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

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
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

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 A 非 B 非 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

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 A 非 B 非 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

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 A 亦 B 亦 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

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 A 非 B 非 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

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 A 亦 B 亦

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

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 A 亦 B 亦 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 A 非 B 。

D 亦 A 亦 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

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

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其论证方式

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 A 亦 B 亦 C 。

11 科学理论

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 的真理性没有例外。

D 区别于假说之处就在于后者尚未得到证明。

12 科学事实是

A 颠扑不破的真理。

B 客观存在的事实。

C 科学家们的约定。

D 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描述和确认。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 A 非 B 非 C 。

14 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果

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可能是不同的。

D 非 A 非 B 非 C 。

??15 正确的观察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C 不受动机的影响。

D 非 A 非 B 非 C 。

16 罗素火鸡

A 是对归纳主义提出的质疑。

B 是对归纳主义做的论证。

C 与归纳主义无关。

D 亦 A 亦 B 亦 C 。

??17 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 排除一切先入之见的干扰。

B 注意重复观察。

C 特别注意细节。

D 非 A 非 B 非 C 。

??18 在对科学理论进行检验时,应当

A 首先进行先验评价。

B 首先进行后验评价。

C 反对进行先验评价。

D 反对进行后验评价。

??19 可检验性评价是

A 后验评价。

B 对是否有特设性假说的评价。

C 对检验蕴涵的评价。

D 对背景知识的评价。

20 自洽性评价

A 是一个理论与相应的证据之间的比较。

B 属于相容性评价。

C 是理论内部是否一致的评价。

D 非 A 非 B 非 C 。

21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简单性,是指

A 科学道理要通俗易懂。

B 科学推理和论证要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

C 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要尽量简单。

D 非 A 非 B 非

C 。

22 当一个理论的检验蕴涵被确证之后,就意味着

A 这个理论被证伪了。

B 这个理论得到了一次确证。

C 这个理论被证明了。

D 非 A 非 B 非 C 。

23 当科学理论遇到问题时,一般的辩护策略是把问题转嫁给

A 观察。

B 背景理论。

C 辅助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24 科学研究始于

A 问题。

B 理论。

C 观察。

D 争论。

25 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

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

C 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26 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 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

D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27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28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

A 默顿。

B 本· 戴维。

C 科尔。

D 贝尔纳。

29“ 大科学时代” 的涵义是:

A 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 科学日益社会化 , 社会

日益科学化。

C 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 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30 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

A 普遍主义。

B 公有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有条理的怀

疑主义。

31 科学家的首要社会功能是:

A 创造性的先导作用。

B 实用功能。

C 宣传功能。 C 政

治功能。

??32 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

悬殊。

B 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 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在关系。

D 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 , 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33 金字塔模型 ( 科学界分层 ) 与鸭梨模型 ( 社会分层 ) 相比较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 , 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 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

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 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 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

34 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 获取学术信息。

B 得到奖金。

C 获得承认。

D 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35 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

A 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B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C 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 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36 关于科学共同体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基础是科学的职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B 科学共同体标志着科学活动的体制化。

C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动力机制是科学的奖励制度。

D 科学共同体的实质是科学家的行政组织,如中国科学院。

37 以下哪本是 T.S. 库恩的代表著作?

A 《科学革命的结构》

B 《猜想与反驳》

C 《反对方法》

D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38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 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C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 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39 以下那种说法正确?

A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à 评价à 奖励。

B 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 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 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40 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 爱因斯坦。

B 尼尔斯· 玻尔。

C 泡利。

D 海森伯。

41 关于优先权之争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 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1.‘优先权之争’现象

形成原因分析:

A.科学史上存在着大量的同时发现。

B.实质是科学体制本身的规范要求造成的,是科学体制规范要求对科学家施加了压力的结果。科学规范的要求是每个科学家要具有创新精神,成果谋求承认机制。所

以争论的原因,不在于人类的共同本性或某个科学家的个人品质。

C.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及民族主义情绪是加剧这种纷争的因素。

42 关于科学奖励系统,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A 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力的承认。

B 科学家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 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

D 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43 是谁提出“ 交换理论”?

A 默顿。

B 朱克曼。

C 克兰。

D 哈格斯特龙。

44 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哪两种类型 ?

A 体内承认与体外承认。

B 建制承认与社会承认。

C 同行承认与非同行承认。

D 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45 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实际上 , 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承认比正式科学奖励更具有重要意义。

B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

C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D 职业岗位承认与正式的荣誉性承认是一一对应的。

46 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 , 哪种说法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成正比。

B 在科学奖励中 , 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

C 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不存在。

D 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

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47 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 , 其中奖励范围对奖

励声望影响较大。

B 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 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并没有实际意义。

D 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 , 科学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

学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48 关于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势积累易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 , 造成贫富悬殊。

B 优势积累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促进作用。

C 马太效应所引起奖励分配上的优势积累与科学奖励的宗

旨是吻合的。

D 心理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49 关于科学界内的竞争机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使科学界中出现了竞争局面。

B 竞争机制易造成垄断、重复乃至越轨行为,因此弊大于利。

C 竞争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创造性。

D 竞争机制能导致科学界中出现合理的人力分布。

??50 关于科学界的内外控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科学道德无法对科学进行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比内部控制有更大的强制性。

C 任何外部控制 , 必须与内部控制相配合,才能有效。

D 科学奖励系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外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51 率先提出“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52 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是

A .科学统计学

B .计量科学学

C .科学社会史

D .科学计量学

53 对科学进行计量研究 , 肇始于

A . 19 世纪后半叶

B . 20 世纪初

C . 20 世纪 20 年代

D . 20 世纪 60 年代

54 统计表明,只写过 1 篇科学论文的作者数大约占科学论文作者总数的

A 80%

B 60%

C 40%

D 20%

55 根据洛特卡定律,发表 3 篇论文的科学家是发表 1 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的

A 1/3

B 1/4

C 1/9

D 1/16

56 最早发现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大约每 15 年增加 1 倍现象的是

A .恩格斯

B .萨顿

C .默顿

D .普赖斯

57 SCI 、 SSCI 和 A & HCI 目前已经成为科技情报和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检索工具,其特点是利用引文来检索学术文献。这种检索方法的创立者是

A 普赖斯

B 加菲尔德

C 默顿

D 赖特

58 《科学引文索引》正式刊行于哪一年?

A 1960 年

B 1962 年

C 1964 年

D 1966 年

59 研究表明,每篇科学论文平均引证参考文献数目大约是

A 10 篇

B 15 篇

C 20 篇

D 25 篇

60 在任何一年里,大约有 35% 的论文不曾被任何文献引用,只被引用 1 次的论文约占论文总数的

A 16%

B 30%

C 49%

D 60%

61 普赖斯认为,除评论性文章之外,凡每年被引证多少次以上的论文,即可列为“ 经典文献” ?

A 2 次

B 3 次

C 4 次

D 5 次

62 影响因子是指某一期刊()发表的所有论文数与该年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的比值

A 前 1 年内

B 前 2 年内

C 前 3 年内

D 前 4 年内

63 物理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比生物化学、医学类杂志的影响因子要低,一般为

A 1~3

B 3~5

C 5~7

D 7~9

64 最早提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概念并描述其转移情况的是

A .汤浅光朝

B .赵红洲

C .贝尔纳

D .普赖斯

65 继承了邻近文明古国的传统,开创了古代科学发展黄金时代的是

A .中国

B .希腊

C .巴比伦

D .印度

??66 人们往往把 1543 年作为近代科学的开端。这是因为在这一年发表了两部非常重要的科学著作,一部是维萨留斯的《论人体的构造》,另一部是

A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D 伽利略的《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67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判据是,某国在某一时期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同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数的

A . 1/6 以上

B . 1/5 以上

C . 1/4 以上

D . 1/3 以上

68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大约是

A . 80 年

B . 60 年

C . 100 年

D . 50 年

69 英国的产业革命发生在该国处于科学活动中心

A 之前

B 之后

C 之中

D 都不是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英国(英国科学活动中心1660-1730)正值产业革命高潮,但是,英国科学却衰落得很厉害,素称世界学术权威机构——英国皇家学会——也得靠国外学者支撑门面。

70 促使法国科学走向繁荣的关键性因素是

A 启蒙运动

B 法国大革命

C 拿破仑执政

D 《百科全书》的出版

71 德国科学的兴隆是伴随着()开始的

A 柏林大学的成立

B 工业试验室的建立

C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72 职业科学家最早出现在

A 意大利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73 最早成立技术专门教育机构的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74 最早创建国立科学研究机构的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75 美国什么时候开始成长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

A 南北战争后

B 20 世纪初

C 第 1 次世界大战后

D 第 2 次世界大战后

76 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体制形成阶段是。

A. 从 1840 年到 1919 年

B. 从 1912 年到 1949 年

C. 从 1919 年到 1949 年

D. 从 1928 年到 1956 年

77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主要是完成了心态转变。这个阶段是指。

A. 启蒙期

B. 形成期

C. 现代发展期

D. 非 A 非 B 非 C

78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现代发展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戊戌维新运动

B. 五四运动兴起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全国十二年( 1956-1967 )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79 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科学输入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数学

B. 天文学

C. 地理学

D. 亦 A 亦 B 亦 C

80 5.2 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 科技翻译

B. 科技教育

C. 军用技术

D. 民用技术

81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在 1895 年至 1903 年的维新运动时期。

A. 大力提倡和宣传科学

B. 竭力反对科学

C. 不关心科学

D. 既提倡又反对科学

82 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A. 价值系统

B. 技术系统

C. 社会系统

D. 思想意识系统

83 科学的不同层面分别属于——。其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物质文化

B. 观念文化

C. 制度文化

D. 传统文化

84 最早在中文里使用“ 科学” 一词。

A. 郭嵩焘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严复

85 在中国人中间最早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层面去认识和宣传科学的是。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严复

86 把说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

A. 对科学含义理解偏差

B. 过分强调科学

C. 急功近利倾向

D. 以破代立的方法

87 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

A. 由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

B. 无偿交给公众

C. 由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

D. 非 A 非 B 非 C

88 基础研究是一种先导性的工作,。

A. 对其成果应该保密

B. 其成果不能无偿供他人使用

C. 其成果具有公开性特点

D. 非 A 非 B 非 C

先导性:经济效益的间接性、潜在性,成果的公开性、无偿共享特性。

89 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以下四种提法中有三种被用于说明应用研究的特点。请选出余下的一项。

A. 应用研究具有应用性特点

B. 应用研究直接指向技术应用和生产实践

C. 应用研究同各国的国情密切相关

D. 应用研究是影响国家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

90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出来。

A. 技术发明

B. 技术扩散

C. 基础研究

D. 非 A 非 B 非

C

91 后进赶先进成功的国家,一般是。

A. 先基础研究后技术开发

B. 先技术开发后基础研究

C. 同等发展

D. 无规律

92 中国相对更接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领域是。

A. 基础研究领域 B 应用研究领域 C. 技术开发领域 D. 都一样

??93 狭义的技术创新概念和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的共同点是。

A. 强调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B. 强调技术要素在生产要素组合中的不可缺少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4 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包括。

A. 市场创新

B. 环境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5 在技术创新中,对技术要素利用的考虑。

A. 同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无关

B. 后于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技术创新是指把技术这种要素引入生产体系,实现技术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使得技术发明得到商业应用。其核心在于技术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重组,直接关心的不是技术的获取而是技术的利用。

96 在技术创新中,技术路径不确定的前范式阶段技术开发风险大,因此。

A. 所有都力图进行首创创新

B. 多数企业都无力进行首创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7 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能够追求的主要是。

A. 重大的根本性创新

B. 渐进的演化性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8 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同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的关系中,。

A. 有实力的企业都不太重视后两种创新

B. 有实力的企业重视前两种创新甚于后两种创新

D. 劣势企业应更重视前两种创新 C. 有实力的企业对前种创新与后两种创新都很重视

99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是。

A. 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

B. 科技和教育部门

C. 企业创新系统

D. 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

100 改善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首要重点应该是。

A. 加强和改善政府支持

B. 完善需求牵引系统

C. 增强科技和教育的地位

D. 支持高新技术发展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 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 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③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总目录 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科学活动中的“判决性实验” 2、科学技术的目标:人类福利或国家利益?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4、关于科学测量的认识论问题—测量仪器能否真实反映客观状况 5、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的哲学意义 6、生存权是否应从人类扩展到动物界? 7、技术自主性(一.16) 8、科学发展的渐进与革命共存 9、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三29) 11、理论的评价——科学家接受一种科学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12、美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3、人类是否应该敬畏自然?(二31、三5、四12) 14、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 15、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在西方? 16、技术的社会构建(一7、二24) 第二部分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四1、2)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四1、2)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4、辩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5、整体和部分有什么关系,怎样来理解整体既是部分的加和又不是它的各个部分的加和,为什么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的情况? 6、什么是事物的整体性,整体观念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实际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7、运动,变化和演化有什么关系,演化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8、物质系统进化必须有外部条件,为什么又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9、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有怎样的看法?什么是正确的人工自然观? 10、你认为人类能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否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请陈述你的理由。 11、有人说认识客体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这种说法错在什么地方? 12、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二 32) 13、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科研选题的五个原则,能否说创新性原则是科研选题的最主要原则?或需要性原则是最主 要的原则?为什么?(三11四34、) 14、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四 13) 15、怎样认识和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四35) 16、为什么说归纳法有可靠性又有或然性? 17、科学符号对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18、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要用理想化模型,怎样运用理想化模型? 19、有人说在严密的科学中不应当有幻想和猜测的成分,你对此持何看法?20、探索复杂性与简单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法无助于解决复杂性问题? 21、有人说“负反馈是有益的,正反馈是有害的”,试分析这一观点。 22、有人说在科学发展中科学实验比科学理论更重要,有人说理论比实验更重要,试具体分析这两种说法。(四 23) 23、试结合本专业特点阐述范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和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它从不同的领域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有一个缺口,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牛顿把宇宙描述成为以各种自然力为联结点,完全作着机械运动,具有机械结构的宇宙图景。他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现象,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是一副非常死板的没有质的多样性的简单而片面的世界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P2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P2 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 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P2 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P3 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P3 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3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 9、E. 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P4 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 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 1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P4 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 可以相互替代。P4 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 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 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 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 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P6 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P6 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P6 2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P6 2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限性。P6 23、开始精神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从事一切科学研究。P6 24、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P6 25、科学的价值在于了解世界,技术的价值在于改造世界。P6 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P7 27、简述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P7 28、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科学方法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P7 29、结合你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 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P7 30、结合以上实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P8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

2012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他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 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局限性(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吸取了他关于自然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坚持了唯物论,告别了用神话来解释世界。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机械论、形而上学的不彻底性。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技术论和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5.系统的概念,含义,本质,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含义:1.任何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应具有可分析的结构,单个要素不能称为系统;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称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4.系统作为一 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 本质特征:1.整体性、2.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3.动态性: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4.层次性: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整体性特征是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一方面,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个要死的简单机械加和;另一方面作为系统整体的要素也具有它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 6.系统和要素、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系统与要素:1.自然系统决定和支配要素。自然系统相对于它的组成要素来说,是具有不可还原性的。2.自然系统与要素相统一。系统与要素的规定具有相对性,系统与要素具有全息相关性,系统与要素密不可分。3.系统与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其一是系统与要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徐州工程学院必读书考试答案-(哲学笔记)

A 1 规律是现象中 A持久的东西B僵死的东西C变动的东西 C 2 发展和运动是 A 绝对的 B 相对的 C 有条件的 C 3 非本质的东西是 A稳定的B易逝的C贫乏的 C 4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一切都是 A 存在 B 生成 C 非存在 A 5 对马克思来说,商品交换是资本注意社会的 A 全貌 B 细胞 C 枝节 B 6 不仅是对立的统一,而且是 A 向自己过度 B 向自己的对立面过度 C 想其他事物过度 A 7 马克思将实践标准引入认识论,是和谁接近的 A 费尔巴哈 B 康德 C 黑格尔 A 8 在一定的条件下 A 普遍是个别,个别是普遍 B 普遍是普遍,个别是个别 C 普遍和个别无关系 C 9 事物的辩证法创造 A 观念的辩证法 B 思维的的辩证法 C 逻辑的辩证法 B 10 每个事物都是和其他 A 每个过程相联系 B 每个事物相联系 C 每个部分或总体相联系

C 11 事物是 A 对立 B 统一 C 对立面的总和统一 A 12 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这句话是 A 正确的 B 错误的 C 部分正确 A 13 一切是通过什么连成一体的? A中介B精神C物质 B 14 在费尔巴哈那里,“在我们之外的存在”意味着 A是不以人为转移的B是不以人的思维为转移的C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15 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是 A从实践到抽象的思维再到生动的直观B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C从实践到生动的直观再到抽象的思维 A 16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的发展为 A脱离了实践的绝对B脱离了物质,自然,神化了的绝对C脱离的实际的绝对 A 17 莱布尼兹哲学的基本原则的单子 A能动的,活动的B僵死的,静止的C非个体的 B 18 唯物主义的逻辑,认识论和辩证法 A是不同的东西B是同一个东西C是不同但有联系的东西 A 19 “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其研究对象有自然观、科学观及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及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观:(1)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根本观点成总体看法,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以及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技术哲学中所讨论的自然观,是对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哲学抽象而形成的观察自然界的基本观点。虽不能代替具体的自然知识,却能提供不同知识领域相互过渡的观念启发。(2)自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形态的历史演替;自然界的本质、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 3.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形态: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有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具体历史形态有:1、古代朴素自然观,如中国的五行说、易自然观、道自然观等,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如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论。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特征: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决定性、因果必然性、可预测性;还原性;可逆性;简单性。4、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物质处于联系的普遍性与运动的永恒性。

*三种自然观的比较:中国古代:整体观;古代和近代西方:原子主义;当代:系统观。 4.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科学的本质,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研究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获取科学事实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加工整理科学事实以提出假说和形成理论的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和假说方法,以及构建理论体系和评价理论的方法等。 5.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 (1)技术观是人们对技术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技术的本质、体系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技术方法论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围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过程,研究技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方案的设计、技术实验和实施等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和战略等内容。 6.科学技术与社会:把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社会体制、社会运行、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及伦理应对。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和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和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和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题,重点:2、4、6、7、10、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及其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

北京大学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 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理士多德 句中的“师”是指柏拉图 2. “自然说数学语言,这个语言的字母和符号是角、圆和直线。”这句话表达了自然数学 化的思想,说这句话的人是伽利略。 科学数学化的开端是伽利略, 先河是毕达哥拉斯。 3. 提出“万物本源是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泰勒斯。 4.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现代科学最接近的古代学说)。 5. 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6. 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凸现规律,系统科学的第一原理)的哲学家是:亚里 士多德。 7. 较好地解决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的矛盾的是: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8. 用电路装置模拟地下水属于什么模拟:C A. 物理模拟 B. 过程模拟 C. 数学(数量)模拟 D. 功能模拟 ∵物理模拟=过程模拟,数学模拟是两者数量关系上接近,水流方程和电磁场的相似,仿生属于功能模拟。 9. 下列说法最好地表达了鸭兔图实验结果的是:观察渗透理论(概括面广,表达较温和) 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说什么。——爱因斯坦(太绝对) 10. 《自然辩证法概论》属于什么学科?科学技术哲学 11. 被恩格斯称为“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自然科学成就是:(18 世纪)星云假说 12. “科学始于问题”是由谁的观点?波普尔(英) 13. 核能的预言、发现、开发和利用过程表明,在现代社会:科学往往走在生产和技术的 前面。(核能是这样,其他不一定) 质能关系式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已经提出,E=mc2 14. 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美) 系统论——贝塔朗菲(奥地利)控制论——维纳(美) 耗散论——普里高津(比利时) 15. 属于经验论者的哲学家是:弗朗西斯·培根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目 1.试评述近代机械自然观 答: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表现在: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运的结果 6.物质微粒“可以无限的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答: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 2、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 3、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5、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 和发展。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式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简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并评述其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98%会考) 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在享受现代工业文明辉煌成果的同时又付出沉重代价以后,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它的主要内容是: 1.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的思想。 2.反对简单地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人对自然的支配,认为生态问题主要是由对待自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 3.认为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型的生态社会主义,才能彻底解决生态问题。 理论意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能够帮助我国研究者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并且批判、辨析、挖掘、建构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及其危机问题具体结合起来,指出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现实意义:马克思自然观能够帮我们树立正确的自然生态意识,形成环保、热爱大自然的理念,从而鼓励全社会共同为生态建设做出贡献,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紧迫的生态危机。同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符合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能推动器前进的步伐。 4.了解马太效应和科技运行的社会保障 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科技运行的社会保障:科技活动在一定体制中运行,必须有充分的社会条件的保障,这些社会条件设计人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环境。 1、科研经费投入是科活动中社会投入的财金支持,它是科研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2、科技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科技人员; 3、科技社会运行与信息资源利用和科技传播密不可分; 4、科技活动得以正常运行,除了财务投入、信息资源开发及人才培育等社会条件外,还需要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答: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生产力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现代意义上的生产力,是一个包含着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在内的大系统。科学技术作为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还表现在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2、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全面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分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是在国际空间中进行的,各国的生产过程越来越相互依赖、高度融合。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答: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指科学技术对社会能做什么或能表现出什么样的作用和能力。科学技术的价值决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它与科学技术的价值是统一的。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撑功能、科学技术的民生保障功能、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等。 我们应充分并合理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让科学技术服务于真实,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和平。 7.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