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按题第二版

信息管理概论-按题第二版
信息管理概论-按题第二版

信息管理概论-scx

一、名词解释

1.数字媒介

2.2.2

(1)概念:数字媒介是以数字化形式传递信息的媒介。

(2)特点:元素化;互动性;智能化;选择性与主动性;文化的简洁性。

2.信息增值原理

3.2.2

信息增值主要是指信息内容的价值增加和与之相关的活动效率的提高。

信息价值的增加包括两个主要的层次:一是信息价值的直接增加,二是信息作用于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引起的间接价值增加。信息价值的直接增加,是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和开发实现的,其次,信息的间接增值体现为信息内容能够帮助人们提高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效率。

3.全文检索技术5.3

概念:在大量的文本信息中任意查找任何文本串,将所有出现指定文本串的部分全部选出,并进行选择阅读。衡量全文检索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收录范围、用户负担、输出形式4.信息存储6.2.3

信息存储是指在对信息的外部、内容特征进行描述,且在确定标识之后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把所有的信息记录组织成为一个有序的体系,以方便人们检索利用。

5.知识管理系统1

6.2.4

知识管理系统:以实现组织知识管理为目的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系统,是以人为本的信息系统。

6.电子政务12.3

就一般意义而言,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电子政务的范围涉及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部门。

7.信息素养14

在信息社会具备信息意识、信息交流和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

8.信息分析7.1

信息分析是通过已知信息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的过程。信息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对大量的(通常是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从而获取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

信息分析主要包括:课题选择、信息搜集、信息整理、评价与分析、产品制作、评价和利用等过程。

9.吉尔德定律1.3.4

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是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三倍。(.摩尔定律:半导体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却以6次级数的速度在下降)

10.信息管理服务原理3.2.2

①信息管理活动的所有过程、手段和目的都必须围绕用户的最大信息满足程度这个中心转动。

②信息资源建设的每一步骤都在性质上提高了信息的可用性和易用性,信息管理的性质在本质上是服务的。

③信息管理的服务本质不但是信息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而且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傻瓜电脑、菜单查询、面向用户的程序设计,无一不是服务原理的体现。

二、简答题

11.知识管理 16.1.2分类和特征

(1)知识管理定义: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2)知识管理关键要素:知识: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

人才: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主导的管理;

智慧:知识管理是体现集体智慧的管理;

信息:知识管理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为基础的管理;

文化:知识管理是以“文化”为依托的管理;

共享:知识管理是运用“知识共享”的管理;

创新:知识管理是以“创新”为目标的管理;

(3)知识管理的特征

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具有独特的管理思想;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管理;12.近代信息管理15

(1)推动因素:报纸、电视、广播的普及;电子技术的应用普及;文献信息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2)近代信息管理的特征(工业革命之后,计算机产生之前)

①文献信息生产获得较大发展;

②以文件和文献信息为主要管理对象,以政府、研究和教育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等)为主要场所;

③政府、科学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的工作人员成为主要的信息管理者;

④信息积累和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信息需求变大,信息获取技术没有及时变大);

⑤以手工方式为主,出现半机械方式。

13.政府的信息资源12.1.1

(1)按广义理解,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活动所涉及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信息技术设施资源、人力资源

(2)按狭义理解,可以从政府信息产生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归类:政府决策信息、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信息、反馈信息

14.电子政务和政府上网

(1)联系:从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来看,政府上网工程基本上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

无论是电子政务还是政府上网,都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子化的公共服务项目,必须通过政府网站才能进行。

(2)区别:电子政务的含义较宽泛,除了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事务外,政府部门内部以及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等也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

15.信息产业形成10

信息产业部门独立化

信息产业的门类体系初步形成

信息产业劳动有偿化、职业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基本产业化、自主化

16.信息产业管理体制10.3.1

(1)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含义:信息产业管理体制是指对信息产业进行宏观管理的产业管理体制。(2)信息产业管理体制作用:它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运用管理机制进行管理的各级管理机构以及保证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发挥作用的管理制度等诸方面的统一体。

(3)信息产业管理体制模式

①集中式管理体制;②分散式管理体制;③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

17.信息环境 1.1.1

(1)信息环境的概念:信息环境是与信息交流和信息活动有关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2)信息环境构成要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技术因素、语言因素18.信息产业兴起10

1.信息产业兴起背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兴起的动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产业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信息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基础和后盾;

信息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

信息的激增是信息产业兴起的基础。

19.语义信息组织6.2.2

(1)概念:它是以信息的内容或本质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语义信息组织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逻辑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2)比较常见的语义信息组织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分类组织法:它属于一种逻辑组织法,常见的分类组织法包括学科分类、文献分类、专利分类、商品分类和职能分类等。

②主题组织法:主题组织法是从事物内涵的主题或涉及的问题与事物的属性出发,以语词作为概念标识,并通过概念标识的字顺排列和参照方法等间接地揭示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

20.元数据6.4.1

(1)概念: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其中前一个“数据”代表的是“资源”,后一个则对应着元数据。元数据是描述和限定其他数据的数据。

(2)结合ppt上的案例。

21.防火墙5.2

(1)防火墙概念:阻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进行访问的任何设备,此设备通常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体(2)防火墙的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被禁止的访问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报警

(3)防火墙关键技术:包过滤技术、代理技术、电路级网关技术等

22.运行管理9.3

(1)运行管理的涵义:所谓运行管理工作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对信息系统进行必要的完善、修改和补充,以使信息系统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2)运行管理的内容: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是系统研制工作的继续,主要包括日常运行的管理、运行情况的记录和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检查与评价。

①日常运行的管理(经常性的运行管理)

1)数据的收集。2)信息处理及信息服务工作。3)系统硬件的运行与维护工作。4)系统的安全管理。除了这些例行工作之外,常常还会有一些临时的信息服务要求向我们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提出。

②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记录

1)有关工作数量的信息;2)工作的效率;3)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服务的质量;4)系统的维护修改情况。5)系统故障情况。

③信息系统运行绩效评估

三、论述

23.信息商品市场10.5

(1)信息商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隐性发展阶段;萌芽发展阶段;显性发展阶段

(2)信息商品市场的内涵

从狭义理解,信息商品市场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进行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从广义理解,信息商品市场是指信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整个流通过程和流通领域,是信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3)信息商品市场的特征:

①市场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②市场形态的隐蔽性

③交易方式的多样性

④信息商品交易不受时空限制

⑤信息商品市场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⑥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化

24.信息系统安全9.5.1

1.定义:信息系统安全就是确保信息系统结构安全,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元素安全,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安全技术、安全服务和安全管理的总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定义实际上包括了4个概念:①信息安全;②计算机安全;③网络安全;④通信安全

2.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1)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与攻击

①系统漏洞;②黑客攻击;③计算机病毒;④网络配置管理不当;⑤后门;⑥操作人员方面;⑦管理的欠缺

(2)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很多因素有关。除系统技术本身的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外,主要有两大类: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3.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

(1)信息系统安全策略也叫信息系统安全方针,是有关信息安全的行为规范。

(2)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主要内容

①设备和环境安全;②信息和资产安全;③人员和组织安全;④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安全;

⑤通讯与操作安全;⑥系统开发与维护安全;⑦法律法规和技术指标安全。

(3)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制定的程序和步骤

①进行安全需求分析。②提出安全防范措施。③选择安全技术。

25.数据、信息、知识三者关系2.1.2 p37(展开)

从形成看是原料和制品递进的关系。

从载体上看是客观物质存在和大脑精神存在的关系。

26.知识管理产生背景 16.1.1

知识认识论的进步;

知识密集型行业正在成为未来社会的经济支柱;

企业竞争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传统商务运作模式正在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模式的挑战;

知识增值需要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资本的增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知识运营正成为物质资本成功运营的基础;

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四、分析题

27.如何培养信息素养14

(1)信息素养的概念:在信息社会具备信息意识、信息交流和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

(2)信息素养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3)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规范、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创造等多方面的内容。(4)怎样提高信息素养(自由发挥)

28.信息文化\传统文化关系141(自由发挥)

①信息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地区性文化、弱视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文化多元性减弱;价值观被改变

②信息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存:信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多元文化运动不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