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拓展素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拓展素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拓展素材新人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

课文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明朝初期文学家宋濂写给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的一篇赠序。这篇文章内容集中、语方朴素,给人以无限启迪。

作为赠序,文章流露出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诚挚情感,它主要围绕作者求学过程中的“勤且艰”这一中心,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首先,文章叙述了作者小时候刻苦、勤奋的学习情况。“余幼时即嗜学”,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一对尖锐的矛盾成为作者学习上的棘手问题,然而作者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使问题迎刃而解,他“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来读书、学习,哪怕环境艰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他也“弗之怠”,坚持不懈地抄书来学习。因此,他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人多以书假余”,而且收获颇丰“因得遍观群书”。其次,文章叙述了作者成年后的辛勤求学的情况。作者成年后,学习上又面临新的困难,“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即学习上有更深入的渴求,但没有渊博的学者与他交流、探讨学问,所以他不辞辛苦“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勤思善问,向“先达”“援疑质理”,而不介意“先达”“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反而更加恭敬地请教问题,毫不退却“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最后,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中的艰辛和刻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求学的路途是多么艰辛,但他却执着地、忘我地追求着,“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他的生活也很艰难,可算是食不果腹、衣着寒酸,“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总之,文章内容始终如一地围绕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展开叙写,字里行间给人深深的感染和无尽的启迪。

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以“德隆望尊”的先生“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和作者“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恭敬态度做对比,通过对比既突出作者嗜学、勤学的品格,也写出他求学之艰;又如,写“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做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学习条件艰苦,同时也强调了环境的优劣不是决定人品、学识的因素,给人以启迪,更强化了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能力训练检测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①嗜学()缊袍()既加冠()()立侍左右()

②皲裂()媵人()被绮绣()以衾拥覆()()

③绮绣()容臭()寓逆旅()负箧曳屣()()

④烨然()叱咄()()弗之怠()()俟其欣悦()2.指出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益慕圣贤之道()

⑤尝趋百里外()

⑥援疑质理()

⑦或遇其叱咄()()

⑧俟其欣悦()

⑨媵人持汤沃灌()()

⑩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下列加红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主人日再食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腰白玉之环

E.右备容臭

5.对“以”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计日以还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以衾拥覆

⑤以中有足乐者

A.①②句中的“以”用法相同,表示“(用)来……”之意。

B.③句中的两个“以”用法相同,都是“因为”的意思。

C.④句中的“以”是介词,不同于③句中的第二个“以”的用法。

D.⑤句中的“以”与③句中的两个“以”用法相同,有“因为”之意。

6.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录毕,走送之

C.益慕圣贤之道

D.当余之从师也

7.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叙述中心是什么?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文中有哪些体现?

(3)文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详尽地写了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5)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原文说说其作用。

附参考答案

1.

①shì yùn jì guān shì

②jūn yìng pī qīn fù

③qǐ xiù yù qiè xǐ

④yè chì duō fú dài sì

2.

①爱好②得到③不懈怠、放松④更加⑤曾经⑥引、提出询问

⑦有时训斥、呵责⑧等待⑨伏侍的人热水⑩大概

3.

①经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借书,亲手用笔抄写,计算借书的日期,按期归还。

②抄写完毕,赶快跑着送还书籍,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③(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解释的话。

④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⑤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⑥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A)(C)

5.A

6.C

7.

(1)本文叙述的中心是“余之勤且艰”,即作者辛勤又艰苦的求学经历。

(2)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体现在“余幼时”“既加冠”“当余之从师也”等内容上。(3)是因为作者刻苦而又守信,“天大寒,弗之怠”和“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4)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5)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写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以“德隆望尊”的先生“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和作者“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恭敬态度做对比,通过对比既突出作者嗜学、勤学的品格,也写出他求学之艰;又如,写“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做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也强调了环境的优劣不是决定人品、学识的因素,给人以启迪,更强化了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母亲

初二(1)张童

因为种种原因,家里的条件并不富裕,尽管如此,每当我提出什么条件时,只要我的要求不过分,妈妈几乎都能够满足我。每当我想买什么衣服或想要什么东西时,爸爸妈妈总会先考虑一下这个东西该不该买或者说这个东西对我来说会不会有帮助,如果他们觉得合适、该买,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在意那东西的价格,一定满足我的心愿。

我曾经在茫茫的词海中寻寻觅觅,想找一个最贴切的词来形容我的母亲,却始终没有发现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母亲,因此,我只得以我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解读母亲。

母亲像一杯茶,当你心浮气躁时,她可以给你一份清凉。

母亲像寒夜里的一床棉被,驱走你身边的寒气,使你安危入睡。

母亲像困难中的拐杖,当你步履蹒跚时,为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堂。

母亲像黑暗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她会为迷茫的你指明方向。

母亲像一首舒缓、悠扬的歌曲,当你烦闷、消沉时,让你的心中立即充满一片阳光……

母亲!我用尽心中所有的词汇,挖空我脑中所有的想象,也表达不了我对你的爱和赞美。

此时,我才深深体会到“母亲”才是一切词语中含义最深、感情最浓的词,当我叫出一声声“母亲”时,其他的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味,一切的形容也变得意蕴不足,虽然许多事物都可以用来比喻母亲,但它们都不是真正的母亲。母亲就是“母亲”,是亘古不变的“游子身上衣”,是“儿行千里”日夜惦念的一颗心。

[评语]

这是一首母亲的赞歌。文中丝毫没有对母亲进行直接的描绘和刻画,完全是以作者的感情来渲染形象。开端简短的叙述,为激发作者饱满的思想情感作了铺垫,不富裕的母亲很理性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她怎能不产生无限联想呢?文中大段的比喻、排比,强化了赞颂母亲的深情,而结尾的表述又很出人意料,紧紧围绕“母亲”一词,表明对母亲的赞颂和讴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