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载药缓释性能研究
刺激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刺激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与性能研究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简称MS)作为一种稳定性良好、无毒副作用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
本文采用一种刺激响应型的介孔二氧化硅(responsive mesoporous silica,简称RMS)为载体构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并采用荧光探针和细胞实验等手段对其进行性能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RMS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有很好的药物包载能力和刺激响应性,并且在低毒副作用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刺激响应;药物包载能力;应用前景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nanomedicine delivery system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sa new way of drug delivery. Mesoporous silica (MS) asa stable and non-toxic nanomateria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nomedicine delivery system. In this paper, a responsive mesoporous silica(RMS) as a carrier is used to construct a nanomedicine delivery system, and the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by fluorescent probe and cell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MS-based nanomedicine delivery system had good drug loading capacity and stimulus responsiveness, and exhibited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low toxicity.Keywords: Mesoporous silica; nanomedicine delivery system; stimulus response; drug loading capacity; application prospect第一章绪论1.1 研究意义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途径,具有在靶点处释放药物的优势,能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是目前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介孔二氧化硅负载药物的原理

介孔二氧化硅负载药物的原理概述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简称MPS)是一种具有大孔径和高比表面积的材料,常用于药物传递和控释。
将药物负载到介孔二氧化硅上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解释介孔二氧化硅负载药物的基本原理。
介孔二氧化硅的特点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多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具有均匀分布的大量纳米级孔道,这些孔道可以用来储存和释放药物。
2. 可调控的孔径:通过合成方法的调整,可以获得不同大小的孔径。
这使得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不同尺寸药物分子的载体。
3. 高比表面积:由于其多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界面。
药物负载原理介孔二氧化硅负载药物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药物吸附和药物释放。
药物吸附药物吸附是指药物分子与介孔二氧化硅表面相互作用,使药物被固定在介孔内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1.物理吸附:药物分子通过范德华力、静电作用或π-π堆积等非共价相互作用与介孔表面结合。
这种吸附是可逆的,药物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被释放出来。
2.化学共价键结合:通过引入活性官能团,将药物与介孔表面共价键结合。
这种共价键结合通常更稳定,能够更长时间地固定药物。
药物释放药物释放是指负载在介孔二氧化硅内部的药物从材料中逐渐释放出来。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1.扩散控制:如果介孔孔径较小,大分子药物会受到限制,只能通过扩散从孔道中逸出。
这种情况下,药物释放速度主要取决于扩散速率。
2.离子交换:如果药物分子带电,它可以与介孔内部的离子发生交换。
这种离子交换会导致药物分子逐渐从介孔中释放出来。
3.pH响应性:通过调整介孔表面的酸碱性,可以实现对药物释放速率的控制。
例如,在酸性环境下,药物可以更快地从材料中释放出来。
其他功能除了作为药物载体外,介孔二氧化硅还具有一些其他功能:1.靶向输送:通过在介孔表面修饰靶向分子(如抗体、肽),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输送。
介孔二氧化硅msn

介孔二氧化硅msn
介孔二氧化硅(MSN)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特性的材料,其孔径在2.0nm~50nm之间,粒径可在50~300nm之间调节。
粒子形状稳定且规整,孔径规整,孔结构独特,大小可调。
此外,孔径分布窄,从2nm~6nm可调;粒子表面积及孔道容量大;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选择性地进行功能化,为粒子进行多功能化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杂化介孔SiO2纳米制备技术已经实现了很高的发展程度,将介孔SiO2微球作为主体,利用其孔中或其孔表面的基团组装各种不同功能的纳米颗粒,制备复合纳米颗粒的研究也被广泛迅速地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摘要通过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载药机理、药物控释机理(PH响应、光响应、温度响应、酶响应及竞争性结合响应)、靶向方法(配体靶向、磁靶向、量子点应用于靶向)的介绍,对MSN 在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传输;控制释放;靶向;量子点。
近年来,介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优异性能成为了研究开发的热点,在催化、吸附分离、药物释放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更使其备受关注。
1992年,Kresge等,首次在Nature杂志上报道了一类以硅铝酸盐为基的新颖的介孔氧化硅材料,M41S,其中以命名为MCM-41的材料最引人注目其特点是孔道大小均匀、六方有序排列、孔径在1。
5-10nm 范围可以连续调节,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热稳定及水热稳定性,从而将分子筛的规则孔径从微孔范围拓展到介孔领域这对于在沸石分子筛中难以完成的大分子催化、吸附与分离等过程,无疑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控药物传输系统可以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释放,有利于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疾病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药剂学、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1-6]。
许多药物都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在杀死病毒细胞的同时,也会严重损伤人体正常细胞。
因此,理想的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良好的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即靶向性;还应具有在达到目标病灶部位之前不释放药物分子,到达病灶部位后才以适当的速度释放出药物分子的特性。
介孔SiO2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具有在2~50 nm范围内可连续调节的均一介孔孔径、规则的孔道、稳定的骨架结构、易于修饰的内外表面和无生理毒性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作药物分子的载体。
同时,MSN 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900 m2/g)和比孔容(>0。
介孔 二氧化硅

介孔二氧化硅摘要:一、介孔二氧化硅的定义与特性1.介孔二氧化硅的定义2.介孔二氧化硅的特性二、介孔二氧化硅的应用领域1.催化剂载体2.吸附剂3.药物载体4.传感器5.其他应用三、介孔二氧化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研究现状2.发展趋势正文: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是一种具有特殊孔道结构的硅酸盐材料,其孔径分布介于2~50 纳米之间。
由于其大比表面积、孔道规整、孔容高以及可调控的特性,介孔二氧化硅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介孔二氧化硅的定义与特性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通过硅源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硅酸盐反应生成的一种材料。
它具有特殊的多孔结构,呈现出高孔容、大比表面积、孔道规整等特性。
这些特性使得介孔二氧化硅在催化剂、吸附、药物载体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二、介孔二氧化硅的应用领域1.催化剂载体: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催化剂载体,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吸附剂:介孔二氧化硅具有较大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可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气体、液体和固体。
例如,在空气净化、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药物载体:介孔二氧化硅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在药物传递系统、靶向给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传感器:介孔二氧化硅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可作为传感器材料,用于检测气体、生物分子等。
5.其他应用:介孔二氧化硅还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吸附剂、传感器等领域。
例如,可以用作催化剂载体,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也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等。
三、介孔二氧化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介孔二氧化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包括材料合成、性能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
但是,还存在一些挑战,如孔道结构的控制、功能化的方法、应用的拓展等。
未来,介孔二氧化硅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功能性、可控性和实用性。
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Aerogels Modified by Amines)是一种吸附行为活跃的多晶硅材料,由低比表面积硅框架和多种改性表面单体组成,具有轻质、高绝热性、大的比表面积、表面羟基性等优异性能,在环境科学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氨基酸和砜为改性剂,合成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Aerogels Modified by Amines)的制备方法及其吸附性能。
首先,通过加入氨基酸和砜,在合成气凝胶液中形成氨基改性剂基团,以获得氨基改性二氧化硅,随后,在条件下对其进行壳固化反应,使氟化钙微晶重新以溶体的形式释放,表面活性剂的自由缓冲空间因表面上的反应减少,最终得到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
然后,以铵态铁离子为模型考察该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最大吸附量约为94.01 mg/g,当pH值从3.0升至9.0时,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吸附量基本不发生变化,表明其有较高的稳定性。
实验证明,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较硅胶强烈吸附力和大的化学耐久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单分散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合成

V0 . 2 13
2 1 年 3月 01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C EM I H CAL J OU RNAL OF C I H NES E UNI VER T E SI I S
No 3 .
503 ~ 50 7
单 分 散 核 一 结 构 介 子 二 氧 化 硅 微 球 的 合 成 壳 L
由于纳 米尺 寸效 应 , 观尺 度上 的特 殊形 貌 和结构 往往 会带 来独 特 的催 化 “j 吸 附 等性 能 , 微 及
因而制 备具有 各 种微 观形 貌 的纳米 材料 一直 是 纳米合 成 领域 的热 点.已成功制 备 的微 观 形貌 主要 包 括 空心 或 实心微 球 、 状 ¨ 棒 状 、 维状 _ 以及 其 它复 合结 构 .其 中核一 饼 、 纤 I 壳结 构 复合 纳米 材 料
化 学试 剂有 限公 司 ) 、氯化钾 ( 海精 析 化 工 有 限公 司 ) 上 、十六 烷 基 三 甲基 溴 化 铵 ( T B, 海 飞 祥 化 CA 上 工厂 ) 和无 水 乙醇 ( t H, 海振兴 化 工 一 厂 ) 为 A R 级 ; 酸 ( 7 水 溶 液 ) EO 上 均 .. 盐 3% 和浓 氨 水 ( 8 水溶 2% 液 ) 为太 仓市 直塘 化工 有 限公 司产 品. 均
方 法 制备 的微 球尺 寸通 常 为 3~1 . 较 大 的尺 寸 限制 了其在 药物 传输 等方 面 的应用 .由于 以嵌 段共 7p m,
球状单分散介孔二氧化硅MCM-41纳米颗粒的合成

球状单分散介孔二氧化硅MCM-41纳米颗粒的合成摘要介孔材料自发现以来,凭借自身的一些优异的特征,例如大的比表面积、可调变的介孔孔径、表面可通过各种修饰实现“官能化”等,在催化、分离、药物与生物活性分子的负载等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制备技术的发展,介孔纳米颗粒在基因载体和药物载体方面,发现越来愈多的应用前景。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理想基因和药物载体,对其颗粒的尺寸、形貌、分散性等的参数的要求便至关重要。
因此,探讨球状单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MCM-41纳米颗粒的合成的方法便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本文使用了两种方法制备了球状单分散介孔二氧化硅MCM-41纳米颗粒,并探讨了合成因素的影响。
一是添加剂法,即在尿素合成体系中,加入合适的添加剂,利用其某些特定作用包括抑制、分散、封装等去改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质量、大小以及均一性等;二是缓冲剂法,利用Tris-HCl缓冲溶液消除pH值不稳定带来的纳米颗粒不均相增长,制备出单分散形貌均一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然后,改变温度和体系的pH值合成一系列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在添加剂法中,通过SEM、TEM、XRD、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表明:添加剂的加入使尿素的使用量的大大降低,从9.300 g降低到了3.096 g;在乙醇胺、酒石酸和丙三醇的帮助下,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XRD衍射峰,高的单分散性和大小均一的球形形貌,颗粒的尺寸可以被调制在75 nm到200 nm。
与没有添加剂相比,在颗粒的形貌与单分散性保证的前提下,颗粒尺寸下降了一个数量级。
在Tris-HCl缓冲体系中,能够得到非常完美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结果表明:当体系反应温度为60 ℃,pH值在7.8~8.2范围内,反应时间为16 h,为合成理想的、单分散、球形均一的介孔的材料的最佳反应条件。
此外,通过改变温度以及合成pH值,可以制备出尺寸在80~300 nm可调,分散性高的、形貌均一的、有序的介孔MCM-41纳米颗粒,为其应用成为理想的基因载体和药物载体做了良好的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成多孔结构,但是药物自身往往难以形成多孔结构。 所以, 通过将药物与多孔材料复合是一条实现药物高度分散的切实 可行的道路〔1〕 。 药物通过与多孔材料复合,以纳米级形态被 限制在多孔材料的孔隙内外表面,避免了相互接触团聚,同时 拥有纳米级的粒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利于药物的溶出〔2〕 。 介孔材料具有均一可调介孔(2 ~30nm) 孔道、稳定的骨架结 构、易于修饰的内表面、一定壁厚且易于掺杂的无定型骨架, 以及较高的比表面积。 从 1992 年美国 Mobil 公司的科学家 首次运用纳米结构自组装技术制备出介孔二氧化硅( MCM- 41,Mobil Composition of Matter ) 以来,介孔分子筛的研究一直 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3,4〕 。 介孔 SiO2 的热稳定性较 高,机械性能稳定,无生物活性、无毒性,因而具备药物载体的 基本条件〔5〕 。 传统载药过程是直接将药物加压沉积于载体
参考文献 〔1〕 卢长庆,王玥琦 畅白矾煅 制标 准 的 探 讨 〔 J〕 畅中 成 药,1987,( 4 ) :
18畅 〔2〕 王春平 畅明煅法炮制白矾的探要〔 J〕畅中国药师,2001,4(5) :396畅 〔3〕 胡昌江 畅中药炮制与临床应用〔 M〕畅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23畅 〔4〕 应钶 畅白矾炮制质量的探讨〔 J〕畅中药通报,1988,13(2) :19畅 〔5〕 唐一上 畅不 同 炮 制 方 法 对 枯 矾 质 量 的 影 响 〔 J〕 畅中 成 药,1984,
线衍射表明尼莫地平以非晶的形式负载在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孔道内。 透射电镜观察到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呈球性很好,并呈单分散状态,平均
粒径为 380nm,粒径分布较均匀。 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负载后尼莫地平的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结论 本实验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度提
供了一条新途径,并且达到一定的缓释作用。
关键词:介 孔 二 氧 化 硅 载 体 ;尼 莫 地 平 ;难 溶 性 药 物 ;溶 出 度
8(1) :30畅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载药缓释性能研究
林燕喃1 ,郑 斌2 ,刘维宁3 ,范文勇3 ,陈嘉俊3 ,倪 敏1 ,何 烜1 (1畅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闽侯 350101 ;2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福州 350001;3畅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 采用与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复合的方式提高水难溶性药物尼莫地平的溶出度。 方法 X 射线衍射观察尼莫地平负载 到介孔二氧 化硅载体的情况,透射电镜观察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形貌和粒径,体外溶出实验研究介孔二氧化硅载体改变尼莫地平溶出的效果。 结果 X 射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6 No畅9 2014
上、使载体和药物机械混合,这种方法通常难于使药物均匀地 分散在载体基质上,使样品具有不均匀性,这将直接影响到样 品的释放速率。 介孔分子筛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化学均相 性,且其表面的硅羟基作为和有机客体分子反应的新的活性 位点,可使药物结合在活性位点上,均匀地分散在介孔分子的 孔道内,从而克服上述弊端〔3〕 。
尼莫地平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二氢吡啶 类钙拮抗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领域,如用于治疗和 预防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治疗脑梗塞等缺 血性中风,偏头痛,突发性耳聋,老年性痴呆,冠心病,心绞痛, 高血压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尼莫地平制剂有两类:一 类是口服的片剂和胶囊,一类是注射用针剂。 目前大量应用 的是尼莫地平的口服片剂和胶囊剂。 由于尼莫地平的生物半 衰期短( t1 /2 =2h),每日服药 3 ~4 次,并且经肝脏的首过效应 较大,服药 后血药 浓度呈 锯 齿 形 变 化, 口 服 生 物 利 用 度 低 (5% ~13%) 〔6〕 ,并且尼莫地平溶解度小、光稳定性差,临床 应用存在诸多困难。
作者简介:林 燕 喃,女 (1981 -) 。 职 称:讲 师。 从 事 药 剂 学 教 学 与 研 究。 联系电话:13774511771。 本研究受到枟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载药系统制备及对紫杉醇的载药释 药性能研究枠 ( 福建省科技厅,2013J05115) 、枟 介孔二 氧化硅 纳米 粒的 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研究枠 ( 福建省教育 厅,JA11317 ) 、枟 纳 米 级 球 形 活 性炭载药制剂的制备及表征枠 ( 福建 卫生职 业技术 学院 2009-2-09) 及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392075) 课题资助。
(11) :16畅 〔பைடு நூலகம்〕 张萱,桂娥,朱天琪 畅枯矾炮 制工艺的优 选 〔 J〕 畅中药材,2001,24
(4) :262-263畅 〔7〕 张义生,陈建华,曾 庆 锋 畅微 波 干 燥 法 炮 制 白 矾 〔 J〕 畅中 国 药 师,
2004,7(8) :645畅 〔8〕 羡宏伟,李清泉 畅白矾炮制方法的改进〔 J〕畅时珍国药研究,1997,
因此,将尼莫地平加载到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上,能够使尼 莫地平以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的孔隙内外表面,避免了药物 相互接触团聚,同时拥有纳米级的粒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从 而有利于提高尼莫地平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本实验制备 介孔 二 氧 化 硅 纳 米 粒 载 体 (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 MSNs),以尼 莫 地 平 为 水 难 溶 性 模 型 药 物, 研 究 将 其 制 成 MSNs 复合物后对尼莫地平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 1 试剂与仪器 1畅1 试剂 尼莫地平(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HPLC≥ 98 %) ,无水乙醇( 上海子钦化工有限公司) ,十六烷基三甲基 溴化铵( 乐泰化工有限公司),正硅酸乙酯( 天津市登科化学 试剂有限公司),氨水( 浙江三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均为分 析纯。 1畅2 仪 器 NOVA 2000e 比 表 面 分 析 仪 ( 美 国 Quanta- chrome),DF-101S 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 巩义市瑞德仪器 设备有限公司,中国),KQ520 超声波(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 公司,中国),UV-24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岛津,日本),D- 800LS 智能溶出仪(天津天大天发,中国),Dmax 2500 X 射线 衍射仪( Rigaku,日本),Tecnai G2 20 200kV 透射电子显微镜 (FEI,荷兰)。 AL104 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瑞士)。 2 方法 2畅1 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制备 将水、氨水( 体积比为10∶1) 和乙醇混合搅拌 20min,再加入模板剂 CTAB( 十六烷基三甲 基溴化铵,用量为 100mL 水中加入 0畅006mole CTAB ),搅拌 30min。 待溶液澄清后以 20 秒 1 滴的速度缓慢滴加 TEOS( 正 硅酸乙酯,水硅比 1∶7畅5) 并快速搅拌。 当 TEOS 滴加完毕后, 缓慢搅拌约 3h。 停止搅拌,陈化 18h。 将溶液进行抽滤,得到 的产物低温烘干。 将烘干后的浆料轻轻磨细,在 500℃煅烧 4h,生成介孔二氧化硅微球〔7〕 。 2畅2 载药与性质表征 2畅2畅1 样品的负载:分别称取 0畅1g、0畅3g 尼莫地平,置于圆 底烧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然后加入 0畅1g 二氧化硅微球载
体,超声分散 5min,置于磁力搅拌器,在转速为 600r· min -1 条件下室温搅拌 24h,用 0畅22μm 微孔滤膜抽滤并用少量无水 乙醇淋洗后,收集固体样品,干燥,根据尼莫地平和载体投料 比的不同,分别标记为 Nim-MSNs(1∶1)、Nim-MSNs(3∶1)。 2畅2畅2 载药率的测定:分别精密称取一定质量( m1 ) 载药样 品,置于烧杯中,加入 100mL 无水乙醇,超声 5min,用离心机 离心后,精密量取 1畅0mL 上清液置于 10mL 量瓶中,并用 pH 4畅5 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定容,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 尼莫地平对照品适量,稀释成约 10mg· L -1 的溶液,作为对照 品溶液。 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 238nm 的波长 处测定吸光度,按外标法计算药物的浓度及质量( m),根据公 式:载药 率 =药 物 的 质 量 ( m) /载 药 纳 米 球 质 量 ( m1 ) × 100%,计算载药率。 2畅3 氮 气 吸 附-脱 附 表 征 用 比 表 面 分 析 仪 对 样 品 进 行 分 析。 以氮气为吸附质,在液氮温度为 -196℃下测定。 2畅4 透射电镜观察 采用透射电镜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载 体的形貌和尺寸进行表征。 制样时先将粉末样品分散于去离 子水中,超声处理后将悬浊液滴于铜网上,置于样品台中抽真 空后观察,加速电压为 120kV。 2畅5 X 射线粉末衍射 负载药物的状态由 X 射线衍射仪进 行表征析,实验条件为:采用 Cu 靶 Kα射线,λ=1畅5406 ,管 电压为 40kV,管电流为 100mA,扫描范围为 5畅0°~40畅0°,扫 描速度为每分钟 1畅0°。 2畅6 体外溶出实验 参照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枠2010 年版 二部中尼莫地平胶囊溶出度检查方法,在避光条件下操作。 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装置,以 900mL pH 4畅5 的磷酸盐缓 冲液作为溶出介质,在转速为 75r· min -1 ,温度为 37畅0℃条 件下,将 20mg 尼 莫 地 平 及 相 当 于 20mg 尼 莫 地 平 的 Nim- MSNs(1∶1)复合样品分别置于溶出杯中,定时取样 10mL,并 即时补充等量等温的溶出介质。 样品经 0畅45μm 微孔滤膜过 滤,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 5mL,置 10mL 量瓶中,加溶 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尼莫地平对 照品约 10mg,精密称定,溶出介质溶解并稀释成 10mg· L -1 的尼莫地平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和对 照品溶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 238nm 的波长处分 别测定吸光度,按照外标法计算溶液浓度及溶出度。 3 结果与讨论 3畅1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载体的形貌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载体 由单分散的球形粒子组成,平均粒径为 380nm ±20nm(见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