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学习大纲

检验科学习大纲
检验科学习大纲

检验科学习大纲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检验科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使检验科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具体表现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工作技能,深化检验医学理论的临床应用。熟练掌握常规检验技术操作技能,熟悉新项目、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措施。熟悉对复杂项目的检验工作,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分析,具有参与临床会诊的能力。了解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二、学习安排与内容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七、五年制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课程号:50300540(7年制)50301140(5年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联系医学基础和口腔专业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它的内容包括了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胚胎发生和组织形成,包括了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组织发生和临床病理表现。口腔组织病理学涉及面广、内容深刻,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解领会能力。针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特点,和其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划。首先本课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对牙齿的发生、组织特点以及颌面部组织的发生和组织特点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并且在每堂大课后均有同等学时的实验课程,通过大课多媒体系统和实验课显微图像互动教学系统相结合,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理论。长期以来,我们在大课讲授和实验课指导相辅中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工作,并且随着教学设备和方法的改进,这样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教学实验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学生通过听课、实验室实习、电教图像观摩、自学、教师辅导、实验课和笔试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 口腔组织胚胎学 一牙釉质、牙骨质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釉质和牙骨质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 ②掌握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的组织学现象 ③熟悉了解釉质的生活代谢及超微结构特征,了解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釉牙骨质界和釉牙本质界 2讲课内容: ①釉质和牙骨质的理化性质 ②牙釉质和牙骨质的组织结构及有机物集中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釉质的增龄变化、临床应用;牙骨质生物学特性及釉牙骨质界、釉牙本质 界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二牙本质、牙髓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本质和牙髓的组织结构及前者的理化特性 ②掌握牙本质中钙化程度差异的组织学现象及反应性变化 ③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及感觉、熟悉牙髓的增龄变化 2讲课内容: ①牙本质的理化特性 ②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反应性变化;牙本质钙化差异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和感觉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血压测量方法。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

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 目的要求 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 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适当指定参考书及相关杂志)。 问诊 目的要求 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问诊的内容 ①一般项目 ②主诉 ③现病史 ④既往史 ⑤系统回顾 ⑥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问诊内容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像。 水肿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 2.掌握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主要内容 1.保持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平衡的主要因素及水肿产生的机制2.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 pathology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 (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 (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1)变性 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 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 1.再生 (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 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 (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 (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定义,它们的类型、病变特点、结 局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病理联系。 3、了解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 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 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 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 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 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 1.3. 目的要求: 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目的要求: 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 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2.教学内容: (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2)(4)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目的要求: 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检验科基础知识培训

检验科基础知识培训 一,检验科室组成 生化室、临床检验室、免疫室、细菌室(微生物室) 二,生化室仪器与试剂 生化室是检验科开展生化检验的实验室。其设备主要有721/ 722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 解质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气分析仪、水浴锅、离心机。耗 材主要有试管、注射器、真空采血管、采血针、样品杯、试剂。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测定速度分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四 种,这是我们自己划分的,以方便记忆和区别。 测试速度是以单位时间生化分析仪能够完成测试的生化项目数 以200左右测试速度为小型机 小型机适用县级中医院、妇保院、乡镇卫生院 以400左右测试速度为中型机 中型机适用县医院、地市级中医院妇保院 以800左右测试速度为大型机 大型机适用县医院、地市级医院中医院妇保院 800以上至翻倍速度为超大型机 超大型机适用地市级以上医院中医院妇保院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国产和进口之分,多数医院喜欢进口仪器。 进口仪器品牌有:

罗氏、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东芝、雅培、西门子、日本电子(BM6010)、希森美康,其中奥林巴斯生化仪被贝克曼收购,成为一个公司两个品牌,西门子生化仪是贴牌日本电子。 国产仪器品牌主要有: 上海科华、南京英诺华、深圳迈瑞、长春迪瑞(四川新成)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又有湿化学和干化学两类机器。 上面讲的进口和国产都是湿化学生化分析仪。 湿化学和干化学的本质区别是试剂的物理性状。 湿化学的试剂是液体的,干化学的试剂是以干片形式存在。 两种试剂价格比较,干片试剂价格较高, 目前市场上以强生的干片机为主,其它品牌有希森美康、罗氏等,较少见。还没有国产干片生化仪。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耗材有: 试剂、标准品、质控品、清洗液、样品杯、采血管等。 标本类型:血清、血浆、尿液、胸腹水等。 生化分析仪测定项目: 生化分析仪的测定项目与人体脏器功能、人体内环境、营养状况等密切相关。 AST——谷草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人体广泛存在,在心肌、肝脏活性最高,因此,AST/ALT可用于心肌炎、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和实施流程和流程图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为促进我科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结合我科的实际,特制定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及实施流程。 1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 1.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1.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1.3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1.6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1.5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2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2.1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2.2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2.3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3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3.1检验科开新技术、新项目的各室组,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管技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处。 3.2在《申请书》中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32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情况(科学性、先进性、流行病调查情况等); 3.2.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3.2.3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3.2.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 3.2.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各种支撑条件; 3.2.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应急预案; 3.3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试剂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3.4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 4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4.1医务处对我科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4.1.1 “新业务申请书”;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专业使用) 冃u m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被称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诊断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许多疾病往往须借助病理学的研究、检查才能得出结论,如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本大纲内容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原则,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病变,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

体现当今病理学的最新进展,适当地介绍一些新的尤其是分子病理学方面的理论, 强调临床和病理的结合。加强了病理学总论的讲授和减少了各论中学生在后期临床 课程学习中将重点介绍的疾病。 目录 绪论 ........................................... ...... (-1-)-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 (T)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 (1) 第三章炎症 ........................................ ::……(-2) 第四章肿瘤总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 (? 2)……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 ............ (3) ....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3)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 5)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5)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 6) 第十二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6)

检验科新进人员培训计划

检验科新进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受训者能够正确地掌握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检验技术及应用,熟悉检验操作技能技能,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校准、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及实验室信息与质量的管理。受训者在具备实验室检验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指导实验室检验与临床诊疗相结合,并为临床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工作等提供咨询。 二、培养方法 轮转专业包括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5个专业。 医学检验科专科医师培养轮转时间安排表 部门时间 临床基础检验4个月 临床化学检验2个月 临床免疫学检验 2个月 临床血液学检验 2个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临床基础检验 1.轮转目的 掌握:常用检验项目的原理、方法、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了解: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技术、不同抗凝剂的选择) 手工法①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②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查 血细胞分析的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 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包括感染、中毒等血象变化以及疟原虫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①、网织红细胞计数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③。 尿液的理学、化学检查与沉渣镜检。 尿液24h蛋白及糖定量①, Addis计数②, 乳糜尿检查③,含铁血黄素检查④,尿妊娠试验⑤尿液干化学自动分析仪应用及结果分析。 粪便常规检查①,便潜血试验② 脑脊髓液检查(包括外观:颜色、透明度,以及蛋白、糖、氯化物测定, 细胞计数与分类)浆膜腔积液检查(外观的颜色及比重测量、蛋白检查、细胞计数与形态,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病理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萎缩的概念:生理性与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及分类(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萎缩)、形态变化与影响。 二、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 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 细胞水肿(水变性):概念、病变特点、原因及发生机制、结局。 脂肪变:概念、病理变化、病因的发生机制及结局。 玻璃样变:概念、分类(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病变特点、产生机制与结局。 二、不可逆性损伤- 坏死 坏死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镜下改变及早期坏死组织肉眼观察特征)、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坏疽的概念、病因、类型(干性、湿性及气性坏疽)、病变特点。 坏死的结局:细胞溶解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三、细胞调亡和细胞老化的概念。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修复的概念与意义 一、再生 再生的概念、分类(生理性与病理性、完全与不完全性)。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管、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概念、作用及结局、疤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不利后果。 三、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的概念: 创伤愈合的类型: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特点。 四、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的四个阶级: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的特点。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全身性和局部性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类型(全身性与局部性)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 充血的概念、类型(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 局部性与全身性淤血的原因。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科类专科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一门必修课。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本课程课内学时108,6学分。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员初步具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等方面认识、分析疾病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各科临床课和提高工作质量打下扎实的疾病学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前修课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等,后续课是临床各科专业课。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注重病变的观察和分析,注重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观察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必须实施的环节。 对于教学内容,本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重点学习,也是考核的重点。 考虑到护理学专业与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考核的侧重点有区别,具体要求在本课程的考核说明体现。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病理学》,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提示、学习小结、多种题型练习题

最新第八版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审阅人:审定人:编写日期:2017年2月 课程名称:诊断学(Diagnostics)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60 其中(理论学时:44 ;实践学时:12 )学分:XXX 适用专业:医学康复专科责任单位:XXX 先修课程:病理…生理?人体解剖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科学。是临床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桥梁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课。诊断学是一门需经反复实践、连续培训过程才能初步掌握的学科。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接触病人、学习问诊而客观地了解病情,正确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方法来发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能通过实验诊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实验结果的分析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即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疾病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1.常见症状 (1)掌握常见症状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2)理解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 (3)了解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 (1)掌握体格检查中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达到全面、有序、手法规范。 (2)掌握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实验诊断 (1)理解三大常规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 (2)理解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参数和临床意义。 (3)了解伴随症状。 4.辅助检查

(1)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各波、各段的测量方法。 (2)理解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 (3)理解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8学时) 【教学重点】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机理。 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热型。 4.发热的症状与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疼痛 1.头痛、胸痛与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2.头痛、胸痛与腹痛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三)水肿 1.水肿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水肿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高级病理学教学大纲

《高级病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Outline of Advanced Pathophysiology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A0104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54学时 开课部门: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博士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预修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 主讲教师:卫洪昌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月。 参考资料: 1.陈主初,病理生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8月; 2.张启良,新编病理生理学教程,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5月; 3.Stephen J. Mcphee, Pathophysiology of Disease (third edition),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1 月; 4.Kaufman, C. E ,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在基于本科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新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理论讲授、病例讨论和最新进展讲座等方法进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现代病理生理学基础知织,熟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联系,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绪论 1.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 (3)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 (4)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发展史,我国病理生理学工作者的贡献和成就,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2.教学要求 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疾病概论 1.主要内容 (1)健康和疾病: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 (2)病因学:外因、内因、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疾病发生的条件。 (3)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普遍规律。 (4)疾病的转归:康复与死亡。 (5)疾病模型:可分为整体动物模型、离体器官模型、细胞模型、数学模型等。制备疾病模 型应遵循相似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三大原则,制备方法主要有自然发生与遗传育种、人工诱发和基因工程技术。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与流程图样本

检查科新项目审批及实行流程 为增进我科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完善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新技术、新项目审批及实行流程。 1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畴内初次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涉及: 1.1使用新试剂诊断项目; 1.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诊断和治疗项目; 1.3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1.6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1.5其他也许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新技术、新项目。 2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2.1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技术。 2.2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要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干开展医疗技术项目。 2.3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要报卫生部批准后才干开展医疗技术项目。 3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3.1检查科开新技术、新项目各室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主管技师以上专业职称本院职工,认真填写《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批准后报送医务处。 3.2在《申请书》中就如下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3.2.1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当前在国内外或其他省、市医院临床应用状况(科学性、先进性、流行病调查状况等); 3.2.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3.2.3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3.2.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 3.2.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各种支撑条件; 3.2.6详细阐述可预见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解决应急预案; 3.3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所需医疗仪器、试剂等须提供《生产允许证》、《经营允许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批准文献复印件。 3.4申报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允许证批准、登记诊断科目范畴内。 4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4.1医务处对我科申报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涉及: 4.1.1“新业务申请书”; 4.1.2申报新技术、新项目与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诊断操作常规;

病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口腔、影像、麻醉及法医等专业本科使用) (修订) 贵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编

二○一一年三月

前言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医学生可以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和机能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从而为以后学习各临床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病理学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病理诊断以其客观性与准确性,被誉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缺少,而且它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科研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学时分配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详见电子版)

绪论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目的要求】 1. 掌握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的有关概念。掌握萎缩的概念、 原因和类型。化生的概念、类型及意义。细胞水肿、脂肪变、 玻璃样变、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形态特点。坏死的概念、类型、 病变特点及结局。凋亡的概念及形态改变。 2. 理解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 3. 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1. 细胞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种类和形态特点, 病理学意义。 2. 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和机制。细胞、组织损伤在光学显微镜 下和电镜下的形态表现。可逆性损伤的概念。细胞水肿和脂 肪变的概念、形态变化和发生机理及病理学意义。细胞间质及 纤维成分的病变,玻璃样变和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和病变特点, 病理学意义。 3. 细胞及组织的死亡: 坏死的概念、类型、各型坏死的病理变化 及坏死的结局。凋亡的概念及特点。 【实习内容】 萎缩、可逆性损伤及坏死的形态特征。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目的要求】 1. 掌握修复与再生的概念。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肉芽组织的概 念和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机化的概念。 2. 理解再生的方式。 3.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教学内容】 1. 修复与再生的概念,再生的方式及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各种 组织的再生过程(血管、结缔组织、上皮组织、肌组织、神经 组织), 再生的机理。影响再生的因素。 2. 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及病理意义。瘢痕组织形态及作 用。机化的概念。 3. 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 【实习内容】 肉芽组织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