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师范生与两年制师范生学业效能感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制师范生与两年制师范生学业效能感比较研究
摘要:师范专科学生包括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专科学生和高中起点的两年制专科学生。

他们在学业效能感上有没有差异,为什么会有差异。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年级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探讨了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师范生学业效能感学业成就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010-01
1 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未来的引路人,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为社会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教育来说,责任重大。

自我效能感,又称自我效能,是反映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它对个体的思想、动机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

学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信心和信念。

另外,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自我效能感是人们成功完成某一活动的关键。

大量的研究证明,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以往对自我效能感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

因此,本研究拟对五年制师范生和两年制师范生自我效能感在年级、性别、专业及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师范
生在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并为师范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五年制、两年制大专学生为被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了725名大专生。

其中五年制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两年制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

最后回收有效问卷708份,有效率为97.7%。

本研究采用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和周宗奎参考pintrich和de groot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学习能力的判断和自信;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

每个维度有11道题,共22道题。

该量表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crobacha系数为0.7941,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为0.6162,总量表为0.8171。

3 调查结果
3.1 学业效能感发展的年级差异
为了考察师范专科学生学业效能发展是否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作一元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师范专科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发展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p<0.001)。

并且两年制师范专科学生的学业效能要明显高于五年制师范专科学生的学业效能。

3.2 高低学业成就学生在学业效能各维度上的差异
按分数的高低,取前33%的学生构成高学业成就组,取后33%的学生构成低学业成就组。

为了了解高低成绩组学生的学业效能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分别作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高低学业成就在一般自我效能、学业效能、准教师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

4 原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师范专科学生的学业效能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

高中起点的学生学业效能感显著高于初中起点的学生,并且发展呈上升趋势。

这一点可以说明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基本成熟,学习主要是自律的。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们普遍反映高中起点的这部分学生的课好上,学生愿意听,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氛围浓厚。

而五年制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动机较低。

因为五年制学生大部分是不能考取高中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家长觉得让孩子过早地流入社会会很难管,送到学校混个文凭还可一举两得,因此,好多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

而高中起点的学生经过三年高中的严格教育,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

师范专科学校生源质量较差是目前教师们普遍担忧的问题。

5 教育建议
5.1 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科学合理的管理学生
无论从教学上,还是从管理上,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人员,都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要首先在观念上就把学生定了性,如认为学生基础差,素质低等等。

教师和管理人员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
是有能力的,其次进行人性化管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学生各方面的自信心。

经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一定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合格的毕业生。

5.2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信心
本研究结果表明,学业效能对学业成就有显著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从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两方面入手,综合提高学生的效能感水平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有自信,效能感高的主动的学习者。

5.3 抓住培养关键期,重点进行教育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学业效能在二、三年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因此,二、三年级是教育的重点,也是关键期。

所以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注重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

同时,注重长远的动机与近期的、具体的动机相结合。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便激发进一步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4 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验是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

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的情景中去。

反复的失败则会削弱自我效
能感。

如果学生通过多次成功已经建立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那么,偶尔的失败不会对其自我效能感产生多大的影响。

所以,多创造一些获得学习或生活中的成功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5 加强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要加强师范专科学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正确估价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保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郭俊彬.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6):81-83.
[2] 潘乐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05(3):108-110.
[3] 刘以榕,申艳娥.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现状[j].教学与管理,2005(9):5-7.
[4] 张鼎昆,方俐,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1):11,39-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