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所-市县级--彰武县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总结

合集下载

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为全面完成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3]97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精量播种是近几年采用的玉米种植新技术,技术特点是省种、省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相关技术的集成,形成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的技术体系,大面积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对于推动我省玉米生产水平的快速提高,挖掘增产潜力,保证粮食持续增产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主要技术内容(一)技术内容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内容是选用配套的玉米单粒精播机械,采用精选的高质量玉米良种,按照品种可承受的密度上限播种,省去间苗、定苗环节。

采取配套管理措施,通过省种、省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

技术要点:1.选用高质量种子。

选用登海605、登海618、郑单958、鲁单818等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做好种子精选和包衣,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

2.创造精播条件。

提高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质量。

掌握好土壤墒情,足墒播种。

墒情不足时播后小水浇灌。

3.选用高精度玉米播种机械。

目前可采用转勺式玉米精播机械。

机手掌握好播种速度和质量。

4.合理增加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比预定收获密度增加3%~5%。

耐密型玉米品种十亩攻关田每亩6000株左右,万亩示范田每亩4500株左右,辐射带动区每亩4000~4500株。

5.做好配方施肥,推广缓(控)释肥。

氮、磷、钾等平衡施肥。

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

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

大力推广缓(控)释肥。

6.配套技术措施。

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确保实收株数,适当晚收提高产量,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技术创新、改进试验、示范新型播种机械、高产新品种(新组合)、新技术,开展高产攻关,探索高产经验,研究、验证和修改、完善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制定技术规范,做好技术创新和储备。

栽培所-市县开发项目-杨宁-建平县老哈河流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栽培所-市县开发项目-杨宁-建平县老哈河流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建平县老哈河流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项目来源:建平县玉米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承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主持人:杨宁副研究员一、项目概况辽西地区水资源短缺与季节性干旱、农田蓄保水能力差、种植模式不明确、水肥资源生产效率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了辽西地区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国家启动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辽宁省实施“千万亩”滴灌节水农业工程均旨在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田生产能力的重大节水工程建设项目,使我省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全省新增节水工程面积已达到750万亩。

建平县是辽宁省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为我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的核心区域。

随着建平县玉米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种植模式配置不合理、蓄水保肥能力差、大水漫灌水肥利用效率低和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该区域玉米单产和总产的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围绕着玉米高效生产这一目标,在昌隆镇示范推广玉米高效种植模式、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全降解地膜覆盖技术,蓄水培肥技术等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在昌隆镇建立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累计增加经济效益30余万元。

重点加强示范区技术人员培养,技术培训,现场观摩。

举办玉米机械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班2次,现场技术指导1次,发放技术资料500份,培训农民500人次。

使项目区玉米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为高标准良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主要技术内容完成情况(一)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地点:建平县昌隆镇及周边乡镇;示范推广面积:建立核心区100亩,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1.玉米高光效种植模式示范与推广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模式是把传统清种小垄,两垄合为一条大垄,以60cm宽的小垄改为120cm宽的大垄,在小垄上种植两行,小行距为40cm,而大垄上的玉米行距为80cm,形成了一宽一窄的复合群体,大垄双行可增加10%-15%以上的种植密度,形成边行优势,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玉米高产创建暨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玉米高产创建暨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附件1:玉米高产创建暨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产量验收办法(试行)为确保项目区测产验收工作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测产验收结果真实、数据可靠,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办农〔2008〕82号)有关规定,结合山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产量验收程序百亩、千亩、万亩示范区实行理论测产,十亩攻关田实打验收。

采取县级自测、省级复测与农业部抽测相结合,档案审核与实地测产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县(市、区)高产创建成效进行综合考评。

(一)项目县(市、区)初测在玉米成熟前10~15天,由项目县(市、区)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理论产量初测,并将最佳收获时间、初测地块、初测品种及各样点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原始数据整理后,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省厅生产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二)省级复测与部级抽测省厅根据各项目县(市、区)高产创建情况及初测结果,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1~2个玉米高产创建县(市、区),向农业部申请复测和最终确认。

其它项目县(市、区)由省厅组织专家对产量水平较高的示范点进行复测,或委托有关市农业局组织复测。

(三)结果认定农业部组织专家对各省(区、市)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进行最终评估认定。

省厅负责全省高产创建示范点的结果认定。

(四)信息发布各地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由农业部统一对外发布。

省厅负责全省高产创建结果的发布。

二、专家组成及工作要求(一)专家条件。

农业部组织抽查验收的专家由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和所在省玉米专家组成,组长由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担任,测产验收实行组长负责制;省复测专家组由玉米专家顾问团成员和省、市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县(市、区)自测专家组组成人员由县(市、区)农业局自行确定,要求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

(二)专家人数。

农业部和省专家组由5名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从事玉米科研、教学、推广的专家组成;县(市、区)初测专家组由5名以上相关专家组成。

玉米良种良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良种良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米增 产潜 力 ,实用 的 良种 高产栽 培技 术 主要有 以下 措
施:
1 合理密 植是 玉米获 得 高产 的重要 技术 途径
随 着一些 紧凑 型玉 米 品种 的推 广种植 ,玉米 的种 植 密度 也在 发生 变化 。不 同的 品种 对种 植密 度要求 不 在 生产实 际 中 , 很多 品种 的产 量表 现是通 过增加 密
时缺 肥 , 出现 玉 米植 株 生长 矮 小 、 弱 等现 象 , 至 会 瘦 甚 导致枯 萎 死亡 。因此 , 多发地 区 , 在 除做好 防涝 防渍 工 作 , 理 的氮 、 、 三要 素配 方施 ̄ # , 于 出现早 衰 合 磷 钾 m l对 - 趋势 或叶 片变 黄 的玉米 田,还 应在 玉米 开花初 期 追施 根肥 或喷 施磷 肥 , 以延长 绿色 叶片 的生理 功能 。另外 , 在 玉米苗 期适 当多 施一些 草木 灰或 硫 酸钾 ,有 明显 的
分 发挥优 良品种 的增 产 潜力 。 就玉米 生产 而 言 , 挖掘 玉
22 提 高种 子 质量 。选 择信誉 度 高 , 子质 量 有保 证 . 种 的种 子企业 购买 精 品种子 ,确 保种 子纯 度 ,减 少 自交 株 。精 品种子 因其 分级好 , 粒均匀 一致 , 体整 齐度 籽 群 高 , 而无 效株 率和 空秆率 降低 。 从 留大苗 、 壮苗 , 利于 有
预 防玉米 早衰 的作 用 。 3 . 防 空秆 。若 玉 米 在 生长 发 育 后 期 矿 物 质 供应 不 2

度 来完 成 的。但是 , 并非 所有 品种 都需要 密植 , 应综 合 考 量土 壤 、 候 、 气 品种特 点 和种植 习惯 等 。因为 随着 种 植 密度 的增 加 , 致玉米 群体 内部 单株 间 的竞 争加 剧 , 导 植 株 的长势 强弱分 组 明显 , 容易形 成高 秆和 小株 。 玉米

玉米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玉米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在 玉米 上部 叶 片即可 ,不必 上下 左右 都喷 ,对 生长
41 播 种 。 采 用 新 型 播 种 机 , 实 现 “ 机 双 行 、 . 一 单 粒播 种 ,四行 施 肥 ” ,做 到 l行 种 2行肥 ,播 种 施肥 一次 完成 ,注 意种 肥分 离 。其 中 l 行肥 距种 子
型 玉 米 穗 上 叶 片 上 冲 , 穗 下 叶 片 较 为 平
5 田间管 理
51 除草 。播 后苗 前 ,春 玉米 每亩 用玉 草 必杀 3 0 . 0

雪 展, 蕾 通风透光性能好, 利于密植。

4 0g 0 ,兑水 4 ~6 喷雾 ;夏玉 米每 亩 用 玉草 5 0
病 , 以及 玉米 螟 、黏虫 等病 虫害 。
春 播 玉 米 在适 播 期 内可 在 雨 后 及 时 翻 耕 、整 地 、播种 ,如 果土 壤干 旱要 造墒 播 种 。如 果播种 过 b ~O 6 > 一 3 8 早 ,易造 成低 温 烂 种 , 出苗 不齐 ;如 果 播 种过 晚 ,
培 。行宽 9 0~1 0c 0 m,株 距 1 m。单粒 精播 ,种 3c 植 密度 每亩 50 0~57 0株 。 0 0
4 播种 施 肥
是 用 药量 。 一 般 每 50 0~60 0株 玉 米 需 用 药 0 0 1 ( ) 0ml 1支 ,兑水 1 5~2 。 药液 只 需 均 匀 喷 施 0

芯 为50 60 亩,因此仍然存在着很大 0 ~ 0 k
官 的 增产 潜 力 。作者 根据 河 北 省 中部 地 区 的 霜 ‘ 气 候特 点及 环 境 因素 ,总结 出一 套 玉米 超
化 钾 l ,锌 肥 l ,并 适 量补 充 其 它 中 、微 量 0 元 素( 见表 1。 )

2022年县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汇报_农业科技人员工作总结

2022年县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汇报_农业科技人员工作总结

2022年县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汇报_农业科技人员工作总结

二oo五年全县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总结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 我代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把20xx年我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 县农业科技户用玉米示范项目试点工作[公文易爱秘书网-] 今年,我县有幸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试点县,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农业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强化“三农”服务,创新科技推广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按照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实施、高质量运行、高效能服务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创新,务求实效,认真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试点工作。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科学制定计划。为了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家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培训、指导和示范的有效性。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10个试点乡镇镇长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各示范乡还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公室,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严格按照有关程序,一是成立了技术专家组。从县农业局专业技术干部中选拔9名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专家组。技术工作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二是聘请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教员。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确定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为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根据项目任务目标和要求,通过技能考核,全县共选聘技术教员65名。三是选择和确定项目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户。根据试点和工业基础的要求,确定了10个具有较大的玉米种植面积和明显的发展优势的乡镇作为试点乡镇。同时,按照每乡10个重点村,每重点村10个科技示范户的原则,,通过农民自愿申报、村级核查、乡镇推荐、县农业局审批等程序,选择示范面积10025亩的1000户科技示范户,逐一签订技术指导合同。

玉米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推广

玉米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推广

玉米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推广作者:吴复学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6期摘要阐述各年度示范区实施规模及测产验收情况,介绍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包括选种、种肥同播、补施粒肥、分期去弱株、隔行去雄、覆盖秸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促进玉米的科学种植。

关键词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44-02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全县耕地面积6.3万hm2,玉米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以上,是鄄城县主要的秋粮作物,迅速提高夏玉米产量,对促进全县粮食总产的增加、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自2008年起鄄城县承担实施了农业部“十、百、万玉米高产创建示范”项目。

在高产创建工作中,通过集成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创建核心,连片展示,实施百亩高产、万亩连片示范展示等活动,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商品生产率,辐射带动全县玉米均衡增产,高产创建取得较好成效。

1 各年度示范区实施规模及测产验收情况玉米高产创建项目2008—2013年6年共实施1.02万hm2,其中2008年在大埝乡建设万亩示范片1个,面积700.0 hm2;2009年建设万亩示范片2个,面积1 393.3 hm2:大埝680.0 hm2、旧城713.3 hm2;2010年建设万亩示范片2个,面积1 360.0 hm2:董口、大埝各680.0 hm2;2011年建设万亩示范片2个,面积1 336.0 hm2:旧城、大埝各668.0 hm2;2012年建设万亩示范片4个,面积2 121.3 hm2:旧城镇673.3 hm2、引马乡680.0 hm2、董口镇693.3hm2、大埝乡674.7 hm2;2013年建设万亩示范片4个,面积2 736 hm2:大埝乡680 hm2、吉山镇707.3 hm2、红船镇668.7 hm2、郑营镇680 hm2。

彰武县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彰武县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彰武县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是提高粮油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我县粮油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2011年,彰武县承担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

在省、市农委的帮助与指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在有关乡镇积极配合下,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指标,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粮油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2011年,全县共建设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1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9个,省级示范区2个。

就作物而言,玉米示范k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6个(包括整建制推进试点乡镇中心示范k3个),省级示范区2个;花生国家级示范区1个;水稻国家级示范区1个;大豆国家级示范区1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县政府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示范乡镇等领导为成员的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制定建设方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并成立以农业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高产创建项目乡镇等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粮油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组,在省、市级专家的指导下,全面负责高产创建项目的技术工作。

有关乡镇成立分管农业乡镇长为组长,农科站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实施小组,负责本乡镇高产创建工作、技术措施的落实。

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层层负责的高产创建组织领导体系,保障了目标任务的完成。

2.整合项目,提升效果一是与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相结合。

将玉米、大豆良种优先安排在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确定了优质高产良种作为主栽品种。

二是积极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入户及阳光工程培训专家及技术指导员,对项目区强化指导,根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为农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做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彰武县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2017年执行情况总结(彰武县双庙镇、丰田乡)项目来源: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承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主持人:一、项目概况彰武县地处我国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玉米播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年产量在90万吨以上,是辽宁省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

彰武县玉米生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品种多且混杂,二是耕作栽培水平不高,严重制约该地区玉米单产和总产的进一步提高,限制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契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所围绕着玉米高效生产这一目标,以高产栽培综合技术集成为主攻方向,通过引进新品种、示范新技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使项目区玉米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彰武地区资源高效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项目实施地点在彰武县双庙镇明水村和彰武县丰田乡杏山村。

通过引进玉米耐密高产品种,示范大垄双行、比空种植、等种植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学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多项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项目实施小组的科技人员长期下乡蹲点,与项目区农民一同劳动,利用播种前后的农闲时间,举办培训班5次,现场指导8次,培训农民522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册。

项目示范新品种6个,新技术6项,建立核心示范区600亩,其中双庙镇400亩、丰田乡200亩;推广辐射区1.2万亩,其中双庙镇为8000亩、丰田乡为4000亩。

项目区通过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应用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提高了玉米单产。

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80.6公斤,比当地玉米平均产量(694.5公斤)增产86.1公斤,按1.4元/公斤计算,增加收入120.5元/亩,项目区累计增收达144.7万元。

二、主要技术内容完成情况(一)高产玉米品种引进与示范针对彰武地区玉米品种复杂多样的现状,以高产、优质、科学为引种目标,扩大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提高管理水平,突出品质改善,提高经济效益。

引进示范密植型玉米新品种,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玉米品种进行统计与筛选研究,确定适宜本地区的密植型高产玉米品种。

重点示范推广辽单502、辽单43、铁研58、铁研919、丹玉336、金禾658。

5月9日完成播种,10月12日收获。

从产量调查结果看出,丹玉336、辽单502、铁研919在该地区表现良好,可以推广应用。

2017年玉米品种比较产量调查表 (双庙)(二)玉米宽窄行栽培模式示范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并形成了良好的通风条件,改善了群体环境,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棒三叶的光合能力,在产量性状方面表现出更好的优势。

选用辽单502为模式示范品种,玉米宽窄行模式产量达到711.3公斤,比对照604.4公斤增产106.9公斤,增产幅度为17.7 %。

(三)玉米比空种植模式示范玉米比空种植采用四比空种植方式,能够增加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能力,增加边际效应,提高玉米光合利用率,提高玉米群体产量。

该技术能够做到用地养地结合、节省部分农资开支,是一项符合当前实际生产的、优势明显的密植型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措施。

采用辽单502为示范品种,比空种植模式产量为737.7公斤,比对照增产133.3公斤,增产幅度为22.1 %。

(四)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玉米产量有大幅度提升,处理产量为719.1公斤,增产114.7公斤,增产幅度达到19 %。

(五)玉米化学调控技术示范在玉米拔节期,叶面喷施高玉金、玉黄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使玉米根系庞大,气生根增加一到二层,根系活力强,提高玉米根系对土壤的固着力和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促使玉米抗逆性增强,增粗茎杆,增厚茎壁,提高木质化程度;矮化株高、穗位,增加单位面积种植密度,达到构建高产群体的目的。

玉米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化效果比较明显,每亩产量增加56.4~63.8公斤,增产幅度达到9.3 %~10.6 %。

(六)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示范1、播前封杀玉米螟虫源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是利用白僵菌对玉米螟专性寄生,通过封垛、田间撒施颗粒剂,使药剂接触虫体,导致玉米螟发病死亡,从而达到控制田间玉米螟幼虫的目的。

封垛时间在4月中旬(播种前)左右。

2、苗期地下害虫综合防控技术播种前进行晒种、除去病虫杂粒,采用适宜的种衣剂包衣处理。

选购适宜杀虫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兼防土种传病害。

3、玉米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主要的玉米土传病害有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穗腐病等。

选用抗病品种,可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配合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

4、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只有在害虫卵期时释放才能收到防治效果,准确、详细掌握靶标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产卵习性及落卵数量及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于6月底至7月初,间隔5天分两次投放赤眼蜂1.5万头。

项目区统防统治。

5、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彰武地区玉米生育期病虫害主要包括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纹枯病、穗腐病以及玉米螟虫、粘虫、蚜虫等。

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

(七)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玉米生产的全部环节中,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中耕、收获、脱粒都使用机械作业。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推广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发挥种子、肥料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具有明显提高玉米单产的功效。

同时还将有效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继而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推广措施(一)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根据彰武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项目引进示范新品种6个,示范新技术6项。

建立核心示范区600亩,其中双庙镇400亩、丰田乡200亩;推广辐射区1.2万亩,其中双庙镇为8000亩、丰田乡为4000亩。

(二)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种田1、课题组针对项目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着示范内容和效益目标,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技术规程,印发了“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科技资料3000份,发放到农户手中。

2、举办技术讲座5次,重点讲解品种选择技术、整地技术、高产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培训项目区农民522人次。

通过技术培训,把播前种子处理、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项目区,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种植技术进步。

3、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特点,实地指导8次,亲临现场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不定期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并通过电话咨询等形式,随时随地为农户服务。

同时,根据农户反应的问题,及时掌握项目区玉米田间生长状况,切实把高新技术落到实处。

技术培训时间及内容四、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一) 经济效益通过产量结果,结合品种特性,确定丹玉336、辽单502、铁研919在该地区表现良好,最具有推广价值。

项目区通过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应用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提高了玉米单产。

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80.6公斤,比当地玉米平均产量(694.5公斤)增产86.1公斤,按1.4元/公斤计算,增加收入120.5元/亩,项目区累计增收达144.7万元。

(二) 生态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彰武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通过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10%以上。

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区域玉米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减轻广大农民的负担,节约劳动力,转变当地多年来传统的农作方式。

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当地群众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种植的积极性和科学管理意识,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单位:元)六、取得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一)取得经验1、组建省农科院、县开发办和当地政府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领导重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良好格局,保障项目有序实施。

2、在项目论证阶段,广泛征求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3、抓好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素质。

促使农民增强科技意识,赢得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参与,有利于技术示范推广和项目顺利推进。

(二) 存在问题1、农民长期习惯于靠天吃饭,影响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当灾害来临,缺乏自救能力和战胜灾害的信心。

2、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抗旱排涝能力比较弱。

3、政府部门对农业生产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缺少系统预案,应对措施有限。

(三) 建议1、加强科技引领作用,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3、适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挥当地产业优势。

4、政府部门要加强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提高灾害应急响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