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1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期间形成的学习习惯将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对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至关重要。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应有职责。一个人从三岁上幼儿园开始到二十二、三大学毕业,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在学习,要是有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所以逐步矫正、扭转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文献梳理和教师访谈两个方面,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学习习惯”,了解有哪些学习习惯是利于学生成长的,哪些学习习惯是不利的,甚至是会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并从访谈中深层挖掘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看法,实施情况等。通过对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研究,有利于清晰地了解目前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相关问题,此外,逐步矫正、扭转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能够更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向我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目标靠拢,并为班级整体的管理与发展起到良性作用。
1.2概念界定
1.2.1习惯
《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的解释是:长期逐步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1]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指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
1.2.2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兴趣、信心、习惯、意志、性格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2]
1.2.3不良学习习惯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学生比较容易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有:一是写作业时心不在焉;二是学习时“朝三暮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三是完成作业或考试时会抄袭作弊;四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会知难而退。葛老师在其一线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预习方面,只是粗略浏览、抓不住要点、不会质疑。听课方面,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复习方面,态度消极、缺少计划。作业

方面,粗心易出错、遇到难题不能独立思考。考试方面,不审题先做题、做完不检查。
本文对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界定倾向于对显性可观行为的描述,认为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在学生无意识地自动化学习行为中影响学习效率、造成学业成绩不佳的学习习惯。主要以时间为划分标准,大致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同时也囊括一些与学习生活交叉的习惯,主要分为四个方面:①学习准备方面:不能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包括物品准备、情绪整理等;学习新知识后,不能及时复习和预习。②课堂学习方面,上课不举手发言,不会提问质疑,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分不清课堂重难点的学习等。③家庭作业方面:做作业时专注力较差,不能及时自主完成作业,不能及时检查并纠正错误等。④心理和生活:遇到学习难题缺少毅力;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
2 文献综述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人们持久关注的话题。在查阅学习习惯方面研究资料时,大多数研究都是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但研究角度各有不同。
一是对学习习惯现状的研究。如赵永芝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维度包括课前学习习惯、听课习惯、质疑习惯、合作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阅读习惯等七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她认为,为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身需要对良好学习习惯的不断内化,学校需要有效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家长需要不断强化学生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社会要充分发挥其对学习习惯的正确导向作用。只有学生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四个方面有机联合,才能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创造充分条件。
二是对不良学习习惯成因的研究。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内的不良环境都会在一定范围内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学习习惯,由于这三个生态系统是儿童的第一生活圈,所产生的影响要么使他在智力发展上存在问题,要么会在道德发展上存在缺陷,亦或者两者兼有,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前苏联的教育实践家马卡连柯认为家庭因素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对于少年时期儿童的良好习惯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学校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是从宏观的角度上研究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李小艳指出,要从专心听讲习惯、善于思考习惯、阅读课本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习惯以及合作学习习惯六个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阶段这些论文都是从大的方面进行阐述,没有

立足于真实的个体进行深入研究,但是仍然给我们提供了借鉴。
从上述文献中总结出两点:一方面,以往的学者过多关注于解决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把人和问题分开来看,没能设身处地的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看待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是简单的从研究对象个人方面做治疗,忽视了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系统;另一方面是在目前国内的社会研究中,以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不良学习习惯的个案工作研究非常少。所以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以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为切入点,运用访谈法介入到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中,并逐步矫正、扭转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得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3 研究设计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3.2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小学生有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了解其成因,并对引导小学生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3.3研究方法
从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研究将选用文献法和访谈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3.3.1文献法
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研究历史及发展近况,并对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3.3.2访谈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该访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访谈对象基本情况的收集,包括性别、年龄、教龄、班主任工作年限、班级人数、任教学科等。第二部分是具体的访谈内容,由10个基本小问题组成,全部都是主观题,这些题目旨在了解以下内容:(1)班级成员的基本情况;(2)该教师对于良好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的认识;(3)该教师对学习习惯养成的看法;(4)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正的认识及应对措施等。
访谈的实施:本次访谈对象为一到六年级各抽取两位班主任,共12位班主任,访谈利用在校工作时间进行,时间基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在访谈过程中,记录被访者的回答、反应,同时录音。在日后进行细致整理。全部访谈结束后,整理访谈录音和访谈记录。该访谈提纲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张超骏的《小学中年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研究》硕士论文中的访谈提纲(2016年修订)[6](见附录1)。
4 研究结果
4.1教师对学习习惯的认识
在学习习惯的认识上,教师们一致认为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
教师A:“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B:“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C:“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习惯有很多,例如,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
但是老师们也承认,拥有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只在班级占少数。在此次访谈的班主任中,他们所在的班级学生90%以上都是上海人,家长平时工作都较忙,没有太多时间来管孩子。
4.1.1教师认为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
教师D:“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作业也不认真完成,课下还时常打闹,没少被各科老师批评。”
教师E:“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上课看着是认真听讲的,但其实思想压根没在课堂上,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做题目也很马虎,题目经常做不完整。”
教师F:“班级里最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有课前不做预习,上课开小差、交头接耳,学习兴趣不浓,做作业磨蹭、拖拉,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上课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等。”
根据上述教师的回答,总结下来,教师认为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有课前不做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不仔细,学习兴趣不浓,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
4.1.2原因养成
据了解,这些成绩落后,调皮捣蛋孩子的父母经常早出晚归,没有多少时间看管自己的孩子,都是交给老人或者保姆代为看管。教师在和家长沟通后,家长回家就只会打骂孩子,并没有做到积极地引导,一味的打骂只会使学生的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会导致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还有现在几乎小学生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他们回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玩手机游戏和看iPad,会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娱乐上,慢慢的就会降低对学习的兴趣。
4.1.3教师的策略和建议
在与教师探讨这方面问题时,几位教师都很头痛,纷纷表示班级里那几位捣蛋鬼管了也不听,真是拿他们没办法了,平时也和家长进行沟通,有的家长回家能够进行很好的指导,学生也有一定的改观,但有的家长只是做到批评责备,没有进行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教师在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方面,有时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班级有40多名学生,教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对待那些“调皮鬼”时,主要是进行言语劝导,告诉学生要改正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但如何改,教师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说和开导,学生如果没有改观,反复几次后,教师甚至会严厉批评大声责备,但学生的情况并没有改观。
4.2教师对学习习惯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