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的简介

BIM技术的简介
BIM技术的简介

BIM技术简介

大家好:

我是09级刘斌,现在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实习,在公司里接触BIM已经2个月了,对其也有一些了解,BIM是一项新技术,既然涛哥让我介绍下BIM,那我只能找些这方面的材料,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首先谈下这两个月的感受吧,觉的现在BIM还不成熟,它真正的价值还不能体现,有能力爱好软件的可以向这方面发展下;专业知识很重要,在学校尽量多学点实用的东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体现;软件很多,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学学Revit ,这个是BIM中主要的软件,对设计也有用,易上手,深入就难了。在职业上,我觉的要认清自己,看看自己适合哪方面,找好方向,定好目标,努力一步一步向其靠近;对于我们这些刚出来的,觉的与别人相处好很重要,这样你会学到更多东西。下面是关于BIM的资料,

大家可以看看,了解下这项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没时间的可以只看标题、图片和着色的部分)

一、BIM概况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目前,美国目前BIM使用已经相当广泛,多个州立法,施工项目必须采用BIM创建工程数据模型。英国、新加坡、日本、沙特、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应用广泛。国内现在在工程建设领域也掀起来学习和应用BIM技术的热潮。国内万科、龙湖、恒大、绿城、中信、万达、华润、SOHO、佳兆业、和记黄埔、金融街、中建地产等国内大、中型地产企业纷纷启用BIM技术,并在设计、施工等招标和实施环节中要求应用BIM技术建造项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CCDI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院等国内大、中型设计院已经在公司内部、

外部涉及各种BIM项目。中建总公司旗下的第一、第三、第八工程局、中建国际、北京城建集团、上海建工、北京建工集团、浙江建工等企业也相继组建BIM技术能力。

二、下面是一些BIM专业人士对它的认识:

高承勇:现代建筑设计集团BIM应用实践与对策思考

现代集团在BIM领域的实践与探讨。我们曾办多个BIM论坛推动行业进步。现代集团在BIM方面的讨论有几个方面的战略:制定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变革,整合上下游、形成新服务产品与平台、深化应用价值、服务全过程业务,加速BIM发展,提升设计品质。BIM 研究有几个重点方向:一个是在工程设计全过程中的应用,BIM模型与其他软件的接口研究,BIM设计领域应用研究,工程全过程业务的集成应用研究,最后是BIM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平台。

在设计阶段我们主要想从参数化、可视化、性能方面做一些探讨,在施工阶段我们主要是在集成化、精益化方面取得一些成就。

第二部分我介绍一下我们集团对设计BIM一些思考。BIM设计可以贯穿设计的全过程,成为三维协同设计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施工阶段的应用还是二维的图纸,在BIM的模型上要输出二维的图纸。BIM应用内容来看,有可视化模型,有交互碰撞的分析,还有初步设计的性能的分析,初步设计的工程量统计等等,我们认为在目前的阶段,在设计BIM 的应用来讲,主要在这些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价值的。我们觉得下一阶段在4D方面要有一些编制指南,设计信息模型标准以设计过程和信息为核心,兼顾施工、运维阶段的信息需求。第二要开展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比如说CAD协同设计基础上进行提升,同时要进行模型文件名、各种对象及文档命名,还有建模的标准,模型的精度都要做出规定,在过程当中就有大量的数据交换。还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包括构件库等等。第三个,在这些标准基础上要搭建基于BIM的设计平台,设计阶段跟BIM相关的工作,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开展多方面的管理,数据之间都是有关联的。

BIM的性能分析关键是BIM信息模型和关键软件进行标准认定。性能分析侧重于几个方面:舒适性能分析、环境性能分析,安全性能分析、经济性能分析。基于BIM的性能分析不是单向的,最后还要回归到建筑设计的模型当中,再优化建筑设计,所以对今后的发展有这样几点思考:第一制定必要的标准和规范,第二建立行业BIM评估认证规定,第三发展相关BIM技术,第四推动BIM的相关设计。

袁正刚:BIM的深入理解和实用指南

我们BIM的发展过程像最初的手工绘图到三维的CAD,现在没有人再手工绘图了,实际上二维发展的过程还有一个三维CAD,有一些物体我们可以用三维表示出来,但是这个还是很有帮助,帮助我们理解,但是发现BIM可以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增加很多的信息。我们经常说的五维,一个是精度,一个是成本,当然还可以增加更多的信息放在模型里面去,这就是BIM。我想前面看到了从手工绘图到二维再到三维,从三维再到BIM已经正在发展。建筑本身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以前的建筑可能是像古代的建筑,现在的建筑是像电视塔这样的建筑,还有像杭州体育中心像比基尼这样的建筑,不只在中国追求这样的建筑,这样的建筑用二维的方式无法表达出来。这样的建筑逼迫我们抛弃传统的工具采用新的技术

综合社会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像电影全面的进入三维时代,现在已经卖了一些电视,我想不带眼镜的三维已经成熟,制造业早已经全面应用三维。建筑业在看待BIM的时候还在等待,但是实际上我们想一想看一看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所以我想在过三年之后BIM肯定不是现在的状况。BIM的理念有一些混淆,第一个BIM模型从什么地方来的?第二BIM的价值是什么?第三个是BIM的理想方式是什么?

BIM模型从何而来?从设计阶段来?还是设计师负责?我们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看看BIM会涉及到很多的模型。我们说的BIM不是一个模型,是有很多的模型存在的。在设计阶段有很多的模型,在传统的土建模型,在设计结构的时候有结构师做结构的模型,设计阶段不是一个人创建所有的模型,是不同的人创建不同的模型,第二阶段一样有算量模型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运维阶段,它不关注施工的过程,不关注细节,关注运维里面很多的模型。还有更长远的建筑改建和拆毁的时候怎么去做?这是我们对BIM模型的理解。模型的话不是由设计阶段产生,实际上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模型。

设计模型是一个起源,因为设计师在最源头创建这样的模型,后面的模型会基于这样的模型去修改增加这样的信息,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形成这样的算量模型。BIM到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美国是应用BIM最成熟的国家,这是BIM分析工具的一个应用情况,BIM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BIM的模型创意工具,即使在美国第一位也是工程量的概算,第二个是进度,第三个是预估,然后是项目管理、结构分析等等。我们去看BIM价值的时候,看到这几个方面:关注成本,进度、质量、管理协调。我们看一下成本方面,它最大的好处可以节省时间,美国南加州大学2009年一个调查,绿色的采用BIM反而需要更多的时间,红色的采用BIM和不采用BIM时间是一样的,蓝色的是采用BIM可以节省时间,施工阶段节省是最大的。我们很多时候说BIM不是一个使用者的事情,BIM对整个的产业链都是有好处的,这个对施工企业感受的更明显。

第二个BIM可以提高建筑的质量,我们可以做很多的模拟,模拟光照,能耗分析,还有一个我们可以做碰撞检查,在建筑过程中,我们设计的时候很多信息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信息施工时候会有问题,所以会有变更,而这种碰撞检查就可以减少变更。第三个BIM

可以在精度方面做很多的优化,这是美国纽约模拟施工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可以优化施工。同时还要做管理协调,包括甲方和监理都很关注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的设备去看我们的模型,在这上面指导我们的施工,这是BIM在这四个方面带来很多的价值。有没有什么工具支撑呢?我们公司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研究BIM到底有哪些工具支撑?我们分析了关键的软件,我们可以把它简化成BIM方案。我们可以把设计阶段的模型导到算量里面,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然后我们可以做三维的算量。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可以做这种碰撞检查,施工过程中可以做施工算量,便于支付和结算。同时我们还要做施工的模拟,加上进度是四维,加上成本是五维,同时对过程中的进度成本变化动态的表现出来。到运维阶段有基于BIM的运维管理。

是否我们用了这些软件就是BIM呢?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想要单个的软件是想要一个系统和集成用起来。我想更紧密的把这种模型结合起来像胶水一样,粘完之后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只关心软件集成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其实有IFC可以解决,但是他还碰到一些问题,很多软件公司对IFC支持不够,我们想更紧密的时候另外一种方案我们需要BIM服务器,它深入到软件内部,在服务器里面进行功能转换好,理想的BIM方案应该是这样的。虽然有很多理想的方案但是我们要回到现实,BIM不是灵丹妙药,所以第一不要高估BIM,它是一个新的技术,帮助我们做很多管理的工作,但是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二也不要低估BIM,BIM已经发生了它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我们要积极的参与到BIM中。

这是斯坦福大学BIM评分表,在美国很多应用BIM比较好的项目得分也比较低,这是国外的情况。我们结合斯坦福大学BIM资讯,再结合国内BIM的实施的方案,我们实施的具体项目,我们总结了BIM实施的五个步骤:第一个确定一位BIM负责人,第二选择BIM 咨询或软件公司,第三制定流程和规范,第四选择试点项目,第五总结和改进。我们也可以看国外的BIM应用状况,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这是一个公司做的调查,左边是美国加拿大有28%的项目应用BIM,到2009年是49%的项目应用BIM,欧洲稍微晚一点,2010年是36%的项目应用BIM,中国的数据暂时统计不出来。国外BIM的应用状况有很多,06年应用了二维再用BIM提升了生产力18%,如果对一个建筑项目来说能够提高18%是很惊人的节省。像这种三维扫描的技术创建BIM模型就很简单,所以国外有很多的资料,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参考,更多的是国内去应用BIM。

从BIM发展的背景和BIM应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到,BIM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更多的业主要求使用BIM,像SOHO、龙湖这些企业都要大量的应用BIM,第二点BIM在大小项目中普遍的使用。BIM在国内的标杆都是大项目,小项目看的不多,但是像CAD一样的一定是大小项目都要用,最后CAD这一页肯定会翻过去。应用BIM会提升企业的能力和实力!第四点BIM与项目管理深度集成,实现精益管理。我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

马智亮:BIM技术贵在深度应用

去年5月份建设部颁发了2011-2015建筑发展纲要,BIM技术列为推广技术。很多企业关心如何应用BIM技术,BIM代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说BIM技术是继CAD技术之后行业最重要的应用技术,根据我接触的范围,不少企业对BIM技术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的企业认为BIM技术就要进行三维建模和三维显示,有的企业说我们的软件就是支持BIM技术,有的企业说应用BIM技术就是应用我们的软件,有的企业说我们已经在用BIM技术。这些说辞肯定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是也反应出一点应用BIM技术并非难事。比如说我们用一个BIM软件进行一个三维建模,做一个展示这就是我们在应用BIM技术。实际上作为企业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做更难的事情,也就是我认为最宝贵的事情:我们需要深度应用BIM技术使它变成推动企业进步的重要基础。

为此有必要搞清楚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是真正的BIM技术?企业应用BIM技术的现状如何?什么是BIM技术深度应用?第四如何深度应用BIM技术,我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BIM有非常正式的定义“BIM是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的数字化表示,因为它可以用作设施信息的共享知识资源,成为设施的全生命周期决策的可靠基础”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更方便的知识资源的共享,另外让这些表示成为全生命周期决策的基础,这是关于BIM的定义。什么是真正的BIM技术?我们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归纳一下BIM技术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只有知道了这个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BIM技术?

根据一些资料,我自己做了这样的归纳:BIM技术的核心特征有6点:最核心的就是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的理念和模式。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我们希望这些应用软件之间在全生命周期软件能够共享信息,接下来的5个特征都是反应应用软件的特征,实际上应用软件是否是BIM技术是我们要关键看的内容。首先它支持N维模型,其次操作上支持面对对象技术,接下来是参数化技术,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联动的,接下来就是开放式的数据标准,我们这个信息共享如何实现?要通过开放式的数据标准,最后一个特征我们要建立功能更加强大的应用软件。我们应用了BIM技术如果还是那些功能,我们的用户就不会有积极性应用,所以我们的BIM技术一定要比过去的功能更加强大,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BIM技术的应用现状如何?总体上来讲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领先于国内,但是目前为止不少文献都承认即使在国外BIM技术应用还是限于局部,真正实现BIM技术的理念就是全生命周期、辅助决策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关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开展的应用,有这么一个总结,这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归纳的,他们分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营阶段,BIM技术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应用,他们做了一个归纳,它体现在项目实施的指南,它对可能的应用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如果我们想看更详细的可以看BIMhandbook,它描述的更为详细。我们看一下BIMhandbook,施工方应用的情形有这些,有效支持工程算量和计价,有效支持施工过程分析等等。这些应用情形在国内究竟获得了多少的应用?

我们需要做什么工作?首先城市应用一些国外行之有效的软件,第二就是开发支持我国规范的应用软件,另外就是开发符合用户习惯的应用软件,第四就是建立我国的相关标准。这是关于BIM技术应用相关,接下来我回到主题,BIM技术深度应用。我认为可以考虑三

种情形:第一国内尚未开展的单向应用,比如说工程算量和计价,第二国内外均没有开展单向应用,比如说自动生成进度计划,第三种情形就是集成应用系统。这就是什么什么是BIM 技术深度应用。我觉得可以分应用情形来考虑,第一深度应用情形,我们可以尝试国外已经有的应用软件。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进行工程量计算和计价,比如说它不符合我国的用户习惯,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开发符合我国规范基于BIM技术的应用软件。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发了BIM-Estimate。这张图列出了国外的已有的既定的BIM技术的软件,我们进行分析,这些软件能否拿过来就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让它符合国家的规范,让既有的软件中很难植入我们国家的规范,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开发自己的应用软件。

我们借助这个软件应用了这个工程,是四川省都江堰聚源职业中心教学楼,以前我们做的预算要看图或者看电子图或者纸质图纸,在计算机里面预算人员建模,现在我们不需要建模,我们用IFC模式自动提取成本预算信息,读了这个模型能否做预算?我们67%构建可以自动生成成本建模,可以自动的进行算量,这样的话我们建模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减少。我们最终目的让67%变成100%,我们研究室在做这件事情。再有一个效果就是算量和计价更加的准确,我们直接把算量拿过来就可以避免很多的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BIM技术与应用论坛》报告内容之领导致辞

从最近BIM技术的发展来看,我们有很多人做了很多的了解,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今天有机会在这里一起分享!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城市最主要的主体建筑,建筑的质量和怎么样智慧的建设建筑,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BIM技术在建设行业有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它是与新型技术的第二次融合,也是革命性的融合,目前中国的建造水平来说不能说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但是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我们在中国的建筑业有这样的成绩依赖于城市化发展的快速进城,这是结合中国城市的发展的要求的,城市化是整个建筑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建筑技术有非常大的进步,我们的中国建筑业取得的成绩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不断的发展和应用,我们第一次信息技术的融合就是我们大家提到的CAD,这与我们城市发展的进城与信息技术在建造领域的应用有非常大的关系,并且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回顾过去,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们建筑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中国建造的发展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建造行业的赋予了新的内涵,功能的完善与当初涵盖的功能和质量有不同的概念。现在的技术发展情况下,怎么满足对新的建造业提出的新的要求?BIM技术在工程建造领域是一个开端,我们应该又处于建造技术信息技术处于第二次的融合,在CAD第一次之上又进行了一次新的融合,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更多的了解,去理解和掌握BIM技术,而不仅仅是引用一个概念和说法,尤其是现在的概念也很多,智慧云,对今天的论坛来说是怎么样深刻把握它的内涵。这项工作部里非常的重视,今天的大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从九五·十五·十一五非常的关注,今年年初部里也举行了一些相应的培训,我们今天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和交流!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通过这个平台学有所得,对行业的技术进步贡献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的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相关的信息,在项目的策划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高效的应对,使设计团队包括建筑的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主体建设和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为减少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浪费,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一种技术的保障,从而加快建筑行业工业化的建成,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有利的支持咱们节能节水和环保,在环保方面提供分析模型,为实现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可预测可控制绿色建造和绿色设计的理念,从而推动建筑业可持续的发展。

BIM技术为设计行业和建造行业走出去打造中国设计和中国建造这种品牌也会打下一个基础,在这四个方面咱们能看到的这四个方面会有非常大的作用。更多的作用在应用过程中才能逐步更深的理解和发现,我们部里质量安全监管司负责质量的安全也负责工程建筑行业的进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们对BIM技术给予厚望,我们部里对BIM技术列了一个课题,请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做这个课题,他们组织了一个中型的研讨会,很多人都参加了这个研讨会,在这个会上很多专家提出了真知灼见。会上刘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说“影响21世纪社会进步的两件大事,第一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镇化”我觉得BIM技术嫁接在这两件大事之上。一方面高科技发展为BIM技术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对BIM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的建设量和建设规模是世界最大的!

同济与鲁班合作举办BIM技术应用教学合作研讨会

2012年6月8日,“BIM技术应用教学合作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办,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扬州大学、新疆大学等近50所院校约100位院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首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赵宪忠院长和俞国凤教授,介绍了举办本次会议的背景意义以及BIM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随后鲁班软件董事长杨宝明博士做了《智慧建造—BIM技术应用与展望》的主题报告。杨宝明博士深刻剖析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详细介绍了国内外BIM技术的发展,展示了鲁班BIM技术在上海中心、金虹桥项目、某地铁大厦、五星级酒店等多个项目上的众多应用及创造的价值,同时杨博士还介绍了校企如何进行BIM 技术教学合作,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BIM技术专业人才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会议后半程,在钢结构软件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胡茄博士,做了《基于BIM 技术的钢结构软件及应用介绍》专题报告;杭州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院校合作负责人严泳也做了《建筑院校项目管理沙盘展示》专题报告。

会后,多位院校领导、老师与杨宝明博士及鲁班咨询顾问进行了积极互动,表示参加本次会议很有收获和启发,BIM技术非常有价值,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自己所在学校能尽快在BIM技术应用教学方面积极合作,并期望尽快能进行深入的合作会谈。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举行“企业的BIM应用实践”专题讲座

5月11号晚上7:30,北京柏慕进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老总黄亚斌先生应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之邀,来到铁道学院国际报告厅进行了一次以“企业的BIM应用实践”为主题的讲座。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黄杏玲主任,沈春红教授及赵明桥老师等出席了该讲座。

聆听此次讲座的除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的同学来外,许多软件,土木等专业的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其中。

讲座伊始,主持人王宇老师对黄总进行简介,黄亚斌先生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是中国推行BIM第一人,现任北京柏慕进业工程咨询公司CEO。黄总随后开始演讲,他首先从BIM的含义、优越性、国际地位了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黄亚斌先生的讲述,让同学们了解到,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BIM有效率高,贯穿建筑行业全过程等优越性,其特点易学难精,在当今的发展情况可观,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最后的讲座提问环节,同学们就许多有关切身利益问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如何学到BIM的整套方法论,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水平才能学习BIM,学成BIM将来能做什么,以及能不能只学revit不学其他软件等有关自身发展与BIM的关系方面的问题。黄总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非常清楚的回答并清晰的表明了此次讲座的意图:BIM培养的主要人才方向是绘图员。

其中中南大学一大四学就以“做建筑设计,不缺绘图员,缺少的是否是做方案的人员”这一尖锐话题直截了当地询问了BIM与建筑设计的联系。黄总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回答,他提到了BIM的绿色建筑分析,对设计的数据支撑以及人流分析等等,并表示在一个设计机构里,方案设计人员与绘图员的比例使得公司对绘图员的需求量之大,而且,一个好的方案设计者必须具备相关基础知识和更加难能可贵的创意等使得优秀的方案设计者更加的稀少和难培养。他还是提到自己当年选择了BIM而没有选择做设计的原因来佐证能够成为建筑大师的难得。并认为学方案设计,对于建筑的基础知识和各方面关于建筑的行业知识都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真正的做出好的方案,而BIM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此次讲座颠覆了我院城建专业同学只着眼于方案设计的片面看法,让同学们意识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拓宽了大家对以后就业方向的设想。方案设计人员大师难得,可以借助其他途径来一步步达到自己的专业目标,BIM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