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在学生生活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从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物理教学的方法研究等方面来分析物理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相关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策略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它对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物理学科的存在和研究,人类的生活就可能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目前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物理学科在中考、高考中的分值渐渐减少,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变得不是太重要了,有一种被边缘化的危险,让这门本来就不容易学好的自然学科变得更加步履维艰。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更好地进行物理研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以讨论。

一、注意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乐于学习,才有可能把这门学科学好。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面对的只是枯燥无味的书本,所做的学习劳动的效果会显得很小。学生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可以长时间地把学习的指向对准物理知识本身,而不容易动摇,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学习效果也能大大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上的一些概念如“电流”“电荷”等内容都是常人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如果光凭老师讲,光靠老师的枯燥说教,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它。但是,如果把这些抽象化的概念和原理用色彩丰富、多姿多彩的多媒体把它们表示出来,如电流,可以用水流的形式,很感性、很形象地把电流的运动规律展示在学生面前。屏幕上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共同组合成一个模拟电路,在屏幕上,“水流”源源不断地从电源的正极向电源的负极流动,这样,原来看不见的电流就可以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精设问题,创设情境来教学,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除了使用一些多媒体之外,还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来设置情境,把问题创设得更加巧妙,更有梯度,更有层次性,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就可以调动起来了,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就像维果茨基创设的“最近发展区”,难度适宜,而不是高不可攀。如在学习“机械效率”一节时可这样提问:①额外功、有用功、总功三者关系如何?②机械效率和数值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先看书,再思考,再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思考后,再进行最后的总结。

(三)通过知识竞赛,强化学习动机

竞争的机制,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还可以让整个集体焕发出活力。在物理课上,可以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竞赛,把整个班级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问题出来以后,由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就加分,答错的小组则会扣

分,通过分数的加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获得分数的过程中,荣誉感和自信心也会大大提高。而且学生在抢答过程中,那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习动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尝试自主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运用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从问题出发,在问题的研究当中发掘自己的潜能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尝试运用探究式学习,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各种条件,运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朝着自己预设的目标前进,而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挖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想象力

物理上很多问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有点困难。所以在很多时候,需要把概念和问题用具体情境表示出来,既可以给学生一个真实、感性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可以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下,不断地提高观察能力。

(二)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验能力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个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它需要通过很多实验来让学生搞懂这门学科的内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多搞一些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物理。我在教学实践

当中,会不断地搞一些物理实验,不断地创造实验的条件,在自己示范性做好的前提下,让学生再分组搞实验。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排除各种干扰因素,让学生尽心尽力完成实验任务,同时也允许学生在实验当中犯错误,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搞实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大强,张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师大出版社.2007.

[2]魏芯,骆向前.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m].山东人民出版

社.2009(55).

[3]刘国翔.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