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练习题

第一节:温度

1.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温标,这种温标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为规定100摄氏度。

2.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8℃,读作;人的正常体温为℃,读作。

16、如上图所示的温度计叫;它的示数是,它的测量范围为,最小刻度为,使用时,它(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待测物体再读数。

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泉州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17、下面是用普通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操作步骤,请将正确的操作顺序写出来。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 用手试一下热水,估计热水的温度。

c.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d. 使温度计与热水接触几分钟。

e. 取出温度计。

f. 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4、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列温度计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 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5o C B.10o C C.20o C D.40o C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10.0o C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A.0o C的冰较冷 B.0o C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 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 读数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 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 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 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 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 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 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 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 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八年级物理温度计习题精选

温度计专题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2、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等 3、人的正常体温为,读作。 4、摄氏温标的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规定的温度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

5、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测量范围从℃到℃。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或。 7、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求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8、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观察温度计的和,并估计被测物体的大概温度。若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它能测

的,或低于它能测的,就应当换一支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就可能温度计或。 9.一块冰的温度由15℃升 高到5℃,其温度升高 了。若冰的温度由0℃降 低了10℃,此时冰的温度 是。

10.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当 温度计 的玻璃 泡和水 接触 后,测 量的温 度 是 ;当 温度计 的玻璃泡和冰块接触后,测得的温度是。 11.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

的温度值(0 ℃) 甲是℃乙是℃ 12.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13.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图4—1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 分别 是:、、 、。 14.图4—2中有A、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2.(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为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少,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3.(重庆中考B)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4.(贵阳中考)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越甜.这是由于熬制过程中,糖水内的水经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致() A.凝固B.升华C.汽化D.熔化 5.(葫芦岛中考)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马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A .海波是非晶体 B .海波在AB 段是液态 C .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 min D .海波在BC 段吸热,温度不变 7.炎热的夏季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A .凝固、汽化、液化、熔化 B .凝固、液化、液化、熔化 C .凝华、液化、液化、熔化 D .凝华、汽化、液化、熔化 8.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 合物温度高于0 ℃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 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 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0.对如图所示的情形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结霜是升华现象 B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C .结霜是液化现象 D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因此,本节在本章的地位十分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温度的说法并不陌生,其理解和教材中关于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说法也基本相吻合,教学中仅此而已,不必作进一步解释。这里重点要让学生知道,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本节设计让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己画刻度,自己规定温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再通过交流,达到共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的目的。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使用前,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然后进行正确操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温度计相关器材、小瓶(带橡皮塞)、细玻璃管、烧杯、温度不同的水、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一)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2012泉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水晶莹 C .秋天,薄雾缥缈 D .冬天,瑞雪纷飞 2、(2013· 泰州)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3、(2013· 乐山)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B .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 .太阳出来雾散了 D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4、(2013· 广州)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2012桂林)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2013· 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D .先升华后凝华 7、(2013· 福州)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 A .升华、凝华 B .汽化、熔化 C .凝华、熔化 D .汽化、液化 8、(2013· 哈尔滨)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 .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 .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 .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9、(2013· 泉州)如图2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10、(2013· 温州) 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11、(2013· 扬州)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12、(20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图2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南州中学初三物理测试题(一) 班级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2.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3.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 液化现象 B .凝华现象 C . 汽化现象 D . 凝固现象 4.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图1中的( ) 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6.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 D .滴水成冰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8.如图2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 的信息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在ab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 D .c 到d 是熔化过程 9.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温度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冷 B. 洗热水澡时,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40℃ C.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5℃ D. ?6℃读作“摄氏零下6度” 2.荷兰人华伦海特引入了华氏温度,规定水凝固时的温度为32华氏度,标准大气压 下水沸腾的温度为21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华氏度,海门10月份的温度为20摄氏度,换算成华氏温度为() A. 68度 B. 70度 C. 66度 D. 72度 3.?40℃的正确读法是() ①零下40度②零下摄氏40度 ③负40摄氏度④零下40摄氏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自制温度计: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 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将小瓶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关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瓶放热水中,细管中的水柱上升 B. 小瓶放冷水中,细管中的水柱上升 C.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D. 利用细玻璃管是将水的体积变化更便于观察 6.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它的示数为10℃ B. 它的分度值为1℃ C. 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7.为了使自制温度计的精度提高,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将自制温度计的细管做长一些 B. 增大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的容积,减小玻璃管内径 C. 减小玻璃瓶的容积,将玻璃管做长一些 D. 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管做粗一些,使玻璃管内能装更多的液体 8.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 常用温度计把冰的温度定为0℃ C. 常用温度计把冰的温度定为100℃ D. 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通常用水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校正时发现: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 示数为4℃,而插入100℃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96℃.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 A. 18.4℃ B. 20℃ C. 26.4℃ D. 16.9℃ 10.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 常用温度计按用途可分为实验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和寒暑表 C. 液体温度计只能测量液体的温度 D. 温度计内径越粗,测量就越准确 1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 示数为?2℃,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为103℃,那么当用它测量某液体的温度时,示数为19℃,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 16.8℃ B. 18.1℃ C. 19℃ D. 20℃ 12.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一些 B. 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一些 C. 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 D. 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 13.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家用普通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30℃ B. 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56cm C. 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4m/s D.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14.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 B. C. 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非常好讲解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 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 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 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 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 计中液柱的表面。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 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 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 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缩口)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 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温度》拓展训练

《温度》拓展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0分) 1.(10分)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0℃B.2℃C.4℃D.6℃ 2.(10分)如图,温度计上标记了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刻度,如果气温是30℃,则相当于() A.86°F B.36°F C.54°F D.68°F 3.(10分)爱她就要了解她,关于家乡长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2018年夏季长沙市的最高气温超过了人体正常体温 B.长沙市的五一路限速120km/h C.长沙市第一高楼九龙仓长沙国金中心高达4.52m D.从五一广场搭乘地铁到橘子洲头大约需要30min 4.(10分)以下温度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B.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9℃ C.使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2℃ D.徐州地区年平均气温可以达到35℃ 5.(10分)东北地区,在寒冷的冬季,用手接触在室外的铁门和木门,感觉铁门更冰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冬季,室外铁门的温度比木门低 B.冬季,室外铁门的温度跟木门一样低 C.铁门更薄,所以感觉温度更低 D.用湿手接触室外的铁门,除了感觉较冰手,没有其他后果 6.(10分)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信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7.(10分)如图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B. 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8.(10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测量物体温度的,这些温度计必须保证测温物质在液态状态下才能正常使用。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 物质水银酒精甲苯铅萘 熔点/℃﹣38.8﹣117﹣9532880.5

温度和物态变化练习题

】 温度和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可以读作零下摄氏度或负摄氏度可以读作摄氏零下度或摄氏负度可以读作零下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的冰较冷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测试范围:第十二章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图12-Z-1 2.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B.人体正常体温是39 ℃ C.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 ℃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把衣服展开晾D.切开的水果用保鲜膜包住 4.如图12-Z-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图12-Z-2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上结有一层薄冰 B.盛夏,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出汗” C.深秋,清晨草叶上结有一层白霜 D.隆冬,哈尔滨的冰雕作品逐渐变小 6.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98 ℃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8.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12-Z-3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她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图12-Z-3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9.() A.80 ℃的酒精为液态 B.气温接近-50 ℃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7 ℃ 10.1个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 ℃热水的大试管B,如图12-Z-4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沸腾了,若继续加热,试管B 内的水将() 图12-Z-4 A.到100 ℃就沸腾B.到100 ℃不能沸腾 C.水温保持80 ℃不变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如图12-Z-5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 图12-Z-5 12.天气热极了,小利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小利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12-Z-6所示,当时室温为________;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___(选填“升高了”“不变”或“降低了”),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但没有改变________。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设计 时间:2013年11月27日地点:2012级1班主讲人:蹇小军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变化。 2、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 2 、感知水的三种物体及其相互转化,是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情感。 3、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水的物态变化,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难点:实验探究水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见到的雨、雪、冰、霜,大家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嘛?它们分别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这也就是我们这一章要给

大家所讲的。 (二)课堂讲解 板书:一、水的物态变化 板书:1、物态:物质所处的状态。?? ???—水蒸气—气态—雨 —液态—冰 —固态 板书: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例1】:1、春天冰融化(固态变成液态) 2、北极的冬天到了,雪花飘落(液态变成固态) 3、夏天洗完澡后,身上的水一会就不见了(液态变成气态) 【提问】水的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水在什么情况下变成冰?反过来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让学生知道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板书:二、温度 板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板书:2、单位:摄氏温度,符号:C ? 板书:3、1C ?的定义:92P 【例2】:读出下列温度值 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2C ?读作__________。 2、冰箱内的最低温度为-18C ?,读作_____________. 【提问】温度高低凭感觉判断可靠吗? 板书:三、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板书:1、玻璃液体温度计构成?? ???刻度标尺毛细管—水银、酒精、煤油—感温泡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摄氏温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度,沸水的 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 摄氏度「C ) 3、 测量一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 C ?110C -30 C ?50 C 35C ?42C 分度值 1C 1C 0.1 C 所用液体 水银 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 读数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 值,以便准确读 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 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 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女口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 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________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丙温度计 I i i I J i i I L I I i l-JJJi J J i i I | I M ill ! | I 10 5 0 5 10 20 甲 Z ⑤ 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 ① 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 高于“所测液体温度”) ② 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 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⑥ 、体温计: ① 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 量程:35C ?42C ;分度值:0.1 C ③ 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 ④ 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各温度计的示数, 的示数为_.

2013至2014学年度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2013至2014学年度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各2分,共18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教室的高约6m ; B .起重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C .洗热水澡时的水温约40℃; D .中学生在体测中跑完1000m 用时2min 2、先在保温瓶中装入一定量0℃的水,再向保温瓶中放一小块-5℃的冰,盖上保温瓶盖,过一会儿,你的猜想是( ) A 、冰的质量增加; B 、冰的质量减少; C 、冰的质量不会改变;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新鲜的白菜放两天就“蔫”了。对此,小明同学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主要从防止水分蒸发的角度白菜保鲜的问题展开了探究。他所采用的下列四项措施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将白菜放在紫外线下照射; B 、不让白菜在太阳下晒即可; C 、将白菜直接放入冷冻室; D 、用塑料膜包好白菜放入冰箱冷藏室。 4、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是( ) ( 1) 春天, 冰雪融化 ( 2) 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 3) 秋天, 清晨出现的雾 ( 4) 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 A. ( 1) ( 2); B. ( 1) ( 4); C. ( 2) ( 3); D. ( 2) ( 4)。 5、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液化 B .汽化 C .熔化 D .凝固 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6.90℃和38.60℃;B.37.50℃和38.60℃;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8、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 9、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 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 D .先升华后凝华。 二、填空题(各2分,共48分) 10、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 右图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读作: 11、图4—2中有A 、B 、C 、D 四种测量水温的 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 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常会看到“白气”,这是因为 而成的;水沸腾时在壶口形成的“白气”又是 形成的;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 而成的。 13、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 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 的方法,使之 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14、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是:海波的熔点为 ℃,海波在第8min 处于 状态,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5、热升华技术属于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 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刷媲美。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 ,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 生 ,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热升华的图像经久耐用,图像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填物态变化名称) 16、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18、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共性是 . 三、阅读理解题(共7分)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八年级物理 温度(精选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19?柳州)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B.C.D. 2.(2018?上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A.25℃B.33℃C.37℃D.42℃ 3.(2018?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4.(2019?莆田)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0℃B.人食指的指甲宽度约为1cm C.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30次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5.(2019?百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6.(2019春?江阴市月考)两只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看到() A.两只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7.(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完好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9.1℃和37.2℃,那么() A.他的体温是37.2℃B.他的体温是39.1℃ C.他得体温在37.2℃﹣39.1℃之间D.他的体温不高于37.2℃ 8.(2019?广东)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9.(2019秋?邗江区期末)练习使用温度计: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10.(2017?呼和浩特)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二、提升训练 1.(2019秋?奉节县期末)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