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113120108

学生姓名潘玉麟学号 11312010827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出的一种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非理工类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

文献综述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0.引言 (1)

1.倒角 (1)

2.倒角机 (2)

2.1倒角机介绍 (2)

2.2倒角机的分类 (2)

2.2.1平板倒角角 (2)

2.2.2钢板倒角机 (2)

2.2.3手提式倒角机 (2)

3.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 (2)

4.板料自动上下料装置 (3)

5.机械系统设计 (3)

5.1机械系统定义及基本特征 (3)

5.2机械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子系统的功能 (4)

5.3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 (4)

5.4机械系统设计类型 (4)

5.5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工作内容 (4)

6.总结 (4)

参考文献 (5)

多孔板类零件倒角机机械系统的设计

潘玉麟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重庆 400054)摘要:倒角一直的机械加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国目前的倒角机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倒角工序中人工劳动量还是很大。本文主要介绍了倒角机,板料自动上下料装置,机械系统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倒角机机械系统设计自动上下料机械工业发展现状

Abstrac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machining chamfer has been,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the chamfering machine is relatively mature, but the amount of manual labor in the chamfering process is still very larg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mfering machine,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sheet material,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and so on.

Keywords: Chamfering machine,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industry

0.引言

我国目前自动板类零件倒角机方面并不是很成熟,市面上的倒角机已经比较成熟。倒角工序较为单一枯燥,人工倒角劳动强度大,并且容易出现漏倒,倒角质量也难以保障。我们这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对多孔板类零件倒角机进行尝试性设计,旨在解决目前倒角工序存在的种种问题,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倒角质量等。

1.倒角

为了去除零件上因机加工产生的毛刺,也为了便于零件装配,一般在零件端部做出倒角。倒角主要是在机械加工中的轴和孔沿30°45°60°等角度车或用钻床等方式做一个一定长度的斜坡,主要是为了便于安装。

2.倒角机

2.1倒角机介绍

倒角机是管道或平板在焊接前端面进行倒角坡口的专用工具,倒角机解决了火焰切割、磨光机磨削等操作工艺的角度不规范、坡面粗糙、工作噪音大等缺点,具有操作简便,角度标准,表面光滑等优点,具有重量轻坡口机率高耐用操作方便等优点。非常适用于:钢结构、锅炉、压力容器、装备制造业、造船、电力、模具、化工、石油工程、冶金,封头,铁塔,航空航天等焊接制造领域。

2.2倒角机的分类

2.2.1平板倒角机

平板倒角机专为板材坡口、倒角而设计,是一台手工推进式坡口加工工具。适用于各种焊接前对金属板材进行倒角、坡口加工。其重量轻(和同类产品相比较而言),震动小,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可靠。

产品特点: 1. 倒角表面光滑、平整的、无氧化层的,便于焊接; 2. 满足K、V、X和Y型的焊接接头的需要; 3. 适用于钢材、铸铁、硬质塑料、并可对铬钢和其他高强度材料进行加工。

2.2.2钢板倒角机

钢板倒角机尺寸准确、表面光洁、一次成形,不需要清理毛刺,具有操作方便,钢板倒角机工效高,能耗低等优点。可大幅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提高坡口质量。电动坡口机其重量轻(和同类产品相比较而言),钢板倒角机震动小,操作平稳,本机使用简单、安全,适用于钢材、铸铁、硬质塑料、有色金属等料。

2.2.3手提式倒角机

手提式倒角机质量轻巧,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倒角厚度大小可调节。四面均安装超硬触头。适合用于未经热处理之大型工件,如各种模具、机械零件制造的倒角。无须装夹,操作简单,倒角规整,调整方便,经济可靠,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作台面采用优质模具钢经过热处理制作而成,经久耐用,摩擦力小。任何长度的钢、铁、铜、铝等金属零件均可轻松倒角。操作时将滑轨靠住工件,依箭头所指方向切削。标准四方刃钨钢(硬质合金)刀片4130511更换简单,也可使用铣床用过之旧刀片。倒角精确表面粗糙度好。

3.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机械工业积极探索行业发展新路径,交出全年实现同比增长9.6%,比上年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速3.6个百分点的亮丽成绩单。2016年,中国机械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增长速度出现回升,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态势。与此同时,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行业发展面对的市场环境依然严峻,行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愈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繁重。2017年,机械工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

创新驱动,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稳步提高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保持与提升我国机械工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升2016年以来,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上年较低水平基础上普遍回升,增长速度超年初预期。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016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1~12月同比增长9.6%,比上年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速3.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提升。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7.44%,比上年同期提高4.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工业2.53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看,增速逐月提升且始终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4.板料自动上下料装置

板料加工设备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下、后库的机架,在上、下库之间运移成摞板料至上料预备工位的Z、X向运送装置,将成摞板料从上料预备工位作Z向提升运送的升降机构,从成摞板料吸取最顶层板料、并将所述最顶层板料运送至所述板料加工设备的上料真空吸盘装置,以及从所述板料加工设备上将加工完毕的板料取至所述后库的下料装置;所述机架中的下、后库并列设置,所述上库设于下库上部,上、下、后库为框架形式,并连接一体;下、后库之间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内设有滑轨;所述Z、X向运送装置设于上、下库的外侧,包括上下取料小车、前后取料小车和托盘,前后取料小车活动连接在上下取料小车上部,以实现Y向运送;托盘通过底部的托盘滚轮活动连接在前后取料小车上,以实现与前后取料小车的分离;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下库底部的移动液压升降台;所述移动液压升降台与所述下、后库之间连通通道内的滑轨相连;所述上料真空吸盘装置包括设在下库顶部并伸出下库的一端以延伸至所述板料加工设备工作台上的上料吸盘运行梁、上料真空吸盘、吸盘架和吸盘架运行装置,所述上料真空吸盘固定连接在吸盘架上,吸盘架活动连接在上料吸盘运行梁上,吸盘架运行装置驱动所述吸盘架在所述上料吸盘运行梁上作往返运动;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真空吸盘装置、下料吸盘运行梁、固定液压升降台和后库过渡支撑块;所述下料吸盘运行梁设在后库顶部并伸出后库的一端以延伸至所述板料加工设备工作台上;所述过渡支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库的支架上,所述固定液压升降台设在所述后库的底部。

5.机械系统设计

5.1机械系统定义及基本特征

有若干机械要素组成,彼此间有机联系,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称为机械系统。特征: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5.2机械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子系统的功能

动力系统:是机械系统的动力源部分,它为机械系统的工作提供所需要的运动和动力。执行系统:完成系统预期的功能。传动系统:为执行系统传递所需要的运动和动力。支承系统:用来保证各零部件和装置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控制系统:是使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执行系统各部分彼此协调运行,并准确可靠地保证机械系统整体功能实现的子系统。

5.3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

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工作效率要求、适应性要求、经济性要求、寿命要求。

5.4机械系统设计类型

开发性设计:设计者需要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功能选择其工作原理。

适应性设计:参考资料丰富,设计难度也小。

变异性设计:参考资料比适应性设计少,难度相对较大。

5.5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工作内容

总体设计:包括拟定设计要求、原理方案设计和结构总体设计。

技术设计:主要指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机械产品各子系统进行的结构详细设计,它包含装配设计和计算校核两方面工作。

工作设计:指机械产品的全部零件设计工作。

文档设计:指对产品各类技术文件编制和整理的过程。

6.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的倒角机制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倒角作为机械加工中重要的一环。在有了倒角机以后这一工序人工劳动量变得不再那么大,这也标志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随着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自动化的制造设备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我们机械人更应加紧自动化加工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为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参考文献:

[1]龚仲华.现代数控机床设计典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

[2]魏杰.数控机床结构[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3]刘文娟,姜晶.金属切削机床[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

[4]庞学慧.金属切削[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7.

[5]黄鹤汀.机械制造装备[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

[6]张世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戴曙.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8]王启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9]朱正心.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林江.机械制造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机械类英文参考文献

Int J Interact Des Manuf(2011)5:103–117 DOI10.1007/s12008-011-0119-7 ORIGINAL PAPER Benchmarking of virtual reality performance in mechanics education Maura Mengoni·Michele Germani· Margherita Peruzzini Received:27April2011/Accepted:29April2011/Published online:27May2011 ?Springer-Verlag2011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ities of virtual reality(VR)to improve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It is focu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a proper experimental VR-based set-up whose performance matches mechanical design learning purposes,such as assemblability and tolerances prescription.The method consists of two main activities:VR technologies benchmarking based on sensory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of how VR tools impact on learning curves.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chnol-ogy,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is de?ned and an testing plan is set.Evaluation parameters are divided into performance and usability metric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ognitive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The experi-mental VR-based set up is tested on student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tocol. Keywords 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Virtual reality·Experimental protocol·Learning curve· Mechanics education 1Introduction Modern society is dominated by continuous scient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s.Specializ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ablers for industrial improvement.As a result,nowadays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job-oriented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s assuming greater importance.In this context both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are collaborating to create high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The?rst disseminates M.Mengoni(B)·M.Germani·M.Peruzzini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arche, Via Brecce Bianche,60131Ancona,Italy e-mail:m.mengoni@univpm.it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methods while the second pro-vides a practical background for general principles training. The main problem deals with the effort and time required to improve technical learning,whil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forces companies to demand young and high-quali?ed engi-neers in short time.Therefore,the entire educational process needs to be fast and ef?cient.Nove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T)and emerging virtual reality(VR)systems provide a possible answer to the above-mentioned questions.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in mechanical design?eld,are the investigation of such technologies potentialiti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achievable bene?ts in terms of product desig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While IT has been deeply explored in distance education,i.e.e-learning,VR still rep-resents a novelty. VR refers to an immersive environment that allows pow-erful visualization and direct manipulation of virtual objects. It is widely used for sever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s it provides novel human computer interfaces to interact with digital mock-ups.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present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research. Instead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virtual technolo-gies can simultaneously stimulate the senses of vision by providing stereoscopic imaging views and complex spatial effects,of touch,hearing and motion by respectively adopt-ing haptic,sound and motion devices.These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respect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The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interpreting two-dimensional drawings highlighted several dif?culties:the impact evaluation of geometric and dimensional tolerances chains,the detection of functional and assembly errors,the recognition of right design solutions and the choice of the proper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These limitations force tutors to seek for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ble to improve students’perception.

机械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

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扫描式三维形貌检测系统即为三坐标测量机,是经过4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机床、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兴起后,各种复杂零件的研制和生产需要先进的检测技术与仪器,因而体现三维测量技术的三坐标测量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作为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已广泛地用于机械制造、电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工业中。它可以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尺寸、形状及相互位置的检测,例如箱体、导轨、涡轮和叶片、缸体、凸轮、齿轮、形体等空间型面的测量。此外,还可用于划线、定中心孔、光刻集成线路等,并可对连续曲面进行扫描及制备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等。由于它的通用性强、测量范围大、精度高、效率高、性能好、能与柔性制造系统相连接,已成为一类大型精密仪器,故有“测量中心”之称。 三坐标测量机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主机机械系统(X、Y、Z三轴或其它)、测头系统、电气控制硬件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测量软件)。 三坐标测量机的出现是标志计量仪器从古典的手动方式向现代化自动测试技术过渡的一个里程碑。三坐标测量机在下述方而对三维测量技术有重要作用: (1)解决了复杂形状表面轮廓尺寸的测量,例如箱体零件的孔径与孔位、叶片与齿轮、汽车与飞机等的外廓尺寸检测; (2)提高了三维测量的精度,目前高精度的坐标测量机的单轴精度,每米长度内可达1μm以内,三维空间精度可达1μm一2μm。对于车间检测用的三坐标测量机,每米测量精度单轴也可达3μm一4μm; (3)由于三坐标测量机可与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配套组成生产加工线或柔性制造系统,从而促进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 (4)随着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不断发展,促进了三维测量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不但便于数据处理,而且可以完成CNC的控制功能,可缩短测量时间达95%以上。 2本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2.1三坐标测量机的发展历程 三坐标测量机是集机械、光学、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大型的精密测量仪器,由于它的通用性强,测量范围大、精度高、效率高、性能好,因此自1959年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 学院(系):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信科0802班 学生姓名:孙阳 指导教师:刘成国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孙阳专业班级:电信科0802 指导教师:刘成国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加温控制器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 研究已有智能温控系统,确定系统改进方案; (2) 设计各子系统电路,完成控制电路、显示电路和整机的设计与实现; (3) 研究改进的控制模式,形成代码,在单片机系统中运行; (4) 翻译与本题目有关的外文文献; (5) 撰写毕业论文。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查阅不少于15篇的相关资料,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完成开题报告; (2) 完成电路的设计、系统的联试和整机调式、安装; (3) 测试系统功能,完善系统样机功能; (4) 按要求完成不少于5000汉字的英文文献翻译; (5) 完成不少于12000字数的毕业论文。 必读参考资料: [1] 高峰.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学出版社[M].2009 [2] Zhang Huaguang, He Xiji, Fuzzy auto-adapting control and application[J], The publishing company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297-306,2002. [3] Li Zhuo, Xiao Deyun, He Shizhong, Fuzzy auto-adapting PI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neural network[J], Control and decision-making, (3), 340-345, 1996. 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 院长签名(章)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土木工程)

办公楼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从组合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可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连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的面积。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 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决定建筑物在用地中的位置时,重点要考虑的是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同一层流线处理的整体性。必须对一层的主流线和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流线进行整理。在办公楼内,除了白天人和物的出入外,还必须明确夜间和休息如等8小时工作以外的流线和进出的管理方法。 一、平面构成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在决定办公楼的空间时,除了受核心筒类型的影响外,其大致框架也受到办公室的进深尺寸,同标准模数有着密切关系的柱间隔尺寸,以及吊顶的高度的限制。 办公室的进深一般都在12~18m,因为它和标准的对称式办公室容易取得一致。在进行避难流线设计时,要尽量同日常人流设计的一致,并容易识别,以避免在发生火灾等避难疏散时造成混乱,并且为了保证避难通道在火焰和烟雾中的安全。设计要做到火灾发生时,能将过廊和楼梯间同其他部分明确分开。具有使用方式的办公楼,一般情况

机械设计工艺夹具设计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

1. 获得广泛的应用,1.1 1.2 选题意义 2.设计内容 2.1 主要设计内容 …………………………… 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3.设计的方法及措施 3.1 可行性分析 ……………………………

3.2 方法及措施 …………………………… 4.预期设计成果 …………………………… 5.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本毕业设计的阶段划分与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第七学期第10~12周(2010.11.1~2010.11.19),查阅文献和撰写 第二阶段:第七学期第13 第三阶段:第八学期第1~ ……….; ……; ……….; ……….; ……….; 第六阶段:第八学期第10~12周(2011…..~2011…..),整理和撰写设计论文,形成终稿,送审、修改、并装订。

1. 获得广泛的应用,分子合成技术,……2.研究方向 2.1 2.1.1 机械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1] 蒋继红, 虞贤颖, 王效岳. 塑料成型模具典型结构图册 出版社, 2006. [2] 朱祖超. ARKKIO A. Determination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M]. 其他责任者.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 文献题名[D]. 保存地: 保存单位, 年份.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 年级专业:201*级财务管理 姓名: 学号:132148*** 题目名称: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此处勿忘将题目名称写上。下同。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 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 险。财务系统系统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器,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 范。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导言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开展竞争,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决策前景在大多数情况 下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预测和管理,西方很多学者 把大量的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引入了风险管理决策。企业是国 民经济非常重要的支柱,企业的发展状况时刻决定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能否稳定发展, 它的生死存亡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企业的命脉是企业财务,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被企 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借助各文献研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并把它应用到厦 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实践中,能使厦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适时监测其财务风 险,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风险,避免因为财务风险的积聚而转化为财务危机。 一、源星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1.偿债风险 2012年初,源星公司完成了对同行业鸿兴科技公司的并购,而本次出现的偿债 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这次的并购引起的。鸿兴科技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但是 由于财务处理不当、经营决策失误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公司很难再正常运营下去。并 购之后,源星公司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现金持有量以及短期融资,导致 支付困难。 2.营运风险 风险的源头还是了在2012年初的并购鸿兴公司上,这次的并购导致本公司必要 的现金持有量不足,但是在并购的同时公司又相应的扩大了销售规模,销售规模的 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盈利,但是同时又需要不断扩大业务筹集营运资金,出现过 度交易的情形。一部分营运资金被暂时占用。营运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顺利进 行,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赢利风险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 文献综述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华北电力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宗均恺班级:建环13K2 所在院系:动力工程系 所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石家庄某接待中心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刘志坚 2017年 3月 5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保定某中型商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暖通空调(HVAC)技术发展概况和前景[8] 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建筑中度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筑对人类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在从穴居到居住现代环境的漫长发展道路上,始终不懈的改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怡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分环境。生产与科学是经验对环境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条件,如计算室或标准量具生产环境要求温度恒定,纺织车间要求湿度恒定,有些合成纤维的生产要求恒温恒湿,半导体期间、磁头、磁鼓生产要求对环境的灰尘有严格的控制,抗菌素生产与分装、大输液生产、无菌试

验动物饲养等要求无菌环境,等等。这些人类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导致了建筑环境的控制计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且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按环境学指出,建筑环境由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组成。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是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同时也包含对系统本身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生活的建筑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对建筑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暖通人把握自身专业,顺应潮流发展,在未来利用所学成就自我成就暖通这个行业。 现代中大型接待中心的空调设计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商业建筑大量兴建,招待所、宾馆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我国早期建起的招待所以及宾馆普遍存在着忽略室内环境品质或者夏季空调不足、能耗过大、室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居住品质的高要求以及旅游业的带动和宾馆产业的发展,大型宾馆,连锁旅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对宾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宾馆、酒店不同于商场等场所,它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1)宾馆是由大厅和客房组成,由于大厅和多功能厅和客房的使用情况不同就对空调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分别采用合适其特点的的系统和机组; 2)客房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对新风要求比较高,需要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新风品质。 3)由于客房是居住环境以及宾馆品级,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一、格式 文献综述包括摘要、引言、主题和参考文献 1、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2、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课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3、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主要内容 (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特点、应用范围、相关技术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可包括国内外现状等)。 (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参考文献格式同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的参考文献格式。 二、要求: 1、为了使开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课题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

参 考 文 献 [1] 陈家瑞. 汽车构造(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肖生发. 汽车工程概论.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 钱振为. 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 关文达. 汽车构造(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蔡兴旺. 汽车构造与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臧杰等. 汽车构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李卓森等. 汽车知识纵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徐维新等. 现代汽车新技术.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9] 余志生. 汽车理论(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汽车工程手册(试验篇).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1] 肖生发等. 汽车工程学基础.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2] 于振洲. 汽车构造与修理.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3] 董宝承. 汽车底盘.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邓楚南. 轿车构造.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5] 杨杰民. 现代汽车发动机构造.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7] 唐艺编. 新编汽车构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8] 李仁光. 汽车构造.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19] 关文达. 捷达高尔夫型轿车结构与维修.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0] 吴际璋等. 汽车构造.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1]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编. 红旗轿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2] 范迪彬. 汽车构造. 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1. [23] 吴社强. 汽车构造.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24] 王望予. 汽车设计(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5] 曾壮. 车迷百科知识.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4. [26] 黄靖雄. 现代汽车构造. 台北:正工出版社,1998. [27] 竹花有也. 自动车工学概论. 东京:理工学社,1997. [28] 全国自动车整备专门学校协会(日). 底盘构造. 东京:山海堂,2001. [29] 全国自动车整备专门学校协会(日). 发动机构造. 东京:山海堂,2001. [30] 刘世恺等. 汽车百年史话(第2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1] 周龙保. 内燃机学(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2] 刘峥,王建昕.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第1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3] 陆际清,刘峥. 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与调节.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4] 舒华,姚国平. 汽车新技术.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35] 周林福.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纳氢氧化铝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学生姓名:任旭洋 指导教师:潘明珠讲师 完成日期: 摘要: 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对关于纳氢氧化铝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 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基本概括了今年来国内外关于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关键字:氢氧化铝,木塑复合材料,阻燃 正文: 木塑复合材料是最具潜力的一种新型的通用复合材料,它是由一种大量可再生的且价格低廉的木粉或木纤维和聚合物树脂复合而成的。它的开发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回收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美观、可再生、成本低、防虫、防腐、抗滑、可喷涂、比纯塑料产品的硬度高,可与木材一样进行加工、粘接和固定等优点。因此,木塑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门窗、地板、舰船材料、栅栏材料、家具材料和汽车材料等。从世纪年代中期开始,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 有大量的论文和专利发表[],并有专门的国际会议研讨该领域的技术和发展, 材料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 随着木塑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该复合材料的防火安全性的研究应用受到很高的重视。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涉及到对木材组分阻燃和对聚合物的阻燃。聚烯烃和木材的阻燃常采用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含卤阻燃剂( 十溴二苯醚等)和含磷阻燃剂( 聚磷酸铵、磷酸酯等) 等, 而材料的无卤阻燃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利用()为阻燃添加剂对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贺金梅从各个组分出发研究木粉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阻燃,适用于复

合材料中单一组分的阻燃剂都被考虑在内。发现对该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最好,可赋予其氧指数,比未阻燃配方提高了个单位,非常适合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且也没过多地劣化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邵博等以对木粉复合材料进行阻燃处理,研究发现:添加量达到时表现出显著的阻燃作用,并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房轶群等用淀粉阻燃体系阻燃木粉复合材料,锥形量热仪分析表明:淀粉对木粉复合材料是有效的阻燃体系,当添加量在以下,淀粉添加量在以下时,复合材料可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李斌等对()阻燃的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 随木粉和()添加量的增加()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效率增加, 高木粉添加量的复合材料氧指数达()的阻燃效率达。增加木粉含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明显提高;但()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而明显提高弯曲强度。增加木粉和()的含量,均能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破坏复合材料的韧性。结论:()氧指数实验结果表明,木粉复合材料是易燃材料,木粉添加量增加, 其氧指数略有上升。采用()阻燃剂能较好地提高该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而且高木粉添加量体系更有利于()对材料阻燃效率的提高,这可从各材料体系中()每单位百分含量对值的贡献得到证实。() 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 木粉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明显的增加,但()阻燃剂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明显的提高。然而,随着木粉添加量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明显的降低,破坏了复合材料的韧性。 殷希丽等重点讨论了提高()阻燃性能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经过超微细化、超微细化后硅烷处理、复合处理后添加到高聚物中的阻燃效果和对高聚物物理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作为阻燃剂的发展方向及在高聚物应用中配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结论:()()经过超微细处理后作为阻燃剂添加到高聚物中,高聚物的阻燃性能进一步提高,()粒径对高聚物阻燃性能有很大影响,粒径越小,阻燃性能越好,起主要作用。 ()()经过超微细处理并硅烷处理后,其阻燃性能同单纯超微细处理相比,阻燃性能更好。 ()由于高聚物的种类或硫化体系不同,应选用不同活性剂处理的()阻燃剂与之相匹配;所选的硫化助剂也应当起到协同作用。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以及高标准,高要求,设备功能完善等功能,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从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高速公路在二十多年间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以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及腹地迅速兴起了工业企业建设的热【1】潮,地价增值,地方税收增加,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的沿海地带,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因此,沿海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层,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全新纪Q4 土层,多属于【2】东南海岸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亚黏饱和的正常压密黏土。土。这类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中等灵敏度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由于这类地基存在这些特点,在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普遍存在稳定及变形的问题。以高速为例,由于高速的路堤高度不大,所以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变形问题很明显。目前高速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3】有很多:1、土质不良引起的地基沉陷: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既便是在一些稳定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也无可避免出现这个问题。2、台后填料的压缩沉降:台后填料一

机械设计文献综述要点

课题名称:PE(400*600)颚式碎石机的设计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破碎机械通常可以分为6类,除了其中的锤式破碎机和辊式破碎机2类外,砂石场常见的破碎机械还有复摆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和立轴冲击式破碎机(VSI)等4类。 主要介绍下复摆颚式破碎机 复摆颚式破碎机是砂石场的初级破碎设备。以下主要从3个方面来分析国内外产品差异。 (一)产品的品种规格 复摆颚式破碎机以进料口的长度和宽度来标定机器的规格,国内制造商基本上按行业标准制造约8种规格粗碎系列产品。国际上主要制造商的产品有更多的规格。例如:美卓集团的诺德伯格公司,有C、VB和重型3个系列合计22种规格;特雷克斯集团的锡达公司有28种规格;爱斯太克集团的先锋公司有15种规格。 (二)产品的性能 复摆颚式破碎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处理能力和最大允许进料尺寸。同一规格的复摆颚式破碎机由于设计不同,其最大允许进料尺寸也不相同,我国参照采用原苏联标准,进料口宽度以固定齿板齿尖(齿底)与活动齿板齿底(齿尖)距离为计算标准,而国际上不少企业以固定齿板和活动齿板之间距离计算,由此,标明相同规格的产品,国内产品与国外企业的产品相比实际上往往小一个齿深的距离,大规格的破碎机齿深为60-100mm,因而国内产品的允许进料尺寸往往偏小50-80mm。 (三)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近20年来,针对复摆颚式破碎机运动方法的四连杆机械设计理论有很大进展。例如:破碎腔的双向啮角,短肘板大摆角,减少传动角与偏心距等,国外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往往已采用这些经过验证的先进设计理论来提高产品性能和使用可靠性。我国国内制造商由于种种原因采用先进设计理论甚少,其主流产品几乎都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定型的产品,采用耐磨材料,(如高锰钢)和重要配套件(如调心滚子轴承)等国产基础件,使用寿命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法

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包括: ①过程管理手册;②文献综述(3000~5000字);③翻译文章(包括外文原文)(与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内容);④毕业设计(论文)文本:包括封面、题目、内容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论文目录、正文及相关图表、参考文献、附录(可选)等;⑤其他附件。有条件的可将文字资料装订成册,鼓励制作电子文档。毕业设计作品应提交作品说明书。这些材料要求在答辩之前全部填写完成。 文献综述写法 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 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 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 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着、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