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硬件选型

计算机系统部件的选型

计算机选型原则:够用为度,留有余地,部件匹配,相互兼容,质量优先。

1.1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配置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标准配置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软硬盘驱动器等。多媒体套件(如光驱、声卡、网卡、音箱等)也逐渐成为配置计算机系统的必然选择。

1.1.1主机单元

主机单元由主板、微处理器、内存条、外设接口卡等四大部分构成。

1.主板

主板是连通各部件的基本通道,控制着各部件之间的指令流和数据流,是硬件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运行速度。其性能取决于芯片组。

主板是一块四层及以上的印刷电路板,两外表面为信号通路,内层提供地线和电源线。主板上装有CPU插座、内存插槽、软硬盘插口、总线扩展槽、COM口、键盘和鼠标接口等。

主板根据所安装CPU类型的不同有X86、奔腾(Pentium P1)、奔

Ⅱ(P2)、奔Ⅲ(P3)、奔Ⅳ(P4)等系列主板。

2.微处理器CPU

微处理器CPU也称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器件,决定计算机的档次和性能。

常见的CPU类型有Intel和AMD两大类。主频从25、…、66、…、300MHz、…、2.2GHz、…、3.06GHz、…。CPU主频与主板的前端主频和工作主频不同。主板的前端主频目前已达800MHz,而工作主频较低,多为66、100、133MHz等,所以CPU主频除以主板的工作主频为CPU的倍频。随着CPU主频的提高,为降低功耗,工作电压从最早的5V,已降至1.2V,甚至更低。

3.内存条

内存Memory也称为存储器,如同CPU一样是计算机必不可少部件。程序只有装入内存方可运行。存储容量愈大,计算机的执行速度相对就快。内存分为两类:一类是RAM随机存储器,另一类是ROM只读存储器。其中RAM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另一种是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DRAM集成度高、结构简单、功耗低、生产成本低等,主要用于计算机的主存和显存。而SRAM相对比较复杂、造价高、速度快,棸阌糜诟咚傩∪萘看娲⑵鰿ache。

常用内存有168线SDRAM和RDR RAMBUS、184线DDR SDRAM,单条容量已达512MB以上。

4.外设接口卡和功能卡

外设接口卡是外设与主机通讯的接口部件。如显示卡、声卡、MODEM 卡、网卡、多功能卡、USB卡、SCSI卡等。另外,还有一些卡如防病毒卡、汉卡等,不是用来作为外设的硬接口,而是将软件做在了硬卡上,称为功能卡。

1.1.2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是指与主机连接的输入输出设备。

1.键盘

键盘是计算机必备的标准输入设备。键位分为标准字符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和小键盘区。键盘常用的有101键(标准键盘)、104键、107键。

2.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重要的输出设备,其作用是显示输入的命令、数据和显示程序运行后输出。常见的显示器有阴极射线管式和液晶式两种。类型有MDA、CGA(4色)、EGA(16色)、VGA(256色)、SVGA(800×600)、TVGA(1024×768)、XGA(1024×768和1280×1024)。

屏幕尺寸有14、15、17、21in等。点距有0.31、0.28、0.27、0.24、0.21等。

3.软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是外部存储器。广泛使用的软驱为3.5in,软盘容量有720K、1.44M、2.88MB,转速为300r/min。另一种光磁盘容量为100~120MB。

4.硬盘驱动器

硬盘驱动器是计算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外部存储器。大小有1.8、2.5和3.5in,硬盘容量已达200~300GB,转速为5400、7200、10000、15000 r/min。正朝着小体积、大容量、高速度、性价比更高和耐使方向发展。

5.光盘驱动器

光盘驱动器也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读取光盘信息的装置。存储媒体有只读光盘CDROM、一次刻录光盘CD-R、反复刻录光盘CD-RW。

6.打印机

打印机是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输出设备,可实现信息的文稿或图形输出。常用的打印机有针式、喷墨、激光、热敏打印机等。

7.其他设备

(1)鼠标(Mouse)。能方便地将光标定位,完成各种图形化操作,是计算机视窗操作中不可缺少的输入设备。鼠标有两键、三键和带滚轮等。

(2)音箱。计算机中有了声卡并不表示就可以欣赏美妙的音乐,声卡只是计算机发声的先决条件,还需要外接音箱才行。常用音箱有无源音箱和有源音箱。

(3)扫描仪。可以扫描文稿、图片和实物。应有汉字识别(OCR)功能。

(4)绘图仪。是一种可以绘制工程图纸的输出设备。按图号可分为0、1、2号等和彩色、黑白绘图仪。

(5)移动存储器。有移动式硬盘和U盘,U盘采用FLASH ROM存储器,容量为16~256MB。

1.2 CPU选型

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它能够进行各种运算和指令分析,并产生相应的操作和控制信息。CPU的性能可以代表计算的档次和水平。

1.2.1、CPU类型及主要参数

1.CPU的核心和封装方式

1)CPU的核心

CPU是一块矩形或正方形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CPU的核心是薄薄的硅单晶片。硅片上密布着几十万个到上亿个晶体管,其中包括运算器、寄存器、控制器和总线等。通过改进制造工艺和减小刻线宽度,如今线宽已减小到0.13μm以下。

线宽是指芯片上的最基本功能单元棗门电路的宽度,因为实际上门电路之间连线的宽度同门电路的宽度相同,线宽可以描述制造工艺。缩小线宽意味着晶体管可以做得更小、更密集,可以降低芯片功耗,系统更稳定,CPU得以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下。

2)CPU的封装

CPU的封装使处理器核心与空气隔离,避免污染物的侵害。良好的封装设计还有助于芯片散热。

最常见的是PGA针栅阵列封装(图1-1),随者CPU的引脚数目也不断增多,演化出PPGA塑料针栅阵列封装(图1-2)和FC-PGA反转芯片针栅阵列封装(图1-3)。FC-PGA封装是把以往“倒挂”在封装基片下的核心翻转180o,这样可以缩短连线,并可使散热器直接贴着芯片,便于散热。后因易损坏芯片,改用FC-PGA2封装(图1-4),在芯片上再盖一个金属盖。

2.CPU类型及主要参数

1)CPU主要的性能指标及参数

(1)主频、倍频、外频。CPU的主频(也称内频)指的是CPU的内部时钟频率,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主频越高,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指令就越多,CPU的速度也越臁PU外频指的是系统总线的时钟频率,简称总线频率,即主板上芯片组对CPU和内存的运行时钟频率。外频越高,CPU

与外部Cache和内存之间的交换数据的速度越快。倍频则是指CPU主频与外频的倍数。

(2)内存总线速度。内存总线速度是指CPU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3)高速缓存Cache。CPU内置了L1 Cache和L2 Cache,可以大大提高CPU的运行效率。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Cache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4)工作电压。工作电压指的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为5V,随着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CPU的工作电压已降至1.2V以下,解决发热高的问题。

(5)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就是CPU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386DX至P4的地址总线宽度位32位,可以访问的地址空间为4GB, 地址总线宽度将发展到64位。

(6)数据总线宽度。数据总线宽度是CPU可以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分为内部数据总线宽度和外部数据总线宽度。386DX和486DX内外数据总线宽度均为32位,586以上的CPU内部数据总线宽度为32位,外部数据总线宽度为64位。位数越多,可以同时传送的字节越多,速度也越快。

(7)超标量。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只有Pentium级以上CPU才具有这种超标量结构。

2)Intel

71年,Intel推出第一款CPU 4004,4位数据总线,2300个晶体管。16针直插式封装,功能很弱,计算速度很慢,只能用在计算器上。

79年,8088(图1-5),数据总线内16位,外8位,20位地址总线,可寻址1MB内存。主频4.77MHz,40针直插式封装,29000个晶体管。81年用于计算机。

82年,80286(图1-6),数据总线内外均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主频20MHz,13.4万个晶体管。

85年,80386DX(图1-7),数据总线内外均为32位,地址总线32位,可寻址4GB,主频33MHz,27.5万个晶体管。89年,又出了80386SX,内32,外16。

89年,486DX(图1-8),数据总线内外均为32位,主频100MHz,地址总线32位。带80387协处理器和一个8kB 的高速缓存,并出现倍频技术,125万个晶体管。486SX无协处理器。

93年,586(Pentium、P54C)(图1-9),主频最大200MHz,总线频率66MHz,工作电压3.3V、刻线工艺0.8~0.35μm,310万个晶体管。芯片面积191mm2,16kB L1 Cache,Socket 7架构。 95年,Pentium Pro(高

能奔腾)(图1-10),主频最大200MHz,总线66MHz,3.1~3.3V、0.5~0.35μm,550万个。196mm2,16kB L1 Cache,256kB L2 Cache,Socket 8。因价高,故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97年,586 MMX(P55C)(图1-11),主频最大233MHz,总线66MHz,2.8V、I/O 3.3V,0.35μm,450万个。128mm2,32kB L1 Cache,Socket 7,内增57条MMX指令。

97年,PⅡ(Klamath)(图1-12),主频最大333MHz,总线66MHz,2.8V、0.35μm,750万个。130.9mm2,32kB L1 Cache,CPU电路板上有512kB L2 Cache,Slot 1。

98年,PⅡ(Deschutes),主频最大450MHz,总线100MHz,2V,0.25μm,其余同上。

98年4月,Celeron(Covington)(图1-13),主频最大300MHz,总线66MHz,2V,0.25μm,750万个。153.9 mm2,32kB L1 Cache,无L2 Cache,Slot 1。

98年8月,新Celeron(Mondocino Pentium II的内核)(图1-2),主频最大533MHz,总线66MHz,2V、0.25μm,900万个。153.9 mm2,32kB L1 Cache,128kB L2 Cache,Slot 1和Socket 370。

99年,PⅢ(Katmai)(图1-14),主频最大450MHz,总线100~133MHz,1.8V、0.25μm,950万个。153.9 mm2,FC-PGA封装,32kB L1 Cache,512kB L2 Cache,Slot 1和Socket 370。

2000年,PⅢ(Coppermine铜矿)(外形同图1-3),Intel的主打产品,主频最大1.5GHz,总线133MHz,1.6V、0.18um,2810万个。106 mm2,FC-PGA封装,32kB L1 Cache,256kB L2全速ATC(Advanced Transfer Cache,高级转移缓存),Socket 370。可以运行绝大部分软件。

2000年3月,Celeron Ⅱ(Coppermine内核)(外形同图1-3),主要为了填补奔腾2与奔腾3之间的空白地带,主频最大800MHz,66MHz,后新推出主频<1.1GHz,的100MHz外频, 1.5~1.7V,0.18μm,FC-PGA 封装,32kB L1 Cache,128kB L2 Cache,Socket 370。最大优势是价格便宜。

2000年11月,PⅣ(NetBurst架构)(外形同图1-4),主频最小1GHz 以上,前端主频400MHz,外频100MHz,1.7V、0.13μm,4200万个。217 mm2,FC-PGA2封装,8kB L1 Cache和256kB L2全速ATC Cache均在CPU 内,Socket 478。先期为Socket 423,后被淘汰。

2001 年末,P Ⅲ Coppermine 进一步改进制造工艺采用0.13μm 制造,新版本Tualatin (图1-15)问世。最初时钟频率是1.13/1.26GHz,内核集成512kB L2 Cache,采用新的总线结构,封装结构采用FC-PGA2,Socket 370。

2001年底Intel又推出了采用0.13μm的Northwoode(北木)核心P4(外形同图1-4)。在2002年4月2日推出133MHz外频,533MHz前端总线频率(133×4)的P4,主频高达2.4GHz,随后又很快发布了2.53GHz,5500万个,Socket 478。

2002年初,将PⅢ Tualatin核心引入赛扬Ⅲ(外形同图1-15),为FC-PGA2,0.13μm,主频为1~1.3GHz,100MHz外频,32kB L1 Cache,256kB L2 Cache,Socket 370。

2002年6月,Willamette核心引入赛扬4(外形同图1-4),主频1.7GHz,艺0.18μm,同P4比较,只是二级缓存减少为256k,FC-PGA2,Socket 478架构。其他均一样。

2003年的Celeron采用Northwood核心,主频从2.2GHz到2.4GHz。

从PⅢ开始Intel就生产了PⅢ内核的致强Xeon服务器用CPU,而后又将PⅣ引入Xeon,Xeon DP与MP也已问世(图1-16)。

2004年2月,英特尔公司推出基于90nm制造工艺生产的新型奔腾4处理器(先前代号为Prescott)(图1-17)。继承了超线程(HT)技术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增强型英特尔NetBurst微架构、更大的1MB二级高速缓存以及13条新增指令。800MHz前端主频,核心尺寸为112 mm2,核心电压约1.2V,Socket 478插座,1.25亿个晶体管,支持“Yamhill”技术(该技术可令处理器同时支持32及64位的操作系统)。Intel 声称

下一代处理器Prescott将达到6.0GHZ的频率,同时启动0.065μm工艺,采用Socket 755插座。

Itanium、Itanium 2是Intel的64位处理器(图1-18),主频最低800MHz,128kB L1 Cache,256kB~1024kB L2 Cache、4MB全速片外L3 Cache、EPIC技术和128位浮点寄存器,可同时执行多达20个操作,世界级的浮点性能(每秒最高可执行64亿次操作),能够直接寻址16TB,每秒可处理2.1GB。Intel正在研发集成4个Itanium 2 CPU内核的超级巨无霸CPU,预计将集成10亿晶体管。这种处理器将采用0.065μm 制程,在2007年面世。

2002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发布国内首枚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Godson-1)。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主频最高可达266MHZ。2005年4月18日发布了性能相当于Intel“奔3”芯片、主频达到500M赫兹的“龙芯2号”通用芯片已在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完成开发。主频达到1GHz、0.13μm的“龙芯3号”也将于明后年面市。支持DDR内存。“龙芯3号”将是一款多核处理器,至少是四核产品。

3)AMD(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

96年到99年,AMD生产了K5、K6、K6-2/3Dnow、K6-3,为Socket 7。

99年,Athlon(K7)(图1-19),主频550MHz以上,总线200MHz,1.6V、120mm2,128kB L1 Cache,CPU电路板上有512kB~8MB L2 Cache,Slot A。

2000年4月,Duron(毒龙)(外型同图1-19),主频最大800MHz,总线100MHz,工作电压1.5V,工艺0.18μm,2500万个。120mm2,128kB L1 Cache,64kB L2 Cache,Socket A(Socket 462)

2000年,Thunderbird(雷鸟)(外型同图1-19),相当于PⅢ。

750MHz~1GHz ,Socket A。为了集成256kB L2 Cache用去了近1500万个,总数为3700万个。

2001年10月AMD正式发布Athlon XP(外型同图1-19)。266MHz前端(133×2),采用0.18μm铜连线,128kB L1 Cache和256kB L2 Cache,1.75V,128 mm2,3750万个,Socket A。

Athlon XP系列处理器后缀的型号有1500+~3000+,与实际运行频率有以下关系:实际主频=型号×2÷3+333

目前常见的Athlon 有Athlon XP、Athlon 4、Athlon MP三个版本。由于Athlon XP、Athlon 4、Athlon MP的接口均为462针插槽接口,外观极为相似。Athlon XP为桌面版的CPU,Athlon 4为移动版CPU,Athlon MP服务器版CPU。

2003年为了更好推出64位的计算平台,AMD针对不同的市场,分别推出Opteron、Athlon FX和Athlon 64三种64位处理器。

核心代号Claw Hammer的Athlon 64 3400+(图1-20)采用0.13μm,1.59亿个, 193mm2,采用Socket 754,核心上有金属片。128kB L1 Cache,1MB L2 Cache。Athlon 64 FX(图1-21)具备双通道内存控制器,0.09μm,总线频率高达800MHz,分成Socket 940和Socket 939两种架构。

Opteron(图1-22)引脚为940个,采用1MB L2 Cache,支持双通道ECC校验DDR400内存,Opteron主要应用于高端服务器等领域。

1.2.2 CPU编号

1.Pentium Ⅳ和Celeron Ⅳ

编号格式为1.5GHz/256/400/1.75V SL5N8 MALAY L132A677-0110

1.5GHz/256/400/1.75V:工作频率/L2 Cache容量kB/前端总线频率MHz/工作电压;

SL5N8 MALAY:编号和产地;L132A677-0110:序列号

PⅢ、Celeron Ⅱ和Celeron Ⅲ以后也采用与PⅣ相同的编号方式。

2.Athlon XP和MP

编号格式为AX1800DMT3C AXDA3000DKV4D AMP1800DMS3C

AX或AXD:AMDA Athlon XP产品系列;AMP:AMD Athlon MP产品系列;1800、3000:PR频率;D:封装方式(D=OPGA,M=卡匣式,A=PGA,其他为TBD);M或K:工作电压(S=L=1.5V,U=1.6V,P=1.7V,M=1.75V,N=1.8V);T:工作温度(Q=60℃X=65℃,R=70℃,Y=75℃,T=90℃,S=95℃;3:二级缓存容量(1=64kB,2=128kB,3=256kB,4=512kB);B:最大总线频率(A和B=200MHz,C=266MHz,D=333MHz)。

三、CPU选购注意事项

1.根据需要定位

应选择适合自己的CPU。以平面设计、计算机美术应用及3D设计为主的用户经常要用到Adobe Photoshop、CoreDraw和3DMAX或AutoCAD 等大型软件,在执行渲染、滤镜、函数建模等操作中,需一块高性能CPU。

CPU一定要选配套风扇,否则因散热不良使计算机性能下降或死机。

2.芯片组选择

应根据CPU来考虑与芯片组、主板和内存等部件的配合。CPU性能的发挥与其他部件尤其是芯片组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英特尔的芯片组与其微处理器系列是最佳组合,而AMD的CPU则与VIA、SiS等芯片组配合则有上乘表现。

3.选购指南

要进行性能价格的比较分析,使性能价格比最高。应尽量买成熟产品,因为成熟产品被返修的可能性很小,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质量上,成熟产品还是较为可靠。

1.3 主板选型

主板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各种部件如图1-23所示。

1.3.1 主板结构与类型

1.主板结构

1)CPU插座

由于CPU的结构和形状、针脚数以及各个针脚的功能定义都不相同,因此,不同CPU使用不同的插座。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称为Socket

的零插拔力ZIF的CPU插座,只要将拉杆扳起,CPU就可以轻轻地取下或装上。如图1-24所示。

2)控制芯片组

控制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决定了主板的等级和性能。CPU通过芯片组与内存、高速缓存、PCI卡、ISA卡、AGP卡、硬盘等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一般为两个集成电路,接受CPU的指令、控制内存、总线和接口

等。芯片组通常分北桥芯片(负责CPU的总线即系统总线管理)和南桥芯片(负责其他总线的管理)。北桥芯片连接CPU、内存等,南桥芯片连接其他部分。

3)主板供电电路

在主板电源插口和CPU插座附近有一些大容量电解电容、大功率稳压管、滤波线圈和稳压集成块等,共同组成了主板的电源部分。其性能好坏影响主板工作的稳定性。

4)内存插槽

目前主板上用来固定内存条的插槽为DIMM槽。DIMM内存条安装时要垂直地将内存插入插座,取下时要扳开两边的卡子,内存就会被抬出插座。

5)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端口)插槽

是主板上靠近CPU插座的褐色插槽,通过专用的AGP总线直接与北桥芯片相连。将显卡与主板的芯片组、内存直接相连进行点对点传输,拥有高速频宽特点。

6)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联端口)插槽

是最常用的主板插槽(白色),声卡、网卡和SCSI卡都采用此接口。

7)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架构端口)插槽

为黑色插槽,这是最古老的主板插槽,它的工作频率最低,只有8MHz。Intel公司已经在PC99规范中将此插槽彻底取消。

8)AMR(Audio/Modem Riser,声音/调制解调端口)插槽

可插入声卡或Modem卡,棕色插槽。位置一般在AGP插槽旁边。

9)CNR(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Riser,通信网络端口)插槽可插入专用Modem卡和网卡。还能建立专用的家庭电话网络(Home PNA),以及支持10/100MB局域网功能。位置一般在PCI插槽旁边。棕色插槽。

10)ACR(Advanced Communication Riser,先进通讯接口)插槽

ACR标准接口的最大优势是完全兼容传统的AMR卡,插槽设计方式类似于倒装的PCI槽,白色插槽。所以ACR插槽前面较短的部分实际上是AMR插槽,后面部分才是ACR扩展的新功能。

11)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是被固化在主板上一块ROM中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原始、最低级、最直接的硬件控制。负责开机时对系统的各项硬件的初始化设置和测试。

12)跳线

可以改变主板的工作状态,如主频、倍频数和CPU电压等。

13)接口

键盘(5针,PSⅡ为6针),软驱(34针),打印机(25针),COM1和COM2(9针,PSⅡ为6针),CPU FAN(3针),IDE(40针),ATX电源(20针),USB(四线),游戏杆(15针),显卡(15针),话筒、线路、喇叭等接口。

其他还有:硬盘灯HD-LED(2针)、电源灯POWER-LED(3针位)、复位RESET(2针)、键盘锁KEY-LOCK(2针)、喇叭SPEAKER(4针位)、ATX 开关POWER-SW(2针)。

2.主板的类型

按照板型可以划分为AT板、ATX板、NLX板。586以前的主板多为AT主板。

ATX主板集成度提高了,扩展卡明显变少。ATX主板必须使用ATX 电源,可实现定时开机、用键盘、Modem开机。另外还有一种Micro ATX 主板,在结构上只是减少了扩展插槽,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

NLX主板只是改变了扩展卡的插法,扩展卡与主板是平行的,所以有一块扩展转向卡,这样有利于减薄机箱。

1.3.2 主板主要指标

主要是指支持CPU的能力,包括类型、主频。支持内存的种类、大小和条数,高速缓存能力、系统BIOS参数、I/O接口类型、数量等。

1.3.3主板技术

1.芯片组

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直接影响主板的性能。一般由2~4片组成。芯片组由控制器、缓冲器、总线电路组成,控制RAM、Cache总线状态及转换、复位、数据传送等,并还控制软硬盘驱动器,负责处理中断请求(IRQ)和直接内存访问。

1)Intel芯片组主要产品

(1)i810(图1-25)。有i810(66MHz前端、PC100 256MB内存)、

i810L(66MHz前端、PC100 256MB内存)、i810-DC100(100MHz前端、PC100 512MB内存)、i810E和i810T (133MHz前端、PC133 512MB内存)。专为赛扬开发,也适用于PⅡ、PⅢ,Slot 1、Socket 370。该芯片组由GMCH(图形与内存控制中心)芯片82810,ICH(输入/输出控制中心)芯片82801

和FWH(固件中心,与BIOS类似)芯片82802组成。i810集成了i752图形加速芯片(AGP 2X)。由于采用了Hub-Link架构,GMCH芯片和ICH芯片间的带宽达到了256MB/s,IDE设备(UDMA33,UDMA66硬盘)、USB设

第5章(第4节)案例: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1软硬件选型原则 软件选型原则:开放性,对称性与非对称处理,异种机互联能力,目录及安全服务的支持能力,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力,网管能力,性能优化和监视能力,系统备份/恢复支持能力。 硬件选型原则: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延续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的互连性能,应用软件的支持,系统的性价比,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可管理性(同事管理多处工作,消除问题,智能管理的方法),远程管理,状况跟踪,预故障处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可用性,磁盘故障,内存问题,容错性(冗余组件、自动服务器恢复,冗余网卡,冗余CPU电源模块,双对等PCI总线)及平台支持 5.12.2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考《附表》中的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使用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正在使用的机房,不需要重新建设。

3.4.2 性能需求 3.4.1. 交易响应时间 交易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或批量业务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 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交易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和大数据量批处理类业务,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 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申报、发票销售、税务登记等,具有较高的响应要求。批量交易指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缴等,由于批量交易的数据量不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响应时间。 表3-1 交易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以上交易如果涉及与税务-国库-银行或税务-银行-国库交互的,响应时间参考值中均包含交互的时间 2、查询类业务 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表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如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具体开发文档中单独给出响应时间要求。 表3-2 查询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业务处理过程的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参见上面交互类业务的相关指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选型指南

计算机操作系统选型指南 在如今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应用环境下,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至关重要。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步骤指南,以帮助您选购适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1. 确定需求 首先,您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不同的行业和使用场景需要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例如,如果您是一个科学家或研究人员,可能需要一个支持大型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的操作系统;如果您是一名游戏开发者,可能需要一个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的操作系统。因此,了解自己的需求,包括预期的工作负载、应用程序和软件需求等是非常重要的。 2. 研究市场上的操作系统 一旦确定了需求,接下来就需要研究市场上的操作系统,了解其特点和功能。最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macOS和Linux等。Windows操作系统是最常见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友好且易于使用,有广泛的软件支持。macOS 是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专门用于苹果的计算机设备,拥有独特的设计和出色的性能。Linux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和稳定性。 3. 考虑兼容性 在选择操作系统时,您还需要考虑到软硬件的兼容性。某些操作系统可能不支持您需要的特定应用程序或硬件设备。因此,在购买操作系统之前,最好先检查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信息,确保它与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程序配套使用。 4. 考虑安全性

安全性是选择操作系统时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不同的安全性 特点。某些操作系统可能在安全性方面更为强大,并且提供了强大的防火墙和安全更新。而其他一些操作系统可能由于其较少的用户群体而较少受到攻击。因此,根据您的需求和安全性要求,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也是非常关键的。 5. 考虑成本 最后,您还需要考虑操作系统的成本。Windows操作系统通常需要购买许可证,而macOS是针对苹果设备的操作系统,可能需要额外购买苹果的硬件设备。而Linux是免费且开源的操作系统,没有额外的许可证费用。因此,在选择操作系统时,您需要根据预算和需求来衡量成本因素。 总结起来,选择适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确定需求、研究市场上的操作系统、考虑兼容性、考虑安全性以及考虑成本等因素。一旦这些因素都被充分考虑,您就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为您的工作环境提供稳定、高效和安全的操作系统。

信息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选型原则 服务器平台的总体设计主要是从应用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采用以应用体系为支撑,以技术体系为依托,满足业务体系的总体结构。其中,应用体系用于描述基于业务体系所确定的界面定义、服务内容、应用模型,它是由一系列的功能特定的应用系统组成;技术体系用于构造和建筑支持应用体系的环境和平台,主要是指软、硬件产品的组件设计及其实现技术。 主机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系统服务器的结构是否适应用户现有的应用类型(商业、金融、科学计算等等)和体系结构(C/S、B/S、三层结构等),选用适当的CPU(主频、个数、SMP结构)、内存(虚拟内存的管理方式)、磁盘(SCSI总线技术或SAN存储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局域网的带宽及交换技术,广域网的路由及交换技术)。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应用程序的编程效率。在很多情况下系统响应时间的长短与应用程序有关,某些系统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系统调用,应用程序通过这些系统调用可以充分发挥主机系统的效率,因此,选择适合用户的主机系统和配置还有应用程序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招标书所要实现的目标和系统设计原则我们知道,在服务器等硬件选型时必须充分地考虑硬件的配置和所选硬件平台及支撑软件平台的可扩充性安全性。简单的说,在服务器等硬件选型方面我们遵循下列技术标准:服务器的选择和业务系统的需求是紧密相关的,不同的应用需求对服务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品牌、各种专业技术、悬殊的产品价格,如何为信息系统建设选购功能强大、适应需求的服务器是我们在改造设计服务器系统时必须考虑的。我们将遵循如下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服务器系统的依据: 1、先进性:应用安全服务器系统应代表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最高水平,能够以更先进的技术获得更高的性能。同时主机服务器必须是发展自一个成熟的体系,是同类市场上公认的领先产品,并且该体系有着良好的未来发展,能够随时适应技术发展和业务发展变化的需求。 2、实用性:应用安全服务器系统应具有性能/价格比率的优势,以满足应用系统设计需求为配置目标,并不盲目地追求最高性能、最大容量。总之,应根据应用的需求配置适当的处理性能和容量,同时考虑今后信息量增加的情况。

计算机系统硬件选型

计算机系统部件的选型 计算机选型原则:够用为度,留有余地,部件匹配,相互兼容,质量优先。 1.1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配置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标准配置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软硬盘驱动器等。多媒体套件(如光驱、声卡、网卡、音箱等)也逐渐成为配置计算机系统的必然选择。 1.1.1主机单元 主机单元由主板、微处理器、内存条、外设接口卡等四大部分构成。 1.主板 主板是连通各部件的基本通道,控制着各部件之间的指令流和数据流,是硬件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运行速度。其性能取决于芯片组。 主板是一块四层及以上的印刷电路板,两外表面为信号通路,内层提供地线和电源线。主板上装有CPU插座、内存插槽、软硬盘插口、总线扩展槽、COM口、键盘和鼠标接口等。 主板根据所安装CPU类型的不同有X86、奔腾(Pentium P1)、奔 Ⅱ(P2)、奔Ⅲ(P3)、奔Ⅳ(P4)等系列主板。 2.微处理器CPU

微处理器CPU也称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器件,决定计算机的档次和性能。 常见的CPU类型有Intel和AMD两大类。主频从25、…、66、…、300MHz、…、2.2GHz、…、3.06GHz、…。CPU主频与主板的前端主频和工作主频不同。主板的前端主频目前已达800MHz,而工作主频较低,多为66、100、133MHz等,所以CPU主频除以主板的工作主频为CPU的倍频。随着CPU主频的提高,为降低功耗,工作电压从最早的5V,已降至1.2V,甚至更低。 3.内存条 内存Memory也称为存储器,如同CPU一样是计算机必不可少部件。程序只有装入内存方可运行。存储容量愈大,计算机的执行速度相对就快。内存分为两类:一类是RAM随机存储器,另一类是ROM只读存储器。其中RAM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另一种是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DRAM集成度高、结构简单、功耗低、生产成本低等,主要用于计算机的主存和显存。而SRAM相对比较复杂、造价高、速度快,棸阌糜诟咚傩∪萘看娲⑵鰿ache。 常用内存有168线SDRAM和RDR RAMBUS、184线DDR SDRAM,单条容量已达512MB以上。 4.外设接口卡和功能卡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类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类 一、引言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各种硬件组件构成的,它们协同工作以完成计算任务。根据其功能和特性的不同,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多个部分。本文将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类进行详细阐述。 二、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根据不同的架构和功能,中央处理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x86系列、ARM系列、PowerPC系列等。不同的中央处理器具有不同的指令集和性能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三、内存 内存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内存可以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主存是计算机中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则是用于长期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等。 四、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硬件设备。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等。键盘用于输入文字和

命令,鼠标用于控制光标和选择操作,扫描仪和摄像头用于将纸质文件或实物物体转换为数字形式。 五、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硬件设备。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和文字信息,打印机用于打印纸质文件,音响用于输出声音。 六、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是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硬件设备。根据存取速度和存储容量的不同,存储设备可以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是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如内存条;辅助存储器则是计算机外部的存储器,如硬盘、固态硬盘、光盘和U盘等。 七、总线 总线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一种通信线路,用于连接各个硬件组件,实现数据和指令的传输。根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方式的不同,总线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系统总线、存储器总线和扩展总线等。总线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性能。 八、扩展槽 扩展槽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用于插入扩展卡的接口。扩展卡是一种用于扩展计算机功能的硬件设备,如显卡、声卡、网卡等。通过插入扩展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计算机的图形处理能力、音频输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主板等。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计算操作。内存是计算机中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放 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 用程序和用户数据。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用于将用户的 输入传输给计算机。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频设备等,用于将 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主板是计算机中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连 接枢纽,负责数据传输和信号转换。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非物质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其他辅 助程序。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 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和管理程序的运行。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Linux等。应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软件, 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系统软件包括编译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运行。应 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的各种 需求。辅助程序包括字处理程序、浏览器、防病毒软件等,用于提供额外 的功能和帮助用户处理特定问题。 硬件和软件之间相互依赖,共同协同工作。硬件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通过执行软件来完成各种任务。软件可以利用硬件的功能,与用户进行交互,实现各种应用和功能。 除了硬件和软件之外,还有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和体系结构。计算机的 架构是指计算机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计算机的指令集、寻址方式、中断处理等。常见的计算机架构有冯·诺伊曼结构和哈佛结构。计算机的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对数据进行运算和控制,执行各种指令和操作。根据计算机的结构不同,常见的CPU有x86架构、ARM架构、Power架构等。CPU包括ALU(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寄存器等部分,它们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处理和控制任务。 内存也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是计算机的临时数据存储器。它存储了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对计算机的性能和运行速度起着重要作用。内存有不同的容量和速度,常见的有DDR4、DDR3等类型。 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数据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文件等。它的容量通常比内存大很多,速度相对较慢。硬盘有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两种类型,SSD速度更快,耐震性好,但价格相对较高。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用于显示图像和文本。常见的显示器有液晶显示器(LCD)、LED显示器和曲面显示器等。显示器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决定了显示效果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用于通过按键和鼠标点击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键盘和鼠标有多种类型和连接方式,如有线键盘鼠标、蓝牙键盘鼠标和无线键盘鼠标等。 主板是计算机的主要电路板,相当于计算机的中枢,各种硬件设备都与主板相连。主板上有CPU插槽、内存插槽、显卡插槽、扩展槽等,用于安装和连接其他硬件设备。同时,主板上还集成了一些芯片组,如芯片组和南桥芯片,用于控制和管理硬件设备。

显卡是计算机的图形处理器,负责处理和渲染图形和视频数据。显卡通常有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两种类型,独立显卡的性能更强,可用于游戏和图形设计等要求较高的任务。 声卡是计算机的音频处理器,负责处理和播放音频数据。声卡通常有独立声卡和集成声卡两种类型,独立声卡的音质和效果更好,适用于音乐制作和游戏等需要高保真音效的任务。 网卡是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设备,用于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网卡可以是有线网卡(以太网卡)或无线网卡(Wi-Fi),用于实现计算机的网络通信。 除了以上列举的硬件设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还包括电源供应器、风扇散热器、声音输出设备(如扬声器或耳机)、外置存储设备(如光盘驱动器、U盘)等。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密切配合,共同实现计算机的功能。硬件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能力,而软件则利用硬件资源,完成各种计算和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硬件系统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性能。

计算机硬件设计

计算机硬件设计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主板等组件。在计算机硬件设计领域,工程师们致力于设计、开发和优化各种硬件组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 计算需求和性能要求。 一、硬件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计算机硬件设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 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研发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计算机 硬件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硬件设计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计算机系 统的性能,包括处理速度、存储容量、传输速率等方面。通过优化硬 件设计,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响应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2. 改善能源效率: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计算机应用的广泛,电力 消耗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硬件设计师致力于设计节能的硬件组 件和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负荷。 3. 保证硬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硬件设计师需要考虑硬件组件的可 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测试,可以降低硬件故障的概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4. 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应用场景和需求也 在不断变化。硬件设计师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动向,及时调整设计策略,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

二、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关键技术 计算机硬件设计涉及众多的关键技术,包括芯片设计、电路设计、测试与验证、散热与能量管理等。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关键技术: 1. 芯片设计:芯片是计算机硬件中的核心组件,承担着数据处理和控制的功能。芯片设计师需要根据需求和规格,设计出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架构,并进行逻辑设计、物理布局和电路验证等工作。 2.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是硬件设计的基础,在芯片设计、主板设计等各个层次上都有应用。电路设计师需要根据要求设计出稳定、可靠的电路方案,并考虑能源消耗、信号干扰等问题。 3. 测试与验证:硬件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与验证,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符合预期。测试与验证工程师需要设计并实施测试方案,对硬件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4. 散热与能量管理: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散热和能量管理成为硬件设计中的重要问题。硬件设计师需要设计散热方案,以保证硬件在高负载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三、硬件设计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显卡设计为例,介绍硬件设计的具体流程和步骤。 1. 硬件需求分析:在显卡设计之初,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与需求。包括显卡的性能指标、功耗要求、兼容性等方面的定义和确定。

简述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简述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计算机内部的各种硬件组件和外部设备。它们协同工作,使计算机能够进行各种任务和操作。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它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控制单元(CU),用于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并控制和协调其他硬件组件的工作。 2. 内存(RAM):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临时空间。它可以快速读写数据,供CPU进行操作。内存的容量越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快。 3. 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常见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驱动器(HDD)、固态硬盘(SSD)和光盘驱动器。它们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慢的访问速度,适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和文件。 4.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数据和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中。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和摄像头等。它们将用户的输入转换成计算机可以理解和处理的格式。 5.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和结果显示给用户。常见的

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频设备和投影仪等。它们将计算机内部的信息转换成人类可以感知的形式。 6. 总线系统: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硬件组件之间传输数据和信号的通道。它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数据总线传输数据,地址总线指示数据的位置,控制总线控制数据的读写和处理。 除了以上列举的主要硬件组件外,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还涉及其他一些辅助设备和接口,如扩展卡、网卡、USB接口等。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它们的性能和互联互通程度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功能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以满足人们对计算能力和功能的需求。

试述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原则。

试述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原则。 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原则是指在选择和搭建计算机系统时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并满足用户的需求。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重要的配置原则。 1. 兼顾性能与成本:在配置计算机系统时,需要在性能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高性能的硬件和软件往往价格昂贵,而低成本的配置可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合理选择硬件和软件配置,确保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不超出预算范围。 2. 选择合适的硬件: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在选择硬件时,需要考虑其性能、稳定性和兼容性。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稳定性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则使得各个硬件能够正常协作。 3. 优化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为了优化操作系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配置:合理选择操作系统版本,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是使用Windows、Linux还是其他操作系统;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以修复安全漏洞和提升系统性能;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程序,减少系统负担;配置防火墙和安全软件,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 4. 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因此配置合适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至关重要。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可

以选择本地备份或者云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测试和验证备份的恢复功能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 5. 网络安全配置: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需要进行网络安全配置。这包括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认证机制等,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 6. 考虑扩展性: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应该具备一定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在选择硬件时,需要考虑其扩展接口和槽位,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方便地扩展硬件设备。同时,选择软件时也要考虑其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地进行升级和扩展。 7. 保持更新和维护:计算机系统配置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相反,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工作才刚刚开始。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以修复安全漏洞和提升系统性能。同时,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优化,清理垃圾文件、优化磁盘空间、检查硬件运行状态等,确保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原则是一系列基于性能、稳定性、成本和安全性等考虑因素的准则。在配置计算机系统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范围,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优化操作系统,配置合适的

简述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简述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篇一: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中除软件外的各种物质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本文将简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并探讨其功能和特点。 1. 中央处理器(CPU)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可以进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其他操作。CPU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处理指令,执行计算任务和保存数据。 CPU的运算器主要包含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ALU负责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等;寄存器用于暂时存放CPU需要处理的数据。控制器则负责控制ALU的操作,协调各个部件的工作,以及读取和写入内存和其他输入输出设备。 2. 内存 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内存通常由磁盘或固态硬盘等存储介质组成,可以通过总线与CPU相连。内存的主要功能是存储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和指令,以便CPU能够快速访问。 内存可以分为短期存储器和长期存储器。短期存储器通常由各种寄存器组成,可以随时向CPU提供数据。长期存储器则是磁盘或固态硬盘等存储介质,可以长期存储数据,但在CPU需要时需要从磁盘或固态硬盘中读取数据。 3.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是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或指令传递给外部设备的地

方,如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输入输出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或指令显示在屏幕上,供用户操作;将命令和数据传递给计算机执行。 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不同类型的输入输出设备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4. 其他组件 除了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计算机还包括各种机械和电子组件,如散热器、风扇、电源、硬盘、显卡等。这些组件的作用是为中央处理器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保证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不同的组件组成。这些组件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计算机的各种任务。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计算机。 篇二: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本文将简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并探讨其工作原理和功能。 一、CPU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CPU由一系列的电子元件组成,包括时钟、缓存、总线接口、控制单元等。CPU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处理计算机指令,执行计算和逻辑操作等。 CPU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时钟信号控制一系列的电子元件进行高速运算。CPU 内部有缓存,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避免数据或指令的丢失。CPU还有总线接口,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如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控制单元是CPU内部的

简述计算机选件的一般流程

简述计算机选件的一般流程 计算机选件包括存储介质、显示器、处理器、主板、网卡等各种配件,这些都是必备的计算机硬件.这些硬件的搭配和选择,品牌的选择和兼容性的确认,是构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本文将从选择计算机设备和配件的一般流程出发,介绍如何组合搭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首先,应该明确所需计算机的使用目标,根据自身需求确定系统配置。对于个人电脑、办公系统,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目的来确定系统的配置。个人电脑的性能,主要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和购买价位来确定,一般而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偏好,结合当前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购买的主机配置。 接着,就是选择兼容的计算机硬件,这关乎着处理器、内存、显卡、硬盘等的选择。举个例子,如果用户需要一台游戏电脑,显然要选择性能更高的处理器、内存和显卡,而且这些硬件也要支持它们间的兼容性。不同的配件有不同的安装步骤,比如处理器的安装都遵循一套具体的原则,需要用户自行了解操作。 再来就是系统安装,先安装操作系统,在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最后安装必要的软件。系统安装属于比较复杂的工作,安装过程也很容易出错,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安装太多的软件可能会导致系统瘫痪,也会给机器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用户不仅要根据自身需求安装软件,还要对已安装的软件做到有秩序的管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运行计算机系统就可以完成了,通常用户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电脑的参数,使其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这段时间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整,用户可以检查硬件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兼容性,以及系统的性能。最后,用户需要做好系统备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计算机选件的一般流程,总而言之,就是要根据使用目的,确定系统配置后,再对计算机硬件进行选择和安装,然后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备份,最终就可以获得完整可靠的计算机系统了。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组成一台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装置,它们由各种具体的器件组成,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计算机硬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处理数据和执行计算。CPU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处理能力。 2、内存储器:内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储当前正在处理或即将处理的数据和程序。内存的速度和容量对计算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的输入并输出结果。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用于长期保存计算机的数据和程序。例如,硬盘、固态硬盘(SSD)、光盘、U盘等都是存储设备的例子。

5、总线: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它连接了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使得这些部件能够相互通信和协作。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部分,计算机硬件系统还包括电源、散热系统等其他辅助设备。这些设备共同工作,使计算机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和操作。 在选择计算机硬件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选择。例如,对于需要高性能计算的用户,可以选择具有更快CPU和更大内存的计算机;对于需要大量存储的用户,可以选择具有更大容量和更快速度的存储设备。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基础和核心,它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 当我们谈论计算机硬件系统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的是,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部分,它包括了计算机的所有物理部件,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电源,主板等。这些硬件组件共同工作,使计算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和功能。

硬件选型

(四)硬件选型方案 服务器市场在系统架构上形成了两大阵营:RISC和CISC(IA)。RISC架构的服务器以其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和高稳定性是政府和企业在数据平台构建上的首选,但价格昂贵,IA架构服务器同时以较强的系统性能、合适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政府和企业用户的青睐。 根据清远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和扩展性考虑,服务器使用IBM IA架构的服务器来作为数据平台方案。 IA架构的服务器从机箱结构上分为塔式和机架式,机架式服务器主要应用于ASP/ICP等需要大量服务器集中存放、集中管理的场合,塔式服务器主要应用于分布计算的场合。针对清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应用环境,选择基于IA架构的机架式服务器以及基于稳定商业计算平台的IA架构的服务器作为硬件选型。 由于清远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由WEB服务器和后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因此选用PC服务器可以考虑LINUX和NT系统平台,选择LINUX 操作系统做为WEB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选择微软的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Windows2003 Server上具有大量的应用软件供客户选择,同时具有IA架构平台上的开发优势,易于管理操作,但易占内存和耗费资源。 选用2台IBM公司高性能的1路基于Intel 处理器的服务器IBM xSeries 345服务器和1台第三方磁盘阵列智能柜以双机集群热备方式作为WEB服务器。 选用2台IBM公司高性能的2路基于Intel 处理器的服务器IBM xSeries 360服务器和1台第三方磁盘阵列智能柜以双机集群热备方式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具体配置如下: WEB服务器: 2台IBM X345数据库服务器,各配置1G内存、Xeon2.8G CPU,36G硬盘各1个,网卡各1块;1台磁盘阵列柜配置3块36G硬盘。数据库服务器: 2台IBM X360数据库服务器,各配置2G内存、双路Xeon2.0G CPU,36G硬盘各1个,网卡和1块;1台磁盘阵列柜配置5块146G硬盘。 (五)操作系统选型 目前四种主流操作系统是Linux、Unix、Windows NT/Windows 7/XP、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