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
郑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3-09-04

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表表3.2.2
分类
序号
名称
每处最小规模
(万㎡/处)
备注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文化
设施
1
区级图书馆
0.6~1
0.5~0.9
宜独立设置,每个行政区不少于一所
1.0~1.5
220-A2-1
半户内
6500~7800
0.36~0.5
220-A1-2
全户外
9200~25200
≤1.0
220-A1-1
220-C-4
500千伏变电站项目均为户外布置,用地面积为30000~60000㎡,容积率小于1.5,建筑密度小于50%,建筑高度小于30m。
(二)油气合建站项目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用地面积2000~4700㎡,容积率0.2~0.5,建筑密度20%~45%,绿地率不小于25%。
1.0.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郑州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
1.0.3【内容组成与效力】本规定的附录是条文内容的组成部分,必须一并遵守执行。
1.0.4【授权解释】本规定施行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由郑州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0.5【技术修订】郑州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组织本规定的修订工作。
3.1 分类分级…………………………………………………………
3.2市、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建……………………………………
3.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
3.4 实施导则…………………………………………………………
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

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2009年10月29日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2009年11月27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批准2009年12月24日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市)、上街区、乡镇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郑州市市区规划区,包括行政辖区内的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及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关系;(二)注重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三)妥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四)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五)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四条城乡规划实行统一管理。
各类城镇新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等应当统一纳入城市规划、镇规划。
第五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3.12•【字号】郑政办〔2024〕9号•【施行日期】2024.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其他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郑政办〔2024〕9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3月12日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郑州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2〕81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郑政〔2021〕12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郑政〔2022〕3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郑州市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氢能产业发展现状1.国际发展现状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氢能被视为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能源技术变革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国际形势多变,地缘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危机,能源供给不确定性增加。
在此背景下,采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并在用能终端中使用氢代替化石燃料,可大大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氢能的重要地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的决定(2016)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的决定(2016)【发文字号】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4届〕第10号【发布部门】郑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12.11【实施日期】2016.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号)《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经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5年10月22日通过,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5年11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12月11日郑州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的决定(2015年10月22日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15年11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决定对《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删除第二条第四款。
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内容为:“设立规划委员会,负责研究、审议全市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事项,按照法定审批权限报审批机关审批。
“规划委员会的组成、议事规则等具体办法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三、第十二条改为第十三条,将第一款中的“建成区”修改为“建设用地”。
将第二款中的“建成区”修改为“建设用地”。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三条,内容为:“市、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城市整体风貌特色、空间景观结构、公共空间系统、实施运作机制等内容,组织编制城市设计。
“编制城市设计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召开论证会,并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四条,内容为:“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的城市设计方案应当制作城市设计导则,详细规划层次的城市设计方案应当制作城市设计图则。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小组成员:陈家宁 130910101吴艳莹 130910128周源 130910141陈亭亭 130910201一、规划背景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要求,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
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
二、规划理念规划引入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风格独特,靓点突出。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回廊,并将龙湖生物圈与嵩山生物圈、黄河生物圈有机相连,形成生态城市。
2和CBD副中心的环形建筑群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环形城市。
3调和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了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的和谐共生。
4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理念。
5色,根据龙的传说及湖的形态,把规划中的人工湖取名为龙湖;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结,构成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六棱塔形的会展宾馆及引入我国传统的“四合院”、“九宫格”式建筑理念的商住建设等,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
三、区位分析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区东部,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实施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战略而投资开发建设的新城区。
该区以迁建的原郑州机场为起步区,以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支撑,西起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南自机场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远期规划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达到115万人。
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YANj“ 研 究
■ 张 善 奎 孙 玉娟
一 、 市 规 划 回 顾 民国时 期至今 ,郑 州前 后历 经 六版重 要 的规划 ,包 括 民国 时期 的 1927年 和 1947年 规 划 , 以及 建 国后 的 1954 年、1 982年 、1 995年 ̄o201 0年 总体 规划 。 1.1927年 规 划 1927年 , 冯 玉 祥 倡 导 开 展 “建 设 新 郑 州 ” 运 动 ,组 织 编制 了 《郑 埠设 计 图 》,对铁路 和 旧城 区之 间的商 埠 区 进 行 规 划 ,规 划 面 积 为 10.5平 方 公 里 。 1928年 制 定 的 郑 州 新 市 区 建 设 草 案 》 , 规 划 面 积 为 35平 方 公 里 ,人 口28万 人 ,两 个 规 划 区 域 分 别 位 于 郑 州 铁 路 东 西 两 侧 , 初 步 形 成 “组 团 式 ”发 展 的城 市 空 间格 局 。 2.1 947年 规 划 1947年 ,郑 州 编 制 了 《郑 州 市 复 兴 规 划 指 导 委 员 会 初 步 建 设 计 划 纲 要 》 ,规 划 确 定 铁 路 以西 为工 业 区 ,商 业 区仍然集 中在 火车站附近的德化街 、大 同路一 带 :行 政区 仍 然 划 定 在 以前 商 业 区 以东 ,原 来 旧城 区 的衙 门 集 中 所 在 地 ;居住 区则分布在市区 的东北南三面 。 3.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1 954年 河 南 省 会 由 开 封 迁 至 郑 州 , 郑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重 新 制 定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在 1 951年 的 《郑 州 市 将 来 发 展计划 》和 1 952年 的 《郑 州市 都市计 划草 案平面 图 》、 《郑 州市都市 计划 报告 书 》的基础 上编 制完成 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_文本080904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12003012号设计编号:2007 B20编制时间:2008年7月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明昌高级工程师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陈皓城市规划师曹东川城市规划师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4)第三章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与规模 (4)第四章空间资源管制 (5)第五章布局结构和功能区发展策略 (6)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7)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0)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11)第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12)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14)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16)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17)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 (18)第十四章电力工程规划 (19)第十五章通信工程规划 (20)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 (20)第十七章热力工程规划 (21)第十八章环卫工程规划 ..................................................................... 21第十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22)第二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3)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对策 (24)附表 (25)图集 (29)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和《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市政设施、公共设施、防空设施、各类管线等建(构)筑物工程和园林绿化、矿藏的开采等工程。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贯彻下列原则:(一)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合理发展卫星城镇和小城镇,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二)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尽量利用荒地;(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创造优美、协调的城市环境;(五)妥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六)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关系,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城市规划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第七条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技术水平,保证城市规划所必需的经费。
第二章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第八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九条市、县(市)、上街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二)承办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三)负责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规划和建设工程规划的管理,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和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四)对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五)依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批前公示一、概况《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于2010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实施,2016年3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同意修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函》(建规函〔2016〕62号);2016年5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工作,2017年7月5日,《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通过专家评审会。
现将该规划主要内容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公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公示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三、公示时间四、公示地点郑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修订)规划方案简介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2010版总规),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同时期,郑州市内外发展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近年来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出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城乡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要求;二是2012年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要求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三是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四是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郑州被确定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五是201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河南省自贸区(以郑州为主,包括郑州、洛阳、开封三个片区);六是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均要求郑州市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相关工作,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功能;七是郑州市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超常规发展,2010版总规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超预期进度,部分指标甚至已提前实现。
为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在城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2015年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2010版总规实施评估及强制性内容修改论证报告”,并于2016年1月通过部际联席会审查。
根据评估结论,建议对2010版总体规划进行适度的修改。
2016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同意修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函”(建规函〔2016〕62号)。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相关要求,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
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延续了10版总规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总则一、编制目的为指导郑州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根据2016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关于同意修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函”,编制《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城市性质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省会。
三、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245万人,城镇人口1025万人,城镇化水平82%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610万人。
其中,主城区470万人,航空城140万人。
四、用地规模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83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5.6平方米。
其中,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9.4平方米;航空城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63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6.6平方米。
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镇体系依托交通干线及沿线城镇,构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的城镇布局结构。
逐步形成以主城区、航空城和新城区为主体、外围组团为支撑、新市镇为节点、其他小城镇拱卫的层级分明、结构合理、互动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
一主:郑州主城区。
一城:航空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三区:东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和南部新城区。
四组团:登封、巩义、新郑、新密四个外围组团。
二、市域综合交通巩固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建成面向国际的大型航空枢纽、国际物流中心、“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
以航空、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交通枢纽为节点,构建国际国内通达、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南站三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改造,形成郑州铁路枢纽“铁三角”布局,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共同组成市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规划建设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呈现“米字+一环两横六纵”的形态,由15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全长587.5千米。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成为国内航空综合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至2020年,机场用地规模1088.86公顷,形成29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100万吨/年货物吞吐量的能力。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保护郑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登封、新郑、巩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历史文化名镇保护1)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荥镇2)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巩义康店镇、荥阳汜水镇、登封颍阳镇、登封君召乡。
(3)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上街方顶村。
3.重大文物节点保护1)以大遗址为主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保护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四、市政基础设施保障策略坚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保证城市水资源和各项能源供应、信息通讯安全快捷、环境清洁卫生,形成系统完善、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协调好区域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与城乡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引导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建设,加快水、电、气、信息骨干网络的建设,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加快城镇居住区、新农村社区市政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第三部分中心城区规划一、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一主一城、两轴多心”。
(1)一主一城郑州市主城区、郑州航空城。
(2)两轴南北向城市发展轴:沿南北向京港澳高速公路、中州大道—机场高速等轴线形成从主城区至航空城的南北向发展轴,作为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主骨架。
东西向城市发展轴:依托郑—汴—洛发展带,沿郑上路—建设路—金水路—郑开大道、中原路—东西大街—郑汴路两条轴线形成中心城区东西向发展轴,作为主城区空间拓展的主骨架。
(3)多中心以二七广场商业中心、郑东新区CBD、郑州东站交通枢纽中心、郑州航空港交通枢纽中心为核心,构建区域—城市—片区三个层次的城市中心体系。
以主要交通干线、基础设施廊道、城市水系和绿化空间为界,中心城区由八个功能片区构成。
二、居住用地布局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172.1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5%,人均居住用地28.2平方米。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
主城区以改善居住环境、集中成片建设、重视住房保障为原则,适当降低老城区居住人口密度,规划居住用地137.2平方千米。
其中老城区以整治、改造为主,完善各项设施,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园绿地,提升居住环境质量;新区居住建设以郑东新区、惠济片区为主;其他片区安排配套性居住用地。
航空城以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为导向,满足就业人口就近居住的需求,规划居住用地34.9平方千米。
结合居住用地布局完善中小学建设,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实现800,1000米半径全覆盖,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采用分级配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综合职能和专项职能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区域、城市、片区各级、各类公共服务中心,满足省、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5.5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5%,人均9.1平方米。
其中,主城区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5.4平方千米,航空城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9.9平方千米。
四、工业用地布局主城区的工业用地主要向两个开发区集中,老城区逐步弱化工业生产职能。
航空城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端产业,培育临空高端服务功能和知识创新功能,构筑具有明显特色和竞争力的空港产业体系。
中心城区规划工业用地48.6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3%,人均8.0平方米。
其中,主城区规划工业用地18.8平方千米,航空城规划工业用地29.7平方千米。
五、物流仓储用地布局1.布局原则以郑州航空城、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为重心,全面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加快郑州国际、国内物流中心建设。
中心城区规划物流仓储用地17.7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3.0%,人均2.9平方米。
其中,主城区规划物流仓储用地7.7平方千米,航空城规划物流仓储用地10.0平方千米。
六、绿地系统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公园绿地面积91.8平方千米,人均15.1平方米。
其中,主城区规划公园绿地66.2平方千米,人均14.1平方米;航空城规划公园绿地25.5平方千米,人均18.3平方米。
(1)主城区除原有公园绿地外,新建大型综合型公园4个,专类公园13个;沿城市道路、水系建设带状公园;按标准配建居住区公园绿地,按照500米服务半径规划建设小游园、街头绿地。
(2)航空城新建大型综合型公园2个,组团级综合公园5处,专类公园3个;沿城市道路、水系建设带状公园;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布置居住区公园;按300-500米服务半径布局小区游园。
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主城区形成“一城、一镇、五街、七区、五轴、七廊、多点”的保护格局。
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划定为商代都城内城城垣遗址所环绕的区域,具体范围为金水路、杜岭街、北顺城街、南顺城街、城南路和城东路所围合区域,历史城区面积约为3.8平方公里。
划定书院街历史文化街区、德化街历史文化街区、文庙—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二砂历史文化街区、国棉三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文脉和历史风貌。
重点保护主城区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世界文化遗产,13处(1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城市交通突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保证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5%以上,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