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后探究作业的思考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后探究作业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在小学阶段,学生对

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很多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必须课前去准备或课后去延伸。课后探究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检阅手段。学生认真完成课后探究作业,有助于巩固和消化课上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学习形成技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

在学校的一次教研活动上,我对组内科学教师进行调查:小学科

学课后探究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结果令大家很尴尬,我们布置的科学课后探究作业,有时只有极少数学生去完成,有时连一个学生去完成也没有。为什么我们的科学课教学会出现:课上是轰轰烈烈,课后研究是冷冷清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在其后的时间里,我在教学过程中试着注意思考、实践这些问题,并借鉴了一些科学教师的做法,认为学生课后科学探究参与率低有以下原因:

一、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课后科学探究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目前,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我们的学生课后自主进行科学探究

的时间少得可怜,许多学生几乎为零。那么,是否我们的学生不喜欢

或不愿意科学探究呢?国内最新的一项小学生的课外兴趣调查表明:男生中喜欢课外玩弄科技类玩具或实验的占总数的88%,爱读科普类书刊的占总数的68%,女生中喜欢课外玩弄科技类玩具或实验的占总数的53%,爱读科普类书刊的占总数的62%。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并非真正的不喜欢科学性的探究活动。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当前一个县城学校的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早上6:00起床,学校规定学生到校的时间为7:30左右,而大多数学生都在7:00左右已到校,早读课文或打扫卫生,早上放学时间为11:40,中午1:00到校,1:30上课,这段时间,学生除吃饭外,还要来回赶路,下午4:00左右放晚学,回家后还要完成两小时左右的语、数作业,吃好晚饭,做完作业后极大多数学生选择看电视直到睡觉,当然也有的学生做完作业已是深夜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还哪来的时间进行课外科学探究呢?

二、思想上不够重视

1、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由于教师、家长受长期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重书本知识,忽视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锻炼,导致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较差,视野狭窄,创新意识缺乏,同时由于教学模式较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足。

2、偏科意识的影响。记得我在教学观察小动物时,有一个后续探究活动是观察蚂蚁回家,在反馈时,有部分学生反映了家长制止他们观察活动的情况。对这个结果,我们不能排除嫌蚂蚁脏意识的影响,

但是在家长心中,语数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科学的课外探究极易受到家长排斥。

3、行为流于形式。科学课上,很多老师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外再去研究一下。”但这只是老师随口甩出的一句话,老师对后续探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现在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没有在学生心中生成任务或是兴趣,没有促使学生形成课外探究的行为习惯,只是给学生一个参与课外探究的提醒,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行为,学生现有的只是短暂的动机,学生的回答也只是对老师尊严的附和。也正是教师的随意性导致学生行为的无目的性,使课外探究成为了一句空话。

在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的困扰下,我们科学课后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困惑,我深入研究,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

一、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我们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的考量,毕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探究的实践者,设计出与他们实际能力相符的活动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1、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的问题。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个创设的情境中,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针对某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解决问题。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充分激

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学习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做“踩自己影子头部”的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预测能否踩得到自己影子的头部,学

生认为只要伸长脚就能踩得到,而早上影子的头部离自己比较远,因而按正常伸脚去踩是不可能踩到的。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预测是不正确的,这时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理解到同时同地物体的高度与影子成正比,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有的站到墙边,影子投影在墙上,抬脚就可以踩到;有的蹲下来伸脚就可以踩到。通过预测与实践的对比,学生理解了影子是由太阳的照射产生的,太阳的高度不同,影子的长短也不同,学生在预测与实践的对比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并由此重新制定出合理的实践计划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要考虑各种因素外,还要根据实践情况不断调整计划才能获得成功。

2、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

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前,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上完了《冷与热》这一单元后,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还想在课后研究的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多少温度的水洗澡比较合适?一杯开水边凉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比较稳定地变化?白天的时候几点钟最热?一杯冷水变成开水倒地膨胀

了多少?南极现在的温度怎么样?……对于这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显然前三个是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但根据现有条件,后两个问题学生要完成是相当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研究的问题,以达到真正在课外探究中提高能力的效果。

二、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刚开始进行课后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可以依托的协助者。

1、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

引导学生课外探究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搭好脚手架,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少的题目,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活动。

2、帮助学生制定好课外探究的具体计划

每次探究活动,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在课堂上,有教师的指导,每次计划都较详细、合理。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开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某同学在刚上科学课时,课外观察大树,他只是到大树边,自认为是仔仔细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