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斑岩型钼铜矿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211138343_大兴安岭北部腰站林场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211138343_大兴安岭北部腰站林场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3年第4期/第44卷黄 金GOLD黄金地质大兴安岭北部腰站林场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收稿日期:2022-10-21;修回日期:2023-01-10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2120115041801);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UNPYSCT-2020030)作者简介:吴云柱(199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矿产勘查与矿床研究;E mail:2547270753@qq.com 通信作者:李向文(1976—),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矿产勘查与矿床研究工作;E mail:872416149@qq.com吴云柱1,2,李向文1,商宇航1,王 冠1,赵建华1,王 键1(1.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摘要:腰站林场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北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为实现找矿突破,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基础上,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结果表明:腰站林场地区Au元素丰度高,变异系数大,为主成矿元素,As、Sb元素可作为指示元素,以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为主,找寻金矿床潜力较大;综合异常元素多、规模大、强度高。

在部分综合异常区地表槽探查证中发现2条矿化体,矿化特征与宝兴沟金矿床具有一定的类似性,认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土壤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异常;找矿方向;腰站林场;大兴安岭 中图分类号:TD15 P632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1-1277(2023)04-0069-06doi:10.11792/hj20230415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内岩浆岩活动频繁,构造发育,矿化蚀变作用较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先后发现了砂宝斯、三十二站、砂宝斯林场、宝兴沟、十五里桥等多处金矿床[1-2]。

上述金矿床均是在小比例尺化探工作基础上,利用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少量槽探开展查证工作发现的,可以说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大兴安岭北部浅覆盖区前期找矿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3-5]。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铜钼矿成矿时代探讨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铜钼矿成矿时代探讨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铜钼矿成矿时代探讨摘要:在斑岩型铜钼矿勘查过程中,总结成矿规律对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成矿时代的确定,对准确寻找成矿地质体,从而发现矿床具有事功倍的效果。

本文对成矿岩体及矿石的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的成矿时代,希望对区域上寻找同类矿床具参考价值。

关键词:斑岩型铜钼矿;同位素年龄;成岩成矿时代;新林区一、矿床概况新林铜钼矿区位处中亚造山带东段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结合部位,成矿区域属额尔古纳-兴安成矿带大兴安岭中北段的铁、铜、金、银、钼、钨成矿区(带)。

由于研究区位于古亚洲洋、鄂霍茨克洋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复合叠加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十分强烈.根据矿体的分布情况、规模、矿石质量,矿区共圈定铜、钼多金属矿脉22条,划分工业、低品位矿体102条,其中铜矿体42个(工业矿体10个、低品位矿体32个);钼矿体44个(工业矿体14个、低品位矿体30个);铜钼矿体16个(工业矿体4个、低品位矿体12个)。

矿体厚4.00-76.00m,以4.00-38.00m 居多,品位:铜0.20-4.01×10-2、钼0.030-0.803×10-2。

二、成矿岩体形成时代蚀变和矿化空间上与花岗闪长(斑)岩体、花岗斑岩体密切相关,可以确认成矿有关的岩体是岩株状产出的花岗闪长(斑)岩体。

(一)花岗闪长(斑)岩1.1花岗闪长(斑)岩岩相学特征花岗闪长(斑)岩体地表的出露情况,即呈总体NW向延伸的不规则岩株状产出。

该岩体相变较明显,浅部和外侧为花岗闪长斑岩,向中心和深部过渡为细粒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弱绢云母化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呈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占50%,主要成分有:黑云母:片状,部分黑云母发生蚀变,蚀变矿物为绿泥石,粒度0.25-3mm,含量为10%。

石英:粒状,无色,无解理,粒度为0.05-0.75mm,含量为30%。

斜长石:板状,发生钾长石化,粒度为0.5-5mm,含量为50%。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区划分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区划分

多宝山组岩性为灰绿色英安岩、安山岩、英安质—安 山质火山 角 砾 岩、凝 灰 岩 等,铜 山 组 岩 性 为 浅 灰 白 色—白色大理岩、黄绿色杂砂质砂砾岩、中粗粒杂砂 质长石砂岩、黄白色流纹质凝灰砾岩、凝灰熔岩、黑色 板岩等;裸河组、爱辉组、黄花沟组、八十里小河组、卧 都河组、根里河组岩性主要为砂岩、板岩,泥鳅河组岩 性为砂岩、板岩夹火山岩,清水河火山岩主要为中性 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光华组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 色流纹岩、英安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九峰山组岩性为 砂砾岩夹煤线。研究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早—中 侏罗世花岗闪长岩(J1-2γδ)、早—中侏罗世花岗闪长 斑岩(J1-2γδπ)、中—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T2-3γδ)、 中奥陶世花岗闪长岩(O2γδ)、中奥陶世花岗闪长斑岩 (O2γδπ)。脉岩主要为闪长岩(δ)。北西向弧形构造、 东西向构造及多宝山倒转背斜为研究区的主要构造。
收稿日期:2019-03-11;修回日期:2019-05-30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047-07) 作者简介:徐东海(1973—),男,天津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及矿产勘查工作;哈尔滨市香坊区新乡里街 9号,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
院,150036;Email:304576262@qq.com
1 地质概况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兴蒙造山带大 兴安岭褶皱带与小兴安岭优地槽隆起带耦合部位的 扎兰屯—多宝山岛弧带,其北侧为海拉尔—呼玛弧后 盆地,南侧为贺根山—黑河蛇绿岩混杂带及孙吴上叠 构造盆地的西北段[3]。
研究区三叠世之前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兴安 地层区,分属东乌—呼玛地层分区,中、新生代为滨太 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分属小兴安岭 地层小 区。出 露 地 层 为 铜 山 组 (O1-2t)、多 宝 山 组 (O2d)、裸 河 组 (O3l)、爱 辉 组 (O3ah)、黄 花 沟 组 (S1h)、八十里小河组(S2b)、卧都河组(S3w)、泥鳅河 组(S4 -D2n)、根 里 河 组 (D2-3g)、清 水 河 火 山 岩 (T3α)、光华组(K1gn)、九峰山组(K1j)及第四系(Q) (见图 1)。其中,多宝山组与铜山组分布面积较大,

再论大兴安岭中东部六九山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

再论大兴安岭中东部六九山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

吉林地质JILIN GEOLOGY第39卷第4期2020年12月Vol. 39 No. 4Dec. 2020文章编号:1001 —2427 (2020) 04 — 1 一10再论大兴安岭中东部六九山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宫永吉1孙景贵4,刘阳1.黑龙江陆玖矿业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100; 0.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9061摘 要:六九山铜矿床产在大兴安岭中东部的突泉一龙江一岔路口斑岩-浅成热液Cu (Mo ) - Pb-Zn 成矿带中 部,发育在中生代花岗闪长岩体与叠加之上的光华组酸性火山岩体系的NWW 向断裂中。

矿体呈椭圆似穹隆状,长轴近东西走向,矿体处于海拔-80~+300 m 之间。

矿体工业类型为角砾岩型,主要由隐爆热液胶结角砾岩和次要的热液充填角砾岩和网脉状热液充填震裂(碎)岩组成。

原生围岩蚀变从早到晚依次发生强弱不同的钾长石-黑云母化T 青磐岩化T 泥化T 绢英岩化T 早阶段灰白色硅化(面状)T 成矿阶段灰白色硅化(充填状)T 晚阶段白色硅化(梳状+晶洞状+晶簇)一萤石+石膏(浸染状+晶洞+细脉状)一碳酸盐化。

原生矿化依次是黄铁矿+辉钼矿T 黄铁矿+黄铜矿T 黄铜矿+闪锌矿。

成矿过程经历乳白色脉状黄铁矿+石英士黄铜矿阶段、胶结状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细脉+晶洞状石英+黄铁矿阶段和浸染+细脉状萤石+石膏阶段。

将其与典型矿床成矿特征对比、并结合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应是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铜矿床。

成 矿作用适值早白垩世库拉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

关键词:成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地质背景;六九山铜矿床;大兴安岭中东部中图分类号:P 61&41文献标识码:AA re-evaluation on the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s ,genesis andmetallogenic geologicaO setting of Liuj i oshan Cu depositio the centrrl-eastern sepment of the Greater Xing 5an RangeGONG Yong-ji 1, SUN Jing-gui 0,LIU Yang 01. Heilongjiang Six Nine Mining Co. Ltd. , Qiqihar 161100,Heilongjiang , China ;2.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Jilin Uni ­versity ,Chaagceug 130001, JJin ,ChinaAbstrnct : Liujiushan cooper deposit in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Butuquan - LonUiang - Chalukon porphyry-epithermalCu (Mo) — Pb — Zn belt ai ihe central-easterp sepment of the Greater Xing'an Range repioo ,and is hosted by the NWW-trenting faulte in the Mesozoio u ra noniorite stocks and overlying felsic volcanic rocks. The ore vets are eHipsoidat and dome-gke with an E — W axis. These veins are restricted s O the elevatioos betweer - 80 m and + 390 m. The industriattype of the ore body is breccin type,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cryptoexplosive hydrothermal cemented breccin, seconds- e hydrothermat filling breccin and 101x 1 vein hyprothermat filling fracturing (clastic) rock. The alteration types withtime are from K-felfspar biotitizatWn —propyPtization —>argillization —sePcitization —>early staae uayish white shicification (faceted ) —mineralizayon staye erap white silicificayon (filling type ),late stage white siVcificatWn (comb + miarolitic +crystal druse) —fluorite + eypsum ( disseminawa + crystaPoiC + veinlet) —carPonatWn. The primary mineraPzatWn is pp-收稿日期:改回日期:2222-f0-g5作者简介:宫永吉(1987—),男,辽宁辽阳人,黑龙江陆玖矿业有限公司工程师,副总经理。

大兴安岭松岭区岔路口特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的发现

大兴安岭松岭区岔路口特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的发现

大兴安岭松岭区岔路口特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的发现第一篇:大兴安岭松岭区岔路口特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大兴安岭岔路口特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的发现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6队,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黑龙江岔路口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地区北部找到的一处特大型斑岩钼多金属矿床,其产出规模已居中国北方钼多金属矿床之首。

钼多金属矿化大部分在侏罗系火山<沉积岩中,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产出,并与晚侏罗世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和隐爆角砾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

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无论是在产出环境、地质特征上,还是在含矿侵入岩岩石学、热液蚀变上,均与美国克莱麦克斯斑岩型钼矿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属于华北板块<蒙古块体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对接后伸展构造环境中岩浆活动的产物。

关键词:地质学;斑岩钼矿床;地质特征;产出环境;燕山期;岔路口;大兴安岭岔路口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境内【1】,在距松岭区区政府所在地小扬气镇64Km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3°53′00″,北纬51°10′00″。

岔路口矿床及外围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

迄今为止,该区1:5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航空磁测已经完成。

关键地区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和局部地段物化探工作取得的成效,导致一系列铜矿床和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如岔路口矿床东南方向的多宝山、铜山和小多宝山铜矿床和西南方向的乌奴格吐山、八大关、八八一铜矿床以及三河、二道河子和环宇铅锌矿床。

黑龙江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6队于2005~2006年间在岔路口地区发现了一系列钼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检查,进而发现钼矿(化)体;2007~2010年间,采用地质钻探和坑探等手段,求得钼金属量134万吨(332+333),铅、锌金属量37万吨,伴生银金属量4200吨,矿石中钼、锌、铅和银的平均品位〔ω(B)〕分别为:0.076%、1.05%、0.22%和2.2×10-6,矿床达特大型规模【2】。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沙诺库一带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沙诺库一带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研究探讨Research264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沙诺库一带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付立春苏宇(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3-0264-01摘要:沙诺库一带区域上位于新巴尔虎右旗-根河多金属成矿带新林Cu、Mo、Pb、Zn、Au、Ag成矿亚带,该成矿带是我省重要的成矿带。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为侵入作用,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下与成矿关系比较密切。

本文通过对沙诺库一带地层、侵入岩、构造等地质特征的深入综合研究,认真地分析该地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并对该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远景分析。

关键词:沙诺库;地质特征;成矿条件;远景分析1 地质背景研究区地处西伯利亚古陆东南侧,额尔古纳地块区外缘,内蒙~兴安地槽褶皱系北段,兴隆冒地槽西段,伊勒呼里山隆起带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衔接部位。

地壳发展经历了早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等数次大的构造运动,陆壳多次裂迴解沉陷、褶皱返、上升剥蚀等复杂的演化过程;特别是中生代中期卷入了滨太平洋陆缘活动中,再次发生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并受其作用的影响, 区域上形成了NEE(近EW)向展布的伊勒呼里山隆起带。

2 研究区地质特征2.1地层研究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J3b),其次为下白垩统龙江组(K1l)、光华组(K1gn)及第四纪(Q4)。

中生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J3b)大面积出露,主要为碎屑熔岩、流纹岩、英安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下白垩统龙江组(K1l)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凝灰角砾岩;下白垩统光华组(K1gn)主要岩性为:酸性凝灰岩、熔凝灰岩、流纹英安岩、凝灰角砾岩;第四纪(Q4):现代河床及河漫滩堆积。

2.2侵入岩研究区侵入岩为燕山晚期侵入岩,岩石类型为:钾长花岗岩(χγ52)、花岗闪长斑岩(γδπ52)等。

脉岩主要为:角闪辉长岩(δμ23)和纯杆岩(δ23)。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某多金属矿化探异常与成矿地质特征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某多金属矿化探异常与成矿地质特征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某多金属矿化探异常与成矿地质特征
侯莹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13
【摘要】该矿床已经工程验证为一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勘查工作始于1999年,经历了1:20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2万土壤测量与同比例尺地质简测、激电中梯测量多个勘查阶段,经过优选物化探异常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确定找矿靶区,经过槽探、钻探工程揭露验证,发现了钼、铜、铅、锌、金等矿化体和工业矿体。

成为以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实现找矿突破的典型范例。

【总页数】1页(P10-10)
【作者】侯莹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岔路口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J], 付瑞忠;阚学胜;孟昭君;王建平
2.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岔路口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J], 付瑞忠;阚学胜;孟昭君;王建平
3.黑龙江省呼玛县某岩金矿化探异常及成矿地质特征 [J], 侯莹
4.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西里尼西河北钼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分析 [J], 李新鹏;张俭

5.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十三支线铜钼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浅析 [J], 尹立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巨型钼(锌铅)矿床脉体特征、产状及其对成矿的指示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巨型钼(锌铅)矿床脉体特征、产状及其对成矿的指示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巨型钼(锌铅)矿床脉体特征、产状及其对成矿的指示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巨型钼(锌铅)矿床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钼矿床之一,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部。

该矿床的脉体特征、产状及其对成矿的指示,对于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矿床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岔路口矿床主要赋存于酸性侵入岩围岩中,具有典型的脉状产状。

其中钼(锌铅)矿床主要以双硫族矿物脉为主,脉体与侵入岩的交界处呈似层状展布。

矿体形状多样,双硫族矿物成矿温度较高,故而矿体成因比较复杂,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和后期流体改造成矿。

岔路口矿床的因地成矿作用是钻探结果的有力佐证。

矿体大部分出现在侵入岩围岩接触带的中下部,岩体旁脉型矿体较少,矿带大致呈南北向伸展。

因此,该矿床的成矿规律主要控制于侵入岩围岩接触带,并且海拔较高的含铅、锌、铝的杂岩也很容易与本矿床有关。

此外,该矿床还与深部热液路线有着密切关系。

地质调查分析表明,该区域具有充足的热源和流体包容体系。

整体上来看,本矿床与后期岩浆活动有关,也可能与下一步施工钐化测量有关。

综上所述,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巨型钼(锌铅)矿床的脉体特征、产状及其对成矿的指示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

从成矿作用控制方面而言,侵入岩围岩交界处是该矿床的优质展区。

若能在此处进一步探查矿体的空间结构和成矿机理,无疑能够给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利用带来新的突破和收获。

对于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巨型钼(锌铅)矿床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从矿床规模、矿石品位和产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是矿床规模方面,根据该矿床的工业储量估算数据显示,该矿床的总储量约为 2.2亿吨,其中钼矿石品位达到0.086%,锌矿石品位为1.94%,铅矿石品位为0.41%,银矿石品位为13.81克/吨。

从总储量方面来看,岔路口矿床具有很强的矿产资源丰富度,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其次是矿石品位方面,对于该矿床的矿石品位,其钼品位相对较低,位列矿石品位的末位。

锌和铅的品位略高,说明该矿床的铅、锌资源更为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