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列找规律总结

小学数列找规律总结

第一篇:小学数列找规律总结

数列找规律总结

1、顺等差数列,前一个数减去后一个数的差相等。

例如:1,3,5,7,9,…

逆等差数列,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的差相等。

例如:10,8,6,4, 2…;

2、顺等比数列,即前一个数除以后一个数的商相等。

例如:2,4,8,16,32…;

逆等比数列,即后一个数除以前一个数的商相等。

例如:1024,512,256,128,…;

3、兔子数列,即单数序号的数字与双数序号的数分别形成规律。

例如8,15,10,13,12,11,(14),(9)这里8,10,12,14成规律,15,13,12,11,9成规律;

4、质数数列规律

例如:2,3,5,7,11,(13),(17)....这些数学都为质数;

5、“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等,例如:平方数列:1、4、9、1

6、2

7、64、125、… 立方数列:

例如:1、8、27、64、81、256、625、…

6、相邻数字差呈现规律。

数字之间差呈现等差数列,例如:1、3、7、13、21、31、43、… 数字之间差呈现等比数列,例如:1、3、7、15、31、63、…

7、多个数字间呈现规律,(本题考查较少)

裴波那契数列,即任意连续两个数字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字,例如:1、1、2、3、5、8、13、21、34、…

任意连续三个数字之和等于第四个数字,例如:1、1、1、3、5、9、17、31、57、105、…

第二篇: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字推理主要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在实际解题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规律。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个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个数;

3、等差数列:数列中数字相减,差为一个常数或为一组循环的常数;

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个一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构成;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

四川省省属政府序列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题型

为综合测查应考人员综合素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包括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答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二、内容

第一部分法律

一、法律知识部分

(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

(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要素。

(五)立法的概念、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立法程序。

(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和法的效力。

二、宪法部分

(一)宪法的概述、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体和政体。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性质和地位、职权、组成和任期等。

三、行政法部分

(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

(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与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等。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行为概念、特征、主体与立法原则。

(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分类、作用与原则等。

(五)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种类和构成要件等。

(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赔偿的范围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和行政赔偿的方式等。

(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行政复议参加人。

(十)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及行政诉讼证据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诉讼第一审、第二审程序及审判监督程序等。

四、民法部分

(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及调整范围。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公民和法人。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四)物权与所有权。

(五)债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分类、履行和终止,合同概念、特征、订立和担保等。

(六)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法。

(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及责任方式。

(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

五、刑法部分

(一)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

(二)犯罪的概念、特征及构成。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五)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六)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刑罚。

(七)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八)刑罚的种类。

(九)量刑、缓刑、减刑、自首和立功等主要刑罚的具体运用。

(十)犯罪的种类及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六、劳动法部分

(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对人的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

(三)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主要内容,订立的概念、原则和解除,无效劳动合同、集体合同。

(四)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处理方式和机构,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与程序。

(六)劳动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和制度。

第二部分公民道德建设

一、公民道德建设知识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公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四)家庭美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四川省情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

(二)人口与民族。

(三)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和“天府之国”。

(四)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五)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

(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与气候。

(三)四川的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

(四)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与大熊猫的故乡。三、四川的主要经济(一)主要工业与粮油基地。

(二)发达的畜牧业、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产业。

(三)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

(四)中国西部的投资热土和中国西南的金融中心。

(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齐备完善通讯网络。

(六)“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七)“三个转变”、六大支柱产业、八大产业基地与发展五大经济区。第四部分公文写作

一、公文的种类和作用

(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

(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

(三)公文文种的涵义、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

(四)公文的主要作用。

二、公文的格式规范

(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

(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及其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

三、公文的撰写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

(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

第五部分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知识

一、事业单位概述与改革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登记(备案)、范围和特点。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三)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

(四)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概念、特点、原则和范围、内容和标准、方法和程序、结果的使用以及组织管理等制度。

二、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

(一)人事争议的概念、分类、预防、处理的依据和意义,人事争议处理的特点、基本原则和渠道。

(二)人事争议处理与劳动争议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信访等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与区别。

(三)人事争议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四)人事争议仲裁的机构、受案、管辖与时效。第六部分职业能力测试部分

通过对应考者的常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第七部分时事知识部分

通过对一年来国内国际时事知识的测试,了解应考者接受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第三篇: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

刘艳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套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所现规律稍复杂一些。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通过了解学习效果很理想,大家兴趣浓厚,总想跃跃欲试,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我比较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猜测去发现规律。从而得到了与人合作的机会,或得了亲身体验。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简单的循环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就此激趣导入新内容——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1.魔法儿童房,欣赏儿童房地面砖设计,感知规律。(1)先看一下儿童房什么样的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

(3)引导、总结、评价、演示。(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颜色的地砖?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行和第…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块砖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的统统往前平移一格)

(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

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魔法水果乐园,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1)继续摆。

(2)学生自由观察水果图,观察前三组的水果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3)再次边观察边思考: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摆水果呢?能不能用地面砖的规律来找水果的规律呢?

(4)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然后动手摆一摆,补充第四行。(5)质疑:如果接着摆下一行,应怎样摆?(6)观察后回答问题。

(7)教师引导发现并揭示“循环”概念。3.魔法游戏乐园到了,游戏中进一步验证规律。(1)指名四人到台前进行排队游戏。

(2)教师依次指同学当排头,问:原来的排头应挪到什么位置?(3)学生自己变换位置,其他同学订正。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数学魔法乐园)玩儿的开心吗?可是老师这儿出了点烦心事儿,咱们都这么熟了,要不帮帮咱?我们家牛牛昨天请假了,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帮他补习一下课程?

2.教学例1 出示例1:◇◆□■ ◆□■◇ □■◇◆ __ __ __ __(1)请学生按规律摆出第四组图形。(2)请学生说规律。

(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

(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师:经过了几次变换,从第五组开始又重复了前面的排列,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叫做循环排列)

3.画一画。(完成作业纸)

☆★◈●●☆★◈◈●☆★ __ __ __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创作游戏:谁是小小设计师。)

太好了,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牛牛带你们一起去了创意魔法乐园,那里的世界精彩极了,(课件显示一组组有规律的图,请生欣赏。)你们也想有这样的创作作品吗?

每一位学生用准备的正方形纸(当作小手帕或桌布)设计美丽的花边或图案,要求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借助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可以画可以利用学具摆。)

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适当评价和鼓励。

3、互相欣赏作品。

五、总结

1.学生自由说收获。

2.教师结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也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有信心吗?来吧,一起加油!

《找规律》教学反思

抱着让学生乐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愿望,我设计了本节课,《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图形中的循环排列的规律,不是易事。从学生表现来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达成度较好。

本课我的教学目标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为此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吸引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来揭示出其中循环排列的规律。在钻研教材和了解了白板的各项功能后,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从课堂教学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做思考,在合理的地方用上合理的技术,让两者有机的统一,利用白板的功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避免出现课堂教学跟着白板走的现象。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学生能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其中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教学效果很好。

二、注重给学生营造氛围,大胆想象

本节课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例如根据下列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在学生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在交流中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加深了理解。又如当我说:“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a、b、c三个字母排列吗?快来试一下吧。”话还没等说完,很多学生就开始动手设计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极其精彩的。有的学生都能自己总结出一行三个物体就三行一组循环一次,甚至能推想出一行5个、6个他们的循环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后,以活动的图片在白板上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让学生先猜猜再说出自己这么猜的理由,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让自己说出今天学习的规律。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如:“接下来,应怎样写?”先故意让学生猜错,再讨论:这样有没有规律呢?它的规律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加以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尤其是潘越格同学我一再鼓励她,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增强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我还不太满意的地方:

一、缺少了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拓展得大多,缺少一些最基本的练习。

三、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于求成。

改进调整: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再积极些。

二、自己的语言要简练些,尽量让学生多说。

三、素材的选择少一些,让学生研究得透彻些。

四、练习的设计面广些,关注到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位置及其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继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周期排列后第二次学习找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材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按循环规律排列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在学生探索完它们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同桌合作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全班交流的情境。

2.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本节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看、猜、操作、讨论等活动发现循环排列的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看、猜、操作、验证、合作等活动中,探寻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意识。

(2)感受生活当中隐含着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探寻“循环排列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利用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情境,整节课围绕“去懒羊羊装修的新家做客”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我做出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已有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或是枯燥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因此,我利用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情境。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

出示喜羊羊的房间图,让学生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这样安排既复习了旧知,又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回归课堂。

接着我出示懒羊羊的房间图(这是利用教材的主题图改编的),让学生再找找其中的规律。这时,学生会根据图形的形状和颜色发现规律,但不能发现循环排列的规律。这时,我首先肯定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告诉学生:其中还有规律!从而揭示本节课课题——找规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因此,我从懒羊羊的房间图中抽出墙面图作为例题,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看、猜、操作、验证,探寻循环排列规律。在小组汇报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正确的答案让其他学生操作验证,之后进行多媒体演示。然后,我归纳总结方法,并同时多媒体演示主题图中的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着重点明“循环排列”。最后,我把地面图作为一个反馈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上到这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有所分散,所以,我以“懒羊羊邀请大家去做客”为情境展开练习。

练习一:这是教材上的例1,我把它改成解懒羊羊家门上的新式密码锁。这样设计不仅照应课开始的情境,又让学生明白循环排列不仅

可以竖着往下排,还可以横着排。

练习二:摆水果图。这一情境是以懒羊羊没想到学生们这么快就解开了密码锁,水果没来得及摆好,让同学们帮忙接着摆。这里主要是运用学生喜欢的水果做一些变式练习。

练习三:画桌布花边(这是教材上的“做一做”)。这样以桌布的形式出现,做提高性练习,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易于学生解决。

练习四:小小设计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懒羊羊设计一幅图,送给懒羊羊。我让学生可以采用画、贴、印等多种方式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创造性应用知识。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欣赏一系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藏着数学的很多规律,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以后学习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第四篇: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特点:有效注意力时间短,旧知迁移能力弱,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注重为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我的教学意图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二是能够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三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三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游戏导入

2、感知规律

3、发现,总结规律

4、应用规律

5、延伸规律。

在设计“游戏导入”环节时,我给出两组电话号码,男孩记一组,女孩记一组。女孩记得那一组有规律,很容易记,男孩记得一组没有规律,不容易记住,引出问题冲突,让学生了解学习找规律的必要性,揭示课题——找规律。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感知规律”,通过找“熊大、熊二”和“小羊们”的规律,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初步感受规律中“一组”和“重复出现”的含义。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在心里感受规律的特点。第三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发现、总结规律”。这一环节,出示“例1”主题图,通过彩旗的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引导学生用完整简洁的话说出发现的规律。利用彩花、彩灯和小朋友进行巩固。第四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应用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巩固练习中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

通过本次赛课我的收获是:

(一)深刻体会备课从“厚”到“薄”的过程。

这次赛课让我真正明白了备课要从厚到薄的含义。在开始磨课时,教案中详细到课堂上的每一句话,甚至还要想出多个预设,在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和调整中,初稿教案终于写成,一共有13页,但第一次试讲还是失败告终,需要从头再来,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的过程,过程是痛苦的,这次定稿也有十页,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又因为一些细节,需要调整,终稿确定时是七页,最后一次在学校的试讲时,整个教学流程已经烂熟于心,最后登上比赛场时,教案只剩两页。通过这次赛课,让我明白,厚就是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薄就是将这些备课内容烂熟于心,完全内化吸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二)教学中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在第一次试讲中,我就忽视了孩子的认知规律,没有任何铺垫就开始讲例题,不管怎样引导孩子的思维都打不开,而且课堂气氛也很沉闷,本来可以动手实践的数学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最后的效果确是孩子一张张茫然的小脸,李老师对那节课也只说了一句话,“不行,重来”。这让我深刻的明白了,遵循孩子认知规律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目标才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总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本课开始通过两组电话码号的记忆比赛,引出问题冲突,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发现规律的存在,再通过两组有规律的卡通形象,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渐渐明白,规律是一组一组出现的,为孩子们攻克本课难点(一组,重复出现)搭建了扶梯。当进入例题新授时,只需简单的点拨,就可以引出规律的表达方法。这时找规律孩子们已经内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乘胜追击,抛出找规律的学习目的是用规律。在应用规律的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要合理恰当

第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熊大熊二”等动画元素,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气氛包裹着整个课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二方面,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新授难点。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大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能把教材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弄懂教师难讲明白的内容,突出了教材的重点,从而突破新授难点。本课多媒体课件中涉及到形状、颜色、人物、数字等多方面的规律。如果没有多媒体的配合,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多类规律的展示。如:本课“一组”和“重复出现”学生不是很容易发现和理解,在出示熊大、熊二时,用虚线将一个熊大和一个熊二圈出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组,再一个一个的出示虚线画出的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重复出现。利用多媒体功能成功突破了本课新授的难点。

(三)课堂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巩固环节中,孩子们需要用画笔涂一涂,涂出自己喜欢的规律,孩子们画出很多漂亮的作品,有两种颜色一组的,也有三种颜色一组的,甚至有孩子画出了变化的规律,让我很是惊喜。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有的学生发现老师的衣服是有规律的、班级桌椅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斑马线是有规律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是有规律的。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注重数学课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延展性、灵活性。如果孩子的数学思维打开了,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更轻松。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身为年轻教师的我,有一次参加赛课的机会,真心希望展现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堂。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赛课时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赛课时,仅有30分钟的展示时间,30分钟内要完成新授和巩固练习,任务量很大。这让我在讲课时,太注重各个环节可以按照预设准时的完成,有些环节一带而过。比如涂一涂,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时间,很多孩子还没有画完,我就开始展示点评。

第二、个别问题的表述不够准确。

第三、课堂应变能力不足。赛课是我第一次站在大课堂讲课,面对上百人的大课堂,孩子们是陌生的,内心还是有些激动和紧张,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说说生活中的规律时,一个孩子说红灯绿灯有规律,我没有听清,一时间没能给出最准确的点评。

其实综上三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底蕴不足造成的,想上好一节课,紧靠一时的热情、冲动和自信是远远不够的,对教材的把握、情感的投入、遵循孩子的认识规律、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教师综合素质都是一种考验,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需要历练,更需要不断的学习。现在的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稚嫩的,其实我还什么都不懂,我应该拿出最低的姿态来学习,

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进步。

第五篇:找规律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正方形、圆、三角形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想不想看看?小鸡小熊小鸡小熊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学生猜,出示“小鸡”。

师: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好吃的呢!再次出示:苹果西瓜苹果西瓜师:你猜下一个是什么水果呢?

学生猜,出示桔子,下一个呢?出示草莓。

师: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排是按小鸡、小熊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的。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你们的话说,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师:“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准备联欢会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师:这个舞台布置得这么美!你最喜欢什么?生:灯笼!

师:老师也挺喜欢的,你能告诉大家灯笼有哪些颜色吗?生:有红色,还有黄色。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生1:是按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的顺序排下去的。师:说的真不错!你是从哪边看起的?生:左边。

生2:我看出灯笼是按—黄—红……的顺序排下去的。师:看得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是从哪边看起的?生:右边。

充分肯定、赞同小朋友的说法并告诉他们漂亮的灯笼按一红一黄顺序或一黄一红的顺序排下去,这都是它们的“规律”。出示灯笼排列:

“猜一猜”下一个应挂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2)提议小朋友继续找一找舞台上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生:鲜花

教师让学生先和同座位小朋友说说鲜花的排列规律,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出示花排列:

“猜一猜”下一朵花应是什么颜色的?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接着说说自己还喜欢哪种装饰物。生:彩旗

师:确实很漂亮!小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能在屏幕上边指边说吗?

生1边指边说:小彩旗是按一面红一面黄又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的规律排列的。生2 :小彩旗按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的规律排列的。出示彩旗排列:

“猜一猜”下一面应是什么颜色的?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师:太奇怪了,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你们,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

生:因为他们的排列有规律。

(4)表扬小朋友并鼓励他们继续观察画面,说说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1:小朋友的队伍排列得有规律!是按一男一女又一男一女的规律围成圈的!

完整版数字找规律类型总结归纳

欢迎共阅 数字找规律类型总结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3、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 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 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掌握。但掌握这些规律后,怎样运用这些规律以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看是否存是隔项数列,如果是,那么相隔各项按照数列的各种规律来解答 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在对各种基本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答案。 数字推理题的一些经验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 2)深一点模式,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1、2、5、10、17。它们之间的差为1、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简单数列的规律讲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简单数列的规律 第六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许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如: 自然数:1,2,3,4,5,6,7, (1)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2)某年级各班的学生人数(按班级顺序一、二、三、四、五 班排列)45,45,44,46,45 (3)像上面的这些例子,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第1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个数称为第2项,…,第n 个数就称为第n 项.如数列(3)中,第1项是45,第2项也是45,第3项是44,第4项是46,第5项45。根据数列中项的个数分类,我们把项数有限的数列(即有有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有穷数列,把项数无限的数列(即有无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无穷数列,上面的几个例子中,(2)(3)是有穷数列,(1)是无穷数列。研究数列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性,以作为解 决问题的依据,本讲将从简单数列出发,来找出数列的规律。 例1 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 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2,5,8,11,(),17,20。 ②19,17,15,13,(),9,7。 ③1,3,9,27,(),243。 ④64,32,16,8,(),2。 ⑤1,1,2,3,5,8,(),21,34… ⑥1,3,4,7,11,18,(),47… ⑦1,3,6,10,(),21,28,36,(). ⑧1,2,6,24,120,(),5040。 ⑨1,1,3,7,13,(),31。

⑩1,3,7,15,31,(),127,255。 (11)1,4,9,16,25,(),49,64。 (12)0,3,8,15,24,(),48,63。 (13)1,2,2,4,3,8,4,16,5,(). (14)2,1,4,3,6,9,8,27,10,(). 分析与解答 ①不难发现,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减去它前面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3.因此,括号中应填的数是14,即:11+3=14。 ②同①考虑,可以看出,每相邻两项的差是一定值2.所以,括号中应填11,即:13—2=11。 不妨把①与②联系起来继续观察,容易看出:数列①中,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数值也相应增大,即数列①是递增的;数列②中,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值却依次减小,即数列② 是递减的.但是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之外,这两个数列却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相邻两项的差都是一个定值.我们把类似①②这样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③1,3,9,27,(),243。 此数列中,从相邻两项的差是看不出规律的,但是,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其前面一项的3倍.即:3=1×3,9= 3×3,27=9×3.因此,括号中应填81,即81= 27×3,代入后,243也符合规律,即243=81×3。 ④64,32,16,8,(),2与③类似,本题中,从第1项开始,每一项是其后面一项的 2倍,即:因此,括号中填4,代入后符合规律。综合③④考虑,数列③是递增的数列,数列④是递减的数列,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列数中,相邻两项的商都相等.像③④这样的数列,我们把它称为等比数列。 ⑤1,1,2,3,5,8,(),21,34…首先可以看出,这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现在我们不妨看看相邻项之间是否还有别的关系,可以发现,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2=1+1,3=2+1,5=2+3,8=3+5.因此,括号中应

小学三年级奥数-找规律-知识点与习题

第5讲找规律(一) 这一讲我们先介绍什么是“数列”,然后讲如何发现和寻找“数列”的规律。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数列。例如, (1) 1,2,3,4,5,6,… (2) 1,2,4,8,16,32; (3) 1,0,0,1,0,0,1,… (4) 1,1,2,3,5,8,13。 一个数列中从左至右的第n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如,数列(1)的第3项是3,数列(2)的第3项是4。一般地,我们将数列的第n项记作a n 。 数列中的数可以是有限多个,如数列(2)(4),也可以是无限多个,如数列(1)(3)。 许多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我们这一讲就是讲如何发现这些规律。 数列(1)是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的,也叫做自然数数列,其规律 是:后项=前项+1,或第n项a n =n。 数列(2)的规律是:后项=前项×2,或第n项 数列(3)的规律是:“1,0,0”周而复始地出现。 数列(4)的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 a 3=1+1=2,a 4 =1+2=3,a 5 =2+3=5, a 6=3+5=8,a 7 =5+8=13。 常见的较简单的数列规律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数列各项只与它的项数有关,或只与它的前一项有关。例如数列(1)(2)。 第二类是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元找关系才可找到规律。例如数列(3)(4)。 第三类是数列本身要与其他数列对比才能发现其规律。这类情形稍为复杂些,我们用后面的例3、例4来作一些说明。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 (2)84,72,60,( ),( ); (3)2,6,18,( ),( ),… (4)625,125,25,( ),( ); (5)1,4,9,16,( ),… (6)2,6,12,20,( ),( ),… 解: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 (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16。 (2)的规律是:前项-12=后项。所以应填48,36。 (3)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54,162。 (4)的规律是:前项÷5=后项。所以应填5,1。 (5)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 1=1×1, 4=2×2, 9=3×3, 16=4×4, 所以应填5×5=25。 (6)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 2=1×2,6=2×3,12=3×4,20=4×5,

初中、小学数列找规律方法与题解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小学数列找规律方法与题解初中、小学数列找规律方法与题解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拟编解答在初中、小学数学的一些赛题中,经常会出现数列找规律的问题,数列的题型多种多样,遵循的规律也各不相同,寻找规律的方法也非常灵活,下面举几例常见的题型探索一下,方法和解题思路。 1、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 相邻两数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差相等的数列叫等差数列。 在等差数列中,第 n 个数可以表示为: a n=a1+(n-1) d,其中 a1为数列的第一个数, d 为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 【例 1】在括号内填上所缺的数: 4、 10、 16、 22、 28、 34、()、。 【解析】: 因相邻两数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差为 6,所以第 n个数是: a n=a1+(n-1) d,故 a 7=4+(7-1)6=40,即括号内应为 40。 (2)、相邻两数的增加(或减少)值为等差数列的数列。 这种数列第 n 个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 求出数列的第 n-1 个到第 n 个的增加(或减少)值 (a 2- 1 / 9

a 1)+(n-2) d,则第n 个数是 a n=a n-1+(a 2-a 1)+(n- 2) d。 【例 2】在括号内填上所缺的数: 3、 7、 15、 27、()、。 【解析】: 因数列的增加值分别为: 4、 8、 12、 16、,增加值为等差数列。 所以第 n 个数是: a n=a n-1+(a 2-a 1)+(n-2) d,故 a5=27+(7-3)+(5-2)4=43,即括号内应为 43。 这是通用解法,当然此题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 2、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 相邻两数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相等的数列叫等比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第 n 个数可以表示为: a n=a1q n-1,其中 a1为数列的第一个数, q 为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 【例 3】在括号内填上所缺的数: 2、 6、 18、 54、 162、()、。 【解析】: 因邻两数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为 3,所以第n 个数是:

小学一二年级,数列找规律,学会方法是王道(附增强孩子记忆法)

小学一二年级,数列找规律,学会方法是王道(附增强孩子记 忆法) 随着学习水平的不断升级,教学难度的加大。小学的学习,不再是以往的简单式教学,变得多种多样,在增加知识量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多元化思考能力。因此大家会发现现在的小学知识越来越难,也越来越偏向于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那么面对现在越来越难的小学题,该如何解答? 学会方法才是王道 就拿小学的寻找规律题来说,大家应该也不陌生,算的上是小学的一大难点。非常多的孩子和家长往往都会面对一个寻找规律题消耗大量的时间,最后解答出来才发现原来这么简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结果,其实就是观察能力差,知识广度窄。 举个例子: 像这样一个小学一年级的数列找规律,你们感觉难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拿到这样一个题目首先我们就是要仔细审题,在题目中寻找有价值的条件。问五角星所在的位置上的数字是几? 在小学做题目有一个万能公式,就是画图简化题目,用图的方式把已知的条件标识出来。在我们看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

就拿这个题目来说,我们把已知的条件在草稿纸上画出来,你会很快的发现,在箭头处的数字也应该是7,这就是图形的妙处。 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可以继续推导,很快的你就可以得出答案,在五角星处的数字应该也是7。 我们还可以全部补充完整

通过图形的方式,已知三个相邻的数字之和是20,在已经推导出9后面的数字就是7,那么7后面数字必然就是4,是不是所有的答案就一步解完成。所以在孩子遇到数学难题解答不出来的时候要教会孩子善于画图。 例二: 图中这样的题目,你会解答吗? 其实这样的题目是最好解答,所谓寻找规律,那必然是找到其中的关联,这个题目一样,同样的我们首先画图找关联。

小学数学教学——数列与找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数列与找规律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更是对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其中,数列与找规律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列与找规律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孩子们数学思维的意义。 一、数列与找规律的重要性 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通过数列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培养观察和归纳的能力,从中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进行问题的解决。数列与找规律的学习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培养孩子们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数列与找规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观察数字序列,孩子们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其他问题中。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用,也能够帮助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灵活和创造性。 二、数列与找规律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列与找规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让他们自己总结出规律的特点。 2. 探究法:教师可以给孩子们一些数字序列,让他们自己探索其中的规律。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发现规律,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3. 比较法:将不同的数字序列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规律的形成。

4. 运算法:通过对数字序列进行运算,让孩子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例如,让孩 子们计算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差值,看是否存在规律。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归纳 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列与找规律的知识。 三、培养孩子们数学思维的意义 数学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强调逻辑性、抽象性和创造性。培养 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购物计算、时 间管理还是空间布局,都需要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通过数列与找规律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其次,数学思维对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思 维要求孩子们运用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数学思维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数学的学习, 孩子们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总之,数列与找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列与找规律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培养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观察法、探究法、比较法和运算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孩子们发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并且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其他问题中。通过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数列与找规律的学习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找规律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找规律法这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找规律法是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搜集已知事实,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的线索,用以探索未知事件的奥秘,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内容. 数学上有很多材料可用以来模拟这种活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例1观察数列的前面几项,找出规律,写出该数列的第100项来? 12345,23451,34512,45123, 解:为了寻找规律,再多写出几项出来,并给以编号: 仔细观察,可发现该数列的第6项同第1项,第7项同第2项,第8项同第3项,也就是说该数列各项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他们是循环出现的,一个循环节包含5项. 1005=20. 可见第100项与第5项、第10项一样(项数都能被5整除),即第100项是51234. 例2把写上1到100这100个号码的牌子,像下面那样依次分发给四个人,你知道第73号牌子会落到谁的手里? 解: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分给小明的牌子号码是1,5,9,13,,号码除以4余1; 分给小英的牌子号码是2,6,10,14,,号码除以4余2;

分给小方的牌子号码是3,7,11,,号码除以4余3; 分给小军的牌子号码是4,8,12,,号码除以4余0(整除). 因此,试用4除73看看余几? 734=18余 1 可见73号牌会落到小明的手里. 这就是运用了如下的规律: 用这种规律预测第几号牌子发给谁,是很容易的,请同学们自己再试一试. 例3四个小动物换位,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和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位子上(如下图所示).第一次它们上下两排换位,第二次左右换位,第三次又上下交换,第四次左右交换.这样一直交换下去,问十次换位后,小兔坐在第几号座位上? 解:为了能找出变化规律,再接着写出几次换位情况,见下图. 盯住小兔的位置进行观察: 第一次换位后,它到了第1号位; 第二次换位后,它到了第2号位; 第三次换位后,它到了第4号位; 第四次换位后,它到了第3号位; 第五次换位后,它又到了第1号位; 可以发现,每经过四次换位后,小兔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小学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数字组成的有序集合。 二、等差数列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都相等的数列。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 3.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n/2 * (a₁ + an)。 三、等比数列 1. 等比数列的定义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比都相等的数列。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r,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r^(n-1))。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r,则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₁ * (1 - r^n) / (1 - r)。 四、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是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五、常见数列问题解答 1. 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通过计算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或比是否相等,若相等则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2. 如何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第n项? 根据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将首项、公差或公比以及n带入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第n项的值。 3. 如何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根据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将首项、公差或公比以及n带入计算公式即可得到前n项和的值。 4.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项? 通过计算该数前两项的和是否为该数本身,若是则表明该数属于斐波那契数列。 六、总结

小学数学之 找规律

第二周找规律 专题简析: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例题1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思路导航:(1)在数列3,6,9,12,(),()中,前一个数加上3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里分别填15和18; (2)在数列1,2,4,7,11,(),()中,第一个数增加1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2等于第三个数,也就是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增加5,所以应填16;再下一个数应比16大6,填22。 (3)在数列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根据这一规律可知道()里应分别填162和486。

练习一 1,在括号里填数。 (1)2,4,6,8,10,(),();(2)1,2,5,10,17,(),();2,按规律填数。 (1)2,8,32,128,(),();(2)1,5,25,125,(),();3,先找规律再填数。 12,1,10,1,8,1,(),()

例题2 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思路导航:(1)在15,2,12,2,9,2,(),()中隔着看,第一个数减3是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减3是第五个数,第二、四、六的数不变。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括号里分别应填6、2; (2)在21,4,18,5,15,6,(),()中,隔着看第一个数减3为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减3为第五个数。第二个数增加1为第四个数,第四个数增加1是第六个数。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括号里分别应填12和7。 练习二 1,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2,在括号里填数。 (1)18,3,15,4,12,5,(),(); (2)1,15,3,13,5,11,(),(); 3,找规律填数。 1,2,5,14,(),()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知识点整理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 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观察、搜集已知事实,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的线索,用以探索未知事件的奥秘,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内容. 数学上有很多材料可用以来模拟这种活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例1观察数列的前面几项,找出规律,写出该数列的第100项来? 12345,23451,34512,45123, 解:为了寻找规律,再多写出几项出来,并给以编号: 仔细观察,可发现该数列的第6项同第1项,第7项同第2项,第8项同第3项,也就是说该数列各项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他们是循环出现的,一个循环节包含5项. 1005=20. 可见第100项与第5项、第10项一样(项数都能被5整除),即第100项是51234. 例2把写上1到100这100个号码的牌子,像下面那样依次分发给四个人,你知道第73号牌子会落到谁的手里? 解: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分给小明的牌子号码是1,5,9,13,,号码除以4余1; 分给小英的牌子号码是2,6,10,14,,号码除以4余2;

利用这个规律以及104=2余2,可知: 第十次换位后,小兔的座位同第二次换位后的位置一样,即在第二号位. 如果再仔细地把换位图连续起来研究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一次次地交换, 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 小鼠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 小猴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 小猫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 按这个规律也可以预测任何小动物在交换几次后的座位. 例4从1开始,每隔两个数写出一个数,得到一列数,求这列数的第100个数是多少? 1,4,7,10,13, 解: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后一项都比相邻的前一项大3,即公差=3,还可以发现: 第2项等于第1项加1个公差即 4=1+13. 第3项等于第1项加2个公差即 7=1+23. 第4项等于第1项加3个公差即 10=1+33. 第5项等于第1项加4个公差即

小学数列找规律总结

数列找规律总结 1、顺等差数列,前一个数减去后一个数的差相等。 例如:1,3,5,7,9,… 逆等差数列,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的差相等。 例如:10,8,6,4, 2…; 2、顺等比数列,即前一个数除以后一个数的商相等。 例如:2,4,8,16,32…; 逆等比数列,即后一个数除以前一个数的商相等。 例如:1024,512,256,128,…; 3、兔子数列,即单数序号的数字与双数序号的数分别形成规律。 例如8,15,10,13,12,11,(14),(9)这里8,10,12,14成规律,15,13,12,11,9成规律; 4、质数数列规律 例如:2,3,5,7,11,(13),(17)....这些数学都为质数; 5、“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等, 例如:平方数列:1、4、9、16、27、64、125、…

立方数列: 例如:1、8、27、64、81、256、625、… 6、相邻数字差呈现规律。 数字之间差呈现等差数列, 例如:1、3、7、13、21、31、43、… 数字之间差呈现等比数列, 例如:1、3、7、15、31、63、… 7、多个数字间呈现规律,(本题考查较少) 裴波那契数列,即任意连续两个数字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字, 例如:1、1、2、3、5、8、13、21、34、… 任意连续三个数字之和等于第四个数字, 例如:1、1、1、3、5、9、17、31、57、105、…Hello!Everyone! I’m glad to be here .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now . My name is Yu Dajia. I’m eleven years old. I’m a student of Grade 4 in Baimiao primary school. I like my school very much .English is

初中、小学数列找规律方法与题解

初中、小学 数列找规律方法与题解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拟编解答 在初中、小学数学的一些赛题中,经常会出现数列找规律的问题,数列的题型多种多样,遵循的规律也各不相同,寻找规律的方法也非常灵活,下面举几例常见的题型探索一下,方法和解题思路。 1、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相邻两数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差相等的数列叫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中,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 n=a1+(n-1) d,其中a1为数列的第一个数,d为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 【例1】在括号内填上所缺的数: 4、10、16、22、28、34、()、……。 【解析】:因相邻两数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差为6,所以第n个数是:a n=a1+(n-1) d,故a7=4+(7-1)×6=40,即括号内应为40。 (2)、“相邻两数的增加(或减少)值为等差数列”的数列。 这种数列第n个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求出数列的第n-1个到第 +(a2 n个的增加(或减少)值 (a2-a1)+(n-2) d,则第n个数是a n=a n -1 -a1)+(n-2) d。 【例2】在括号内填上所缺的数:3、7、15、27、()、……。 【解析】:因数列的增加值分别为:4、8、12、16、……,增加值为等差数列。 +(a2-a1)+(n-2) d,故a5=27+(7-3)+(5-所以第n个数是:a n=a n -1 2)×4=43,即括号内应为43。 这是通用解法,当然此题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 2、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相邻两数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相等 的数列叫等比数列。在等比数列中,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 a n=a1q n-1,其中a1为数列的第一个数,q为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 【例3】在括号内填上所缺的数:

数字的找规律类型的总结

数字找规律类型总结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3、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 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 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 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 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根本规律,必须掌握。但掌握这些规律后,怎样运用这些规律以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根底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看是否存是隔项数列,如果是,那么相隔各项按照数列的各种规律来解答 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方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在对各种基此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答案。 数字推理题的一些经验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2)深一点模式,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 1、2、5、10、17。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做出合理的分组。如 7,9,40,74,1526,5436,7和9,40和74,1526和543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所以7*7-9=40 , 9*9-7=74 , 40*40-74=1526 , 74*74-40=5436,这就是规律。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 7+14=10+11=9+12。首尾关系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B,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了。如6、24、60、 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拟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规律就是2^3-2=6、 3^3-3=24、4^3-4=60、5^3-5=120、6^3-6=210。这组数比拟巧的是都是6的倍数,容易导入歧途。6)看大小不能看出来的,就要看数的特征了。如21、31、47、56、69、72,它们的十位数就是递增关系,如 25、58、811、1114 ,这些数相邻两个数首尾相接,且2、5、8、11、14的差为3,如论坛上答:256,269,286,302,〔〕,2+5+6=13 2+6+9=17 2+8+6=16 3+0+2=5,∵256+13=269 269+17=286 286+16=302 ∴下一个数为302+5=307。7)再复杂一点,如 0、1、3、8、21、55,这组数的规律是b*3-a=c,即相邻3个数之间才能看出规律,这算最简单的一种,更复杂数列也用把前面介绍方法深化后来找出规律。8)分数之间的规律,就是数字规律的进一步演化,分子一样,就从分母上找规律;或者第一个数的分母和第二个数的分子有衔接关系。而且第一个数如果不是分数,往往要看成分数,如2就要看成2/1。数字推理题经常不能在正常时间内完成,考试时也要抱着先易后难的态度(废话,嘿嘿)。应用题个人觉得难度和小学奥数程度差不多(本人青年志愿者时曾在某小学辅导奥数),各位感觉自己有困难的网友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书,还是有很多有趣、快捷的解题方法做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计算题分值是最高的,一分一题,而且题量较大,所以很值得重视(国家公务员125题,总分为100分,各题有分值差异,但如某某省公务员一共120题,总分为120分,没有分值的差异)补充:1〕中间数等于两边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往往出现在带分数的数列中,且容易忽略如1/2、1/6、1/3、2、6、3、1/22〕数的平方或立方加减一个常数,常数往往是1,这种题要求对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比拟熟悉如看到2、5、10、17,就应该想到是1、2、3、4的平方加1 如看到0、

找出数列的排列规律(一)(含答案)-

找出数列的排列规律(一) 找规律是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题时人们也常常使用它,下面我们利用找规律的方法来解一些简单的数列问题。 (一)思路指导 例1. 在下面数列的()中填上适当的数。 1,2,5,10,17,(),(),50 分析与解: 这个数列的排列规律是什么?我们逐项分析: 第一项是:1 第二项是:2, 第三项是:5, 第四项是:10, …… 可以看出,这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前一项依次分别加上单数1,3,5,7,9……,这样我们就可以由第五项算出括号内的数了,即: 第一个括号里应填;第2个括号里应填。 例2. 自1开始,每隔两个整数写出一个整数,这样得到一个数列: 1,4,7,10…… 问:第100个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 这个题由于数太多,很难像例1那样递推,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 数列中每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我们把“3”叫做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 观察下面的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们的公差是几? (1)2,3,4,5,6,7…… (2)5,10,15,20,25,30…… (3)1,2,4,8,16…… (4)12,14,16,18,20…… 现在我们结合例2找一找每一项与第一项,公差有什么关系?

第1项是1,第二项比第一项多3,第三项比第一项多2个3,第四项比第一项多3个3,……依次类推,第100项就比第一项多99个3,所以第100个数是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等差数列的任一项都等于: 第一项+(这项的项数-1)×公差 我们把这个公式叫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通项公式可以求出等差数列的任一项。 试试看:你能求出数列3,5,7,9……中的第92个数是多少吗? 例3. 已知一列数:2,5,8,11,14,……,44,……,问:44是这列数中的第几个数? 分析与解:显然这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第一项)是2,公差是3。我们观察数列中每一个数的项数与首项2,公差3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首项2为标准,第二项比2多1个3,第三项比首项多2个3,第四项比首项多3个3,……,44比首项2多42,多14个3,所以44应排在这个数列中的第15个数。 由此可得,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的项数都等于: (这一项-首项)÷公差+1 这个公式叫做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利用它可以求出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项数。 试试看:数列7,11,15,……195,共有多少个数? 例4. 观察下面的序号和等式,填括号。 序号 1 2 3 4 () 等式 ( )+( )+7983=( ) 分析与解: 表中等式的第1个加数是1,3,5,7,9……,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是2,第二个加数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是3,第三个加数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是4,和同样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是9。由于第三个加数的最后一项是7983,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求出7983是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几项,也就是序号。

数字的找规律类型的总结

数字的找规律类型的总结 数字找规律类型总结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3、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 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 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 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掌握。但掌握这些规律后,怎样运用这些规律以 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看是否存是隔项数列,如果是,那么相

隔各项按照数列的各种 规律来解答 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 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 推理的一般规律,在对各种基本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 答案。 数字推理题的一些经验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 24,70,208,622 ,规律为a*3-2=b 2)深一点模式,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1、2、5、10、17。它们之间的差为1、3、5、 7,成等差数列。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 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 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做出合理的分组。如7,9,40,74,1526,5436 , 7和9 ,40和74 , 1526和543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 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 渡到另一个组。所以7*7-9=40,9*9-7=74,40*40-74=1526,74*74-40=5436 ,这就是规律。 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 , 10 , 9 ,

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第一篇: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字推理主要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在实际解题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规律。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个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个数; 3、等差数列:数列中数字相减,差为一个常数或为一组循环的常数; 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个一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构成;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

四川省省属政府序列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题型 为综合测查应考人员综合素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答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二、内容 第一部分法律 一、法律知识部分 (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 (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要素。 (五)立法的概念、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立法程序。 (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和法的效力。 二、宪法部分 (一)宪法的概述、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体和政体。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性质和地位、职权、组成和任期等。 三、行政法部分 (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 (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与行政行为的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找规律

小学四年级奥数第五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 ) (4)1,4,9,16, 25,36,( )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 ),( ) (2)2,4,10, 28,82,( ),( ) (3)94,46,22,10,( ),( ) (4)2,3,7, 18,47,( ),( )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1) (3) 练习4:找出排列规律,在空缺处填上适当的数。 (1) (3) 【例题5】按规律填数。 (1)187,286,385,( ),( ) (2) (2)9437148428164 (2)489276 828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