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及意义

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及意义
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及意义

试论自然辩证法及其作用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

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已有

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

体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研究对象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

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

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

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自然辨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它概括了19世纪最重大的自然科学成果,系统全面的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

义观念,提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自

然辨证法》的写作虽然距今以有100多年,但其中蕴涵的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

因子和成分,对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引导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辨证法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

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知道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

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

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自然辫证法以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时象,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可是,按照过去的理一解;所请以自然科毕为研究对象,是指它要研究各门自然科学

的哲学问题。现在看来,这种局下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理解就不够了。除此以外,自然辩证法还要以自然科学整体为研究衬象,研究自然科学发展的

规律性。这是因为一般说来,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性本身就表明人类认识自然

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把自然科学当作人类活动的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势

必要牵涉到它与科学学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都要研究自然科学整体,

揭示自然科学的发展规,但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不同。科学学不仅从定性方面

而且从比较精确的定。量方面研究自然科学整体发展的具体规律,并且预测它

未来的具体发展,而自然辫证法则是研究自然科学总体发展的一般况律,从而

揭示出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性。可见,两者虽然都以自然科学的整休为研究讨象,但前者研究其具体规律,而后者则是研究其一般规律。自然辫证法以自

然科学的整体为研究衬象,只能一般地说它揭示了人类林识自然的一般规律,

但还不能说它完全地充分地陈述了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不难理解,人类

认识自然,只有与改造自然相结合,并且通过改造自然来验证、说明认识白然

的深度。众所周知,社会生产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相统一的历史体现,是运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结果。前面已经论及自然科学整体的发展规律本身就是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而存在,那是潜在的生产力,还没有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还不能反映出改造自然的一般

规律来。自然科学基础理,只有经过技术科学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总结出改

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还要研究工程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在自然

辩证法研究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认识和实践扩大了面然辩证法的研究

领域,从而揭开了自然辫证法研究史上崭新的一页。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时象,除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外,还要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结合为基础,

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否则是不全面的。

二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之一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生物

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观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

基础。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从实践的观点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的方法,沿着科

学哲学的规范方向与实证方向,深入的阐明了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检

验与发展等问题。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从实践的观点,从技术与科学相互联

系相互区别上,深入的阐述了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特别是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的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阐明科学技术

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阐明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社会建制与中国现代

化的关系,批判的吸收国内外不同学派与此相关的论述。

自然辩证运用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的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不同

历史时期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的变化,又从逻辑上阐释了科学技术与哲学的

相互关系,具体介绍了具有哲学素养的一些现代科学家的科学实践体会,使同

学们认识到了科学技术与哲学间的本质联系,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并非简单的

线性关系,科学技术通向哲学需要一座桥梁,即自然辩证法,从而克服了他们

中间存在着的把科学技术与哲学关系简单化的倾向,进一步地明确了确立良好

的哲学素养对科技工作者来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其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当然也具备其他政治理论课的一般功能,对

研究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人生观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但自然

辩证法与其他政治理论课又应当是同中有异的。自然辩证法提高了学生的科研

能力,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吸收和接受大量的现代科技知识,但不能因

此而忽视对他们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即科研能力的培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量新知识的涌现,使得大学知识传授的任务越来越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

高速发展,知识在“爆炸”,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大量涌现的新知识都“压缩”在短短的三年研究生教育中。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他们具有渊博的

知识,而是培养他们具备解决社会与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与其单纯地灌输

新知识,倒不如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慧入手,这样做必将事半功倍。而

自然辩证法正是工科研究生知识结构中必不可缺的“活化剂”,这也是自然辩

证法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科学地总结和概括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特别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的合理内

核,并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加以改造,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从哲学思想的渊源来说,它正是依据这样的

自然科学发展,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恩格斯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

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仅有的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

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根植于自然科学之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旧自然哲学的终结。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20世纪以来自然科

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并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纵观20世纪的自然科学,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更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质量、能量的概念;从1913年普郎克的量子论、波尔的量子化的原于结构理论到

1925年的薛定锷、1926年的海森伯的量子力学,揭示了不同于宏观物理学规律的、崭新的微观物理学规律;对各种相互作用统一的研究,对基本粒子的相互

转化和更深结构层次的研究,显现了物质的深刻的统一性。总之,20世纪以来

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

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使辩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

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主要由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所开创的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是构成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史是与自然界演化和发展史、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以及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密切相关的,

它是人类对几千年来自然科学技术成就和哲学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的进一步科

学概括、合理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傅德本.试论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历史起点[J].人大复印资料B2,1992,(2).〔2〕刘华杰.抓紧建设核心课程[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0).

〔3〕傅德本.自然辩证法:时代的考验与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8(5).〔4〕傅德本.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论纲[J].河北学刊,1997(5).

〔5〕黄志斌.《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6〕栾玉广.《自然辩证法原理》,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2003。

〔7〕林德宏.《科技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龚育之.自然辩证法在中国,《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