p y i o ia h n s o it n e i d c d b A,t e c n e t o l b e p o en a d c l r p y l n h c iiis o n iO ’ o me e r h o t n s fs u l r ti n ho o h l a d t e a t te f t X o v a 。 y e n y swe e a a y e .Th s l h we h tS o l fe t e y i h btt e if c in rt fs e l g ,i c a h o t n so o — g n e z me r n z d l e r u t s o d t a A c u d e c i l n i i h n e t a eo e d i s n r s t e c n e t fs l e s v o n e e u l r ti o 5 ×1 b e p o en fr2 0一 S ,s p r xd a i a d MDA fl a e ,a d p mo e t e a t i e fa t o y e n y s A o l n u e A u eo i e r d c la n o v s n r e o t h ci t s o ni x g n e z me .S c u d i d c vi — t e s se r ss n e o o ao a d ic a e isa i t fr ssa c o c mmo c . h y t m it c fp tt n n r s t l y o it n e t o e a e b i e nsa b
TANG a — , Xio l XUE n -e i Ho g fn。 DENG o b n YANG n — h , Gu — i , Mi g z i WANG Ya - u , n y n CHEN Xio l n a —a

( . ln R sac etro ioyD pr e t u nnU iesy Y na u mig6 09 ,C ia . u mn i u Si c n 1 Pat eerhC ne fBo g eat n,Y n a nvri , u nn K n n 50 1 hn ;2 K n igYs ce ea d l m t h n

要: 以感病 品种夏波蒂为材 料。 究外源水杨酸( A) 温室马铃薯种薯生产中, 研 S 在 对种薯疮痂病 的感病指数和植株生长 的影响。
通 过 分 析植 株 叶 片过 氧 化 物酶 、A P L活 性 、 绿 素含 量 、 叶 可溶 性 蛋 白含 量 等 多 种 生理 指 标 的变 化 , 索诱 导 抗 性 的 生 理 基 础 。 结 果 探
T cnlg ii dC m ay Y n a u mn 50 1 C ia eh o yLmt o p n , u nnK n ig6 09 , hn ) o e
A sr c:f c o lyi ai S b tatE etfs i l cd( A)o ers t c niv o t vr t se d o mo a a tde ipp r oe ac c nt ia e fs si pt o aiy hp yt cm ns bw s u i i t s ae.T — h e sn o e te a e o o c s d n h
水 杨 酸 诱 导 马 铃 薯 疮 痂 病 抗 性 的 生 理 机 制 研 究
汤晓莉 薛红芬 邓 国宾 杨 明挚 王燕云 陈小兰 , , , , ,
( . 南 大学 生命 科 昆 明 6 0 9 ;. 明 益薯 科 技 开 发 有 限 公 司 , 南 昆 明 1云 云 50 12 昆 云 6 09 ) 50 1
中图分 类号 :4 53 S3.1
文献标识码 : A
Phy il gc lM e h n s fS lc lc Acd I du e so o ia c a im o a iyi i n c d Re it nc o Co m o c b o t t ssa e t m n S a fPo a o
Ke y wor s P tt ;C mmo cb;S iyi cd;Id e eit c d : oao o n sa l a cl ai c n u e rssa e d n
马铃 薯疮 痂病 是 由链霉 菌属 ( tpo ye) 种 Sr tm cs多 e 病原 菌 引起 的世界 性病 害 ¨ 。该 病 在连 作较 重 的 J 地 区和温 室种 薯生 产 中尤 其严 重 , 导致 薯 块 表 面 大
21 0 0年 2 3卷 6期
V0. 3 12 Nn 6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uh et hn ora o 鲥 chl cecs o tw s C iaJunl fA uaa Si e r l n
文 章 编 号 :0 1— 89 2 1 )6—15 — 4 10 4 2 (0 0 0 81 0
表明 , 外源 s A能显著降低 种薯感病 率; 同时矮化植株, 抑制地上部分 生长, 增强叶 片叶绿素和 类胡萝 素合 成。通过诱 导抗氧 化 酶系活力的提高,A能有效降低 叶片中超氧 自由基和 MD 的含量, 强植株对疮痂病 的系统抗性。 s A 增
关键 词 : 铃薯 ; 痂病 ; 杨 酸 ; 导 抗 病 性 马 疮 水 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