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对西南边疆的经营
汉代西域

第二章汉代西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建立都护府,新疆正式归属汉朝版图,这是新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汉朝对西域的治理以及西域与中原联系的加强,使汉代新疆经济文化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汉朝对丝绸之路的保护不仅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而且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汉朝统一西域的历史必然性,经过和深远意义;2、汉朝对西域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3、汉代西域经济文化发展状况;4、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及汉朝对西域的治理。
教学难点:在于讲清汉朝统一西域是西域与内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匈奴与西域(一)西域诸国诸国的概念、地理位置、城廓诸国、行国。
(二)汉初匈奴在西域的活动匈奴的崛起及其在西域的统治,冒顿单于在北方的统一,僮仆都尉。
(三)汉匈在西域的争夺汉初和亲政策,张赛出使西域,汉乌联盟的建立,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出嫁乌孙。
第二节汉朝统一西域(一)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汉对楼兰、车师、大宛的战争,汉在西域设置使者校尉,汉乌联兵进击匈奴,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归属中国版图。
(二)西汉对西域的治理派官置守、册封首领、屯田、修筑烽燧亭障,派遣质子和向中央纳贡。
(三)东汉对西域的统治1、王莽与北匈奴,2、班超与任尚,3、东汉统一西域的意义,4、班勇在西域任西域长史,后著《西域记》第三节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一)经济文化的发展屯田、水利、畜牧业、手工业、商业、文字、音乐舞蹈、宗教(二)汉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名称、路线、商品、繁荣及作用四、思考题1、张赛出使西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2、汉朝对新疆的管辖与治理?3、汉代新疆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其原因?4、为什么说自汉代起,新疆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五、教学参考书目1、《史记》《匈奴列传》《大宛列传》2、《汉书》《西域传》《匈奴传》《张赛李广利传》《郑吉传》3、《后汉书》《西域传》《班超传》《耿忠传》4、江应梁:《中国民族史》上册第二编、经二、四章5、新社科院历史所主编《新疆历史资料选辑》6、钱伯泉《通俗新疆史》7、苏北海:《西域历史地理》8、林斡:《匈奴通史》9、方英楷:《新疆屯垦史》上册、下册。
古代对西域管理制度

古代对西域管理制度西域,即指中国古代的西部地区,包括现今的新疆、甘肃、青海等地。
由于其边远地处,气候恶劣,文化和风俗与中原有所不同,古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也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汉代、唐代和清代三个不同时期的角度,探讨古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
汉代对西域的管理制度西域地区是中国古代边疆的一部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汉代对西域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以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1. 巩固统治汉武帝时期,朝鲜、南越等地区发生边疆地区的动乱,因此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尤为重要。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对西域地区的统治。
首先,设置了西域都护,负责西域地区的治安和防务。
其次,通过加强对西域地区的军事力量,确保其边境的安全。
此外,还实行了文化统一政策,汉文化得以传播,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2. 发展经济汉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还包括了发展经济。
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汉朝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建设,如修建道路、设立驿站等,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还实行了农耕制度,推动西域地区的农业生产,增加了西域地区的经济收入。
3. 文化交流汉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还包括了文化交流。
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汉武帝在西域地区设立了学校,传播中原文化。
同时,还积极开展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汉文化与西域地区的融合,促进了汉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唐代对西域的管理制度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 安抚西域各族唐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安抚各族来维护边境稳定。
唐朝沿袭了汉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负责西域地区的治安和防务。
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土官、修建城堡等,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2. 开发经济资源唐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还包括了开发经济资源。
唐代对西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水车等,提高了西域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
汉武帝的边疆政策

汉武帝的边疆政策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位帝王,他的边疆政策也是古代中国政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汉武帝的边疆政策始于其开汉帝的统治时期,持续到汉武帝下统治时期并且引领中国朝代到壮大。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他处理了西北边疆契丹国和辽国的关系,使得汉朝的领土和能力得到大大的扩大,造就了汉朝最显著的边疆成就。
一、处理西北边疆契丹国和辽国关系
汉武帝处理西北边疆与契丹国和辽国的关系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建立了与契丹国和辽国的良好关系,这是破除历史长期两国之间存在的敌对局面的重要措施,他发出了布告,在西北边疆开展了多种合作,提倡友好与和平,双方关系急剧改善。
二、建立郡县制
其次,汉武帝建立了郡县制度,划分了西北边疆。
这个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将西北边疆的不同种族融合在一起,把他们的自治政府和种族身份统一起来,使他们向汉朝的统治十分忠诚。
郡县制度的建立,使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固,更加繁荣,也使得契丹国和辽国的募兵税等财务收入大量增加,为汉朝政府治理大西北边疆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三、处理西北边疆其他地区
此外,汉武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西北边疆的其他地区,比如拓跋家族在莽原地区的迁徙,他们将莽原地区开发成有汉
士居住的地区,使莽原地区变成汉朝的势力范围。
此外,汉武帝还在西北边疆建立了多种新的行政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为地区的安全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汉武帝的边疆政策造就了汉朝的繁荣昌盛,把汉朝带到了中国朝代的高峰。
他的政策对汉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中国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的边疆政策,是古代中国政治史上最伟大的政策之一,它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中国历史上各朝各国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制度

对西南、西藏的管辖
(1)秦朝:征服 越族 ,在西南地区设置了 象郡 、桂林、南海三郡。
(2)汉朝:分布着数十个语言不同、风俗各异的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有夜郎、 滇国等,当时统称“ 西南夷 ”。
汉武帝
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管理。
(3)唐朝:前期,在云南 洱海 一带生活着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最南边的南诏发展起来,建立政权。
南诏首领 皮罗阁 在唐玄宗 支持下统一 六诏 ,被封为“ 云南王
”。
(4)元朝:灭大理后,设立云南行省、四川行省。
并实行 土司制度。
(5)明朝:在西南地区沿用土司制度;永乐年间开始在贵州实行“ 改土归流”;并设置贵州布政使司。
(6)清朝: 康熙帝 平定“ 三藩之乱
”,推行改土归流; 雍正帝 时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 流官取代土司,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西汉时期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时期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时期,在政治上实行封建制度,经济上发展繁荣,文化上博大精深,是一个日益强大的强盛大国,它在这一时期也对西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发展和管理。
西汉时期,西汉建立了正式的外交政策,将西域的民族和国家归入西汉的统治专列,帝王设置西汉长安和西域两个中心,建立一个政治制度,模仿中国的政治格局:“地汉”,由隶属诸侯国组成,“宗汉”,西汉皇帝拥有政治领导权,“燕汉”,西汉向西域派出专官及其它人员维持治理,“交汉”,通过外交使西域的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以保持和发展对话与谈判,以及与东西方环境的接触。
西汉时期,西汉王朝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大政治活动,而且联合新疆,削弱汉朝分裂派的势力,促进了西方和现代化,使西域人民越来越团结,越来越信任汉朝政府,以及汉族文化,如汉字、宗教思想等等。
西汉时期,西汉在西域的管理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
实施货币统一、民法统一等政策,在大量民众中建立起汉族文化的传播,如宗教信仰、衣着华美、酿酒、饮食文化等等,以及西域文化的传播,如藏经、蒙古文等等,这些都为西汉时期的统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西汉不仅是一个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朝代,而且在对西域的探索、发展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对西域地区的管理,不但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当今各国政府建立国家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汉武帝对西域的控制与开发

汉武帝对西域的控制与开发汉朝时期,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西域丝路是古代世界上最繁荣的贸易路线之一。
汉武帝在位期间,优化了贸易环境,加强了政治管控,不断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并大力开发,这对于汉朝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和贸易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汉武帝对西域的掌控在汉武帝统治时期,统治西域地区的关键人物是边将军。
汉武帝通过将大量人员和军队驻扎在西域,确保了对西域地区的掌控。
在广泛视察西域地区后,汉武帝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统治西域,委派了专责西域事务的负责官员,建立了西域都护府,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西域事务的管理和处理能力。
此外,汉武帝还采取了很多其它措施来加强对西域的掌控和影响。
例如,设立凉州,选任边将军及大批内卫士来维护军事、政治秩序和治安稳定。
同时,汉武帝也采取宣传教育措施,传播中华文化和技术知识,努力增强西域地区人民对中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些措施加强了政府对西域地区生产力和资源的掌控,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二、汉武帝对西域的开发汉武帝时期,西域地区被开发利用的范围日趋扩大。
汉武帝通过向西域地区输送为数众多的工匠、技术和农耕设备等,带动了西域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力发展。
汉武帝还积极支持和鼓励商业贸易活动,对西域地区实行了宽松的税收政策,在贸易流通环节中减轻了商业贸易者的负担。
同时,汉武帝还积极引进和发展新的商业贸易项目,扩大了西域地区的贸易规模,加快了贸易路线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此外,在汉武帝的统治下,还开发和利用了西域地区的矿产资源和沙漠荒漠地带的特种农业资源,好比昆仑之玉、和田之玉、吐鲁番之葡萄、河西走廊之葡萄干、葡萄酒等等特产,使得汉朝的贸易活动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三、汉武帝对西域的影响汉武帝时期,由于汉朝对西域地区的掌控和开发,中国的传统文化、技术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得到了西域地区的认可和广泛传播。
汉武帝注重加强与西域地区的贸易往来,采取开放的贸易政策,赢得了西域地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并且大大促进了两地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这对汉朝影响力的扩大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东北
1.唐朝: 黑水都督府;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府
2.两宋: 契丹辽政权和女真金政权对东北的开发
3.元朝: 辽阳行省
4.清朝: 设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
云南
1.西汉: 汉武帝改滇为郡,赐滇王玉印
2.唐朝: 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两宋: 云南处于大理国统治
4.元朝: 在云南设省
5.清朝: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1726年雍正改土归流
西藏
1.唐朝: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加强唐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尺
带珠丹&金城公主;“长庆会盟”
2.元朝: 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西藏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3.明朝: 在西藏设乌斯藏都司,任用藏人担任各级官吏;建立僧官制
度,法王是最高僧官
4.清朝: 顺治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封五世班禅“班
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代达赖班禅都需经中央册封。
雍正设驻藏大臣,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加强
西北
1.西汉: 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 重设西域都护
3.唐朝: 在西突厥地区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4.元朝: 设岭北行省
5.清朝: 设乌里雅苏台和伊犁两个将军辖区
西南
1.秦朝: 设立桂林郡和象郡
2.西汉: 汉武帝设立郡县
3.三国: 诸葛亮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4.元朝: 在云南设行省
5.明清: 改革对西南少数民族统治的措施
台湾
1.元朝: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2.清朝: 1684年设立台湾府。
中国古代的边疆管理措施

中国古代的边疆管理措施
中国古代的边疆管理措施,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边疆管理是中国古代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维护邻国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本民族利益的有效措施。
古代中国边疆管理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构建边境检查站,以检查入境人员、物资,加强对外联系的管理;另一种是派遣军队,维护边境的稳定和安全,防范外部侵略。
在西汉时期,中国政府曾在西域等地建立边境检查站,以实现对外联系的管理。
在两汉时期,政府派遣边防军队,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维护边境的安全。
中国古代政府还采取一些其他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例如,它采取了建立沿边城邑、派遣官员赴边疆地区维护秩序的措施,以及设立节度使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中国古代的边疆管理措施,为维护国家安全、维护邻国关系、保护本民族利益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古代中国政府在边疆管理上所采取的措施,不仅保护了中国内部的秩序,也维护了边疆地区的安宁。
边疆管理措施,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今也仍然受到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第卷第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环仪摇
汉代对西南边疆的经营
高张掖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荣
甘肃张掖
关键词汉代西南夷边疆政策以其故俗
治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汉代经营西南边疆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汉代在西南边疆地区实行“以其故俗治的政策适应中央集权制统治的需要符合
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有
利于汉朝统治扶序的穗定和西南边疆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汉代边疆战略重点始终在北方和西北对西南边疆的经营规模和力度仍然是很有限的边远山区尤其如此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一一
“因因
卯
两汉时期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和发展对边疆地区的经营也进一步加收稿期一一作者简介高荣一男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汉代边疆政治历史中
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
一一强由于边疆地区民族成分复杂自然环境各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汉朝在边疆地区也实行了灵活变通的经营政策不仅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局面的巩固和发展也为以后历代王朝的边疆管理与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
鉴
汉朝西南边疆的拓
展
本文西南边疆的地域范围是指史记汉书所记的“西南夷地区即今云贵两省
及川西陇南一带早在先秦时期这一地区就与中原内地有较多联系秦时就曾修筑了从今四川宜宾到云南曲靖的五尺道”并设置郡县进行管理但秦朝仅历二世而亡其在该地的统治亦迅速瓦解
汉朝建国初期因历经战乱社会经济萧条残破政治上许多功臣大将心怀不满居功
自傲大有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之势为此汉高祖在采取措施恢复经济的同时又致力于铲除异姓诸侯王从其登基称帝到病死的年多时间里接连不断地对异姓诸侯王用兵除有意保留了实力较弱又与南越国相邻的长沙王以外其余个异姓诸侯王均被一一铲
除在这种形势下西汉王朝自然无暇也无力经营边疆地区史记律书云“高祖有夭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藩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僵武
一休息羁糜不备至于西南地区则尚未纳入西汉版图故史记》有“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徽①之说华阳国志蜀志》也称刘邦虽
王有巴蜀南中不宾也及至惠帝高后文景之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国力增强但北方匈奴侵扰日甚一日朝廷内部先是外戚势力与功臣元老集团斗争激烈继而地方同姓诸侯与中央政府矛盾日益尖锐因此西汉王朝除继续与匈奴和亲对北方和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移民实边入粟拜爵等防御措施外对西南地区仍然弃而未顾
汉武帝即位后经过汉初以来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空前强盛加之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仅使诸侯国失去了与中央抗衡的政治经济基础还沉重打出了地方豪强势力从而为汉朝大规模经营边疆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汉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就始于此时由于匈奴势力强大且直接威胁汉朝西北边疆甚至京师的安全因此汉朝边疆战略的重点仍然集中于北方和西北汉武帝两次经营西南夷或因攻伐南越或为沟通身毒大夏都是直接或间接为北夷匈奴服务的第一次经营西南夷始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年当时奉使南越的汉番阳令唐蒙闻知自群柯江顺流而下可直抵番禺今广州遂上书汉武帝认为汉朝从长沙豫章南
下“水道多绝难行如从样柯江浮船而下可出其不意实“制粤一奇也”汉武帝遂以唐蒙为郎中将出使夜郎夜郎及其旁小邑皆归附汉朝汉乃以其地属键为郡后蜀人司马相如又“言西夷工队榨可置郡汉武帝即于元光五年前年以相如为郎中将往谕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②至此汉朝统治始及于西南夷地区由于西
南夷
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史记西南夷列传②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西南夷传附汉多因贪汉增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①故在汉朝设郡置县后西南夷屡次反叛加之通西南夷道工程浩大人财物力耗费甚巨为专力事匈奴汉武帝诏令“罢西夷独
置南夷两县一都尉稍令键为自葆就
②
元狩元年前年出使西域归来的张赛上言在大夏时曾见到从身毒运去的蜀布和邓竹杖从蜀经身毒到大夏道便近有利无害汉武帝遂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
多批使者出使西南夷以通身毒前后历时年多均为昆明所阻由于当时汉朝新
得河西已取得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为进一步沟通西域扫清了道路因此汉武帝将边疆经营重点完全置于朔方以西至敦煌的西北地区于是设郡置县修城筑塞屯垦戍守开渠移民等工程一时并起对阻梗汉使的昆明置而毋论对广大的西南地区也未采取大规
模经营措施直到元鼎五年前年南越反叛汉征南夷兵击南越遭且兰君拒绝并聚众反叛杀汉使者及键为太守汉朝才回军诛杀了反叛的且兰邓君和榨侯于是冉珑
皆震恐请臣置吏汉分别在且兰地置样柯郡以邓都为越离郡榨都为沈黎郡冉陇为文山郡广汉西自马为武都郡元封二年前年汉又发兵击灭了数侵犯使者吏卒
的劳深史记》作劳漫靡莫滇王举国降汉汉于其地置益州郡③至此汉朝在西南夷地区共设置了键为祥柯等郡使西南边疆大部分地区都纳人了西汉统治范围此
后西南夷虽屡有反叛但汉朝基本上维持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后因王莽推行民族歧视政策贬钩盯王为侯三边蛮夷悉扰尽反④汉武帝以来对西南夷的统治遂告结束
东汉建立后益州样柯越禽等郡先后归附建武二十七年公元年哀牢王贤
栗等率种人余投附汉朝光武封贤栗等为郡长自是岁来朝贡⑤永平十二年公
元年哀牢王柳貌以万多口内属汉明帝于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并与益州西部都
尉所领县合为永昌郡于是整个西南夷地区全部归入汉朝版图班国东都赋盛称其
事云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莫不陆普水傈奔走而来宾遂绥哀牢开永昌春王三朝会同汉京”后汉书西南夷传赞亦称“稗建永昌同编亿兆足见其意义深远
汉朝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西南夷所居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或魅结耕田有
邑聚
君长以十数”或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无君长”⑥或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或寡畜生又无蚕桑或土地平原有稻田或土地刚卤不生谷粟麻寂唯以麦为资而宜畜牧”⑦为了对这些地区进行有效统治汉朝因地制宜采取了灵活变
通
的统
治政策史称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
①《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西南夷传》
③《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西南夷传》
③汉书西南夷传》④汉书西南夷传》⑤《后汉书西南夷列传⑥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西南夷传》
⑦《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毋赋税①以其故俗治正是汉代边疆管理政策的核心即在归附汉朝接受汉朝统治的前提下保持各部落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组织不变承认各部落首领和各级酋豪在本地区本部落内享有的地位和特权并利用他们管理部落民众为此汉朝统治者在包括西
南夷在内的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实行了郡县属国并行的双轨制统治方式即在将内地郡县制推行于边疆地区的同时还根据当地特点实行属国制属国即因其故俗”治②颜师古认为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日属国③属汉朝指其为汉朝统治下的地方政权因其故俗则表明其统治方式与内地有别不过西汉时的属国仅限于西北东汉时又在西南东北地区设置属国属国分郡离远县置之如郡差小用本郡名后稍有分县治民比郡④其地位与郡相当长官称属国都尉秩比千石其下有长史皿侯千人等均由中央任命东汉在西南边疆地区设有三属国键为属国广汉属国和蜀郡属国。汉朝中央政府根据各归附部落的人口多少力量强弱和影响大小等分别对其
首领和各级酋豪授予王侯君长等称号和印缓并赋予他们掌治其民的权力如汉武帝
就对虽为“小邑但始首善”后又“离西夷举国降”汉的滇王赐以王印使其复长其民”⑤夜郎王死后又封其三子为侯⑥史载西南夷大豪受汉朝封号者就有
夜郎王滇
王钩叮王工吓毅王夜郎侯漏卧侯破虏傍邑侯奉通邑君等光武二十七年公元年还封哀牢首领贤栗等为君长至于加赐印缓钱帛的“小豪”小君长则更多这些王侯君长地位世袭与一般郡县长吏有别西南地区的郡属国县长吏多由朝廷任命
内郡或他郡有治行威名或熟悉蛮夷情况者为之但也有“夷人首领任职太守县令者如建武十四年公元年越钱邓人长贵汉书西南夷传作任贵遣使上三年计夭子即援越揭太守印缓⑦汉武帝时夜郎王归汉“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⑧等均为
其例这实际上是承认他们在当地既有的地位和权力汉朝政府通过这种双轨制统治方式既将西南边疆地区纳入其封建统治的轨道又不损害当地酋豪的既得利益对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局面和稳定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开发边疆都具有积极意义以其故俗治反映到经济政策上就是毋赋税即根据各地实际对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免征或少征赋税如汉明帝时永昌太守郑纯与哀牢夷人约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解以为常赋⑨既为常赋说明并非完全免赋同时也意味着赋额在较长时
①《史记平
准书》
②史记骡骑列传汉书霍去病传
③《汉书武帝
汉注
④后汉书百官志五⑤《汉书西南夷传⑥《后汉书西南夷列传⑦《后汉书西南夷列传⑧汉书西南夷传》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