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域能源消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分析与设计

住宅区域能源消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分析与设计
住宅区域能源消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分析与设计

建筑节能

住宅区域能源消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分析与设计

邢振祥,曲伟晶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300386)

摘要:节能减排降耗是人类生存面临的紧迫问题。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其中住宅的能耗占相当大的比例。

若欲降低住宅的能耗就必须有确实可靠的数据为依据———多少能源消耗在这方面,这就需要对住宅进行能耗分项计量。然而,现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对于区域住宅能耗分项计量的监测系统及方法。以统计学和系统控制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住宅区域能源消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的理论方法和设计方案。

关键词:住宅区域;能源消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中图分类号:TU111.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237(2008)12-0052-03

Study on Classified Measurem ent Monitor System of Energy Consum ption 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XING Zhen-xiang,QU Wei-jing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Tianjin 300386,China)

Abstract: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is an urgent issue in the human-being society.Currently,there is near 30%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buildings all over the world,among them residential buildings accounts for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For reducing the ener -gy consump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the definite dependable data of energy consumption should be obtained,which needs to carry on the classified measurement by different usages.However,there have no any monitor system and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items of energy consump -tion 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control theory,a theoretical method and a design project of the monitor system 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were put forward.

Key w ords:residential district;energy consumption;classified measurement;monitor system

0引言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十分突出,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耗近30%。近年来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建筑已超过200亿m 2,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后我国住宅建筑仍会以每年建成16亿~19亿m 2的速度增长,随着住宅建筑的快速增长,住宅的能耗将大幅度提高。因此,建立住宅区域能源消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系统建设目的和意义

系统的基本目标是获得区域上的住宅能源消耗分项数据,进而为住宅节能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系统利用先进的统计学和系统控制理论的技术方法建立一个监测系统,并且能够将这个监测系统归并到建筑物能源监测体系中,为整个建筑物节能减排提供参考数据。

2住宅能耗分项计量条件分析和途径

建筑能耗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用能,如采暖、空调、照

明、烹饪、洗衣等不同用途能耗,其中烹饪的能耗与建筑

节能无关,我们必须将这些与建筑能耗无关的和有关的分别计量,进而能够对它们进行关于节能降耗的处理。2.1住宅能耗计量现状

住宅能耗计量和传输技术上基本成熟,已经产业化,没有技术难点。城市中的住宅在电、燃气和水方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表,每一个住宅小区都有计量总表,热计量也纳入了规划中。然而,这种分户的计量是对各个能源项的总量的计量,没有分项计量,这就不能够掌握不同用途的数据,也无法为节能提供依据。2.2住宅能耗计量环境

城市中的住宅可以按照不同的建筑类型、年代和区域划分为不同的住宅小区,在小区的概念下可以认

为能源消耗是集中的,但是在电、

燃气、热能和水的使用和计量方面却是完全分散的,每一用户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对每一用户都安装分项计量设备进行监测,无论是设备安装环境、工程成本以及应用管理都是不现实的。换句话说,用工业计量的概念对住宅进行能耗分项计量是不可能的。2.3解决问题的途径

由于社会环境制约、人文和生活习惯影响,住宅

收稿日期:2008-10-30;修回日期:2008-11-07

2008年第12期(总第36卷第214期)

No.12in 2008(Total No.214,

Vol.36)■节能技术与检测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MEASURE

52

图1区域住宅能耗监测系统体系结构示意图

小区内在能源使用上又有相对一致的规律。这使得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和系统控制理论的技术方法来实现对以住宅小区为基本单位的住宅能源消耗分项计

量。以建立的住宅小区能源总消耗(包括电、

燃气、热能和水等)的分项计量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的住宅小区能耗分项计量结果的统计和分析评价获得区域的住宅建筑能耗数据。2.4难点

对于住宅能耗的分项计量有两个方面:(1)单个或者一小群用户的能耗分项计量,现在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很容易解决。

(2)住宅小区和区域上的能耗总量的分项计量,仅仅因为工程成本的原因就无法获得,而这个分项计量才是有意义的。

从整体上看,我们能够获得有限的用户数据,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区域的数据,区域数据是区域内用户数据的总和。用户数据与区域数据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或者说如果单个用户数据或者部分单个用户数据的组合能够表征区域数据的特征。我们可以利用单个用户分项计量的数据来划分区域能耗总量数据,获得区域能耗总量的分项计量数据。那么问题是:

(1)多少个用户数据能够代表区域数据特征?

(2)按照这个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能耗分项数据,误差水平是多少?

这就是问题的难点。

3技术理论和方法

3.1基本理论方法

从集合理论的角度出发,住宅小区的总能耗E 是它的分项计量E i 的集合:

E i 缀E i=1,2,…,n (1)住宅小区内每一个用户的能耗e 是它的分项计量ei 的集合:

e i 缀e i=1,2,…,n (2)住宅小区的总能耗E 是全部区域上每一个用户能耗e 的集合:

e 缀E (3)或者说,在住宅小区的总能耗集E 中存在一个关于用户能耗的子集e :

e 哿E (4)它们的特征集也有如下关系:Xe 哿X E (5)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关于X E 的一个子集Xe ,而且这个子集能够表征X E 的特征,那么我们就可以用Xe 所表征的用户能耗分项组合关系来获得小区能耗分项数据X E ,同时可以根据样本数量关系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到误差水平。

区域的总能耗等于各个小区的能耗之和,同样道理,也可以用全部类型的住宅小区的能耗分项计量的特征集

与面积的加权集来表征区域能耗分项特征集,并且能够计算出住宅区域能耗的分项值,同时给出误差水平。3.2技术方法

由以上理论可以看出区域住宅的分项计量由以下关系式构成:

小区的总能耗为全部用户的总能耗;

(1)被进行分项能耗计量的用户能耗特征的组合代表小区的分项能耗特征;

(2)区域总能耗等于各个小区的总能耗之和;(3)被进行分项能耗计量的小区能耗特征的组合代表区域的分项能耗特征;

其中:区域总能耗、所有小区总能耗、所有用户的总能耗、进行分项计量的用户分项能耗量都能够通过计量系统获得;而需要进行的工作是:

(1)由进行分项计量的用户分项能耗量的组合获得该小区的分项能耗;

(2)由进行分项计量的小区分项能耗量的组合获得区域的分项能耗;

利用以上理论建立一个关于区域能耗分项计量动态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求解,在划定住宅区域上通过监测系统获得能耗总量和分项特征量,将它们输入模型,运行模型得到住宅区域能耗分项结果和数据误差,同时给出误差评价。

4设计方案

4.1分项计量定义

从广义的能源消耗角度可以将电、燃料、热能和水都包括在内,由建筑节能角度应该按照与建筑有关的和无关的用途分开,从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对住宅区域能耗定义如下:

(1)耗电总量、空调、采暖、热水器、照明、环境、日用电器(kW ·h)。

(2)燃料总量、采暖、热水器、日常生活、空调、其他燃料(换算为kW ·h)。

(3)热能总量、采暖、空调、地热、太阳能热水、其他(换算为kW ·h)。

(4)水总量、居民生活、绿化、中水、雨雪水(m 3)。其中:空调、采暖、环境、照明和绿化与建筑能耗

53

图2区域住宅能耗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住宅小区和用户能耗分项数据采集系统示意图

有关;而太阳能和中水等在这里的出现是为了促进绿色能源的使用。4.2体系结构

区域住宅能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采用典型的四层结构,这个体系将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建筑物节能监管体系中,它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4.3组成结构

区域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由多个住宅小区组成,它们通过Internet 或者无线网络(如GPRS)与中心建立连接。住宅区域能耗监测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区域住宅监控服务器负责本区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耗分项计量动态数学模型运算等工作;数据采集服务器负责接收由住宅小区监控服务器上传的数据,上传路径可以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住宅小区的能耗监测设备组成和结构如图3所示。

住宅小区监控服务器负责本小区的数据存储和

处理、能耗分项计量动态数学模型运算等工作;M-Bus 数据采集器负责控制分散安装在用户的分项计量数据采集仪表、采集数据和上传到区域监控服务器,一个小区中将根据情况安装多个数据采集器。

5工作内容和步骤

5.1划分住宅能耗监测区域

住宅能耗监测区域应该按照气候条件划分,当按照行政区域划定住宅能耗监测区域时,如果行政区域内的气候变化较大,就应该将它进一步分割;在区域内按照建筑类型、节能建筑等级等条件划分住宅小区,小区的划分一个遵循小区内的住宅类型尽量相近似的原则;在相同类型的住宅小区中选择典型的小区作为该类型的小区代表开展分项计量监测;在选择进行分项计量的小区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一定数量的用户进行能耗分项计量。

5.2建立住宅区域能耗分项计量模型

根据整个区域的情况,建立住宅区域能耗分项计量模型,其中区域住宅总能耗为各个小区能耗之和;

小区的能耗满足公式(1);

用户分项计量满足公式(2);住宅小区能耗分项计量的计算满足公式(5);

不同小区的特征集与面积的加权集的可以表征区域能耗的分项计量值;给出误差水平和误差评价。

在上面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计算机运行模型,整个模型在样本选取和处理上应该具有相应的灵活性,以适用对特殊样本的筛选和剔除。5.3建设住宅区域能耗监测系统

在详细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根据前面的体系结构建立住宅区域能源分项计量监测系统,经过系统集成和调试,投入运行。

5.4运行和管理住宅区域能耗监测系统

住宅区域能源分项计量监测系统的运行将为住宅节能、建筑改造和设计提供数据,它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需要在系统运行时就建立运行和管理机制,以保证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6结语

对于住宅区域能源分项计量监测的研究在国内外几乎都是空白,本文在仅在理论和结构体系上进行了论述,也给出了相应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细节尚待进一步给出。希望能够引起多方面的共同讨论,推动住宅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陈淑琴,李念平,付祥钊,等.住宅建筑能耗统计方法的研究[J].暖通空调,2007,37(3):44-48.

[2]赵加宁,俞英鹤,郭骏.建筑能耗统计中的几个问题[J].统计与决策,

2003(2):32-33.

[3]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05,35(5):30-40.

[4]左现广,唐鸣放.国内外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研究[J].重庆建筑,2003(2):16-18.

[5]龙惟定,潘毅群,范存养.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J].暖通空调,1998,28(6):13-17.

[6]李力.建筑能耗计算法的分析比较[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21(5):122-124.

[7]高嘉英,马立平.统计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8]胡道元.计算机网络工程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作者简介:邢振祥(1955),男,副教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xzx@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056615.html,)。

54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国家标准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 要求》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起草组 2012年6月

一、任务背景 节约能源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公共机构节能是全社会节能的重要领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行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主要表现。 计量是节约能源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公共机构进行节能、节水管理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中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明确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了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对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等独立核算的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之后,为贯彻落实该通则标准,我国先后制定了冶金、有色、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2010年1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施行了第132号总局令《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为能源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法律法规基础。 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作为重要的用能单位,存在着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完善、缺少相应的分项计量手段、基础数据难于获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机构节能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十分需要研究编制《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国家标准,对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的能源计量及计量器具配备状况开展深入调研,分析各类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统计和管理需求,提出公共机构能源和水计量器具配备指标等要求,为规范公共机构能源和水计量器具的

住宅公共区域装修验收标准

目录 一、总则 (3) 二、标准通用性 (3) 三、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住宅公共区域装修标准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标准选择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标准修订周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装修设计标准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装修设计标准菜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装修标准做法节点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定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 理规定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XXXXXX有限公司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一、目的 为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合理配置计量器具,确保计量性能稳定,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山东XXXXXX有限公司。 三、术语和定义 一级能源计量:是指进出公司进行结算的能源计量。 二级能源计量:是指生产车间进行成本或消耗核算的能源计量。 三级能源计量:是指生产车间内部对装置、系统、工序、工段和主要用能设备进行核算的能源计量。 四、职责 生产部 4.1.1负责制定公司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生产车间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指导。 4.1.2必要时参与能源计量器具技改项目的评审。 技质部 4.2.1负责能源计量器具实物资产的管理。 4.2.2对能源计量器具报废提出评判意见,按程序进行报批。

生产车间 4.3.1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识别、配备工作,建立能源计量档案、台帐及管理办法。 4.3.2负责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及考核工作。 五、工作程序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5.1.1能源计量的种类 本制度所指能源为:煤炭、焦炭(无烟煤)、水、电、煤气、蒸汽、空气、成品油(柴油、汽油)等。 5.1.2能源计量的范围 a输入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耗能工质; b输出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耗能工质; c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耗能工质; d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耗能工质; e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可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 5.1.3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原则 a公司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要充分考虑现行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指导作用,要满足生产工艺和相关标准的具体要求。 b公司能源计量,应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和分项统计和核算的要求。c 应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检测仪表,以满足自检自查的要求。 5.1.4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求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制度

××公司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合理配置计量器具,确保计量性能稳定,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 三、术语和定义 3.1一级能源计量:是指进出公司进行结算的能源计量。 3.2二级能源计量:是指生产车间进行成本或消耗核算的能源计量。 3.3三级能源计量:是指生产车间内部对装置、系统、工序、工段和主要用能设备进行核算的能源计量。 四、职责 4.1计量能源环保科 4.1.1负责制定公司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生产车间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指导。 4.1.2必要时参与能源计量器具技改项目的评审。 4.2生产车间 4.2.1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识别、配备工作,建立能源计量档案、台帐及管理办法。 4.2.2负责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及考核工作。 五、工作程序 5.1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5.1.1能源计量的种类 本制度所指能源为:水、电、蒸汽、压缩空气、柴油等。 5.1.2能源计量的范围 a输入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耗能工质; b输出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耗能工质; c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耗能工质; d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耗能工质; e生产车间和用能设备可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 5.1.3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原则 a公司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要充分考虑现行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指导作用,要满足生产工艺和相关标准的具体要求。 b公司能源计量,应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和分项统计和核算的要求。c应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检测仪表,以满足自检自查的要求。

(完整版)关于住宅小区设计的流程

关于住宅小区设计的流程 当我们接到一个住宅小区的设计任务时, 第一步:首先应了解地块的位置,地块的使用性质,征迁用地范围,代征用地范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等。认真仔细的看一下规划设计条件,规划设计条件上都会明确兰线面积,红线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停车位(地上与地下的比例),需要配套建设的廉租房比例(现为10%),幼儿园用地面积及建筑规模,公厕面积,社区用房面积,物业管理用房面积等;有些还会对建筑高度有明确的要求。这是对规定性指标的全面了解。了解清楚后,开始对地形地貌进行一个详细的认识。 第二步:查清楚退道路红线,退用地界限,退黄,紫,绿,蓝控制线等的距离。 1)退道路红线,首先先查一下规划局下发的各主次干道道路的红线断面尺寸,在图中将线偏移,标识清楚;之后 再查一下各类建筑后退规划道路建筑线的最小距离。当 道路建筑线宽度<30米时,多低层建筑退道路红线4米, 高层(含裙房)后退10米;当道路建筑线宽度在30-60 米间时,多低层建筑退道路红线10米,高层(含裙房) 后退20米;当道路建筑线宽度>60米时,多低层建筑退 道路红线15米,高层(含裙房)后退30米.建筑后退 规划道路切角红线的距离按较宽规划道路退线距离要 求控制。

2)退用地界限,也要按规划局下发的技术规定来执行。 即多低层建筑的长边后退最小距离底层为6米,多层为 10米;多低层建筑的山墙后退最小距离为5米(当多 低层的山墙>16米时,按长边要求退距)。高层主要朝 向距北侧用地界线>20米;距东,南,西侧用地界线>15 米;高层次要朝向后退最小距离为9米(次要朝向(含 阳台)超过20米,按高层主要朝向来界定). 3)退黄,紫,绿,蓝控制线: a.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 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b.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 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 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c.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d.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 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在图中将个控制线都标识好后,那么我们可以进行规划设 计的范围就出来了,就可以做规划设计了。 第三步:规划设计阶段。首先要看建筑设计范围内地形的变化,高差大不大,之后需要和甲方沟通,对于小区的定位,户数,户型指标,未来的管理要求等等。确定你的设计理念。先确定主次入口,

能源计量管理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能源计量管理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1.1.品牌介绍 本方案设计采用艾科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该品牌始于1998年,是国最早从事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研制的专业公司,率先整体通过了国家有关计量认证和IS0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所有的计量产品均获得计量许可证,并拥有多项国家专利;该品牌在全国近1000个项目的成功应用,系统成熟、稳定、可靠,在该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1.2.选型特点 AKE作为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国第一品牌,AKE中央空调计费系统在全国400多个楼盘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是目前国最成熟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 该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 先进性:该系统采用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模糊数学理论; 合理性:该系统在中央空调计量采用的末端当量时间计量,简单合理地解决了大批量的零星用户的计费问题,使其计费尽量合理; 安全性:配合空调计量末端控制型采样器,艾科中央空调计费系统软件可设置自动报警能,对非正常用户进行监控和报警; 易操作、易维护性:空调计量末端计费系统只在电路上进行改进,对空调水管管路不作任何改动,无需改动原中央空调系统结构; 稳定性:对于水电计量坚决采用网络一体化表具,彻底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稳定和精确 系统以中央空调计量为核心,并入水电自动计量的管理,以稳定性、可靠性为原则,品牌经历了10年的考验,现用户已遍布全国。

1.3.部分项目清单麦信业绩 全民健身中心 福鑫大厦 中路75号楼商务楼 化工园区商务中心 华意泰富广场 紫金山庄(在施工) 肿瘤医院(在施工) 金城科技大厦(在施工) 城开国际大厦 嘉业国际广场(在施工) 商旅大厦 东鼎大厦 吴江银都大厦 新区工行大楼 金城大厦 长安大酒店 台脑科技大厦 莱蒙都会 常熟世界贸易中心(在施工)恒隆广场 金鹰大厦 上辰大厦仙霞网球中心 上森会馆 松江芭芭拉会所 浦东江海美林阁 港汇广场 滨海威陵广场 吴山商城 世贸中心 西湖铭楼 万马城 大厦 龙禧大酒店 黄龙世纪广场 西湖国贸大厦 嘉德广场 五交化大楼 金鼎广场 海华广场 越都商务大厦 玉泉大厦(在施工)银座大厦 新天地

关于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6T09:36:36.893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12期作者:叶印文[导读] 【摘要】高层住宅建筑,作为一座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高度大、容量高等优点,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广州伯盛建筑设计事务所广东广州 510620 【摘要】高层住宅建筑,作为一座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高度大、容量高等优点,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关键词】高层建筑;住宅建筑;建筑设计; 1.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1) 建筑设计的统一性。高层建筑设计不再单纯建筑单体的规划设计,而是以一定规模的小区作为前提,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以人为本,同时营造更优美的室外环境。要求功能合理,让居住者能在其中方便、安全、卫生、舒适地生活。住宅内部房间齐全,动静分开,洁污分离;主要居住的房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各种设施齐全,能满足节能的要求;(2) 建筑细节的合理性。未来的住宅标准将有很大的提高,细微之处将得到重视。节点细部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同时细部设计、节点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任何设计的尺寸、体量都应从人的生理学考虑,作为主体人感受到外部环境的舒适程度,可以直接衡量设计的好与坏,千万不能忽视细节的小问题,一切从人的需求考虑是获取成功的关键; (3) 建筑空间的舒适性。现在,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不仅是“住得下”,而且要“住得好”,这就是说人们对住房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住宅要方便、舒适、自由、美观。对室内采光、日照、通风、采暖、景观等因素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现代、接近自然,要有时代感,体现自由、体现家庭的亲切感。 2.实际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建设项目用地由北至南,点式与双拼相结合的布置七栋高层住宅楼,用地面积为33671.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134509.42平方米,其中地上: 107436.29 平方米;地下: 24967.79 平方米,地下一层车库层高为3.9 米,住宅首层层高4.45米,标准层层高2.9米,容积率3.19,建筑密度28.21%,绿地率32.25%。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2.2 规划建筑设计概念及构思 (1)设计理念。 在尊重控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充满浓郁现代人文气息,飘洒着现代化,智能化,配套设施完善及富有人情味的生态型健康居住小区。 (2)布局构思原则 1) 以点式与并列式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在中心设置花园,景观水池,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价值;2) 注重社区居住性的整体感,安全感和邻里交往,在开放空间,公共绿地等处开辟多种自然轻松的交往空间,建构和谐而有文化内涵的社区氛围。 (3) 景观设计原则 1) 小区沿街景观绿化带,由建筑物退缩用地红线形成,有效的缓冲了城市干道对居住区的负面影响。使道路与建筑,车与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2) 中心绿化在半地下室顶板上,以人工水景为主,并以其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小区内部建筑以园林路连接,形成许多景观节点,使景观形成多种变化和转换。 (4)人车分流的交通结构系统 本项目在入口处均设置进入地下车库的出入口,机动车辆不直接进入小区,因此地面上基本没有机动车辆,很好的做到人车分流原则。 2.3 总体规划布局 (1) 总体布局 1) 在满足控制相关指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布局,建筑物南面退缩用地红线大于5 米;2) 建筑采用点式与双拼相结合的布置,空间有收有放。在主干道侧设置小区入口,次干道设置车辆出入口,机动车在入口处就近进入地下车库,园区内人行为主,形成人车分流系统; 3)在符合日照,消防间距等条件下,布置高容积率,有效减少建筑占地面积,扩大绿化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优良公共开敞空间。 (2) 功能分区 1) 住宅布置在地块周边,点式与并列式相结合,空间统一协调; 2) 设置沿街商铺,为小区配套相关生活设施,并适当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3) 交通结构系统 1) 小区内全为环形人行道,行人由干道进入入户路进入建筑单体,小区内人行道紧急时可作消防车道;2) 机动车系统与人行系统分流,车辆由城市干道利用地下车库坡道进入地下车库。除消防车及救护车外,所有车辆均不直接进入小区内部,行人感觉安全可靠。 (4)景观结构系统 1) 在尊重自然地貌基础上,综合建筑的布局与空间轴线,并用半圆形及带状等绿地布局,同时将组团中心绿地,宅间绿地结合使之为一整体;2) 景观带在设计时,强调空间形体特征,针对不同空间采用不对称环境设计手法,通过多样的种植,多样的雕塑,景观小品,丰富绿化景观系统。 (5) 功能分区 1) 住宅布置在地块周边,点式与并列式相结合,空间统一协调;2) 设置沿街商铺,为小区配套相关生活设施,并适当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6)交通结构系统 1) 小区内全为环形人行道,行人由干道进入入户路进入建筑单体,小区内人行道紧急时可作消防车道;2) 机动车系统与人行系统流,车辆由城市干道利用地下车库坡道进入地下车库。

住宅小区公共配电工程设计技术规定

温州市住宅小区公共配电工程设计技术规定 (试行) 温州电力局生产处 2009年2月

目次 前言 1总则?????????????????????????????????????????????????????????????????????????????????????????????????????????1 2引用标准?????????????????????????????????????????????????????????????????????????????????????????????????1 3术语和定义?????????????????????????????????????????????????????????????????????????????????????????????3 4供配电方式及负荷容量?????????????????????????????????????????????????????????????????????????6 5线路管沟及所址要求?????????????????????????????????????????????????????????????????????????????7 6配电装置要求?????????????????????????????????????????????????????????????????????????????????????????8 附录A????????????????????????????????????????????????????????????????????????????????????????????????????????14

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XXXXXX有限公司 能源计量管理手册 编制:能源计量管理办A版本:版 受控状态:审核: 批准:持有者编号: 20月82013 年日发布日期: 年2013 实施日期日21月8

目录 1.总则 (1) 2.企业概况 (2) 3.组织与管理 (4) 4.能源计量管理机构任命 (5) 5.能源计量目标 (9) 6.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11) 7.计量采购与领用 (17) 8.计量器具的评估方案 (19) 9.计量器具档案管理制度 (20) 10.计量检测设备证书、标记、封印管理制度 (21) 11.计量检测、标定与校准 (24) 12.能源节能管理与考核 (28) 13.计量检测仪表的分级管理制度 (29) 14.不合格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31)

文件编号 Q/GL-JLG.01.01 有限公司XXXX1/0 /修订次版次能源计量管理手册1 次页 1.总则 1.1为加强公司能源计量管理,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国家及地方计量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2能源计量是企业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能源计量数据管理为中心,以计量器具管理为基础,确保所采集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和连续。企业通过实行能源定量化管理,实现能耗有数据、生产工序和产品能耗定额有依据、考核用能有标准,从而为节能、降耗、减排的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和良好基础。 1.3企业用能实行全面计量,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在其分配、加工、转换、储运和消耗的全过程中,按生产过程需要实行分别计量。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实践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实践 发表时间:2016-11-08T13:32:55.94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吴志成 [导读] 住宅工程设计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占投资较少,但它却是项目前期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 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住宅工程设计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占投资较少,但它却是项目前期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文章结合江门莲湖花园二期项目,阐述了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立面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对生活居住小区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从基本生理需求逐步向心理需求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宅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住宅建筑的设计应用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现实意义。 1项目概况 某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为55777.1㎡,住宅面积为47342.9㎡,以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为主。本项目地块位于沙湖镇长堤西路北侧,与镇中心毗邻。地块南面为沙湖河,视野十分开阔,地块形状显长方形横向南北朝向布置。周边环境安静,十分合适开发住宅小区。地块周边配套方便,2公里服务半径内有市场、医院、幼儿园等公共配套设施。 2 项目规划布局 项目地块景观资源十分优越。地块形状规整,而且长边沿着河,地块建筑物既有理想的景观,又能获得良好的朝向。由于地块沿着河,开发商通过打造高品质的住宅小区,从而开拓沿江景色,塑造长堤西路想形成一道亮丽的沿江风景。地块内建筑物是由沿江南北向布置,地块南面前端布置底层住宅,背面为17层高层住宅,地块东西两侧为9层的中高层住宅。区内整体布局高低错落,形成丰富的建筑组合体型。沿江面建筑景观层次感强烈。地块东侧沿街布置商业网点,满足其区内及周边的生活商业配套需求。区内高层建筑采用底层架空方式,使区内行人视野得到延伸,获得更好的小区内空间。高层下面设置一个半地下车库,以满足区内停车需求(详见图1)。 3 住宅建筑设计 3.1 住宅设计理念 利用地块本身的环境优越性,小区二期建筑都有良好的朝向。在住宅户型设计中,尽可能争取住宅起居室和主人间向南和沿江景观面。 (1)合理的房间尺度,合理的功能分区。根据人体尺度及功能要求,设置不同功能的空间尺度。比如: 设计客厅时,均留有两面相对较长的实面墙; 厨房设计考虑洗、切、烧的顺序来安排设备,配置相应的案台,并留有冰箱位置; 卫生间将洗浴、便溺、盥洗、洗衣功能加以组合分隔,并考虑洗衣机位置。户内设计功能空间做到动静分离,洁污分离,公私分离,食寝分离,居寝分离等,通过恰当的空间划分使居住生活空间和生活行为适得其所,进而获得最佳的居住空间环境。 (2)重视朝向、采光及通风。户型设计保证每户主卧室及起居室都有一个向南的朝向,做到明厅、明卧、明厨,餐厅的设置也相对独立,靠近外墙,自然采光。户型设计皆考虑穿堂风路线短直,特别是南北起居厅与餐厅对穿的户型设计,通风流畅。莲湖花园二期项目高层5#、7#、8#楼标准层平面图如图2所示。 (3)设备管网的有效组织。所有厨房、卫生间均设集中管井,保证室内美观。结合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在单元公共区内设置管井,每户均采用电表、水表、燃气表出户系统,为小区物业管理提供了方便,为智能化小区创造了条件。 (4)宜人的公共部位设计。公共部位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空间的特点。每栋楼的1 层均设计了面积适当、空间形态完整的大堂空间,所有公共部分均采用无障碍设计,以满足残障人士及老年人的要求。 3.2 住宅室内空间的组织设计 在户型平面设计中,将有限的面积进行合理分布,起居室、餐厅、厨房组织在一个区,将卧室、卫生间集中在另一个区,从而形成了公共活动区和私密性较强的卧室区,即动区和静区。精细化平面布局,细致地分布住宅中的各种基本居住空间,甚至对家具的尺寸及摆放都作了细致的考虑。另外,在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可变性,室内大部分墙体都可以根据需要拆除而重建空间,以适应不同家

空调、能源计量系统手册

中央空调计费系统 CFP系列R型当量空调表 产品特点: 1.适用于商铺、办公、商务、公寓等以风机盘管为末端的中央空调系统; 2.组网方便、数据准确、存储可靠、传输安全; 3.数据自动累计、掉电自动保存,存储时间长达20年; 4.实时监测,故障自动报警; 5.DC12V集中供电,强、弱电隔离设计,安全可靠; 6.RS485工业总线,具有故障自动退出专利技术和防雷保护; 7.标准安装底座,快易插头联接,检修、更换、维护方便; 8.不具有现场显示功能,可以通过系统管理软件输出用量清单; 产品功能: 1.计量并控制每一台风机盘管; 2.准确识别风机盘管的高、中、低、停运行状态; 3.根据中央空调供水温度信息及运行状态,开始或停止计量; 4.可以实现欠费禁用或预付费功能; 5.支持联网,实现集中监控管理。 技术指标: 计时精度:0.1% 工作电压:DC12V 控制输出:AC220V/2A 工作方式:连续运行 通讯方式:RS485,波特率9600bps 通讯距离:≤1200m 自耗功率:﹤0.5W 安装方式:标准86盒安装; 外壳材料:ABS阻燃 外形尺寸:143mm*100mm*54mm 工作环境:温度:-10℃~55℃;湿度:≤90%无凝结 型号命名: CFP-R□□ 1:计量并控制一台风机盘管; 3:计量三台风机盘管,分户控制; 1:一代产品; 2:二代产品;

选型列表: 序号型号/规格功能特性适用对象 1 CFP-R11 计量并控制1台风盘 一代产品 商铺、办公、商 务、公寓 2 CFP-R21 计量并控制1台风盘二代产品,一线制 3 CFP-R23 计量并分户控制3台风盘二代产品,一线制 安装示意图: 安装位置:安装在风机盘管检修口附近吊顶内、房间门口或弱电井内。 电器接线图: 接线说明: 1.电源线选用3*BVR1.0mm2,零、火、开选择三色区分; 2.风盘档位线选用3*BVR0.5mm2,高、中、低选择三色区分;

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

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 1、能源计量是公司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由公司的各运行部门计量机构进行管理,公司各部门通过能源计量管理,促进公司实行能源定量化管理,做到能耗有数据,制定生产工序和产品能耗定额有依据,考核用能状况有标准,为制订节能的操作制度创造条件,同时为合理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提高监测、控制水平。 2、公司计量部门应做到企业用能实行全面计量,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在其分配、加工、转换、储运和消耗的全过程中,按生产过程需要实行分别计量。 3、在公司各部门的计量中,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负责完成能源计量的管理、检定、测试和维修工作。 4、各部门计量按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按工艺流程路线,设计绘制本部门的能源计量点网络图,编制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划。 5、计量主管部门为实施企业能源计量的统一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有关能源计量的具体、管理制度如下: (1)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2)能源计量测试实验室的工作制度; (3)能源计量测试人员岗位责任制; (4)能源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5)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测试、修理定额管理制度;

(5)能源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转、降级、作废核准制度; (7)能源计量测试原始数据,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8)能源计量测试档案,技术资料使用保管制度。 6、企业能源计量配备的范围应做到: (1)进出厂的一次能源(煤\电),二次能源(电热等)的计量; (2)生活和辅助部门(办公室、食堂、浴室、宿舍等)用能的计量; 7、第6项所涉及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做到不少于95%的要求。 8、能源计量的检测率和计量器具的准确度都要达到《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 9、为保证使用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标准,根据本企业实际需要,对量大面广的计量器具建立健全计量标准,严格计量监督、对使用量小,准确度要求高,而本企业又不能检定的能源计量器具,企业计量主管部门可以有计划地报相关计量部门安排检定。 10、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原则上要达到100%,并根据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确定各类能源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制订周期检定计划,保证受检率达到98%—98%,抽检合格率达到95%—98%。 11、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使用严格按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以保证合理安装、正确使用、维修方便。计量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巡回检定和现场监督检验,杜绝不合格计量器具流入生产线。 12、公司能源统计是能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统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住宅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配套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原则 一、住宅小区配套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配套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住宅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各式各样,但

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规模、档次、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配套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配套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休闲活动场所的设计。休闲场地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住宅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配套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二、住宅小区商业配套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配套设置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快速扩张后的城郊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住宅室内公共区域精装修施工方案

乌鲁木齐万达广场1-8#住宅室内公共区域精装修 施 工 专 项 方 案 编制: 审核: 深圳美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7月18日

第一节现场弹线施工方案 1.入场的墨线工作 进场后进行标高确认,从公共空间引入参照,在户内确定以下控制线:1.0m 水平线,地面标高控制线、吊顶标高线、室内管道位置线等。 根据标高控制线对门窗高度、水电点位、水电安装件高度进行位置确认,确定最不利尺寸。 2.室内墨线开线 A.根据排版图,在标高线控制下,进行瓷砖及石材排版墨线开线; B.根据图纸开线尺寸进行阴阳角、门窗洞、轻质隔墙墨线开线; C.根据标高控制线进行门窗洞高度墨线开线; D.墨线开线后,根据图纸尺寸确认点位位置合理性,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点位进行修正; E.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进行防水区域墨线开线。 3.同时对于本项目区域数量较多,故需进行分区基准测量: 1)依照轴线对结构工程进行复核,并将各结构构件之间的实际距离标注在施工图上。 2)计算实际距离与原图示距离的误差,并分别不同情况,研究采取消化结构误差的相应措施。消化结构误差应遵循的总原则是保证装修和安装精度的部位的尺寸,将误差消化在精度要求较低的部位。 第一保证运输通道净空和垂直度要求; 第二保证安放定型设施和家具的房间的净空要求; 第三应保证有消防要求的走廊、通道的净空要求; 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把结构误差调整到精度要求不高的房间或部位,判断这些误差是否影响其使用功能,若影响到使用功能,则应对结构进行剔凿、修整;在高度方向上,应保证吊顶上的净高度要求和吊顶上管道、设备的最小安装高,同时兼顾地面平整和管道、设备。 3)根据调整后误差消化方案在施工图上重新标注放线尺寸和各区域间的基准线。 4)根据调整后的放线图,以本层轴线为直坐标系,测设各间十字基准线。

能源计量管理设计方案(参考)

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空调、水、电) 技 术 方 案 艾科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二○○九年三月 目录

1. 前言 (3) 1.1. 品牌介绍 (3) 1.2. 选型特点 (3) 1.3. 部分项目清单 (4) 2. 系统概述 (8) 2.1. 总论 (8) 2.2. 设计标准 (8) 2.3. 系统结构 (8) 3. 系统设计说明 (10) 3.1. 空调计量设计说明 (10) 3.1.1. 能量表型计量 (10) 3.1.2. 当量时间型计费 (11) 3.2. 电量计量子系统设计说明 (11) 3.3. 冷热水计量子系统设计说明 (11) 4. 系统设计方案 (12) 4.1. 系统总体设计说明 (12) 4.2. 总体设计原则及目标 (12) 4.3. 设计依据 (12) 4.4. 系统设计方案 (12) 4.5. 设备清单及配置说明 (14) 4.6. 系统功能 (15) 5. 系统选型设备介绍 (17) 5.1. 设备选型原则 (17) 5.2. 选型设备介绍 (18) 5.2.1. J02计费仪 (18) 5.2.2. 通讯管理器 (18) 5.2.3. 电磁能量表 (19) 5.2.4. 盘管时间采样器(C02B) (22) 5.2.5. 间采样器(C02F) (22) 5.2.6. 网络电表 (25) 5.2.7. 网络水表 (25)

1.前言 1.1.品牌介绍 本方案设计采用艾科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该品牌始于199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研制的专业公司,率先整体通过了国家有关计量认证和IS0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所有的计量产品均获得计量许可证,并拥有多项国家专利;该品牌在全国近1000个项目的成功应用,系统成熟、稳定、可靠,在该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1.2.选型特点 AKE作为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国内第一品牌,AKE中央空调计费系统在全国400多个楼盘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 该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 先进性:该系统采用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模糊数学理论; 合理性:该系统在中央空调计量采用的末端当量时间计量,简单合理地解决了大批量的零星用户的计费问题,使其计费尽量合理; 安全性:配合空调计量末端控制型采样器,艾科中央空调计费系统软件可设置自动报警能,对非正常用户进行监控和报警; 易操作、易维护性:空调计量末端计费系统只在电路上进行改进,对空调水管管路不作任何改动,无需改动原中央空调系统结构; 稳定性:对于水电计量坚决采用网络一体化表具,彻底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稳定和精确 系统以中央空调计量为核心,并入水电自动计量的管理,以稳定性、可靠性为原则,品牌经历了10年的考验,现用户已遍布全国。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的理念分析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的理念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22T11:42:57.430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4期作者:张健[导读] 本文就如何在住宅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配套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 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100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住宅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配套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原则 一、住宅小区配套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配套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住宅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各式各样,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规模、档次、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配套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配套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休闲活动场所的设计。休闲场地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住宅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配套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二、住宅小区商业配套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配套设置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快速扩张后的城郊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三、住宅小区教育配套建筑设计 住宅小区学校等配套建筑由于自身功能的限制而具有某种原型,如班级的存在使其具有单元性,而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如室内体育馆、舞蹈房、实验室、天文台。这些又使其整体呈现多样性。一般它们都注意了在空间形态上结合其重复性和多样性两种形态操作语言,创造出既协调统一又别具特色的建筑形态。我们可以把这种决定建筑形态基本框架的功能要素看作是具体建筑形态生成的内部原因。 毫无疑问住宅小区的外部环境则是形态生成的外部原因,而作这类形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小区协调统一,并丰富小区的形象。但是协调和丰富形象是一对矛盾,而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这一对矛盾的调解。由此我们也得出在小区内设计教育类公建的两条原则: 1、学校建筑应与小区相协调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总之,学校是否成为小区有机的一部分。这种协调应从两个层面上进行把握:①总平面上,小区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是否相协调,还是毫无关系,孤立自存。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是否找到应有的位置并成为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存在是否对小区的整体形态作出积极贡献。②微观层面上的协调,包括细部、颜色、尺度、比例的协调。这个层面上的协调更具实际意义,因为它们更直接地抓住居民的视觉,也就更容易地被进行比较。 2、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以丰富小区的形象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当然这种活跃应建立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 总之,小区配套设施是解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另外,在实际设计中,经常把一些小区配套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配套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场所。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所以在做配套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配套空间,使得业主入住该小区后能获得更便利更人性化的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徐钢浅析低造价居住小区公建配套的规划设计。《中国建筑科学》 2011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