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初三数学中考函数综合题试题汇编及答案

历年初三数学中考函数综合题试题汇编及答案
历年初三数学中考函数综合题试题汇编及答案

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函数综合题

1. 如图,已知点A (tan α,0),B (tan β,0)在x 轴正半轴上,点A 在点B 的左边,α、β 是以线段AB 为 斜边、顶点C 在x 轴上方的Rt △ABC 的两个锐角.

(1)若二次函数y =-x 2

2

5

kx +(2+2k -k 2)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求它的解析式; (2)点C 在(1)中求出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吗?请说明理由. 解:(1)∵ α,β是Rt △ABC 的两个锐角,

∴ tan α·tan β=1.tan α>0,tan β>0. 由题知tan α,tan β是方程 x 2

2

5

kx -(2+2k -k 2)=0的两个根, ∴ tanx ·tan β=(2=2k -k 2

)=k 2

-2k -2,∴ k 2

-2k -2=1.

解得,k =3或k =-1. 而tan α+tan β=-

2

5

k >0, ∴ k <0.∴ k =3应舍去,k =-1. 故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

2

5

x -1. (2)不在. 过C 作CD ⊥AB 于D . 令y =0,得-x 2

+2

5

x -1=0, 解得x 1=

21

,x 2=2. ∴ A (21,0),B (2,0),AB =2

3

∴ tan α=21,tan β=2.设CD =m .则有CD =AD ·tan α=2

1

AD .

∴ AD =2CD .

又CD =BD ·tan β=2BD ,

∴ BD =21

CD . ∴ 2m +21m =23

∴ m =53.∴ AD =56

∴ C (1017,5

3

).

当x =10

17

时,y =259≠53

∴ 点C 不在(1)中求出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2.已知抛物线2

y x kx b =++经过点(23)(10)P Q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顶点为N ,与y 轴交点为A .求sin AON ∠的值. (3)设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M ,求四边形OANM

解:(1)解方程组01342k b

k b =-+??-=++?

得23

k b =-??

=-?,2

23y x x ∴=--.

(2)顶点(1

4)sin N ON AON -==,,∠ (3)在2

23y x x =--中,令0x =得3y =-,(03)A ∴-,, 令0y =得1x =-或3,(30)M ∴,.

S 四边形3

67.52

OAN ONM S S =+=

+=△△(面积单位)

3.如图9,抛物线y=ax 2

+8ax+12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抛物线上另有一点C 在第一象限,满足∠ ACB 为直角,且恰使△OCA ∽△OBC. (1) 求线段OC 的长.

(2) 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 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BCP 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1)32;(2)343

3

8332-+-=x x y ;(3)4个点:

)0,4(),0,0(),0,326)(0,326(+-

4.已知函数y=

x

2

和y=kx+l(k≠O). (1)若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a),求a 和k 的值; (2)当k 取何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总有公共点?

解;(1) ∵两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a),∴??

???

+==

112k a a ∴??

?==12k a (2)将y =

x

2

代人y=kx+l ,消去y .得kx 2

+x 一2=0.

∵k≠O,∴要使得两函数的图象总有公共点,只要△≥0即可. ∵△=1+8k , ∴1+8k≥0,解得k≥一8

1

∴k≥一8

1

且k≠0.

5.已知如图,矩形OABC 的长3OC=1,将△AOC 沿AC 翻折得△APC 。

(1)填空:∠PCB=____度,P 点坐标为( , );

(2)若P ,A 两点在抛物线y=-3

4 x 2+bx+c 上,求b ,c 的值,

并说明点C 在此抛物线上;

(3)在(2)中的抛物线CP 段(不包括C ,P 点)上,是否存在

一点M ,使得四边形MCAP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及此时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0,(

23,2

3

); (2)∵点P (

23,23),A (3,0)在抛物线上,故 -34×43

+b ×23 +c=23,-3

4×3+b ×3 +c=0, ∴b=3,c=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

4x 2

+3x+1,C 点坐标为(0,1). ∵

-3

4×02

+3×0+1=1,

∴ 点C 在此抛物上.

6.如图,二资助函数c bx x y ++=2

的图象经过点M (1,—2)、N (—1,6).

(1)求二次函数c bx x y ++=2

的关系式.

(2)把Rt △ABC 放在坐标系内,其中∠CAB = 90°,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BC = 5。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C 落在抛物线上时,求△ABC 平移的距离.

解:(1)∵M (1,-2),N (-1,6)在二次函数y = x 2

+bx+c 的图象上,

∴??

?=+--=++.61,21c b c b 解得???=-=.

1,

4c b

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 x 2

-4x+1.

(2)Rt △ABC 中,AB = 3,BC = 5,∴AC = 4,

,034,14422=--+-=x x x x

解得.722

12

164±=+±=

x

∵A (1,0),∴点C 落在抛物线上时,△ABC 向右平移71+个单位.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函数62

1

,+-

==x y x y 的图象交于点A 。动点P 从点O 开始沿OA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作PQ ∥x 轴交直线BC 于点Q ,以PQ 为一边向下作正方形PQMN ,设它与△OA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求点A 的坐标.

(2)试求出点P 在线段OA 上运动时,S 与运动时间t (秒)的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S 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出t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4)若点P 经过点A 后继续按原方向、原速度运动,当正方形PQMN 与△OAB 重叠部分面积最大时,运动时间t 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解:(1)由??

?

??+-==,621

,

x y x y 可得???==.4,4y x ∴A (4,4)。

(2)点P 在y = x 上,OP = t ,

则点P 坐标为).2

2,22(

t t 点Q 的纵坐标为

t 22,并且点Q 在62

1

+-=x y 上。 ∴

t x x t 212,62

1

22-=+-=, 即点Q 坐标为)2

2

,

212(t t -。 t PQ 2

2

312-

=。 当t t 2

2

22312=-

时,23=t 。 当时230

≤<t , .262

3)22312(222t t t t S +-=-=

当点P 到达A 点时,24=t ,

当242

3<t<时, 2

)2

2312(t S -

=

1442362

92

+-=

t t 。 (3)有最大值,最大值应在230

≤<t 中, ,12)22(2

3

12)824(232623222+--=++--=+-=t t t t t S

当22=t 时,S 的最大值为12.

(4)212≥t .

8.已知一次函数y=3+m(O

(1)直线AC 的解析式为________,直线l '的解析式为________ (可以含m);

(2)如图,l 、l '分别与△ABC 的两边交于E 、F 、G 、H ,当m 在其范围内变化时,判断四边形EFGH 中有哪些量不随m 的变化而变化?并简要说明理由;

(3)将(2)中四边形EFGH 的面积记为S ,试求m 与S 的关系式,并求S 的变化范围; (4)若m=1,当△ABC 分别沿直线y=x 与y=3x 平移时,判断△ABC 介于直线l ,l '之间部分的面积是否改变?若不变请指出来.若改变请写出面积变化的范围.(不必说明理由)

解: (1)y=x 3 +2 y=x 3-m

(2)不变的量有:

①四边形四个内角度数不变, 理由略;

②梯形EFGH 中位线长度不变(或EF+GH 不变),理由略. (3)S=

m 334 0

3

3

4 (4)沿y=x 3平移时,面积不变;沿y=x 平移时,面积改变,设其面积为S ',则

0

3

3

5 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线段OA 、OB 的长(0A

是方程x 2

-18x+72=0的两个根,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OC 上,OD=2CD . (1)求点C 的坐标;

(2)求直线AD 的解析式; (3)P 是直线AD 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以0、A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OA=6,OB=12 ,

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OC=AC. 作CE ⊥x 轴于点E .

∴ OE=12OA=3,CE=1

2

OB=6.

∴ 点C 的坐标为(3,6).

(2)作DF ⊥x 轴于点F

△OFD∽△OEC,OD OC =2

3,于是可求得OF=2,DF=4.

∴ 点D 的坐标为(2,4).

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kx+b .

把A(6,0),D(2,4)代人得60

24k b k b +=??+=?

解得1

6

k b =-??

=?,

∴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x+6 . (3)存在.

Q 1(-32,32); Q 2(32,-32); Q 3(3,-3) ;

Q 4(6,6) .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0,2),B (4,0),设P 、Q 分别是线段AB 、OB 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 向点B 运动,点Q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B 向点O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点P 的坐标; (2)当t 为何值时,△OPQ 为直角三角形?

(3)在什么条件下,以Rt △OPQ 的三个顶点能确定一条对称轴平行于y 轴的抛物线?选择一种情况,求出所确定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作PM ⊥y 轴,PN ⊥x 轴.∵OA =3,OB =4,∴AB =5.

∵PM ∥x 轴,∴

PM AP OB AB =.∴345PM t =.∴PM =12

5t . ∵PN ∥y 轴,∴PN PB OA AB =.∴5335PN t -=

.∴PN =3-9

5

t .

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函数与几何综合 含解析

函数与几何综合专题 解答题 1.已知抛物线y=ax2+bx+c(b<0)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1)若抛物线与x轴的公共点坐标为(2,0),求a、c满足的关系式; (2)设A为抛物线上的一定点,直线l:y=kx+1﹣k与抛物线交于点B、C,直线BD垂直于直线y=﹣1,垂足为点D.当k=0时,直线l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在y轴上,且△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①求点A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证明:对于每个给定的实数k,都有A、D、C三点共线.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与y轴交于点A,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在抛物线上. (1)求点B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 (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3)已知点P(,﹣),Q(2,2).若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x,其顶点为A. (1)写出这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A的坐标,并说明它的变化情况; (2)我们把一条抛物线上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叫做这条抛物线的“不动点”. ①试求抛物线y=x2﹣2x的“不动点”的坐标; ②平移抛物线y=x2﹣2x,使所得新抛物线的顶点B是该抛物线的“不动点”,其对称轴与x轴交 于点C,且四边形OABC是梯形,求新抛物线的表达式.

4.已知抛物线y=x2﹣bx+c(b,c为常数,b>0)经过点A(﹣1,0),点M(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 (Ⅰ)当b=2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Ⅱ)点D(b,y D)在抛物线上,当AM=AD,m=5时,求b的值; (Ⅲ)点Q(b+,y Q)在抛物线上,当AM+2QM的最小值为时,求b的值. 5.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5经过A(﹣5,0),B(﹣4,﹣3)两点,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顶点为D,连结CD.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P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设点P的横坐标为t. ①当点P在直线BC的下方运动时,求△PBC的面积的最大值; ②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BCD?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6.将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1放置,直角顶点C与坐标原点重合,直角边AC、BC分别与x轴和y轴重合,其中∠ABC=30°.将此三角板沿y轴向下平移,当点B平移到原点O时运动停止.设平移的距离为m,平移过程中三角板落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积为s,s关于m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与m轴相交于点P(,0),与s轴相交于点Q. (1)试确定三角板ABC的面积; (2)求平移前AB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3)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Q点的坐标.

初三数学《几何计算训练题》

F 初三数学《几何计算训练题》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0°的余角等于 。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 。 3、△ABC 中,∠A ,∠ B 均为锐角,且有2|tan 2sin 0B A -+=(,则△AB C 是: 。 (填什么三角形) 4、钟表的轴心到分针针端的长为5cm ,那么经过40分钟,分针针 端转过的弧长是: 。 5、如上图,AC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延长AB 到E ,使AE = AC , 为一边作菱 形AEFC ,若菱形的面积为29,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 二、解答题: 6、有一个角是60°的直角三角形,求它的面积Y 与斜边X 的函数关系是式。(6分) 7、某公园中央地上有一个大理石球,小明想测量球的半径,于是找了两块厚10cm 的砖塞在球的两侧(如图所示),他量了下两砖之间的距离刚好是60cm ,聪明的你也能算出这个大石球的半径了吗?请你建立一个用于求大理石球的几何模型,并写出你的计算过程。(6分)

C 8、已知:如图,在△ABC 中,∠C=90,D 是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E ,tanB=2 1,AE=7,求DE 的长。(6分) 9、如图,小岛A 在港口P 的南偏西?45方向,距离港口100海里处,甲船从A 出发,沿AP 方向以10海里/时的速度驶向港口,乙船从港口P 出发,沿南偏东?60方向以20海里/时的速度驶离港口。现两船同时出发,出发后几小时乙船在甲船的正东方向?(结果保留根号)(6分)

10、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已知A (0,6),D (-8,0). (1)求点C 的坐标; (2)设菱形AB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E ,求经过点E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8分) 1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AC ⊥,45B ∠=o ,AD =BC =DC 的长.(8分) 12、已知在Rt△ABC 中,∠C=90°,A D 是∠BAC 的角平分线,以AB 上一点O 为圆心,AD 为弦作⊙O. A B C D 10题图

初三数学函数专题综合复习题

函数综合复习训练题 一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部分 7.如图,已知一次函数1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C AB x ,⊥轴于点B , AOB △的面积为1,则AC 的长为 (保留根号) . 8如图,A 、B 是函数2 y x =的图象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两点, BC ∥x 轴,AC ∥y 轴,△ABC 的面积记为S ,则( ) A . 2S = B . 4S = C .24S << D .4S > 9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3 y x =上的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 若1S =阴影,则12S S += . 10如图,直线y=mx 与双曲线y=x k 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M ⊥x 轴, 垂足为M ,连结BM,若ABM S ?=2,则k 的值是( ) A .2 B 、m-2 C 、m D 、4 11.将直线y x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a ,如图3,直线a 与反比例函数 ()1 0y x x = >的图像相交于A ,与x 轴相交于B ,则22OA OB -= y O x A C B x y A B O 1S 2S B A O y x a O B x y C A

图5 12.从2、3、4、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 p q p q ≠ 和,构成函数2 y px y x q =-=+ 和,并使这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在直线2 x=的右侧,则这样的有序数对() p q ,共有()A.12对B.6对C.5对D.3对 15.已知, A、B、C、D、E是反比例函数 16 y x =(x>0)图象上五个整数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分别以这些点向横轴或纵轴作垂线段,由垂线段所在的正方形边长为半径作四分之一圆周的两条弧,组成如图5所示的五个橄榄形(阴影部分),则这五个橄榄形的面积总和是(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 \ 16如图7所示,P1(x1,y1)、P2(x2,y2),……P n(x n,y n) 在函数y= x 9 (x>0)的图象上,△OP1A1,△P2A1A2,△P3A2A3……△P n A n-1A 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OA1,A1A2 ,……A n-1A n,都在x轴上,则y1+y2+…+y n= 。 17(10分)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0) k≠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 m y m x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 (1)根据图象,分别写出点A、B的坐标; (2)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18(09)如图,点P的坐标为(2, 2 3 ),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A,交双曲线 x k y=(x>0) 1 B A O x y 1

中考数学中二次函数压轴题分类总结

中考数学中二次函数压 轴题分类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二次函数的压轴题分类复习 一、抛物线关于三角形面积问题 例题 二次函数k m x y ++=2)(的图象,其顶点坐标为M(1,4-). (1)求出图象与x 轴的交点A ,B 的坐标; (2)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 ,使MAB PAB S S ??=4 5 ,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1(<+=b b x y 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b 的取值范围. 练习: 1.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2,2),点B 的坐标为(6,6),抛物线经过A 、O 、B 三点,线段AB 交y 轴与点E . (1)求点E 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3)点F 为线段O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 、B 重合),直线EF 与抛物线交与M 、N 两点(点N 在y 轴右侧),连结ON 、BN ,当点F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求?BON 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 出此时点N 的坐标; 2. 如图,已知抛物线42 12++-=x x y 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 (1)求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设),(y x P (0>x )是直线x y =上的一点,Q 是OP 的中点(O 是原点),以PQ 为对角线作 正方形PEQF .若正方形PEQF 与直线AB 有公共点,求x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记正方形PEQF 与△OAB 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S 的最大值. y x O B N A M E F B y

初三数学函数综合题型及解题方法讲解

二次函数综合题型精讲精练 题型一: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2,﹣4),O (0,0),B (2,0)三点. (1)求抛物线y=ax 2+bx+c 的解析式; (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OM 的最小值. 解析:(1)把A (﹣2,﹣4),O (0,0),B (2,0)三点的坐标代入y=ax 2+bx+c 中,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a=﹣,b=1,c=0 所以解析式为y=﹣x 2+x . (2)由y=﹣x 2+x=﹣(x ﹣1)2+,可得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并且对称轴垂直平分线段OB ∴OM=BM ∴OM+AM=BM+AM 连接AB 交直线x=1于M 点,则此时OM+AM 最小 过点A 作AN ⊥x 轴于点N , 在Rt △ABN 中,AB== =4 , 因此OM+AM 最小值为 . 方法提炼:已知一条直线上一动点M 和直线同侧两个固定点A 、B ,求AM+BM 最小值的问题,我们只需做出点A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A ’,将点B 与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M ,那么A ’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同理,我们也可以做出点B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B ’,将点A 与B ’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那么A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应用的定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A B B M 或者 M A ’ B ’ 例2:已知抛物线1 C 的函数解析式为23(0)y ax bx a b =+-<,若抛物线1C 经过点 (0,3)-,方程230ax bx a +-=的两根为1x ,2x ,且124x x -=。 (1)求抛物线1C 的顶点坐标. (2)已知实数0x >,请证明:1 x x +≥2,并说明x 为何值时才会有12x x +=.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练习题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练习题 1.在△ABC中,∠C=90°,AC=BC,点D在射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将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连接BE. (1)如图1,点D在BC边上. ①依题意补全图1; ②作DF⊥BC交AB于点F,若AC=8,DF=3,求BE的长; (2)如图2,点D在BC边的延长线上,用等式表示线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 图1图2

B A C 2. 已知:Rt △A ′BC ′和 Rt △ABC 重合,∠A ′C ′B =∠ACB =90°,∠BA ′C ′=∠BAC =30°,现将Rt △A ′BC ′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60°≤α≤90°),设旋转过程中射线C ′C 和线段AA ′相交于点D ,连接BD . (1)当α=60°时,A ’B 过点C ,如图1所示,判断BD 和A ′A 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必证明; (2)当α=90°时,在图2中依题意补全图形,并猜想(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必证明; (3)如图3,对旋转角α(60°<α<90°),猜想(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已知线段BC =2,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是点D ,点E 为射线CA 上一点,且ED =BD ,连接DE ,BE .

(1) 依题意补全图1,并证明:△BDE 为等边三角形; (2) 若∠ACB =45°,点C 关于直线BD 的对称点为点F ,连接FD 、FB .将△CD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α度(0°<α<360°)得到△''C DE ,点E 的对应点为E ′,点C 的对应点为点C ′. ①如图2,当α=30°时,连接'BC .证明:EF ='BC ; ②如图3,点M 为DC 中点,点P 为线段'' C E 上的任意一点,试探究:在此旋转过程中,线段PM 长度的取值范围? 4.(1)如图1 ,在四边形ABCD 中,AB=BC ,∠ABC =80°,∠A +∠C =180°,点M 是AD 边上一点,把射线BM 绕点B 顺时针旋转40°,与CD 边交于点N ,请你补全图形,求MN ,AM ,CN 的数量关系; 图1 图2 图3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测试附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中,每题3分,共24分) 1.(3分)与抛物线y=﹣x2+3x﹣5的形状大小开口方向相同,只有位置不同的抛物线是() .C D 2 22 2 5.(3分)直角坐标平面上将二次函数y=﹣2(x﹣1)2﹣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则其 2 7.(3分)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bc,b2﹣4ac,2a+b,a+b+c这四个式子中,值为正数的有() 8.(3分)(2008?长春)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y=2kx2﹣x+k2的图象大致为()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9.(10分)已知抛物线y=x2+4x+3,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它的开口向_________,对称轴是直线___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___; (2)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为_________. 10.(6分)抛物线y=ax2+bx+c(a≠0)过第二、三、四象限,则a_________0,b_________0,c_________ 0. 11.(4分)抛物线y=6(x+1)2﹣2可由抛物线y=6x2﹣2向_________平移_________个单位得到. 12.(2分)顶点为(﹣2,﹣5)且过点(1,﹣14)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13.(2分)对称轴是y轴且过点A(1,3)、点B(﹣2,﹣6)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14.(2分)抛物线y=﹣2x2+4x+1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度是_________. 15.(2分)抛物线y=x2+(m﹣2)x+(m2﹣4)的顶点在原点,则m=_________. 16.(2分)已知抛物线y=﹣x2﹣2x+m的顶点在x轴上方,则m_________. 17.(2分)已知二次函数y=(m﹣1)x2+2mx+3m﹣2,则当m=_________时,其最大值为0. 18.(4分)二次函数y=ax2+bx+c的值永远为负值的条件是a_________0,b2﹣4ac_________0. 19.(8分)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1,0)、点B(3,0)和点C (0,﹣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2)当自变量x_________时,两函数的函数值都随x增大而增大; (3)当自变量_________时,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值; (4)当自变量x_________时,两函数的函数值的积小于0. 20.(2分)已知抛物线y=ax2+2x+c与x轴的交点都在原点的右侧,则点M(a,c)在第_________象限. 21.(4分)已知抛物线y=x2+bx+c与y轴交于点A,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B、C两点,且BC=2,S△ABC=3,那么b=_________.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 面积类 1.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3,0)、C(0,3)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M是线段BC上的点(不与B,C重合),过M作MN∥y轴交抛物线于N,若点M的横坐标为m,请用m的代数式表示MN的长. (3)在(2)的条件下,连接NB、NC,是否存在m,使△BN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答: 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则: a(0+1)(0﹣3)=3,a=﹣1; ∴抛物线的解析式:y=﹣(x+1)(x﹣3)=﹣x2+2x+3. (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 , 解得;

故直线BC的解析式:y=﹣x+3. 已知点M的横坐标为m,MN∥y,则M(m,﹣m+3)、N(m,﹣m2+2m+3); ∴故MN=﹣m2+2m+3﹣(﹣m+3)=﹣m2+3m(0<m<3). (3)如图; ∵S△BNC=S△MNC+S△MNB=MN(OD+DB)=MN?OB, ∴S△BNC=(﹣m2+3m)?3=﹣(m﹣)2+(0<m<3); ∴当m=时,△BN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2.如图,抛物线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已知B点坐标为(4,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试探究△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位置,并求出圆心坐标; (3)若点M是线段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求△MBC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点的坐标. 解答:

解:(1)将B(4,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得: 0=16a﹣×4﹣2,即: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 (2)由(1)的函数解析式可求得:A(﹣1,0)、C(0,﹣2); ∴OA=1,OC=2,OB=4, 即:OC2=OA?OB,又:OC⊥AB, ∴△OAC∽△OCB,得:∠OCA=∠OBC; ∴∠ACB=∠OCA+∠OCB=∠OBC+∠OCB=90°, ∴△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ABC外接圆的直径; 所以该外接圆的圆心为AB的中点,且坐标为:(,0). (3)已求得:B(4,0)、C(0,﹣2),可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 设直线l∥BC,则该直线的解析式可表示为:y=x+b,当直线l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可列方程:x+b=x2﹣x﹣2,即:x2﹣2x﹣2﹣b=0,且△=0; ∴4﹣4×(﹣2﹣b)=0,即b=﹣4; ∴直线l:y=x﹣4. 所以点M即直线l和抛物线的唯一交点,有: ,解得:即M(2,﹣3). 过M点作MN⊥x轴于N, S△BMC=S梯形OCMN+S△MNB﹣S△OCB=×2×(2+3)+×2×3﹣×2×4=4.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题人教版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 1.如图,一次函数b kx y +=与反比例函数 x y 4 = 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横坐标为1, 又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0,3-C .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B 的坐标. 2.已知一次函数y=(1-2x )m+x+3图像不经过第四象限,且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减小而减小。 (1)求m 的取值范围; (2)又如果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原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2,2), 点B 、C 在x 轴上,BC =8,AB=AC ,直线AC 与y 轴相交于点D . (1)求点C 、D 的坐标; (2)求图象经过B 、D 、A 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及它的顶点坐标. 4.如图四,已知二次函数 2 23y ax ax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其顶点为D ,直线DC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又tan 1OBC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DC 的函数关系式; (2)求ABC △的面积. ( 图四)

5.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3,1),将线段OA 绕着点O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OB . (1)求点B 的坐标; (2)求过A 、B 、O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B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λ的对称点为C ,求△ABC 的面积。 6.如图,双曲线x y 5 = 在第一象限的一支上有一点C (1,5),过点C 的直线)0(>+-=k b kx y 与x 轴交于点A (a ,0)、与y 轴交于点B . (1)求点A 的横坐标a 与k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该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另一交点D 的横坐标是9时,求△COD 的面积. 7.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点A (-1,a )(a 为常数)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 ',经过点A 、A '的抛物线2y ax bx c =++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2.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该抛物线的顶点为点P ,点B 为)1m ,(,且3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doc

如图 8,在Rt ABC中,CAB 90,AC 3 , AB 4 ,点 P 是边 AB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作PQ AB 交BC于点E,截取 PQ AP ,联结 AQ ,线段 AQ 交BC于点D,设 AP x ,DQ y .【2013徐汇】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 分) (2)如图 9,联结CQ,当CDQ和ADB相似时,求x的值;( 5 分) (3)当以点C为圆心,CQ为半径的⊙C和以点B为圆心,BQ为半径的⊙B相交的另一个交点在边 AB 上时,求 AP 的长.( 5 分) C Q D E A P B (图 8) C Q D E A (图 9) P B C A B (备用图) 【2013 奉贤】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8,点C在半径OA上(点C与点O、A不重合),过点 C作 AB的垂线交⊙ O于点 D,联结 OD,过点 B 作 OD的平行线交⊙ O于点 E、交射 线CD于点 F. (1)若 ⌒ ED BE⌒ ,求∠ F 的度数; (2)设CO x, EF y,写出y 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设点 C 关于直线 OD 的对称点为 P ,若△ 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 OC 的长. 第 25 题 【 2013 长宁】△ ABC 和△ DEF 的顶点 A 与 D 重合,已知∠ B = 90 . ,∠ BAC = 30 . , BC=6,∠ FDE = 90 , DF=DE=4. (1)如图①, EF 与边 、 分别交于点 ,且 . 设 DF a ,在射线 上取 AC AB G 、H FG=EH DF 一点 P ,记: DP xa ,联结 CP. 设△ DPC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 出定义域; (2)在( 1)的条件下,求当 x 为何值时 PC // AB ; ( 3)如图②,先将△ DEF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使点 E 恰好落在 AC 边上,在保持 DE 边与 AC 边完 全重合的条件下, 使△ DEF 沿着 AC 方向移动 . 当△ 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 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图① 图② 【 2013 嘉定】已知 AP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C 是半圆 O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点 A 、P 重合),联结 AC ,以直线 AC 为对称轴翻折 AO ,将点 O 的对称点记为 O 1 ,射线 AO 1 交半圆 O 于 点 B ,联结 OC . (1)如图 8,求证: AB ∥ OC ; (2)如图 9,当点 B 与点 O 1 重合时,求证: AB CB ;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有答案)中考数学压轴题必做(经典)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题目背景
07 年课改后,最后一题普遍为抛物线和几何结合(主要是与三角形结合)的 代数几何综合题,计算量较大。几何题可能想很久都不能动笔,而代数题则可以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就让很多考生能够拿到一些步骤分。因此,课改之后,武 汉市数学中考最后一题相对来说要比以前简单不少,而这也符合教育部要求给学 生减轻负担的主旨,因此也会继续下去。要做好这最后一题,主要是要在有限的 时间里面找到的简便的计算方法。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加强本身的观察力,二 是需要在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好的算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最后就是培养计算的耐 心,做到计算又快又准。
题型分析
题目分析及对考生要求 (1)第一问通常为求点坐标、解析式:本小问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待定系 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属于送分题。 (2)第二问为代数几何综合题,题型不固定。解题偏代数,要求学生能够熟练 掌握函数的平移,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计算能力,能够把题 目中所给的几何信息进行转化,得到相应的点坐标,再进行相应的代数计算。 (3)第三问为几何代数综合,题型不固定。解题偏几何,要求学生能够对题目 所给条件进行转化,合理设参数,将点坐标转化为相应的线段长,再根据题目条 件合理构造相似、全等,或者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将这些线段与题目构建起联系, 再进行相应计算求解,此处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本小问综合性较强。
在我们解题时,往往有一些几何条件,我们直接在坐标系中话不是很好用, 这时我们需要对它进行相应的条件转化,变成方便我们使用的条件,以下为两种 常见的条件转化思想。 1、遇到面积条件:a.不规则图形先进行分割,变成规则的图形面积;b.在第一 步变化后仍不是很好使用时,根据同底等高,或者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 一性质,将面积进行转化;c.当面积转化为一边与坐标轴平行时,以这条边为底, 根据面积公式转化为线段条件。 2、遇到角度条件:找到所有与这些角相等的角,以这些角为基础构造相似、全 等或者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转化为线段条件。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综合
【例1】. (2012 武汉中考)如图 1,点 A 为抛物线 C1:y= x2﹣2 的顶点,点 B 的坐标为(1,
0)直线 AB 交抛物线 C1 于另一点 C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题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题专题 1. 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y 4 与反比例函数x 的图像交于 A 、B 两点,其中y 点A的横坐标为1,又一次函数y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 B 的坐标. kx b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C3,0 . A C O x B 2. 已知一次函数y=(1-2x)m+x+3 图像不经过第四象限,且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减小而减小。(1)求m 的取值范围; (2)又如果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4.5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y 2 1 -1 O -1 1 2 x 图 2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原点,已知点 A 的坐标为(2,2),点B、C 在x 轴上,BC=8,AB=AC ,直线 y 1 / 22 D A

° AC 与 y 轴相交于点 D . ( 1)求点 C 、D 的坐标; ( 2)求图象经过 B 、D 、 A 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及它的顶点坐标. 4. 如图四, 已知二次函数 y ax 2 2ax 3 的图像与 x 轴交于点 A ,点 B ,与 y 轴交于点 C ,其顶点为 D ,直线 DC 的函数关系式为 y kx b ,又 tan OBC 1. y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 DC 的函数关系式; D ( 2)求 △ ABC 的面积. C ( 图 四 ) A O B x 5. 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是( -3, 1),将线段 OA 绕着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 OB. y 2 / 22 A

x

(1)求点B 的坐标;(2) 求过A、B、O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设点B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求△ABC 的面积。 y 6.如图,双曲线0)、与y 轴交于点5 x 在第一象限的一支上有一点 B. C(1,5),过点C 的直线y kx b( k 0) 与x 轴交于点A(a, (1) 求点A 的横坐标 a 与k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当该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另一交点 D 的横坐标是9 时,求△COD 的面积. y B C D O A x 第 6 题 3 / 22

武汉市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专题汇编

武汉市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专题汇编(2) 1、(2013?绍兴)矩形ABCD 中,AB=4,AD=3,P ,Q 是对角线BD 上不重合的两点,点P 关于直线AD ,AB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E 、F ,点Q 关于直线BC 、CD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G 、H .若由点E 、F 、G 、H 构成的四边形恰好为菱形,求PQ 的长。 2、(2013陕西压轴题)问题探究 (1)请在图①中作出两条直线,使它们将圆面四等分; (2)如图②,M 是正方形ABCD 内一定点,请在图②中作出两条直线(要求其中一条直线必须过点M ),使它们将正方形ABCD 的面积四等分,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CD=BC ,点P 是AD 的中点,如果AB=a ,CD=b ,且a b ,那么在边BC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PQ 所在直线将四边形ABCD 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求出BQ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图① 图② A B C D M B 图③ A C D P (第25题图)

3、(2013?温州压轴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6,0),B (0.8),点C 的坐标为(0,m ),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点D 为x 轴上的一动点,连接CD ,DE ,以CD ,DE 为边作?CDEF . (1)当0<m <8时,求CE 的长(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2)当m=3时,是否存在点D ,使?CDEF 的顶点F 恰好落在y 轴上?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若存在唯一的位置,使得?CDEF 为矩形,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 的值. 4、(13年北京)在△ABC 中,AB=AC ,∠BAC=α(?<

初三中考数学函数综合题汇总

初三中考数学函数综合 题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初三中考函数综合题汇总 1、抛物线bx ax y +=2(0≠a )经过点)4 9 1(,A ,对称轴是直线2=x ,顶点是D ,与x 轴正半轴的 交点为点B . (1)求抛物线bx ax y +=2(0≠a )的解析式和顶点D 的坐标; (2)过点D 作y 轴的垂线交y 轴于点C ,点M 在射线BO 上,当以DC 为直径的⊙N 和以MB 为半径的⊙M 相切时,求点M 的坐标. 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mx x y 22+-=的图像经过点B (1,2),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 ,点B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过点B 作直线BM ⊥x 轴垂足为点M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直线BM 上有点P (1, 2 3 ),联结CP 和CA ,判断直线CP 与直线C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以A 、C 、P 、E 角梯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E 3、如图,直线AB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O 是坐标原点,A (-3,0)且sin ∠ABO=5 3 ,抛物 线y =ax 2+bx +c 经过A 、B 、C 三点,C (-1,0). (1)求直线AB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 (2,0),在直线AB 上有点P ,使得△ABO 和△ADP 相似,求出点P 的坐标; 第24题

3 (3)在(2)的条件下,以A 为圆心,AP 长为半径画⊙A ,再以D 判断⊙A 和⊙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7),抛物线c bx x y ++=221(1)求该抛物线顶点P 的坐标; (2)求CAP ∠tan 的值; (3)设Q 是(1)中所求出的抛物线的一个动点,点Q 的横坐标为t , 当点Q 在第四象限时,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QAC 的面积. 5、以点P 为圆心PO 长为半径作圆交x 轴交于点A 、O 两点,过点A 作直线AC 交y 轴于点C ,与圆 P 交于点B ,5 3 sin = ∠CAO (1) 求点C 的坐标;(2) 若点D 是弧AB 的中点,求经过A 、D 、O 三点的抛物线)0(2≠++=a c bx ax y 的解析式;(3) 若直线)0(≠+=k b kx y 经过点)0,2(M ,当直线 )0(≠+=k b kx y 与圆P 相交时,求 b 的取值范围. 图

2018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集锦(50道含解析)

1.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ax2+x+c(a≠0)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x轴交于点B、C,点C坐标为(8,0),连接AB、AC. (1)请直接写出二次函数y=ax2+x+c的表达式; (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点N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请写出此时点N的坐标; (4)如图2,若点N在线段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过点N作NM∥AC,交AB于点M,当△AMN面积最大时,求此时点N的坐标. 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M,N,给出如下定义:P为图形M上任意一点,Q为图形N上任意一点,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N间的“闭距离“,记作d(M,N). 已知点A(﹣2,6),B(﹣2,﹣2),C(6,﹣2). (1)求d(点O,△ABC); (2)记函数y=kx(﹣1≤x≤1,k≠0)的图象为图形G.若d(G,△ABC)=1,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 (3)⊙T的圆心为T(t,0),半径为1.若d(⊙T,△ABC)=1,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抛物线y=﹣x2+4x上,且横坐标为1,点B与点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直线AB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点E的坐标为(1,1). (1)求线段AB的长; (2)点P为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 H,点F为y轴上一点,当△PBE的面积最大时,求PH+HF+FO的最小值;

(3)在(2)中,PH+HF+FO取得最小值时,将△CFH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后得到△CF′H′,过点F'作CF′的垂线与直线AB交于点Q,点R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S,使以点D,Q,R,S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S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抛物线y=ax2+6x+c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直线y=x﹣5经过点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A的直线交直线BC于点M. ①当AM⊥BC时,过抛物线上一动点P(不与点B,C重合),作直线AM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Q,若以点A,M,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的横坐标; ②连接AC,当直线AM与直线BC的夹角等于∠ACB的2倍时,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

(完整)初三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 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 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初中数学函数练习题大集合

(1)下列函数,① 1)2(=+y x ②. 11+= x y ③21x y = ④.x y 21-=⑤2x y =-⑥13y x = ;其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2)函数22)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2 D .2或-2 (3)如果y 是m 的反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4)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5)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正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6)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经过(—2,5 n ), 求(1)n 的值;(2)判断点B (24 ,)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7)已知函数12y y y =-,其中1y 与x 成正比例, 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1;x =3 时,y =5.求:(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2时,y 的值. (8)若反比例函数22)12(--=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 A 、 -1或1; B 、小于12 的任意实数; C 、-1; D、不能确定 (9)已知0k >,函数y kx k =+和函数k y x =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10)、如图,正比例函数(0)y kx k =>与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相交于 A 、C 过点A 作⊥x 轴于点B ,连结.则Δ的面积等于( ) A .1 B .2 C .4 D .随k 的取值改变而改变. 11、已知函数12y y y =-,其中1x y 与成正比例,22x y -与1,1;3, 5.2,.x y x y x y =====时当时求当时的值 12、(8分)已知,正比例函数y ax =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反比例函数y x = 在每一象限内y x 随的增大而减小,一次函数24y x k a k =-++过点()2,4-. (1)求a 的值. (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x x x x A B C D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函数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函数含 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函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 )象限. A.一 B.二 C.三 D.四 2.线段EF 是由线段PQ 平移得到的,点P (﹣1,4)的对应点为E (4,7),则点Q (﹣3,1)的对应点F 的坐标为( ) A .(﹣8,﹣2) B .(﹣2,﹣2) C .(2,4) D .(﹣6,﹣1) 3.函数1 x y x =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1x ≠- C .0x > D .x ≥0且1x ≠- 4. 若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则 的值是( ) B.-2 D. -1

5. 对于一次函数24y x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 B .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 C .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0,4) D .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2y x =-的图象 6. 对于函数x y 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 B. 图像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 当x >0时,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x <0时,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 7. 关于抛物线2(1)2y 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顶点坐标为(1,2-) B .对称轴是直线1x = C .开口方向向上 D .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8. 设点()11,y x A 和()22,y x B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象上的两个点,当1x <2x <0时,1y <2y ,则一次函数k x y +-=2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 点 P (a ,a -3)在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M (-2,1)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11.一次函数62+=x y 的图象与x 的交点坐标是 . 12.反比函数k y x =的图象经过点(2,-1),则k 的值为 . 13.将抛物线23y x =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那么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14.小明放学后步行回家,如果他离家的路程s (米)与步行时间(t 分钟)的函数图象如图,他步行回家的平均速度是 米/分钟. 15.如图,已知A 点是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上一点,AB y ⊥轴于 B ,且ABO △的面积为3,则k 的值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