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奉贤区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调查研究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目(中文): 上海市奉贤区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调查研究
(英文): Investigation on Musicianship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学 院 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15秋2班
学生姓名 张宁
学 号 15311211
指导教师 刘舒倩
完 成 日 期 2019年 5月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音乐一直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艺术性与娱乐性,还有其珍贵的教育性。幼儿与生俱来对于音乐的喜爱与兴趣,给予教育者一条全新的途径来帮助他们成长。音乐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除此之外,音乐教育还与幼儿认知、健康、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周革新与宋二华在《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与策略》一研究中指出, 音乐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在愉悦的玩乐中提高自控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爱的情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并且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可见,音乐教育在幼儿的全方面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孩子对于音乐教育的需求就对幼儿园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并且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活用多样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然而,目前大多数在职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并不会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有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他们所掌握的大多是基础性的、浅层的知识;更有甚者几乎一窍不通。
随着社会发展,在国家越发重视学前教育的大背景下,笔者对幼儿园教师比较受到忽视的音乐素养这一主题,展开了研究和探索。
1.2概念的界定
1.2.1 素养(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将“素质”分为三种定义,分别为:(1)实物本来的性质;(2)素养;(3)心理学术语。专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上的先天特点。 因而可以得出在一些情况下素质等同于素养的结论。而在《辞海》中,“素养”被定义为“经常研习的涵养、修养” 。因此,可以看出素质既指人的先天的禀赋,又指后天习得的涵养、素养。简而言之,素质等同于素养。
1.2.2 音乐素养(音乐素质)
“音乐素养”一词在已出版的音乐词典中并未作出明确解释,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一般持有以下三种观点。
首先,一种观点将音乐素养定义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包括读写谱、视唱、辨音、节奏、和声、音乐鉴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 。
第二类观点认为音乐素养是个体的一种音乐能力。例如高丽凤在《重视音乐的基本素养》中指出,音乐素养就是包括音高感、音长感、音强感、音乐表现力等等在内的“音乐感知力”,是一种音乐综合能力 。
第三种观点在最近几年关于音乐素养方面的研究中,收到了颇多研究者的赞同,认为音乐素养是个体的一种综合素养,不仅包括音乐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音乐审美方面的修养。详细内容会在文献综述中仔细论述。
1.3 研究的意义
经笔者阅读相关文献后,发现我国对于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调查研究数量十分稀少。上海各区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水平及风格也随之有所不同。部分学者在做对上海市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调查研究时,未能考虑到不同区域幼儿园教师这一变量,而上海市各区的具体现状调查仍较为空白。奉贤区属上海市郊区,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对于奉贤区的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调查研究几乎没有。这也是笔者选题的原因之一。
本论文旨在探讨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音乐素养,通过分析文献、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多家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其所具备的音乐素养的基本情况,分析现状并得出结论后,给出合理的、有利于上海市奉贤区幼儿园教师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意见,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使幼儿能从中地感知艺术的美并发挥想象力来大胆地创造美。
2文献综述
2.1 关于教师音乐素养构成的研究
2.1.1 国内研究
陆明德在《现在中小学艺术教育论》中提出,艺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包含专业理论知识、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在内的知识素质; 智力素质要求具有符合一定标准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包括组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开展科研的能力素质;最后,他认为教师应配备包括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以及广泛的兴趣在内的良好心理素质。
姚旭辉在《论音乐教师的素养》中,认为教师应具备:一、音乐专业课程的主体知识;二、能在“唱、奏、舞、指挥、弹唱、即兴伴奏” 等几个方面有较强的示范能力;三、较深的艺术修养,包括艺术观、价值观、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五、理解掌握当代教育思想,将音乐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
许卓娅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将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素养归纳为三个方面:一、音乐分析鉴赏能力;二、音乐表现能力;三、掌握一定的

音乐知识。
黎松涛在《专业幼儿教师音乐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概括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为“幼儿教师在音乐基本能力(音准、节奏等)基础上的音乐文化运用及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能力”,包括构建敏锐的音乐审美感知觉(音感与乐感)能力和音乐鉴赏的品味。
在《幼儿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音乐素质》中,詹红亚认为幼儿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五方面:一、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例如识谱和音乐听力;二、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基础歌唱指挥能力;三、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即兴弹唱能力;四、了解音乐史和音乐欣赏的基本常识;五、音乐节目编排和创作的初步能力。
孙晨燕在《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构成及其启示》一研究中,将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构成要素总结归纳为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而针对学前儿童这一教育对象,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素养有以下特征:一、音乐知识应广博易懂;二、要求教师具备结合音乐的律动能力;三、应善于表现基本的音乐构成元素。
2.1.2 国外研究
Baker和Saunders (1991) 提出幼儿园教师应熟悉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知识、具备读写乐谱、弹奏乐器、指挥和歌唱的能力、会音乐创作并设计课程、以及能够客观评价幼儿的音乐学习能力。
Kelly (1998) 认为幼儿园教师需要的音乐理解和技能有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知识、幼儿歌声特点的知识、演奏各种乐器的技能、歌唱技能、选择合适歌曲并进行教学的技能、开展各种音乐活动的技能、即兴伴奏和作曲的技能。她的研究指出,更关注于音乐理论、记谱法和音乐史传统的音乐教育课程需要被弱化。对于幼儿园教师更切实有用的课程是那些将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与其他领域内容相结合的课程。
Upitis, Abrami, Brook, et al. (2016) 的研究中除了提到上述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必要知识和技能之外,认为当代的独立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使用各项信息技术的技能并且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也应被教师们所重视。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界定中可以归纳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的素养。一、知识素养。包括对于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以此为基础所发展的各项音乐技能发展的各项音乐技能。音乐理论知识包含:文化音乐史知识、乐理知识、歌唱发声方法、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原理等。音乐技能包含:读识谱、即兴伴奏、弹唱、创作创编音乐节目等。二、教学素养。当幼儿园教师有了一定知识素养作为奠基,他们需要教学素养来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

具备评价幼儿学习能力、设计开展音乐课程能力、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
2.2 关于教师音乐素养的调查研究
王婷在《幼儿园教师职后音乐素养现状及对策》一研究中,总结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具有:广泛的音乐知识、身体律动能力和表现基本音乐作品的能力。她通过对幼儿园在职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素养仍有不足。一、缺乏幼儿音乐能力发展阶段知识。大多教师因为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学习学前教育学教材,并没有学过或深入了解过幼儿音乐能力发展阶段的理论知识。二、自身音乐能力不足。研究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的音乐能力存在不足。三、教学反思与职后培训不够全面。王婷分别从教师、幼儿园与政府、高校的角度阐述提高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对策。
宋京芸在《长沙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期待的调查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长沙市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局限于实践需求知识;音乐技能则侧重钢琴、舞蹈和表演;音乐能力偏重教学能力,其他拓展性和辅助性的知识和技能皆有所欠缺。除此之外,宋芸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长沙市幼儿教师音乐价值观整体水平偏低。她对职前幼儿教师的培养机构、在职教师所在机构、以及幼儿教师自身都提出了多项建议,认为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学习环境、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袁琼雯在《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研究》中,研究分析出:一、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基本认同音乐素养是由音乐价值、音乐知识、音乐能力、音乐技能以及音乐教学能力等方面组成;二、大部分教师认为自身音乐素养很一般,而对其自身的薄弱点的看法各不相同;三、教师教龄、所在幼儿园级别与性质是影响教师对自身音乐素养的自我认知的重要因素。
3 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理论概述
3.1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基本构成
经笔者查阅文献资料,各类关于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研究中,各个研究者对于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基本构成的阐述存在差异的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之处。例如,有研究者(袁琼雯,2011)将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基本构成分为五个维度,见图3-1-1 。
图3-1-1
而也有研究者(宋京芸,2013)将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划分为以下维度,包括音乐价值观、音乐知识、音乐能力和音乐技能,并将音乐教学能力归入音乐能力这一维度,见图3-1-2。
图3-1-2
这两种归类方法差异并不显著,笔者在本文中借鉴以上研究成果将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基本构成分为五个维度,同图3-1-1。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这一领域,对于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要

求可能会比其他的音乐能力更为高一些。音乐教学能力与孩子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与学习成果有着直接关系,因此音乐教学能力有着足够的重要性来单独列为一个研究的维度。
3.2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构成要素
本文将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归为音乐价值观、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能力、音乐教学能力五个维度。在每一维度下,笔者借鉴各类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研究,将大多研究者们认可的构成要素进行列举。
3.2.1音乐价值观
音乐价值观指人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主观上给予音乐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评价,是人们投身于音乐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的行为模范和幼儿音乐美育的启蒙者,幼儿园教师的音乐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幼儿音乐审美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音乐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对音乐的各方面认知——什么是音乐?音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音乐是深奥难懂的?音乐是触手可及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位教师认为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她会非常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的元素——玻璃杯的叮当声、汽车的喇叭声、敲门的空空声……也因此,她所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的素材就非常的丰富多样了,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也变得十分灵活。所以,只有当教师自己有着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尤其是对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观,才可能将这些正确的观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去引导幼儿发现音乐的美,去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本文对音乐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幼儿园教师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评价,主要通过调查教师对于自身进行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的紧密程度的评价,来得出结论;二是幼儿园教师对于音乐素养整体的主观评价,主要通过调查教师对于自身以及幼儿园教师行业整体的音乐素养水平认知和对提升音乐素养的价值所在的认知,来进行研究。
3.2.2音乐知识
章连启在《试论课程改革体制下的音乐知识技能观》中指出,音乐知识是所有音乐艺术作品中囊括的全部文化内涵 。而针对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幼儿园教师音乐知识又不需要面面俱到、行行精深。因此,结合各研究的研究成果,笔者将这一维度的要素确定为基本乐理知识、和声作曲理论知识、学前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其他艺术样式的基本知识以及中外音乐史知识(见图3-2-2)。
图3-2-2
基本乐理知识包括识谱、了解基本的音乐术语(如快慢、强弱)以及简单的曲式分析知识(如乐曲的节奏型、感情色彩等)。和声作曲理论知识更倾向于幼儿园教师在音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