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37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1.(2012·沈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的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答案](1)主要理由: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论证: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

2.(2011·台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臵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②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

(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3.(2012·南通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材料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材料三两张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

(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

(3)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三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

[答案](1)实施变法中的取信于民。

(2)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不强,制度混乱。王安石的措施:通过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用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加强军队力量,并改进取士之法选拔人才。

(3)鲜卑人改穿汉族服装。

(4)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封建化;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和北方政权的封建化,推动北方少

数民族的社会进步。

4.(2012·江苏四镇模拟)王安石认为“理财为方今先急”,把“理财”比作“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

——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材料二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材料三熙宁变法中“择术”与“理财”的结合作为“内圣外王”在现实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儒学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与转折。

——张琴《论王安石“择术”与“理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宁变法思想轨迹寻问》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的理财主张。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怎样的指导思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均输法”和“市易法”的相关内容,指出王安石的理财政策?这种政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王安石的“理财”观点体现了哪些儒家思想?

[答案](1)理财主张:节用、生财、流通。指导思想:开源节流。

(2)政策:国家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影响: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思想:义(仁);经世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