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 节《科学其实不神奇》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 节《科学察看》

第4 节《科学丈量》

第5 节《科学研究》

第二章《察看生物》

第1 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 节《细胞》

第3 节《生物体的构造层次》

第4 节《常有的动物》

第5 节《常有的植物》

第6 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 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构造》

第2 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 节《构成地壳的岩石》

第4 节《地壳改动和火山地

震》

第5 节《泥石流》

第6 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第7 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征》

第1 节《物质的构成》

第2 节《质量的丈量》

第3 节《物质的密度》

第4 节《物质的比热》

第5 节《融化与凝结》

第6 节《汽化与液化》

第7 节《升华与凝华》

第8 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 节地球上的水

第2 节水的构成

第3 节水的浮力

第4 节物质在水中的分别情况

第 5 节物质的溶解

第6 节物质的分别

第7 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天气

第1 节大气层

第2 节气温

第3 节大气的压强

第4 节风和降雨

第5 节天气预告

第6 节天气和影响天气的要素

第7 节我国的天气特点与主要气象灾祸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理第1 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 节人体激素的调理第3 节神经调理

第4 节动物的行为

第5 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 xx

第1 节点和与电流

第2 节电流的丈量

第3 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第4 节变阻器

第5 节电压的丈量

第6 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 节电路剖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 章研究物质的变化第 1 节物质的变化第 2 节研究酸的性质第 3 节研究碱的性质第 4 节几种重要的盐第 5 节找寻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 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 物质转变与资料利用

第1 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 2 节物质转变的规律第 3 节常有的资料第 4 节资料的发展第 3 章能量的转变与守恒

第1 节能量的互相转变第 2 节能量转变的量度第 3 节认识简单机械第 4 节动能和势能第 5 节物体的内能第 6 节电能的利用第 7 节电热器

第8 节核能的利用第 9 节能量的转变与守恒第 4 章代谢与均衡第 1 节动物的食品与摄食第 2 节食品的消化与汲取第 3 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 4 节能量的获取第 5 节体内物质的动向均衡

第6 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 节《重生命的出生》

第2 节《走向成熟》

第3 节《动物的生长时期》第4 节《植物的一世》

第5 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6 节《细菌和真菌的生殖》第二章《对环境的感觉》

第1 节《感觉世界》

第2 节《声音的产生》

第3 节《耳和听觉》

第4 节《光和颜色》

第5 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 节《透镜和视觉》

第三章《运动和力》

第1 节《机械运动》

第2 节《力的存在》

第3 节《重力》

第4 节《 xx 第必定律》

第5 节《二力均衡的条件》

第6 节《摩擦力》

第7 节《压强》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第1 节《 xx 和月球》

第2 节《地球的自转》

第3 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 节《月相》

第5 节《日蚀和月食》

第6 节《太阳系》

第7 节《研究宇宙》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

符号

第1 节模型、号成立与作用

第2 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第3 节原子构造的模型

第4 节构成物质的元素

第5 节表示元素的符号

第7 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第1 节空气

第2 节氧气和氧化

第 3 节化学反响与质量守xx

第4 节生物是如何呼吸的第5 节光合作用

第6 节自然界中氧和碳循环

第7 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三章植物与土壤

第1 节土壤中有什么

第2 节各种各种的土壤第3 节植物与土壤

第4 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第5 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第6 节保护土壤

第四章电和磁

第1 节指南针为什能指方向

第2 节电生磁

第3 节研究影响电磁弱因

第4 节电动机

第5 节磁生电

第6 节家庭用电

第7 节电的安全使用九年级下册

第1 章演化的自然第 1 节宇宙的发源第 2 节太阳系的形与地球的出生第 5节生物的进化第 4 节地球演化生命的出生

第3 节恒星的一世第 6 节进化与遗传第 2 章生物与环境第 1 节种群与生物群落选 2 节生态系统第 3 节生态系统的稳固性第 3 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 1 节健

第2 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迫第 3 节身体的防卫第 4 节非传染性疾病第 5 节照料好你的身体第 4 章环境与可连续发展

第1 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2 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 3 节实现可连续发展

初中科学: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分析

初中科学: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分析 初中科学: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分析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选择一套优秀的科学教材对于初中教育至关重要。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材是在这一领域内备受推崇的版本,本文将对这套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特点、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材优势分析 1、知识点丰富: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涵盖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内容。 2、阅读性强:该教材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图表,使得科学知 识更易于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实践性强: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活动,有助于学生通过亲 身体验理解科学原理,提高实践能力。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的案例和实验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展 示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了学生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 三、缺陷分析

1、内容过于繁琐:部分知识点表述过于复杂,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 2、难度过大:部分章节涉及的内容过于深奥,超出了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3、部分知识点更新不及时: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领域,新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教材应尽快更新以跟上时代发展。 四、改进方向建议 1、简化内容:建议编写者在保证科学知识完整性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繁琐的表述,让教材更简洁明了。 2、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建议编写者将教材内容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更新知识点:为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建议编写者定期更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反映最新的科学成果。 4、增加现代科技应用案例:通过引入更多的现代科技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加明确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可以介绍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让学生了解科学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5、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教材中增加更多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

浙教版科学教材特点

浙教版科学教材特点 1、突出科学精神 浙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注重突出科学精神,强调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教材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材料,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思考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2、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浙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注重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图示和插图,不仅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教材中还设置了许多有趣的栏目,如“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3、生活实际 浙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注重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注重探究性学习 浙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注重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和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浙教版科学教材具有鲜明的特点,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方式,生活实际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态度。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总目录 一、引言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是在浙江省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其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注重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总目录,以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 二、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概述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共包括六册,每册教材均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科学领域。每册教材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难度

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第1节宇宙的起源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对宇宙的认识 2、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 3、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4、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课题: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课型:新知识课 课时:1 教学目标:1、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3、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 教学方法:图表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PPT 教学重难点:地心说,日心说,星云说,地球的形成和诞生。 教学过程: 复习:(七年级科学第三章“地球和宇宙”) 图片:太阳系 师:请按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九大行星的名称。 生答:水、金、地球、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问:其中最大的两颗行星是? 生答:木、土 问:木、土星有何最显著的特点? 生答:都是固体的核心和几千万米厚的由氢气和氦气组成的大气层,并且有光环。 师:地球是太阳系中一个小行星,它和其他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一样,按一定的轨道绕着太阳公转。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的天体,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在整个宇宙中,目前人们能观察到的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有10多亿个。 新课 引入: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认识这些问题,人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板书: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图: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问:结合这个体系,你能说说最开始人们的认识是怎样的吗? 生答:地心说 讲解: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根据这种感觉,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在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在心说”宇宙体系。 板书:地心说:地球为中心------希腊托勒密 介绍:地心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相到吻合,得到占统治地位的教廷的竭力支持。因而“地心说”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填空:“地心说”的核心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介绍:托勒密全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并利用前人积累和他自己长期观测得到的数据,写成了8卷本的《伟大论》。在书中,他把亚里士多德的9层天扩大为11层天,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和净火天。托勒密设想,各行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周的圆心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日月行星除作上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一周。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托勒密提出的行星体系学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首先,它肯定了大地是一个悬空着的没有支柱的球体。其次,从恒星天体上区分出行星和日月是离我们较近的一群天体,这是把太阳系从众星中识别出来的关键性一步。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 一、生物学 生物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物的组成、结构、生命周期、 变异和演化等问题。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中,生物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承担着各种重要的功能,如合成蛋白质、分裂繁殖、排泄代谢等。本课本中,学生将学习细胞的构成、细胞膜 和细胞壁的作用、细胞的分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2. 生物体的组成和功能 生物体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完成各自的生 命活动。本课本中,学生将学习生物体的组成、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 遗传和进化 生物的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领域。本课本中,学生将学习基因

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还将学习生物的进化历程、物种的形成等方面的知识。 二、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本课本中,化学部分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物质及其性质 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本课本中,学生将学习物质的性质分类,物质的量和浓度等概念,以及一些物质的特殊性质。 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在本课本中,学生将学习化学反应 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如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化学平衡等。 3.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复杂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本课本中,学生将学习元素的基本特征、元素周期表以及化合物的组成和分 类等知识。 三、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空间和时间关系的学科。本课本中,物理学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和力 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本课本中,学生将学习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如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等。 2. 声音和光 声音和光是两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本课本中,学生将学习声音的特征和传播规律,以及光的特性和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3. 能量的转换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物体在运动中也会产生能量,能量可以被转换成其他形式。在本课本中,学生将学习能量和功的概念,以及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等。 四、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本课本中,地理学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课本

一、科学知识 1、物质的性质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有形状、大小、重量、密度、比重、折射率、比热容等。 2、物质的状态 物质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固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大,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不易改变。液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液体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易于流动。气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气体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容易扩散。 3、物质的变化 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组成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新物质形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组成的原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

发生变化。 4、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是指由碳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复杂的结构;无机物质是指不含碳原子的物质,具有简单的结构。 5、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二、物理知识 1、力的种类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能量,它可以分为推力、拉力、磁力、引力和弹力等。推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推拉作用,拉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拉拽作用,磁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磁场作用,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弹力是指物体之间的弹性作

用。 2、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是指物体内部的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外力是指物体外部的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特性 力具有方向性和大小性。方向性是指力的作用方向,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是直线方向或曲线方向;大小性是指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来表示,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或其他单位来表示。 4、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5、力的运动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5节 天气预报 教案(教学设计)

第5节天气预报 一、知道获取天气状况的常见方法。 二、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学会看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的判读方法。 三、学会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四、知道天气预报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 五、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并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一、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的判读方法。 二、知道天气预报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 仨、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并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的判读方法;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并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观看视频:天气预报 提问: 天气预报是如何获得的?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怎样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 获取天气预报方法 自主学习:教材72页 天气预报信息的来源有: ①看电视、听广播、拨打气象预报电话、查看互联网等 还知道有哪些来源吗? ②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③通过气象观测,自己作出天气预报 例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思考与讨论: 某地某日的天气预报:明天多云转阴,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气温15~23℃。 你知道这些天气预报用语的含意吗? ①多云和阴:表示云量与降水等级 ②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降水概率15%,表示降水的可能性为15%,下雨的可能性不大 ③偏南风3 级:表示风向为偏南风,风级为3级 ④气温15~23℃:表示最低气温为15℃,最高气温为23℃ 视频:不同级别降雨 云量与降水等级:根据教材73页,自主完成表格 归纳: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 阴晴、云量、降水概率、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风向与风级等 (二)天气图 天气图的概念 自主学习:教材73页 天气形势常用______图表示。(天气) 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__________的地图。(气象信息)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由法国天文学家在1853年绘制的11月12日欧洲天气图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 2、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空隙;②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也就越快。 (4)用分子观点解释: 若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毫升。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克服其他分子对他的引力,离开液面进入空气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沸腾的微观解释:一方面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进入空气,另一方面,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沸腾比蒸发剧烈得多的汽化现象,同时也认识到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一样)的。 6、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注意: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 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 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 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③称量:物品称量值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完整版)浙教版新教材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3.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教学重点: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的物质交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1.设问: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婴儿降临世上,包括你也是从一个婴儿发育成长而 来的。有许多同学想知道自己是怎样诞生的。有哪位同学能大概说说自己是怎样 诞生的吗?并板书: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2.学生简述: 3.讲述板书:我们知道新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又 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而产生的。并板书:一、精子和卵 4。读图回答: (1)精子的结构如何?有什么特点? (2)卵的结构如何?有什么特点? (3)填表 精子卵 结构 大小 形状 5。小节板书: 精子和卵的细胞结构基本相同,但大小悬殊,形状不同.精子依靠长尾能灵活游 动,有利于受精作用的进行。 1)精子很小,长约60微米,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精子的形状似蝌蚪,有长尾, 能游动。一个健康的成年男子,一天可以产生上亿个精子。 2)卵细胞呈球形,直径在0.1毫米以上,几乎用眼睛可以直接看出,这是人体内 最大的细胞。卵细胞的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卵细胞。 6.设问:你知道精子是从哪里来的吗? 7。简答:人的卵和精子是由人的生殖系统产生的。其中精子由男性生殖系统产生。 卵子由女性生殖系统产生. 8。读图回答:男性生殖系统与女性生殖系统有什么不同?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力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不同形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力的初步知识 1、物体间推、拉、提等是根据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者说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向下。 3、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物体的重心有的可能作用在物体上,有的可能作用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支持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对支持物的拉力,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际上就是拉力的大小。 四、摩擦力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水的三态变化 1、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其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吸热过程,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吸热过程。 二、物态变化图示 三、应用可判断出对应的三态变化名称 露-液化;②雾-液化;③霜-凝华;④云-液化;⑤雨-液化; ⑥雾凇-凝华; 水变成冰-凝固;⑧地面上的水干了-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 一、电学基本概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 性》知识点(新教材)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构成是由微粒组成的,其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其他微粒包括原子和离子。分子是物质构成微粒中比较小的一种,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则不同。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也就越快。如果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小于100毫升,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蒸发和沸腾的微观解释都是基于分子的运动和离开液体表面的过程。

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是不同的,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体和气体的对流则是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其他单位有吨、克和毫克。常见的物体的质量范围是50克到6吨之间。

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和磅秤等。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When using a platform scale。there are several things to keep in mind。First。make sure to place the scale on a level surface。Second。adjust the balance by moving the balance nut until the XXX of center。If the pointer is leaning to the left。adjust the balance nut on the left or move the balance nut on the right to the right。Third。make sure the weight of the object being measured does not exceed the capacity of the scale。When adding weights。estimate the weight and add them from XXX until the scale is balanced。Do not use the balance nut to adjust the balance during weighing。To read the weight。use the formula: weight on left pan = total weight on right pan + weight XXX。Do not place wet or chemical objects directly on the left pan。Instead。use two pieces of paper or two glass containers of equal weight on both pans。If the object is accidentally placed on the right pan。use the formula weight on right pan = total weight on left pan - weight XXX.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 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_教案 标题: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热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掌握比热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物理现象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如热水和冷水的混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涉及的热量转移现象。 2、基本概念:介绍比热的概念,包括定义、单位和物理意义。通过实例和计算,让学生深入理解比热的含义。 3、比热的计算: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热的计算方法。同时,介绍比热表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差异。 4、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相

同温度变化下的热量吸收和释放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理解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课堂小结:回顾比热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探究过程,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比热现象及其应用。 6、作业布置:布置与比热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拓展延伸:介绍比热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的利用、温度控制技术等,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物展示:利用实物展示不同物质的比热差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培养其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3、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热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

验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5、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讲解。 3、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比热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学生自评和互评: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通过互相评价,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5、教师评价与反馈:结合学生的表现、练习和测试结果等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完整版)浙教版新教材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植物的一生教案

第四节植物的一生 教学目标: 1。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知道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 3。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基本过程。 4。了解芽发育的情况和顶芽与侧芽的生长过程。 5。知道花的主要结构。 6.知道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大致情况。 7。能根据植物的一生,描述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点。 ⑵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⑶识记种子的成分。 2.能力方面: ⑴初步学会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⑵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⑶探究种子的成分,掌握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通过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⑴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⑵通过探究种子的成分,向学生渗透事物的个性和共性统一的观点。 ⑶通过课上及课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初步学会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方法 3.参与探究实验,体验通过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养成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4.通过模仿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实验的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依据初一学生参与意识强,思维积极主动的特点,采用了探究、创新教学法.通过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40粒绿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