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docx

合集下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刺伤;职业防护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

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1 手术室锐器伤的原因防护意识不强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戴手套,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没有必要,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接触锐器的机会多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相应也高。

不安全的操作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忙乱,传递裸露的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方法不正确,徒手掰安瓿等。

病人不合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病人不合作、躁动等,利器误伤自己或他人。

不及时正确处理锐器部分工作人员在忙乱中对锐器处理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治疗台时粗心大意而受伤。

2 防护措施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1]。

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HBV、HCV、HIV等血液性致病因子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服务操作过程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或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

手部有创口的护士不宜参加特殊感染病人的手术配合。

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Barbara等[2]研究发现: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的可减少50%以上。

手术室是施行外科手术的场所,工作中接触利器机会较多。

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手术室护士的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也相对高。

浅谈锐器伤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护对策

浅谈锐器伤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护对策

浅谈锐器伤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护对策摘要:锐器伤指的是由意外伤害导致的皮肤深层出血或者发生损伤,主要是由于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等造成的。

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有可能会发生感染,由其他锐器或者是发生针刺伤[1]。

在临床工作当中,锐器伤属于意外伤害的一种,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她们接触到血液,患者体液的机率非常大,容易受到锐器伤伤害,或者发生感染。

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没有对锐器伤的危险性进行充分的了解,那么很有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

现阶段,医疗行业在不断发展,职业防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在护理职业危害当中,锐器伤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锐器伤带来的伤害越来越少。

所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锐器伤害,减少事故发生非常重要。

关键词:锐器伤;危害;类型;原因;对策一、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原因1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1.1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很多护理人员是缺乏对锐器伤的认识的,常常会认为不会被损伤,或者是及时受到损伤,那么也不一定会被感染,所以也就不会采取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有时候不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一不小心就伤到了自己。

比如在掰开安瓿瓶的时候,没有垫纱布,没有用手套,也没有用工具,只是徒手掰开,那么很容易造成损伤,进行被感染。

这些小的事情其实都需要细心的做好防护。

1.2操作不规范有些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没有达标,工作起来不认真,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将使用过的针头再次套上针头套,或者用手直接与手术刀、针头等锐器接触。

1.3科室管理不规范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县级医院没有合理的收集锐器,不使用利器盒对其进行手机,有些医院在装一次性手术刀过程中甚至使用的是一次性塑料袋,有些医院没有按规定填写利器损伤登记本。

二、锐器伤的危害锐器伤传播职业性血缘性传染病具有很大的危险,比黏膜,皮肤传播途径要严重的多,很多人都是由锐器伤传染的,主要有HIV,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这些病毒对人体危害非常大,甚至说是毁灭性的,另外,锐器伤口感染病原体后还会造成全身感染。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护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74名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

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职业危害较大,应加强培训,提高手术安全意识,减少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

标签: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职业防护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时常暴露在患者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情况下,而手术室护士在术中频繁接触刀、针、玻璃碎屑等锐利物品时极易发生各种伤害[1],笔者通过对手术室护士工作过程的实地观察和职业暴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为本院手术室护士,共计74名护士。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设计参考相关资料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锐器伤种类、锐器伤次数等相关问题;共发问卷74份,回收问卷74份,回收率100.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AS8.1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各组数值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多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我院被调查的74名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52例,91例次,锐器伤发生率达到70.3%,其中被刺伤1次者27例,被刺伤2~3次者21例,被刺伤3次以上者4例;不同护龄护士1年内锐器损伤情况:护龄1年内锐器伤发生率高达100%,而10年以上锐器伤发生率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专及以下组别锐器伤发生率为80.7%,本科组为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发生锐器伤的种类及操作环节导致伤害的锐器大多为缝合针、手术刀剪;手术中护士损伤率最高占69例,锐器伤的操作环节主要是医护间配合传递器械、安装器械及处理使用后锐器;锐器伤发生于工作时间4~8h多于0~4h,见表2、3。

2.3损伤后的处理措施消毒并包扎伤口10例,消毒液消毒伤口34例,单纯将血液挤出5例,未作处理3例;查看患者的血液检查单47例,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3例,其他2例。

护理人员锐器伤漏报分析及对策

护理人员锐器伤漏报分析及对策

护理人员锐器伤漏报分析及对策【摘要】护理人员锐器伤是医护人员工作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给工作人员及患者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现状、原因、漏报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加强预防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防控重要性,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本研究意义在于提升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为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保障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加强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防范措施和漏报情况的分析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关键词】护理人员、锐器伤、漏报、对策、防范措施、防控策略、预防工作、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护理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各种锐器,如手术刀、注射针等,而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锐器伤事故时有发生。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百万例护理人员因锐器伤而感染病原体,给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都带来了潜在风险。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也给护理人员自身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

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疫情等传染病流行的背景下,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风险更加突出。

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的漏报分析及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现状、原因、漏报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锐器伤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1.2 研究意义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使用锐器进行医疗操作,而锐器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

研究护理人员锐器伤的漏报情况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及时准确地了解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制定预防和处理措施,保障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通过分析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和漏报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相关工作流程和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降低锐器伤发生的概率。

医护人员锐器损伤原因分析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锐器损伤原因分析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锐器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摘要]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危险。

方法:对2010年所发生的50人次锐器损伤原因、损伤过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损伤原因为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严格的防护教育培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

结论:避免锐器损伤,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锐器对医护人员造成的损害。

[关键词] 锐器损伤;原因分析;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被锐器损伤是常见的。

近年来已知被污染的锐器损伤后可感染20多种对健康危害大而又治疗困难的疾病,如乙肝、丙肝和爱滋病等。

锐器伤是指工作中由针头及其它一切锐器(如安瓿、碎片、手术器械等所造成的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

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医院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1。

因此,锐器损伤已越来越引起医护工作者的重视,但对损伤的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本院2010年1月至12月发生的50人次锐器损伤的原因及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防护措施。

1 资料1.1 2010年1月至12月本院所发生的锐器损伤人次及锐器名称、职业、损伤程度、伤口处理、跟踪结果等见表1。

表1 锐器损伤统计1.2损伤过程从上表看,锐器主要为污染的针头,被损伤医护工作者主要是护士,(占84%,医师占16%)。

针刺伤的过程大部分是在拔针时固定的胶布太粘合于皮肤以致撕脱胶布再拔出针头时,胶布又粘合于皮肤上而被损伤(15人次),二是为了节省人力将几个拔出的针头同输液瓶一起抓在手上往污物处置室的过程中被损伤(2人次),三是套回针帽时被损伤(5人次)。

碎玻璃割伤者也主要是护士,损伤的主要过程主要是徒手折断安瓿和处理污物时被损伤。

缝针损伤主要是医师,损伤过程主要是使用持针器不当或在逢针时未使用持针器被损伤。

剪刀损伤:医师是在剪缝线时被损伤,护士是在剪胶布时分散了注意力被损伤。

1.3损伤原因1.3.1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锐器损伤后的危害性,尤其是一些年轻医护工作者,他们自认为身体健康,生命力强,即使被损伤患传染病的机遇也很少,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护理人员锐器伤监测分析及对策

护理人员锐器伤监测分析及对策

护理人员锐器伤监测分析及对策护理人员锐器伤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工作伤害之一,严重的伤害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导致锐器伤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为了更好地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需要对护理人员锐器伤进行监测分析和对策研究。

一、锐器伤的危害1、伤口容易感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患者的各种体液,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被锐器划伤,容易造成伤口并感染。

因为很多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免疫力不足,容易受到病菌侵袭导致疾病发生。

2、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护理人员长期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存在着心理上的负担。

如果再加上频繁发生的锐器伤,会更加增加护理人员的压力,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

二、锐器伤监测分析实际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一直很高,并且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2017年护理人员锐器伤的总发生率达到30%以上。

在不同的医院中,锐器伤的发生率也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地对护理人员锐器伤进行监测分析,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1、建立完整的数据统计系统应该建立一个严格的数据统计系统,并对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不断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在日后能够及时制定更加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2、对锐器类别进行排查针对不同部门护理人员的锐器伤情况进行排查,对具体锐器的种类、使用频率、操作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性,有效避免同一原因的锐器伤再次发生,提高锐器伤的预防效果。

三、锐器伤应对策略1、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进行医疗操作,避免手部过度活动以及与锐器产生不必要的接触。

对于体液的注射,应该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如穿戴好手套、口罩等。

护理人员应当对不同的锐器进行划分和分类,详细规划操作流程,不得进行随意操作。

2、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建立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机制,通过培训、考试等形式对护理人员的锐器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加强和提高。

医务人员的锐器伤原因调查及防护对策

医务人员的锐器伤原因调查及防护对策
必要 时予 以重 新 包 扎 并适 当延 长 肢 体 制 动 时 间。 经桡 动脉穿刺者 注意 观察术 区加 压包 扎 是否 有效 , 松 紧度是 否得 当 , 监 测桡 动脉 搏动 情 况 。( 2 ) 对 于 局部 血肿及瘀血 者 , 出血停止 后可 用 5 0 % 硫酸镁 热 敷 或理疗 , 以促进血 肿和瘀血 的消散和 吸收 。 3 . 8 . 3尿潴 留 系 因病 人 不 习惯 床 上 排 尿 而 引 起 。

5 2 6・
工 企 医 刊
合理 饮食 , 少食 多餐 , 避 免 过饱 ; 保 持 大 便通 畅 ; 卧 床期 加强 生活 护理 , 满足 病人 生活 需要 。 3 . 6抗凝 治疗 的护理 术 后 常规 给予 低 分 子量 肝 素 皮下 注射 , 注 意 观 察 有 无 出血 倾 向 , 如 伤 口渗 血 、 牙龈 出血 、 鼻 出血 、 血尿 、 便血 、 呕血 等 。 3 . 7 2 4小时后 嘱病 人逐 渐 增 加 活动 量 , 起床、 下 蹲 时动 作应 缓慢 , 不要 突然 用 力 , 术 后 一 周 内避 免 抬 重物 , 防止 伤 口再 度 出 血 。一 周 后 可恢 复 日常 生
护 理措 施 : ( 1 ) 术 前 训 练 床 上排 尿 ; ( 2 ) 做 好 心 理
[ 文章编号 ] 1 O 0 1 —8 1 4 X ( 2 0 1 3 ) O 6 —0 5 2 6 —’ 0 2
医务 人 员 的锐 器 伤 原 因调 查 及 防护 对 策
徐 晓玲 尚卫 红 马丽美
4 出院 指 导
( 1 ) 指 导病人 出院后根 据 医嘱 继 续服 用药 物 , 如 氯 吡格雷 7 5 m 9 , 1次/ 天, 连 用 6— 9个 月 , 阿 司 匹林 3 0 0啷 , 1次/ 天, 3个 月 后 改 为 1 0 0 n a g , 1次/ 天 。以预 防血 栓 形 成 和 栓 塞 。 ( 2 ) 如有胸 闷、 胸 痛、 心慌、 气 喘 等表现 , 应及 时来 院就诊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摘要:在临床中,锐器致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并且有潜在感染风险。

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皮肤是职业性接触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其他血液传播传染病的主要原因。

手术室的一线护士每天完成大量的患者治疗,例如注射、采血和输液等。

由于与诸如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之类的医疗锐器物接触的机会很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通常会被锐器伤害。

由于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手术室护士极有可能被锐器致伤。

针头是护士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器械工具,同时也是伤害最大的锐器。

全国护士发生针刺伤害的有80%,手术室护士占比96%,其中95%为针刺伤,24%为刀剪伤,78%的刺伤来自注射或完成设备,80%-90%患有血液传播疾病的健康医疗人员是由针刺受伤引起的,血源性疾病主要包括疟疾、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

关键词:锐器致伤;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手术室护理在临床中具有技术性强、风险大以及步骤多等特点,可以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

由于手术器械的种类繁多,对新型和新型手术器械的要求很高,并且每种手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所以,重视手术器械的管理可以延长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手术器械引起的感染率。

手术器械清洗是指在手术前后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处理,消除医疗器械上的污渍和污染,减少微生物和器械上残留的潜在热源,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质量标准[2]。

手术室医护人员经常要接触各种器械,如钢针、刀、剪、缝针等,由于器械工具比较锐利,很容易被刺伤,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锐器损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尤其在手术室工作中,具有感染的潜在危险。

王红艳在调查的手术室护士中,发生锐器损伤的有160名,占73.4%,其中又以针刺伤与刀片伤为多见,主要发生在器械传递及术后器械处理环节中[3]。

所以,对手术室护士提高职业安全在护理工作中的防范意识非常重要。

鉴于此,针对上述的情况,本文将找出造成手术室护理人员被锐器伤害的一些原因,之后总结其预防对策,现综述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
作者:关炳梅 李庆平 郭艳娟 【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提出防范建
议、降低危害程度。方法: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对全院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预防针刺伤自
觉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行为。结论:进行跟踪调查、有效干预,最大限
度降低危害程度。 【关键词】锐器伤;原因分析;防范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临床操作中最
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意外伤害。锐器伤除了给医务人员带来机体上的伤害外,另一个不可忽
视的危害是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医务人员因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是普
通人群的2~19倍[1],现在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现对本院上报医院感染管理
科的23例医护人员锐器伤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
法 1.1基本资料: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锐器伤23名医务人员,其中3、4月份为锐器伤高峰时期,全
院住院病人最多时,工作量大。护士18人,医生5人,护士明显高于医生,被刺伤的护
士中,主管护师3人,工作两年内护士10人,其他5人。可见护士为针刺伤高危人群,
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处于职业暴露危险状态中[2]。 1.2方法:
对23例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人员的一般情况、岗位、地点、原因、受伤环节、程度、是
否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受伤后的处理等相关问题调查。 2原因分
析 2.1 护理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中的粗心、紧张、繁忙、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
关。 2.2 防范意识薄弱:
虽然大多数护士能正确认识被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的可能
性不大。 2.3 锐器伤防范制度、措施执行不到位:
很多护士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为躁动病人操作时,缺乏必要的制动,而
导致意外损伤。 3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方法 3.1立即
处理伤口: 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在伤口远端向近端紧捏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
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5~10min,用安尔碘消毒后包扎伤
口。 3.2 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填写《职工职业暴露登记表》,清楚地记录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
部位、程度和处理方法等[3],确定相对应的污染源患者,若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
滋病等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根据受伤程度及时、定期进行血液检测
和预防接种并注射相应的免疫球蛋白等。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受伤情况、处理方
式及时、准确、记录在案,并做跟踪随访[4]。 3.3锐器伤后的处理
和追踪:
一旦发生锐器伤,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伤口,快速自救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依据
病人资料,3~6个月跟踪监测血源性感染疾病的相关项目;其中15名医务人员被乙型肝
炎的病人针头刺伤且体内无抗体产生时,24小时内肌注高价免疫球蛋白,注射越早越好,
最晚不超过48小;同时实行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0,1,6 月方案。另外8名医护人员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