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

我们七年级学生应该竭尽全力,认真做数学课时作业本的习题。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一)

立方根

[知识梳理]

1、立方根三次方根 x a 立方根

三次根 a a 3

2、开立方

3、正负 0

4、 a a

[课堂作业]

1、D

2、A

3、A

4、0或1

5、64 64

6、(1)7

(2)2/5

(3)-0.1

(4)3

7、(1)±8

(2)-4/3

(3)-2/3

(4)1

[课后作业]

8、C

9、C

10、10 -6 9

11、 10. 38 -0.482

12、1/20

13、(1)x=4

(2) x=-1

(3) x=-5/3

(4)x=3/2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二)

平行线

[知识梳理] 1、同一平面

2、且只有一互相平行b//c

[课堂作业] 1、B

2、C

3、B

4、AB//CD,EF//BH

5、略

[课后作业]6、D

7、A

8、B

9、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三)

相交线

[知识梳理] 1、公共边反向延长线

2、对顶角相等

[课堂作业]1、D

2、C

3、∠DOF ∠AOF、∠BOE

4、(1) 50 130 (2) 20

5、由对顶角相等可知∠DOB=∠AOC=28°.

因为∠DOE= ∠DOB,所以∠DOE=28°.

因为∠AOC+ ∠AOE+∠DOE=180°,

所以∠AOE= 124°.

又因为OF平分∠AOE,所以∠EOF= 1/2AOE=62°

[课后作业] 6、C

7、C

8、144°

9、190° 230°

10、(1) 40°

(2) 60°

11、150°

12、由对顶角相等,可知∠DOB=∠AOC= 36°.

因为∠DOE:∠DOB=5:2,可设∠DOE= 5x,∠DOB=2x,则2x=36°,所以∠=18°.

所以∠BOE=∠DOE -∠DOB=3x=54°.

所以∠AOE= 180°-∠BOE=126° 1

13、因为OC平分∠EOG,所以∠ECC=∠GCC.

因为∠ACG=∠FOE,所以∠ACG+∠GCC= ∠FOE+ ∠ECC.所以∠AOC-∠FOC又因为∠BOD= 56°,

所以∠FOC=∠AOC=∠BOD=5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 仔细做七年级数学作业本习题,学会洒脱;撒进奋斗的沃土,一滴汗珠就是一颗孕育希望的良种。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一) 垂线(1) [知识梳理] 1、直角垂足 2、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课堂作业] 1、D 2、1+2=90 3、在同=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略 5、(1)因为OAOB,OCOD, 所以AOB=COD=90. 所以AOB - COB = COD -COB. 所以AOC= BOD (2)因为AOB=90,BOD- 32,AOE+AOB+BOD= 180, 所以AOE-=58 [课后作业] 6、D 7、B 8、C 9、OEAB

10、70 11、因为OE CD,OFAB, 所以DOE=BOF=90, 所以DOE+BOF= 180, 因为BOD与ACC是对顶角, 所以BOD= AOC= 30. 又因为DOE+BOF=EOF+BOD, 所以EOF=DOE+BOF-BOD= 180-30=150 12、存在OEAB. 理由:因为AOC= 45,所以AOD= 180- ACC=180-45=135. 因为AOD=3DOE,所以135=3DOE.所以DOE=45, 所以EOA=180=AOC-DOE= 90,所以OEAB. 13、由OE平分BOC,可知COE=BOE. 而BOD:BOE=2:3,可设BOD= 2x, 则BOE= COE=3x,由COE+ BOE+ BOD=180, 可得3x+3x+2x-=180.解得x= 22.5, 则BOD=45.所以AOC=BOD= 45.由OFCD,可得COF=90. 所以AOF=COF-AOC=90-45=4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二) 垂线(2) [知识梳理] 1、垂线段 2、垂线段 [课堂作业]1、C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苏科版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苏科版课时作业本七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的答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第一单元分数 1.1 课时作业一答案 1. 分数的基本概念 (1)3/4,2/3哪一个大? 3/4大。 (2)与1/2相等的分数有哪些?2/4,4/8等都与1/2相等。 2. 分数的比较 (1)比较大小:同分母或同分子的比较,可转化为比较分子或比较分母的大小。异分母的比较,通分后比较分子大小。 (2)练习:比较大小:4/5与5/6。 由于5/5=1,所以5/6>4/5。 1.2 课时作业二答案 1. 分数的加减 (1)同分母加减法:分别加减分子。 (2)异分母加减法:通分后,分别加减分子。

2. 分数的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1.3 课时作业三答案 1. 分数的乘除 (1)分数的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分数的除法:分子乘以被除数的倒数,分母乘以除数。 2. 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二、第二单元代数初步 2.1 课时作业一答案 1. 代数的基本概念 代数:研究运算、未知数和代数式的一门数学分支。代数应用广泛,包括数学、物理等各个领域。 2.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 代数式:用数学符号表示的一类数学式子,包括未知量、常量和运算符。 3. 代数式的运算 代数式的加减法:将同类项合并即可。 练习:将以下代数式进行合并。

2x+3x=5x 4y-6y=-2y 4a+5b-3a-4b=a+b 2.2 课时作业二答案 1. 代数式的乘法 代数式的乘法:将各项分别相乘并合并同类项。 2. 特殊的代数式 单项式:只有一项的代数式。 多项式:由多个单项式相加或相减而成的代数式。 练习:将以下代数式分类。 2x:单项式 2x+3y:多项式 3x^2+2x+1:多项式 2.3 课时作业三答案 1. 代数式的除法 代数式的除法:将除数从被除式中提出,进行约分。 2.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将多项式表示为若干个单项式的乘积的过程。练习:将以下多项式分解。 3x^2+3x=3x(x+1) 6x^2-2x=2x(3x-1)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 我们七年级学生应该竭尽全力,认真做数学课时作业本的习题。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一) 立方根 [知识梳理] 1、立方根三次方根 x a 立方根 三次根 a a 3 2、开立方 3、正负 0 4、 a a [课堂作业] 1、D 2、A 3、A 4、0或1 5、64 64 6、(1)7 (2)2/5 (3)-0.1 (4)3 7、(1)±8 (2)-4/3 (3)-2/3 (4)1 [课后作业] 8、C 9、C

10、10 -6 9 11、 10. 38 -0.482 12、1/20 13、(1)x=4 (2) x=-1 (3) x=-5/3 (4)x=3/2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二) 平行线 [知识梳理] 1、同一平面 2、且只有一互相平行b//c [课堂作业] 1、B 2、C 3、B 4、AB//CD,EF//BH 5、略 [课后作业]6、D 7、A 8、B 9、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三) 相交线 [知识梳理] 1、公共边反向延长线 2、对顶角相等 [课堂作业]1、D 2、C 3、∠DOF ∠AOF、∠BOE 4、(1) 50 130 (2) 20 5、由对顶角相等可知∠DOB=∠AOC=28°.

因为∠DOE= ∠DOB,所以∠DOE=28°. 因为∠AOC+ ∠AOE+∠DOE=180°, 所以∠AOE= 124°. 又因为OF平分∠AOE,所以∠EOF= 1/2AOE=62° [课后作业] 6、C 7、C 8、144° 9、190° 230° 10、(1) 40° (2) 60° 11、150° 12、由对顶角相等,可知∠DOB=∠AOC= 36°. 因为∠DOE:∠DOB=5:2,可设∠DOE= 5x,∠DOB=2x,则2x=36°,所以∠=18°. 所以∠BOE=∠DOE -∠DOB=3x=54°. 所以∠AOE= 180°-∠BOE=126° 1 13、因为OC平分∠EOG,所以∠ECC=∠GCC. 因为∠ACG=∠FOE,所以∠ACG+∠GCC= ∠FOE+ ∠ECC.所以∠AOC-∠FOC又因为∠BOD= 56°, 所以∠FOC=∠AOC=∠BOD=56°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答案参考

统计调查(1) [知识梳理] 1、全体对象 2、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具体数据百分比交化趋势 [课堂作业] 1、C 2、 D 3、 C 4、 1080 5、 (1) 6 20 30 (2) 3 12

统计调查(2) [知识梳理] 1、部分对象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3、简单随机抽样 [课堂作业] 1、B 2、A 3、C 4、七年级980名新生的视力情况 一个班5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5、(1)被调查的有330÷22%=1500(人), a=1500-450-420-330=300 (2) 360°×450/1500×100%=108° (3)∵12~35岁的网瘾人数约为2 000万, ∴12~23岁的网瘾人数约为2 000×300+450=1000(万) [课后作业] 6、 C 7、 C 8、 A 9、 520 10、 1200

11、292 12、(1)总体是全校同学喜欢球类运动的情况样本是小明所在班的43名同学喜欢球类运动的情况 (2)不合适理由略 13、(1)8÷16%=50(名) (2)略 (3) 360°×(10÷50)=72° (4) 500×(12- 50)=120(名)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答案参考(三)直方图 [知识梳理] 1、个数 2、(1)最大值最小值 (2)组距组数 (3)频数分布表 (4)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作业] 1、C 2、 C 3、 B 4、 15 5、 (1) 8 5 (2) 155

05网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本

05网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本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梳理] 1、相等 2、相等 3、互补 [课堂作业] 1、C 2、B 3、139°10' 4、35° 5、∵EF//BC, ∴∠BAF= 180°- ∠B=100°. ∵AC平分∠BAF, ∴∠CAF=1/2∠BAF=50°, ∵EF//BC, ∴∠C=∠CAF-50° [课后作业]6、B 7、B 8、A 9、34° 10、70° 11、∠BEF=40°,∠DEG= 50°

12、由题意知AB//CD,AD//BC, ∴∠A+∠D=180°,∠A+∠B=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D.同理可得∠A=∠C 13、AB//DC 理由:∵AD//BC, ∴∠DAB=∠3=8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0°,∴∠CAB=∠DAB-∠1=80°-30°=50° ∵∠2=50°,∴∠2=∠CAB.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4、(1) ∠BED=∠B+∠D 理由: 过点E向右作EF//AB. ∴∠B=∠B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B//CD,∴EF//CD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D=∠FE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F+∠FED=∠B+∠D, 即∠BED= ∠B+ ∠D. (2) ∠ABF(或∠FBE) ∠CDF(或∠FDE) 35°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答案(二) 命题、定理、证明 [知识梳理]1、语句题设结论

2、真命题假命题 3、定理定理 4、证明 [课堂作业] 1、C 2、D 3、题设结论 4、(1)题设:∠1+∠2=180° 结论:∠1与∠2互补 (2)题设: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3)题设:两条直线平行于同=条直线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 5、MN.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 AB同位角相等,两宣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课后作业]6、C 7、A 8、①②④ 9、(1)假命题反例:如数字9能够整除3,但不能整除6 (2)真命题 10、(1)如果几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都相等 (2)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5,那么它能被5整除 (3)如果一个图形是三角形,那么它的内角和为180° (4)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1、答案不唯一,如条件:②③,

初一下册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初一下册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导语】下面是xx为您整理的初一下册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仅供大家查阅。 第六单元练习一答案 基础达标 1~4.BDAA 5.10+15x=100或0.4+0.15x=1 6.2[(x+25)+x]=310 7.-2 8.解:(1)3x-x=4(2)1/2x+3=x-2 9.131-2x=35 10.解:设他需要x个月才能付清全部贷款,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3000+1500x=19500 11.解:设桶内原有油x千克,则可列方程: 4.5+1/2x=8 12.(答案不) 七年级一班有52人,七年级二班有48人,现在从一班调几个人到二班来才能使两个班人数相等? 综合提升 13.解:因为x=-5/3是方程2x-1/2=●的解,所以2×(-5/3)-1/2=●所以被污染的数等于:-23/6

14.解:设女儿现在x岁,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4x+20=2(x+20) 用检验的方法可得x=10 4x=4×10=40(岁) 因此,女儿现在10岁,父亲现在40岁。 第六单元练习二第1节答案 基础达标 1.D2.C3.B 4.2x,2,等式性质1 5.4,等式性质2、等式性质1 6.(1)x=5(2)x=36 综合提升 7.解:设规定的标准用水量是每户每月x立方米,根据题意,得1.3x+2.9(12-x)=22 第六单元练习二第2节答案 基础达标 1.B2.C3.B4.A5.C 6.3x,3x+20,4x-25, 4x-25=3x+20, 4x-3x=20+25,45,45 7.解:丽萍的解法有问题,问题出在第②步.正确解法如下: 方程两边都加上3,得3x=2x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202105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202105 1. 如图,∠1的邻补角是(). [单选题] * 本题的图 (A)∠AOC (B)∠BOC和∠AOF (C)∠AOF (A)∠BOE和∠AOF(正确答案) 2. 4的平方根是() [单选题] * A B.(正确答案)

C. 4 D. 2 3. 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单选题] * A. B.(正确答案) C. D. 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有 () [单选题] * A. 0个 B. 1个(正确答案) C. 2个 D. 3个

5.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第一次左拐50°,再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一段距离后,第二次右拐50°,两次拐弯后的行驶方向与原来的行驶方向() [单选题] * A.恰好相同(正确答案) B.恰好相反 C.互相垂直 D.夹角为100° 6. 的平方根是() [单选题] * A(正确答案) B C D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已知线段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答案) 8. 如图,△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CM是AB边上的中线,点C到边AB所在直线的距离是() [单选题] *

本题的图 A.线段CA的长度 B.线段CM的长度 C.线段CD的长度(正确答案) D.线段CB的长度 9.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单选题] * A B C(正确答案) D

七下苏科版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七下苏科版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1、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正确答案) tanθ>0,则θ是第()象限角。* 第一象限(正确答案) 第二象限 2、6.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能引出7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单选题]* A.七 B.八 C.九 D.十(正确答案) 3、8.一个面积为120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米,苗圃长是()[单选题] * A 10 B 12(正确答案) C 13 D 14

4、4.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单选题]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同旁内角互补(正确答案) C、直角的补角仍然是直角 D、垂线段最短 5、9.点(-3,4)到y轴的距离是()[单选题] * A.3(正确答案) B.4 C.-3 D.-4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正确答案) B.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C.-a一定是负数 D.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7、从3点到6点,分针旋转了多少度?[单选题] * 90°

-1080°(正确答案) -90° 8、18.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4cm,BC=2cm,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单选题] * A.2cm B.6cm C.2或6cm(正确答案) D.无法确定 9、要使多项式不含的一次项,则与的关系是()[单选题] * A. 相等(正确答案) B. 互为相反数 C. 互为倒数 D. 乘积为1 10、22.如果|x|=2,那么x=()[单选题] * A.2 B.﹣2 C.2或﹣2(正确答案)

11、9.如果向东走记为,则向西走可记为() [单选题] * A+3m B+2m C-3m(正确答案) D-2m 12、44、如图,AC、BD相交于点E,AB=DC,AC=DB,则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单选题] * A.1对 B.2对 C.3对(正确答案) D.4对 13、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向东10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如果气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气温下降6℃,记为-6℃,那么+8℃的意义就是下降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20米记作+20米,那么-05米所表示的高是95米(正确答案)

[课时学案作业本答案]课时学案作业本七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课时提优作业本答案

[课时学案作业本答案]课时学案作业本七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课时提优作业本答 案 课时学案作业本七年级下册数学答案课时提优作业本答案 1.如图,在下列学习用具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共有() A.1条 B.2条 C.3条 D.6条 3.如图,已知四个图形分别是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圆,它们全是轴对称图形,其中对称轴的条数最少的图形是() 4.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60° 5.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DE⊥AB于点E,DF⊥AC于点F,下列结论:①∠BAD=∠CAD;②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③BD=CD;④若点P在直线AD上,则PB=PC.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 7.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A.30°,60° B.45°,45° C.45°,90° D.20°,70° 8.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 A.36° B.60° C.72° D.108° 9.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 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 A.50° B.51° C.51.5° D.52.5° 10.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的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 A.15° B.17.5° C.20° D.22.5° 1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AD是等边三角形,则∠BPC等于() A.20° B.30° C.35° D.40° 1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角平分线,△ADE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D⊥BC;②EF=FD;③BE=BD.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3 B.2 C.1 D.0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答案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答案 做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题目应知难而进。不懂的问题可以和老师同学多讨论。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答案(一) 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梳理] 1、相等 2、相等 3、互补 [课堂作业] 1、C 2、B 3、139°10' 4、35° 5、∵ EF//BC, ∴∠BAF= 180°- ∠B=100°. ∵ AC平分∠BAF, ∴∠CAF=1/2∠BAF=50°, ∵ EF//BC, ∴ ∠C=∠CAF-50° [课后作业]6、B 7、B 8、A 9、34° 10、70° 11、∠BEF=40°,∠DEG= 50° 12、由题意知AB//CD,AD//BC, ∴∠A+∠D=180°,∠A+∠B=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D.同理可得∠A=∠C 13、 AB//DC 理由:∵ AD//BC, ∴ ∠DAB=∠3=8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30°,∴∠CAB=∠DAB-∠1=80°-30°=50° ∵∠2=50°,∴∠2=∠CAB.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4、(1) ∠BED=∠B+∠D 理由: 过点E向右作EF//AB. ∴∠B=∠B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AB//CD,∴EF//CD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D=∠FE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F+∠FED=∠B+∠D, 即∠BED= ∠B+ ∠D. (2) ∠ABF(或∠FBE) ∠CDF(或∠FDE) 35° 课时作业本七年级数学下答案(二) 命题、定理、证明 [知识梳理]1、语句题设结论 2、真命题假命题 3、定理定理 4、证明 [课堂作业] 1、C 2、D 3、题设结论 4、(1)题设:∠1+∠2=180° 结论:∠1与∠2互补 (2)题设: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3)题设:两条直线平行于同=条直线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 5、MN.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 AB同位角相等,两宣线

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下册答案

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下册答案 做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的习题要仔细,成功在等你。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下册答案(一) 用坐标表示平移 [知识梳理] 1、(x+a,y) (x-a,y) (x,y+b) (x,y-b) 2、右左 a 上下 a [课堂作业] 1、C 2、A 3、上 6 左 2 下 7 (或下 7 左 2) 4、(5,-6) 5、梯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将梯形ABCD向左平移了4含单位长度,向下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图略 [课后作业] 6、 B 7、C 8、D 9、(3,0) (4,3) 10、2 11、图略 A₁(-4,0) 12、(1)图略 C(3,-3) (2)图略点C的对应点的坐标为(4,0)或(5,-2)或(2,-1)或(1,-4) 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下册答案(二) 不等式及其解集 [知识梳理]

1、“<” “>” 2、未知数的值 3、解集解不等式 [课堂作业] 1、C 2、B 3、5/3 -2,-2.5 4、(1) -x+5>0 (2)y-1>2/3y (3)m/4+3<5 (4) x+16<4x 5、1.5,2,3.5是不等式的解 -3,-1,0不是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为x>1, 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 [课后作业] 6、D 7、C 8、x<3 9、(1) a+2<0 (2)2/3a>b-3 10、t<25 11、略 12、由图①可知A比B重,由图②可知C比A重, ∴A、B、C三人的体重由重到轻依次为C、A、B 13、(1)16×6+(31-16-3)x>198 (2)3(x+1)+6(y+1)>m+1 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下册答案(三) 不等式的性质 [知识梳理] 1、数(或式子) 不变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答案 平方根(1) [知识梳理]1、正数xx²正数x算术平方根 根号a被开方数0 2、(1)非负数≥ (2)非负数≥非负数< [课堂作业]1、B 2、B 3、C 4、125 5、(1)0.8 (2)5/4 (3)1.6 (4)0 6、(1)41/7 (2)-3 (3)9 (4)4/5 [课后作业]7、B 8、D

9、A 10、B 11、B 12、(1)>(2)<(3)> 13、0.2284228.40.0005217 14、68m 15、(1)0.2 (2)0.8 (3)2 平方根(2) [知识梳理]1、平方根二次方根平方根 2、开平方 3、两互为相反数0没有平方根 [课堂作业]1、D 2、B 4、±1.5±1/4 5、(1)±14 (2)±0.4 (3)±5/13 (4)±5/3 6、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xcm由题意, 得x²=11×11+15×5=196,∵x>0,∴x=196=14.∴该正方形的边长为14cm

[课后作业]7、B 8、B 9、A 10、49 11、2 12、(1)±30 (2)-1.7 (3)7/4 (4)±11 13、(1)x=±5 (2)x=1/4或x=7/4 (3)x=±1.3 14、由题意,得2a-1=(±3)²,3a+b-1=4²,解得n=5,b=2,∴a+2b=5+2×2=9 又∵(28/15x+2)²=900<905, ∴能按规定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篮球场 立方根 [知识梳理] 1、立方根三次方根xa立方根 2、开立方 3、正负0 [课堂作业] 1、D

2、A 3、A 4、0或1 5、6464 6、(1)7 (2)2/5 (3)-0.1 (4)3 7、(1)±8 (2)-4/3 (3)-2/3 (4)1 [课后作业] 8、C 9、C 10、10-69 11、10.38-0.482 12、1/20 13、(1)x=4 (2)x=-1 (3)x=-5/3 (4)x=3/2

【课时作业】人教版2019年 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行线的性质 课时作业本(含答案)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D,∠A=70°,则∠1的度数是() A.70° B.100° C.110° D.130° 2.如图,从①∠1=∠2;②∠C=∠D;③∠A=∠F;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 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所组成的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3.如图所示,已知AB∥CD,EF平分∠CEG,∠1=80°,则∠2的度数为( ) A.20° B.40° C.50° D.60° 4.如图,AE∥BD,∠1=120°,∠2=40°,则∠C的度数是() A.10° B.20° C.30° D.40° 5.如图AB∥CD,∠ABE=120°,∠ECD=25°,则∠E=() A.75° B.80° C.85° D.95° 6.如图,已知DE∥BC,CD是∠ACB的平分线,∠B=72°,∠ACB=40°,那么∠BDC等于( )

A.78° B.90° C.88° D.92° 7.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 () A.42°,138° B.都是10° C.42°,138°或42°,10° D.以上都不对 8.如图所示,已知AB∥CD,∠C=70°,∠F=30°,则∠A的度数为() A.30° B.35° C.40° D.45° 9.如图:AB∥DE,∠B=30°,∠C=110°,∠D的度数为() A.115° B.120° C.100° D.80° 10.如图,已知AB∥CD,则∠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 B.∠α﹣∠β+∠γ=180° C.∠α+∠β﹣∠γ=180° D.∠α+∠β+∠γ=180° 二、填空题 11.如图,AB∥CD,∠B=68°,∠E=20°,则∠D的度数为度. 12.如图,已知AB∥CD,∠1=∠2,若∠1=50°,则∠3= 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