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手术配合
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神经外科幕上和幕下手术配合目的要求:熟悉神经外科应用解剖及疾病种类了解神经外科常用仪器设备和器械幕上开颅手术配合幕下开颅手术配合第一节神经外科应用解剖一.头皮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
额顶枕部头皮可分为五层: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层、腱膜下层和骨膜层。
颞部头皮分为六层: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肌和骨膜。
二.颅骨颅骨由1块枕骨,1块额骨,2块顶骨,2块颞骨,1块蝶骨和1块筛骨组成。
颅骨借枕外隆突—上顶线—乳突根部—颞下线—眶上缘连线分为颅顶和颅底。
1.颅顶颅顶的最前方是额骨,额骨通过冠状缝与后面的两块顶骨紧密结合;两块顶骨之间是矢状缝,顶骨之间还有被称为顶结节的光滑隆起,顶骨再通过人字缝与后方的枕骨相连。
2.颅底从内面观察,颅底部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三个窝室:颅前窝、颅中窝与颅后窝。
①颅前窝由额骨的眶板、蝶骨体前部、蝶骨小翼和筛骨的筛板构成。
颅前窝体积较小,左右对称,容纳大脑半球的额叶,在凹下的正中央前方是被称为鸡冠的纵形骨嵴,两侧是筛骨的筛板,筛板中有许多筛孔,嗅丝从这里通向鼻腔。
②颅中窝形状如蝴蝶,由蝶骨骨体、蝶骨大翼及颞骨岩部构成。
分布着除枕骨大孔外几乎所有的开口。
颅中窝中间狭窄,凹陷的两侧容纳大脑的颞叶。
③颅后窝由枕骨和颞骨岩部构成。
容纳脑部的脑干和小脑。
颅后窝最大的特征为巨大的枕骨大孔,该孔位于颅后窝中央最低处,连接颅腔与脊髓腔——脊髓与延髓在此衔接。
三.脑膜覆盖于脑组织外面,由外向内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
四.1.硬脑膜是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
外层是颅骨内面的,称为骨膜层;内层较外层厚而坚韧,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
硬脑膜突起是一定部位的硬脑膜内层折叠成皱襞,成片状插入脑的裂隙,其中重要的有:①大脑镰②小脑幕③小脑镰④鞍隔硬脑膜窦是由硬脑膜的骨膜层在特定部位互相分离而形成的腔隙,充以静脉血并于静脉相续,故称静脉窦。
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窦汇、枕窦和。
重症颅脑外伤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治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通过本次演练,检验和锻炼医护人员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流程、救治措施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演练背景某日,我院急诊科接到120急救中心电话,报告某地发生一起重型车祸,共有6名伤者,其中3名伤者颅脑损伤严重,需紧急救治。
我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三、演练组织(一)演练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成员:急诊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二)演练指挥部总指挥:医务科主任副总指挥:急诊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成员:急诊科、神经外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三)演练现场指挥组组长:急诊科主任成员:急诊科医护人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四、演练内容(一)演练流程1. 情报接收:120急救中心电话报告车祸情况,我院急诊科接收电话。
2. 启动应急预案:接到电话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演练指挥部和现场指挥组。
3. 患者转运:120急救车将伤者转运至我院急诊科。
4. 患者救治:医护人员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伤情轻重进行分级救治。
5. 手术准备:对于需要手术的伤者,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6. 患者转运:手术结束后,将伤者转运至ICU进行监护治疗。
7.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演练重点1. 患者接诊、救治流程的熟练掌握。
2. 各科室、各岗位之间的协作配合。
3. 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措施。
4.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演练评估(一)评估指标1. 演练过程中,伤者救治的及时性、有效性。
2. 各科室、各岗位之间的协作配合。
3. 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4. 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评估方法1. 观察法:观察演练过程中各科室、各岗位的协作配合情况。
《临床康复学》课件——颅脑损伤

❖ 康复评定的意义
❖ 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判断预后 ❖ 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 ❖ 判断康复治疗的疗效 ❖ 早期评定,正确评价,恰当地使用评价工具
❖ 康复评定内容
意识障碍、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言语-交流功能障 碍、认知-知觉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社 会心理等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
二、颅脑解剖
1. 头皮软组织 2. 颅骨 3. 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
❖三、分类
❖ 按损伤部位可分为: ❖ 1. 头皮损伤 ❖ 2. 颅骨损伤 ❖ 3. 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
肿等)
❖ 三种既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
❖ 按损伤方式 开放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
前者是指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三层同时破损, 脑组织与外界沟通者;
2. 局灶性症状
(1)肢体瘫痪:单瘫和偏瘫提示病变多在对侧大脑半 球的中央前区或内囊。
(2)失语症: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
若患者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则为运动性失语,提示 左侧大脑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
若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语无伦次,则为感觉性失语,
提示左侧大脑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
(3)遗忘症或记忆障碍:
(5)脑干损伤症状:除昏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外,还可有双眼球固定、吞咽动作消失、四肢肌张 力消失或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6)脑神经损害症状:可出现嗅神经、面神经、视 神经、眼球运动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损害。
(7)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项强直、项背酸痛、克 氏征和布氏征阳性,多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 继发感染的可能。
轻型:总分13-15分,伤后昏迷20分钟以内者
中型:总分9-12分,伤后昏迷20分钟-6小时
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2 0 6.
1 ] 曾因明,邓小明 . 麻 醉学新进 展 [ M 】 . 北京:人 民卫 生出版社,2 0 0 6: 1 例患者 因脑 疝抢救无效 而死] 甘 国胜 ,宋晓 阳,余剑波 ,等 . 异丙酚对急性颅脑外 伤手术脑保 护作 用的临床研究 【 J 】 . 解放 军医学 杂志,2 0 0 5 ,3 O ( 1 o ) : 9 2 3 .
伤的特殊性 ,及 时采取有效 的麻 醉处 理 ,能够减少损伤并 发症 ,
迅速 降低 颅 内压 ,使 患者 的 血氧饱 和 度 ( S p 0 2 ) 得 到 良好改 善 , 提高手术成功率 ,具有广泛 的临床实践 意义。
参 考 文 献
6 O例重 度 颅脑 损 伤经 过抢 救 和及 时麻醉 处理 措 施 ,只有 吸 ,S p O 2 仅由 7 6 % 升至 9 2 %; 5 4例患者 的血 氧饱和度 ( S p O 2 ) 得 到明显改善 ,达 9 6 %~ 1 0 0 %,取得理 想的临床效果 。
重度 颅脑损 伤是指 患者伤 后 昏迷 超过 1 2 h ,有 明显神 经系 统 阳性 体征 ,体温 、呼吸 、血 压 、脉 搏有 明显改 变 ,甚至 处于 意识 障碍逐渐 加重或 再次 出现 昏迷 状态 ,如广泛 颅骨骨折 、广 泛脑挫 裂伤 和脑干损 伤或颅 内血肿 。重度 颅脑损 伤患者 昏迷时 间 比较长 ,且病 情变化快 ,其并 发症较多 ,因而救治非常 困难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社 会经 济的 飞速 发展 ,人们 生活 水平 日益 增 长, 车辆也越来越多 , 高空作业增多 , 交通事故发生越来越频繁 ,
高空 摔伤者也 时有 发生 ,从而导致重度颅脑 损伤患者 日益增多 。 重度颅脑损伤 患者病情均极为严重 , 且并发症 多、 病情变化快速 , 死亡 率偏 高 】 。对 2 0 0 5 年 1 月一 2 0 1 1 年1 0 月 笔者 所在 医 院收 死亡率较 高 ,必须给予及时抢救措施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临床实践 证实 ,重度颅脑 损伤 患者多 因脑组织 损伤 、充 血 治的 6 o 例重 型颅脑损伤 患者麻醉处理过 程进行分析 ,现报 告如 而导 致颅 内压迅速 升高形 成脑 疝 ,严重危 胁患者 的生命 。对 患 下。 者 的抢救 关键是 快速有效 的急救 处理 ,医者快速麻 醉插 管输入 1 资料与方法 短效 麻醉 药进行 护脑后行 开颅减 压手术 ,合理脱水 降颅压 、积 1 . 1 一般资料 极扩 容抗 休克 、快速通 畅呼吸道 、合并症及 时处 理等有效措施 。 本组 6 0例 重 型 颅脑 损 伤 患 者 ,女 1 6例 ,男 4 4例 ,年 龄 抢救 手术 成 功关 键是 麻醉 处理 要及 时且 恰到 好处 ,坚持 科学 、 1 5 ~ 7 6岁 ,平 均 f 3 7 . 8 ±3 . 6 ) 岁。受伤原 因:其 中 1 3 例 患者 为高 严谨 的的麻 醉处理 措施 ,做 好患者 呼吸道 清理 ,麻 醉药脑灌 注 处 坠落摔 伤 ,2 例为脑 血管意外 出血 ,其余 4 5 例 患者为车 祸致 要充 分 ,防止 脑缺血 、脱水 ,娴熟操 作 ,确保 患者生命 体征 平 伤 。脑 损伤类 型 : 7例为原发 性脑干损 伤 , 3 例 为基底节脑 出血 , 稳 。本 组研究 中 ,笔 者发现重 度颅脑损 伤患者 多数处 于 昏迷 状 5 0例为 颅 内血肿 或脑裂 伤硬膜下 血肿。合并症 :口腔颜 面损伤 态 ,且不再焦 躁不安 ,呼 吸受 到不 同程度抑 制 ,清醒 插管配合 5例 ,腹部损 伤 6例 ,胸部损伤 3例 ,四肢躯 干多发性骨折及其 非常 困难 , 笔者采用诱导插管非常有效 。 手术 中笔者采用异丙酚 、 他2 5例 ,休克 4 4例 。本组患 者均接受手术麻醉处理治疗措施 。 维库 溴铵 、芬 太尼进 行麻 醉 ,异丙 酚可降低 血清 N S E和 S 1 0 0 B 1 . 2 方 法 水平 ,减轻继 发性 损 害而护脑 圆 ;维库溴 铵促进 患者肌 肉松 弛 首先 ,给予 患者配 置心 电监护 、面罩进 行吸氧 ,同时 仔细 作用 ;芬太尼 为 阿片受体激 动剂 ,属 强效麻 醉性镇 痛药 ,镇 痛 检查 患者 的 口、鼻及 呼吸道并 进行清 理 ,确保 患者气 道整体 通 作用 产生快 ,但持续 时 间较短 ,用 于麻醉前 、 中、后 的镇静 与 畅 ;其 次 ,对 患 者 开放 2 — 3 条 静 脉通 道 进行 快 速 扩容 抗 休 克 镇痛 ,效 果非 常好 ;这 些药物 均有利 于降低颅 内压 ,术 后便 于 治疗 ,并 采用速 尿 和 2 0 % 甘露醇 进行脱 水使 患者颅 压 降下来 ; 对脑 功 能的 观察 和监 测。 同时 ,采 用甘 露醇 与速 尿联 合应 用 , 再 次 ,对 患 者均 采 用 全麻 插 管 ,采用 0 . 2 ~ 0 . 3 m g / k g依托 咪酯 乳剂 + 4 - 6 g / k g + 0 . 0 5  ̄ 0 . 0 6 mg / k g 咪唑安定 + 0 . 1 mg / k g维库溴铵 进行 快速 复合麻 醉诱 导 ,紧接着 对患 者行环状 软骨压 迫至插 管 成 功松开 ,并用 微量泵 静脉泵 注全麻 药来 维持麻 醉 ;术 中采 用 2 - 6 mg / ( k g・ h ) 芬太 尼 + 3 ~ 8 mg / ( k g・ h ) 异 丙酚 +维库溴铵 间断静 脉注射来 维持 ,R 1 2 — 1 6 次/ mi n ,潮气量 ] r ) 为8 — 1 0 m l / k g ,维 持E T C O 2 为2 2 5 ~ 3 0 0mmHg , 血 氧饱 和度 ( S p O 9维护在 9 5 % 以上 。 对本 组所有 患者 的生命 体征变 化进行 严密 观察和监 测 ,对 患者 的合并症进行 及时处理 ,做好详细 记录。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效果观察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完成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行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 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观察组恢复状况总有效率为76.66%,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66.6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疗效显著,术后恢复状况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颅骨修补术是一种脑外科常见手术,主要针对脑外伤及开颅手术等导致颅骨缺损进行修补,以解决缺损区无法有效保护脑组织、供血障碍、脑脊液循环异常以及外形修复等问题。
颅骨缺损得不到及时修复,易发生颅骨缺损综合征及继发性脑损害[1]。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分期手术,即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
如今,临床上已采用早期联合手术,即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后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
早期去骨瓣减压可有效缓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降低致死率,但术后易发生脑积水、脑膨出,严重影响患者意识、神经功能修复。
本研究分析了2011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的60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分别进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4~59岁,平均(32.6±10.8)岁。
2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2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陆莉金,邓飞裕,梁琼丹,杨胜彬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收治2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抢救经验。
[结果]抢救成功23例,死亡3例。
[结论]加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4.02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2A-3208-02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指脑组织突然严重受损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甚至脑疝形成,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水肿伴昏迷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具有病情急、重、危、难等特点,必须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救护措施实施抢救,赢得抢救时间,挽救病人生命,降低病死率。
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科接诊救治2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现将抢救配合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科接诊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19岁~69岁;车祸致伤19例,高处坠落伤6例,钝性打击伤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14例,双侧瞳孔不等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气管插管5例。
1.2 结果 抢救成功23例,死亡3例。
2 抢救配合与护理2.1 救治与分工2.1.1 救治流程 抢救组→通知医生→判断伤情→急诊处置→护送检查→转送病房→交接。
2.1.2 组员分工与职责 组长:全面协调,技术指导,检查实施。
护师:通知医生,判断伤情,负责各种抢救仪器药品应用,技术操作、术前准备。
护士:执行医嘱,病情记录,护送检查住院。
轮转护士:联系检查部门、联系专科医生会诊、病房或手术室、电梯专梯、联系伤者家属、送检血液标本、协助办理住院手续、取检查报告单。
2.2 救治与护理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抢救的首要环节[1]。
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头颅部的外伤,以跌坠伤和撞伤最为多见,击伤次之。
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类头皮外伤单纯的头皮外伤可分为头皮擦伤、裂伤、血肿、撕脱伤。
头皮擦伤有少量出血和血清渗出,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肿胀,有时皮下有瘀血,局部有压痛。
治疗主要是清洁伤面,不需包扎,忌局部热敷。
头皮裂伤出血较多,需要压迫止血,头皮血肿可根据头皮解剖部位的深浅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在对血肿进行抽吸治疗时,一定剃去头发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发生感染。
头皮裂伤为开放性,治疗上应注意彻底清创,有头皮缺损的裂伤,可行头皮转移皮瓣缝合。
头皮撕脱伤视情况植皮。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常与脑外伤合并存在。
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折两大类。
颅盖骨骨折以额顶骨多见,其次为颞骨。
以线样骨折居多,其次为凹陷骨折和骨缝哆开。
①线样骨折的骨折线呈线条状,可多发。
骨折线多不移位。
局部头皮可有挫伤及头皮下血肿。
X射线摄片可助确诊。
骨折本身无临床意义,亦不需特殊治疗,但若骨折线穿过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可使其破裂而致颅内血肿。
②粉碎性骨折多为钝器猛击颅部的加速性损伤或头部坠地的减速性损伤。
其临床意义亦在于其引起的脑损伤、脑受压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③凹性骨折,系头颅坠于有尖石块或突起的地面,或较强的暴力击于头颅所致。
小的凹陷性骨折常与头皮血肿相混淆,诊断依靠X射线颅片并增拍颅骨切线位片。
婴幼儿颅骨较软,其凹陷骨折多呈乒乓球样凹陷。
有时在婴儿哭闹颅压增高时可自行复位,半年以上不自行复位的可以考虑手术。
有局部性脑受压、癫痫发作、影响美容或深度超过0.5cm的凹陷骨折,应行手术复位。
④嵌入性骨折是截面较小的钝器用力击于头颅,使骨折片脱落穿入脑内而成。
临床意义在于硬膜或脑皮层血管的破裂所致的颅内血肿及脑组织盲管性损伤。
无血肿并发症者亦需彻底清创。
颅底骨折属线样骨折。
90%以上由穹窿部线样骨折延续到颅底所致。
与穹窿部骨折相反,颅底骨折在X射线颅片上很难显示。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围术期处理课件

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备血、术前用药等。
麻醉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麻醉药物选择
80%
药物种类
选择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较 轻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芬太 尼等。
100%
药物用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手术需 要,合理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
80%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 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麻醉药 物的用量。
术后护理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
引流管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 心率、血压、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处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 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引流不畅或感染等情况。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定 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癫痫预防与控制
03
颅内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如出
现发热、头痛、呕吐等感染症状,及时进行腰穿检查和细菌培养,明确
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营养与康复指导
营养支持
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和消化功能状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 如鼻饲、静脉营养等。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颅内肿瘤导 致神经功能受损。
手术及围术期处理
手术过程复杂,需要全麻,术中需 要控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术 后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营 养支持等。
经验总结
对于复杂颅脑手术,围术期处理非 常重要。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术 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要进 行综合治疗,促进康复。
临床表现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