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案含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案

【教学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课前知识梳理】

一、背景

1、客观条件:

A.《辛丑条约》的签订→危机的不断加深

B.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了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

2、主观条件:

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发展,力量不断壮大;

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历史条件、思想武器、宣传中心、代表人物)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等学说;

重要阵地:和;代表人物:、和;

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

③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④机关刊物:《》

⑤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最为壮烈。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群众基础:四川的。

二、爆发:武昌起义

年月日,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光复武汉三镇,史称“辛亥革命”。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以为国旗。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课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上册

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处?其本质是什么?

(2)材料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又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中的哪些内容是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4)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但它又隐瞒了什么本质问题?

问题探究二: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整理

材料4: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

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1)材料1: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2)材料2: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

(3)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

(4)材料4反映什么现象?

问题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对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三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问题探究四:阅读下列材料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构建结构导图】

【课堂反馈练习】

1.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的时间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2.右图是当时讽刺四国银行团别有用心的漫画《铁路之险象》,对此图的

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列强想得到中国的筑路权

B.中国的筑路技术非常落后

C.民间集资自办的铁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

3.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控制着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妥协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其根本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摧毁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