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科学书浙教版

8下科学书浙教版

《8下科学书浙教版》是一部专门为初中学生设计的科学类书籍,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针对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科学涉及的课程,采用系统的科学解释方式为学生提供科学知识的学习材料。

该书共分十六个单元,包括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等专业人士所涉及的科学知识。第一章“人体生理”主要介绍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内部的相关科学知识;第二章“物理学”重点介绍物体运动、物体之间结构、物质定义、物质性质以及物质状态等物理知识;第三章“化学”介绍元素的分类,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物质之间的作用;第四章“生物学”主要介绍生物的结构特征及功能,包括植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器官的功能、各类有机物的功能以及有关的实验和分析等;第五章“地理学”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表面物质的组成情况,包括水土、矿物质和生物多样性等,以及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学科的概念框架和技术原理。

该书内容详尽,通俗易懂,是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理想教材。本书采用多媒体综合性教学模式,简明准确的介绍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科学课程的知识,还包括了科学的真实解释、实验示例、实践活动以及课后作业等,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增强科学知识的认知。

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实用性知识,专业性内容,同学们可以在读书

的同时以实践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和操作,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并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科学学习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内容,本书配有配套的视频教学,并在教材中精心设计的新颖的实验活动,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更有趣的接受知识,还设计了教材中的“科学小实验”,

利用家里寻常的生活实物进行一些简单的试验,从实际出发,探究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原理。

总之,《8下科学书浙教版》是一本专为初中学生设计的科学教材,它系统的介绍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科学知识,采用多媒体综合性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科学知识学习材料,通俗易懂,是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理想教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4-5节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5节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种类和分布 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2.市场上有“含铁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3.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CaCl2 B.SiO2 C.H2O D.Fe2O3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 B.一氧化碳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 C.在已知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占大多数 D.金属铁和非金属硫都属于单质 5.元素中文名称大多数都是使用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下列各组 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A.汞、铁、铝、锕 B.氪、铹、镧、碘 C.溴、氟、砷、碲 D.汞、溴、砹、氡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②人体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没有金属元素 ③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70%以上有关 ④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7.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铁的元素符号为FE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8.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9.根据如图所示的A、B、C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集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符号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学目标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重点难点分析 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地球仪、PPT图片、细胞模型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引入】回忆以前学习中,曾用用过的符号(略)。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实物? 【板书】一、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引语】除了符号,我们还使用模型,请举例。 如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等。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模型呢? 1、因为地球太大,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 因为细胞太小,难以观察,所以人们画出了细胞模式图。 由于眼球构造太复杂,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眼球模型。 2、读图: 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通过读图,可知: 一、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4、模型的不同表示方法: 【练习】 【补充】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马龙老师备课】 【引入】在我们已经学完的三册科学书里,我们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例如:运动学:v t s 电学:R I U 单位:m/s s m 单位:Ω A V 请同学用一个次来概括一下以上的内容,可见这些都是一些符号 【新授】 一、请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二、请同学门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 讲解:例如时间,不同国家用不同的文字表示,为了减少这种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我们就用T来表示时间,再如一些复杂的事物,如电路图中的元件,如果都要用实物表示,那么电路图会变的十分复杂,所以我们就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可见 符号的作用:1、简单的表明事物 2、避免混乱 三、模型 1、请同学描述一下对地球的认识 2、请同学在地球仪上找到一些相应的位子,并描述一下。 3、同学们都知道,任何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请同学说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画出细胞模式图 再请一位同学根据细胞模式图来分析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眼球的结构很复杂,所以我们通常用人们制造的眼球模型来认识其结构 5、请同学们填写书本第二页的填空

浙教版科学八下册第四章知识归纳

科学八下第四章知识要点归纳整理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 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 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 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 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9、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 叫磁偏角。 11、奥斯特实验 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 针偏转方向相反. 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12、直线电流的磁场 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 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个 个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 性越强,反之越弱。 13、安培定则(一)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

叶绿体 光 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点燃Fe 3O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 2CuO 紫红色固体加热后变成黑色固体。 (条件特殊)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发出耀眼的光、生成白色固体。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白色的CuSO 4粉末变蓝的液体。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点燃 2P 2O 5 剧烈燃烧、有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 2 点燃 SO 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 点燃 2CO 生成气体使人中毒。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点燃 2CO 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点燃 CO 22O 252 点燃2CO 22小结:碳氢化合物燃烧一般生成CO 2 2二、生成氧气的几个分解反应: 14.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MnO 2作催化剂):2H 2O 2 MnO 2H 2O+O 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O 2:3 MnO 2KCl + 3O 2↑ 16.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 2:2KMnO 4 △ K 2MnO 4 + MnO 22 17.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通电 2H 2↑+ O 2↑ 三、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几个反应: 18.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 2 + H 2O = H 2CO 3 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9.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 H 2O + CO 2↑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红色的石蕊又变成紫色。 20.CO 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2 + CO 2 = CaCO 3 ↓+ H 2O (检验CO 2气体的反应) 21.CO 2与氢氧化钠反应: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吸收CO 2的气体反应) 2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CO 2):CaCO 3+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石灰石溶解并有大量气泡。 23.饱和碳酸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 Na 2CO 3 + 2HCl = 2NaCl+H 2O+CO 2↑ 灭火器原理。 饱和碳酸钠溶液与硫酸反应:Na 2CO 3 +H 2SO 4 = Na 2SO 4 +CO 2↑+ H 2O 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反应:2NaHCO 3 + H 2SO 4 = Na 2SO 4 + 2CO 2↑+ 2H 2O 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HCO 3 + HCl = NaCl+ CO 2↑+ H 2O (除氯化氢气体) 24.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 + CO 2 点燃 C + 2MgO 镁条继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瓶壁上有黑色颗粒。 四、几个作业中出现过的常见反应:25.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白色粉末变蓝色(用于检验是否有水)。 26.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 4·5H 2O △ CuSO 4 + 5H 2O 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同时试管口有水滴。 27.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 4 2↓+ Na 2SO 4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28.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Cl 2 点燃 2NaCl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29.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 Cu + H 2O 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试管口有水珠。 3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2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葡萄糖 + + 水 + 能量 C 6H 12O 6 O 2 CO 2 H 2O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 +水 ===== 淀粉 + 氧气 CO 2 H 2O C 6H 12O 6 O 2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知识点

姓名班级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一.重要概念 1.元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而不讲个数。 元素的分类: 元素的分布:a.地壳中-- b.海洋中-- c.人体中-- d.大气中-- 2.同位素: 3..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数+数 4. 单质:化合物: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的定义: 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也可以是原子、离子----物质由哪种微粒直接构成,它的化学性质就由那种微粒保持。 原子的定义: 离子的定义: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4.原子结构: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可以。 在原子中,数=数=数 5.原子半径数量级为:原子质量数量级为: 6.水电解实验的结论(5条): 三.模型与符号 1.符号的作用: 2.模型可以是: 3.水在状态的变化过程中,不变的是,改变的是 . 4.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历程 5.表示分子的符号是,表示原子的符号是,离子用表示。 6.元素符号的意义:⑴⑵ 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锰铁铜锌金银碘钡汞铅7.元素周期表:a.纵行为,横行为,b.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 数逐渐增加。c.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化学性质由决定。 8.化学式意义(5点) 9.化学式的书写:①单质---双原子分子有氟氯溴碘氮氢氧,其他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②化合物--根据读法: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根据化合价:氧化铝氯化镁 常见元素化合价(顺口溜,写元素符号): 10.离子符号: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联系化合价)。 11.原子团的化合价(写符号): 四.典型题型: 1.写出表示下列意义的符号或指出数字3的意义: ⑴一个氧分子_________ _____ ⑵二个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2价的锌元素________ ________ ⑷碳酸根离子____ ____________ ⑸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___ (6)Al3+ (7)Al2O3 (8)3N

2021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氧化和燃烧

浙教版八下科学氧化与燃烧 教师:评价: ●全部知晓点(共13个): 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2.氧气具有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提供氧) 3.氧化反应的分类: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 4.缓慢氧化:氧化的速度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只放出少量热、不发光。例:食物腐烂、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金属生锈、自燃等。 5.剧烈氧化:变化剧烈、容易觉察。既发热、又发光。例:燃烧、爆炸等 6.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7.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到达的最低温度。(着火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着火燃烧) 8.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三要素):①是有可燃物②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③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9.自燃: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0.爆炸: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膨胀。 11.灭火原理:消除燃烧发生的任何一个条件。 12.常用灭火器的种类:泡沫式灭火器、干粉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知道火灾自救的方法。 13.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能量之间会转化。 ●辨析点 能分辨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 ●教学方法(理解和记忆):图形记忆法 ●记忆要点(重点): 1.掌握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三要素):①是有可燃物②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③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2.区别燃烧、自燃、爆炸与缓慢氧化。 3.知道灭火的原理。

●关键题及解答: 例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要尽量架空些,这样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物质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 例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 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D.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分析:A. 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①中白磷符合燃烧的条件,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在水下没有氧气,所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A 正确;B. 由热水的温度为80℃,①中白磷燃烧说明白磷已经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故B正确;C. ①和③都属于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而①能燃烧说明①达到了着火点,②不能燃烧说明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D. 烧杯中的热水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可燃物燃烧的温度,二是隔绝氧气,故D不正确。 例3: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②柴草着火,用水泼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泼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分析: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柴草着火,用水浇灭,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冒盖灭;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汽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实验桌上的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可以,所以①③⑤的灭火方法不正确。 例4: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的呼吸 B. 煤的燃烧 C. 食物腐烂 D. 酒和醋的酿造 分析: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灭火和火灾的知识,知道火灾的危害,了解科学对社会带来的贡献与利用不当时潜在的危险,增强学生的防火公众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 命》知识点归纳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 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 体积分数 | 特点。| 氮气。| 78%。| 相对固定成分 | 氧气。| 21%。| 相对固定成分 |

稀有气体 | 0.93%。| 可变成分。| 二氧化碳 | 0.04%。| 可变成分。| 其他气体 | 0.03%。| 可变成分。|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量原理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 消耗密闭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内压强减小,在大 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广口瓶加入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 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注意事项: 1)装置不漏气。 2)红磷应足量。 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6)思考与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不可以。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 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3)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答:①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浙教版八下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电与磁 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 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 ___________ 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 (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感线环绕方向 的方法: A :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 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 电流的方向, 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它同样也适用于 判断通电螺线管 的南北极; B :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 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 电流方向一 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 N 极。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两种安培定则的话实际上都可以说成是右手螺旋定则,只 不过四指环绕方 向分别代表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 而拇指方向则代表电流方向和通电螺线 管的N 极方向。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总结为:四指弯曲方向为环绕方向, 大拇指所指方向为通电直 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或者通电螺线管的 N 极方向。 3、 电磁铁: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是电磁铁。 原理:利用电流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性。接通螺线管中的电流,电磁铁产生磁性;断开 电磁铁中 的电流,电磁铁就没有磁性。 应用:电铃、电磁继电器、电磁选矿机、电 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4、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自由开关。 作用:禾U 用电磁继电器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 来控 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实质:利用一个接低压电源的通电螺线管 (控 制电铃)控制由磁铁制成的开关的断开与闭合, 从而达到控制高压电路(工作电路)的目的。 5、直流电动机: 1820年被丹麦 安培测定 通电导线磁场 馮电螺线筲碰场 环电电硫磁场 控制舸路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一章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八年级科学下册 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夸克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一章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防止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与稀有气体 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3〕原子可以没有中子。(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第1节空气与氧气 A.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 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 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 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 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 B.空气的利用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 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 溶于水 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 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 宙航行等 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不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 溶于水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 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 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 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 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 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 环境;用于医疗麻醉 红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1) 无色、无味的气体 2) 氧气不易溶于水 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 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2. 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 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项目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现象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 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 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项目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 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 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③下端系火柴引燃 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 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D. 氧化物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全册)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全册) 第1章电和磁 思维导图目录 电和磁 节 节节节节节一P 1 2 3 4 5 6 7 M H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电生磁 电磁铁的应用 电动机 磁生电 家庭电路 电的安全使用 编十"*0 ■< ■ J — * "恤 f 勁电动机C g ]电GR 铁的应用圖

1BE休上磁性最强的部位H If理N祀険决淇* 同名拠相互抖E斥异名磁极相互啪引衙极间 的作用 f 使没有谨性的物体得到遊性的过程-晦念 用蛊箱在钢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十第次 「方法磁现象附 地暉场 地理南极是地磁场的北饭,地理北饭是地 磁场的南扱 指南针南极指南(地磁场北极) 小谨针北极所着的方向为磁场方向百箭头義顽 磁场方向;磁感红密磁场强r疏磁场弱 夕HE场:从N到S内部逑场:从5到N

底屯导件同围存在葩场-冥斯桔实殓 醯场电导融中心的同「匕圍「吕 通电导録垂亘「向夕曲场逐渐林 电生蹿 调节R,比较A喙弓I大头针的雰少-赳施大<1、探究电晞铁r- 晡性强弱的影 响因索 羽右手:如图大拇指方 向为电磴方向,0 指环 毙方向为磁场方向 咏变,血中有无枝芯比较大头針旁少自无扶苗用右手:四指坯绕庁叵为电踰方向「大拇指戶鬥旨万向为电竝铁N战方向 fVF变B下面大淘+的雰少-戒圏降电遵扶的磁场廿在卑条形磁铁相似

通过目隔的佔无殛制歯钳肖无电珮趙重机 电拎:随温度上升接通担制宙源,产生魏生吸引衔铁,电铃咂电徳蹩电器具悴应用 来垃自动控制:随着水上升,达到嘗戒水位时接11控制电懑「产生磁性吸引衔铁,红XJ亮 电訖夭小至化的叫輯电隹 号匣过电主 v彖決听-> 生兀同的 逑注,丛而校薄 全屋版产生石同'吃(転訪來 圧愿肖电詛专提哥輕= 挖制电番工柞乜毒 廩理:挖制电勝幵驻整通衔誹吸下,每灯亮,览制电痒幵爻断幵「匚弹蚩吸引D与与惑ftawcr亮 臓:低电庄翦电舷制茗电压强电渝r 并巨可以实验巨商咼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