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萌萌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平时自己的衣物总是自己清洗,她发现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原因是洗衣粉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

①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使火柴杆着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发动机是将空气与汽油(设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经压缩后由高压放电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发动机再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经过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有害气体。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①尾气中的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③汽车尾气中的NO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放热、活性炭、煮沸

(2)① 4P+5O22P2O5②2KClO32KCl + 3O2 ↑

③ S+O2SO2④C25H32+33O2点燃16H2O+25CO2

(3)① N2+O22NO

② C ③ 2CO+2NO N2+2CO2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所以可以判断洗衣粉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故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①红磷燃烧:4P+5O22P2O5;②氯酸钾分解:2KClO32KCl + 3O2 ↑;③氧

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S+O2SO2;④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25H32+33O216H2O+25CO2

(3)①因为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所以可推知,反应物应是氮气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N2+O22NO;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是催化剂,所以质量应该不变,所以C错误,③经分析: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所以单质是氮气,化合物自然就是一氧化碳,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

考点:物质溶于水的放热现象,水的净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炼草成油不是梦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为了有效改善生态,有的国家利用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可食用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蔗)为原料,制造草油。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但是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没有足够的耕地来满足发达国家对液态燃油的需求。其实,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到农业废弃物,再到“能源生物”,这些原料耕作成本低、产量大。这些植物都能够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它们的种植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作物的生长。放眼全球,每年可利用上述物质能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 600亿桶原油,已超过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在2011年,第一个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已建成。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就要到来。

(1)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其原因是_____(写一条)。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_____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写一条)。(5)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给出你的建议_____(写一条)。

【答案】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太阳可再生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

制作草油的作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以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太阳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4)草油中含有碳元素,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

(5)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制作草油的作物,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

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

1.5~

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填序号)。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1中的“钙”指的是元素;

(2)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A正确;

B、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

C、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C正确;(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4)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5)A、由题干“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知,A正确;

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B错误;

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可

知,C正确;

D、由题干“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可知D正确。

故答案为:

(1)元素;

(2)ABC;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5)B。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当前,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和首屈一指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秸秆生产生物质能已成为一大亮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果实,一半在秸秆。秸秆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有多种,如秸秆肥料、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等,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值和利用率。

一、秸秆饲料:

目前,将秸秆制成饲料常用的方法是青贮。青贮的过程一般为:秸秆粉碎→发酵液制备→发酵→饲料。而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青贮质量,提高秸秆的利用率。

二、秸秆沼气:

利用沼气设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沼气细菌的厌氧发酵就会产生可燃性气体——沼气。秸秆沼气的发展不但解决了秸秆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提供了廉价清洁能源。

三、秸秆肥料:

以动植物残体(如富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发酵腐熟就可以制成生物有机肥。

温度是表征堆肥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接种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发酵温度的影响如图所示。一般认为,堆体温度在50℃以上保持5~7天可保证堆肥达到卫生学指标和腐熟的必要条件。

四、秸秆乙醇:

燃料酒精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目前,玉米等淀粉质原料生产燃料酒精技术已相当成熟,我国已经实现工业化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生产,但随着陈化粮消耗殆尽,淀粉质原料存在“与民争粮,与粮争地”等问题,大量利用粮食生产燃料酒精受到严重限制。秸秆中含有木质纤维素,利用秸秆生产酒精,不仅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食物短缺等问题,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

u u u u u r u u u u u r 水解发酵秸秆葡萄糖酒精

其中,在葡萄糖(C 6H 12O 6)转化为酒精过程中,需要在无氧环境中,加入酵母菌进行发酵制得。

当今,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大贡献,更成为了生产生物质能源的新亮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的利用方式中都需要经过_________后才能得到所需的物质。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酒精作为燃料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秸秆堆肥过程中接种微生物菌剂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至少2点)。

(5)根据文章信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 .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秸秆沼气属于清洁能源

C .将秸秆制成饲料常用的方法是青贮

D .秸秆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 【答案】发酵 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

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

等问题 能提高堆体温度、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加快堆肥腐熟进程 ABCD 【解析】 【详解】

(1)通过阅读材料可知,秸秆所有利用方式中均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发酵; 故填:发酵。

(2)甲烷是有机化合物,含碳、氢两种元素,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

故填: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

(3)酒精作为燃料的优势是不仅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故填: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

(4)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秸秆堆肥的过程中加入微生物菌剂后,可以提高堆体温度,延长堆体的高温持续时间,并加快堆肥腐熟进程;

故填:能提高堆体温度、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加快堆肥腐熟进程。 (5)A 、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A 正确;

B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B 正确;

C 、结合文章原话,将秸秆制成饲料最常用的方法是青贮,故选项C 正确;

D 、秸秆可以经过化学反应制成沼气或者酒精,可以有效的改善能源结构,故选项D 正确。 故选:ABCD 。

5.活性氧化锌(ZnO )粒径介于1~100nm ,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 和ZnO ,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回收铜,并制备活性氧化锌。 (查阅资料)()()4324422Z ZnSO +n +2NH H O

OH NH SO ⋅↓;

()4323424ZnSO +4NH H O

Zn NH SO +4H O ⎡⎣⎦

⋅⎤;()22Zn OH ZnO+H O △

常温下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氢氧化物 ()3Fe OH

()2Fe OH

()2Zn OH

()2Cu OH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6.0

4.7

沉淀完全时的pH

3.2 9.0 8.0 6.7

(实验设计)设计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成分为__________。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__。

(5)完成操作2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灼烧。

(交流反思)(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写出化学式,并指明其用途)________。 【答案】过滤 24

42CuO+H SO CuSO +H O ;2442ZnO+H SO ZnSO +H O 置换

反应 Cu 、Fe 将4FeSO (2Fe +)氧化成()243Fe SO (3Fe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 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 至8.0 过滤、洗涤、干燥 23Fe O 作颜料、()442NH SO 作化肥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设计:

(1)操作1是使不溶性物质氢氧化铁和其他可溶性物质分离的过程,为过滤;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目的是使氧化铜和氧化锌完全反应进入溶液,主要

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CuO+H SO CuSO +H O 、

2442=ZnO+H SO ZnSO +H O ;

(3)由于加入铁粉前是硫酸铜、硫酸锌以及剩余的硫酸的混合溶液,加入铁粉,反应的反应分别为:44Fe+CuSO =Cu+FeSO 和2442=F Fe+H SO SO +H e ↑,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为置换反应。反应后,由于加入的铁过量,所以滤渣含有剩余的Fe ,同时还有生成的Cu 。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 4FeSO (2Fe +)氧化成()243Fe SO (3Fe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5)()2Zn OH 沉淀完全时的pH 为8.0,故操作2的实验步骤为:①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 至8.0;②过滤、洗涤、干燥;③灼烧。 交流反思:

(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

()3Fe OH 受热可得到23Fe O ,可作颜料,以及()442NH SO 可作化肥,故还可以获取的有用

副产品是:23Fe O 作颜料、()442NH SO 作化肥。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可吸入颗粒(PM 10)、细颗粒物(PM 2.5)、一氧化碳(CO )和臭氧(O 3)。某研究小组依据2005-2016年的监测数据,研究中国部分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 表1 部分污染物随季节变化的统计数据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提高了对某些污物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衡量空气质量的“尺子”更严了。北京市为提升空气质量,依据研究结果、能源发展趋势(图2) 、城市特点等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如调整燃煤锅炉的能源、平房的“煤改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综合整治使北京市这样的北方超大型冬季供暖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至少答两种)。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______。

(3)对北京市采取的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①结合表1分析,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______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______。

③三元催化器可净化汽车尾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补全图中微粒______。

【答案】SO2、NO2和CO 1~12月,全国PM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 SO2其他可再生能源

【解析】

【详解】

(1)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氧化物定义为:只有两种元素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是SO2、NO2和CO;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1~12月,全国PM2.5月均浓度先降

后升;

(3)①根据表1可知,污染物SO 2在冬季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冬季烧煤取暖,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所以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SO 2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NO+2CO 2CO +N 催化剂,图中微粒应补充一个氮气,故填:。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从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以来到2020年3月已经蔓延到全世界,过氧乙酸作为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过氧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它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 一般商品过氧乙酸是40%的醋酸溶液,使用前通常先用蒸馏水等将其稀释,消毒时可用喷雾法消毒,也可将其配制成0.2%的水溶液洗手消毒。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无毒物质,若用喷雾法消毒,过氧乙酸在半小时内就可完全分解。

(1)在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的醋酸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

__________。

(2)分别指出过氧乙酸的一点物理性质和一点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0 g 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0.2%的洗手液中含过氧乙酸________g 。

(4)不慎让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做怎样的处理?___

(5)根据过氧乙酸的性质,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过的房间,人若要进去,应注意什么?___

【答案】过氧乙酸 醋酸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 不稳定,易分解 0.2 用大量水大量冲洗 必须在消毒半小时以后才可进去房间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的醋酸溶液中,溶质为过氧乙酸,溶剂为醋酸。故填:过氧乙酸;醋酸;

(2)根据题目中信息知:物理性质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化学性质有: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无毒物质。故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不稳定,易分解;

(3)100 g 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0.2%的洗手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100 g×0.2%=0.2g 。故填:0.2;

(4)根据题目中信息知,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所以不慎让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沾到皮肤上应该用大量水冲洗。故填:用大量水大量冲洗;

(5)根据题目信息知:若用喷雾法消毒,过氧乙酸在半小时内就可完全分解。所以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过的房间,人若要进去必须是消毒半小时以后进入。故填:必须在消毒半小时以后才可进去房间。

【点睛】

液体与液体混合形成的溶液中,量大的称为溶剂,量小的称为溶质。

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氧炔焰”是指乙炔(C 2H 2) 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0°C 以上,钢铁接触到氧炔焰很快就会熔化。生产上常通过调节乙块和氧气的体积比,来焊接或切割金属。气焊:利用氟炔焰的高温熔化金属焊条,将两块金属熔接在一起。该过程需避免待焊接的金属件及焊条熔化时改变成分。气割:使用过量氧气形成氧炔焰加热,吹掉熔化的金属和氧化物,在金属上形成一条割缝,从而割断金属。

(1)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为保证安全,点燃之前应先___________。

(2)气焊时,乙炔需过量,避免金属件及焊条改变成分,请说明主要原因___________。

(3)气割喷嘴模拟装置如图:先通入乙炔气体并点燃,此时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再打开另一开关,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网熔断。为提高温度,乙炔应从___________ (填K 1或K 2) 通入。由此可知,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___有关。

【答案】222222C H 5O CO 2H O 4++点燃 验纯 乙炔过量,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氧气不足,避免待焊接的金属件及金属焊条熔化时被氧化,改变成分 K 1 浓度

【解析】

【详解】

(1)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2C H 5O CO 2H O 4++点燃;

乙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点燃之前应先验纯;

(2)气焊时,乙炔过量,氧气不充足,乙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避免待焊接的金属件及金属焊条熔化时被氧化,改变成分;

(3)乙炔应从K 1通入,这样可使乙炔与氧气充分接触;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网熔断,由此可知,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9.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 6H 12O 6)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生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储存于地壳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其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产生温室效应。矿物燃料燃烧生成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有一小部分可被海水溶解,但海水中溶解态二氧化碳的增加又会引起海水中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中的“碳”是指_________。(填“碳单质”、“碳原子”或“碳元素”)。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

(3)举一例说明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利用碳循环分析,可防治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不再参与碳循环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 人类的活动干扰是破坏“碳循环”平衡的主要因素

D 地壳中的碳也会参与到碳循环进入生物圈、水圈及大气圈中

【答案】碳元素 将大气圈中的碳转移到生物圈中(合理即可) CO 2和H 2O

22C+O CO 点燃 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合理即可) BCD

【解析】

【详解】

(1)“碳循环”中“碳”的是指碳元素;故填:碳元素;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意义是将大气圈中的碳转移到生物圈中,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CO 2和H 2O 。

故填:将大气圈中的碳转移到生物圈中(合理即可);CO 2和H 2O ;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2C+O CO 点燃。 故填:22C+O CO 点燃;

(4)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可防治温室效应加剧。

故填: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

(5)A 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故错误;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正确;

C 人类的活动干扰是破坏“碳循环”平衡的主要因素,正确;

D 地壳中的碳也会参与到碳循环进入生物圈、水圈及大气圈中,正确;

故选:BCD 。

10.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写道:“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有工业用途,但都远比不了铝、铁、铜等主流金属,那为什么它还这么值钱呢? 让我们拿出一张元素周期表,看看每一种元素是否都适合做货币呢?首先,所有的气体元素都可以被排除。两种液体元素溴和汞也可以被排除,更何况它们都有毒。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要么气味很臭,要么本身有毒,如硫、磷、砷、硒等,当然也无法使用。元素周期表最左边的两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也可以被排除,它们在水里会爆炸,握在手上会灼烧手心。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人造元素自然也被排除,我们的老祖先根本无法在自然界找到它们。类似的,放射性元素也可以被挨弃,你总不想因为用钱得癌症吧。还有一族稀土元素,它们极其相似,难以分离,自然它们也被排除。过渡元素钛、钒、铬,都不存在天然的游离态,要将它们提取出来需要超级高温,硅、明、铝也类似。铁、锌、锡、铜和铅容易生锈,铋太脆也无法充当货币而碳在高温下不稳定。

这样就只剩下6种铂系金属和金、银了。铂系金属也有用作货币的潜质,它们具有金属光泽,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就能找到。但铂系金属熔点高,难以分离和冶炼,可锻造性差。就这样,最后只剩下两种“完美”的货币元素:金和银。它们符合货币的各种要求。

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不管是金首饰,还是工业上用的金线、金箱,都体现了金的_____性。

(2)材料中提到的两种液体元素是_____和_____。

(3)铝也是一种优良的金属,没有选它作为货币的主要因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概括金银符合货币的要求:_____。

(5)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点石成金”只是古代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理由:_____。

【答案】延展性溴汞 4Al+3O2=2Al2O3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合理即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

【详解】

(1)不管是金首饰,还是工业上用的金线、金箱,都体现了金的延展性性。

(2)材料中提到的两种液体元素是溴和汞。

(3)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4Al+3O2=2Al2O3。(4)概括金银符合货币的要求: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合理即可)。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组成石头和金的化学元素不同,故“点石成金”不可能实现。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活性氧化锌(ZnO )粒径介于1〜100nm ,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 产品。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 和ZnO ,其余成分既不与 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回收铜,并制备活性氧化锌。 (查阅资料)ZnSO 4+2NH 3 - H 2O = Zn (OH ) J +(NH 4)SO 4; ZnSO +4NH - H O =「Zn (NH ) ] SO +4H O . Zn (OH ) 4 3 2 3442’ 2 (实验设计)设计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过量稀硫酸 过量铁粉 双氧水 氯水 I J J I 、 氧化铜锌矿一酸浸 —►]过滤—1氧化 —操作1——► - —►活性 __ ZnO 矿渣 滤渣1 F 或口联固体 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得到滤渣1的成分为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不选用高镒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 (5)完成操作2的实验步骤① ________ :②:③灼烧。 (交流反思)(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 锌外,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写出化学式,并指明其用途)。 △ ^=ZnO+H 2O

【答案】过滤CuO+H2sO4=CuSO4+H2O ;ZnO+H2sO4 =ZnSO4+H2。置换 反应Cu、Fe将FeSO 4 (Fe2+)氧化成Fe2(SO4)3 (Fe3+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至8.0过滤、洗涤、干燥Fe2O3作颜料、(NH4)2 sO4作化肥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设计: (1)操作1是使不溶性物质氢氧化铁和其他可溶性物质分离的过程,为过滤;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目的是使氧化铜和氧化锌完全反应进入溶液,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04二Cu SO4+H2O、 ZnO+H2SO4 =ZnSO4 +H2O ; (3)由于加入铁粉前是硫酸铜、硫酸锌以及剩余的硫酸的混合溶液,加入铁粉,反应的反应分别为:Fe+CuSO4=Cu+FeSO4 和Fe+H2sO4=FeSO4+H2T,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为置换反应。反应后,由于加入的铁过量,所以滤渣含有剩余的Fe,同时还有生成的Cu。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FeSO 4(Fe2+)氧化成Fe2(SO4)3(Fe3+),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不选用高镒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5)Zn(OH)2沉淀完全时的pH为8.0,故操作2的实验步骤为:①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至8.0;②过滤、洗涤、干燥;③灼烧。 交流反思: (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 Fe(OH)3受热可得到Fe2O3,可作颜料,以及(NH4)2 sO4可作化肥,故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Fe2O3作颜料、(NH4)2sO4作化肥。 2.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②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③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先将盐卤(亦称卤水或卤汁)引入深达数米的贮卤池沉淀杂质,再经笕管导入纵向排列的数口铁锅中开始熬。卤水先经大火煎煮,迅速蒸发水分,然后利用豆汁或蛋清、猪血等吸附硫酸钙等杂质,再用竹编的筛子舀起,称为“提浆”。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之后用小火慢慢熬煮,适时下母子渣盐(盐种),促使卤水结晶成盐粒。已经结晶的盐粒还需要经过淋花水的工序。花水是一种卤汁,将卤汁一遍遍淋在刚刚结晶的盐粒上,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增加盐粒的亮泽度。之后滤去残留的水分,再转至烘干炕摊开烘干,最后打包、计重、入库房。 (1)“提浆”和实验室“过滤”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2)熬盐和实验室的____原理相同。 (3)竹编的筛子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____。 (4)花水是氯化钠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大量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二种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漏斗 蒸发 滤纸 饱和 2222NaCl 2H O 2NaOH Cl H ++↑+↑通电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漏斗; (2)熬盐和实验室蒸发的原理相同,故填:蒸发; (3)竹编的筛子起到过滤作用,相当于滤纸,故填:滤纸; (4)花水是一种卤汁,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只去除杂质不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5)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222NaCl 2H O 2NaOH Cl H ++↑+↑通电 【点睛】 该题考察过滤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 3)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即可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当温度达到165℃时迅速反应。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100篇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100篇及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⑴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⑵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⑶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⑷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答案】混合物 K、S(写全给分) 2Mg+O22MgO CuSO4(含铜化合物且化学式正确即给分) 【解析】 (1)由题意,“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多种物质组成,它属于混合物;(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故爆炸时,产物中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一还含有钾、硫元素,符号为:K、S;(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是:;(4)含铜化合物灼烧时会发出绿色光芒;可能是硫酸铜。 2.科普阅读 热敏纸 双酚A(Bisphenol A,化学式C15H16O2)白色针状晶体。 双酚A (简写为BPA)可在热敏纸上充当显影剂和无色染料,浓度高达每克纸约20毫克。这种热敏纸可用于飞机票,ATM机、加油机和收银机的凭据以及其它类型的小票。热敏纸上显影剂的显色反应是可逆的,有色产物会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迹颜色会慢慢退色越来越浅淡,直至自然退色到字迹完全消失在白纸之中。研究者们首次证明,消费小票(热敏纸)上喷涂的双酚A(BPA),通过接触先粘附在手上,然后经过手的皮肤被人体吸收,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及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 是. 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 (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请写出两种). (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 (请写出两点). 【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2)大气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就越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

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 (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是因为大气温度降低,植物蒸发水分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难度不大.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炼草成油不是梦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为了有效改善生态,有的国家利用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可食用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蔗)为原料,制造草油。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但是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没有足够的耕地来满足发达国家对液态燃油的需求。其实,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到农业废弃物,再到“能源生物”,这些原料耕作成本低、产量大。这些植物都能够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它们的种植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作物的生长。放眼全球,每年可利用上述物质能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 600亿桶原油,已超过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在2011年,第一个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已建成。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就要到来。 (1)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其原因是_____(写一条)。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_____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写一条)。(5)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给出你的建议_____(写一条)。 【答案】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太阳可再生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 制作草油的作物【解析】 【分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⑴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⑵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⑶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⑷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答案】混合物 K、S(写全给分) 2Mg+O22MgO CuSO4(含铜化合物且化学式正确即给分) 【解析】 (1)由题意,“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多种物质组成,它属于混合物;(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故爆炸时,产物中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一还含有钾、硫元素,符号为:K、S;(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是:;(4)含铜化合物灼烧时会发出绿色光芒;可能是硫酸铜。 2.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碳元素的研究不曾间断。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见,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 金刚石硬度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利用这一性质,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导热系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碳元素只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随着对碳元素研究的

2023年九年级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体育运动,也是当今世界开展最广、影响最大、最具魅力、拥有球迷数最多的体育项目。 发定位球之前,栽判员取出喷雾罐,喷出类似固定头发的摩丝的白色泡沫,原来,这个喷雾罐中加入了80%的水,17%的液化丁烷(C 4H 10),1%的表面活性剂和2%的植物油。一旦开启喷雾罐的喷嘴,液态丁烷马上会汽化成丁烷气体,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植物油乳化打散,形成均匀的泡沫喷出。泡沫有极大的表面积,会对光线产生强烈的漫反射,因此在球场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见白线。泡沫一段时间会全部破裂,那个临时白线就会消失,不会影响球员比赛。留在草地上的水、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也不会对场地产生污染。 由于足球比赛的高对抗性,球员被踢到小腿是很经常的事情。1878年诺丁汉森林队的山姆⋅维德森发明了护腿板。从物理学上讲护腿板就是分散、缓冲施加到小腿上的压力和冲力,从而保护球员防止骨折。护腿板和腿之间的空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护腿板主要材质是塑料,专业的球员会采用碳纤维塑料或者强度更好更软弱的钛纤维塑料。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 (填1种即可)。 (2)请写出丁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植物油乳化打散属于化学变化 B.液态丁烷汽化成丁烷气体是分子间间隔变大 C.发定位球之前,裁判员喷出的喷雾对环境无污染 (4)由护腿板所用材料的变迁,你得到的启示是 。 2. 有蔚蓝,才有未来!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库,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原料,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由几乎纯净的氧化锰和氧化铁组成)等。海上的风能、波浪能等可使我们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海洋每年产生的氧气约占我们呼吸所需氧气总量的12。海洋还能通过蒸发、海洋环流等调节地区和全球气候。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海水的pH 下降了0.1,严重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其是对有壳类生物的影响。 海洋对人类至关重要,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全人类要积极开展保护海洋的合作。有蔚蓝,才有未来!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海上可提供哪种新能源(写一种)?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判断锰结核的物质类别 ,并写出工业上用锰结核冶炼金属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3)工业革命以来,海水的酸性有何变化? ;影响有壳类生物生存的微观粒子是什么? (4)为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你有何建议? 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深海一号”能源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2021年6月25日,该 平台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从装备技术到勘探开发能力全面实现从300来到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 2022年2月13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该平台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在保供季为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清洁能源来源。 (1)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甲烷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已知甲烷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天然气之所以被称为清洁能源,是因为它完全燃烧时不产生污染物。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 4.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锂——因智能手机而出名的金属,智能手机里装的几乎都是锂电池。 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锂在空气中极易与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化锂(Li 3N)和氧化锂(Li 2O);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锂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锂还是最轻的金属,会漂浮在油的表面,常封存在固体石蜡中。 与生活日用息息相关,个人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蓝牙耳机等数码产品中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中就含有丰富的锂元素。锂还是未来理想的固体燃料,1kg 锂燃烧后可释放42998kJ 的热量,因此锂是用来作为火箭燃料的最佳金属之一。 (1)在锂的原子结构中,与锂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请标出氮化锂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2)锂作为火箭燃料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 。 (3)写出锂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 280°C,无明显现象。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________ 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含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钠。泽元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实验一)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锥形瓶中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Cu(OH)2和_____,可能有Cu。 (验证猜想) (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二)泽元同学将饱和 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有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试剂X 将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与实验一对比,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氢气 氧化铜 H 2SO 4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NaOH+CuSO 4═Cu (OH ) 2↓+Na 2SO 4 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实验二中水较 少,钠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金属的活动性 盐溶液的浓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产生的气体用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故填:氢气;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铜沉淀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沉淀中有Cu (OH )2和氧化铜,可能还有Cu ;故填:氧化铜; [验证猜想] 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故填:H 2SO 4;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 2↑,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故填: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铜。故填: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进行实验二]当水较少时,钠容易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则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实验二中水较少,利于钠和硫酸铜反应。故填: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萌萌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平时自己的衣物总是自己清洗,她发现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原因是洗衣粉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 ①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使火柴杆着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发动机是将空气与汽油(设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经压缩后由高压放电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发动机再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经过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有害气体。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①尾气中的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③汽车尾气中的NO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放热、活性炭、煮沸 (2)① 4P+5O22P2O5②2KClO32KCl + 3O2 ↑ ③ S+O2SO2④C25H32+33O2点燃16H2O+25CO2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 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1)C (2)甲烷(3)B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 【解析】 试题分析:(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 (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 (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考点:二氧化碳,环境保护 2.(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 Ca(ClO)2+H2O+CO2===CaCO3↓+2HCl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② 分离提纯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答案】(1)②①③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5)B 【解析】

2020-2021年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2020-2021年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 施。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 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 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俊。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Q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酗: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 量CQ气体。 第二步:碳酸氢钱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俊和碳酸氢钠沉淀。 第三步:在5C~ 10c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1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向 时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1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3转化为Na z CQ,提高析出的NH4C1纯度。联合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NH3、CO2都来自于合 成氨工艺:这样NH4C1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利用率达96%。 第四步: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侯氏制碱法第二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3)第二步的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常温下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 钠以沉淀的形式先析出的原因是。 (4)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一个优点。 (5)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6)侯氏制碱法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7)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 【答案】NaCl NH4HCO3 NaHCO3 NH 4CI Na+、NH4+、HCQ-、Cl NaHC。溶 解度最小,最易形成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绿色、环保、无污染、原材料利用率高(填一 个即可) 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置换反应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 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否则没有 【解析】 【详解】 (1)侯氏制碱法第二步是碳酸氢钱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俊和碳酸氢钠沉淀,反应的化学反 应方程式是NaCl NH4HCO3 NaHCO3 NH 4CI。 故填:NaCl NH4HCO3 NaHCO3 NH 4CI。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 碳酸氢俊,溶液中有氯化钠、碳酸氢俊,含有的离子是:Na+、NH4+、HCQ-、C「; 故填:Na+、NH4+、HCQ-、C|-o (3)第二步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常温下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从表中所 给的数据可以得到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先析出; 故填:NaHCQ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 (4)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绿色、环保、无污染、原材料利用率高; 故填:绿色、环保、无污染、原材料利用率高(合理即可)。 (5)从流程图可以得到,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所以循环利用的 物质是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 故填: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 (6)侯氏制碱法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氯化钠与碳酸氢钱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是复分解反应;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填:置换反应。 (7)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也就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 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pH的变化关系判断,当蛋清和蛋黄pH均达到9以上时,松花蛋至少腌制的天数为(填字母序号,下同 ..)______。 A.2天 B.6天 C.12天 D.32天 (4)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松花蛋特殊颜色的形成与硫化氢气体有关 B.松花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成人可以多吃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某市计划用5年时间布局建设30处生态林场,实现城市森林环抱、沿海碧水绿树的目标。为保证新植树木的成活率,树上还挂了吊瓶袋(如图)。某课外活动小组想对吊瓶袋内液体成分进行探究,查看吊瓶袋的说明很简单,没有具体的成分,但他们判断肯定是一种植物营养液,并上网查得下列两份资料: (资料一)某植物营养母液配方(部分成分) 大量物质:硝酸钾30;磷酸铵20;…… 少量物质:…… 自来水:100:6.2 常温密闭可较长期存放 (资料二)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02050 硝酸钾13.331.685.5 磷酸铵23.638.850.2 (提出问题)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假设猜想)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钾、磷酸铵等。 (实验与结论)步骤1:小明同学取适量营养液放入试管中,对溶液进行冷却降温,发现有晶体析出,说明营养液中含有______。 步骤2:小红取少量营养液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溶液并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说明营养液中含有______。 (1)从主要成分看,该营养液属于______。 A.复合肥料 B.混合物 C.微碱性的溶液 (2)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在实验室中配制100营养母液,那么他们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 (3)上述营养母液为什么能较长期存放而不变质?______。 【答案】硝酸钾磷酸铵烧杯、量筒、玻璃棒(答出其中任意两种即可)所含溶质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互相不发生反应(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分析】 对溶液进行冷却降温,发现有晶体析出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减小的多;滴加浓溶液并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说明有氨气生成,再进行分析;(1)根据营养液的成分考虑属于什么肥料,是否是混合物; (2)根据配制溶液所用的仪器考虑; (3)能较长期存放而不变质说明相互之间不反应。 【详解】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先将盐卤(亦称卤水或卤汁)引入深达数米的贮卤池沉淀杂质,再经笕管导入纵向排列的数口铁锅中开始熬。卤水先经大火煎煮,迅速蒸发水分,然后利用豆汁或蛋清、猪血等吸附硫酸钙等杂质,再用竹编的筛子舀起,称为“提浆”。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之后用小火慢慢熬煮,适时下母子渣盐(盐种),促使卤水结晶成盐粒。已经结晶的盐粒还需要经过淋花水的工序。花水是一种卤汁,将卤汁一遍遍淋在刚刚结晶的盐粒上,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增加盐粒的亮泽度。之后滤去残留的水分,再转至烘干炕摊开烘干,最后打包、计重、入库房。 (1)“提浆”和实验室“过滤”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2)熬盐和实验室的____原理相同。 (3)竹编的筛子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____。 (4)花水是氯化钠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大量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二种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漏斗 蒸发 滤纸 饱和 2222NaCl 2H O 2NaOH Cl H ++↑+↑通电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漏斗; (2)熬盐和实验室蒸发的原理相同,故填:蒸发; (3)竹编的筛子起到过滤作用,相当于滤纸,故填:滤纸; (4)花水是一种卤汁,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只去除杂质不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5)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222NaCl 2H O 2NaOH Cl H ++↑+↑通电 【点睛】 该题考察过滤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2.2016年1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科学家首次将从空气捕获的二氧化碳用氢气将其转化为甲醇,同时有水生成。该研究即可除去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成的甲醇还能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找到合适的均相催化剂。此次研究人员开发出在高温下不会分解的金属钌催化剂,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