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琴小学教育专业自考本科论文

朱雅琴小学教育专业自考本科论文
朱雅琴小学教育专业自考本科论文

朱雅琴小学教育专业自

考本科论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 姓名: 朱雅琴题目: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指导教师:

成长的意义

专业:小学教育联系电话:

地址:长沙市长沙县星沙邮编:410100

长沙师范学院QQ 号: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

2

3

3

3

3

4

5

6

7

7

8

9

10

11

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一致 (12)

八、结束语 (12)

13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作者:朱雅琴

摘要:长期以来,在中国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人而异。父母、祖父母等长辈,对于家庭教育的认识受很多综合因素的影响。好的家庭教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不重视家庭教育,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不仅得不到改正,且对于学习,生活等的热情得不到好的培养。可见,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青春期教育专家张振芬也曾表示:家庭教育会成为未来教育的潮流。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观、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到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按

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这是搜狗百科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简而言之,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从孩子出生到老,贯穿其一生,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是人一生中影响最深刻的教育。在中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简称“3M”,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心理健康、安全适应、基本沟通等组成;“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人格人生、处世修养、个人价值观等组成;“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品质、综合素质、自主专长、自我价值实现等组成。

中国青年教育专家赵雨林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三道发展教育理论,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使家长可以清晰有条理、科学有序地依照三道标准来对孩子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家庭教育理论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学术基础和框架。

(二)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1]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高尚事业,就应该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家庭教育也应当强调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重视人、爱护人,发展和提升人的精神贯穿于整个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它注重于开发孩子的潜能,重视孩子自身

价值及其实现。它并不一味强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在不违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让其自由健康的成长!

2、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它更注重人的完整性,全面性发展,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国民教育理念。在微观上表现为: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专业性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和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家长不仅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应该重视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让孩子的学习涉猎面更广。

3、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转化,以及其内化为良好素质的能力。传统教育重视知识传递,轻实践,重视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对于家庭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导致部分家长眼里只有分数,邻里间的谈话也只是攀比孩子的学习成绩等。这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有深刻的影响。

4、创新性理念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都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智力竞争,可见,创新的重要作用。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应该立足于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和中国的教育国情,从长远出发,科学的培养孩子,造就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孩子拥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5、开放型理念

当今是个空前开放、自由、前卫的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传统的教育方式被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取而代之,其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教育目标等都有改变和提升,教育的内容也不断丰富,一切有利于学习的资源,不论是世界的,民族的,还是物质精神的,亦或是现实虚拟的都是我们获得教育资源的方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采取多元的教育方式或是手段,拥有开放型的家庭教育理念。

此外,也存在不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如只重孩子分数成绩的唯分数主义的家长,他们身上体现的家庭教育理念是不正确的,过多的在乎试卷上的分数,而不在生活中切实的体会孩子的快乐,孩子快乐的能力比其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家长会强迫孩子去实现自己当初未能实现的梦想,让孩子变成了梦想实现器,因此对孩子的未来影响不可估量。

(三)实施家庭教育的原因(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场所,也是孩子出生首先接触到的地方。家庭是孩子的情感寄托,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受着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的实施是有必要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互动教育,平等的前提下是家长可以指引孩子的教育,孩子也可以纠正家长的错误,两者可以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且让孩子更具自信,拥有更宽广、更乐观的心态。相比于出生在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孩子,接受了良好家庭教育的这些孩子至少在心理上更具优势,从内而发的气质,在后天培养也是非常难的。

家庭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的外向表现,同时也是家庭成员之间团结或是散乱的体现。一个幸福的家庭,必然有个持家、明理的好女人和负责、有事业心的男人,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但是这么一个有追求的家庭,对于孩子家庭教育也不会忽视,他们会从小熏陶、培养,在无意间学习的元素会贯穿于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能力,更有了快乐的能力。苏联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样的道理,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他们总能找出各种推卸孩子教育责任的借口。最终,家庭的幸与不幸,还是取决于家长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家庭教育的社会性,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所以,实施家庭教育意义重大。

二、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因素

(一)父母的文化修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直接影响了孩子成长与学习。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影响因素。家庭的其他很多因素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首先父母的职业决定了其文化修养的高低,而职业又决定着家庭收入,进而又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了其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以及对于孩子的期望水平等。马克思也曾说过:“孩子的发展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二)家庭关系状况(家庭情感氛围)

良好家庭关系状况是靠全家人共同努力维系的,但主要由夫妻关系决定。因为就现在的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来自核心家庭,父母的关系对其影响较大。一个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融洽,夫妻双方都更有精力和热情去教育孩子,那么这个家庭的情感氛围是十分温暖和融洽的。反之,夫妻关系紧张,甚至有闹离婚,天天在家吵闹,导致父母无暇顾及孩子,更无心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时还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选择更亲近一方,而疏远另一方。在这样的家庭情感氛围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更容易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等不良情绪情感,同时也会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在今后与人相处会极其敏感。家庭情感氛围与家庭经济有关系,但不完全取决于金钱,生活中很多事例证明穷人的孩子更

刻苦,家庭关系更为牢固,在这种家庭情感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具有更坚强的意志与追求成功的愿望。

(三)家长自身行为[2]

家长的自身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中家长不良的行为和语言也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说谎不诚实,孩子也会受家长的影响,觉得说谎没有不对,是一件正常的事。如果家长总是食言,长期以往,孩子对于家长的信任度会降低,也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自己的要求,应该做到以下标准:立言,要表里如一;立行,要步调一致;立德,荫蔽后人;立人,堂堂正正。

(四)家庭基本经济条件

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家庭基本经济条件作为影响小学生成长的因素之一,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家庭生活条件优越,那么成长在这个家庭的孩子,至少在衣食住行方面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会给孩子购买大量的学习资料和辅助学习的工具器材,在闲暇时期,会带孩子出去旅行观光,扩宽视野、增长见闻,让孩子体验社会。不过,这种富裕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父母给予孩子的东西太多,孩子可能不会珍惜,然而有些孩子会和他人攀比等;另一方面,父母必须有选择的给孩子购买教育辅导资料,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辅资料,让孩子做适当的题目,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此外,孩子自己安排的时间越来越少,每个星期周一到周五在学校正常学习,晚上回家还要参加补习班,周末则是参加各类的培训班。孩子的技能可能相比于以前的孩子会增加很多,但是这些孩子真正

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却少的可怜,锻炼身体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作为大人,我们应该反省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要,还是孩子的快乐能力重要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隔辈教育[3]

当下,很多农村的家长去城里打工维持生计,自然孩子就留给父辈照看。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为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数量很多,他们普遍过于溺爱、娇惯孩子,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的不到好的培养,更有甚者,到最后管不住孩子,只能放任自流,使得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2、重成绩、轻道德

在农村的家庭教育中,往往会犯一个很普遍性的错误,太过于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孩子的性格,道德品质的养成。大量农村家庭都存在这样的传统思想,希望自己的儿女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不要像自己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农村家庭对于孩子的全部希望都在于,孩子能考上一所理想大学,过上好日子。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怎么都行。因为学习好就会有出息,学习好就会光宗耀祖,跟邻里间谈论孩子时会觉得特别有面子。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对小学生而言十分不利。

(二)城市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理性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严重扭曲。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家庭的未来,在城市家庭中,许多独生子女享受着全家人的宠爱,同时也肩负着全家的期望。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才,不惜花大量的时间、财力、精力在孩子身上。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们设计好了成长轨迹,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理想道路一步步发展。据调查,“希望孩子能上大学”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占93%,“希望孩子能读到博士”的占25%。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能拿高分,有更多的特长。因此,会给孩子报很多的补习班。一旦孩子表现不好,家长就会一味地斥责,甚至加以体罚。

2、缺乏合理的教育内容[4]

家庭教育内容失衡表现为以下几点:(1)重视孩子的营养,却忽视孩子的身体锻炼;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庭的饮食也逐渐变好,家长注重孩子的饮食营养,但孩子却很少锻炼,现在出现肥胖症的儿童越来越多。(2)重视物质生活,却忽视精神生活;城市家庭对于孩子的物质要求是全力满足的,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而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强制性的学习,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限制和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导致孩子人格塑造的畸形化和心智发展的狭隘化。[5]家长通常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幸福、快乐与否的问题。(3)重视智力开发,文化学习,却忽视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当今城市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品德培养的现象严重。

3、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可分为五种:(1)娇惯溺爱型。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2)过度保护型。对孩子时时刻刻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扼杀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交际能力等。(3)过度期盼型。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过多,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原本的能力限度,易使孩子形成扭曲的人格,有时可能会作出极端的反抗行为。(4)自由放纵型。这种任孩子自由发展,放任不管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散漫、懒惰、任性、放肆等不良品性。(5)严厉惩罚型。父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因此,家庭教育方式是粗暴蛮横的,这样会使得孩子的抵抗情绪更高涨,有的孩子会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有的孩子会忍气吞声,性格孤僻等。在城市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急需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加以改进,用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四、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一)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指导孩子全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不能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而轻视其他教育,不能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长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科学的指导,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靠父母营造的,父母等长辈之间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融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温馨的。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生活,很多能力都在不

知不觉中养成,孩子成长充满朝气和阳光,身心都能更健康的成长。(三)家长要加强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及时的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通过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学校和老师与家长之间互相了解,使得三者对于孩子的教育相辅相成,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四)为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极大的,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在生活中父母应注重每个细节,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在工作之余,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才能在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做孩子生活、学习上的后备力量。

五、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也应该更为重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应是身体上的茁壮成长和心理上的健全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依靠家庭教育。小学生成长在家庭中,幼稚的心灵应该受到家庭的呵护,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家长也应该配合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两者间互相沟通交流,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为了我们爱的人更好的成长。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一)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平等的。

父母应该尊重小学生的选择权,发言权和参与权,让孩子有自己的隐

私。据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创造力强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淘气,有自己的主见。父母之间如朋友般,平等的交流,关系会更密切,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有利,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

家长给孩子适度的自由,是尊重孩子的体现,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不要时刻唠叨着孩子,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对孩子造成了束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自我发展能力。有时候,适当的放手,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飞翔,可能会比我们强迫他们来的更有效。(三)拒绝比较,正视孩子间的差距。

孩子间存在着不同的天性,因此孩子与孩子间存在个体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家长应该正视孩子间的这些差异。不要盲目的与比自己孩子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家长在对比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批评挖苦,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家长应该怀有一颗理智的心看待孩子的不足,并怀耐心的去教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在最近网瘾少年越来越多,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孩子本身和父母等长辈共同的责任,在小学阶段,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如果父母了解计算机网络,同时又重视对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那么出现网瘾少年的几率会降低。显然,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四)适当的鼓励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不应该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赞美。尤其在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适时适度的表扬孩子,是对于孩子的鼓励和肯定,会增强孩子的自

信心。

六、科学的教育观与原则

黄宗羲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可见,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必须的,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也是必要的。科学的教育观在以上有提及,此处不做赘述。科学的教育原则如下:

1、任何时候都对孩子满怀希望;

2、经常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让孩子感到在家里很快乐;

3、经常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不要泼冷水;

4、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

5、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6、不对孩子说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的坏话;

7、能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8、不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

9、当别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时,不护短;

10、正确面对孩子的“为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

12、每天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3、每天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14、鼓励孩子主动做事,即使失败了,也认为是值得的;

15、孩子有话对你说时,不管你有多忙也要耐心倾听;

16、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17、批评孩子时,允许孩子辩解和反驳;

18、不对孩子说:“就你笨”之类的话;

19、一般不强迫孩子,给孩子自己选择和判断的机会;

20、对孩子许诺的事,说到做到;

21、欢迎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

22、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

23、在家里,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24、给孩子买玩具不宜过多和过于高档;

25、不要动不动就恐吓孩子;

26、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

27、家里有大事,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

28、孩子犯错时,不要与孩子算陈年老账;

29、不要纵容孩子的攀比心理;

30、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是放任自流。[6]

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一致

家庭教育是一种潜在、隐形、以熏陶感染为主的情感教育,其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小学生在生活中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等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参与并努力实践,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实践的舞台,才能让孩子更茁壮的成长。

八、结束语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应该是整个家庭,整个社会和学校高度关注的事业。三者的密切配合,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才能确保孩子教育的连续性。家庭教育的实施,也为孩子的成长护航。最后,用一句名言结尾:以家庭教育为圆心,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半径,才能共同画出世界上最美的圆——我们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搜狐教育网2010.1.

[2]家庭教育中专制与民主研究.学术杂志网

[3]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探究.钱述才.学术杂志网

[4]浅谈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李艳超.2012.6.

[5]浅谈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朱秋莲.[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3);70-72.

[6]家庭教育.陈鹤琴.

本科毕业论文(小学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读的培养 作者 指导教师 摘要: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由于本然状态下的生活只能以直觉的形式存贮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就决定了阅读的过程是文本的言语形式与主体的直觉经验之间进行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的过程。课文中包含的生活底蕴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人们在解读课文的言语时,无需把这些生活底蕴都找到。阅读主体只需找到其中的一种生活底蕴,并获得直觉经验,就能领会课文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其效果就越好。读书的形式最好是个人诵读或默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积极。 Language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culture of the students’ read Abstract:The process of reading is to read the main body through a specific mental activity,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ds of the text Inherent life in your own mind. Inherent state of life can only be stored in the form of intuition in people's memories. This determines the reading process is the intuitive experience of the verbal form of text, with the main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hoices, similar to the match, similar to the activation process.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living heritage is rich and varied, however, in interpreting the words of the text, do not need these living heritage have found.Read the main only to find a living heritage, and intuitive experience,and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 So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should allow students to directly face the text, fully to read. Should be good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reading the field of the main emotional, enable them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ad, to read intently, happily read. Students to study actively the higher harvest more, the effect is better. In the form of reading is the best personal reading or silent reading. Should allow students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erience, some perception and thinking in a proactive way of thinking and emotional activities. Key words:Reading, Ability, Interesting, Positive.

有关本科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有关本科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小学教育作用与教育反思 摘要: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小学教育都非常的重要,其是学前教育的过渡阶段。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身体和心理等条件最好的发展阶段便是在小学时期。因此,学生的一生都会受其的影响,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阶段从这小学就必须开始。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时机存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一切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尽可能的在这个阶段将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够提高。文章将围绕小学教育在当今时代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对现状反思后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当今时代;小学教育;作用;教育反思 一、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思想品质的初步形成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解决,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因此,学生形成思想品质的时期主要是在小学教育的时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由此,教师在这个阶段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

教师需要提前将一些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在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的听老师的话,也就会自觉的遵守这些制度。 (二)奠定了知识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一直提倡的教育政策,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在整个高年级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在小学教育阶段处于上风,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其最为基础性的阶段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生存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于小学时代积累的知识来奠定基础。如: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到大量的英语单词,并在现代化的小学教学中,教学条件的提升,教学资金雄厚的学校都会聘请有外教,这样学生从小学就能够积累丰富的英语单词和良好的口语能力。自然科学能够提起小学生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知识的求知欲。 (三)形成自身都有的个性 闪光点隐藏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特质的不同闪光点自然不一样,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将这些闪光点发现,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启发,使得独有的特性能够在学生身上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和意识的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时期,无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认知能力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他们对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目录 容摘要 (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6.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6)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 (7)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7)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7)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7)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7)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7)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7)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7)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8)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8)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8)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 (9)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

2018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论文选题说明 该选题表是某重点大学多名在校教师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总结,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写作论文。 另外,在论文写作、格式规范以及论文答辩等等方面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回复我私信,我会定时地登陆文库给予回复! 论文参考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论文辅导老师扣扣五衣衣七久吧七久叁

20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论文辅导老师扣扣:五衣衣七久吧七久叁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放飞语文课堂开辟求知天地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篇一】 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 智慧;人格;幸福; 小学教育 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双手灵活、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探究的智慧。手所掌握的或正在学习的技能越高超,儿童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和事物之间的规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明显。 (一)劳动与智慧的结合是智力情感的首要源泉 学习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于干活时思考和思考时干活。我们学习的绝大部分来自做事、创造,以及靠双手去感知。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相连,对手的刺激就是对脑的刺激,削弱动手的能力也会削弱大脑活动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种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洞察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劳动中的创造是激发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 (二)通过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 依靠学生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能有效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我们学校会组织"巧手折趣""水果拼盘""开心农场"等活动,把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到一个劳动集体当中,互相帮助,完成一个需要创造性的、有挑战的劳动项目。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才能,发现自己的爱好。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千方百计让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那些天赋还没有显著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有一次做放学做值日,一个孩子竟然不知道怎么将一个垃圾袋从一卷垃圾袋上扯下来。哭笑不得的我只能耐下心来,让他仔细观察两个垃圾袋连接处的虚线,告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令狐采学 论文题目: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风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实践表明,正确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和有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要建设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培养骨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发扬民主作风。 关键词:优秀班风建设奋斗目标 目录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4、5 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 (6) 三、培养骨干力量,形成班级核心 (6) (一)帮助班干部打好“两个基础”…………………………………6、7 (二)培养班干部树立“四种意识”………………………………7、8、9 (三)提醒班干部注意“两个问题” (9)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9、11 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11、12 六、发扬民主作风 (12) 参考献 (13) 致谢 (13)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言论、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风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实践表明,正确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和有效,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良好的班风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守纪律、讲奉献等特征,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班风,归根到底取决于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集体,要求班主任有一颗活跃的心和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要求班主任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树立事业心和自信心,热爱本职工作。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1、制定“远期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姓名: 学号: ____ 专业: _ 站点: 年级层次: _ 指导老师:

目录 内容摘要 (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6.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6)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 (7)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7)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7)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7)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7)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7)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7)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7)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8)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8)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8)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 (9)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内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内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从学生个性和习惯入手,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创设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习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成因培养目标培养对策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电大论文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 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 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治策略 学校名称:包头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 专业: XXX 入学时间: XXX

论文提纲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1.学校教育的失误 2.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在学校的不良生活习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在家庭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3.在社会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1.学校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2.家庭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3.社会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治策略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校德育教育逐步淡化,在小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在对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真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提出了矫正的措施。 【关键词】不良行为习惯成因矫正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也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惰、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学校德育教育逐步淡化,教育形式单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学生受到考试分数的压力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他们进入社会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心理错位和变态。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1.学校教育的失误 学校和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背离,我国中小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德育,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习惯培养,希望把每个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升学竞争和考试压力的环境影响,广大家长虽然懂得孩子的德育和行为习惯教育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因为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孩子能否上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所以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孩子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小学高年学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专升本科小学教育类毕业论文.小学教育.初稿

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函授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年级:2019级 专业:小学教育 学号: 姓名: 二O二一年二月五日

内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内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从学生个性和习惯入手,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创设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对策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3)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4)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4)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5)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 (5)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5) (二) 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6)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6)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6)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6)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6)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6)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7) (一) 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7) (二) 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7)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 (8)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9) 结语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姓名: 学号: ____ 专业: _ 站点: 年级层次: _ 指导老师: 目录 内容摘要 (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6.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6)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 (7)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7)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7)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7)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7)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7)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7)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7)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8)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8)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8)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 (9)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内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内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从学生个性和习惯入手,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创设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习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成因培养目标培养对策 研究背景及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课题在国内外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一部分专家将其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的辅导,经过发展,已经构建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使这项工作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班杜拉的“榜样法”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等。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教师要在学生有了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去教;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记;要在学生明白行动规则的条件下再要求去做。其中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是热点,提出了大量的有关学习策略的思想和理论模型,可以作为教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012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小学寄宿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院 , 系: 教师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系 专业: 小学教育,文科, 年级: 2008级 学生姓名: 罗娅灵 学号: 200810050141 导师及职称: 樊洁,教授, 2012年6月 2012 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 The Impact of Board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 on Students' Learning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Major: primary education

Grade: Grade of 2008 Student’s Name: Luo Yaling Student No.: 200810050141 Tutor: Fan Jie(Professor) June, 2012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日期: 罗娅灵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杨利银副教授教师教育学院组长 樊洁教授教师教育学院 刘振会助教教师教育学院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电大小学教育教学结业毕业论文

谈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与基础,基础教育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每个小学生的阅读量小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的阅读,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的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要求,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育的本质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现我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怎样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培养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重点。所以首先应从兴趣抓起。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那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打造浓郁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开启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条件,要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可以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耳濡目染,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其次,发动学生向班

级捐献图书,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也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书角,在教室墙壁上也挂上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随时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养料。 2、情景引趣: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如讲故事,孩子们是最爱听有趣动人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老师的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大结局之际,老师嘎然收声,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孩子们肯定会有很高的兴趣参与阅读,这时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3、正确引导: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是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在课内奠定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学校开设了读报课,我就经常以读报课读报为切入口,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读报是一项花费少、教育意义深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从报中获得大量的社会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阅读的兴趣。

毕业论文-小学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材料题目: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学生:XXXXXX 学生学号:XXXXXXXXXXX 系别:教育科学系 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届别:2012届 指导教师: XXXXXXXX

. . . . 目录 前言 (4) 一、绪论 (6) (一)什么是阅读能力 (二)选题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 2.新教育实验理论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二、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8) (一)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充足。 (二)阅读方法不当,学生阅读能力低。 (三)阅读习惯有待提高,阅读水平偏低 三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0)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三)、循序渐进,引导课外阅读 (四)、强化积累,多读熟读 1.多读,首先遍数多 2.还要数量多 3.多读,还指品种多 四、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读书积极性 (12) (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 五、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要求 (14) (一)读懂 1.字:指课文中的生字 2.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 3.句:指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等 4.段:重点理解文中的典型段,让学生学会自学 (二)会读 1.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 2. 品味、积累课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精选读物 1.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注重阅读环境 1.开展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注重课堂阅读氛围的建立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是被人类的“想象”所触发而迸溅产生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数学教育想象力创造环境培养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变

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在这里解释“想象”一词呢因为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儿童少年也面临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胁。现在的孩子迫于教师与学校的应试教育,迫于繁重的作业,迫于家长的殷切希望,更迫于社会生存的激烈竞争;他们被迫远离娱乐,远离电影与电视,远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报刊;不是老师与父母,就是自己把自己牢牢的禁锢在教室中、书房里。孩子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挥动他们想象的翅膀,他们的那双稚嫩的翅膀还没有发育成熟就被斩断了。

2020年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已被广泛接受。有些人甚至认为教育可以开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过外部的言语和音乐来影响子宫里成长着的胎儿,进行胎教,希望给孩子以积极的健康的发展。“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思是“引出”。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意义,阐述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存在的影响,增强教师提高个人特长素质的意识。让家长了解到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性格塑造有正面影响,打破家长只重视孩子考试成绩的旧观念,让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成长。 意义 在教师个人特长的熏陶下,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特长学习过程中,磨练小学生的意志,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交际能力。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让小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融入到校园之外的生活圈,体验生活,开拓小学生的眼

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更健全的成长,充分实现教师有价值的“教”和学生有价值的“学”。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目前,国内外开设了许多特长培训班,但这些班级几乎都是一些在校外开办的私立班级,没有把特长学习和学校里的书面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实现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里有特长的教师很少,而且具有的特长比较单一,或者大多数有特长的教师只注重按时授予关于特长的基础知识,不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发现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一些小学生对特长所具有的天赋被抹杀,或者一些小学生的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地把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特长的兴趣激发和培养不能与学校课本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影响,一个身心健康、活泼的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接纳和理解教师授予的课本知识,促进其发展,而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不够全面,不够成熟。 发展趋势

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浅谈小学教育方向数学教育想象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是被人类的“想象”所触发而迸溅@产生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数学教育想象力创造环境培养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https://www.360docs.net/doc/f28755289.html,@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在这里解释“想象”一词呢?因为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儿童少年也面临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胁。现在的孩子迫于教师与@学校的应试教育,迫于繁重的作业,迫于家长的殷切希望,更迫于社会生存@的激烈竞争;他们被迫远离@娱乐,远离电影与电视,远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报刊;不是老师与父母,就是自己把自己牢牢的禁锢在教室中、书房@里。孩子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挥@动他们想象的翅膀,他们的那双稚嫩的翅膀还没有发育成熟就被斩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