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

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
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

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

【教学目的】

1.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2. 能借助一种网络浏览器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资料;

3. 掌握网上搜索的技巧和国内常用的搜索引擎。

4. 能将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思想如关键字搜索、分类搜索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学模式】

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基于网络教室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教学模式。

【教学重难点】

搜索信息的技巧和国内常用的中文搜索引擎。

【教学环境】

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

连堂(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课题引入时,我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复习旧知识,切入主题:

师:看来这位同学对网络还是相当熟悉的,但在浩如烟海的因特网中,我们能记住的网址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就是想根据一定的信息查找和其有关的网站,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生:运用搜索引擎。

师:那如何在网上搜索信息呢?请在网上搜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二、引导探索,交流经验,集中补遗

学生尝试之后,一般总有几位同学能找到相应文章,教师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设想和步骤,然后组织大家看《畅通无阻》中搜索技巧一篇,由同学自己总结出搜索信息的两种方法:关键字法和分类法,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好好体会关键字的使用技巧。

三、巩固提高

五人为一组,自选题目,完成搜索、制作、演讲的三个过程。学生在因特网上搜索相关信息,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长处,积极主动探索。这个正是学生索取知识、获取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应能随时和其他伙伴进行交

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解他人的思维动向,更好地进行协作化学习。教师在必要时给予点拔。

教学体会

一、明了教学目标,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果继续使用“微机课”这个名称,就体现不出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将微机课改称为信息技术课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国际上信息技术的定义是有关所有信息产品、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相比之下微机或计算机的概括范围要窄得多。当今世界主流的信息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从定义上范畴较广的一个概念,中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二、探索教学模式,研究教材教法

1.深刻领会“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贯彻的时侯,应当注意针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本课中为让学生掌握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的技巧,让学生每五人为一组,自选题目,在因特网上搜索相关资源。然后请一位同学制作成演示文稿。

2.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严重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基于网络教室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教学模式是我们现在研究的新课题,新任务。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

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学生机器里多装些学习软件,供学生学习时选用,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联成局域网,并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要充分利用,集中讲精讲一般性的问题。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侯应有所侧重,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布置MIDI制作方面的任务,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力避传统课程的缺陷

(如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本门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教案

3.2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学习目的:1、掌握搜索引擎的类型与特点。 2、了解搜索引擎的产生与发展。 3、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搜索引擎的类型与特点、搜索引索的工作原理。 学习方式:情景设置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 一、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法 在因特网中信息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基于超文本/超媒体的信息浏览 2、基于目录服务的信息查询(目录式搜索) 3、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全文搜索) 二、搜索引擎的发展与分类 1、世界上最早的搜索引擎是超级目录索引yahoo,出现在 2、按信息搜集方法和服务提供方式,搜索引擎有 和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 "大力神"杯是由什么金属制造而成的么?你是用什么关键词来搜索? 三、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 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是什么?课本p72-73

四、网上信息检索技巧(以Google为例) 1、使用空格 输入更多的关键词,只要在关键词中间留空格,这相当于多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是逻辑"与". 练习1,"大力神"杯是由什么金属制造而成的么 (设置提示按钮) 大力神由来 2、使用减号. 要避免搜索某个词语,可以在这个词前面加上一个减号("-", 英文字符).但在减号之前必须留一 空格.如要了解搜索引擎历史,可以这样输入关键字:搜索引擎历史 -文化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3、添加英文双引号. 双引号中的词语在查询到的文档中将作为一个整体出现.这一方法在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时 显得格外有用. 练习2,请你比较应用下面两组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有什么不同 1,理科的学习方法 2,"理科的学习方法" 4,查找特定格式的文件. Google可以直接搜索13种非HTML文件.其中包括Flash的 swf 文档,Microsoft Office的(doc, ppt, xls, rtf) ,pdf和其它类型文档.格式是:关键词 filetype:类型名. 练习3,请你查找一个介绍"遮罩"的flash教程(注:类型名为swf),下载并打开它. 5,标题搜索. 当我们需要搜索一篇关于某个主题的文章时,可以用以下的关键字:"intitle:关键字".如"intitle:南瓜饼" 6,网页快照. Google 在访问网站时,会将看过的网页复制一份网页快照,以备在找不到原来的网页时使用.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试题答案94分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程兴起) 成绩:94分共100 题,其中错误 6 题! 1.单选题 1.()现已是一个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 A. 信息技术 B. 科技化 C. 信息网络 D. 网络经济 参考答案:C 2.网络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那种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方式,发展成为()的信息交流方式 A. 一对一 B. 多对多 C. 一对二 D. 一对多 3.为了追逐更多更大的财富,传统财产型犯罪也呈现了() A. 科技化、智能化 B. 科技化、多元化 C. 智能化、多元化 D. 低龄化、多元化 4.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常见得有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赌博、网络盗窃和() A. 网络诈骗、犯罪动机 B. 网络犯罪、网络色情 C. 网络色情、高智能化 D. 犯罪动机、高智能化 5.有专门制定单行的网络犯罪法律的,这种做法典型的是() A. 中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6.网络是现代社会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高度的充分体现。 A. 脑力 B. 体力 C. 聪明力 D. 智力 7.在犯罪本质上,网路恶犯罪与()具有同质性 A. 传统犯罪 B. 青少年犯罪 C. 新型犯罪 D. 高智能犯罪 8.()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A. 学校教育 B. 网络社区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网络道德教育 9.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主要从()个方面来进行。 A. 1 B. 2 C. 3 D. 4 10.网络道德的本质是() A. 现实道德 B. 社会道德 C. 心理道德 D. 网络道德 11.网络诈骗是犯罪行为主体以()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的行为。 A. 非法占有 B. 网络赌博 C. 社会危害 D. 犯罪客体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学习目的:1、了解因特网资源的特点和形式。 2、了解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 3、了解WWW、网页、主页、网站资源定位器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了解因特网资源的特点和形式, WWW、网页、主页、网站资源定位器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实例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上网找出神舟六号发射和返回的有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可参考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z/szlhfs/index.shtml 二、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特点与形式(小组讨论) 1、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源、情报、消息等。 2、因特网信息的特点有哪些? 获取便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资源分散,数量宠大,信息资源的加工深度不够 3、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形式有哪些? 存在方式:WWW信息资源,Telnet信息资源、FTP资源,Usenet新闻组信息,Gopher信息资源,其他服务资源(如IRC、流媒体资源等)。 三、万维网 1、什么是万维网 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又称环球网,可缩写为W3或Web,有时有叫“全球信息网”,“环球信息网”。万维网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它是指在互联网(因特网)上以超文本为基础形成的信息网。主要表现为各个网站及其超级链接关系。万维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浏览的图形化界面,用户通过它可以查阅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WWW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一种应用,我们所浏览的网站就是WWW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其本身并不就是互联网,万维网只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之一。 万维网通过Web站点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一个Web网站有它自己的IP地址。一个Web 站点是由很多网页文件和文件夹所构成的,所以,访问一个网站上的信息资源实际上是访问这个网站中的网页内容。一个网页就是一个采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的文本文件。 查看一个网页的源文件,让学生看。 2、万维网信息资源的特点 (1)信息资源以超文本/超媒体形式组织 (2)信息资源的分散存储 (3)信息资源具有动态性 3、万维网服务器与浏览器 (1)万维网服务器:提供万维网信息需要有专用的万维网服务器(WWW服务器,也称为Web服务器)。 (2)浏览器:Web浏览器向万维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获取服务器上的网页文件。万维网服务器将存储在硬盘上的网页传送给浏览器。 4、统一资源定位器 统一资源定位器,又叫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是专为标识Internet网上资源位置而设的一种编址方式,我们平时所说的网页地址指的即是URL URL的基本格式是: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文件名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案 苏科版

课题: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掌握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学会使用一种软件下载信息,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认知目标: 1.掌握根据信息需求获取信息的一般规律,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新特点,总结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 4.学会判断信息的真伪,并迅速、准确地筛选有用的信息。 技能目标: 1.掌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搜索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 3.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有目的地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浏览信息,获取所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因特网,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2.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著作权。 3.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养成正确的上网的意识,做网络文明人。 教学重点: 1.熟悉Internet Explorer6.0窗口的组成。 2.掌握浏览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关键字的意义和作用,利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搜索信息。 2.迅速地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启发式教学; 2.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明确的、具有真实问题情境的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于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的“广播”功能把教师的演示过程展示给学生,结合启发式教学便于学生对信息浏览和搜索技巧的深层次把握;4.学生模仿练习、探究学习

《因特网的信息查找》教案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一、教案背景 高中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若以传统的新授课方式设计教学,能力强的学生会感觉索然无味,没有学习兴趣,并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老师要结合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二、教学课题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三、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围绕因特网搜索引擎的使用展开教学,信息检索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能够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应只满足于教会学生利用关键词搜索或掌握几个搜索技巧,而应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

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苏北地区高中阶段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优生差生结合的小组合作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使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五、教学过程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分析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同学们也初步了解了信息获取的意义,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因特网上存储了各个领域的大量信息,并且不断地更新,成为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宝库。伴随着网络上信息资源的不断扩充,网络用户想找到所需的资料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为了满足大众对信息检索需要,搜索引擎应运而生了。 1、搜索引擎 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 最早的搜索引擎出现于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博士生,美籍华人杨致远和美国人David Filo,共同创办了超级目录索引雅虎,并成功地使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从此,搜索引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搜索引擎分类 a 全文搜索引擎(关键词查询) 代表性站点:Google、百度、天网 原理:通过从因特网上提取各个网站的信息,建立索引数据库,当用户查询时,它在库中检索与用户条件相符的相关记录,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举例:上述原理中“数据库”概念。 b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分类查找) 代表性站点:搜狐、新浪、Hao123(网址之家) 原理:将收取到的各个网站(网页)的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供人们分类查找。 举例:查找北京地区的大学 3 发展趋势 由于分类搜索和全文搜索各有利弊,当前许多搜索引擎都在朝着两者兼备的方向发展。 例:google 新浪搜狐 4分组练习 采取分组探索的方法。 a 抢答题 1)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2)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 3)金庸的籍贯是: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 2.了解几种常用下载工具的特点并学会使用,利用多线程、断点续传等功能提高下载效率。 3.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包括其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等。 教学方法:模仿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聊天、购物、看新闻、玩游戏等,应有尽有。现在就请大家根据教材推荐的网址,遨游一下精彩的网络世界。在上网的过程中,记录上网的流程和对网站的印象。 2.新课讲授 从因特网上收集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网上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的重要途径是搜索引擎的使用。 (1)认识搜索引擎。 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雅虎等)。 熟悉搜索引擎界面:输入百度网址,启发学生通过主页上的帮助文件,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代表这些说明的字样包括:帮助、高级技巧等。 (2)初步搜索:确定搜索的意图;选择描述搜索主题的关键字,并查询,验证结果和设想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通过什么样的关键字搜索到的信息更准确。 (3)高级搜索:优化关键字 参考以下网页,讨论空格、双引号、加号、减号和书名号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关键字的选择对搜索结果的影响,并总结搜索技巧。 百度搜索技巧: 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search/page_feature.html “Google”搜索技巧: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intl/zh-CN/help.html (4)筛选搜索结果 单击搜索结果链接,看结果和预期的差别有多大。培养学生从搜索结果里识别信息有效性的素质,如判断哪个结果可能信息量更大、更准确。在进入的网站中,即便不理想,鼓励学生发现有没有更合适的关键字。 进入网站后,应注意让学生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如从长篇文章中摘录文本,提醒学生注意保留资料出处的信息。 (5)目录索引 访问新浪爱问分类目录网站,选择分类目录,查找相关主题信息,与全文搜索引擎相比,比较目录索引搜索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6)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一个主题 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样的关键字,比较搜索结果,并填表。让学生注意不同搜索引擎的异同之处;不同的网站对于同一主题的表述有无区别,为什么? (7)总结搜索策略。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搜索引擎的原理可以看做三步: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教学设计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学设计 江苏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陈艳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2.学科:初中信息技术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获取信息的途径》并浏览相应的网页,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花果山》的资料, (3)课前预习,列出遇到的问题。 5.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机房、学件(含有任务,发送给学生)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启动及其操作界面,掌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搜索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搜索引擎的特性,掌握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查找信息的方法。3.学会下载信息,掌握保存网页上各种信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人人积极主动参与,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智慧互补。 3.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有目的地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浏览信息、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因特网的兴趣。 2.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合作精神,同时促进同学们之间分享、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 3.通过上网浏览家乡的风景名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4.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养成正确的上网意识,做网络文明人。 三、教材分析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1章第2节第2课时内容,在本章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从内容结构上看,如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使呈现形式陷入空洞、学生注意力涣散、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下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内容与地区实际情况及学生兴趣相结合,对教材部分内容创造性地进行了优化重组,以使学习目标、内容条理更清晰。 教学重点: 1.掌握网页浏览方法; 2.利用关键字搜索信息。 教学难点: 1.利用搜索引擎快速而又准确地检索到相关的信息; 2.迅速、准确地甄别信息的真伪。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 3.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三章第二节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201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学校:贺兰回中 姓名:叶芳 日期:2012-3-5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二 2、学科:信息技术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阅读课本该章节内容 二、教学课题 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二节《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三、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必修模块中掌握通过不同的搜索引擎检索信息,并能够合法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但是在必修模块中强调学生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而不是网络信息检索的思想和方法。在学生已有的检索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课,让学生通过具体任务了解有关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从任务体验中感受到搜索引擎的特点、能够简单分析各类搜索引擎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从自身体验谈谈对搜索引擎发展的相关建议。我相信高二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二节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主要内容包括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法、搜索引擎的发展与分类、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本课不同于广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中的“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而是侧重于搜

索引擎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工作方法,在理解了网络信息检索的思想和方法之后,知道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三种方法,理解各类搜索引擎的特点和发展,理解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完成任务体验并总结网络信息检索的三种方法,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和任务来总结各类搜索引擎的特点及局限性。让学生在任务中发现问题,提出对搜索引擎未来发展的建议。进而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经历师生讨论和任务完成之后,能够分析各种信息检索工具的优缺点,认识到现有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对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的兴趣。 4、教学重点 (1)、掌握在因特网上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 (2)、知道各类搜索引擎的优缺点及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3)、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第1课 初识因特网

第1课初识因特网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因特网”。对这个名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那因特网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阅读教材1页第一部分内容。好的,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来说说你了解的因特网吧。你来说说,(停一下)哦,说的真好:因特网就是一个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把全世界都连接在了一起,有了他,我们就可以自由地搜集、发布、交流信息。 活动一:了解因特网的用途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文化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个人电脑,网络也由昔日的谢玉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我想同学家都有电脑了吧,同学们也一定上过网了吧。那么现在就请上过网的同学回忆一下,你都用因特网做过什么? 哦,因特网可以聊天,玩游戏。但是因特网仅仅只是用来聊天和玩游戏吗?是的,聊天,玩游戏只是给我们休闲娱乐的,这只是网络功能很小的一部份。我们不但可以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它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呢。哦,这位同学你刚刚说的是什么?电子邮件,是的这位同学的反应真快啊。我们可以用它来收发电子邮件。是的电子邮件又称为E-mail,它是因特网上应用最广泛的服务之一。 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第2页电子邮件的介绍。(老师自己跟着读一遍)这就是因特网带给我们的便利。那么除了收发电子邮件,我们通过因特网还能干什么?是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因特网来: 获取信息; 传送信息; 打国际长途电话; 网上看电影; 论坛学习讨论;等 除了这些。我们因特网还有很多作用,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活动二:通过刚刚我们对因特网的认识,现在我们来现场感受一下因特网: 同学们平常最经常浏览的网站是什么网站啊?哦“游戏网站”是吗?看来同学们平常都有使用电脑玩游戏啊,但是请同学们不要沉迷游戏,还是要兼顾学习啊。那我们现在来打开它吧。 首先,双击桌面上的“Internet Exploer”图标,打开浏览器。然后,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它网址是什么啊: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我们输入网址后应该做什么呢?哦,单击地址栏右边的“转到”图标,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哦,还可以直接按回车键,这样就可以打开游戏网站了。 除了这个游戏网站那么还有什么网站是同学们经常浏览的网站呢?哦是“腾讯网站”啊,那腾讯的网址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对,就是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如何登入腾讯网站。同学们,他的操作正确吗?正确,很好。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浏览以下这些网站。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分别打开以下网站,并简单浏览该网站内容: 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中国儿童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少年儿童出版社) 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中国儿童文学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迪斯尼中国网站) 很好老师刚刚巡视了一圈,同学们都能快速的打开这些网站。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打开的网站是什么网站啊? 第2课计算机病毒与危害 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同学们看一段幽默动画短片。同学们这个短片中什么东西产生严重的破坏啊?对,是计算机病毒。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计算机病毒与危害》 活动一:认识计算机病毒 我们通常说的让人生病的病毒和计算机病毒是不同东西,让人生病的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命体,在高倍显微镜下才看得见,它能破坏人体的正常细胞,使人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那么计算机病毒又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都不知道啊,没有关系。老师这有一台带有“熊猫烧香”病毒的计算机,现在老师演示“熊猫烧香”病毒发作的过程;看电脑被破坏了,我们现在看看“熊猫烧香”病毒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看看,它是什么啊?是的,它其实就是一段由字母组成计算机程序。但他能对计算机产生危害所以它是一种有害程序。老师刚刚演示的“熊猫烧香”病毒就在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熊猫烧香病毒设计者获利千万造成损失76亿,目前我国每年由于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亿。所以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有害程序。 这种有害程序之所以也叫病毒,是因为它和生物病毒有很多相似之处,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让人生病的病毒有哪些特性呢?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和破坏性(自己解释)其实计算机病毒也有这些特性。(解释这些特性) 活动二: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现在老师这有一些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病毒图像,请同学们看看。 引导型病毒:如火炬病毒; 文件型病毒:如三维球病毒、黑色星期五等; 宏病毒:寄生在Word等文档中的病毒; 混合型病毒:如CIH病毒; 蠕虫病毒:寄生在计算机上,以网络为攻击对象。活动三: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同学们在上网时都有可能遇见了病毒,那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在遇见病毒是计算机出现的问题? (1)一些文件打不开了。破坏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 (2)打开游戏软件时变得非常慢。干扰一些软件的正常运行。 (3)点电脑经常会定在那没有反应。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 (4)上QQ时说我的QQ在其他地方登入,而我没有在其他地方登入。盗取用户个人资料。 (5)其实还有很多方面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例如:占用磁盘空间。我们经常下载文件时没有容量放我们下载的文件,其实就是病毒自我复制占用磁盘空间。 通过及时地了解这些出现一些“症状”,有助于我们尽早地发现和清除病毒。 3、做一做。 上网查一查,也可以询问其他人,将了解到的计算机病毒“发作”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填入课本第14页的表中。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案)

教学课题: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课时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 2、学会下载与保存信息。 过程与方法:' z# x- y4 R7 J; R: w# ^- q 通过探究学习、对比观察、任务驱动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3、感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搜索引擎的使用。2、信息的下载与保存 教学难点:搜索引擎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对比观察、讲解分析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各个班的运动健将都为了班级荣誉奋力拼搏。我们班有没有拿到第一名的同学啊?我们班的团体总分在学校各班级中的排名是多少? [教师]:同学们对自己班级在运动会上的情况都很了解,那么有同学能清楚的说出每个比赛项目都是哪个班的同学获得了名次,学校各个班级的排名情况是怎样的?如果记不清了,那在哪可以找到这些信息? 新课学习 任务一:找到刚才问题的答案。 任务说明:直接用浏览器打开学校主 页,查找相关信息。 [教师]:同学们,从因特网收集信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主要有两种途径:访问专业、专题网站和使用搜索引擎。[学生]:学生热烈讨论运动 会的事情,踊跃回答。 [学生]:纷纷摇头,表示能 说出一点,但是不清楚全 部的情况。在学校网站应 该能找到相关信息。 [学生]:学生打来学校网站 查找有关运动会的信息并 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听教师讲解 以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学生 比较关心的实例为引入,使 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快 速进入学习状态。 体会用浏览器可以方便的 查看各种信息。 承前启后,让学生明白操作 的含义。

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搜索引擎的使用

【课题】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具体是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本节进一步学习使用网络中信息检索的方法,对搜索引擎检索作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的技术。 【学情分析】 搜索引擎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不再陌生,学生当中很多任都已在平时的学习中使用过了,但是对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开展组织教学,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掌握网上信息搜索技术。 3.学会使用收藏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任务,进一步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难点:掌握网上信息搜索技术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式学习、演示讲解等 【教学环境】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能够连入因特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以查找有关玉龙湖、玉蟾山的相关知识为线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介绍收藏夹的使用方法。操作中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课后总结】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搜索引擎和收藏夹的使用方法。以对玉龙湖或玉蟾山的内容进行搜索,通过搜索,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了爱家爱国的感情;在整个搜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实践,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气氛很好;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藏与其他人共享,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与人同乐的道德情操。总而言之,教学过程环环紧扣,学生动手贯穿始终,收效不错。

以太网跟因特网的区别

以太网是一种通信协议标准 万维网WWW 是Internet 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 以太网: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万维网: WWW 是Internet 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是Internet 上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服务,也是发展最快和目前用的最广泛的服务。正是因为有了WWW工具,才使得近年来Internet 迅速发展,且用户数量飞速增长。 1、WWW简介

WWW 是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它起源于1989年3月,由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CERN(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人们只要通过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由于用户在通过Web 浏览器访问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无需再关心一些技术性的细节,而且界面非常友好,因而Web 在Internet 上一推出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走红全球,并迅速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 2、WWW的发展和特点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通过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等)获得信息。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想要获取信息,已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那种单方面传输和获取的方式,而希望有一种主观的选择性。现在,网络上提供各种类别的数据库系统,如文献期刊、产业信息、气象信息、论文检索等等。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及时、迅速和便捷。

02-浏览和保存因特网上的信息

实践二浏览和保存因特网上的信息 1.实践目标 (1)能用浏览器(比如Internet Explorer)浏览网页并分类保存网页和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元素。 (2)能运用“收藏夹”对网页地址进行保存并分类管理。 (3)能正确选择相应的菜单命令完成对浏览器的一些常用设置。 2.任务描述 (1)利用浏览器浏览一些网站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2)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把网页中感兴趣的内容(网页、文字、图片等)分类存放。 (3)把自己认为有用的网站地址分类收藏。 (4)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总结一些常见的、能提高操作效率的技巧和方法。 (5)根据网页浏览的内容初步确定自己想了解和研究的1到2个主题。 3.相关资源 计算机网络教室(连接因特网)、浏览器、(教师准备)学生分组方案。 4.操作提示 (1)建立分类保存的文件结构。为了今后查找和管理的方便,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分级的保存。如图2-1所示是张玲波同学建立的树型目录结构。 图2-1树型目录结构 你建立的文件夹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仿照图2-1的结构在该文件夹下建立各类子文件夹。 (2)浏览网站。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某个网站的网址,按回车键后进入该网站主页并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到本活动最后给出的参考网站中去浏览网页)。 (3)保存网页中的内容。 ①保存整个网页。如果发现一个比较感兴趣的网页,可以选择浏览器“文件”菜单中的__________命令,把当前网页保存到自己文件夹的“网页资料”子文件夹中,并在“保存网页”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保存网页”对话框中,保存类型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码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保存纯文字。如果只想保存网页中的纯文字信息,与保存网页类似,只是在出现“保存网页”对话框时,在“保存类型”中选择“文本文件”即可。 ③保存图片。当想保存一幅图片时,可以把鼠标移到该图片上,然后单击鼠标______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保存图片”对话框中的“保存在”栏目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__并输入相应的文件名,就可以把图片分类存放到自己的“图片资料”文件夹中了。 (4)收藏网址。如果今后还会继续访问某个网站,想记录这个网址,那么可以在浏览器中的“收藏”菜单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再在“添加到收藏夹”对话框的“名称”栏

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选择题(总)

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练习题 1.以下因特网应用中,____是将信息检索和超文本技术融合而成的。 A:电子邮件EMAIL B:文件传输FTP C:电子公告牌系统BBS D:网页浏览 2.以下是重新浏览已经访问过的网站信息的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 A:单击工具栏中“后退”按钮B:单击键盘上退格键 C:单击工具栏上的“刷新”按钮D:alt +左光标移动键 3.在Outlook Express 中设置惟一电子邮件帐号:kao@sina.com,现成功接收到一封来自shi@sina.com 的邮件,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收件箱中有kao@sina.com邮件 B:在收件箱中有shi@sina.com邮件 C:在本地文件夹中有kao@sina.com邮件 D:在本地文件夹中有shi@sina.com邮件 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有情报资料检索、远程教育、金融系统、军事应用等,因特网在发展过程中, 最初的应用就是______。 A:情报资料检索B:远程教育C:金融系统D:军事应用 4.浏览因特网网页时,在带有链接的图片上右击,出现一列快捷菜单,则 A:选择“目标另存为……”可以保存该图片 B:选择“目标另存为……”可以保存该图片链接的文件 C:选择“添加到收藏夹……”可以保存该图片 D:选择“打开链接”可以保存该图片 5.在Outlook Express中_____操作可以设置电子邮件帐号。 A:选择工具菜单中“帐号……”命令B:选择工具菜单中“选项……”命令 C:选择邮件菜单中“帐号……”命令D:选择邮件菜单中“选项……”命令 6.在Outlook Express中_____操作可以设置电子邮件帐号。 A:选择工具菜单中“帐号……”命令B:选择工具菜单中“选项……”命令 C:选择邮件菜单中“帐号……”命令D:选择邮件菜单中“选项……”命令 7.在Outlook Express中,默认情况下删除邮件后,该邮件_______。 A:在回收站中B:在草稿箱中C:在已删除邮件文件夹中D:在本地文件夹中 8.以下IE工具栏中的______命令按钮不会新打开一个窗口。 A:搜索B:历史C:收藏D:打印 9.使用调制解调器连入因特网时,应在IE的“Internet选项…”中设置______比较合适。 A:始终拨打默认连接B:从不进行拨号连接 C:不论网络连接是否存在都进行拨号D:使用代理服务器 10.以下_____不是Internet Explorer工具栏上的默认按钮。 A:搜索B:收藏夹C:保存D:打印 11.将当前浏览的标题为“welcome”的页面保存时(采用默认文件名)_____。 A:可以得到一个index.htm页面和index文件夹 B:可以得到一个welcome.htm页面和welcome.files文件夹 C:可以得到一个index.htm页面和welcome文件夹 D:可以得到一个welcome.htm页面和index文件夹 12.在收到kao@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的主题为“听课名单”的邮件后,若点击“转发”按钮将该邮件转发给mao@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 则_____。 A:在发件人栏填上mao@163.Net B:在主题栏填上“听课名单” C:在收件人栏填上kao@https://www.360docs.net/doc/f3532968.html, D:主题栏上自动填有:FW:听课名单或转发:听课名单

因特网

教案资料来源 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 PAnet。 20世纪6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 ,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便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为此,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研究人员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研究实现互联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这两个协议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 TCP/IP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即TCP/IP的规范和Internet的技术都是公开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正是后来Internet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选定Internet为主要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并把其它的军用计算机网络都转换到TCP/IP。1983年,ARPAnet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仍称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5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8 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 的主干网。NSFnet主干网利用了在ARPAnet中已证明是非常成功的TCP/IP技术,准许各大学、政府或私人科研机构的网络加入。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从军用转向民用。 Internet的发展引起了商家的极大兴趣。1992年,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ANSnet,成为Internet的另一个主干网。它与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而ANSnet则是ANS 公司所有,从而使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而此时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400万台。在最近几年,因特网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很快就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4.网络的分类 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以及联网计算机分布距离的远近,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1)局域网:(LAN)将小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如,学校计算机教学网是局域网。要求观察计算机教室局域网的结构:计算机终端(学生机器)、服务器、网卡、连接线、接线器等。 局域网又分为:对等网和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案

课题: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根据信息需求获取信息的一般规律,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新特点,总结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 4.学会判断信息的真伪,并迅速、准确地筛选有用的信息。 技能目标: 1.掌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搜索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 3.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有目的地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浏览信息,获取所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因特网,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 2.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著作权。 3.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养成正确的上网的意识,做网络文明人。 教学重点: 1.熟悉Internet Explorer6.0窗口的组成。 2.掌握浏览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关键字的意义和作用,利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搜索信息。 2.迅速地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启发式教学; 2.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明确的、具有真实问题情境的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学习;3.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于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的“广播”功能把教师的演示过程展示给学生,结合启发式教学便于学生对信息浏览和搜索技巧的深层次把握; 4.学生模仿练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获取信息的途径

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

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各地的网络把诸如气象条件、农作物生产和飞机航班等如此多样化的数据集合在一起。科学家们把数据和程序通过网络送到远程超级计算机上进行处理、检索结果,并使他们能够与同事交换信息。网络让人们可以便捷地分享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业余爱好者通过网络共享资源,为他们的家庭计算机交换程序。 不幸的是,许多网络都是独立的,仅为特定群体服务。用户为适应自己的通信问题而选择某一种硬件技术。没有一个的网络能够满足所有的用途,在单一的硬件技术基础上不可能建立一种通用的网络。 网际互连(Internetworking)技术的应用为不同的网络互连提供了一套方法和通信约定,互连技术掩蔽了许多网络硬件的细节,允许计算机独立于它们的物理网络连接起来进行通信,把许多不同的、独立的物理网络互连起来并使它们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科学家通过使用网际互连技术,任何科学家都能与其他人交换实验结果数据。某地数据中心的数据,所有科学家都能够得。某地的计算机服务和程序能被另一个地方的科学家使用。结果是,科学家的研究进程加快了,且提高的程度是惊人的。 因特网(Internet)就是由网际互连技术实现的,将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部门和机构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主干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和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联设备相互联接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1.因特网主干网的历史与发展 人们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推动因特网不断地向前发展。1969年12月,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资助的ARPANET在美国4所大学和研究所正式建成,ARPAnet建设的主导思想是: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该网络最初只联接了4台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并逐步向全美国范围发展。 1985年,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它是一个更大的网络,它不仅连接一些大型的计算机,而且在各个地点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