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

取》教案

必修I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

一、教材分析:

蒸馏和萃取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海水淡化问题是目前解决全球淡水日益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为选修《化学与技术》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萃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复习蒸馏的原理,掌握实验室规范的蒸馏装置。这部分内容只作复习和简单的扩充;(二)、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装置,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这部分知识为新知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馏和萃取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及过程,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四、学情分析:

(1)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易的蒸馏操作方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对规范装置和实验原理做深入的探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已经初步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2)萃取的引入采用学生回家做西红柿汤并进行观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这对萃取原理的讲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实际操作、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教具准备:4人一组、制取蒸馏水装置15套、50 mL分液漏斗(15)、10 mL量筒(15)、烧杯(15)、铁架台(含铁圈)(15)、CCl4、碘水。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复习提问]过滤、蒸发操作及SO42-检验方法。

[设问]过滤、蒸发操作是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回答]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分离。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

比如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

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吗?

[展示]海水变淡水

[引]做汤的时候,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水珠?水蒸汽凝结?为什么水蒸汽会凝结成水珠?

[讲]汤沸腾后,水蒸汽遇温度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那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我们在化学中应怎么称呼?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板书](二)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过]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

[板书]1、蒸馏

[引入]我们引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不是。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水进行了消毒。使水中含有Cl―。我们可以利用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讲]有明显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向上一堂课中使用化学方法,加入试剂反应除去?

(不能。加入试剂后会引入新的杂质,达不到我们实验目的。要想得到纯净水。可以使用加热将水变为水蒸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小结]实验室就是使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投]

(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蒸馏含有Fe3+的水提纯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胶管

[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投](3)蒸馏时的注意事项:

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

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

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

[讲]锥形瓶中的液体就是蒸馏水,我们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蒸馏水加入硝酸银溶液

[投影小结实验]

实验1-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 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

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

色沉淀产生,且沉

淀不溶解

2、在100 mL 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如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总分液体,用锥形瓶

收集约10 mL 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瓶中水温

升高到100℃沸腾,

在锥形瓶中收集蒸

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硝酸银溶液于蒸

馏水中,无沉淀

[思考]

1、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为了使蒸馏出的蒸气与冷却水长时间充分接触,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

2、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对于蒸馏来说,只有精确控制蒸馏的温度才能达到分离提纯的目

的,而蒸馏烧瓶支管口的温度正是被蒸馏变为气体某组分的温度,故温度计水银球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或制造无水酒精。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

(酒精沸点低,先蒸出的是酒精。)

4、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出蒸馏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

[投](4)蒸馏的使用范围:

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思考]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擦洗,这就是萃取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的一种分离方法,叫做萃取与分液。

[板书]2、萃取

[过]我们先来认识这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

[展示仪器]分液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盖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投](1)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讲解+实验演示]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碘水呈黄棕色。碘是溶质,水是溶剂。取10ml 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接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要用另一种溶剂加把溶质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这另外一种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

[投](2)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讲解+实验演示]那么,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选择了四氯化碳,由于碘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加入4ml就可以了,进行振荡。请大家注意振荡的操作: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注意放气怎么(强调放气的重要性)。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讲解]静置后,大家发现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的溶液。上层溶液颜色变淡了,证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引导]大家想想,萃取后,如何分离?比如汤上面的油层是怎样弄走的?

(勺子舀,吸管吸,。。。。。)

[讲]我们试想一下,可不可以想办法使汤使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中。容器下面有通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样汤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这正好符合分液漏斗的结构。

[板书]3、分液

[讲解+实验演示]最后一步,就是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分开,这就是分液。首先,打开盖子(塞子),为什么?(平衡大气压)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漏斗下端口靠烧杯壁。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什么?(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投影总结]

(1)定义: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

[板书]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静置分层

d.分液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要掌握的是萃取剂的选择(三个条件),以及掌握萃取与分液的操作步骤。(四个步骤)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要掌握的是萃取剂的选择(三个条件),以及掌握萃取与分液的操作步骤。(四个步骤)

当堂检测见学案。

[作业]1、P10 1、2、2、课后复习本节内容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请预习第二节,并完成预习导学案。

九、板书设计:

(二)、蒸馏、萃取和分液

1、蒸馏

2、萃取

3、分液

4.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静置分层

d.分液

十、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蒸馏、分液和萃取,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蒸馏、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会了蒸馏、分液和萃取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蒸馏、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化学学的科学素养。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还有许多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如分馏、层析,等等。此外,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来分离和检验物质的方法也很多,应用也十分广泛,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到。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

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参考教案

必修I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 一、教材分析: 蒸馏和萃取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海水淡化问题是目前解决全球淡水日益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为选修《化学与技术》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萃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复习蒸馏的原理,掌握实验室规范的蒸馏装置。这部分内容只作复习和简单的扩充;(二)、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装置,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这部分知识为新知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馏和萃取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及过程,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四、学情分析: (1)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易的蒸馏操作方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对规范装置和实验原理做深入的探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已经初步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2)萃取的引入采用学生回家做西红柿汤并进行观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这对萃取原理的讲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实际操作、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教具准备:4人一组、制取蒸馏水装置15套、50 mL分液漏斗(15)、10 mL 量筒(15)、烧杯(15)、铁架台(含铁圈)(15)、CCl4、碘水。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复习提问]过滤、蒸发操作及SO42-检验方法。 [设问] 过滤、蒸发操作是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回答] 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分离。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 比如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吗?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新课程培训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新课程培训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2)了解蒸馏和萃取的适用对象。 3)掌握蒸馏烧瓶、冷凝器、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过程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蒸馏和萃取的概念,并归纳整理得出蒸馏和萃取的适用对象,以及总结 出蒸馏和萃取的注意事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 习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良好的科 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2.内容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既能起到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新化学知 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我们引入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由 此决定了本章内容在学习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年的化学学习体验,但是,对化学的了解还不够,对 化学实验的认知也还很模糊,很多的化学实验操作要求和要领还很 不到位,因此,本节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 作的认识和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 可是,很大程度上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操作起来不严谨,也不规范, 所以,应当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从兴趣引导,使学生初步学会 正确的实验操作和方法。 4.设计思路:混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学会了固液的分离方法—过滤和蒸发,如 果是两种或以上液液混合物呢?因势利导,结合生活中的经验, 得出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蒸馏和萃取。然后介绍需要用到的 仪器,让学生观察仪器的构造和特点,慢慢总结出仪器的操作要领 和注意事项,规范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问题探究、操作示范、反思归纳

1.1.3《蒸馏、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

【引入】在海滨浴场嬉戏,偶尔喝上一二口海水,你会感到又咸又苦;用海水浇灌普通的农作物,不用多久农作物就会被“腌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讲解】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盐类。海水的平均含盐量可达35‰左右,也就是说,在1立方千米的海水里大约含有3500万吨的盐类物质。人们日常的饮用水的含盐量仅在0.5‰左右,而工农业用水的含盐量也不能超过3‰。人类面对着浩瀚无比的海洋,难道就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吗?【过渡】神话中的观音菩萨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只要把手中的杨柳枝条轻轻一甩,就可以把海水变成甘露。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把海水变成淡水的“法宝”。 【讲解】亚里士多德的实验 【投影】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做过一个当时看起来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咸水放在半封闭的容器里,然后加热将咸水烧开。随之,他惊奇地发现,水蒸气中已不再含有盐分,凝结成的水珠也不再有咸味。亚里士多德曾在实验记录中写到“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这个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海水淡化试验,亚里士多德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蒸馏法。 【投影】海水淡化工厂 【思考】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过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

【板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板书】活动一、认识蒸馏 【交流】蒸馏的原理:对于液态混合物,利用液体—液体(或液体-固体)中各组分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成液体,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操作过程。 【举例】酒精沸点78℃,水沸点100℃。除去工业酒精(95%)中的水,用蒸馏方法,控制温度在80℃,酒精蒸出,蒸气冷凝即可。 【强调1】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 【强调2】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沸点较低者蒸出,沸点高的或不挥发的留在蒸馏器内; 【提问】结合下面蒸馏装置图示,说出所需仪器的名称。 【交流】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胶塞、温度计、冷凝管、胶管、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讨论】蒸馏实验时由哪些注意事项? 【交流1】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 【交流2】温度计下端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温度计水银球底端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

高中化学_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蒸馏和萃取课题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蒸馏和 萃取 授课人 课时安排 1课时课 型 新授 授课时 间 课标依据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强调了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粗盐的提纯”复习了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在复习的基础之上又介绍了 蒸馏和萃取两种分离和提纯的新方法,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入。 学情分析 [来源:学科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储备量不足,对于初中所学知识有遗忘,但课堂 比较积极,学习氛围较好[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目标 1.学会蒸馏的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学会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知道萃取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 步的认识 2.知道化学实验采取不同方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教学重难 点教学重点 1.蒸馏的操作注意事项。 2.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3.萃取的操作、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 萃取的操作、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教法 与 启发式教学、合作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纯。这个事实可以看到,科学家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更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提取出我们需要物质,下面进入今天的主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蒸馏和萃取 【探究任务一】如何从海水中 制取蒸馏水? 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迈克夫妇的荒岛求生经验,引出蒸馏。向学生展示实验室模拟海水淡化的装置,看视频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对照导学案整理学案上面的问题。 提问:我们根据装置图来看,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学生认真观看 视频,并对问题 进行思考。 学生:蒸馏烧 瓶要垫石棉 网、要加沸 石、冷凝水下 进上出、温度 计水银球要 放在蒸馏烧 瓶支管口处。 学会蒸馏 的操作原 理和注意 事项。 通过实验 操作和实 验安全问 题的分 析。让学 生对实验 探究有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课题]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教学过程] 实验对于化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钥匙] [引入] 自然界中大多数物质都是混合物,而我们人类往往需要从其中得到一样或几样有用的物质,用于生产生活或再加工,首先得。 [设问]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分离和提纯存在哪些情况呢? [学生例举] [案例一] P16交流与讨论:粗盐的提纯 [分析] 提纯物与泥沙的性质差异 提纯物与硫酸钠、氯化镁的性质差异 提纯物与水的分离 [解决办法] 方案: [结论] 1。以上操作中包含操作,它适用于。 学生观察P17图1-13,说出该操作的要点: 2.以上操作中包含操作,它适用于。 该操作的要点:

[例题一]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Na2SO4·10H2O),可选择的操作有(1)加适量H2SO4溶液;(2)加金属钠;(3)结晶;(4)加过量NaOH溶液;(5)加强热脱结晶水;(6)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2)(6)(3) B.(4)(6)(1)(3) C.(4)(6)(3)(5) D.(2)(6)(1)(3)(5) [案例二] P17交流与讨论2:分离KCl和KNO3的混合物 [分析] 观察图1-12,思考提纯物与KCl的性质差异 [解决办法] 方案: [思考] (1)该操作与上个案例中的结晶操作有何联系和区别? (2)该操作是否能得到100%的KNO3?为什么? [结论] 3。以上操作中包含操作,它适用于。 该操作的要点: [案例三] 从油水混合物中(或CCl4和水的混合物)分离出油。 [分析] 思考提纯物与水的性质差异 [解决办法] 方案: [结论] 4。以上操作中包含操作,它适用于。 该操作的要点: [案例四] 从溴水中提取溴。 [分析] 思考能否用以上的几种方法?溴在水中有什么样的性质?找到切入点了吗? [解决办法] 方案: [结论] 5。以上操作中包含操作,它适用于。 该操作的要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 取》教案 必修I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 一、教材分析: 蒸馏和萃取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海水淡化问题是目前解决全球淡水日益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为选修《化学与技术》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萃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复习蒸馏的原理,掌握实验室规范的蒸馏装置。这部分内容只作复习和简单的扩充;(二)、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装置,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这部分知识为新知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馏和萃取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及过程,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四、学情分析: (1)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易的蒸馏操作方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对规范装置和实验原理做深入的探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已经初步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2)萃取的引入采用学生回家做西红柿汤并进行观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关键词导学模式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着重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们要研究*种物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别离提取出来,再进展分析、检测、研究它的构造、组成。本节课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主题,以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别离与提纯的方法及其根本操作。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他们的化学实验根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比拟陌生,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我的教案中以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别离的方法为切入点,教师积极引导、创设合作学习的气氛。在合作学习的气氛中以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学生活动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做法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以浪里淘沙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蒸馏和萃取、过滤、蒸发等别离与提纯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 2、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别离提纯操作。 3、通过动手实验,练习量取、溶解、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根本操作,注意根本操作的标准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习用实验设计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隐性目标。 2、了解化学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别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初步认识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在动手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根底的实证研究方法。 难点 物质别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寻求一种表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关键词导学法、实验法、讲授法、探究法和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教学手段 教材,教辅,实验器材和药品 八、教学过程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关键词导学模式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着重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们要研究某种物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组成。本节课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主题,以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其基本操作。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他们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比较陌生,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我的教案中以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为切入点,教师积极引导、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以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学生活动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做法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以浪里淘沙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蒸馏和萃取、过滤、蒸发等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 2、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操作。 3、通过动手实验,练习量取、溶解、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操作,注意基本操作的规范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习用实验设计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隐性目标。 2、了解化学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初步认识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在动手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蒸馏和萃取含答案

第二课时 蒸馏和萃取 [课标要求] 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2.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3.通过蒸馏和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1.蒸馏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蒸馏法可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相差较多的液体混合物。 2.蒸馏的装置及主要仪器 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3.蒸馏水的制取 1.蒸馏用来分离相互溶解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蒸馏时温度计的水 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萃取时选择的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萃 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检验Cl -的试剂是稀硝酸和AgNO 3溶液。 蒸 馏

[特别提醒] 用AgNO 3溶液检验自来水中的Cl - 时要用稀HNO 3酸化而不能使用盐酸和硫酸酸化。 1.(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与常用蒸馏装置相比,少了温度计。是什么原因呢? (2)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提示:(1)温度计的作用是控温和显示加热范围。因为制蒸馏水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难挥发性杂质,蒸馏出水,水的沸点恒定为100 ℃,故不需要温度计。 (2)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是为了使馏出物充分冷却。 2.蒸馏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应如何放置温度计? 提示: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用来测量蒸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3.某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吗? 提示:不一定;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CO 2-3等杂质离子。 1.蒸馏实验的操作步骤 (1)检查蒸馏装置的气密性。 (2)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待分离或提纯的液体混合物,并加入几粒碎瓷片。 (3)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4)给蒸馏烧瓶加热。

高中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蒸馏和萃取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 1.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和主动进行交流。 3.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 1.蒸馏 (1)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用加热蒸发、冷却凝结的方法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或的杂质。 (2)制取蒸馏水 ①仪器及装置图 图1-1-7 ②实验操作 a.检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试管中产生,说明自来水中含有。 b.蒸馏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 (或沸石),按图1-1-7所示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c.再次检验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 试管内,说明制得的蒸馏水中不含。 2.萃取和分液 (1)原理 ①萃取 利用物质在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②分液 将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主要仪器:、、。 (3)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①加萃取剂②振荡萃取③静置分层④分液 图1-1-8 ①加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中,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发现溶液分层,在下层。 ②振荡萃取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左手握住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显色。 ④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打开(或使塞子上的对准 ),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拧开,使下层液体沿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倒出。 【交流与思考】 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来分离和检验物质的方法有很多,如用试纸对血糖或、农产品残余农药的快速检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测定,以及法医常用的等。化学方法和技术是我们探索世界奥秘的有力助手,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1.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等 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 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D.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2.现有三组混合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3.下列性质不是萃取剂所具有的是() A.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B.一定为无机物 C.与原溶剂不反应 D.溶质在萃取剂里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 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 1.蒸馏 【问题1】什么是蒸馏?利用的原理是什么?蒸馏是化学变化吗? (1)原理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总1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关键词导学模式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着重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们要研究某种物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组成。本节课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主题,以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其基本操作。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他们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比较陌生,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我的教案中以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为切入点,教师积极引导、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以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学生活动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做法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以浪里淘沙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蒸馏和萃取、过滤、蒸发等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 2、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操作。 3、通过动手实验,练习量取、溶解、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操作,注意基本操作的规范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习用实验设计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隐性目标。 2、了解化学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化学教、学案 【课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过滤、结晶、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 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 性。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 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的分离、提纯的 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学会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自学质疑: 1、初中化学学过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哪些?、等。 2、萃取与分液分离原理是什么?用到哪些仪器?操作要点?(见书P19) 3.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什么?装置的要点(见书P20)

问题探究 1、如何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用到哪些仪器?操作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的混合物,请设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 3、如何从溴水中提取溴? 知识整理:比较过滤、结晶、萃取、蒸馏等分离方法的不同,并思考还有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基础训练] 1.析出晶体后的母液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是() A.饱和溶液 B.稀溶液 C.浓溶液 D.不饱和溶液 2.分离下列各组固体混合物时,适宜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分离的是() A.混有纯碱的CaCO3 B.碳粉和氧化铜粉 C.硝酸钾和氯

化钠 D.水和醋酸 3.实验室蒸发氯化钠溶液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③放上蒸发皿并加入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并用余热蒸干。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②③④⑤① B. 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 ②①③④⑤ 4.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 不溶于水,且比 水更易溶解碘 C.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6.已知丙酮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沸点为550C,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里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蒸馏 B.分液 C.过滤 D.蒸发 7.回答下列问题: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8.现有氯化钠、硫酸钡、氯化钙三种固体的混合物,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

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蒸馏和萃取》教案

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2.蒸馏和萃取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假如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 比方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样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相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题材节目,大家知道郑和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的吗? 【投影】海水变淡水 【引入】做汤的时候,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和汤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水珠?水蒸气凝结?为什么水蒸气会凝结成水珠? 【讲述】汤沸腾后,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锅盖而凝结成水珠附于锅盖上。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在化学上怎么称呼?(蒸馏)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 【板书】(二)蒸馏和萃取 【过渡】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来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 【板书】1.蒸馏 【讲述】我们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不是。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水实行了消毒,使水中含有氯离子。我们能够向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Cl- 的检验 步骤: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 结论:自来水中含有Cl- 【讲述】如有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 能够使用加热将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也就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方法——蒸馏。 【过渡】大家想一想,蒸馏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蒸馏的原理是什么呢? 【投影】(1)原理: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加热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变成蒸汽,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2)适用范围: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 (3)主要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橡胶塞、牛角管(接引管)、锥形瓶、橡胶管 【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投影】(4)考前须知: 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烧瓶容积的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 石(或碎瓷片)防止爆沸,溶液不能蒸干; b.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蒸馏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 【讲述】锥形瓶中的液体就是蒸馏水,我们再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实验演示】蒸馏水加入硝酸银溶液 【投影、小结实验】实验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高中化学 第一节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新人教版必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实验知识,本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对初中已有的有关实验知识的拓宽和提升。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 (2)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粗盐进一步提纯的实验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通过物质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等实验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 (3)通过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操作,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及作用,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废弃物处理方法,形成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四.学情分析 1.可以看到第一节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在分离提纯的学习过程中纯盐提纯有关的操作学生比较熟悉,其学习的难度不大。但对于课本中提到的提纯后溶液依然存在的杂质如何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分离提纯,对学生而言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对性质的灵活应用,需要一定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学生尚未形成适合高中学习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导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知道本节的学习重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预习导学案,做到深度的延展 七.课时设计共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介绍粗盐的成分(泥沙、NaCl、MgCl2、CaCl2、硫酸盐) 复习:利用初中学过的方法提纯粗盐。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关键词导学模式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着重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们要研究某种物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组成。本节课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主题,以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其基本操作。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他们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比较陌生,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我的教案中以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为切入点,教师积极引导、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以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学生活动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做法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以浪里淘沙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蒸馏和萃取、过滤、蒸发等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 2、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操作。

3、通过动手实验,练习量取、溶解、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操作,注意基本操作的规范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习用实验设计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隐性目标。 2、了解化学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初步认识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在动手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难点 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寻求一种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关键词导学法、实验法、讲授法、探究法和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教学手段 教材,教辅,实验器材和药品 八、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对蒸馏法、萃取法、重结晶法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的学习,认识科学探究过程的步骤,学会设计科学探究方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2.结合常见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学习,能根据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差异选择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正确方法。 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分子结构 二、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1.蒸馏 (1)适用条件 ①液态有机化合物含有少量杂质且该有机化合物热稳定性较高; ②有机化合物的沸点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 (2)蒸馏装置及注意事项 ①实验装置——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 ②注意事项 a.温度计水银球位置: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加碎瓷片的目的:防止液体暴沸;c.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下口流入,上口流出。 2.萃取 类型液-液萃取: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固-液萃取:用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的过程 装置和仪器

萃取剂对萃取剂的要求: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③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成分不反应 常用萃取剂:乙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 分液定义将萃取后的两层液体分开的操作 操作 加入萃取剂后充分振荡,静置分层,然后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 塞和下方的活塞将两层液体分离,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并及时关 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重结晶 (1) (2)实验探究:重结晶法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杂质的苯甲酸。 已知:纯净的苯甲酸为无色结晶,熔点122 ℃,可用作食品防腐剂,苯甲酸微溶于水,在水中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25 50 75 溶解度/g 0.34 0.85 2.2 提纯苯甲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观察粗苯甲酸样品的状态。 ②将1.0 g粗苯甲酸放入100 mL烧杯,再加入50 mL蒸馏水。加热,搅拌,使粗苯甲酸充分溶解。 ③用漏斗趁热将溶液过滤到另一个烧杯中,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 ④待滤液完全冷却后滤出晶体,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将晶体铺在干燥的滤纸上,晾干后称其质量。 ⑤计算重结晶收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