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课程教学大纲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

项目名称:游泳

英文名:swimming

教学学时:24 学时,周学时2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执笔人:冯府龙

素质教育目标:结合游泳教学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知识目标:了解游泳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作用;掌握游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全预防措施,自救、互救知识。

技能目标:掌握游泳项目中的蛙泳技术和了解自由泳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游泳的能力,掌握水中求生能力。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是一门以游泳教学为媒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综合性的,融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课程。本课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二)基本要求了解游泳的卫生、保健知识和锻炼价值,熟悉水性、掌握水中的呼吸方法,掌握蛙泳的基本技术、技能。

1. 掌握动作技能

包括腿的技术,臂的技术、呼吸技术、臂与呼吸的配合技术、腿与臂的配合技术、腿、臂配合呼吸的完整技术。介绍实用游泳基本姿势(踩水、侧泳、反蛙泳),游泳的水上救护。

2. 提高运动能力

经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有所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兴趣及锻炼的积极性。掌握水上各项基本技术,提高水上生存能力培养学生长距离游泳

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健康体魄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丰富知识

积极参与游泳运动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体育锻炼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了解并运用部分游泳运动规则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参与教学比赛的裁判,并能制定自身练习计划。

二、教学重点:蛙泳腿部技术动作;教学难点:完整技术配合。

三、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部分

1. 游泳运动概述:游泳运动特点、价值,对人体作用,发展趋势。

2. 游泳运动几种姿势,蛙泳、自由泳基本技术动作分析。

3. 游泳运动竞赛规则,裁判方法和组织编排。

(二)实践部分

1. 熟悉水性:水中行走,浸水与呼吸,浮体滑行,漂浮与水中站立练习。

2. 蛙泳:身体姿势,腿部动作,腿与呼吸,臂部动作,臂与呼吸。

3. 自由泳:介绍自由泳打水,自由泳手臂动作。

学时分配:

教学进度安排表:

四、考试内容、方法和评分标准

(一)考核内容:

(二)考核方式:实践考核

(三)评分标准:

1平时考核:40分

1. 出勤10 分

2. 课堂表现10分

3. 测验20 分

2、期末考核:60分

期末考试主要是实践考试,所有学习游泳的学生考核内容相同,考核主要内容为蛙泳基本技术,自由泳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等。

蛙泳评价表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林志超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教学参考书

《游泳》,张瑞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

六、教学策略

(一)通过讲解、示范或教材、图片、录像等让学生明确动作要领。

(二)通过组织学生各种模仿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腿、手的动作。

(三)在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分解动作以后,让学生逐步组合动作,提高配合能力,并不断提高泳距,完善动作配合。

(四)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能够勇于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己。

(五)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改善游泳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注意各项技术的全面发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