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急诊健康宣教修改版

2017急诊健康宣教修改版
2017急诊健康宣教修改版

急诊科健康宣教目录

1.中暑急救知识

2.溺水急救知识

3.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

4.煤气中毒急救知识

5.烧烫伤急救知识

6.鼻出血急救知识

7.蜂蜇伤急救知识

8.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后急救知识

9.食物中毒急救知识

10.触电急救知识

11.急性腹痛急救知识

12.心肺复苏术急救知识

13.急性酒精中毒急救知识

14.百草枯中毒健康教育

15.病毒性脑炎健康教育

16.低钾血症(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病人健康教育

17.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

18.支气管扩张的健康教育

1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中暑急救知识

一、中暑概念: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发生提问调节中枢障碍散热功能衰竭,水电

解质丢失过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损失疾病。

二、中暑分级及表现:

(一)轻度:大汗淋漓、头晕耳鸣、口渴、恶心胸闷烦躁、四肢无力。

(二)中度:体温升高(38.5℃以上)、面

色潮红、皮肤灼热、神疲力乏等症状,或出现

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三)重度:①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

肌肉痉挛,无明显体温升高②热衰竭,出现眩

晕、恶心、晕厥、心动过速、低血压③热射病,

体温40℃以上,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可出现昏迷及抽搐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三、中暑的急救处理

(一)转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降温:冷水毛巾或冰袋、冰块敷

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补水:清醒的病人可给饮清凉饮

料,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

(四)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

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五)转运:重症中暑病人应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救治。

四、中暑预防

(一)补充水分:“饮水莫待口渴时”,每天喝2-2.5L水,出汗较多时应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二)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三)增强营养:营养膳食应是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四)备防暑药:外出时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可及时使用。

溺水急救知识

一、什么是溺水

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

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

泡,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

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

使机体处于危机状态。溺水是意外死亡常见原因之一,在我国,溺水是伤害致死原因的第三位。

二、溺水临床表现

溺水患者表现为神志丧失、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近乎淹溺患者皮肤发绀,面部肿胀,口鼻充满泡沫或泥污,可有头痛、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

三、溺水急救处理

(一)迅速将淹溺者救出水面,抢救者应从淹溺者背后接近,一手托着他的头颈,将面部拖出水面,或抓住腋窝仰游,将淹溺者救上岸;救护时应防止被淹溺者紧紧抱住。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从水中救出,清除口鼻泥沙及分泌物,无呼吸、心跳的淹溺者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三)迅速转运:立即拨打120,迅速转送至医院抢救治疗。

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与温血动物(如狗、猫、猴、鼠、兔、牛、猪等)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传染途径以直接接触传染为主,人狂犬病主要是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舔舐伤口或黏膜而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狂躁、流涎、意识丧失以及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对声音、光亮等刺激过敏,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二、狂犬病潜伏期有多长?

狂犬病潜伏期为10日至12个月以上,有个别甚至

可长达几十年。

三、被犬咬伤后,伤口暴露分级

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一)I级暴露:触摸动物,被动物舔及完好的皮肤

(二)II级暴露:无流血的皮肤咬伤、抓伤,唾液污染粘膜

(三)III级暴露:一处或多处皮肤被穿透性咬伤或被抓伤出

血,唾液污染伤口

四、被犬咬伤后,伤口处置原则

(一)I级暴露: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二)II级暴露: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无明确

伤口者可在患者指认的可疑部位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三)III级暴露: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

狂犬病疫苗。

五、被犬咬伤后,伤口处理措施

(一)立即处理伤口。用20%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

至少半小时;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的消毒处理。伤口不可缝合或包扎。正确处理伤口,可减少发病机会至1/3.5~1/6。

(二)尽快注射狂犬疫苗。无论伤人动物是否为狂犬病动物,均应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为于第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接种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由于狂犬病几乎是100%致死性疾病,因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儿童、老年人或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并不成为接种疫苗的禁忌症,

(三)被动免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身上多处咬伤、伤口较深、伤在头面部及被野生动物咬伤,在注射疫苗同时应加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够立即中和大部分伤口局部的病毒,阻止病毒扩散并侵入神经系统。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六、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忌用免疫抑制药物、忌烟酒及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七、狂犬疫苗有效保护时间有多长?

一般为半年到一年。此后如再度致伤应重新注射疫苗。

煤气中毒急救知识

一、氧化碳中毒概念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含碳物资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中毒程度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

二、临床表现

(一)轻度:头痛,无力。口唇呈樱桃红。心悸,眩晕,恶心呕吐。

(二)中度: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多汗,烦躁嗜睡。

(三)重度:昏迷,肌张力增强,强直性痉挛脑水肿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三、急救措施

(一)脱离中毒环境,开窗透气。

打开室内门窗,迅速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室外,解开患者衣扣。

(二)如患者能饮水,可给予热糖茶水或其他热饮料。

(三)如果患者的呼吸、心跳已停止,立

刻施予心肺复苏。

(四)中、重度患者经上述紧急处理后,

应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四、健康教育

(一)不要停车开暖气

关闭车窗停车开暖气,会导致一氧化碳聚集在车内无法排出,即使要开,也要注意让车窗留缝隙,不要完全关死。

(二)不要在家烧炭取暖

室内烧炭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造成悲剧。建议不要直接用明火在室内取暖。

(三)开窗透气

如果发现有煤气中毒现象,或者自我感觉

有了这种状况,第一时间打开你的门窗,将室

内的毒气散发出去,让新鲜空气流动进来,如

果发现中毒者出现昏迷或头晕目眩接近昏迷

时,一定要将中毒者送出屋子。

(四)燃气热水器不要放在洗澡间

洗澡间最好不要安装燃气热水器,因为

洗澡间本来就非常狭小,空气流动性差,在

这么一个狭小空间内使用燃气热水器,会造

成一氧化碳中毒,所以装修时一定要考虑到

这一点,将燃气热水器外置。

烧烫伤急救知识

一、什么是烧烫伤

烧烫伤是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常见的

意外伤害,不仅引起皮肤、皮下组织、肌肉、

骨骼的损伤,严重时还可引起一系列全身性

变化,常危急生命。烧烫伤由热力(火焰、

蒸汽、热的固体或液体)、化学物质(强酸、

强碱、磷等)、电流、电火花及放射线引起。

二、烧烫伤的急救处理

烧烫伤发生时,应立即脱离致伤原因,

保护受伤部位,防止病情加重。

(一)冲:烧烫伤时立即用清洁凉水

冲洗烧烫伤部位30分钟,不要揉搓。

(二)脱:除去伤处衣物或饰品,不

能生拉硬扯,若被黏住,用剪刀剪开,防止损伤局部皮肤。

(三)泡:将患处浸泡水中(若发生颤抖现象,立刻停止泡水)。

(四)盖:干净纱布轻轻盖住烧伤部位,如果皮肤起水泡,不要随意刺破。

(五)送: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治疗;避免使用酱油、牙膏、蜂蜜涂抹伤口,以免增加伤口处理难度。

三、健康指导

(一)烧烫伤患者机体呈高代谢状态,营养支持对病人十分重要。应

多食肉、蛋、奶、促进机体恢复,多食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维生素,保持大便通畅。

(二)为避免烧伤部位粘连或畸形,患者应积极进行烧伤部位的活动及功能锻炼,保持关节的功能位。

(三)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勇敢面对烧烫伤引起的改变。

鼻出血急救知识

一、鼻出血概念

鼻出血又称鼻衄,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

二、鼻出血的急救处理

(一)压迫止血;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

倾的姿势,用手指紧捏病人两侧鼻翼10至15

分钟。

(二)冰冷敷:用碎冰或冰毛巾冷敷鼻子、

颈部及脸颊,冰冷能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流血。

(三)若出血未止,可将麻黄碱或肾上腺素溶液滴于棉球上送入鼻腔止血,及时送医院救治。

(四)鼻出血时要及时吐气,即使有少量的凝血块堵住鼻腔也没关系,

凝血块中的凝血物质可有助于血液凝固。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三、健康指导

(一)忌用纸卷、棉花乱塞。不能仰起头止血,这样容易导致鼻血倒流进入咽喉、胃部等器官,对这些器官造成不良刺激,严重还会吸呛入器官及肺部,造成窒息。

(二)在干燥季节,对有鼻出血史的患者,家庭应备有金霉素眼药膏,每天睡前可在鼻腔内均匀涂抹,以滋润鼻粘膜。

(三)饮食宜清淡,重视补充对

止血有利的维生素A、E和C等,宜多

食新鲜蔬菜水果。

(四)保持大便通畅,适量多进

食富含粗纤维食物。

(五)忌烟酒,忌辛辣、油腻煎炸食物。

(六)注意擤涕方法,纠正随意抠挖鼻腔的习惯。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用力,交替而擤,鼻涕过浓时以盐水洗鼻,避免伤及鼻粘膜。

蜂蜇伤急救知识

一、基本概念

蜂类尾部末端有一对毒囊和一根毒

刺,毒刺刺入皮肤时将含有蚁酸、神经毒

素、磷脂酶A 、透明质酸等过敏原的蜂毒

注入体内,产生一系列反应,引起一系列

局部或全身症状。

二、临床表现

(一)轻度:蛰伤局部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疱或皮肤坏死;一般数小时后症状即可消失、自愈。

(二)重度:可迅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甚至肌肉痉挛、昏迷、休克、肺水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最后可因心脏、呼吸麻痹而死亡。

(三)蜂毒过敏:对蜂毒过敏的伤者,蛰伤后可立即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甚至支气管痉挛,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窒息而死亡。

三、蜂蛰伤的急救处理

(一)“拔针”:被部分蜂类蜇伤,毒刺留在人体皮肤内时,可用镊子轻压毒刺附近部位,把皮肤稍微压下,使其露出较长部分,用镊子将毒刺夹出;野外时,也可以用指甲剪将其取出;但勿挤压蛰伤处,以免增加毒液的吸收,也不要因为“痛痒”去抓伤口,否则指甲内的细菌趁机侵入人体,引发炎症。

(二)中和毒液 毒囊

毒刺

1.蜜蜂毒液呈酸性,被蜇后,可迅速在伤处外敷弱碱性溶液(如2-3%碳酸氢钠、肥皂水、淡石灰水等)。

2.黄蜂毒液为碱性,可在蜇伤部位用醋酸水或食醋等酸性液体涂抹,。也可用柠檬、橙子、橘子等酸性水果的汁液涂抹。

3.无论被何种蜂类蜇伤,都可用中药马齿苋、夏枯草、野菊花捣烂敷患处。

(三)局部止痛:用清洁手帕包裹冰块冰敷,或用毛巾冷敷,以减轻红肿与痛痒症状。

(四)蜂群严重蜇伤,或者对蜂毒过敏者,一定要分秒必争,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抢救。

四、健康教育

(一)在野外如何避免蜂类的攻击。

1.外出时最好不要使用香水、发胶等香味浓郁的化妆品。

2.最好穿灰色、棕色或白色长袖衣服,鲜艳的服装、饰物易吸引蜂类。

3.携带的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类似花香的气味特别招蜂类喜欢。

4.不招惹、捕捉蜂类,远离蜂群、蜂巢。

(二)若不小心引发蜂群攻击,千万不要

四处乱跑,而应就地蹲下,用随身携带的衣物

遮挡头脸和身体其他裸露部位,耐心静候,等

蜂群平息后,再慢慢离开;千万不要试图反击,

否则只会招来更多的攻击。

(三)饮食:宜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大量饮水,忌饮酒。

护住头脸 不要跑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后急救知识

一、心脏骤停概念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发终止,大动脉搏动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二、急救原则

(一)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二)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三)畅通气道,取出义齿,迅速清除口、咽分泌物,

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导管或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四)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

(五)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肢体末梢循环及尿量等变化,必要时给予除颤或体外起搏。

(七)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协助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八)心脏复苏成功后,应积极查找病因,加强病因治疗。

三、健康指导

(一)急性期禁食:昏迷病人肠功能恢复予以鼻饲。恢复期给予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不产气食物。

(二)休息与睡眠:病人神志清醒后,体力消耗大,加上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情绪波动,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

(三)药物:急救时应用的肾上腺素类及其他药物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甘露醇及碳酸氢钠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应防止外渗以损伤周围组织。

(四)吸烟与饮酒:病人清醒后,应嘱病人不得饮酒,

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再次发生心跳骤停,尽量减少吸

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针对原发病用药,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若出

现突然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食物中毒急救知识

一、什么叫食物中毒

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把含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

(一)中毒者食用过某种可疑中毒的食物,未

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后,发病很快停止。

(二)潜伏期很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三)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四)中毒者一般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

症状。

三、食物中毒的处理

(一)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二)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

快排除毒物。

(三)尽快将病人送往附件医院救治。

三、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一)被细菌污染的食物:鱼、肉、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二)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三)本身含有天然有毒成分的食品:毒蘑菇、河豚

鱼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毒素的食品:发芽的

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熟透的豆角、杏仁、木薯、

鲜黄花菜等。

四、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一)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清洁卫生。

(二)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的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三)按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处理。

(四)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五)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六)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七)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放置。

(八)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九)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触电急救知识

一、什么是触电

触电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受到一定量的

电流通过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触电时间越长,人体所受的电损伤越严重。自然界

的雷击也是一种触电形式。

二、症状表现

(一)轻者心悸、面色苍白、头晕乏力;重者立即出现昏迷、强直性肌肉收缩、休克心律失常、心跳及呼吸极微弱呈假死状态或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出现紫绀。

(二)电击部位皮肤因电灼伤而焦化或炭化并有组织坏死

三、触电后的急救方法

当看到有人触电时,不可以惊慌失措,沉着应对。首先,使触电者与电源分开,然后根据情况展开急救,越短时间内开展急救,被救活的概率就越大。

(一)使人体和带电体分离

1.关掉总电源,拉开闸刀开关或拔掉融断器。

2.如果是家用电器引起的触电,可拔掉插头。

3.使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将电线切断。

4.用绝缘物从带电体上拉开触电者。

(二)急救方法

1.现场救护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如果神志清醒,使其安静休息;如果严重灼伤,应送医院诊治。

2.如果触电者神志昏迷,但还有心跳呼吸,应该将触电者仰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周围的空气要流通,要严密观察,并迅速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医院检查治疗。

3.如果触电者呼吸、心跳停止,要迅速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四、预防措施

(一)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制度,不得将三脚插头擅自改为二脚插头,也不得直接将线头插入插座内用电。

(二)尽量不要带电工作,特别是在危险场所,禁止带电工作,如果必须带电工作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的外接电源插头一般都用三脚插头。

(四)采用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器。

(五)严禁利用大地作中性线,即严禁采用三线一地、二线一地、或一线一地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