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调查研究
西南民族研究

西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学科。
西南地区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文化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因此对西南民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等地,这些地区共有25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涵盖了多个民族群体,如藏族、彝族、白族、苗族等。
这些民族在西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字,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民族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西南民族的社会制度多样,有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和渔猎民族等。
其中,藏族是著名的游牧民族,以养殖牦牛、织羊毛制品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彝族是农耕民族,以种植玉米和大麦为主要农作物;白族则以渔猎为生,善于制作棉布和堆绣。
在历史上,西南地区曾是多个古代国家的疆域。
例如,楚汉争霸时期,巴蜀地区属于楚国的版图;隋唐时期,西南地区成为唐朝的边疆,大力发展农耕和军事建设;明清时期,西南地区成为明清朝廷的边疆,经历了一系列的土地开发和民族融合的历程。
在文化方面,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元。
各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婚姻习俗、服饰风格等,且分布于不同的地域。
例如,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婚礼上会有独特的祭祀仪式;彝族信奉自然崇拜,婚礼有舞狮和祭祀仪式;白族信奉白教,婚礼上会有唱歌和跳舞。
在语言方面,西南地区的民族拥有各自独立的语言系统。
这些语言多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藏缅语系等语系,各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言差异。
例如,藏族使用藏文作为主要的书写文字,彝族使用彝文字,白族则没有自己的文字,主要使用汉字。
西南民族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通过研究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字,可以增进对西南民族的了解和尊重,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研究还可以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挖掘和运用少数民族的资源和文化特色,推动西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与认同问题研究述评与讨论

第一 , 市场 化程 度渐 深 。长期 以来 , 西南 边疆 部 分 区域甚 至 被 冠 之 以 “ 化 外 川 ”、 南蛮子 、 苗 疆 等 称 谓, 标 示其 被边 缘 化 的 同时 也 让 我们 看 到 了这 些 区 域在 一定 程度 上 的 落 后 与 闭塞 。但 辛 亥 革 命 以来 , 特别 是新 中国建 国后 , 地 处 西 南 的少数 民族 地 区也 伴 随着全 国政 治 、 经 济、 文化 的 发 展 而 逐 渐 发
色彩 的民族 文化 , 带 动 了这 些 区域 特别 是 一 些 原本
范围来说 , 上个世纪 中叶以来 , 伴随冷战结束和新的 科技革 命 的发展 , 全球 化 成 为 了当代 世 界 的一 个 重 要特征 , 它对民族传统文化逐步发生影 响并使之具 有 了新 的时代 特征 , 特别 是 在 政 治 、 经济 、 文 化 全 球
一
、
问题 背 景
高。
“ 文化如何大发展大繁荣” 已经成为 当下全社
会 热议 的一 个话 题 , 作 为统 一 的多 民族 国家 , 少 数 民 族 文化 发展 状况 对 中华文 化建 设和 繁荣具 有 重要 意
第二 , 对外 交 流 愈频 繁 。随着 全 球 化 的发 展 进 程 的加剧 、 市场 化 程度 的加 深 , 人与人、 地 区 与地 区
第3 l 卷 第 5期
湖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NO. 5 Vo 1 . 3 1
( 2 0 1 3年第 5期 )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与生活方式相关调查研究

n a t i o n,d u e t o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 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c u s t o ms a n d o t h e r f a c t o r s ,t h e i r p h y s — i c a l h e a l t h a n d l i f e s t y l e a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T h i s p a p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a n d c o mp a r a t i v e l y s t u d i e s t h e Yu n n a n Ha n,Yi , B a i ,Ha n i ,D a i , W A,Na x i s t u d e n t s e a t i n g h a b i t s , h e a l t h a t t i t u d e s a n d h e a l t h s t a t u s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 t we e n l i f e s t y l e a n d p h y s i c l a h e lt a h, i f n d s o u t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n a t i o n l a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p h y s i c a l a s p e c t s , p r o v i d e s t h e t h e o r y b a s i s f o r t h e s t u d e n t s ’p h y s i c a l h e lt a h . K e y wo r ds : mi n o r i t y ;p h y s i q u e ;e a t i n g h a b i t s ;h e lt a h a t t i t u d e
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局面。一方 面, 他们 进入高校 前基本上 没离开 过家 康 问题 的程 度较低 , 前 后矛 盾 的结 果 进 一 步验 证 了该 在选 择 化解 心理 健 康 问 庭, 对 父 母 的依 赖 程 度 过 高 , 自然 缺 乏 主动 人 际 交 流 群体 的 自我 意识 不清 。另 外 ,
、
的 问题
西南 边疆 是 我 国少 数 民族 聚 居地 , 所 在 高 校 中少 不 理想 民族 学 生 比例 很 大 , 以玉溪 师 范学 院为 例 , 截 至 来越高 , 大学生在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 的过程中, 当 2 0 1 3年 6月 , 据统 计 该 校 2 6个 少 数 民 族 ( 包 括 云 南 家长 和个 人 的期 望 值没有 达 到 既定 目标 时 , 其 自尊 心 2 5个世居 少数 民族 中的 2 3个 ) 大学 生 的 比例 占全 部 和好 胜 心 遭 受 打击 ; 如 果 没 有 合适 的心 理 调 适 策 略 , 学 生 总数 的 3 0 . 6 4 %; 本次 调查 发放 问卷 3 0 0份 , 回收 且 大 学生 自身对 社 会 的适 应 力 和抗 挫 力 偏低 , 将 引起 嫉 妒 心理 、 自卑 心 理应 运 而 生 , 有 效 问卷 2 9 2分 , 占问 卷 总 数 的 9 7 . 3 3 %, 涉 及 白族 、 或大 或小 的心理 冲突 , 彝族 、 傣族 、 纳西族 、 回族 、 哈 尼族、 藏族、 傈僳族 、 瑶 出现厌 学 、 退学 等现 象 。 ( 三 )自我 意识 不 清晰 族、 布朗族 、 苗族和蒙古族等 1 2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 民族 , 覆盖 1 7个本科 专业 的学 生 群 体 , 其 心 理 健 康 问 针对 玉溪 师范 学 院少数 民族 大 学 生 的调 查 显 示 , 题 主 要表 现如下 。 选择“ 经常 有 ” 心理 问题 和认 为现 在 的心理 状况 “ 不 健
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

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大都实行自由恋爱。
如果说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因浪漫的走婚而闻名,那么住在滇西北永胜县的他留人青年男女则有着更为神秘奇特的恋爱方式——串“青春棚”、“过七关”。
“他留”在他留人的语言中是外路人的意思,他留山原本叫红泥山,是昔日茶马古道上的军事要塞,马帮商队通过古驿道进出云南和四川。
他留人曾经在此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历史, 1856年的大理回民起义使繁荣的他留古城堡消失在战火中,但他留人独特的恋爱方式却完好保存下来。
“青春棚”内演绎了无数的罗曼蒂克史,是双系对偶婚姻制的缩影。
他留山位于六德乡,川缅公路丽攀线西北部,东经101°,北纬26°33',距永胜县城45公里,直距18.9公里。
有河谷区、半山区、山区,所属双河、云山、玉水三个村委会,史称他留河流域,总面积150平方千米,海拔1500米至2160米,呈温带大陆性气候至寒温带气候,近年来由于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
根据传说和坟林碑文记载,他留人于明初湖广调卫时迁居永胜,祖籍为湖南长沙府湘乡县、麻林县或江西吉安府,有的老人甚至能清楚地说出祖籍为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柳树庄大石洞三三村大水井。
他留人的先民于湖广调卫时进入永胜,开始居住在南华柳树塘一带,后需迁徙,便寻找居住地,现在从六德纳咱沿他留河至双河小米田的很多地名仍保留有祖先迁徙的痕迹。
云山和其南北的玉水村、双河村是他留人主要聚居地。
到1999年人口只有2000多,目前总人口有4500多,其中男性占45%。
玉水村委会下属人口有1228,其中女性598人,男性630人。
“苍山佩古泉,底楼飞四合”是他留古民居的主要特征。
他留古城在战火中毁灭,成片相连的院落群早已不复存在,现代的他留民居以单家独户的四合院为主。
时代巨变,但他留人却依旧保持了淳朴的民风和古老的传统。
“夜各阳”就是青春棚,是他留姑娘的父母在紧挨大门的右手边(避免打扰家里的长辈)为女儿搭建的一间房子(有几个女儿建几间),面积大概有七、八平方米,门大概有1.6—1.7米高,屋顶距离地面2米左右。
明朝的西南边疆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与文化影响

明朝的西南边疆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与文化影响明朝的西南边疆: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与文化影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王朝之一,在其辉煌的二百多年里,不仅统一了中原地区,还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
而西南边疆作为明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特殊,少数民族众多。
本文将探讨明朝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以及对其文化的影响。
一、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1. 赐姓统治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了一种叫做“赐姓统治”的方式。
具体而言,明朝会给予西南少数民族一个虚构的中原姓氏,使其成为中原社会的一部分。
这样的做法既增强了中央政权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力,也有利于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融合。
2. 军事屏障为了巩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明朝还在边疆地区设立了军事屏障。
这些屏障一方面可以抵御外敌入侵,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边界的作用。
明朝通过设立军事屏障的方式,保障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二、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1. 语言文字统一明朝通过推广中原汉族的语言文字,使其渗透到西南少数民族中。
这不仅方便了政权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管理,还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明朝的统治下,汉语成为了西南边疆地区的共同语言。
2. 农业技术传播明朝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向西南边疆地区传播。
这些农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同时,农业技术的传播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繁荣。
3. 建筑艺术影响明朝在边疆地区修筑了许多壮丽宏伟的建筑,如明皇宫、明城墙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明朝的统治力量,也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
在明朝的影响下,西南边疆地区的建筑艺术逐渐融合了汉族的风格,形成独特而又多元的建筑文化。
4. 教育体系建立明朝通过在西南边疆地区建立教育机构,将中原地区的教育文化传播到边疆地区。
这不仅提高了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素养,也促进了他们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
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推动各个民族共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推动少数民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调查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少数民族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一项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少数民族的问卷,涵盖了教育、就业、文化传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然后,我们选择了若干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了实地访谈,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以了解历史背景和政策措施。
三、调查结果1. 教育问题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机会上存在一定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缺乏本民族语言教育的机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同时加强本民族语言教育,促进文化传承。
2. 就业问题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少数民族人员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3. 文化传承问题调查表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和挑战。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衰退。
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建议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鼓励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乡村社会治理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乡村社会治理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交相辉映,这也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指我国西南部地区的边疆地区,这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
这里的气候条件也各异,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有的地方干旱少雨。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人们生活的方式和文化传统也呈现出多样性。
这里还居住着多个民族群体,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习俗等。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多民族、多文化特点,这也为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地区矛盾较为突出。
在这里,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积淀和文化差异,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
特别是在资源分配、宗教信仰等方面,常常会引发矛盾,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基层治理组织薄弱。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加上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导致这里的基层治理组织建设相对滞后,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应对乡村社会治理问题。
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一些地方存在着人们信用观念淡薄的情况,甚至存在信用失信行为。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给乡村社会治理增添了不少难度。
4.生活环境和民生问题突出。
在一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环境差、民生问题突出,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1.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应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提高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能力,减少民族矛盾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研究 一、陶云逵的云南少数民族研究 《西南部族之鸡骨卜》、《几个云南土著的 现代地理分布及其人口估计》、《云南土著 民族研究之过去与未来》、《大寨黑夷之宗 族与图腾制》、《云南怒山上之傈僳人》、 《云南碧罗雪山之黑傈僳族》、《俅江纪 程》、《云南摆夷族在历史上及现代与政府 之关系》、《西南边区社会绪言》、《车里 摆夷之生命环》、《车里摆夷情书汉译》等。
二、吴泽霖的贵州苗族、云南么些人研究 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1939年春开始,历时 8个月,《安顺县苗夷调查报告书》、《炉山 县苗夷调查报告书》、《定番县苗夷调查报 告书》等。 1942年受聘于西南联大,《么些人的婚丧习 俗》、《么些人的社会组织与宗教信仰等》 等。 三、江应樑的傣族研究 《摆夷的生活文化》、《摆夷的经济生活》
课堂讨论选题: 1、谈谈罗常培在联大时期的少数民族语言研 究。 2、谈谈林耀华在联大时期的凉山调查。
后作业选题: 1、试述联大时期江应樑的傣族研究。 2、试评李有义《云南汉夷杂居区经济》的价 值。
第五章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调查研究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一、罗常培的研究 《云南之语言》、《贡山俅语初探》、《昆 明话和国语的异同》以及与邢庆兰合作的 《莲花摆夷语文初探》等。
二、邢公畹的研究 傣语研究 三、高华年的研究 《昆明黑彝语研究》、《昆明核桃箐村土语 研究》、《黑夷语中汉语借词研究》等。
四、林耀华的凉山调查 五、胡庆均的苗族研究 《呈贡基层权力结构》和《四川叙永苗族 调查报告》
第三节 边疆经济地理研究 一、黎国彬的摆夷经济地理研究 《红河上游摆夷地理的调查》、《车里佛海 茶叶与各部族经济关系的调查》
二、张印堂的云南经济地理研究 《云南边疆种族地理》、《云南经济地理》、 《滇缅铁路沿线经济地理》、《云南掸族之 特征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滇西经济地 理》等。 三、李有义的《云南汉夷杂居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