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问题浅析

合集下载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持续发展,市场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泡沫的存在和持续性。

许多投
资者认为当前的股票价格已严重脱离了其真实价值,因此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为了更
深入地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本人决定开展这方面
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股票市场泡沫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股市泡沫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为市场监管机构提供启示,从而减少市
场波动风险,稳定市场运行。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股市泡沫的定义和形成机制;
2.股市泡沫的演化规律及识别方法;
3.股市泡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危害;
4.股市泡沫调控措施的分析和比较,探究合理的调控方式。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全面深入地探究各种股市泡沫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揭示其演化规律和危害,为研究股市泡沫的调控提供可
行性建议。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股票市场泡沫的持续性问题和调控成效问题。

结合历史案例和当前状况,可以尝试提出比较适用的调控方案,为中国股市
的安全稳健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中国股市泡沫的探索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中国股市泡沫的探索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中国股市泡沫的探索【摘要】本文针对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泡沫、非理性交易比重大,应用行为金融学中的理论——噪声交易、锚定效应和羊群效应,解释中国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投资者建议以促使投资理念日趋理性化。

【关键词】中国股市;泡沫;噪声交易:锚定效应:羊群效应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的暴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股市泡沫的关注,并且人们对股市泡沫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十分担忧。

本文的研究思路即运用行为金融理论这一分析股市泡沫的有力工具,对股市泡沫进行研究,尤其是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经济实践。

1文献综述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套利限制,Amos Tversky(1990)针对投资者Os—bem定义上的理性,指出投资者具有过分自信的心理特征;此外针对现代金融理论和EMH中认为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投资者的理论,De~ng、Shleifer、Summe~和Maldman(1990、1991)的研究表明:某些情况下,非理性投资者实际上可以获得比理性交易者更高的收益,非理性投资者因此仍然可以影响资产价格。

国内学者杨胜刚(2002)对噪声交易在影响中国证券市场行为主体方面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噪音交易广泛存在。

张宗强、金志国和伍海华(2005)对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羊群效应是指一种正反馈形式的投资策略,也就是“追涨杀跌”策略。

许年行、吴世龙(2007)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人们在形成判断时,通常会从某些可能是擅断的初值开始,然后相对该初值进行调节。

但这种调节往往是无效的,即:人们过分“锚定”于初值。

Shleifer和Summers(1990)从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出发,采用噪声交易模型研究了资产定价泡沫,得出泡沫创造额外风险、减少实物资本的投资收益,使经营者更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投资的结论。

ShiUer(2001)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分析了美国股市1990~ 2000年的极度繁荣现象,用放大机制说明了投机性泡沫的产生。

中国股市泡沫成因-基于社会信用角度

中国股市泡沫成因-基于社会信用角度

第九章泡沫、经济增长与融资模式选择第三节泡沫的成因与融资模式的选择——基于社会信用环境视角一、社会信用环境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简述既有的研究表明,支撑股市发展的最重要变量是投资者信心(Cofee,1999),股市的发展取决于该市场中的投资者保护水平,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决定了一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规模(LLSV,1997,1998,2000;Pistor,1999;Pistor et al., 2000;Cofee,1999)。

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有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两种。

正式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以法律为中心的各种交易规则;非正式的规则、社会信用文化是内在的、隐性的,但又是人们自然遵守的。

有关法律与金融制度关系的研究文献比较多,相形之下,对社会信用状况与金融制度演进关系的研究却显得比较不足。

现有的文献多从交易成本理论、金融合约理论的角度讨论社会信用状况对资本市场深化和广化的制约,但缺乏形式化的表述和实证研究的支持。

本节先对社会信用状况影响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机制作一理论分析,然后构造一个博弈模型,来证明在缺乏保护投资者的有效制度安排,社会信用缺失,大量的失信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情况下必然产生投资者的逆向选择,而逆向选择又是造成中国股市“齐涨齐跌”泡沫特征的重要原因,接着以中国的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检验,最后针对中国的社会信用状况,对政府在金融制度演进导向上的政策选择提出建议。

(二)泡沫成因分析——基于社会信用缺失的视角1、从交易成本理论看股市对信用的高要求股票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它是一种虚拟资本,它的价格决定因素最主要有两个:公司预期收益与市场利率,这两者都是不确定的,受到宏观、微观、行业等各种信息的影响,股票的交换价格就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判断。

股市的运行过程,就是信息的处理过程。

任何新的信息都可能改变人们对股票价值的判断和投资行为,投资行为产生的结果又形成新的信息,进入新一轮的信息处理过程。

中国股市泡沫之忧

中国股市泡沫之忧
反 映与 预期相 符 。2 4日上证综指 大涨 9 3 ,创 下 6年多来 最大单 日涨幅 ,收于 .% 38 . 5 0 3 3点。
上述决定使股票交易 印花税 回到 了去年 月份政府上调前的水平,当时政府将
印花税上调两倍 ,以抑制 当时的市场泡沫。换言之 ,如今 中国当局正在做 的事 ,与
月份北京奥运会 开幕前让股市大跌 。 而情况并非如此。 上证综合指数连 续数月下跌 , 2 2日,该指数较去年 1 月份 6 点的创 纪录高位跌幅过半。 0 14 2 中国股 市暴跌 , 并不像较为发达 的经济体 中类似 下跌那样影响重大。 中国国 就 内而言 , 主要受害者是将股市视为赌场 的小投资者 , 而长线投资者仍 可 以夸耀可观
场没有预见到的 、史无 前例的”突 变, 食供 应将 会突然出现 紧张, 粮 价格将飙 升到
历史高位。联合 国说, 全球粮食价格 的上升 正在更 多国家造成更多的人挨饿。 忘 被 却 多年后 ,“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 再度 成为人们 的 口头禅。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N W r d F o r g a ) u o o d P o r m 的执行 主任乔塞特一希兰 1 (o e t h e a) “ J s t e S e r n 说, 我们非常担心 , 我们正面临着 造成世界性饥荒的一场 完美 风暴 。 ”世界粮食计划署买来用 于分配的粮食 的成本在不到一年 的时间里 已经上涨
的利 润 。 即便 在 略 高于 3 0 点 的水 平 ,上 证 综 指 自 2 0 年 以来 也 上 涨 了两倍 。同 00 5 0
样 , 市暴跌对实体经济或外国组合投资者也没有太大影响 , 国投 资者仅限于少 股 外
量参与 中国股 市。
鉴于以上考虑 , 一切更令人觉得惋惜:中国政府最终没顶住压力 , 这 决定 给不 断下跌 的股 市提供支撑,而不是 允许股市寻找 自身价位。 2 日, 0 中国证监会 ( R) C C 发布 规定 , S 限制持有上市公 司大量先前非流通股 的控 股股 东 ( 多数是 国有实体 ) 出售股票。上证综指 出现短暂飙升, 但旋 即回落。2 日 3 晚间, 政府 再度 出手 , 每笔股 票交易 的 印花税 率从 0 3 下调 至 0 1 , 市的 将 .% .% 股

我国股市泡沫成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股市泡沫成因分析及对策
多增 3 3亿美 元 [。以 2 0 5 引 0 8年 为基 数 , 2 1 至 0 0年初 ,
的金融 经济 和实 体经 济脱 节 , 融经 济 的运行 跟实 际 金 经济脱 离 ; 中国股 票市 场股 票 的价 格 表现 与上 市公 而 司 的资产 质量 和真 实 的公 司业 绩表 现二 者是 脱节 的 . 业绩好 的公 司股 价会 跌 的 . 业绩 差 的公 司股价 可 以猛 涨 …。据此 , 以将 股市 泡 沫界 定 为股 票 的价 格脱 离 可 了公 司基本 面 , 出了它 的实 际价值 和可 测定 预期 收 超 益之外 的虚 高部 分 。 吴敬 琏认 为 , 市 泡沫一 旦发 生 , 股 要平 稳地 放 掉 泡沫 中 的空气 ,加 大 泡沫 中的 物质 浓
果 一 国持续 出现 贸易顺 差 . 通常应 以资本项 目的逆差 来保 持 国际 收支平 衡 。 是 , 国一 直采取 鼓励 出 口、 可 我
抑 制进 口的发展 战略 , 持续 的经常 项 目与资 本项 目的
股市 泡 沫 的形 成与 破 灭 机制 , 为泡 沫要 破 灭 键 认 关
指标 有 两个 : 一 , 增 长 出现 拐 点 , 第 高 预期 开 始 落 空 ;
我 国股市泡沫成因分析及对策
徐 鹏
摘 要 : 基 础 货 币投 放 量 、 民 币升 值 预 期 、 市公 司 融资 规 模 、 从 人 上 市场 中的 庄 家角 色和政 府 政 策 的影 响 等 方 面 . 析 了我 分
国股 市 泡 沫 的成 因 , 并探 讨 了抑 制 股 市 过 度 泡 沫化 的途 径 关 键 词 : 票 市 场 ; 沫 : 因 ;顺 差 ” 致外 汇储备 迅 速增长 , 强制结 售外 汇制 导 在 度下 。 直接构 成 央行外 汇 占款增加 与 商业银 行超 额存 款 准备 金 的不断 积 累。为 了维持 货 币供求 的均衡 , 央 行 只 能被 动 地 以发 行 票据 来 对 冲外 汇 储 备形 成 的基 础 货 币投 放 。 流动 性 过剩 所 产 生 的大 量 资本 注 入股 市, 导致 泡沫 快速 膨胀 . 为股 市泡 沫破 灭埋 下 了伏 笔 。

中国股市泡沫问题讨论综述

中国股市泡沫问题讨论综述

股权割裂时代的股价畸形、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本来 就 应当获得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公司市值最大化 已成群体 意 识下的 “ 流动性溢价” ;另一方面,在流动性泛滥、资产价 格整体水涨船高的背景下,股市也理应获得 高于常态 的 “ 流动性溢价” 。此外 ,作为新兴资本市场,伴 随着中国经
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力不断增强,投 资 中国资产,提高中国资产配置 比重,分享中国成长收益 , 已成为全球资本的潮流选择 。显然,价格低廉 、与成长 中
市的内在属性 ,股市总是在泡 沫— 泡沫膨胀— 泡沫 破
裂— 产生新的泡沫这一过程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 所以,即使因大幅下跌泡沫暂时减小,还会出现新的泡沫
相关观点做一个综述,以便人们了解本次讨论的全貌,从
而使讨论得 以深人 。
膨 [ 胀。 4 ]
谢国忠认为,泡沫与正常的牛市之间的区别永远都不 可能有一个完全确切的答案。根据其定义,泡沫是一种非 理性现象。当许多人同时变得非理性时,市场泡沫就会 发
现, 那么泡沫就极可能要发生了。 川
刘玉平认为,泡沫具有如下的一些基础性特征: ( ) 1 最直接的表现是资产价格的暴涨和暴跌 ; ( 泡沫期间的 ) 2 金融投机活动异常盛行和猖撅; ( 基础经济 因素对资产 ) 3 价格变动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泡沫发生的主要载体是 4
股 房 市 [ 票和 地产 场。 j 6
升,从而减缓或者停 止储蓄从银行走 向股市 的步伐。但 中
果在大家的 一片看好声中 泡沫破裂了。 圈
成思危认为,股市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经济,它 内在是 有泡沫的,没有泡沫,没有投机,就没有股市。但是过度 的投机就会造成泡沫的增长。股市泡沫增长到一定程度时, 市场会 自动地进行调整。但如果大家都过于乐观,这个 自 动调整就来得晚,但来得越晚跌得越厉害。大跌之后泡沫

中国股市泡沫分析

中国股市泡沫分析

是股市泡沫膨胀和崩溃的导火索。 司的大股东。从上海和深圳两地股票市场建立 频繁, A ! B 其他资金 伊始,不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约占公司总股 本的 G"F ,而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社会公众股 中国股市有 C%$"D $E 万投资者,占总人口 只有约 &"F A 见表 $ B ,这特殊的股权结构是历 比率相对国际上还是比较低的。我国股市股民 证券公司仍在经济 史的产物。目前,沪深两市总的流通市值为 每年都增加 $""" 万人左右, 平均每只股票的流通市值 $&D H 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争相开设网点,这部分入 $H%"GD C! 亿元, 现在我国已连续下调利率, 加之 亿元,流通市值小的只有 E ’ C 亿元,一旦所有 市资金将很大。 股票都转成流通股的话, 股价一定会下降。 由于 征收 !"F 的利息税,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进入 国家股、 法人股不能流通导致流通市值过小, 这 股市。目前政府规定,保险公司只有 $"F 的资 为市场操纵提供可能性, 泡沫也就必不可免。 金可以投入股市,低于国际比例 &"F ,从长远 来看这部分资金有增长之势。 另外, 中国证券公 司近年来赢利较多, 同时在大力增加其资本金, 这些新增资本金的相当一部分通过自营业务流 入股市, 未来几年内, 流入股市的新增资本金将 不断增加。从国际上来看, <-*42, 贷款 A 用于股 票市场投资的股票质押贷款 B 非常普遍, 我国虽 然法律上不允许,但是一些银行和信用社已在 小范围内尝试, 发现利润率很高, 政府一旦允许 资金也非常庞大。 <-*42, 贷款, &> 中国股市缺乏避险工具
万方数据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生成机理探析

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生成机理探析

的观点 ,即使 知道 其 他 人是 在 “ 风 ” 跟 ,完 全 理 性 的
人也会 参 与其 中 ,由此而 产生 非 理性 的 “ 众行 为 ” 从 。 这种 非理性 行 为在 预 期 反馈环 的作用 下 就会 导致 股 票
上市公 司 净 利 润 总 额 的 3 7 %,按 投 资 回 报 计 算 的 .6
中国 股市 投 机性 泡 沫的 表象 及成 因分 析
由经济 学原 理可 知 ,在 其 他 条 件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 商 品价 格上 升 ,会 使需 求 量减 少 ,供 给量 增加 。现 今 的股票 市场 却并 不 完全 遵循 这一 规 律 ,价 格上 升 反 而 增 强 购买者 的紧 张心 理 ,价格 下跌 则 会 降低 购买 者 的 紧张心 理 ,即 “ 涨 卖 跌 ” 由于 信息 的层 叠 ,和直 买 。 觉 的判断 ,人 们往 往 乐 于信任 多 数人 或 者是 权威 所 持
价 ,助 长泡 沫 的产 生 和扩 大 。 2. 配股 成 为 二 级 市 场 的炒 作 题 材 。上 市 公 司 送
只股票 平均 每年 要 转 手 5次 以上 ,停 留在 每位 持 股
人手 中 的平均 时 间不 超过 2个半 月 ,而 美 国股 市在 格 林 斯 潘 所 谓 的 “ 理 性 狂 躁 ” 的 19 非 9 9年 也 只 不 过
红虚 拟化 ,用 配股 方 式进 一 步 向持股 人 大肆 “ 钱 ” 圈 。
在高 比例 的 国家股 、法人 股 不能 流通 的情况下 ,给全
体股东 送 配 股 是 形 式 上 的平 等掩 盖 着 事 实 上 的 不 平 等 ,原 因在 于 同样 比例 的送 配股 ,国家 股和法 人 股得 到只 是不 值 钱 的非 流通 股 ,而社 会公 众 股得 到 的是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onomic&Trade Update Vo!.6 Sum.No.102 May.2008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问题浅析 尚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在我国经济体系中也形成和积累了许 多泡沫,如果这些日益膨胀的泡沫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消解,那么必将加大我国的宏观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对 我国股市的泡沫状况进行研究,并针对其成因寻求相应的应对之策,以达到控制股市泡沫水平、防范非理性泡沫 的目的。本文首先阐述了泡沫的涵义,其次对泡沫形成的机制和原因进行了介绍,此外通过模型以及市盈率等对 股市泡沫进行了测度,同时采取实证检验分析,从而得出当前股市已经处于非理性泡沫形成期,并据此对投资者, 监管者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股市泡沫股票价格羊群效应 

2007年上半年前五个月,当沪指冲破4000点时,市场信心持 续高涨,几乎没有一个券商或投资机构不坚信股指会继续冲高,然 而不过一个月功夫,投资者还未来得及清理自己的胜利果实,就被 530狂泻千里的股指所重重打击。短短5天,上证指数从前一天最 高点4335.96点最低跌至3404.15点,跌幅超过20%。“泡沫”问 题再次被越来越多的金融业内人士提出。 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1990年成立至今,中国股市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经历了风风雨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看来, 我国股市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泡 沫现象是其中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泡沫如何 测度以及是否处在合理范围却存在较大争议,因此,研究中国股市 泡沫测度及其合理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股市泡沫的涵义 “泡沫”(bubble)是描述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即在一个连续 过程中,一种或一组资产价格的急剧上升,其中初始的价格上 升使人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主,他 们交易此资产的目的是通过交易来获利,而不是想使用它。而 股市泡沫实质上是股票价格脱离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理论价 格的市值虚升的部分。 2股市泡沫的生成机理及原理分析 2.1 市场有效性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买卖股票和买卖商品 样,在理性预期条件下不会发生“泡沫”。然而,要使这个有效的 市场在现实中得以建立,还需要有4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信息公 开的有效性;第二个条件:信息从公开到接收的有效性;第三个条 件:投资者对信息做出判断的有效性;第四个条件:投资者实施投 资决策的有效性。 2.2羊群效应现实市场中很难达到有效市场假说的条件,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股市参与主体不单纯是求取股息红利 等投资利益的投资者,他们中大多数热衷于博取股票价格上升所 得到的差价收益,缺乏信息的投资者容易跟风,这种“从众行为”产 生了跟着别的羊走的“羊群效应”。 股票市场中的“羊群效应”不仅仅限于散户,基金等机构投资 者容易出现羊群行为。管理者自己没有理财投入,经营的是公众 基金,如果基金收益为正,则管理者的收益安排类似买入期权,而 且被证明是最优的委托代理合约。但这一合约在信息非对称条件 下却极易引发管理者的风险喜好。追逐投机利润,引发投机泡沫。 3我国股市泡沫度量的实证分析 股利折现模型的应用。首先确定股利折现公式中重要的参数: 预期股息增长率(g)的确定。根据公式g=股权投资预期收益 率(ROE) 预期再投资率(b)。其中,股权投资预期收益率ROE 采用1993~2006年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预期再投资率采用 1993—2006年间再投资率平均值,约为70%。 基准预期股息(d)的确定。我们按照基准预期股息(d)=加 权平均每股收益 派息率估算出来。1993~2006年问平均派息率 为30%,各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可从《中国证券期货年鉴》查得。 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r)的确定。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名 义无风险利率+风险补偿率。采用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无 风险利率的近似。投资风险补偿率的确定,一般做法是把无风险 利率与股票收益率之差的平均数作为股票风险补偿率。 根据上述推算数据,计算得到股票市场在1993年1月至2006 年12月的合理市盈率和泡沫度,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 下结论: 总体来看,中国A股市场的合理市盈率水平相对比较稳定, 1993~2006年问A股市场合理市盈率的水平大致都在20以下,而 实际加权平均市盈率水平波动则较大。由于中国是新兴市场,增 长空间较大,可以将理性泡沫值定得稍高些,这里我们认为泡沫值 位于0.5~2视为理性泡沫,大于2为非理性泡沫,小于0,5认为不 存在泡沫。依据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1994、 1995、2005年可以认为无泡沫,1998、2001~2004、2006年存在理性 泡沫,1993、1996~1997、1999~2000年则存在非理性泡沫。 对于2006年的股市复兴,可能是因为2005股市跌到底泡沫被 挤掉,所以开始新一轮上涨,也有可能股市暴涨的动力来自过剩性 流动资金,但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它解 决了对中国股市长远发展的隐患,这是基础性的动因。二是由人 民币升值带来的。从理论上说,人民币升值是国际上认同中国经 济不断强大的表现。一个国家货币的升值会带动资本市场走强。 因此当前的牛市也有可能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人民币升值带来 的。2007年利息率上升,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也上升,合理市盈率 会下降,从而加重股市泡沫的可能性。 

20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时代经贸2008年5月 第6卷总第102期 孔国住房据押贷款i正券化难点及建议 申思聪曾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60) 【摘要】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既是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结果,也是房地产创新的动力。本文从银行与个人投资者 二个角度论述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优势与效应,分析了我国引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难点,并对其本土化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效应 1.1 解决了原始债权人的信贷资产流动性问题住房抵押 贷款期限长,国外通常达到20—35年,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发放的 住房抵押贷款期一般也有20年,考虑到进一步扩大住房消费,满 足客户要求的需要,延长期限是必然的趋势,而当前我国银行储蓄 存款期限最长不超5年,大多数是1—3年,这就存在一个资产负 债的期限搭配问题。我国银行由于历史原因,银行资产以贷款为 主,贷款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和被企业长期占用的流动资金贷款 又占绝对多数,因此造成我国银行资产结构单一、流动性差。如果 银行继续大规模发放长期住房抵押贷款,就会进一步扭曲银行资 产和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增加银行经营的风险和管理的难度。 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银行能及时把长期的住房抵押贷款转 换为流动性强的现金或债券,这就有利于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 1.2 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扩大提供了资金来源上的条件 有利于促进住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由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 化具有拓宽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增强住房抵押贷 款的流动性、分散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作用,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 款规模就不会受到制约,那么,银行就会积极的发放住房抵押贷 款,以满足购房者融通资金的需要,促进住房消费的扩大。同时, 巨额的资金流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也有助于降低贷款资金来源 的成本,银行也能以更低的抵押贷款利率提供贷款,减轻购房者的 利息负担,这对解决我国居民普遍收入水平低,购房困难,而住房 

4我国股市泡沫治理的建议 4.1 严格上市核准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于上市以后改 变资金用途数额巨大的公司证监会应给予严格处罚。另外,针对 那些不分红的上市公司加以处罚,或制度性安排公司利润达到一 定程度必须现金分红。针对某些公司不愿意分红而送红股的这种 现象证监会也应加以合理限制和规范以保护股市的良性发展。 4.2加强对市场的有效监管证券监管机关应针对股票交 易加强监控。同时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保护其在市场经济 中的公正性和独立性。证券监管机关还应加强对游资、尤其是银 行的违规资金的管理,避免短期巨量的资金进进出出,加大股市抱 沫,扰乱金融秩序。另外财政赤字不向银行透支,不搞货币非经济 发行,防止金融资金膨胀。 4.3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通过多种渠道的投资者教育,使 投资者正确认识市场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 确的投资理念,减少他们对政府干预市场的依赖性。纠正投资者 对股市认识上的偏差,使其树立理I生投资的理念,避免盲目跟风。 5结语 股市泡沫主要产生于投机性,也可能产生于对基础价值的高 估,并通常表现为泡沫的形成、膨胀、破灭或逐渐收缩的运行状态。 中国股市泡沫现象严重,表现为股价指数波动较大,平均市盈率偏 高等,究其原因是市场的非有效性和由此产生的过度投机。股市 泡沫的关键问题是度量,只有准确地量化了股市泡沫水平,才能真 正掌握股市泡沫的状况进而选择适宜的对策。在全面分析了多种 检验股票市场泡沫的方法后,笔者根据1993年12月19日一2006 年l2月31日沪深两市的数据,利用股利折现模型、托宾Q比率和 股市相对成长性三种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历年的泡沫水平做出了 定量判断,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股市长期存在泡沫。在股指 上升时,泡沫水平通常随之上升,可见我国股市的上涨往往是由泡 沫推动的。第二,我国股市泡沫总体上属于理性泡沫,但局部的非 理性泡沫时有发生。在股市连续大幅度飘升时伴随有大量非理性 泡沫,非理性泡沫导致实际价格大幅度偏离内在价值,而随着非理 性泡沫的破裂,股价迅速下滑,其引发的市场剧烈振荡对股票市场 的健康发展有严重危害。 

参考文献 [1] 崔畅,刘金全.我国股市投机泡沫分析[J].财经科学,2006,(11). [2]冯祈善,孙晓飞.中国股市泡沫合理范围研究[J].上海金融;2O05,(11). [3] 葛新权.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OO5,(1版). [4] 何丽华,Y- ̄-E.控制股市泡沫的监管机 分析[J].审计与理财, 2005,(4). [5] 吕珊娟.股市泡沫形成的经济学解析[J].统计与决策,2006,(4). [6] 徐爱农.中国股票市场泡沫测度及其合理性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 践,2007,(1). [7] Blanch划,Olivier and Mark ̄Waston Bubbles i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Fioan6ial Markets.Crises in the Economic and ̄nancial Stmcture.Lexing :MA:Lexington Bo6ks,1982,298—312. [8 Blanchard 0.J.,Stanley Fisher.Lectures on Maeroecon0mies.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89,178—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