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得体原则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关于量的准则 ——信息不足 例如: 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算术做完了。 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 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 ——信息过量 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 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 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 女强人”。
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
⑴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 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 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⑵用语用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 显得更充分、更简便。 ⑶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 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 接上这段距离。 ⑷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 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
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 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此后, 1983 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 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 研讨会, 1986 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 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 它的学术刊物。
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
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
——违反“质” 合作 不愿
提供答案……
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
——违反“质”
——违反“方式” 不提供答案
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 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例如: “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 “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 加了。” 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
语言学概论——语用学

第五章语用学第一节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语境中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只是掌握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运用语言。
要使言语交际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求交际者能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准确、得体的表达。
鲁迅的《立论》中,老师向请教立论方法的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
但说谎的得到好报,说必然的遭毒打。
你……”“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言语交际不仅要求说话人对话语进行恰当的表达,还要求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准确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语用学与相关学科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在不同语境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
语用学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提出。
他在1938念出版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之后,语用学才真正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而得到确认。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语用学的理论,将西方的语用学理论方法和汉语的实际结合起来,将语用学和修辞学结合起来,对语言交际现象及其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的语用原则

- 198-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的语用原则海口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刘文文【摘要】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交中为了避免尴尬,伤害他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语言形式。
然而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解读和应用委婉语,必须了解它的语用原则。
本文主要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自我保护原则三大方面加以剖析。
【关键词】委婉语 跨文化交际 语用原则一、委婉语的定义“Euphemis”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eu”的意义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好的说法)。
委婉语最初源自于文化、宗教、政治、习俗等各个方面的禁忌,采用温和的、不触犯他人的词语来替代那些表达残酷的或令人不快的事实的词语。
它属于一种修辞格,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委婉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委婉语的功能主要有三大类:首先是避讳避俗功能。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谈到禁止或忌讳说(或写)的某些词语(或话语)时,即可使用委婉语来避免交际中可能出现尴尬和唐突现象。
其次是礼貌功能,即在交际中避免冒昧和无礼。
第三大功能便是掩饰功能。
当涉及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物,用委婉语来表达,则较为中听。
三、跨文化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三个原则1.对“合作原则”的违背。
合作原则(C o o p e r a t i v e Principle )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Grice)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要使交际顺利进行,说写者应遵守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Grice,1975 )。
而实际上这些准则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必须遵守的交际规则。
委婉语涉及到历史、文化、民族、心理语境目的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委婉语的使用恰恰违背了合作原则的四个次准则。
因此,听话人须从委婉语的背后领会“话外话”,从而推断出说话者的实际意图。
(1)对数量准则的背离。
词汇语用学的“七属性”和相应的“七原则”

词汇语用学的“七属性”和相应的“七原则”
侯国金
【期刊名称】《现代语言学》
【年(卷),期】2014(002)004
【摘要】文章的“词汇语用观”论述了词汇的七个根本属性以及约束或操纵它们的“语用原则”:可谓性和可谓原则;可解性和清晰原则;关联性和关联原则;省力性和省力原则;象似性和象似原则;得体性和得体原则;语效性和语效原则。
不过,词汇的各个属性和相应的原则不是完全或完美的一一对应。
在实际语言分析中完全可以采用一属性对多原则,或一原则对多属性的做法。
因此,任何一个词汇属性都可以用不止一个语用原则来解释,反之亦然。
【总页数】12页(P232-243)
【作者】侯国金
【作者单位】[1]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泉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小学衔接阶段词汇教学方法——以外研版七年级上册的词汇教学为例 [J], 谢峻梅
2.研究词汇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素养——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词汇教学研究[J], 王秀平
3.HSK词汇学习书籍编写特点考察
——以七本HSK四级词汇书为例 [J], 陈春红
4.国际语用学学会会议发言(七) [J], 适存
5.语用·认知·对比·创新——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论文综述 [J], 辛斌;马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用学教程课件

(一)弗斯(Firth)在1950《社会中的个性和 语言》一书中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认 为情景语境和言语功能类型的概念可以抽象为 纲要式的结构成分,从而适用于各种事件。他 把语境加以引申,认为语境既有由语言因素构 成的“上下文”,又有由情景因素(非语言因 素)构成的“上下文”。情景因素包括:1、参 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个性—1)参与者的言 语行为 2)参与者的非言语行为 2、有关 事 物 3、 言语行为效果(二)韩礼德 (Hallday) 于1964年提出“语域”这个术语,分为三个方 面:1、话语的范围(政治、文艺等) 2、话语 的方式(口头、书面) 3、话语的风格(交际 者的地位、身份、关系等)
什么是语用
三、语用含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给语言事实提 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这就是说它不是从 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 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 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用含义是告诉人 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例如: A :烤牛肉究竟怎样了? B : 那条狗看上去很得意。 (含义:也许那条狗把烤牛肉吃了。) 要在具体交际过程中运用和理解话语,只懂得话语字 面意义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懂得话语的字面意义之外, 还应掌握话语各种规则,具有把话语同特定语境联系 起来的能力,即话语交际能力。
(二)语用学和修辞学
传统的修辞学也是研究语言运用的,但是,它主要是从表达的角 度研究语音的调配、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以及语体、风 格等。这些内容无疑也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但是,就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来看,语用学都要大大超过修辞学。 语用学与修辞学有相通之处,可以说语用学的材料就是修辞学的 材料,它们处理这些材料的宗旨是相通的。语用学要求提高语言交 际效果,修辞学要求题旨与情境的相互适切。 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相通的,修辞学要求修辞立其 诚,要求调整和修饰文辞,语用学也是这样。但语用学与修辞学的 语言材料的研究角度不同,换言之,对于语言交际的诸多因素而 言,语用学更重视人际环境(说话的人以及听话的人),而修辞学 更多的重视文辞(说的话)与情景的关系,因此修辞学强调修饰文 辞。(狭义的修辞学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学)
语用的在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用的在语言学名词解释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在特定的交际场景中的使用方式和效果。
在语用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言语行为的目的、语言使用者的意图以及言语行为对话语参与者的影响来理解和解释语用现象。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核心概念、话语行为原则、言外之意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语用学的核心概念。
语用学关注的焦点是人类使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
它研究的对象是真实社会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实际语言使用。
在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内,有很多重要的概念,比如话语行为、语用失常、言外之意、语言交际等。
这些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以及它在交流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话语行为原则。
话语行为是指通过使用语言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行为。
话语行为原则认为,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应该符合四个原则:直言原则、合作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合适原则。
直言原则强调说话的直接性和明确性,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
合作原则认为在交际中,参与者应该相互配合,尽力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图。
有效性原则指的是语言表达应该能够有效地传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合适原则强调言语行为应该符合文化、社会和语境的要求,避免冒犯或不得体的言辞。
然后,我们来谈谈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指的是通过语言以外的方式传达意图。
在非正式的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非言语符号(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气)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这些非言语符号可以帮助明确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
当然,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这些非言语符号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理解和运用非言语符号对于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场景中进行的语言行为。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通过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需求和情感。
同时,人们也通过对他人的言语行为作出回应来构建和维护良好的沟通关系。
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对语用学原则和言外之意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起来,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语言在特定的交际场景中的使用方式和效果。
_脏话_在特殊语境下的得体性
第 25卷 第 5期 2007年 10月
【艺文丛谈 】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 URNAL O F HENAN UN IVERS ITY O F SC IENCE AND TECHNOLO GY ( SO C IAL SC IENCE)
Vol. 25 No. 5 Oct. 2007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6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
中要真诚 ,要尊重 、理解和关心交际对象 ,这样的 交际才可能得体 。不同的交际对象需要选择不同 的交际手段 ,正式的 、非正式的 ,文雅的 、粗俗的 , 等等 。比如 ,“面对朋友 ,话语中除了必要的礼貌 更多的是交谈的随意与话题的随便 ;面对同行 ,话 语中多一些专业术语 ;面对知识分子 ,话语中多一 些书面语 ;而面对文化层次较低的交际对象 ,话语 中要更多一些日常口语甚至俚语俗语等等 ”。[ 3 ]再 如 :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老朋友见面时许多人都 是用脏话打招呼的 ,显得非常自然和亲切 。吕萍 《浅谈北京脏话 》一文中的一则故事也很能说明生 活中特殊的语境下脏话的得体性 :故事说一日天 下大雪 ,四个不同身份的人避雪于某破庙前 。一 秀才提议 ,大家各吟一句诗 ,来写眼前景吐胸中 情 。秀才先说 :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接道 : 正是皇 家瑞气 。财主说第三句 :下他三年何妨 ,农民勃然 大怒 :放你娘的狗屁 ! 农民固然说了脏话 ,但非如 是说不足以泄其愤也 ! 真要下了三年雪 ,岂不叫 穷人全都死光吗 ! [ 4 ]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第二章-语言的本质
第二章语言的本质名词解释:1、任意性:符号虽然是由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也就是说,作为形式的替代者和作为内容的被替代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换句话说,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不可论证的。
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
比如中国人的习惯是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而保加利亚则刚好相反,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
(P61)2、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是指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符号之间所形成的横向关系。
比如:“鸡吃小米”,“鸡”和"吃小米组合构成了主谓关系,而“吃”和“小米”的组合构成了述宾关系,主谓和述宾这样的关系是组合关系在语法层面的表现。
再如:jian、和“ian”是声韵关系,“i”、”a“、“n”是韵头、韵腹、韵尾的关系,这是组合关系在语音层面的体现。
又如:“我喝水”,“我”是施事,“喝”是动作,水”是受事,它们之间构成“施事-动作一受事”的语义结构关系,这是组合关系在语义层面上的体现。
3、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
比如:在“我读书”、“你唱歌”、“他打球”这三个结构体中“我"、“你”、"他"位置相同,作用相同,可以替换,“我”、“你”、“他"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P69)4、思维:思维是指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他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5、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研究在特定情,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复习思考题1、谈谈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有的特点。
①任意性。
符号虽然是有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作为形式的替代者和作为内容的被替代者之间直接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用学——精选推荐
语⽤学语⽤学概述1、定义语⽤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见教材14页)1)今天是星期天。
句⼦的字⾯意义:⼀个判断,说话⼈说话的当天是⼀个星期七天中的第⼀天。
话语的语境意义:①妻⼦对伏案⼯作的丈夫说此语,意思是建议他好好休息。
②妻⼦对答应星期天帮她作家务活的丈夫说此语,意思是提醒丈夫快去作家务。
③想去春游的⼉⼦对让他在家复习的妈妈说此语,意思是请求或建议他妈妈带她去玩或者同意他去玩。
这是外星⼈。
句⼦的字⾯意义:⼀个判断,说话⼈说近处的某⼈是来⾃地球之外的。
话语的语境意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夺取了⼋枚⾦牌,打破了斯⽪茨36年前创造的个⼈获得七枚⾦牌的⼈类奇迹。
这是在蝶泳、蛙泳、仰泳、⾃由泳等各项⽐赛时电视评论员和赛后记者的评论。
意思是说:他是⼀个天赋异禀的运动员,创造了⼈类运动史上的奇迹。
3)妈妈,那是什么?句⼦的字⾯意义:说话⼈对妈妈的⼀个询问,询问妈妈附近或者远处的某事物是什么东西。
话语的语境意义:①⼉⼦⽤⼿指着⾯包店卖的⾯包,明知那是⾯包,却故意询问,此时她表达的意思是“妈妈,我想吃⾯包”或者“妈妈,我饿了”。
②⼉⼦在动物园⾥⽤⼿指着从未见过的长颈⿅说此语,就仅是⼀种询问,不可能是要表达“我想买长颈⿅”或“我想吃长颈⿅”。
4)你能载我去机场吗?句⼦的字⾯意义:说话⼈对对⽅的⼀种询问,询问对⽅是否具有⽤车送⾃⼰去机场的能⼒。
话语的语境意义:①说话⼈对邻居或亲友说此语,意思是向对⽅发出请求,请求对⽅⽤车送⾃⼰去机场。
②说话⼈对出租车司机说此语,就仅是⼀种询问,询问对⽅是否具有⽤车送⾃⼰去机场的能⼒。
5)(电话铃响)接电话者:喂,你好!哪⼀位?打电话者:你好!我是……。
电话会话的开端规律:先说话的总是接电话的⼀⽅。
这是⼀个由召唤(拨电话:发出电话铃声)和应答组成的相邻对。
是由⼈类会话结构规律决定的。
第六章语用学
第六章语用学第一节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语言运用,简称语用,是一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二、语言环境语言交际环境简称语境。
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是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广义的语境既可以包含狭义语境的内容,也可以包括言语外部的时间、空间等自然和社会环境。
语用学中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广义的语境。
三、语用学(一)语用学的兴起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bnap)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提出的。
第二节交际原则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P.H.Grice)提出来的。
格赖斯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是实际上有时说话人故意或者被迫违反某些合作原则,这使听话人可能会上当受骗,可能知道对方不愿意合作,也可能透过话语的字面意思领会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即会话含意。
(二)合作原则的内容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1.真实准则真实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是真实的,不能说假话或缺乏根据的话。
2.适量准则适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含有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的信息内容,并且所说的话不多不少,既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又不使人感到重复罗嗦。
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要求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具体而言就是: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罗嗦;有条理,避免杂乱。
二、礼貌原则(一)礼貌原则的提出在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之后,引起了不少人对于会话原则的研究。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就提出了"礼貌原则"。
他认为:"Grice在解释会话含义时和Searle解释间接言语行为时都提到礼貌是他们分析中省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交际层次
社会交际包括接待、解说、调解、应酬、谈判、演 讲、辩论等。因为社会交际上明确的目的,其言语得体 性要求自然高于日常交际语言。 在交际过程中,信息量不能任意减少或增加,信息
也不能随意转移。它还要讲究灵活应变的艺术,在特定
的场合说出恰当的话语。社交语言的影响也较大,在某 些重要的场合,有时稍有不慎就能铸成大错。
的总称,所谓“得体”就是指语言运用要合乎文体及语体的总体要 求和基本风格特征。
《汉典》:言行恰到好处,恰当。
何自然:要说话合适,得体。说话时就应该注意分寸,该说的就 说,不该说就不说。
陈炯:修辞的得体性,首先在于它的伦理性,把言语交际和道德规
范相结合。
索振羽《得体的语用研究》:我们把由特定人际关系的人,在特定 的交际场合,为特定的交际意图,说出的话语交际效果最佳 叫做“得体”。 陈 花《小议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 :得体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 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它涵盖目的、 言语内容、言语形式、交际效果、语境等众多涉及表达者和 接受者的因素。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 程度。 归纳:与语境和交际目的相适应的言语内容和形式叫做“得体”。
1、悲伤场合宜说宽心话
2、高兴场合不宜说晦气话 3、庄重场合不宜随便开玩笑 4、场合变化,语言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蒋华《大学生语言表达得体性之研究》
(二)对象
1、 对象情况:针对对象的年龄、性别和习好的差异,根据 对象的文化水平、背景知识及相应的理解、接受能力考虑对象 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使用贴切的话语。 2、自身身份:说话时还要考虑到说话者自身,即说出来的
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下》
丘吉尔应对女议员: 议 员:如果我是你的妻子的话,我就会在你的咖啡里放上
毒药。
丘吉尔:如果我是你的丈夫的话,我就把它喝下去。 马雅可夫斯基应对恶意读者: 读者:“你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 人。” 诗人:“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不是鼠疫。”
得体原则
一、什么叫得体 二、言语得体的相关要素 三、得体的原则 四、得体的层次性 五、言语得体与交际能力培养
主要参考资料:
常敬宇《试论汉语交际的得体性》 郑荣馨《论语言得体的层次性》
侯友兰《修辞的最高原则——得体性》
一、什么叫得体
对于“得体”的涵义目前还没有明确一致的说法。在辞章学、
修辞学的论著中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体”是“文体’,和“语体”
(三)文化规范和制约
言语行为会因文化模式、地域、价值观、传统,以 及思维方式有所差异,从而为言语交际带来困难。 意识 到这些差异之处对于我们认识交际活动和改善交际状况 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际时,通常会无意 识地根据自己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社会语言规则来 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为, 因而语用失误在所难免。要 克服此类语用失误,需要注意不同社会的文化规范和制 约,尤其应注意以下差异: 1、民族文化; 2、宗教信仰; 3、民间习俗。
2、方言相同。
四、得体的不同层次
在不同的场合,所谓言语得体有宽严不同的要 求。因此可以将得体分为不同的层次。 (一)日常交际层次
(二)社会交际层次
(三)艺术交际层次
(一)日常交际层次
日常交际层次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际活动。 这种语言交际虽有一定目的,但目的性通常不很强, 话题广泛而散漫,表达随意而灵活。接受的一方也未 必那么专心致志,字字计较,全息吸收。因此,这一 层次的语言得体性要求不能也不必要定得很高。只要 求能够传递必要的信息,相互能够交流、沟通,基本 达到预期目的即可。 在交际的过程中,有时会缺少一些信息,增加一些 不必要的信息,或者转移了部分信息,信息道发生暂 时的堵塞,只要无碍大局,不偏离主流,采取一些补 救措施,就可以视为得体。
1、民族文化
西方人见面打招呼时不会涉及到实质性的内容,一般总 是说一些纯属客套的问候语。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 会认为“吃饭了吗?”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 比如问 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 面问候的话,而误认为你在发出对他的邀请。 当一个中国人见到他或她所认识的美国人时,也许会脱 口而出“Where are you going?”如果美国人不懂中国人的语用
习惯,误以为是在探究他的行踪和去向,语用失误就发生了,
以至于所以他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1945年1月24日,吕宋岛,美第25师日裔翻译官审问日军战俘。
茹志鹃《百合花》有一段对话: 我:你多大了? 同乡:十九。 我:参加革命几年了? 同乡:一年。 我:你是怎样参加革命的? 同乡: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同乡: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在中国人看来,对他人表示关心和热情是礼貌的行为,甚至初次见面也会相 互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业、收入等等。相互询问一些情况
2、宗教信仰 作为的冲突起,目前宗教已经超过民族,日益受 到广泛重视和研究。 日本索尼广告也遭排斥:释迦牟尼闭日入定,不 久却凡心萌动,睁开双眼,随着音乐不停摇..…此 时广告语亮出“索尼,让佛祖动心”。这则广告创 意不可谓不佳,但却招致外交抗议。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 拉什迪因写《撒旦诗篇》, 被认为是用象征的手法亵渎穆斯林圣灵。被伊朗宗 教领袖霍梅尼宣布判处死刑,并悬赏数百万美元追 杀他。
语境各要素
二、言语得体的相关要素
(一)说话要看场合。
(二)说话要看对象,注意对象和对方
的接受水平(角色)。
(三)说话要兼顾社会文化规范和制约。
(一)场合。
特定的场合往往需要特定的话语,如果不管场合胡乱
套用一些公式化的话语,就会闹笑话。俗话说,“上什么
山唱什么歌”。在不同的场合,语言使用如果恰当,就会 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地点、场合,不同的气氛中也有不同的说法。
(二)礼貌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礼貌用语不可少,它是
交际双方感情交流的桥梁。尤其是用汉语交
际,礼貌用语重为重要。因为中国历来自视 为“礼仪之邦”。当代所谓语言美也就是要 做到说话讲礼貌和谦逊。礼貌是当代精神文 明的重要标志。
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 丑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 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無
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 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 官承乏。”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
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三)合用原则
言语交际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
程,即信息传递与反馈、表达与理解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 交际双方总是以有说有听、有问有答或互问互答的方式双 向进行的。二者统一于一个交际回合之中。因此,交际双 方必须相互合作。彼此配合默契,否则交际活动就不能顺 利进行。
(四)同一原则
同一原则要求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尽量使用同一的
语言形式,即要求交际双方所用的语种、语体风格等必 须保持一致。并坚持始终,不能随意变换其他的语言形 式。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一方用汉语,一方用英语、法 语或其他语种,或者一方用口语体,一方用书面语体。 或者一方用普通话一方用方言等等,都会显得不谐调。 甚至直接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1、语言相同;
3、民间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文化丰富多彩。随着交 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跨地域就业、婚娶日
益增多。具有不同习俗的人员进行话语交流的机
会越来越多。由民间习俗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在 家庭、地区、全社会频频发生,深刻地影响着我 们的社会。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
易中天与记者关于风俗习惯差异的对话
易中天: 河南人遭误解可能是因为太穷,在外面给人的印象也不太好,其实主要是一些 传统的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礼仪有冲突。河南,原本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它的 主要问题是怎么现代化的问题,怎么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运作方式和国际惯 例、现代惯例接轨的问题。 记 者: 地域歧视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易中天: 东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文化都容易造成误会。北方人请客,摆一桌子,不 把你灌醉不罢休,这在南方人看来是虚伪和摆谱儿。相反,在上海吃饭,北方 人觉得就那么一点点菜,觉得你怎么这么小气呢。大家都认为自己很实在,对 方很虚伪,这和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有关。文化生活习惯的不同容易导 致误会。因此与其说是歧视,不如说是因误解产生的情绪。 记 者: 应该如何消除地域歧视呢? 易中天: 首先对自己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要进行清理和分析,看哪些是普遍价值,就是说 带共性的。别人对你的文化不以为然时,不要一开始就"正当防卫",首先应该 反省一下,我们还是要呼吁构建和谐社会。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和谐不 是同一、一律,而是百花齐放。有差异是肯定的,不要搞一体化,应该有自己 的文化特色。要客观、冷静、理智、平和地对待地域文化问题。
话要能显示出自身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职业习惯等。
3、相互关系:考虑到本人和说话对象间的关系。如同事之 间、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领导和下属之间的上下关系;长辈
和晚辈之间的长幼关系。由血缘、感情交往等因素形成的亲近
关系与疏远关系等,双方关系不同,语言的使用也应有所不同。 对象情况、自身身份、相互关系三者关联。
可以缩短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这种在汉文化里是关心、亲热的表示,不是不礼 貌的言语行为。但在西方文化看来,这似乎不是在谈话,倒有些像是在审讯,或 查户口。
清朝大臣李鸿章出访美国,在家大饭馆宴请美
方官员时,照例说了几句表示谦虚的开场自:“今天 承蒙各位光临,非常荣幸。我们略备粗食,聊表寸 心,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不成敬意,请多多包 涵……”第二天,当地报纸照泽成英文刊登出来,饭 馆的老板大为恼火,要求这位李中堂大人赔礼道歉, 李鸿章这才知道自己损害了饭馆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